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全国各地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课汇总与解析: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

合集下载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和高考真题解析版汇编(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必修2)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和高考真题解析版汇编(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必修2)

必修二专题一: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每课名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4小题,共0分)1.(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7题)唐朝时,洛阳和扬州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下列各项属于其原因的是()A.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大运河的开通C.取消了对城市的管理 D.对交易场所不再加以限制2.(2011年4月北京东城区一模12题)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

右图是唐代的著名城市。

其中既是政治中心,又是文化和商贸中心的是()A.①B.②C.③D.④3.(2011年3月福州市质检17题)明朝万历年间,在福建地区,“其日番钱者,则银也,来自海舶,上有文如城堞,或有若鸟兽、人物形者,泉(州)、漳(州)通用之”。

材料反映了当时()A.泉、漳成为全国外贸中心B.福建地区海外贸易发达C.福建银元铸造技术发达D.尚未实行“海禁”政策4.(2011年山西太原高三调研7题)日本人斯波义信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

……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

”斯波义信所述的这一现象可能出现于()A.汉代长安B.北魏洛阳C.唐代长安D.宋代临安5.(2011年4月北京东城区一模13题)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

与前代相比,明清时期工商业取得新进展主要表现在()①纺织业手工工场的出现②沿海外贸港口城市走向兴盛③制瓷业中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④政府垄断盐、茶等商品的经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6.(2011年1月河南郑州高三质检8题)电视剧《乔家大院》反映晋商文化的显著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

……清乾隆、嘉庆时期,晋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晋商渐趋衰落”。

由此可以推断,晋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D.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结合7.(2011年4月潮州市二模14题)教科书描述某一古都:“这个城市的人口大约一百万,外国人可能占了三分之一。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专题一古代中国的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专题一古代中国的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0小题,共0分)1.(2010年4月浙江省宁波市二模13题)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A B C D 2.(2010年3月泉州市高三质检14题)《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腹心之臣矣。

”由此可见,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皇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巩固国家统一 D.解决王国问题3.(2010年4月广东省惠州市高考模拟)元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设立了不少行中书省,以代表中书省在地方上行使职权,1287年,忽必烈在全国范围内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

行省制一直沿用至今。

这一制度实质是继承和发展了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4.(2010年9月福建省泉州四校高三联考2题)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钱穆先生的观点是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5.(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3题)“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6.(2010年9月福州八中高三质检6题)《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按通史分类汇总(带解析)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按通史分类汇总(带解析)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

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

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B.抵制保皇势力C.宣扬传统文化D.激发民族主义2.(2011年高考课标全国卷)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3.(2011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4.(2011年高考安徽卷)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下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5.(2011年高考天津卷)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6.(2011年高考北京卷)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7.(2011年高考广东卷)“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

……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专题一、古代中国的.....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专题一、古代中国的.....

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及模拟题汇编: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0小题,共0分)1.(2010年4月浙江省宁波市二模13题)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A B C D 2.(2010年3月泉州市高三质检14题)《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者,皆自托为腹心之臣矣。

”由此可见,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皇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巩固国家统一 D.解决王国问题3.(2010年4月广东省惠州市高考模拟)元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设立了不少行中书省,以代表中书省在地方上行使职权,1287年,忽必烈在全国范围内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

行省制一直沿用至今。

这一制度实质是继承和发展了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4.(2010年9月福建省泉州四校高三联考2题)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钱穆先生的观点是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5.(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3题)“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6.(2010年9月福州八中高三质检6题)《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2010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三)全册.

2010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三)全册.

2010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三)全册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2010·山东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1.B 这是墨子的话。

大体意思是“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

”属于墨子的“兼爱”思想。

这道题注意不要联系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错选A项。

注意儒家所宣扬的“仁爱”思想是有等级差别的爱,不可能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2.(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A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

“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

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3.(2010·上海单科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3.B 此题的关键信息有四:在同一地点;发掘时间;青铜器的数量巨大;青铜铭文内容——诸侯战争、土地交换。

2010高考历史新课标试题解析

2010高考历史新课标试题解析

2010高考历史新课标试题解析xx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百家争鸣1.“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解析】B 这是墨子的话。

大体意思是“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

”属于墨子的“兼爱”思想。

这道题注意不要联系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错选A项。

注意儒家所宣扬的“仁爱”思想是有等级差别的爱,不可能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2.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解析】A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

“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

选项A 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3.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知识点:儒学的兴起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浙江省各地模拟试题汇总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浙江省各地模拟试题汇总解析版

