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入手,让学习真正发生

合集下载

导学:让学习真正发生——江苏省扬州市文津中学的课堂改革:课堂

导学:让学习真正发生——江苏省扬州市文津中学的课堂改革:课堂
接为一个 “ 学” 的整 体 , 以此 实 现 以学 习者 为 中 心 的 课 堂
“ 促进 ・ 持续 ” 对课堂导 学效果进 行评价设 计 , 旨 在 辅 导 学 生 形 成 课 堂 学 习 的 固化 与迁 移 , 实 现 可 持 续 学 习力 的
发展 。
基于上述构想 , 我们所构建 的课 堂导 学力图实现三
导学 。
四、 “ 文津” 课 堂导 学 的 内 涵
求“ 学会 + 会学 ” 结合等 五个维度 的价值追 求 , 努 力形成
课堂学习的校本化理解与实践的有效样本。 我 们倡 导并 实施 的课 堂导 学 以导学 稿 为载 体 、 以 “ 导学 ” 为理念 、 以“ 问题加 方法 ” 为核心价值 , 追 求 的 是 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 我们坚持 “ 为 学 生 的学 习而 设 计 ” 的 指导思想 , 建 构 了课 堂 导 学 的 “ 导预 疑学 、 导 问研学 、 导
意义在 于 , 以学 生 学 习 为课 堂 核 心 , 探 的开 发 与 提 升 、 学 习 质量 得 到 大 幅 度 提
高 、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能够可持续提 升的有 效路径 ,
实 现 教 学关 系 上 体 现 “ 主导+ 主体 ” 的结合 , 学 习 内 容 上 紧扣 “ 教材 + 导案 ” 的结合 , 学 习方式 上 “ 自主 + 合作” 结 合, 学 习 时 间 上 突 出“ 课前+ 课 中” 的结 合 , 学 习效 果 上 追
根据丹麦教育心理学 家克努兹 ・ 伊列雷斯 的全视角
学 习理论 , 学 习包含 两个过程 : 个 体 与 环 境 之 间 的 互 动
过 程 以及 内 部 心智 获得 与 加 工 的过 程 . 并 据 此 提 出 了学

《让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发生》读后感

《让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发生》读后感

《让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发生》读后感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让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发生》读后感1在课改的潮流下,如何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是所有人共同关注的问题,本书作者基于学生立场,聚焦课堂教学改革,系统总结自己近30年的教育研究和思考,从课堂设计、教学方法、学习组织、课堂生成、课堂评价、课堂变革等方法,阐述了如何搭建理想课堂的教育图谱,兼具专业性与实操性,为一线教师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意见。

学习主动性的这个问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为教师会经常面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此也伤了不少脑筋,但是在实践中又有着许多无可奈何。

通过阅读徐洁老师的《把课堂话给学生》,让我在这方面的教学上有了一些感悟。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但我们也会发现每当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总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学习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有的学生甚至会有“我就是学不好某某科了”这样的消极想法,徐洁老师的书中提到这些都是“习得性无助”的表现,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学生在学习中经历过太多次失败,或者根本没有体验过成功,由此可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谨防过度惩罚,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机,帮助学生在不断进步中树立信心。

让学生主动学习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十分重要。

书中徐洁老师讲述的运用不同方法教学的游泳教练的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教练能够长久的存在下去就有存在的理由。

类比于在学校的教学,教师的“一言堂”和课堂改革教学就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游泳必须下到水中才能学会,学习也是如此,老师讲的再多,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再丰富,学生自己没有领会到位,也无济于事,学生的自学能力才是考查学生真正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

课堂改革以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真学”真正发生

让课堂“真学”真正发生

让课堂“真学”真正发生在当今社会,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虽然学校和教师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让课堂“真学”真正发生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和学习是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让课堂“真学”真正发生,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教育改革和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要让课堂“真学”真正发生,教师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包括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实地考察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组织一些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要让课堂“真学”真正发生,教师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情感上的满足和支持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教师们需要不断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积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情感困扰,使学生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

要让课堂“真学”真正发生,教师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需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一种单向的传授和传递知识的方式,学生缺乏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教师们需要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问题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案例,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让课堂“真学”真正发生,教师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实践需求,提供实践性的学习机会。

