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案9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篇」

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篇」

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优秀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将相和》。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和提问,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培养学生对和平与和谐的价值观的认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课文《将相和》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将军赵奢和他的好友相国平原君因为误会而争斗,在齐国使者的一番劝解下,两人化解误会,和好如初的故事。

2.2 生字词解析将:将军相:相国和:和解误会:误解劝解:劝说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和平与和谐的价值观的认同。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课文背景的了解。

提问学生对于和平与和谐的价值观的理解。

4.2 朗读与理解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讨论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3 生字词学习教师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并让学生进行词语接龙游戏。

4.4 分组讨论与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角色,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并和家长分享课文故事。

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用它写一个句子,并家长签名确认。

5.2 课堂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通过评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6.2 评估方式课堂提问: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评估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课后练习题: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将相和课文教案优秀8篇

将相和课文教案优秀8篇

将相和课文教案优秀8篇《将相和》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学情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2)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

(3)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把握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表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与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识大局和大将军廉颇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教学重难点:1、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

2、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教学方法:自渎感悟,讨论交流。

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教学重、难点:1、本文的重点是理清“完璧归赵”这一故事的层次,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本文的难点是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同学们,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国家还没有统一,处在战国七雄时期(出示战国形势图),七国有秦、楚、齐、燕、赵、魏、韩,其中秦国的势力最强大,经常欺负其他国家,与他相邻的赵国是一个弱国,经常遭到秦国的威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故事——《将相和》。

《将相和》教案(精选14篇)

《将相和》教案(精选14篇)

《将相和》教案(精选14篇)《将相和》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认写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能简要复述__的三个小故事。

3、了解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复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三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人们都说:“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这说明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和长久发展需文臣武将齐心协力,但在战国时,曾发生一件将相有不和到和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一)提出自读要求:1、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懂。

2、借助上下文理解词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1、分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相互纠正生字的读音。

2、提出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录,小组内探讨。

三、反馈交流1、指名朗读课文。

2、把握词语的词义。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理直气壮: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壮盛。

完璧归赵: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

负荆请罪:光着上身,背负荆条,向人请罪。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文题中“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齐心协力,共保赵国。

)2、 __主要写了哪几个小故事?请简要复述故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完璧归赵:赵王得到无价之宝——和氏璧,秦王想占为己有,假意用十五座城交换,蔺相如与秦王巧妙周旋,最终把和氏璧安全送回赵国。

渑池之会: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并让人记录下来,蔺相如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被逼无奈,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让人记录下来。

秦王没占到半点便宜。

负荆请罪:蔺相如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让蔺相如下不来台。

蔺相如一针见血的话语传到廉颇耳中,廉颇深知自己大错,背负荆条,上门请罪。

3、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学生能说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即可。

《将相和》教学案例(4篇)

《将相和》教学案例(4篇)

《将相和》教学案例(4篇)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教学步骤:一、从整体入手,启发提问,直奔重点、难点,激发学生读书兴趣1、板书课题后提问: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廉颇、蔺相如为什么不和?廉颇是怎么说的?从课文中找出廉颇说的这段话,读一读。

3、继续提问:廉颇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爬到他的头上去了,他说的对不对?不对,靠什么(引导学生读议第一段。

提示三个故事的联系)?二、学习第一段,幻灯提示本段重点内容,通过重点部分人物言行的读议,了解人物品质1、默读第一段。

思考题: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是怎样立功的。

阅读要求:抓住蔺相如的言行,认真理解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即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学生默读、勾画、思考;教师板书:言行→品质)2、幻灯出示图片——课文中第一幅插图。

学生看图后,教师提问:画面上表现的是这一段中哪一小节的内容?然后指名读这一节。

(第八自然节)3、结合这一小节描写蔺相如言行的语言说一说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读议中,教师适时做如下点拨:①蔺相如理直气壮地面对秦王,他的理在哪里?②蔺相如说着,举起和氏璧说是要往柱子上撞。

在他要撞却没撞的瞬间,他可能想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机智勇敢”4、教师小结:蔺相如是怎样做到完璧归赵的呢?他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秦王的骗局,又抓住秦王爱璧的心理,机智勇敢地与秦王斗争,争取主动,赢得时间,做到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了大功。

