浙江大学_研究生_201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试习题整理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及答案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及答案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表明A.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C.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D.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答案】A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答案】C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除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A.资本主义技术构成的提高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C.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D.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答案】A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这表明A.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工人阶级本身B.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C.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D.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是其先进性的根本前提【答案】B5.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试题及答案整理.
码稿者:范小将,孟祥,倪明云,高耀东,杨鹏飞,胡昕思考题1.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了“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
请谈一谈十八届三中全会放开生育二胎的政策意义。
答:“单独二胎”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即可生二胎。
这标志着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
这意味着,中国将逐步放松实行33年的严格控制生育的政策,向“放开二胎”过渡。
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已成为学界共识,其中原因无一不指向一个日益明晰的事实——人口红利的消失。
人口红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用一个统计指标来监测,人口抚养比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此外,人口红利计算还依赖于在每个年龄段中的消费量到底有多大。
从历史来看,中国的人口红利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2年至2000年,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起了很大的作用,保守来看,对人均产出贡献在15%以上;第二阶段是2000年至2013年,我国现在正处于这个阶段,人口红利的贡献开始减少,直至消失;第三阶段是2013年至2050年,人口红利为负。
中国过低的生育水平不仅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的短缺,更会降低经济潜在增长率。
有专家预测,随着以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为表征的人口红利消失,中国G D P 潜在增长率预计将从1995年至2010年平均10.3%的水平,下降到“十二五”时期的7.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认为,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由于劳动人口下降带来的经济减速期。
中国需要改变计划生育政策。
尽管中国经济正在面临减速的风险,但一些相对容易的结构性改革举措能够为未来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动力,其中的一项就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指出,仅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不会带来婴儿潮,未来十年内中国仅仅增加900万至1500万婴儿。
2015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后习题答案
1.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2)2. 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2)3. 如何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P14 (3)1. 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和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与最大实际 (4)2. 如何认识并切实抓住我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P27 (4)3. 如果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5)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6)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内涵见中特复习思考题P2-5 历史演变: (7)3. 为什么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P54-55 (8)4. 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建设对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P61 另外,中特复习题P10做补充 (8)2.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 (9)3.如何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10)1.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P88-92 、 (11)3. 怎样科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 (12)4. 谈谈你对如何提高国家软实力问题的看法 (13)3.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120 (13)1. 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P133 (14)2. 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根本原因是什么 (15)4. 怎样认识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是解决生态难题的必由之路 (16)1.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P144 2. 如果正确认识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P151 3. (17)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新变化P1651、世界经济在分化调整中低速增长 (17)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如何认识和评价这种变化18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做了新调整,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外交战略(具体见P176) (19)导论1.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不断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前进旗帜,也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业真题解析,考研真题,考研笔记,复试流程,考研经验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考研指导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
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孙老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业介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业,是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的专业,设定时间为2004年,主要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该专业从200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生。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业研究内容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总体性、综合性、现实性的研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执政党的建设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为党政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培养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高素质人才。
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历史,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制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浙江大学-研究生-2016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试习题及教学大纲整理
目录第一讲中国的国情 (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3)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3)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5)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5)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
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
(5)3.有人认为,我国经济保持30多年的快速增长,这是我们的优势。
虽然,当前信贷扩张、产能过剩、生态破坏等问题突出,但在世界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不能过多强调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
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6)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8)1.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8)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鲜明特点与独特优势? (8)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 (9)4.为什么要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多党制? (9)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2)1.我国的文化建设包含哪些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2)2.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你认为我们当前要怎样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3.什么是文化软实力?怎样加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13)4.如何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13)5.我国目前存在哪些伦理道德问题?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13)6.什么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特征有哪些?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14)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16)1、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出现哪些新的特点?你认为政府应如何化解基层矛盾? (16)2. 你认为改善民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16)3. 你是如何理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政策目标的? (17)4.你觉得我国当下应该如何进行社会管理? (17)5.你觉得我国应如何进行社会管理的体制改革和创新? (20)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2)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生产发展)、目的(生活富裕)和条件(生态良好)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它与当代国外的生态运动和绿色思潮的观念相比有什么不同? (22)2.十八大报告如何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种基本社会意识的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对人类实践会产生什么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223.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与生态文明建设(人口、资源、环境)的内在一致性? (23)4.谈谈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的重要意义和实践途径。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政治真题一、单项选择题。
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虽然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表明:A.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B.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C.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D.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除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A.资本主义技术构成的提高B.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C.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D.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向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这表明A.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工人阶级本身B.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C.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D.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是其先进性的根本前提5.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
当时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B.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D.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6.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内容答:主要包括: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5、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简述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答:一、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二、要建立完善文化投融资体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三、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1. 多方位传播:提升文化感召力2. 多维度实践:增强文化凝聚力3. 多元化沟通:促进中西文化交融。
3.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答:1、社会和谐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的优势。
2、社会和谐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阶级社会的区别。
3、社会和谐是符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4、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取向。
所以,它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精辟概括。
这既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4.简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答: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5.简述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的内容答:即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6.简述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的联系与区别答:1、政治制度是表明国家性质的概念。
政治体制,是体现政治制度的组织结构、权限划分和管理的具体形式。
2、政治制度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政治体制作为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不包含国体。
3、政治制度决定政治体制,政治体制表现政治制度并服务于政治制度。
7.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答:1、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完整word版)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必备.