实践是学习的最好方式,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以“基于解析算法的问题解决”为例谈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

以“基于解析算法的问题解决”为例谈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

信息技术教学*********************39MAY 2020 NO.10以“基于解析算法的问题解决”为例谈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吴倩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渤海石油第一中学程建娜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教育中心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极大地丰富了学科的内涵。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认为信息技术“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不能仅满足于学生体验操作和实践应用的表层价值,必须让学习触及学科本质,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实施深度教学,让学习真正发生,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如何能够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让学习真正发生,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学科知识内涵,主动建构个性化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形成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下面,笔者结合“基于解析算法的问题解决”的教学,尝试分析让学习真正发生的策略。

● 对思维发展的深度培养真正发生的学习是体现和反映学科本质的。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核心任务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建立在以“计算思维”为本质的学科核心素养上的。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必须围绕“计算思维”开展,并让形成的方法迁移到相关问题的解决中,才能让教学渗入浓厚的学科精神和文化,使教学触及学科本质,让学习真正发生。

1.追本溯源,让思维由表及里教师首先应了解知识的本质和内核,追本溯源,让思维由表及里,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例如,在本课中,先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体验探索活动——自助式行人过街绿灯时长的最优设置,经历人工使用解析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先分析出求解绿灯最短时长的相关因素,再请学生板书出解析式,最后结合现实数据计算结果。

其中,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出“反应时间”的已知条件,给出现实数据中成人、老人和孩子的不同类型数据,学生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并作出选择。

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

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 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通过真实情境的引入,我们可以更好地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让学生感 受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和乐趣。同时,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实 际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不仅仅是取得好成绩,更能够善于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语文学习往往只注重考试成绩, 导致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需要注 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
大单元教学实践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语文 素养的培养。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单元,引导学 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每个单元的主题和知识点。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语文学习应该是充满乐趣和智慧的,但很多学生却对它感到枯燥无味。传统 教育模式下的语文学习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能力和语文素 养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需要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语文学习 真正发生在学生
身上。本次演示以真实情境为例,探讨如何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实现语文学 习的真正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真实情境,如旅游、购物、交往等。这些 情境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在旅游中,我们需要阅读各种旅游攻 略,了解目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信息,这正是锻炼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的好机会。
在购物时,我们可能需要比较不同产品的性能和价格,撰写购物清单和评价, 这正是锻炼语文写作和表达能力的机会。
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基于真 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

问题驱动,让学习发生

问题驱动,让学习发生

问题驱动,让学习发生问题驱动学习(PBL)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法,它强调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问题驱动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发现式学习。

通过提出真实世界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

问题驱动学习的核心理念是“让学习发生”,而不是“教授知识”。

它认为,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去主动地寻找和获取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那么,问题驱动学习到底是如何让学习发生的呢?问题驱动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当学生自己对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更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关于这个问题的知识,而不是单纯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

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能力。

问题驱动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且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这种过程需要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展开批判性的思考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法。

通过这种实践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问题驱动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人共同合作,彼此之间充分沟通和协作。

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共同思考、讨论和实施解决方案。

这种团队合作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这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

问题驱动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提高学习成果的保留和应用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老师读书心得 《让学习真正发生》读后感

老师读书心得 《让学习真正发生》读后感

老师读书心得《让学习真正发生》读后

让研究真正发生
研究一直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需要以个人的兴趣和意愿为前提。

它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具有内在动机和自我驱动力,需要对话和交流,充分利用教育艺术创设高效的研究环境与研究资源,并取得真正的研究成效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我们可能都曾经经历过听报告或接受培训的经历。

有些报告或讲座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产生深刻的反思,而有些则会让我们感到无聊。

因此,研究能否真正发生,重点在于台上站着的人。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认为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有趣。

如果教师的课讲得太枯燥,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这就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

教师需要让评价像游戏一样有趣,让课堂像故事一样美妙。

这需要教师充分
备课,将想要传授的知识融会贯通到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当中来,让学生主动去接受知识。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研究氛围中,拥有舒心的研究环境和丰富的研究资源,拥有积极、乐观和期待的心理体验,感受到创新和成功的愉悦。

