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独木龙舟在施秉平寨起舟
田野调查报告模板
田野调查报告模板近几年,我国体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体育爱好者增加明显,这不乏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功。
北京奥运会的盛况,不仅让我们联想起2007年在广州举行“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状况。
当时,华南师范大学承办了几个项目的比赛,在比赛现场,尽管不收门票,但几乎没有观众,有的仅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偶尔有几个学生和教工家属充当观众。
其他项目也大抵如此。
这和“洛阳纸贵”的北京奥运会门票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缘何如此呢?按照现代化的一般逻辑,市场主导下的人群对“异文化”有着极高的好奇心和参与行为,那么,为什么作为“异文化”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悖此论断呢?这种疑惑和不解一直存在于心中,努力用人类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等理论对这一现场做一诠释,然,总归是形而上过强,缺乏事实作为支撑。
2008年上半年,贵州民族学院教授杨世如老师到华南师范大学访学,其间,有论及黔东南的独木龙舟十分有特色,且具有很高程度的“原生态”。
这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旋即,胡小明教授和杨世如教授在当年6月对黔东南独木龙舟做了粗略地田野调研,结合杨世如教授近8年对该地区独木龙舟做的持续调研和参与,认为:黔东南苗族独木龙舟具有独特的比赛器具、组织流程和活动参与形式,且与独木龙舟竞赛的相关习俗几百年来变化不大,通过人类学的方法对它进行调研,能为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良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论据;也能为“空无一人”的“全运会”赛场提供现实的反例,思考“全运会”日后发展,思考现代体育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影响;也能从文化——行为的角度来深层思考竞赛项目与观众之间的内在联系,印证美国历史学派所言的“国民性对行为影响”的论断。
这些正是我们亟需通过人类学的调研想要了解的。
同时,基于体育人类学青年学者十分匮乏,即使有对此感兴趣者的一二者,也对人类学究竟该如何进行田野工作十分茫然。
针对这种情况,胡先生称之为“半个人类学爱好者”。
为了扭转这种状况,为了体育人类学的长远发展,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和胡先生力促对贵州黔东南的调研调查。
贵州民间故事精选
贵州民间故事精选贵州民间故事精选:黔东南龙舟节的传说龙舟节是苗家村寨举行的一项节日活动。
每个村寨都专门制作了一两只龙船,停放于盖瓦的长廊形船棚内,等到节期下水划赛。
苗族人民的龙舟节历史悠久。
清乾隆徐家干著的《苗疆闻见录》记载说:“苗民好斗龙舟,岁以五月二十日为端节,竞渡于清水江宽深水处。
其舟以大整木刳成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20多人。
短挠激水,行走如飞。
”关于龙舟节,苗族人民传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在遥远的过去。
江河边住着一个名叫保的苗家渔民,他有一独子名叫九保。
一天,他带着独子下河打鱼,突然阴霆遮天,狂风大作,江河巨浪拍天,从深潭中跃出一条恶龙把九保拖进龙洞,保悲痛万分,于是潜水人洞寻找。
见龙已把他儿子杀死,并把尸体当作枕头酣然入睡了。
保愤怒已极,决心为子报仇。
他上岸拿了火镰,火草再次潜入龙洞,趁恶龙酣睡时放火将龙烧死。
龙洞的烟雾弥漫整个地区。
此时,大雨滂浓,一连九天九夜天昏地暗,大家很是发愁。
当时有一个妇女带着孩子摸黑到江边濯衣。
天真的孩子将她妈妈的捶衣棒在水里划上划下地嬉戏着,嘴里念叨着:”‘咚咚多!咚咚多!”谁知他这一喊,天上顿时云消雾散。
东方万道霞光,一轮鲜红的太阳高高地升起来了,大家高兴得欢呼省跃。
随后,人们看到被烧死的恶龙飘浮在水面,便先后赶到江边分龙肉。
胜秉寨最早发现,分得龙头(也有说龙头先分给不畏龙威、杀死恶龙的保),施洞去晚一步,分到了龙尾,杨家寨也去得较晚,只分得龙肠子。
因此,杨家寨的龙舟均涂以深绿色,算是青龙。
当人们把龙肉分走之后,那恶龙便托梦对大家说:“我丧了老人的独子、我已赔了生命。
但愿你们老少行好,用杉树仿照我身躯,在清水江、小江河一带划上几天,就象我活着时一样在江河嬉游,我就能兴云作雨,保你们五谷丰登。
”这个梦传开后,人们议论纷纷,都说龙被降服了,仿它制作来划,能得雨水,保住丰收,二者得兼有何不可?起初,他们做几只船试划,果然遇有大雨,于是各寨都做起龙船来了。
苗族独木龙舟文化调查
、
独木 龙舟 文化 起源
清 澈碧透 的 清 水 江 从 台江 、 秉 交 界 的 葱 翠 施
山问流过 , 两 岸 的 村 寨 留下 了一 个 美 丽 曲折 的 给
族 文 化气息 。
村寨面积 40余 平方公里地域 性的、 0 以水上体育
竞 技 为载体 , 融苗 族 的 祭祀 、 饰 、 舞 、 食 等 文 服 歌 饮
施 洞镇是 台 江 县 的 一 个 文 化 古镇 , 是 苗 族 也
收 稿 日期 : 0 9—1 0 20 1— 2
作 者 简 介 : 娜 ( 9 1一), , 南开 封 人 , 张红 18 女 河 贵州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20 0 7级 民 族 学 研究 生 。
观 看热 闹 的亲朋好 友 。
于施 洞 已 有 4 4代 人 , 每 一 代 人 2 按 5年 计 算 有
110 0 多年 , 大约在 唐 宋时期 , 苗族 先 民就 已经 在这 里定 居 , 照清 水 江 “ 龙 ” 动 在 苗 族 先 民 定 居 按 划 活 施洞 以前就 开 始举 行 的传 说 , 洞 “ 龙 ” 动 当 施 划 活 有 10 0 0年 以上 的历史 。
