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基本概念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摄影测量是一项利用摄影技术进行测量和分析的科学方法。
通过摄影测量,我们可以从摄影影像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
它在地理测量、地图制作、遥感影像解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数学上可以用几何学和三角学来描述。
摄影测量的核心是利用摄影机拍摄的影像来获取地物的空间位置和形状。
在摄影测量中,我们常用到的一些基本概念有像点、像控点、影像坐标系等。
首先,像点是指摄影机拍摄的影像中的一个单位,它对应于地面上的一个点,是影像中最小的无法再分割的元素。
影像中的每个像点都有一个特定的坐标。
其次,像控点是指地面上的已知位置点,在摄影测量中被用来建立影像坐标系和地面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通过像控点,我们可以将影像中的像点与地面上的实际位置进行联系,并进行测量和分析。
最后,影像坐标系是建立在摄影影像中的一个坐标系,通过它我们可以确定影像中每个像点的位置。
影像坐标系是按照摄影机的像空间构建的,它与地面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像控点进行转换和计算。
二、摄影测量的测量原理摄影测量的测量原理主要包括光线投影测量和几何测量两个方面。
光线投影测量是指通过摄影机获取的影像是由地物上的光线经过透镜或光电转换器件传感器的投影而形成的。
在摄影测量中,我们常用到的光线投影模型是针孔相机模型和中心投影模型。
针孔相机模型是指通过一个小孔或针孔,让光线通过并投影到感光介质上形成影像。
这个模型是用来描述针对黑白影像的成像原理。
中心投影模型是指通过摄影机的光学系统,将光线投影到光电传感器上形成影像。
这个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数字摄影测量中。
几何测量是指利用影像中的几何关系进行测量和分析。
这个过程涉及到三角测量、相似三角形、投影正方体等数学原理的运用。
在进行摄影测量时,我们需要利用影像上的像点和像控点在地面上的坐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和转换,从而获得地面上的实际坐标。
这个过程涉及到像空间和地物空间之间的坐标转换,需要运用到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几何测量的数学知识。
《摄影测量学》课程笔记
《摄影测量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1. 定义摄影测量学是一种通过分析摄影图像来获取地球表面及其物体空间位置、形状和大小等信息的科学技术。
它结合了光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地理信息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为地图制作、资源管理、环境监测和工程建设等领域提供精确的数据。
2. 分类- 地面摄影测量:使用地面上的摄影设备进行的摄影测量,适用于小范围或精细的测量工作。
- 航空摄影测量:利用飞行器(如飞机、无人机)搭载摄影设备进行的摄影测量,适用于大范围的地形测绘。
- 卫星摄影测量:通过卫星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适用于全球或大区域的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
3. 应用领域- 地图制作:制作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城市规划图和专题地图。
- 土地调查:进行土地分类、土地权属界定和土地使用规划。
- 城市规划:辅助城市设计和基础设施规划。
- 环境监测:监测环境变化,如森林覆盖、水资源和污染状况。
- 灾害评估:评估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和损失。
- 军事侦察:获取敌对地区的地理信息。
二、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历程1. 早期摄影测量(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照相法,这是摄影技术的起源。
- 1851年,瑞士工程师普雷斯特勒使用摄影方法绘制了第一张地形图。
- 1859年,法国人布洛克发明了立体测图仪,使得通过摄影图像进行三维测量成为可能。
2. 现代摄影测量(20世纪初-20世纪末)- 20世纪初,德国人奥佩尔提出了像片纠正和像片定向的理论,为摄影测量学的理论基础做出了贡献。
- 1930年代,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航空摄影测量开始广泛应用。
- 195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摄影测量数据的处理提供了新的工具。
- 1960年代,数字摄影测量开始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
3. 空间摄影测量(20世纪末-至今)- 1970年代,卫星遥感技术开始应用于摄影测量,提供了全球范围内的地理信息。
浅谈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浅谈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摄影测量的主要特点是在像片上进行量测和解译,无需接触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自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而且可摄得瞬间的动态物体影像。
人们可以从像片及其它各种类型影像中获得所研究物体的大量几何信息和物理信息。
由于现代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摄影测量的科学领域更加广大了,甚至可以说,只要物体能够被摄成影像,都可以使用摄影测量技术,以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
我们应该了解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以便更好的适应摄影测量的快速发展。
2 摄影测量的几个基本概念摄影中心:投影射线所会聚的点,就是指摄影机的镜头。
方位元素:在航测中,用以确定摄影瞬间摄影中心、像片与地面相关位置的数据。
根据作用不同,航摄像片的方位元素又分为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
内方位元素:用以确定摄影中心与像片平面相关位置的数据。
内方位元素的作用是确定或恢复摄影光束形状的要素,包括3个数据(,,),在摄影机检定时可以提供,所以在航测应用中,内方位元素一般均为已知数据。
外方位元素:用以确定摄影光束在空间的位置及其姿态的数据。
外方位元素共有6个:其中3个用来确定摄影光束在空间的位置,称为直线元素;另外3个用来确定摄影光束在空间中的姿态,称为角元素。