总之,真正意义上的研究需要从个人的兴趣和意愿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具有内在动机和自我驱动力,需要对话和交流,充分利用教育艺术创设高效的研究环境与研究资源,并取得真正的研究成效和美好的情感体验。

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有趣,让评价像游戏一样有趣,让课堂像故事一样美妙。

这样才能让研究真正发生。

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

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

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学习的真正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方法,下面我将从培养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培养学习动力是学习真正发生的关键。

而培养学习动力的根本在于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价值。

学生应该意识到学习是为了增加知识、提高能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他们应当将学习与自己的梦想、兴趣和目标紧密相连,通过确立一个具体、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激发起内在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给予肯定和鼓励,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其次,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真正发生的重要保证。

学习效率高意味着在相同时间内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应该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学生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将时间分配给各个学科和任务,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此外,学生还可以掌握一些学习技巧,如制作学习笔记、使用思维导图等,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最后,学生还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保持专注、及时复习、合理休息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真正发生的基础。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持久的,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首先,学生应该养成定期学习的习惯,每天保持一定的学习时间和内容,不间断地积累知识和技能。

其次,学生应该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勇于挑战自己,不畏困难和挫折。

他们应该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坚持努力,不断进步。

最后,学生还应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总之,学习的真正发生需要培养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应该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价值,激发学习的动机和热情;同时,他们还应该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这样,学习才能真正发生,取得持久的效果。

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让学习真实发生

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让学习真实发生

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让学习真实发生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深度学习”在教学改进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实施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使学习真正发生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将首先阐述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度学习如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包括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支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等。

我们将总结深度学习在教学改进中的实际效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深度学习的关注,并激发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应用深度学习的理念和方法,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

二、深度学习的概念及其在教育中的意义深度学习的概念源自领域,是指机器能够理解和模拟人类思维过程,从而进行复杂的学习和推理。

在教育领域,深度学习的内涵有所延伸和拓展,它强调学习者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批判性地思考,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创新。

深度学习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知识本身,更要求他们理解知识的本质、结构、关联和应用。

深度学习在教育中的意义重大。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如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度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深度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科技环境,持续学习和成长。

为了实现深度学习,教育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仅仅关注学习结果。

他们需要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真实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应用知识,实现深度学习。

教育者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理解程度。

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作者:来源:《学习报·教育研究》2021年第51期编号:G40(2021)25-01-01作者:冀娜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的行为方式。

学习作为一种获取知识、交流情感的方式,又是如何真正发生的呢?众所周知,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依据和基础,是学生对学习本质理性和感性的主动认识,是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目标有效性的准绳。

近段时间以来,伴随我校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我们对核心目标之一“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做了更加深入的实践、研究。

一、植根问题和发现的沃土,促进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基于人的天性的好奇,当来到新的情境,面对未知,我们都会自然地提出“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一连串的问题并不需要任何人的启发引导,这是基于人的天性的“天启之问”。

真正的学习就是从问题以及努力解决问题开始的。

所以,当学生走进“项目式学习”活动,这个全新的学习课堂,他们必然也会是这样随着驱动性问题的抛出,产生一系列的是“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等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活动的一步步推进,在落实知识目标达成和应试能力提升的同时,促进了多元的语文要素、核心素养的发现和发生。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首先要从知识立意转变为素养立意,让学习在“去功利、重自主、强合作、真探究”的课堂生态中完成,让学生站在教室的中央,成为课堂的主宰,成为真正的学习者,成为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的舞台的主角。

二、重构课堂学习结构、载体,推进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人们面对的未知世界非常广阔,因此在关注、探究诸多未知方面必须有所选择和取舍。

此时,我们头脑中关注的是“怎么做”的问题,这类问题是“实践之问”,是需要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只要做就有可能发现未知。

这种情况下,需要的是合适的活动。

我们产生的问题,一部分来源于新的情境,一部分来源于结构化的思考。

对于一个情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未知,不是每个人都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培养问题意识 让学习真正发生

培养问题意识 让学习真正发生

培养问题意识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当今社会,我们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课题。

因此,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关键。

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一个人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认识、分析、解决的能力。