苗族传 统 的节 日集 会 , 行 于 以 台江 县 施 洞 镇 为 流 中心 的 6 0多平 方公里 的清 水江 流域 。 0
一
龙 舟赛 活 动 的 传 统 节 日。届 时 , 当地 苗族 人 民在 清水 江 中游 和相 邻 巴拉河 下游 举 行 为期 3天 的 龙 舟大 赛 , 其规 模 的盛大 、 氛 的热 烈 以及 龙 舟 赛事 气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和寓意介绍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和寓意介绍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大型习俗活动,关于端午节划龙舟的知识你知道多少?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和寓意介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和寓意介绍端午划龙舟来源传说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
他在流放了的情况下,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和《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在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祠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
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
”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
”沅陵盘瓠招魂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龙舟。
沅陵龙舟发源于远古,祭祀的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
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生六儿六女,儿女互婚配,繁衍成苗、瑶、侗、土、畲、黎六个民族。
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为其招魂。
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师不知他魂落何处,就让各族打造一只龙舟,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
纪念曹娥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
《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
龙舟概述
第一章龙舟第一节龙舟运动概述龙舟,俗称龙舟竞渡,又叫赛龙舟、划龙船,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着相当的群众基础,深受我国各族人民喜爱。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仿龙造形,以龙取名的龙舟,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一个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创造。
龙舟聚会和竞渡具有浓厚的娱乐性和激烈的竞争性,是我国各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化、体育活动,在南方水乡地区,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一、龙舟竞渡的起源划龙船起源很早,古文献中有不少关于人们以“龙”为图腾的记载。
同时我国古越一带,因林木繁茂,水网交错,古越人民很早就使用舟船了。
据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有关舟的材料——浙江河姆渡遗址第四层的木桨,考证其年代至今已七千余年。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杭州水田畈遗址第四层和浙江吴兴钱山漾下层均出有木桨等水上用具,足见当时的古越人已能创造和使用舟船。
古越人善制舟楫、巧于操舟,前人多有论及,古文献也多有记载。
《越绝书》记:“(越人)水行而山处。
以船为车,以楫为马。
”《淮南子·齐俗训》云:“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
”《汉书·严助传》曰:“(越人)习于水斗,便于用舟。
”生活在以舟代步,以船为车之生活环境的古越人,为避水害、御水患,他们不仅“断发纹身”,以图腾神之图像附着于身体之上,而且还在船首加附着代表图腾神的雕刻物——“龙首”(或“益鸟首”),借以祈求图神保护航行安全。
1976年在浙江鄞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钺,据考,乃属越族铜器,铜钺的一面在边框线内,上方有两条相向的龙,前肢弯曲,尾向内卷,昂首向天。
下部以边框线表示狭长的轻舟,上座四人,头戴羽冠,双手划船,极为形象地表现了古越水网地区人民的一种与图腾信仰有关的水上生活。
史前图腾社会的古越人,他们划着“龙舟”(或“益鸟首舟”),在平时进行渔猎生活,在节日里走乡串寨,探亲访友,并且还把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作为“龙”的节日,举行盛大的图腾祭。
他们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或裹在树叶里献给图腾神。
施秉杉木河漂流作文
施秉杉木河漂流作文
《游施秉杉木河漂流》
哎呀呀,提起施秉杉木河漂流,那可真是一次超级刺激又好玩的经历啊!
