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基础教案
数字摄影测量学备课教案
数字摄影测量学备课教案第一章:数字摄影测量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
3. 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应用领域。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数字摄影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字摄影测量学教程。
2. 课件:数字摄影测量学概述。
3. 案例图片:数字摄影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讲解基本原理:讲解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
3. 讲解应用领域:讲解数字摄影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领域。
4. 案例分析:分析数字摄影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数字摄影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
2. 了解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1. 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
2. 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
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字摄影测量学教程。
2. 课件: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
3. 案例图片: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讲解基本原理:讲解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
3. 讲解基本方法:讲解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摄影测量学教案
摄影测量学教案摄影测量学教案一课题:摄影测量学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摄影测量的主要流程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像片的获取与处理。
难点:立体像对的解析与应用。
教学方法:问题导向式探究学习教学过程: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开始学习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摄影测量学。
首先,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摄影测量学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好,那我们来看看摄影测量学的定义。
摄影测量学是通过摄影手段获取物体的影像,经过处理以获取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现在大家对摄影测量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吧。
那我们来探究一下摄影测量的主要流程有哪些。
(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摄影测量主要包括像片的获取、像片的定向、立体观测与量测、摄影测量解算等步骤。
(结合实例详细讲解每个步骤)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像片的获取。
像片是摄影测量的基础,那像片是怎么获取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用相机拍照。
教师:对,但不仅仅是这么简单哦。
获取高质量的像片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相机的选择、拍摄角度、拍摄距离等等。
(详细讲解像片获取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然后我们来探讨一下立体像对。
同学们看这两组像片,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展示立体像对)学生:它们看起来很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
教师:非常好,这就是立体像对。
它们是从不同角度拍摄同一物体的像片对,通过对立体像对的解析,我们可以获取物体的三维信息。
(深入讲解立体像对的解析方法和应用)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摄影测量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流程,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问题导向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作业设计:让学生寻找生活中可以用摄影测量技术解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解析摄影测量课程设计
解析摄影测量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摄影测量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摄影测量的历史、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掌握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如相似三角形原理、投影变换原理等;理解摄影测量中的基本参数,如像片倾角、像片方位角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摄影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具备摄影测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摄影测量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摄影测量的兴趣,使其认识到摄影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摄影测量概述:摄影测量的定义、历史与发展、应用领域。
2.摄影测量原理:相似三角形原理、投影变换原理、摄影测量基本参数。
3.摄影测量数据处理:摄影测量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
4.摄影测量软件应用:熟练使用摄影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5.摄影测量实验:摄影测量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2.讨论法:学生针对摄影测量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摄影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摄影测量的理解。
4.实验法:开展摄影测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摄影测量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摄影测量原理。