那么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的呢?三、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主要内容通过人物言行,了解人物品质的方法学习第二段,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强化训练重点1、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加深训练重点:“言行→品质”的印象。

2、提出进一步要求:不借助图片提示,确定此段的重点内容。

(第三自然段)3、学生默读、思考、抓住人物言行议论(议论重点:“生气极了”,“再要求…再要求……”“不答应……拼了”)。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9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9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9篇】《将相和》教学设计篇一本课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经过,写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也赞扬了廉颇的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课文人文思想丰富,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学习写法的好范例。

关于教学目标本课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本着简简单单教学的原则,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于如下考虑:1、理解词语:理屈词穷、绝口不提、理直气壮、允诺、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的意思。

在学习中积累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必�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二个故事。

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的内容体会主人公机智勇敢和爱国思想。

3、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最有较手段和途径。

对于本文的人物表现,也只有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真正体会其机智勇敢、爱国思想。

4、课文由三个故事组成,这样课文就显得长,要在一个课内完成对三个故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也由于这三个故事中,前两个是第三个故事的因,这两个故事有一定的统一性,所以这节课安排学习《完璧归赵》《渑池会》。

5、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方法。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中学习中学读学写。

本文是写人文章,展现人物的品质突出,是学生学习写人的好例子,所以学习目标中设置了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方法。

以完成阅读教学的使命。

关于教学重难点1、重点:阅读教学从读入手,以读解文,学习本文也不能例外。

文中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有利内容,所以本课设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的内容,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思想为教学重点。

2、难点:秦王叫赵王鼓瑟并记录下来,这是对赵王本人的也是对整个赵国的侮辱,关于这一点,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学生一下子可能不能明白。

关于教学策略1、本课文长容量大,为避免繁琐教学,面面具到,这节课围绕主人公的活动为中心,通过对主人公的动作、语言的描写内容进行读、思,去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10篇)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情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的课题,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包含了两个人物,一个故事。

你能看出是哪两个人物,是什么故事吗?那个“将”是谁?“相”又是谁?“和”在故事中是什么意思?二、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完成以下自学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就课文中内容给每个故事各加一个小标题,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质疑问难,理解课文内容1、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遇到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号,准备跟同学讨论。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1)有关知识的问题和一些新词的理解,引导学生查工具书来解决。

(2)有关文章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指点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思考,反复讨论交流。

教师可抓住以下类似的问题展开讨论,结合理解课文内容:① 秦王为什么没有得到和氏璧?抓住“慷慨激昂”“理直气壮”等词语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机智。

② 渑池之会上,秦王为什么会为赵王击缶?抓住“不动声色”及蔺相如的话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抓住文中写廉颇将军驻守边境的句子体会其对秦王的威慑力,从而明白赵王获胜的原因是因为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

③ 将相为什么会不“和”?又为什么“和”了?在讨论交流的同时,随机选择有关句段朗读,以加深理解、体会。

四、评价人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文中讲到了赵王、秦王、蔺相如、廉颇等几个人物,下面我们来开个“人物评价会”。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从课文中举出事例来说一说,评价时要抓住课文中的叙述、描写,同时加入自己的看法。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标记,做好准备。

五、拓展练习出示挂图“负荆请罪”,观察想象:廉颇到蔺相如府负荆请罪,会怎么说,怎么做?蔺相如又会如何做和说呢?1、自己练习说一说。

将相和课文教案(通用8篇

将相和课文教案(通用8篇

将相和课文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

该课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战国时期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理解“将相和”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品质,体会“将相和”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性格特点,理解“将相和”的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进行合理推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战国时期廉颇与蔺相如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位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2)通过例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将相和”的含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感悟。

5.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将相和”的重要性,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廉颇与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2)谈谈你对“将相和”的理解。

2. 答案:(1)廉颇:勇猛、直率;蔺相如:机智、谦逊。

(2)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表达出对“将相和”的理解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课后阅读与战国时期相关的历史故事,增加知识储备。

(2)组织学生参加关于“团结协作”的主题活动,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片段:1、抓住“负荆请罪”一词深入理解。