记得那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兴冲冲地来到了杉木河。
刚到那儿,就看到那河水清澈得不像话,哗啦啦地流淌着,就像在热情地召唤我们赶紧下去玩耍。
我们穿上救生衣,迫不及待地跳上了皮筏艇。
一开始还挺平静的,我们悠闲地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两岸的青山绿树可真美呀。
可没一会儿,嘿,刺激的就来了!河水突然变得湍急起来,皮筏艇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左摇右晃的。
我们在艇上尖叫着,笑着,那场面真是欢乐极了。
有一个坡特别陡,皮筏艇一下子就冲了下去,溅起了好大一片水花,我们瞬间就被淋成了“落汤鸡”。
我一个没坐稳,差点就掉进河里了,还好我眼疾手快地抓住了艇边。
这一下可把我吓得够呛,但回过神来又觉得超级好玩。
漂流的过程中,我们还和其他皮筏艇上的人打起了水仗。
大家拿着水枪、水瓢什么的,互不相让地泼水,那叫一个欢乐啊!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不知不觉就漂到了终点,我们上岸的时候还意犹未尽呢,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
这次施秉杉木河漂流的经历真的会让我记一辈子呀,真是太好玩啦!啥时候还能再来一次呢,哈哈!
总之,施秉杉木河漂流,就是一个让你尽情欢笑、尽情尖叫的好地方,强烈推荐大家都去玩一玩哦!。
施秉四龙文化
施秉四龙文化施秉旧称偏桥。
历史上素有“滇、蜀、黔、粤、楚五省总区”,“苗疆要地”之称。
施秉是一个以苗、汉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共同体。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尤其是以龙文化为题材的民俗文化活动,在黔东南乃至贵州高原也是罕见的,这给这片土地上的名族人民带来生机、活力,也形成了一道在文化的风景线。
为使外界更好的了解施秉县,了解施秉地区的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打破长期以来外来人只认为施秉只有自然风光,没有民族文化的看法。
客观上进一步推动施秉非遗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施秉“四龙”文化习俗吸引力。
本人有必要对“四龙”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渊源进行阐述。
在施秉县城,每年正月元宵节期间,当地居民都要举行玩龙灯民俗文化娱乐活动。
除夕一过,全县各乡镇各民族村寨便开始破竹编扎龙灯,有编制龙头龙身的;有负责编故事和花灯的;有专人编制高跷和跳舞蹈的;各负其责,各施其能。
待一切准备完毕后,于正月初九晚上正式出灯。
出龙灯之前,先把龙灯每节的龙蛋点亮,全身通亮后,由寨子里有名望的先生进行开光仪式,祈求天地保佑,龙灯光亮,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出龙时,除以上街玩龙灯为主要内容外,每支龙灯队还备有花灯、高跷、花篮、舞蹈、抬故事、秧歌、板凳舞、踩鼓舞等十来个人方队跟随在龙灯身后,特别是扎故事和抬故事游行上街,均以四大名著内容为主,农耕文化为辅,城内二十多支龙灯队伍在锣鼓敲打的指引下,格外引人注目,热闹非凡。
这种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从正月初九一直玩到十五的晚上十二点为止。
特别是正月十三、十四、十五的三天晚上,若有人家接龙,人们将炮火捆在竹杆上,把炮火点燃向玩龙者炸去,把龙头龙身炸得稀巴烂,而玩龙者不慌不忙,按照当地舞龙的一招一式尽情挥舞,时而高耸似飞入云端,时而低回下沿如翻江倒海,跳跃涌动,时而单龙戏珠式或双龙抢宝,炸龙正成为施秉城内最隆重和人群最多的节日,可谓城内居民倾巢出动,各条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川流不息,云集在县城观赏一年一度的舞龙盛会。
黔东南苗族村寨的独木龙舟节文化初探
3 8个村 寨的 苗族“ 南” 系, 年都要 举 行 竞渡 独 木龙 舟 活 动 , 间伴 随 大量 的行 为禁 忌 与 方 支 每 期 祭 祀仪 式 等巫 术活动 , 并具 有鲜 明的地 域特征 和 浓郁 的 宗教 文化特 色。苗 族 “ 南” 系的 节 方 支
日宗教 仪 式活 动维 系着 宗族 间精 神 交往 和 民族 文化认 同。 关键词 : 族 ; 寨子 ; 苗 村 独木 龙舟 ; 宗教 文化
2I 0 2年 筘 4媸
置 州 氏硅 学 院 学报 ( 学 社刍 科 学 版 ) 哲
J u 【 lo ih u Un v ri o a: m t s f hls pl n o 1S il・ o rm f Gu z o ie st f rN t di e i o l a d S da e ele y i o i P o y (
“ 凤尾 ” 蕴 含着龙 凤 呈 祥 的美 好 意蕴 。 船体 的色 ,
向龙 舟 , 集 山神 、 神 、 宗前 来保 佑龙 舟平 安 , 招 树 祖 祭龙 仪式 完毕 , 划龙 舟 活 动 即可 开始 。龙 舟竞 渡 结束 , 将龙 舟拆 分 “ 身 ” 在 专 门为 龙 舟修 建 的 龙 放 “ 舟棚 ” 每逢 节 日酒 肉侍 奉 , 龙 头 ” 放 在 鼓 龙 , “ 则
龙头讲 :今天到 了一年 , “ 爬龙 船给您洗个澡 , 干
干净 净 地上 天 , 以后 不要 天 干 , 保佑 粮 食 丰 收 , 大
家有 吃有 喝 , 明年 又祭 您 老 人家 。 _ 之后 方 抬 下 ”2