专题一、导论专题二、国情3个没有变1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没有变3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3个世所罕见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胡锦涛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讲话专题三、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失败1、苏联改革为什么会失败1没有任何的借鉴,失误频频2没有从根本上改革斯大林模式3改革对民生问题关注不够4思想僵化,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5政策缺乏连续性6对领导人评价失误,个人崇拜始终存在2、与苏联的改革相比,中国的改革值得肯定的有:1解放思想,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从民生问题入手进行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广3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4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5对领导人的评价客观,逐步破除个人崇拜,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6政策具有连续性7形成科学的理论指导★★专题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就是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一、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调整宏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任务是调整经济结构。
我国已经进入到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调整产业结构1.发展服务业2.淘汰落后产业培育新兴产业3不能忽视第一产业的发展(三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低能耗、低污染的产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引导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5年试题及答案
2015年5月考(共考5题,有2,3,5,8,11)2、谈谈对党所面临挑战的认识,以及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建设?如何加强党的建设?()2.1对党所面临挑战的认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1、执政考验;党经过漫长的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因为执政,所以存在权力的诱惑,容易形成官僚主义,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直面执政所带来的各种考验,正确应对这些挑战,有效处理执政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2、改革开放考验;我国未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使得传统比较有效的党建办法受到挑战,适应新情况的党建办法还在探索中。
3、市场经济考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方式,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强化人们的功利性。
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性会渗透到党员的心理行为之中,与党性原则发生矛盾,造成党员心理上的强烈反差。
4、外部环境考验;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融入世界现代化大潮,促进了我国的快速发展。
但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西方发达国家政党制度的存在的一些优点对党构成强大压力,群众更容易接受外来信息,用比较和挑剔的眼光看待党。
2.2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建设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党对这个重大现实问题的明确回答。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环境,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治国理政的实践,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20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_复习题及答案参考
201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题及答案参考1、阐述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统筹兼顾个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第八、对我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2、阐述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内容答:主要包括: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5、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简述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答:一、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二、要建立完善文化投融资体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三、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1.多方位传播:提升文化感召力2.多维度实践:增强文化凝聚力3.多元化沟通:促进中西文化交融。
3.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答:1、社会和谐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的优势。
2、社会和谐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阶级社会的区别。
3、社会和谐是符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4、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取向。
所以,它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精辟概括。
这既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4.简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答: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5.简述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的内容答:即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6.简述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的联系与区别答:1、政治制度是表明国家性质的概念。
政治体制,是体现政治制度的组织结构、权限划分和管理的具体形式。
2、政治制度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政治体制作为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不包含国体。
3、政治制度决定政治体制,政治体制表现政治制度并服务于政治制度。
7.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答:1、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研究生201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试习题整理目录第一讲中国的国情 (4)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4)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5)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6)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
请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
(6)3.有人认为,我国经济保持30多年的快速增长,这是我们的优势。
虽然,当前信贷扩张、产能过剩、生态破坏等问题突出,但在世界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不能过多强调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
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7)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0)1.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0)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鲜明特点与独特优势? (1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 (11)4.为什么要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多党制? (12)5.如何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13)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5)1、1945年,在回答黄炎培先生如何使国家政权跳出“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律的提问时,毛泽东明确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争睹,争睹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请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15)2、请结合我国应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自然灾害,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16)3、有人认为,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而政治的改革和发展却相对滞后。
请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17)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9)1.我国的文化建设包含哪些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9)2.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你认为我们当前要怎样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9)3.什么是文化软实力?怎样加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20)4.如何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20)5.我国目前存在哪些伦理道德问题?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1)6.什么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特征有哪些?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22)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24)1、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出现哪些新的特点?你认为政府应如何化解基层矛盾? (24)2. 你认为改善民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25)3. 你是如何理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政策目标的? (25)4.你觉得我国当下应该如何进行社会管理? (26)5.你觉得我国应如何进行社会管理的体制改革和创新? (29)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31)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生产发展)、目的(生活富裕)和条件(生态良好)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它与当代国外的生态运动和绿色思潮的观念相比有什么不同? (31)2.十八大报告如何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种基本社会意识的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对人类实践会产生什么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31)3.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与生态文明建设(人口、资源、环境)的内在一致性? (32)4.谈谈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的重要意义和实践途径。
(32)5.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内、国际政治的关系:绿色GDP考核与政府职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与国家民族利益。
(33)第七讲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34)1.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
(34)2.结合苏联共产党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谈谈我们应如何应对党建中面临的“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
(35)3.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谈谈如何才能有效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5)4.结合世情、国情、党情,谈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 36第八讲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37)1.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你认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际环境是否还存在? (37)3.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和预测,“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各种论调反复出现,仅“中国威胁论”就演变出“中国人口威胁论”、“中国核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各种论调。
如何认识和评价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的各种评论和预测? (38)4.2011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总体目标、对外方针政策、历史必然性和世界意义。
请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主要内容,谈谈你对中国国际战略的认识。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40)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46)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52)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60)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67)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73)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80)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84)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90)第一讲中国的国情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迈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目前人口总数已超过13亿,每年还在以年均7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
中国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比例的10%以上。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
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然超过4500美元,但仍排在世界90位以后,即使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
按国家的最新贫困标准计算,农村还有2600多万贫困人口,刚脱贫的人口还处于不稳定状况。
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土地、天然气、木材、电力、石油、煤炭等资源都相对紧缺。
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业人口还占总人口的40%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仍远远高于工业化国家,也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总之,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所所罕见。
这“三个没有变”和“三个世所罕见”是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清醒定位和科学认识,是准确观察问题、作出正确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实现了新的历史性突破。
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快速推进,在整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信息化已跨入中等水平的国家行列,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初见成效;城镇化已进入加速时期,城镇化率逐步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国际化发展日益深刻,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与世界融合更为密切。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都将处于“五化”不断深入,而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历史进程中。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请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其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中国已经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实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并且创造竞争新优势。
其二,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随着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已经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