4.实验设备:配置摄影测量实验所需的硬件设备,如相机、测量仪器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摄影测量学教学设计
摄影测量学教学设计1. 前言摄影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测绘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学习测量图像中的位置、角度、尺寸等元素,帮助学生掌握图像测量的技能和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摄影测量学的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门课程。
2. 教学目标摄影测量学是一门很实用的课程,学生学完此课可以掌握以下技能:•了解摄影测量学基本概念•掌握常用摄影测量仪器使用方法•学习如何处理测量数据•参与实际测量工作并能提供报告和建议3. 教学内容3.1 基本概念1.模型概念及其在摄影测量学中的应用2.各种长度概念(真实长度、像平面长度、形变长度等)3.各种角度概念(真实角度、像平面角度、形变角度等)4.各种比例尺的概念与应用3.2 摄影测量仪器使用方法1.照相机使用方法2.航空相机使用方法3.星载相机使用方法4.光学投影仪使用方法3.3 数据处理1.片极坐标系、像片坐标系与正射影像坐标系的转换2.照片飞行高度与比例尺的关系3.照片立体図的制作与应用3.4 实际测量工作1.室外测量2.航空摄影测量3.红外线遥测测量4.遥感图像解译4. 教学方法摄影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学方法应该以实际操作为主。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对一片区域进行全方位拍摄,然后利用考察程序进行照片测量及建模。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定一些实际项目,如生态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地形地貌分析等。
鼓励学生通过实际应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5. 考核方式摄影测量学的考核方式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学生自行完成一项测量项目,然后提交成果报告,教师进行评分;另一种是通过口头答辩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该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
6. 总结摄影测量学是一门很实用的课程,它的教学要求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都很高。
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掌握领域内最新的技术和实际应用能力,是摄影测量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数字摄影测量学备课教案
数字摄影测量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能够运用数字摄影测量学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3. 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操作方法4. 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应用领域5. 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前景展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数字摄影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实际操作。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数字摄影测量学》等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PPT或教学案例。
3. 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实际操作演示。
4. 摄影测量仪器:如数码相机、三脚架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3. 演示操作方法:利用投影仪或白板,演示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操作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案例分析:分析数字摄影测量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拓展1. 数字摄影测量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土地管理、矿产资源调查等。
摄影测量学教案(第05讲航摄像片的比例尺).doc
等比线的像比例尺为 ;
主横线的像比例尺为 ;
过底点像水平线的比例尺为 ;
由此可见,等比线把倾斜像片分成两部分。含主点的部分的比例尺都小于 ,含底点部分的比例尺都大于 ,而等比线本身的比例尺为 ,即等于同主距水平像片的比例尺,这也是等比线名称的由来。在几何学上,等比线可以视为是倾斜像片与同主距水平像片的交线。
比例尺是航摄像片重要几何特征之一,影响像比例尺变化的因素,基本上是地形起伏和像片倾斜。地形起伏的影响由相对航高的变化来体现,可不再讨论。下面假定地面水平,只讨论像片倾斜的像比例尺的影响。
四、像点比例尺一般公式
鉴于像比例尺的复杂性我们引入点比例尺的概念。点比例尺定义为像片上某点在某一方向上的无穷小线段与地面上相应线段长度比的极限。即定义点比例尺 为:
在倾斜像片上除像水平线外,其它线段上都没有均匀一致的比例尺,一般无法简单表达。
上讲内容非常重要,花较多时间回顾。实用形式是根据不同实际情况出发的,关键是掌握其基本思路。
启发引出问题:
地图有同一比例尺,航片情况如何?
一般情况
结合图分析几种不同情况下可能的结果。
由于不同情况下比例尺情况复杂,从而引出点比例尺。
可见像主点的像比例尺小于相应水平像片的比例尺 ,并且沿主纵线方向更小。
③像底点 的像比例尺
像底点 的坐标为:
以 代入,得到像底点处沿像水平线方向的像比例尺:
以 代入,得到像底点处沿主纵线方向的像比例尺:
可见像底点的像比例尺大于相应水平像片的比例尺 ,并且沿主纵线方向更大。
三点上的比例尺特性示意如图所示,图中的圆和椭圆表示物面上3个对应点处相等的微分圆的构像。
和 为像片上和地面上某点在某个方向上的微分线段。
摄影测量基础教案模板
课程编号:1300358课程类别:必修授课对象:摄影测量专业授课时间:1周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理解摄影测量在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摄影测量任务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摄影测量学概述1. 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和任务2. 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历史3. 摄影测量学的应用领域二、摄影测量基本原理1. 摄影几何原理2. 摄影测量坐标系3. 摄影测量基本方程三、摄影测量方法1. 模拟摄影测量2. 解析摄影测量3. 数字摄影测量四、摄影测量数据处理1. 影像处理2. 像点量测3. 空中三角测量五、摄影测量应用实例1. 地形测绘2. 城市规划3. 工程测量教学过程:第一周:1. 课堂导入:介绍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任务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摄影测量基本原理,包括摄影几何原理、摄影测量坐标系和摄影测量基本方程。