龙船 , 放入 江 中 。龙 舟 比赛 当天 清晨 举 行 开 划 仪 式, 各寨龙 舟停 靠在 河边 , 在龙 舟 附近 的河滩 上放
独木龙舟节的隐喻表达——以贵州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节为例
82品 评独木龙舟节的隐喻表达——以贵州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节为例韦 鑫黔东南清水江中游及其支流巴拉河一带的苗族地区村寨每年都开展独木龙舟节,并因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任何民俗文化都是当地民族逻辑体系的具体表现形式。
本文通过描述贵州清水江苗族独木舟节,分析其在地缘与血缘当中的意义,探索在这个狂欢活动中原始表达的变化,揭示独木龙舟节对于民间文化高潮的延续以及整合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一、独木龙舟节中的地缘与血缘(一)地缘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生活在清水江流域的苗族人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独木龙舟节。
独木龙舟节在苗语中被称为“恰仰翁”,就是划船龙的意思,又名“娄翁”就是吃龙肉的意思。
它是集苗族竞技体育、宗教信仰、民族服饰、饮食、鼓舞文化于一体的、具有浓烈苗族风格的传统活动。
乾隆刻本《镇远府志》卷九的记载较早,其文曰:“清(水)江苗人于五月二十五作龙舟戏,形制诡异,以大树挖槽为舟,两树并合而成。
舟极长,约四五丈,可载三四十人,皆站立划桨,险极。
是日,男女及其粉饰。
”同治年间,徐家干《苗疆闻见录》的记叙同样简略:“(苗人)好斗龙舟。
岁以五月二十为端节,竞渡于清江宽深之处。
其舟以大整木刳成,长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二三十人,短桡激水,行走如飞。
”每个节日都有其动人的神话传说,独木龙舟节也如此,最为流行和被苗族人民所认可的是与恶龙相斗的传说。
传说在很多年前,有一个叫阿保的老人,他和他的孩子到河里去打鱼,在船后面的孩子被河里的恶龙拖入水中,阿保跳进河里,找到了龙洞,看见龙洞里面有一条长龙,小孩已经被咬死了,还被当作枕头。
老人气急了,回到家中思考如何为儿子报仇,他想了想发现龙洞中没有水,于是他就去砍了很多柴,将这些柴放到龙洞口点火烧了起来。
火烧了三天三夜,飘上来的浓烟也让天黑了九天九夜,没有光亮,牛没有办法吃草,人也没有办法工作。
第九天的时候,有个女的背着孩子到河边洗衣服,孩子就坐在河边玩,嘴里还有节奏地喊着“咚咚哆,咚咚哆”,没想到这个时候天就渐渐地变亮了。
独木龙舟简介
独木龙舟简介在贵州省施秉县双井镇平寨,有一条被誉为苗族母亲河的清水江从寨前缓缓流淌,流经江边的长塘口,有一处天然溶洞置于江底右侧,被当地百姓视为龙王圣地,是他们不可侵犯的神圣之洞。
于是,生息在江边两岸的各苗族村寨,于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都要精心组织声势浩大的苗族独木龙舟竞技。
届时,沿江两岸的苗族群众,均穿着节日的盛装,戴着苗族特制的马尾斗笠,划着龙舟赶往平寨参加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苗族独木龙舟群龙聚会“祭龙求雨”活动。
是日,几十只龙舟从各个村寨出发,逆水而上,乘风破浪划到平寨,共同高唱苗族“求雨歌”。
待所有的三朋四友把礼物送给各寨的龙舟后,每条龙船挠手们划船到长塘口江段打个转,将事先准备好的芭茅草同时投下江面,即表示祭拜和告知龙王,然后立即划舟调头离开往下划。
下午三时,几十只龙舟在平寨江面上,铳炮三响,拉开了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竞渡整个活动的序幕。
那么,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竞渡活动,为什么要在第一天在平寨举行呢?在施秉民间传说有三:一说是在远古时期,龙王酒后行错了两步,造成水灾,后又被雷公劈于江中,造成了天灾。
人们沿江四处寻因,划船往各江段求雨,感动了龙王,普降甘露,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竞渡文化活动。
二说古时,在巴拉河苗寨,有一天,一对父子到江边打鱼,儿子不慎被龙太子拖入江底,拉进了龙宫。
开始只是当枕头玩,玩饿了就将他吞噬。
激愤之下,父亲潜入龙宫,杀死了龙太子。
第二天,天突然黑了九天九夜,极大的影响了当地苗族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一日,寨上有位苗族妇女带着小孩到河边洗衣,小孩随意在江边扯几根青草捆着一节小木棒在江边拖来拖去,口中发出:“咚咚咚、咚咚咚”的童声,天突然慢慢的亮了起来,渐渐地看见了村庄、青山和绿水,恢复了白天和黑夜。
沿江两岸的群众,得知是小孩感动了龙王,便挖木为舟,分别在各自的江域划船游弋,形成了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竞渡活动。
三说远古时,平寨有位叫洪天刚的苗族男性,儿子爱钓鱼。
清水江上独木龙舟文化初探
清水江上独木龙舟文化初探清水江,古称“湘水”,是源自湖南芙蓉山脉的一条重要河流,全长约500公里,自南向北贯穿湖南省境内,最终注入洞庭湖。
清水江因其险峻峡谷而闻名,也是中国龙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清水江上,有着独特的独木龙舟文化,这是一种历史悠久、充满活力的传统体育运动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对清水江上独木龙舟文化进行初探,探讨其起源、传承和发展现状。