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1.提高学习兴趣和质量在学习中,如果我们遇到了问题却没有意识到,往往会对课程持续产生不感兴趣的状态,最终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如果我们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中注意问题的存在,不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学习兴趣和质量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2.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如果没有问题意识,会使我们在解决问题上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只有具有问题意识,才能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并提高工作效率。

3.预见和避免危险问题意识还能帮助我们预见和避免危险。

对于生活中各种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有了问题意识,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降低风险。

1.透过现象看本质许多问题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很多的表象,但看问题不能仅看到表面现象,还要追求本质和根本原因。

只有掌握了根本原因,才能更好更快地找到解决方案。

2.积极关注身边的事物身边的事情多,应该时刻关注身边的事物,以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或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主动思考解决方案面对问题不能被动等待,可以主动思考解决方案。

如果有能力,可以讨论与他人,共同得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如果问题框架比较复杂,可以先进行头脑风暴,构建解决方案的框架。

4.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用互联网搜索各种解决方法或者找人咨询,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问题意识是一个人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认识、分析、解决的能力。

培养问题意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预见和避免危险等。

要培养问题意识,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积极关注身边的事物,主动思考解决方案,学会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

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

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在新课改不断改革的今天,相对于浅表性的学习,许多专家早已提出了构建深度学习。

面对当前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日常教学中,该如何聚焦深度学习,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这是作为教师首先考虑的一个问题。

未来已来,学生已变,教师做好变的准备了吗?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不再是原来只接受知识的一个容器,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路径已经很多,学习方式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

教师如何来适应这个时代的一切变化,如何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引领儿童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使儿童全身心地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在深度学习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参与者、服务者,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讲授者,和学生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

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交流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自主探究的机会和平台,学习才能真正在课堂发生。

深度学习的课堂,一般是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提出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猜测、探究、验证、发现规律,在分享交流中一步步揭开现象背后隐藏的数学本质。

在自己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感受、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数学的核心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渗透在学生的心中。

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能自觉地想一些问题,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有了自主意识,学习才可能真正发生。

其次,教师要能引发儿童持之以恒地追问和不断深入思考。

鼓励儿童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积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问题链中不断产生深刻的思考。

有了思考,就有了收获。

最后,要帮助儿童进行理解性的教学。

通过思考,把握知识的核心概念,从而理解数学的本质,并且能利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关联。

只有在这种理解性的教学中,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最终实现高阶思维的的进阶。

因此,教师要始终将学生放在课堂的首位,要勇敢地退,适时地进,要做好学生学习的辅助者。

“真”教学让学习真发生

“真”教学让学习真发生

“真”教学让学习真发生教学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一位好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榜样。

要使学习真正发生,就需要“真”教学。

“真”教学是指教师真实地对待学生,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发言的机会。

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都保持公平和公正的态度,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学生的困惑和疑惑,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只有教师真实地与学生互动,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

“真”教学是指教师真心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并给予帮助和指导。

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给予学生足够的赞扬和鼓励,让他们充满自信和动力去探索和学习。

只有教师真心关心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真”教学是指教师真正具备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和教育水平,做到知识面广泛,教学经验丰富。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教学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情怀,善于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教师具备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真”教学是一种真实、真心、真正的教学方式。

只有教师真实地对待学生,真心关心学生,真正具备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践行“真”教学,让学习在真实的教学中真正发生。

深度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

深度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

深度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摘要: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无法进行深入的学习,这其中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对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没有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让学生认为学习是否枯燥乏味的,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让学习真正的发生。

关键词:深度学习;提高引言: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学校教育越来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更好的学习环境中成长进步。

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吸收新方法新理念,并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进行深入学习,不断成长。

1、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策略(1)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学习,当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后,他们就会更加专注,认真的学习吸收知识、理解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不断的探究,使自己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宽。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那么学生在班级中学习时,就可以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断的得到提升,进而让学生能够通过一点一滴的学习,不断的积累,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数学能力。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思考当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之后,那么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只有拥有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让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去吸收知识,理解知识。

老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应该让学生学会思考,自主学习时知道从什么方向入手,使学生能够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教学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当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就会拥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能够自主的去学习自己所遇到的知识,并吸收和理解知识。