3. 讲解摄影测量方法,包括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
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周:1. 讲解摄影测量数据处理,包括影像处理、像点量测和空中三角测量。
2. 课堂演示:通过实际案例展示摄影测量数据处理过程。
3. 讲解摄影测量应用实例,包括地形测绘、城市规划和工程测量。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摄影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挑战。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的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质量、思维深度等。
教学资源:1. 教材:《摄影测量学》2. 教学课件3. 摄影测量软件4. 摄影测量案例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
2.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摄影测量学讲义
摄影测量学教案第一篇 摄影测量基础第一章 绪论主要内容:摄影测量学的定义,摄影测量学的分类,摄影测量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航空摄影测量的成图方法,摄影测量的成图作业工序,摄影测量的发展历程。
重点: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分类,摄影测量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航空摄影测量测图方法,摄影测量的发展历程。
难点:学时安排:授课 ,实验 。
一、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二、分类:(一)、按研究对象:⎪⎪⎪⎩⎪⎪⎪⎨⎧⎪⎪⎩⎪⎪⎨⎧交向摄影测量等倾摄影测量等偏摄影测量正直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地形摄影测量 1、地形摄影测量:研究的对象是地区表面的形态,以物体与构像之间的几何关系为基础,最终根据摄影像片测绘出摄影区域的地形图。
2、非地形摄影测量一般是指近景摄影测量,顾名思义,研究的对象在体积和面积上较小,摄影机到摄影目标的距离较近,一般小于300m ,测量的精度相应地要求较高。
基本理论也是根据物体与构像之间的几何关系,但在处理技术上有着其特殊性。
测量成果乃是表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特征点的三维坐标值,即研究对象的数字模型可绘制所摄物体的立面图、平面图和显示立体形态的等值图。
(二)、按摄影站的位置:⎪⎪⎩⎪⎪⎨⎧水中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航天摄影测量1、航天摄影测量 :利用航天器和人造卫星、高空飞机进行摄影。
2、航空摄影测量:指的是地形摄影测量,从航摄飞机上对地面进行摄影,目的在于测绘地形图。
3、地面摄影测量:包括地面立体摄影测量和近景摄影测量。
前者在测绘特殊地区的地形图时常采用,后者是对科学技术专题科目进行研究时采用。
4、水中摄影测量是将摄影机置于水中,对水下地表进行摄影以绘制水下地形图,这属于双介质摄影测量。
三、摄影测量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将中心投影的像片转换为正射投影的地形图。
四、航空摄影测量绘制地形图的方法:⎪⎩⎪⎨⎧全能法微分法分工法综合法)(1、综合法:是摄影测量和地面地形测量相结合的测图方法。
数字摄影测量学备课教案
数字摄影测量学备课教案第一章:数字摄影测量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1.2 教学内容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
数字摄影测量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字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通过图像展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
结合现实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数字摄影测量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1.4 教学资源教材:数字摄影测量学教程。
投影仪:用于展示图像和实际操作过程。
计算机:用于演示和分析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第二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2.1 教学目标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
熟悉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工具。
2.2 教学内容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
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工具。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工具。
2.4 教学资源教材:数字图像处理教程。
计算机:用于演示和分析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第三章:数字摄影测量原理3.1 教学目标掌握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了解数字摄影测量数据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3.2 教学内容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数据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数字摄影测量数据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3.4 教学资源教材:数字摄影测量学教程。
计算机:用于演示和分析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第四章:数字摄影测量数据处理4.1 教学目标掌握数字摄影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算法。
熟悉数字摄影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4.2 教学内容数字摄影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算法。
数字摄影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摄影测量学教案范文
摄影测量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摄影测量学中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3.能够运用摄影测量学进行实际测量和数据处理。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摄影测量学的概述A.摄影测量学的定义B.摄影测量学的应用领域2.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A.相对定向原理B.绝对定向原理C.导线测量原理3.相对定向方法A.特征点法B.控制点法C.地形点法4.绝对定向方法A.双差法B.高程解算C.复查定向5.摄影测量数据处理A.影像图像预处理B.特征点提取C.坐标计算和平差D.结果展示和分析6.摄影测量的误差和精度控制A.摄影测量误差类型及控制方法B.摄影测量精度评定方法7.摄影测量在地图制图中的应用A.比例尺的确定B.三角测量的实施C.地图投影的处理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法:安排实际测量任务,训练学生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摄影测量学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摄影测量学的概述A.讲解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和应用领域。