一、独木龙舟的起源独木龙舟,源于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地区,其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
相传古代湖南地区曾发生过一场洪水灾害,苗族人带着祖先的牌位和食物逃到山里,由于资源极度匮乏,为了寻找食物,他们用树干制作了一只简易的船,取名为“柴船”,并划船顺流而下。
后来,他们发现了一番新的天地,逐渐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
为了纪念这段历史,苗族人便开始在端午节时划龙舟,以此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
据湖南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独木龙舟是一个狭长的木制船只,船底边缘有平衡板,但并没有矮舷。
整艏船流线型良好,艏头呈钩形。
龙舟船体由一段整根的树干雕凿而成,最长达20余米。
历经千年发展,如今的独木龙舟已经成为了湖南乃至全国各地的传统体育运动和文化活动。
二、龙舟文化的传承独木龙舟不仅是苗族文化的载体,更是湖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清水江流域,独木龙舟一直是苗族人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被视为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端午节及其他重大节日,苗族人民都会沿着清水江,划着精美的独木龙舟,表演各种龙舟比赛和表演等。
龙舟文化在苗族地区代代相传,不仅成为了苗族文化的重要传统,更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龙舟的制作方面,苗族人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和技艺。
独木龙舟的制作,需要选用整根树木,经过精细雕琢、打磨和上色,才能制成一艘漂亮的独木龙舟。
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木匠和工匠,这些技艺和经验一直传承至今。
在日常生活中,苗族人民还会在龙舟上进行各种宗教活动和祭祀仪式,如划龙舟赛、敲锣打鼓、烧香祭神等,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清水江上独木龙舟文化初探
清水江上独木龙舟文化初探清水江上的独木龙舟文化源远流长,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的古代吴越文化。
清水江上的独木龙舟是一种传统的水上竞技运动,它是一种无比激烈、精神高度集中的体育运动。
独木龙舟最初是由渔民创造出来的。
当时,由于水路交通十分发达,渔民们也是非常勇敢和聪明的,他们利用自己擅长的技艺,把两只小船合在一起,再用木桩支撑,造出了一只巨大的独木龙舟。
渐渐地,这种竞技运动就在民间流传开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水江上的独木龙舟也经历了多次的改良和发展。
现在的独木龙舟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运动风靡全球的竞技运动,它具有非常高的劳动强度和耐力,也是一种十分具有挑战性的运动。
每年的端午节期间,人们都会在清水江上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
这个时候,独木龙舟就成为了整个城市最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瑰宝之一。
在比赛中,各个区域的龙舟队伍都会争夺前排位置。
最终获得比赛冠军的龙舟队伍,不仅能够获得荣誉和奖金,而且还能够获得整个城市及周边城市的赞誉和尊重。
除了比赛外,独木龙舟文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
例如,在龙舟比赛之前,人们都会对龙舟进行仪式性的洗刷和装饰。
这个时候,每个队伍的队员都会穿上鲜艳的服装和头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风采。
而在比赛时,每个队伍的队员都会发出高昂的呐喊声,让整个江面都充满了激烈的氛围。
总之,清水江上的独木龙舟文化是一种非常丰富、充满活力的文化瑰宝。
它不仅激励了人们的体育精神,更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文化的力量。
无疑,独木龙舟文化必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苗疆走廊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个案研究
苗疆走廊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个案研究1、苗疆走廊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意义苗疆走廊是多个民族聚集在一起的,有多种民族文化,各个民族在保留自身特有的文化时,也将自身特有的文化融入到这条廊道中,形成廊道文化圈。
体育旅游作为一项绿色、健康、节能、环保的社会活动,在苗疆走廊中发展体育旅游有助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苗疆走廊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密不可分,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