让学习真正发生———特级教师李吉银《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赏析

让学习真正发生———特级教师李吉银《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赏析

让学习真正发生———特级教师李吉银《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赏析作者:檀鑫超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0年第7期檀鑫超特级教师李吉银以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式,在《大青树下的小学》(三上)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思辨性都很好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教学片断一师:我发现这一节当中有这样三个句子——出示: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师:请你来读。

(生读完第二句)这句里出现了几个民族?(有不少学生说四个)师:你们是真不把汉族当民族啊。

(生笑)刚才有同学只数了少数民族吧!光想着与其他民族一家亲了,把自己忘记了。

(生笑)一起把五个民族的名字再读一读,记一记。

师:(生读完第三句)读得怎么样?(生鼓掌)师:真好!你们从句中看到了一些怎样的孩子?生:有礼貌、有教养、热爱国家……师:对,好孩子都应该有礼貌、有教养、热爱国家。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生:句子都差不多。

师:哈哈,你们懂他的意思吗?生:每个句子里都有三个相同的词语,这样,三个小短句样子差不多。

师:对,像这样的句子叫做——生:排比句。

师: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一写“排比句”,让我们记住“排比句”。

师:谁还能说一个排比句?(生不太敢说话)师:哎哟,不敢说了。

可以吗?生:(大声地)可以。

师:对,这样多好!你不用担心,尽管大胆想、大声说,老师会帮助你。

(出示句式:身体要健康,就必须______,必须_______,必须_______。

)师:我们先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你只要能填一个空,就可以举手了,大家一起来,就能把句子说完整。

(指名说,有学生只说了一个空,也有学生说了两个空。

几位学生发言后,教师请学生想一想:根据刚才同学的发言,能不能一个人把三个空都填满?)师:刚才说的是老师的句子。

问题驱动,让学习发生

问题驱动,让学习发生

问题驱动,让学习发生问题驱动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它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动机,从而促使学习的发生。

问题驱动学习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问题驱动学习的含义、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问题驱动学习的含义是指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而不单纯依赖教师的指导。

问题驱动学习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问题驱动学习也将学习与生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问题驱动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挑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

问题驱动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寻找知识、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问题驱动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实施问题驱动学习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教师需要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

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探索和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来收集必要的信息,根据问题进行独立或合作的研究。

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来交流研究成果,从中获取反馈和启发。

问题驱动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在实施问题驱动学习时,需要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并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

通过问题驱动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让学习真正发生》读书心得

《让学习真正发生》读书心得

《让学习真正发生》读书心得武川琪本学期初,有幸读了牛献礼老师的《让学习真正发生》,一个个精彩的案例,仿佛如我亲眼见到了牛老师上课的情形,收获的不仅是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更多的是收获了如何做一名称职的教师。

第一,“尊重个性差异”聆听课堂上不同的声音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需求与旨趣是多样的,学生的潜能是林林总总的,学生的认知方式是各不相同的。

教师要尊重差异,尊重每一位儿童的独特性与多样性,为此,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引出”而不是“堵塞”学生的真实想法,给各种基于思考的观点与想法提供碰撞的机会。

要经常以“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么想”等启发性话语与学生对话,并注意延迟判断学生的反馈。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回报我们许多的“惊喜”。

第二,“坚持儿童立场”从学生的思维出发漠视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的丰富性、灵活性和生成性,是当前学科教学中至为要害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绝不是一张白纸,他(她)往往是带着自己的经验进入学习的。

而教书的都是成人,学习的却是儿童,成人的思维和儿童的思维很多时候是不一样的。

为此,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儿童的角度,从儿童的视角思考问题,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加强学科融合”赋予学生更多想象忽视教学内容之间的“广泛的联系”,也是当前学科教学中至为要害的一个问题。

学生成长的方向与节律被“学科逻辑”深深地规定而无由自主。

为此,打破体系化的学科知识壁垒成为我校“全课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加强学科融合,践行“全课程”,就应当用“联系”的观点指导具体的教学。