提问:(1)“负”是什么意思?结合插图说说,廉颇为什么要背荆条,脱战袍去请罪呢?(2)“请罪”是什么意思?换成“认罪”行不行,为什么?(换词比较,体会情感,实质上也是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渗透锤炼语言的意识。

)2、表演体会。

(1)想一想,并找合作伙伴练一练:廉将军负荆请罪时会说什么?他说话时怎样的态度、语气才能表达出他那种惭愧的心情?看到这情景,蔺上卿呢?(语气、情感、态度都是口语交际训练中不可忽视的要素)(2)指名上台演一演。

(3)师生共评,规范语言、行为、态度。

(4)小结:多么感人的一幕呀!“将”是那样的诚恳、坦率,“相”是那样襟怀宽广。

为了国家利益,将相不计前嫌,握手言和,成为流芳千古的美谈。

教后反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

口语交际作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的始终。

它是阅读课上交流信息、表达情感、探究问题、提示规律、发展思维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同时“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通过对学生语言的规范,听说的态度以及说话习惯等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非常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篇2)《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错的精神。

*语言简练,人物形象鲜明。

教学本课前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用了解词语意思,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教学中先在引导学生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精读每个故事,深入研究每个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

《将相和》教案

《将相和》教案

《将相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将相和》的作者王勃及其创作背景。

(2)学会运用描绘人物、表达思想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将相和》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将相和》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将相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将相和》的作者王勃及其创作背景。

(2)学会运用描绘人物、表达思想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将相和》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将相和》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将相和》的优美意境。

(2)介绍《将相和》的作者王勃及其创作背景,使学生对《将相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1)讲解《将相和》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将相和》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人物、表达思想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3. 教学活动:(1)讲解:教师讲解《将相和》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将相和》的文化价值。

(2)讨论:分组讨论《将相和》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学生对《将相和》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播放《将相和》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人物、表达思想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将相和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实用18篇)

将相和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实用18篇)

将相和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实用1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将相和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实用18篇)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知识、教学资源、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因素。

2023年《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8篇(精选

2023年《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8篇(精选

2023年《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8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3年教材《将相和》,涉及第一章“负荆请罪”及第二章“渑池之会”两大部分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战国时期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背景,深入解读负荆请罪与渑池之会的具体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廉颇、蔺相如的主要事迹,理解其精神品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民族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廉颇、蔺相如的事迹及其精神品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负荆请罪、渑池之会的历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将相和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负荆请罪、渑池之会的历史背景、经过及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廉颇或蔺相如,如何化解将相之间的矛盾。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将相和》教学设计2. 主要内容:廉颇、蔺相如事迹负荆请罪渑池之会历史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廉颇、蔺相如的事迹及其精神品质。

(2)分析负荆请罪、渑池之会的历史意义。

2. 答案:(1)廉颇、蔺相如:英勇善战、忠诚正直、顾全大局。

(2)负荆请罪、渑池之会:展示了战国时期士人的气节与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廉颇、蔺相如的精神品质,以及负荆请罪、渑池之会的历史意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深入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历史背景及具体经过;2. 教学目标中的能力培养和思维品质提升;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设置和答案解析;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探讨。

《将相和》教案(精选13篇)

《将相和》教案(精选13篇)

《将相和》教案(精选13篇)《将相和》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自主识字,读准字音“渑、荆、卿”,并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负荆请罪、能耐、声色俱厉”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并能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品读重点语句,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中的智勇双全及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体会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一、由简介《史记》引入,了解课文由三个故事组成,体会三者间的关系。

理解“负荆请罪”的含义,了解廉颇、蔺相如的身份。

1、文学有部伟大著作《史记》,其中有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

就是今天学习的课文——《将相和》。

2、“将”指谁?“相”指谁?(廉颇、蔺相如)。

(板书)3、“蔺”字怎么写,还记得吗?4、这篇课文由三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一个是《完璧归赵》,一个是《渑池会见》,一个是《负荆请罪》。

(板书)5、通过对《完璧归赵》的复习,初步了解蔺相如的品质。

(1)在三年级学过《完璧归赵》,你们一定对蔺相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一个词形容。