第一,苗疆走廊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体现人与民族文化共生、共存和谐相处发展目标。
苗疆走廊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是必然的归属,是体育旅游产业聚集在一起进行内循环发展的准则。
苗疆走廊民族体育多样化,沿线旅游资源丰富,二者密切结合,在融合中发展簇生;第二,苗疆走廊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以系统性和整体性为准则。
在对苗疆走廊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时,必须考虑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民族文化传承相适应,秉承利于系统性、整体性、可持续发展的规律;第三,苗疆走廊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既符合当代人的发展利益,又能满足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这将有益于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持续发展,促进沿线廊道体育旅游长远发展,助力苗疆走廊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
2、苗疆走廊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方法2.1、巧借天时地利,发挥气候与地理资源优势气候与地理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状况来开展适宜其发展的体育旅游项目,苗疆走廊沿线具有平原、丘陵、高原、山地、湖泊、瀑布等多种喀斯特地貌特征,兼容地貌多样性、民族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等特征,因地制宜开展户外越野项目、攀岩、山地自行车、森林探险、水上漂流等。
2.2、联动周边景区景点,“体育+观光”一体化仅仅依靠体育赛事吸引人气是不够的,还要串联地域内其他景点景区形成旅游线路,延长游客在该地区的停留时间。
苗疆走廊沿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大致分为地文景观景区、水域风光景区、人文景观景区三大块。
充分利用不同景观特点,开发各具特色的体育项目。
同时,苗疆走廊沿线各个景点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可以根据点与点之间的特点,借用体育项目将点与点之间的景点用体育项目贯穿起来。
施洞独木龙舟节_杨昌权
, , 。
,
0
。
5
米
。
龙
舟要 择 吉 日动 工 制造 造好 之 后 要祭 礼龙 神 由 全寨 每户 视 其 家 境情 况 凑 钱 物 进 行 少 集 于 龙舟 棚 内欢宴 并 击鼓 跳 舞 唱 歌 兴 尽方 散 龙膛 的 开 划 仪式 既 严 肃 又庄 重
, , ,
全寨老
,
。
农 历五 月 十 八 日至 十 九 日 各 氏族 由 鼓主 ( 龙 主 ) 指挥 把
布 裤 子 腰 扎一 条 宽 约 一 寸 的织 花 银 泡布 带 头 上 戴 精 巧 绣 边 的 马 尾 斗 笠
, , , , ,
“
”
。
锣 手 由 一个 十岁
, ,
左 右 的男 童 担 任 他 身 佩银 项 圈和 精美 的 银 饰 头 戴 银 凤 冠 衣 着 十 分 华 丽 行 舟 时 应 着鼓 点 咚 咚咚 咚 多 节 奏 敲打 鼓 主 身着 夏布 长衫 外套 特 制镶 黑边 的红 色 或青 色 的 绒背 心 头上 戴 特制 的 宽边 麦 草 帽 坐 在 舟 的 最 前面 背 靠龙 舟头 面 向 挠 手 按 咚咚 咚咚 的节 拍 击 鼓 并 选
, ,
,
。
它包 罗 着 自然 和 社会 各 个层 面 的 综合 性 内容 形成 了 一个 龙 舟文 化 圈 已 愈来愈 受 到 国 内外有
关人 士 的 重 视 和 青 睐
。
责 任编辑
朱 国梅
,
清咸 同 年 间 苗族
后 的 山坳 上 蜿蜒 似条 巨 龙卧 于 山 峦 延 伸至
山脊
。
,
农 民 起义 领袖 张 秀 眉
DOI : 10. 14040 /j . cnki . 52 1004 /k. 1999. 05. 024
苗族龙船节
苗族龙船节
龙船节,是黔东南清水江上苗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
节日里,聚会的苗族同胞,每年有三四万人。
龙,在苗族人心目中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苗家姑娘最爱将龙形图案打制成银饰装点在头上,或刺绣、编织在衣裙中。
苗族人民制作的龙船,十分精巧、美观,龙身由一只母船和两只子船捆扎而成,皆为独木镂空。
两米多长的龙头,用水柳木雕刻,装有一对一米多长的龙角。
龙头以主色不同,分为赤龙、青龙、黄龙。
从施秉县的平兆到台江县的六河,每个苗族寨子都建有“龙篷”,用来保护龙船。
因龙船身长二十五米,“龙篷”建成七格,每格将近四米长,当地又称之为“七间房”。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几十个村寨相继举行龙船节。
当地习惯,从十六日开始,只要全寨薅完秧,本寨的龙船便可下水。
因此,从龙船下水的早晚,可以看出各寨的农事生产进度。