B.给学生分发相关的学习资料。
2.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A.讲解相对定向原理、绝对定向原理和导线测量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B.在黑板上绘制示意图,让学生理解原理。
3.相对定向方法A.讲解特征点法、控制点法和地形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
B.运用实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4.绝对定向方法A.讲解双差法、高程解算和复查定向的原理和步骤。
B.运用实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5.摄影测量数据处理A.讲解影像图像预处理、特征点提取、坐标计算和平差的方法和技术。
B.进行实际数据处理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
6.摄影测量的误差和精度控制A.讲解摄影测量的误差类型和控制方法。
B.讲解摄影测量精度评定的方法和标准。
摄影测量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摄影测量学第二版教学设计简介摄影测量学是传统测绘学中的重要分支,也是地理信息科学与测绘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基础和核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码相机和卫星影像技术的发展,摄影测量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摄影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系统培养,培养学生对摄影测量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1.系统掌握摄影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章概论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介绍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摄影测量学在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和地质勘探等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周期性影像几何周期性影像几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主要包括内方位元素的确定、外方位元素的确定、前方交汇和地形纠正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航空三角测量学掌握航空三角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
主要包括测量控制点、顶点定位和三角形测量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章空间后方交会掌握空间后方交会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能。
主要包括建立模型、确定外方位元素、采像片像控点提取、像控点匹配和三维坐标计算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章数字影像处理基本掌握数字影像处理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主要包括数字影像的获取、数字图像处理、图像压缩、图像融合和图像分类等内容。
第六章其他应用领域介绍摄影测量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主要包括地形分析、地面变形监测、三维建模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讲授课程内容,重在解析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2.以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3.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实际操作技能;4.课堂讨论、研究生论文输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
教学评估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考试评估:学生将参加期末考试;2.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3.课程论文: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期末论文,主题为摄影测量的应用。
摄影测量基础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 掌握摄影测量中的基本术语,如像点、核线、同名像点等。
- 了解摄影测量在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摄影测量原理进行简单的地形测量。
- 具备初步的影像分析能力,能够识别和处理摄影测量数据。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摄影测量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摄影测量学概述- 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和任务- 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历史- 摄影测量学的应用领域2. 摄影测量基本原理- 摄影几何原理- 像点与地面点的关系- 核线、同名像点等概念3. 摄影测量基本技术- 航空摄影- 地面摄影- 影像处理与分析4. 摄影测量应用实例- 地形测绘- 地理信息系统- 工程测量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摄影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 讲解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3. 举例说明- 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摄影测量基本原理和技术。
4. 互动讨论-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摄影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摄影测量实验,如航摄像片判读、地形测绘等。
6. 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摄影测量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摄影测量学》2. 多媒体课件:摄影测量学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及应用实例等。