第25套题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浙江省各地模拟试题汇总解析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l5)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2.(2010年绍兴市高三教学质量调测1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 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3.(宁波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卷1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二儒学的兴起(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l3)在以下统一思想的措施中与其他三项手段明显不同的是()A.焚书令 B.挟书律 C.独尊儒术 D.文字狱三宋明理学1.(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考19)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①主张理在气先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③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④心外无理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l4)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这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A.提出君权神授,强调尊君B.将儒家伦理提升到“天理”的高度C.继承德治主张,强调民本思想D.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3.(2010年4月衢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14)“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

”对上述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论述的解读,正确的有()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②“天理”和“人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③体现了朱熹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④与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是有差别的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4.(2010年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13)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认为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是()A.良知 B.仁 C.正君心D.灵明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39)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

江西省南昌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江西省南昌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察举制 C.重用待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D.郡国并行制 2.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十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争。

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3.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是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4.1871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眼中的广州,“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仓库、商铺……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

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

广州出现这种社会状况的原因有()①清代闭关后广州成为当时唯一对外贸易港口②洋务派在广州兴办一些企业③近代生产方式较早在广州产生④广州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5.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1895年 1913年增长货物性质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生活消费产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 1.66亿 8倍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中国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C.中国对外出口显著增加D.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6.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反对修筑铁路,“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

浙江省杭州市2010-2011学年高三高考模拟试卷9(历史)

浙江省杭州市2010-2011学年高三高考模拟试卷9(历史)

浙江省杭州市2010-2011学年高三高考模拟试卷9历史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II 卷两部分。

文综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300分。

历史部分满分100分第I 卷本卷共12小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4分,共48 分。

1.史学界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东周以上无信史”。

也就是说东周以前没有可靠的历史记载,这个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研究历史A .局限于文字记载B .只重视古代神话传说C .局限于考古研究D .局限于权威观点2.下列关于中国画的表述正确的是A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逐渐成熟B .按题材可分为山水、花鸟、文人画C .表现技法可分为工笔与写实D .山水画是其精粹,不太讲究布局3.下列关于唐代农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牛耕开始普及全国 ②出现结构更完备的曲辕犁③ 设置渠堰使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 ④使用高转筒车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4.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 .三纲五常B .经世致用C .万物本原D .抗衡佛老5.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

因此,在中国封建制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对皇帝敬良的世俗宗教意识。

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

开始对这种看法提出质疑的是A .董仲舒B .朱熹C .黄宗羲D .孙中山6.“中共将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

”该宣言的发表A .说明中共放弃了武装的领导权B .表明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 .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 .促成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7.图8中所示事件的影响是A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开始战略转移B .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C .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D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8.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时代。

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史(完整)

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古代史(完整)

2010年高考历史真题中国古代史按大类分类汇编注:本套汇编含2010年高考历史真题卷全部历史试卷,含全国Ⅰ卷文综历史、全国Ⅱ卷文综历史、新课标卷文综历史、北京卷文综历史、天津卷文综历史、山东卷文综历史、安徽卷文综历史、上海卷文综历史、浙江卷文综历史、福建卷文综历史、广东卷文综历史、四川卷文综历史、重庆卷文综历史、江苏卷历史单科卷、上海卷历史单科卷、海南卷历史单科卷、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历史试卷、浙江自选模块历史试卷。

中国古代政治(2010年全国Ⅱ卷文综16)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

”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斟酒相劝。

”从中可以得知 D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C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D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2010安徽卷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C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2010年北京卷文综12)图6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C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2010年福建卷文综14)《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 专题一之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必修2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模拟及真题分课汇编与解析 专题一之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必修2

必修二专题一: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每课名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4小题,共0分)1.(2011年4月北京海淀区一模14题)元代农学家王祯撰著的《农书》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巨著。

该书体例完整,内容涉及元朝全国l1个省,力图对整个农业生产作系统全面的论述。

据此,王祯农书与《齐民要术》的不同之处有()A.是完整系统的农业科技著作B.包括农业生产各主要方面C.涉及南北方各地的农业生产D.有利于战乱后农业的恢复2.(2011年1月吉安市期末质检3题)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3.(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4题)《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

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4.(2011年4月阳泉市一模28题)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 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农民被迫弃农经商 D.生产模式体现耕织结合的特点5.(2011年3月湖南十校联考5题)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D.生产关系的变革6.(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2题)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位于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7.(2011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2题)“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2010-11年高考试题历史分类 必修1-3