板书:有勇有谋6、(读准“渑”mian)渑池是地名,在秦国境内。

7、结合图片从字面上理解“负荆请罪”的意思,了解两人的身份。

(1)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新的成语。

(负荆请罪)“荆”是后鼻音,谁能读准?(jing)指名读。

齐读。

(2)出示图片:这幅图画的就是“负荆请罪”的内容,你能借助图说说“负荆请罪”的意思吗?(3)指图:图上的这位赤身背着带刺的枝条的人是赵国的将军廉颇,他是一员武将。

他出生入死,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真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

(板书:英勇善战)(4)加上人名、身份说说“负荆请罪”的意思。

(大将军廉颇背着带刺的荆条向宰相蔺相如请罪。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1、读课文思考: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1)、廉颇负荆请罪的原因是什么?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2023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5篇)

2023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5篇)

2023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5篇)五年级语文下册《将相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及14个新词。

2、理清__的思路。

3、通过对课文的了解,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艰难,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并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4、弄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__的关系。

5、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__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7个生字词,理解文中的几个成语。

2、理清__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__思路教学过程: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你们看一幅图片(出示图片),图片上的那两个人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就是我们在新课文《将相和》的学习中所要探讨的问题。

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91页,第18课——《将相和》。

1、出示课题《将相和》。

老师上节课已经叫大家预习了,现在老师问你们:这里的“将”指谁?(廉颇);“相”指谁?(蔺相如);“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2、教师介绍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时期,当时秦国是大的一个,它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

因此,当时一些中、小国家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将相和》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二、学习生字词:1、自渎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其意思。

2、注意几个字:允:“yǔn”不念“rǔn”;要与“充”区别;削:xūe削弱xiāo削铅笔蔺:lìn蔺相如阑:lán阑尾炎秦:上下结构臣:半包围结构璧:上下结构颇:部首是“皮”或“页”辱:部首是“辰”或“寸”3、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将相和》教案及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案及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学习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成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会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物形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将相和》是一篇古代历史故事,描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廉颇与相国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和化解过程。

故事中蕴含了忠诚、谦让、团结等价值观念,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古代历史故事感兴趣,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物形象。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相关历史知识和成语的学习。

3.2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物形象。

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讨论和分析。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学生通过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物形象。

小组分享: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2 教学手段教材:使用《将相和》教材,提供相关的历史知识和背景信息。

多媒体: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能否猜出故事中的将相是谁?5.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故事《将相和》。

教师提问:故事中发生了哪些事件?将相之间有什么矛盾?5.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物形象。

小组分享: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5.4 教学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思考学习收获。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

五年级将相和教案(实用15篇)

五年级将相和教案(实用15篇)

五年级将相和教案(实用15篇)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多角度去感受和发现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物至今让我们难以忘怀。

你们知道那些历史人物的经典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所了解的历史人物)。

3、指名到黑板前书写:“将”廉颇,“相”蔺相如。

(请学生评价黑板上的书写)。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将相和》这个故事是有哪几件事组成?2、学生交流后得出《将相和》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事件组成的。

在着因果关系。

请同学们选择关联词语天空,理清故事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立了大功,()赵王提升了他的职位。

()蔺相如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想给他个下不来台。

()蔺相如顾全大局,感动了廉颇()廉颇就登门负荆请罪,表现出他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蔺相如和廉颇齐心协力,()使秦王不敢进攻赵国。

2、选读重点句段,走近蔺相如。

教师:我发现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蔺相如。

这个人物贯穿三个小故事的始终,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他。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蔺相如的有关语句,一边快速默读,一边画下来。

(1)临危受命。

出示:“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教师:对,“想了一会儿”,也就是他经过慎重思考以后的,胸有成竹、掷地有声的说。

(指导学生朗读)。

(2)略施小计。

教师: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你看。

”这句话是真话还是假话?你觉得这样说妥不妥?为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篇」

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篇」

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优秀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将相和》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提升口语表达和表演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将相和》的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个有关将相之间的故事,通过将相之间的争斗和和解,揭示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2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关键词汇:将相、争斗、和解、团结、合作等。

句型:介绍人物、描述情节、表达原因和结果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热身活动: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和故事。

3.2 阅读课文《将相和》: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3 讨论和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思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提高口语表达和表演技巧。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学生回家后,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对于团结合作的理解和体会。