在勤劳的苗家人民心中,龙船节到了,地里的秧还未薅完,这是莫大的耻辱。
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酿米酒,包粽粑,走亲访友,宴请宾朋。
出嫁的姑娘必须携带粽粑,鹅鸭等礼物回娘家,同父母兄妹团聚。
龙船出发之前,一位歌师唱首吉祥歌,祝愿船只平安。
每只龙船都有一位鼓头。
他是一切活动的主持者,由全寨推选出来的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
鼓头身着长袍马褂,坐在龙颈上击鼓发令,男扮女装的鼓锣手,由十岁左右的孩童充任。
四十位水手,头戴特制的马尾斗笠,身着青布上衣,士林蓝裤子,腰系银饰花带,手握五尺木桨,整齐划一,甚是威武。
那马尾斗笠,原是清水江上游苗族姑娘出嫁时的陪嫁品,却成了龙船节水手们必备的一件装饰物。
清水江上独木龙舟文化初探
清水江上独木龙舟文化初探清水江上独木龙舟文化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水上运动,它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统,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清水江流域的河流和湖泊中,龙舟竞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传统节日活动,不仅显示了人们对于水源的崇敬之情,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独木龙舟起源于中国的南方地区,最早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的文化英雄屈原而开始的。
据传,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诗人,他的忠诚和才华深受人们的景仰。
由于政治原因,屈原不幸被贵族排挤,最终投江自尽。
当人们得知屈原的死讯后,纷纷乘船下江,举行悼念活动。
为了防止鱼儿吞食屈原的尸体,人们在江上撒下了米饭和酒,还有跳下江中的勇敢人士。
为了保护饭食和迎击鱼儿,独木龙舟就应运而生了。
独木龙舟的造型十分独特,它是由整根完整的大木头制成,长约10至20米,船身宽度大约在1至1.5米之间。
船身中央有一艘木船,船头是龙头,船尾是龙尾。
龙船上可容纳20至30名划船手,他们同时使用两只木质桨划动船身。
船外装饰着五彩斑斓的装饰品,龙头和龙尾则被装饰成金黄色,寓意着祈祷丰收和平安。
龙舟竞渡是独木龙舟文化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每年端午节期间,人们会聚在江河湖泊边上,载歌载舞,供奉神像,高唱赞歌,载船,放船,聚在江上竞渡。
这项活动具有浓厚的竞技性和娱乐性,不仅能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体力,也能够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文化交流。
在竞渡过程中,船上的队员们需要时刻保持船身平衡,并且协调划桨的力度和节奏。
舵手坐在船尾,负责掌控船的方向。
围观的观众们则会为船队加油助威,打响锣鼓,吹击笛子,拉开加油的呐喊声。
整个过程热闹非凡,人们兴奋激动,瞬间勾起了参与者和观众的热情。
除了竞渡,龙舟文化还包括其他方面的活动。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制作粽子,这是一种由糯米用竹叶裹成的传统食品。
通过制作粽子,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传统的乡土味道,还能够传承民间传统,弘扬优秀文化。
清水江上独木龙舟文化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它承载了人们对水源的崇敬和对屈原的纪念,更是一种展示民俗风情和传承优秀文化的方式。
龙船节是哪个民族的
龙船节是哪个民族的
龙船节是苗族的。
贵州苗族龙舟节是中国贵州黔东南地区清水江施秉台江流域苗族人每年在端午节后农历五月二十五的传统民俗活动,当地苗族人会在这天划独木龙舟。
除赛龙舟外,还有跳踩鼓舞、对唱山歌等其他活动。
苗语称龙为瓮,龙舟叫娄瓮。
贵州的苗族划龙舟活动独特的龙舟形状和比赛规则,与其他地区的龙舟相比,苗族的龙舟比赛并非在端午节,而是在端午节之后,且龙舟古朴硕大,别具一格,舟身用三根高大杉木掏空而成,中间一根独木为母舟,用竹篾将子舟和母舟并列扎成一排,装上精雕细刻的五彩龙头,被誉为民族体育运动的一朵奇葩。
苗族人传统上重视端午节,据宋朝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载,湘江、沅江流域之间的苗族人,无论是否与汉人交往密切都很重视端午节,去看龙舟往往花上三天时间。
而清朝乾隆年间徐家干所著的《苗疆闻见录》亦记述当地苗人喜欢赛龙舟,以五月二十为端午节,在清水江宽深之处赛龙舟。
龙舟以完整的树干木材制成,长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间能容二、三十人,以短桡来划动,行走时速度飞快。
苗人以划龙舟来庆祝插秧成功和预祝五谷丰登,并有驱旱求雨、祓邪厌胜、祈子求嗣等意义,他们把参加龙舟竞赛视为一件光荣的事,亲友也会准备礼物在江边送行。
描写赛龙舟的古诗
描写赛龙舟的诗第一首:《端午月山主人酒边即事》宋·黄庚时序催人易白头,端阳怀古客添愁。
朱符不写湘累恨,角黍难包楚国羞。
记节何妨斟蚁酒,夺标无复见龙舟。
高歌思远楼前路,掩雨珠帘今在不。
第二首:《竞渡棹歌》宋·黄公绍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第三首《端午东湖观竞渡》宋·黎廷瑞记得当年年少时,兰汤浴罢试新衣。