2010-11年高考试题历史分类 必修1-3

2010-2011年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总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011·上海单科·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

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2.(2010 上海历史,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3.(2011·全国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4.(2010全国卷,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5.(2010广东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郡县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6.(2011·海南单科·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7.(2010北京文综卷,12)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B.秦朝 C.汉朝 D.唐朝8.(2010江苏历史卷,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必修三)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必修三)

2011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模块分课时整理(解析)必修三说明:以人教版编排体例分课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2011年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考点】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从土地分界始即首先要解决土地问题。

故选择C项。

【答案】C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011年本课时没有命制选择题第3课宋明理学1.(2011年广东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考点】唐宋儒家思想的发展——“三教合一”【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

B项在西汉末年,C项是唐朝与时间限制“唐宋”不符,D项“写实”与题干“故事本身是虚构”矛盾。

材料“虎溪三笑”反映的是儒、道、佛的融合,唐宋诗歌、绘画作品说明“三教合一”趋势,故选择A项。

【答案】A2.(2011年福建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考点】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唐朝治国方略)【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和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唐律的的解释应该是以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礼法兼施,相辅相成。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和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和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和答案及评分标准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第一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准确填涂在答题卡上,第一卷自己保存好。

) 1.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2009年5月1 8日,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

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一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C.“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2.“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申子•大体篇》)。

这实质上反映了 A.君主专制集权B.君臣共理国政 C.君权兼并相权 D.君臣分工明确 3.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①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

”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C.韩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 5.据《明史》记载:“隆庆时,诏江西烧造瓷器十余万。

万历十九年命造十五万九千,既而复增八万,至三十八年未毕工。

”以上材料表明①明朝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②政府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③江西是官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④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2010~2011学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考试试卷

2010~2011学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考试试卷

2010~2011学年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考试试卷姓名班级成绩一,选择题(24题,共48分)1、(2010年5月浙江省温州市三模12题)图6是一幅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

这一政府架构当始于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康熙帝2、(2010年湖南省衡阳市三模)天下闻名的天安门城楼其城台设五个门洞,面阔九间,进深五间。

下列对这种建筑设计风格最为合理的解读是A.这是明清时期工匠的率性而为B.这主要是为了体现一种对称美C.这体现着皇权至上D.这是礼制、秩序和美的完美结合3、(2010年5月漳州市高三质检15题)漳州市漳浦县存有一块明代的青石碑.石碑额首正中竖刻“皇帝敕谕”四字楷书,正文区刻着“御马监太监邓原,今特命尔前去镇守福建地方,兼管银场,抚恤兵民,操练兵马,防御贼寇,……弘治十年正月二十七日”。

(注:弘治1488-—1506)此石碑内容可用于研究A.君主专制的加强B.资本主义的萌芽C.“海禁”政策的实施D.西欧殖民的侵扰4、(2010。

安徽省寿县一中模拟)中央官制和政府机构的改革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下列措施既能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又能提高行政效率的是A、秦始皇虚设太尉,直辖兵权B、康熙帝以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同掌中枢C、隋文帝设立三省,同为宰辅D、宋太祖实施更戍法,疏远将兵关系5、(2010。

安徽省凤阳新世纪高考补习学校月考)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 C。

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6、(2010。

安徽省凤阳新世纪高考补习学校月考)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 )7、(2010.安徽省凤阳新世纪高考补习学校月考)下列是对右图铜权[注:权身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文和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诏文]观察所得出的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这是全国通用的标准衡器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全国各地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课汇总与解析: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9小题,共0分)1.(2010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高二期中15题)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

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A.《诗经》B.《离骚》C.《红楼梦》D.《儒林外史》【答案】A【点拨】根据教材所学,《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经过孔子的辑录、删定,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风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抬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结合本题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应该查阅《诗经》。

B项《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屈原的作品;CD两项是清代著名小说,反映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等。

本题选A项。

2.(2010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高二期中16题)“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为纪念一位著名词人所作的楹联,这位词人应是A.苏轼B.陆游C.辛弃疾 D.李清照【答案】C【点拨】本题选自2009年浙江省高考样卷。

“铁板铜琶”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

反映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的豪情壮志。

本题郭沫若纪念的这位著名词人是辛弃疾。

3.(2011年1月烟台市高三期末调研15题)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这样一段材料:“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一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本书?()A.《元曲赏析》 B.《全汉赋》 C.《全唐诗》 D.《宋词欣赏》【答案】D【解析】从文字的风格特点看,这段文字属于宋词,故选 D。