3. 实验器材:航摄像片、测量仪器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网站、在线课程等。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以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为核心,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摄影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摄影测量学课程设计
摄影测量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摄影测量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理解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熟悉摄影测量学在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具备处理摄影测量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使用摄影测量学相关的软件和设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对摄影测量学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摄影测量学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2.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3.摄影测量学在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应用;4.摄影测量学相关的软件和设备的使用。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摄影测量学概述•摄影测量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公式和计算方法•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公式;•摄影测量学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摄影测量学的应用•摄影测量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摄影测量学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
第四章:摄影测量学相关的软件和设备•摄影测量学相关软件的使用;•摄影测量学相关设备的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摄影测量学在实际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摄影测量学相关软件和设备的使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的摄影测量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摄影测量学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教学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配置相应的摄影测量学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大学摄影测量课程设计
大学摄影测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理解其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了解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地质、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3. 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不同类型的摄影测量仪器及其使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摄影测量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摄影测量设备,进行野外实地测量和室内数据处理。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项目,设计并实施摄影测量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摄影测量技术产生兴趣,愿意主动探索相关领域知识。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摄影测量技术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学摄影测量专业课,旨在使学生掌握摄影测量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具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和计算机基础,对摄影测量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摄影测量基本原理:包括相似三角形原理、光学成像原理、共线方程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摄影测量设备与仪器:介绍航摄仪、数码相机、激光扫描仪等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应用场景,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数据采集与处理:讲解数据采集方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立体测图原理等,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摄影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工程、地质、环境等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摄影测量设备的操作、野外实地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等实践活动,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摄影测量基本原理第二周:摄影测量设备与仪器第三周:数据采集与处理第四周:摄影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第五周: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摄影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测量基础教案
教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课程名称:摄影测量基础
授课班级:12测量
授课周数:9
周学时:2
总学时:18
教案
班级:12测量
2013年9月6日
3.2 数字化影像的方法,一种是直接用数字摄影机和各种数字式扫描仪获得,称为数字影像;另一种则是用各种数字扫描仪对已得到的相片影像进行扫描,称为数字化影像。
3.3 20世纪90年代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进入实用化阶段,并逐步代替传统的摄影测量仪器和作业方法。
我国自行研制的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与JX-4A已在我国大规模用于摄影测量生产作业,并在国际上得到应用。