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
第四首《湖亭观竞渡》宋·楼钥涵虚歌舞拥邦君,两两龙舟来往频。
闰月风光三月景,二分烟水八分人。
锦标赢得千人笑,画鼓敲残一半春。
薄暮游船分散去,尚余箫鼓绕湖滨。
第五首:《官塘竞渡》宋·郑瀛长江百里浓于醅,天风吹作云涛堆。
吾乡好事重佳节,龙舟两两争喧豗。
今人不识灵均意,祗作龙舟多竞渡。
第六首:《竞渡歌》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第七首:《端午月山主人酒边即事》宋·黄庚时序催人易白头,端阳怀古客添愁。
朱符不写湘累恨,角黍难包楚国羞。
记节何妨斟蚁酒,夺标无复见龙舟。
高歌思远楼前路,掩雨珠帘今在不。
第八首:《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第九首《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施秉历史渊源
施秉县历史渊源
施秉县位于贵州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
东径107°52′37″—108°28′47″,北纬26°46′46″—27°20′16″;东抵镇远,北靠石阡,西与余庆、黄平为邻,南与台江、剑河相接,湘黔公路、铁路穿境而过。
全县总面积1543.8平方公里,辖4镇4乡64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境内居住的民族有汉、苗、侗、革等19个民族,总人口16.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9.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约55%。
县城位于县中部盆地城关镇境内,一面临山,三面怀水。
县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民族风情浓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有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云台山—白云岩,有被誉为在矿泉水漂流的杉木河,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有被誉为苗族古老文字符号的刻道;有泼水狂欢的水龙节等等,是贵州东线旅游的一片热土。
施秉旧称“偏桥”。
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置前江等处军民长官司,明洪武年(公元1372年)以前置施秉蛮夷长官司,正统几年(公元1444年)置施秉县,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废,崇祯四年(公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水江独木龙舟在施秉平寨起舟
——施秉县双井镇平寨是独木龙舟的起源地
紫夏卡柳
每年施秉县双井镇平寨苗寨都举行清水江独木龙舟起舟仪式,居住在下游的清水江沿岸各村寨的独木龙舟都要到这里来参加起舟后,才能举办独木头龙舟有关活动。
这是沿袭几百年来的起舟仪式。
参加起舟仪式的独木龙舟仪式的有来自台江、黄平、镇远、凯里以及本县邻近乡镇,各族群众几万人之众,身着盛装前来参加,为节日增添色彩。
关于独木龙舟节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候,苗族祖宗王宝勾雄的老婆生小孩未满月就拿尿布去洗,没戴斗笠(在该地区,至今苗族妇女生小孩若未满月自己外出洗尿布仍要戴斗笠),雷公见了认为对自己不尊敬,就忿忿然地去睡大觉而不再降雨水了。
她又将尿布拿到龙塘去洗,惹得龙王爷大怒,不再管水了。
于是天下大旱,河流于断,田土荒芜,草木枯萎,五谷不长。
王宝勾雄心急如火,找大家来商量后,决定住在高坡的的于二月午日吹芦笙向雷公道歉,祈求雷公给人间降雨;住在河边的,敲锣打鼓划龙船向龙王爷请罪,迎接龙王爷回来管水,如此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从那以后,高坡吹芦笙、河边划龙船的习俗就代代相传待续下来。
独木龙舟节是施秉县双井镇少数民族的隆重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和五月二十六日过节,当地位居清水江畔的苗族称为“恰凉翁”,也叫“娄恩翁”。
过节那天,嫁出去的姑娘挑“棕粑”回娘家,拿来鸭、鹅到舅舅家的船来挂在龙头,有的送猪、或牛来送。
一表示祝福祝贺,二表示丰年大吉。
然后舅舅家杀鸭斩鹅或宰猪牛,唱歌跳舞招待,谁家客人愈多,表示他家或家族年运越好。
据记载,清水江独木龙舟节起源于施秉县双井镇平寨村,其历史悠久,年年赛龙,已远近闻名,家喻户晓。
苗族有古歌,叫《麻翁嘎几弹》,共三千行,它讲述了清水江苗族同胞如何杀龙,并得到丰收的故事。
其实,它就是苗族人到清水江后,如何战胜大自然的过程。
划龙舟就是为了纪念如何战胜自然的表现形式。
独木龙舟主要分为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其中龙身是以三根挖空的独木组装而成,长达22米左右,划龙人员达30人以上,仅平寨村就建有4条独木龙舟。
清水江每年过“龙舟节”,都要起舟,也就是出龙,届时大家参加“出龙”,有力出力,有物出物,高高兴兴过节,使划龙舟活动成为清水江苗族人民团结和睦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