易错选A,元曲多大量使用白话、方言等,通俗易懂。

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C.陆游D.辛弃疾【答案】D【点拨】5.(2010年12月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6题)“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该材料出自的文学作品的体裁是()A.楚辞 B.诗 C.词 D.散曲【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元曲。

材料是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属于元曲中的散曲。

答案为D。

6.(2010年11月同安一中高二期中14题)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其中以“三吏”、“三别”等代表性诗歌反映民生疾苦的伟大诗人是()A.李白 B.杜甫C.韩愈 D.苏轼【答案】B【点拨】7.(2010年11月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期中7题)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

他最有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明初南京 B.北宋开封 C.唐末长安 D.东汉洛阳【答案】A【点拨】本题关键词为《窦娥冤》,此为元朝关汉卿作品,由此可判断选择A项。

8.(2010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高二期中13题)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

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A. 反映了民族矛盾的激化B. 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C. 表现了反叛传统礼教的精神D. 满足了各阶层的文化需求【答案】B【点拨】根据所学,《窦娥冤》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作品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本题选B 项。

9.(2010年9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18题)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①《清明上河图》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⑤汉赋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答案】D【点拨】题目中指明了信息“市民信息”,而且是“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

《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适应了市民阶层对文化日益增强的需求。

10.(2010年11月贵阳市高三四校联考14题)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现有如下名句:①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②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③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④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⑤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

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请按照上述所体现的文学体裁出现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④③①⑤② B.③①④⑤②C.④⑤①③② D.①②③④⑤【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了古代文学常识的有关知识,需要在日常语文学习和中多积累、熟悉,也需要注重文学体裁间相互间的区别,楚辞是一种诗歌体裁,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许多语句使用助词“兮”。

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基本以四字一言。

词的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散曲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具,更为生动活泼。

第①句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红豆》;第②句是元代著名元曲作家关汉卿作品中的语句;第③句是南宋文学家陆游在他的词《钗头凤》中的一句;第④句选自屈原的《离骚》;第⑤句是东汉文学家班固在《西都赋》中的语句。

11.(2010年11月山西大学附中高三期中考26题)诗以言志,文以载道。

对明清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僵化的理学等,展开深入批判和揭露,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文学名著是()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答案】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明清小说的理解。

A项主要是叙述东汉末年至三国归晋时的历史,与题意不符;B项主要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老百姓反对腐朽统治的历史,与题意不符;C项通过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史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

与题意相吻合。

故选C项。

D 项是浪漫主义文学,与题意不符。

12.(2010年9月长沙一中高三月考15题)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说”指出从唐到宋,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割据和贵族势力的“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量开始得到培植。

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是()①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②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③租佃关系的出现④文学、艺术等方面世俗文化兴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点拨】注意本题的时间限定:唐宋。

而租佃关系在战国时就已经出现。

而科举制的创立、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及文学艺术的世俗化从不同的方面推动了“平民崛起”。

13.(2010年11月山东潍坊市四县高二期中17题)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现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答案】A【点拨】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由高雅贵族化向通俗平民化演变。

本题选A项。

14.(2010年11月福州市八县高二期中9题)两宋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与其关系密切的文化现象有()①传奇出现②词成为文化主流③瓦子、勾栏兴起④出现许多话本⑤杂剧产生⑥绘画成为商品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答案】D【点拨】15.(2010年11月济南一中高三月考51题)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魏晋时期形成的书法的发展⑤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答案】B【点拨】本题从材料“唐朝以来”可以排除掉第④项“魏晋时期形成的书法的发展”说法错误,时间上、史实上不符合,其他各项的出现都与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有密切关系。

本题选B项。

16.(2010年11月同安一中高二期中13题)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屈原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②屈原的作品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③屈原的代表作品是《楚辞》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屈原作品的最好评价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答案】A【点拨】17.(2010年11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高二期中19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答案】B【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文学形式的变化主要是当时社会经济变化的反映,所以应该选择B。

18.(同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13题)下列文学艺术成就与城市经济和工商业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 宋代话本和词的出现B. 古代散文的发展C. 描绘市井风情的绘画作品出现 D.明清小说的繁荣【答案】B【点拨】19.“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全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诗人的诗A.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B.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C.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D.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答案】A【点拨】20.(深圳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测试23题)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宋词的流派。

“学士词”是指苏轼的词,其风格为豪放派,与其一致的是辛弃疾。

AB都是婉约派的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