牛老师的教学理论还要许多,全部来自他平时的心得体会和感悟,我要把这些心得体会收集并记录下来,深入研究,这将对我的教学成长有很大意义。

变一变,让学习真正发生——以“商不变的规律”的教学为例

变一变,让学习真正发生——以“商不变的规律”的教学为例

变一变,让学习真正发生——以“商不变的规律”的教学为例“商不变的规律”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课本例题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表格。

⑦先按要求算一算,填一填,再比较算出的结果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按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围绕教材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举例等,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一知识,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和解决相关问题的技能。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并深入分析,笔者发现,学生的探索与体验缺乏实质性的内在需求和理性思考,大部分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或帮助下完成的,课堂上缺乏方法诉求、过程经历、沟通论证、道理领悟的过程,“教”的目的掩盖了“学”的需要,对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重于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当教学不单纯以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而是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时,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都可以“变一变”。

一、变“直接呈现探索素材”为“主动寻找探究路径”【片段一】师:(指课题)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什么运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1:今天一定是研究除法运算,因为除法里面才有商。

师:那我们研究的是除法运算里的什么规律呢?生2:商不变的规律。

师:商不变,那被除数和除数变不变呢?生1:变。

生2:不变。

生3:如果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也不变,那不还是原来的算式吗?那还有什么好研究的?(其他同学大笑)师:根据你的经验,一般情况下被除数和除数变化时,商会怎样?生1:商可能会变,也可能不变。

生2:商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才能使得商不变。

根据自己的经验,你先来猜一猜。

生1:被除数和除数可能要增加一个数。

生2:可能是被除数和除数减去一个数。

生3:也许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一个数,再相除,商不变。

生4:被除数和除数也可能要缩小几倍。

生5:被除数和除数可能要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 第09期9【提要】一堂好课一定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应当呈现出“教师导学导思,学生情趣盎然;学生深度参与,实现自主建构;课堂生动活泼,产生积极生成”的生动局面。

学习发生表现为发生“兴趣”,是学习的起点;发生“方法”,是学习的原点;发生“思维”,是学习的力点。

从“问题”入手,可以让学习真正发生吗?循着这样的思考,笔者在不断的尝试中,验证了从“问题”入手,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利于打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学习主体,让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问题 课堂学习 真正发生“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牛献礼老师的这一追问触及了教学实践的一个痼疾:我们总是过多地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了教师的“教”本是为学生的“学”而存在的。

牛老师的追问和探索再一次提醒我们回归常识:“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只有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教”才是有意义的。

顺畅的课堂人人追求,但都是值得追求的课堂吗?曾有学者戏谑地说,拉肚子也很顺畅,可没有营养。

如何从“问题”入手,让学习真正发生?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拙见。

一、发生兴趣是学习的起点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见兴趣对于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时,学习才会真正发生。

创设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并主动思考,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数学大师华应龙老师总能巧妙地创设生动的情境,让教学美妙无比!如执教《圆的认识》一课时,华老师要求学生看题目:“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一张纸条,纸条上面写的是:宝物距离左脚三米。

”宝物可能在哪儿呢?你的桌子上有张白纸,上面有个红点,你们找到了吗?那个红点代表的是小明的左脚,如果用纸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米的话,能把你的想法在纸上表示出来吗?(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华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了贯穿全课的生动有趣的“寻宝”情境。

“宝物可能在哪儿?”这个巧妙的问题,首先诱发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华老师适时引导学生:“有想法,你的桌子上有张白纸,上面有个红点,你们找到了吗?”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想象与操作的平台,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就能主动进入圆的核心知识(圆心、半径等)的学习与探究过程。

这样的过程,极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的学习激情喷涌而出。

二、 发现 “方法”是学习的原点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的不二法宝。

用学生喜欢的、乐于参与的教学方式感悟知识的内涵,比枯燥的说理、讲解乏味的练习题,更有强大的吸引力与调动性。

游戏常常被老师们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引进课堂,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只关注教学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思考,造成的结果是“热热闹闹”的课堂表现,背后却是低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并没有真正发生。

基于以上思考,本学期在执教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笔者大胆地借鉴了黄爱华老师的教学环节,特别注重在游戏中及时引导学生展开数学思考,以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