4.2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录视频或录音,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5.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5.3 学生角色扮演表演: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表演中的口语表达和表演技巧,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将相和》文本6.2 课文插图或海报6.3 角色扮演道具6.4 学生作业模板6.5 视频或音频播放设备第七章:教学方法7.1 阅读指导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9)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将相和》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9)
内容为预习反馈及知识链接等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自学生字新词,组内交流。
内容为学法指导、课堂生成记录、
板书设计等
我学会的词语是:
3、这个故事发生在时候,主要讲
,、三个故事.
4、速读课文,画出蔺相如的语言来,自读体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主学习合作
探究
我画出的句子及理解是:
。5、组内讲一讲这三个故事。
学习
难点
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案
导案及学生
备注
预习感知
1.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课题中的“将”和“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从和字可以推想出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
1、“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2、“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前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3、“渑池之会”上秦赵两国是打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
负?
4、“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前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5、“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
6、蔺相如对廉颇的傲慢无礼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将相和
课题
将相和
班级
五年级
姓名
主备
课时
课时
课型
精读课
辅备
教具准备
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
ppt 课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无价之宝、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案模板 五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9篇

教案模板 五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9篇

教案模板五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9篇五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 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评价人物。

3、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1、故事引入:你们还记得《完璧归赵》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讲一讲。

引入新课。

2、板书课题3、出示填空,检查预习:“将”→(廉颇)→(大将军)“相”→(蔺相如)→(宰相)“和”→(同心协力)二、了解因果:1、找到文中的过渡句,指名读。

2、出示图示,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三、反复读文,感知人物形象:1、分角色读课文,力求读通、读熟、读好。

2、出示填空完成“人物开花”成语游戏。

,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填出可以用在这两个人物身上的成语——课内、课外的成语都可。

)四、借助名言,丰满人物形象。

1、在蔺相如、廉颇两个人物,你喜欢(敬佩)谁?说说理由。

2、根据课文内容对对子:如: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负荆。

3、出示填空练习,加深认识:因为蔺相如(顾全大局)、廉颇(知错能改),更因为他们都有(精忠报国)的精神,所以他们能化干戈为玉帛,(同心协力)保卫赵国,他们文武双全,真是赵国的(无价之宝)。

四、借助课剧,展现人物形象请同学自编、自演课本剧,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故事或一个角色进行表演(作为表演的同学来说,实践了一次,本身就多一次体验;对于观演的同学来说,又有了一次很真切,很实在的感悟)五年级下册语文将相和 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过渡句,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颇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

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主要教授的是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将相和》一篇文章。

该篇文章主题为将军和相国的争强好胜与化解矛盾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怎样正确看待竞争,以及学会合理化解矛盾,让学生在看待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时,能够更加理性和温和,具有宽容与包容之心,培养学生爱国爱民,感恩奋进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深入理解《将相和》的文本,把握文章中的隐含意思,推理阅读成分。

2.熟练使用象声文字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语感和语文表达能力。

3.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背景,培养爱国爱民的意识。

能力目标:1.通过思辨分析,能够理性看待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培养成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人际处理能力。

2.通过学习本篇文章,掌握新的词汇和常用成语,为以后语言表达提供必要的素材。

情感目标:1.学会感恩和尊重他人,在沟通和竞争中体现出自己的优秀品质。

2.培养心平气和的心态,做一个自信、有良好自我调节能力的人。

三、教学重难点1.难点:正确看待竞争通过篇章展示将军和相国之间的争强好胜,以及矛盾的化解过程,引导学生在看待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时,能够更加理性和温和,具有宽容与包容之心,做一个自信、有良好自我调节能力的人。

2.重点:理解文章的文本深度将相和这一篇篇文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刻的人际交往思考,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隐含意思,进一步培养语文分析、推理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前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介展开课前引导,为学生创造思维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2.交流探究式:让学生自主探究文本,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渗透法:通过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情感认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爱民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将相和》文章,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介,带领学生探讨文章主题和背景,为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做基础铺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6将相和人教部编版《将相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抓住主要句子品析文中人物形象;2.把握文章主旨,体味“和”的意义;3.积累文中成语,激发读书兴趣。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子品析文中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体味“和”的意义。