表1 摄影测量的发展历程
三、影像信息学的形成与发展
1、影像信息的形成: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中的数据采集与更新的重要手段;反过来,GIS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教案
班级:12测量
2013年11月1日
图1物镜的成像
2.3 物镜的像场、像场角、分解力:在视场面积内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区域称为像场,而物镜像方主点与像场直径所张的角称为像场角,分解力一般以1mm宽度内能清晰分辨的线条数来表示。
2.4 物镜的光圈与光圈号数:光圈的作用主要是控制和调节进入物镜的光量,并且限制物镜成像质量较差的边缘部分的入射光。
2.5 摄影机快门:摄影机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的机件装置,它是摄影机的重要部件之一。
2.6 检影器:用来调整像距使检影平面上的影像清晰的过程叫做对光。
3、摄影机简介
3.1摄影机按使用目的分为专业摄影机和普通摄影机两
相邻摄影站航摄仪物镜中心,航摄像片的像幅边长为l ,其相应被摄地面的实际长度为L ,由平行四边形S 1S 2A 1A 2,可得)%1(%2121L P L P L A A S S B
x x -=-===,又因为ml L H f m L ===,11,所以ml P B x %)1(-=,同理可得旁向航带间距ml P D y Y %)1(-=
2.6 航带弯曲度:航带弯曲度是指航带两端像片主点之间的直线距离L 与偏离该直线最远的像主点到该直线垂距δ的比,一般采用百分数表示,即%100%
⨯=L
R δ,航带弯曲度一般规定不超过3%。
2.7 像片旋偏角:相邻两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带飞行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偏角,习惯用K 表示。
3、空中摄影质量的评价:(1)负片上影像是否清晰、框标影像是否齐全,像幅四周指示器件的影像是否清晰
教案
班级:12测量
2013年11月8日
图1
2、正片和负片
1.1 正片:像片在投影中心和被摄物体之间
1.2 负片:像片在投影中心和被摄物体同侧
3、摄影测量的主要任务:把地面按中心投影规律获得摄影比例尺像片,转换成按图比例尺要求的符合正摄投影规律的影像。
4、航摄像片上特殊的点、线、面
4.1 透视变换:假设摄影地面为水平面,像平面和地平面之间的中心投影变换关系称为透视变换关系。
4.2 像片倾角、像主点、摄影机主距、航高
像片倾角:摄影平面P和地平面E是以物镜中心S 为投影中心的两个透视平面,两透视平面的交线TT称为透视轴或迹线,两平面的夹角α称为像片倾角。
像主点:过S作P面的铅垂线与像片交于o,与地面交于O,o称为像主点,O称为地主点,So称为摄影机
标系之间建立一种过渡性的坐标系,称为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用D-X tp Y tp Z tp 表示。
地面测量坐标系:指的是地图投影坐标系,是国家测图所采用高斯-克吕格3°带或6°带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三、航摄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 3.1 内方位元素:x0、y0、f
图2内方位元素
3.2 外方位元素:
S
S S Z Y X 、、、、、κϕω
图3外方位线元素
四、空间直角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图3中心投影构像方程
5.2 单张像片的空间后方交汇
已知三套坐标(像点坐标和地面控制点坐标),求得共线方程中的6个未知数。
为了求得精确的未知数和精度评定,经常选取3套以上坐标,进行平差求得6个参数。
图4单张空间后方交会
六、航摄像片比例尺
6.1 像片水平且地面为水平面的构像比例尺
教案
班级:12测量
2013年11月15日
外方位元素和同名像点的像坐标结算相应地面点坐标的工作,叫做空间前方交会。
3.2 立体像对前方交会公式含义及推算:
图1立体像对的空间前方交会
已知:量得两像点坐标
2
2
2
1
1
1
、
、
、
、
、z
y
x
z
y
x,两航片内外
方位元素
2
2
2
1
1
1
2
2
2
1
1
1
、
、
、
、
、
、
、
、
、
、
、
、
、
、κ
ϕ
ω
κ
ϕ
ω
S
S
S
S
S
S
Z
Y
X
Z
Y
X
f
y
x,由
外方位元素线元素计算的分量Bz
By
Bx、
、,由外方位元素角元素计算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2
2
2
1
1
1
、
、
、
、
、Z
Y
X
Z
Y
X,
①像空间坐标系→摄影测量坐标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f
y
x
M
Z
Y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
y
x
M
Z
Y
X
②A
a
S、
、三点共线,可以写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Z
Y
X
N
Z
Y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Z
Y
X
N
Z
Y
X
,N、N'为投影系数。
主核面之间的夹角。
4.4 立体像对模型的绝对定向元素
在恢复立体像对的两张像片的相对方位的基础上,用来确定立体像对(立体模型)在地面辅助坐标系正确方位和比例尺所需要的参数,叫立体像对的绝对定向元素。
绝对定向元素是K ΩΦ,,,,,,Zs Ys Xs B 五、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 5.1 共面条件方程的一般形式
图2连续像对定向共面条件
相应光线和摄影基线共处于一个核面内,这也是恢复
教案
班级:12测量2013年11月22日
教案
班级:12测量2013年11月29日
在共同的坐标系中。
然后以单个航带模型作为一个基本单元,利用地面控制点的摄影测量坐标与实际地面坐标相等以及相邻航带公共点坐标相等为条件,将这些点经概略绝对定向后的坐标作为观测值,用平差方法在全区域同时整体解算各条航带模型的非线性变形纠正系数,从而求得各个加密点的地面坐标。
2.2 航带模型的建立:建立航带模型实际就是求得各模型点在统一的航带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中的坐标。
1、像对的相对定向
1)建立单个立体模型:以第一张航片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作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以后各模型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与第一个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平行;但是模型比例尺和坐标原点不同。
2)建立统一的航带自由网:
2、模型比例尺归化
2.2航带模型的概略绝对定向
航带模型概略绝对定向目的是将航带模型在统一的航带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到航带统一的地面参考坐标系中,取得模型的概略坐标,为区域网整体平差做准备。
1、地面参考坐标系的建立:根据首条航带模型内两地面控制点A 和B ,根据式()将地面坐标系转换到X 轴大致与航带平行的地面参考坐标系。
⎥⎥⎥⎦
⎤
⎢⎢⎢⎣⎡--⎥⎥⎥⎦⎤⎢⎢⎢⎣
⎡-=⎥⎥⎥⎦⎤⎢⎢⎢⎣⎡t tA t tA t Z Y Y X X a b b a Z Y X λ0000
2、坐标重心化:对地面参考坐标系中地面控制点坐标和航带模型辅助坐标系中模型点坐标的重心化。
3、航带模型的概略定向:是将航带模型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空间相似变换来实现,公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