上课伊始,先放手让孩子们尝试,自主探索比较方法;其次汇报展示,充分交流不同方法;最后在肯定了学生各自不同的比较方法后,着意引导学生对这些个性化的比较方法进行简单小结,并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

教师出示游戏规则:⑴每次两队(智慧小队与超越小队)各派一个代表来抽签;⑵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个位,第二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十位上,第三次……⑶哪个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赢;⑷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游戏开始前就强调,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要思考数学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只关注游戏本身,而忽视数学学习。

这样以比赛方式进行的游戏,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比如:当智慧小队抽到8,超越小队抽到1,都放在个位时,教师抛出问题:智慧小队赢了吗?这一问引发学生思考,比较四位数的大小时,仅比较个位够吗?接着再次追问:那智慧小队的“8”就一点用处都没有吗?什么时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学生进一步思考后得知:比较四位数的大小时,千、百、十位相同时,就应该比较个位上的数。

智慧小队抽到8是表示几个1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一个数在某一具体数位上时所表示的意义。

第二次智慧小队抽到5放在十位,这又是几个十呢?这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最后理解并小结万以内数大小比较方法的算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教学环节,教师能把游戏与数学思考有机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中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有效地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达到“课已终而思不止”的效果。

 三、发生“思维”是学习的着力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从何而来?当然来自于学生以数学方从“问题”入手,让学习真正发生◎◎王婉玉教育艺术广场102019年 第09期式思考问题。

好问题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激发学生参与研讨交流的欲望,引导学生在“互辩”中寻到最佳方案。

学习是否真正发生,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冲突、活跃的状态。

首先来源于教师的“问”,从“问”中引导学生去“思考”。

其次从学生的独立思考中来;从学生的活动体验中来;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来;从教师有价值的引领中来。

笔者将以吴正宪老师执教《小数除法》中97÷4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启发学生思维。

吴老师创设买书这一情境时,首先提出一个问题:4本格林故事书共97元,一本格林故事书多少钱?当整数97除以4等于24余1时,吴老师再引导学生搞清这1元怎么分,要求学生在本子上写出自已的想法。

这样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有可能达到真正的思维状态,才有可能想得充分、想得明白。

不出所料,学生的想法多种多样:有1元变成100分进行平均分的;有的用一段文字详细汇报分的过程,把1元分成10角,每本先分2角,还剩下2角继续分成20分,再继续分,把20分分成4份,一份5分,一本书总共有24元2角5分=24.25元。

有的1元=10角,2角=20分,20÷4=5分,24+0.2+0.05=24.25(元)……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吴老师又追问:还有其他方法吗?在吴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又有学生说这些分法有点麻烦,能不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这个问题就在师生的不断对话中生长起来。

这样自然而然地让学生过渡到利用竖式计算可以更简单地表达出思考的过程。

吴老师的《小数除法》教学,绝不是一个简单计算能力的培养,还是运算能力的培养,将算理与算法相融。

上述教学中,吴老师紧紧把握住“小数除法”的“内在本质”“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学生内在需求得以满足,思维受到积极挑战,问题因为发生了学习而得以解决,也生成了新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成就感。

较之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无论是思维品质还是学习兴致都有质的提升。

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留一份纯真,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孩子生命成长的高度去思考教学。

呈现出“教师导学导思,学生情趣盎然;学生深度参与,实现自主建构;课堂生动活泼,产生积极生成”的生动局面。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从关注教案的落实走向关注学生的思维;从关注问题的答案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

从“问题”入手,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打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学习主体,让学习真正发生。

•(作者单位 福建省晋江市第六实验小学)教育艺术广场育人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国际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高度重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正本清源,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现如今,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佳时期。

我们的党立志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必须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将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的神圣使命。

教育工作者务必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紧扣住“立德树人”这一要务,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一、思政课内涵提升立德树人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这一论断,极大地丰富了思政课建设的历史底蕴,厚植了思政课建设的力量之源,夯实了思政课建设的文化之基,对思政课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实践价值。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奠基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它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崇德尚礼、重人伦、讲仁爱、求大同,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德育内涵和特质。

中国仁人志士自古以来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就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气概,就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洒脱境界,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就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情怀,就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报国志向,等等。

这些都可以直接为“立德树人”所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第一要务◎◎孟庆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