教具准备:自制教具;课前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和故事。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将相和》,跟着老师来写课题,一齐读读课题。

文中的“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将相和”这三个字中,你会特别注意到哪个字?“和”字使你想到了什么?2.文章哪儿写了将相不和?画出相关语句。

出示句子: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a.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廉颇心里什么滋味?(嫉妒、不服、不满)b.廉颇为什么不服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补充资料:廉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

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3.廉颇战功赫赫,所以他才说蔺相如没什么能耐,“仅凭一张嘴就爬到他头上去了”,你赞同吗?蔺相如的哪些言行可以证明他是“有能耐的?”二、感受蔺相如的勇敢机智1、自由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蔺相如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读一读,写下你的理解。

展示交流:(1)句: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a.这情形指什么?上文哪句话照应了这点?b.面对这种情形,蔺相如是怎么做的?c.那么我们可以用哪个词来概括蔺相如的所作所为?(板书:机智)(2)句: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这柱子上。

a.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蔺相如的什么品质?(板书:勇敢)这段话哪个字最能体现他勇敢行为?(撞)b.蔺相如会不会真的撞到柱子上去呢?c.秦王认为蔺相如会不会撞上柱子?如果秦王硬逼的话,会怎样?小结: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我们可用哪些词来概括蔺相如的品质?(勇敢、视死如归)(3)句: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王拒绝了。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你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a.“缶”是古代一种乐器,蔺相如为什么一定要秦王击缶呢?b.蔺相如说这句话的态度是怎样的?(坚定)c.师生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蔺相如坚定的语气。

师评价:读得真坚定!你知道吗?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面对强秦,蔺相如如此执着和坚定,挽回了赵国的尊严。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板书:不畏强暴)小结:通过刚才的品读学习,我们知道蔺相如是个又机智、又勇敢,视死如归、不畏强暴的人,他决不是只凭一张嘴爬到了廉颇的头上。

廉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意识到了)于是就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三、感受廉颇的知错能改,顾全大局1.自由朗读负荆请罪的故事,画出廉颇负荆请罪原因的句子。

出示句子: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a.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蔺相如说的话。

从蔺相如的话中,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板书:顾全大局)b.面对廉颇的诋毁和咄咄逼人,蔺相如没有斤斤计较,针锋相对,而是宽容忍让,顾全大局,一心为赵国着想,蔺相如的这些话最终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你想想,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这番话,他心里会怎么想?请你说一说。

2、廉颇不仅这样想了,还这样去做了,从他这一举动,可以看出廉颇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知错能改、以国家利益为重)3、就这样,将相和好了,但将相和好的关键是什么?(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都有一颗爱国的心)四、拓展提升1、这个故事离我们已有2000多年了,可我们仍然在学习,不仅因为故事中的蔺相如,廉颇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而且这个故事还给人以启示。

想一想,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提示:a.做人要顾大局,识大体,不要斤斤计较;b.要以国家利益为重,要以大局为重;c.要和同学友好相处,团结友爱;……小结:是啊,同学们!古人说“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人和国兴旺。

”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一个家庭,只有“和”的强大力量,才能让它更进步,更文明,更向上。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同学们,这就是历史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2、课文讲述了三个动人的小故事,其中“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已经演化为成语,有了特定的意义。

你能依据课文猜猜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吗?完璧归赵:原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给赵国,现在常来比喻物归原主。

负荆请罪:背着荆条请求责罚,表示诚心认错赔罪。

小结:像这样的成语《史记》中还有很多,如:鸿门宴破釜沉舟约法三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卧薪尝胆四、布置作业1、以《我喜欢的历史记人物》为题,写一篇小练笔。

2、推荐阅读少儿版《史记》。

板书设计将相和蔺相如廉颇机智勇敢和知错能改不畏强暴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一)2《金木水火土》人教部编版《金木水火土》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一、二、上”等7个生字,会写“一、二”等4个生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田字格,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4.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1.会认“一、二、上”等7个生字,会写“一、二”等4个生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认识田字格,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2.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师生)2.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图片。

(教师)3.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范读,学生倾听。

学生回答听到什么。

2.出示课文,逐句朗读。

学生自己尝试读一读。

3.这是一首古时候的童谣,板书课题《金木水火土》,谁能读读课题?说说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二、自主交流,了解韵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给认识的字画一个小红星。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3.不认识的字指出来,小组讨论,小老师教读。

三、结合图画认识“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1.出示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有几只动物,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2.指导学生通过出示数手指和变换手势理解一至五的含义。

3.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金木水火土”。

4.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组词。

金:金牌黄金等。

木:木头木工等。

水:河水水杯等。

火:大火火灾等。

土:土地泥土等。

5.朗读感悟。

(1)师带领读前两句韵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3)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男女生分别齐读。

四、结合图画认识“上下”。

1.出示图片,理解“上下”的含义。

“天地”指的是“天和地”,头上为天,脚下为地。

我们就生活在天和地之间。

2.出示图片,理解“日月、古今”的含义。

五、巩固识字,强化认识。

1.找朋友游戏。

将汉字、图画分成两组,学生有的拿生字,有的拿图片,找到相对应的朋友。

可让学生用“我的朋友在哪里”“我的朋友在这里”这样的句子形式进行交流表达。

2.教师举生字卡片,学生用手指表示具体的数字或做动作表示,看谁做得又准又快。

六、布置作业。

1.读生字。

2.读词语。

一心一意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颜六色七上八下上山山上下山山下上车车上下车车下3.朗读课文。

4.搜集你喜爱的汉字,把它们介绍给大家。

第二课时一、闯关激趣,巩固识字。

1.第一关:我会读。

课件出示课文生字。

(1)领读、开火车读、齐读、摘苹果读等。

(2)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字组词造句。

(3)回顾课文讲了什么?2.第二关,我会背。

(1)引导学生读童谣。

(2)指名2-3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童谣。

(3)比赛背诵童谣。

二、学写笔画“一”,练写生字“一、二、三、上”。

1.“上”和“下”对比区分识记。

“上、下”也是两个长得很像的兄弟,竖、短横在“一”的上面,就是“上”;竖、点跑到了“一”的下面,就成了“下”。

教师课件出示“上”的字理教学。

“上”字是指事字。

字形由原两横构成,下面较长的一横是地平线,上面较短的一横是指事符号。

为了避免与等长的两横的“二”字相混,字形后来逐渐有所变化。

理解“上和下”是一对反义词。

2.教师讲解田字格。

(1)出示带有“上”字的田字格,教师讲解田字格的作用,目的在于书写的工整美观。

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上留天,下留地。

(2)引导学生识记“横中线、竖中线”。

教师带领学生跟读田字格拍手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3.讲解笔画“一”。

讲解:中国字又叫作方块字,它由一笔一笔的笔画组成,每个笔画都有自己的名称。

引导学生说一说“一、二、三”中的笔画。

跟读笔画名称“横”。

识字教学,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在语境中学习汉字,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4.学写汉字“一、二、三、上”。

(1)出示田字格中的“一、二、三”。

讲解:写字要注意写字姿势、写字位置、笔画笔顺。

教师讲解写字姿势,分两步边讲解边示范。

执笔时大拇指和食指脸对脸,中指指节抵后面。

执笔位置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一尺。

写字要一笔一笔写。

教师带领学生书空。

(2)引导学生从书空“二、三”中了解写字时笔顺是有规律的:从上到下。

(3)学生尝试写汉字“一”。

教师范写“一”,边写边说书写横的要领。

学生尝试写汉字“二”,教师重点指导横短,下横长。

学写汉字“三”,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比较三横的长短有区别,强调中间一横最短;三横之间要等距。

(4)引导学生写完生字再口头组词。

(5)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

(6)展示学生书写作品。

三、教师总结,激发自主识字兴趣,完成基础训练。

1.教师小结:我们不仅可以在学校、课堂中识字,在看电视时,在大街上,留心看,用心记,也能认识许多汉字宝宝呢!2.找一找,在哪些地方还可以见到我们这节课认识的生字宝宝。

3.背诵儿歌《金木水火土》。

4.打开基础训练-《金木水火土》,一起来闯关吧!四、板书设计。

一二三上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金木水火土人教版部编版金木水火土教学内容: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识字:《金木水火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