直线元素:通常指摄影中心在地面坐标系中的3个空间坐标值(,,)。
角元素:用来描述摄影光束在空间某位置的姿态,是摄影光束绕着三个坐标轴的旋转角度值()。
立体像对:从两相邻摄站对同一地区所摄取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张像片,分别为左影像、右影像。
同名像点:同一地物点在立体像对的两张像片上的构像。
3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摄影测量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摄影,在航空摄影测量里,研究对象反射的光线经摄影机镜头在底片上感光而成像,根据光线沿直线传播,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摄影成像的过程中,地面点、摄影中心、像点这三个点是在一条直线上的。
在航片中,我们可以量测到像点在像平面坐标系中的坐标(,),求得相应地面点的坐标(,,)。
摄影测量学的概念
摄影测量学:基本概念、设备、图像处理与测量技术及应用摄影测量学:基本概念、设备、图像处理与测量技术及应用一、摄影测量基本概念摄影测量学是一门通过摄影手段获取目标物体的图像,并通过对这些图像的分析、处理和解析,以获取目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空间几何关系等信息的学科。
摄影测量学在科学、工程、建筑、医学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摄影系统与设备摄影测量学的研究和应用,需要借助专业的摄影系统和设备。
这些设备包括相机、镜头、三脚架、灯光、反射镜等。
其中,相机是核心设备,它能够捕捉到目标物体的图像。
镜头的选择也会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
三脚架用于稳定相机,防止抖动,提高拍摄质量。
灯光和反射镜等设备则用于创造合适的拍摄条件,以便更好地捕捉目标物体的细节。
三、图像获取与处理获取目标物体的图像是摄影测量的第一步。
这一步需要确保相机和镜头的正确设置,以获取高质量的图像。
在获取图像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解析,包括图像增强、去噪、特征提取等步骤,以便更好地提取出目标物体的信息。
四、目标物体几何形状的测量与描述通过摄影测量,我们可以获取目标物体的几何形状信息。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测量出目标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
此外,我们还可以获取到目标物体的形状信息,如表面曲率、角度等信息。
五、目标物体的位置与姿态测量除了几何形状的测量,摄影测量还可以获取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姿态信息。
通过分析多张图像中目标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角度,我们可以推算出目标物体的空间位置和姿态。
这种信息对于理解目标物体的运动和动力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摄影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摄影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领域,摄影测量被用于获取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和空间信息;在医学领域,摄影测量被用于获取人体结构和器官的三维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摄影测量被用于获取地物的三维信息和空间关系;在安全监控领域,摄影测量被用于获取目标的运动轨迹和行为分析等。
摄影测量与遥感 教材
单张影像的空间后交,一张影像需要4个外业控制点。通过相对定向、绝对定向,一个像对需要4个外业控制点。为了尽量减少野外测量工作,由单张影像拼接成航带,多条航带拼接成区域,在区域周边及内部,布设少量控制点,采用空中三角测量与区域平差,确定整个区域内所有影像的方位元素。
1.2
了解用户的需求及成果的用途,根据需求选择技术方法,确定成图比例尺,选择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成图目标明确后,根据有关的国家规范,确定分幅及编号,确定基本等高距,确定成图的平面和高程精度。下面是项目实施前必须明确的基本要素:
长半轴 a = 6 378 245m
扁率 f = 1/298.3
1.2.2
1956黄海高程系统
1956年9月4日,国务院批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测量法(草案)》,首次建立国家高程基准,称“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该原点以“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计算的高程为准(72.289 m)。
-
1.0
2.0
2.5
-
1.0
2.0
3.0
高程注记点
0.35
1.2
2.5
3.0
0.35
1.2
2.5
4.0
等高线
0.5
1.5
3.0
4.0
0.5
1.5
3.0
6.0
1.3
1.3.1
目前国内常用的航摄仪有:RC-20、RC-30;LMK-1000等。
航摄飞机:双水獭、运5、奖状(国内)等。
数字航摄摄影机有:LeicaADS40、ULTRACAM、DMC、SWDC-4等。
3、采用光束法求解地面点三维坐标。这种方法是把待求的地面点与已知地面点坐标,按照共线条件方程,用连结点条件和控制点条件同时列出误差方程式,统一进行平差计算,以求得地面点的三维坐标。此法理论上较为严密,它是把前两种方法的两个计算步骤合为一体同时解算。
摄影测量学
二、摄影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基本概念与原理1.摄影测量学的定义摄影测量【photogrammetry】指的是通过影像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提取和成果表达的一门信息科学。
传统摄影测量学定义:是利用光学摄影机获取的像片,经过处理以获取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摄影测量学是测绘学的分支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用于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建立数字地面模型,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摄影测量学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是几何定位和影像解译。
几何定位就是确定被摄物体的大小、形状和空间位置。
几何定位的基本原理源于测量学的前方交会方法,它是根据两个已知的摄影站点和两条已知的摄影方向线,交会出构成这两条摄影光线的待定地面点的三维坐标。
影像解译就是确定影像对应地物的性质。
简史19世纪50年代,摄影技术一经问世,便应用于测量。
当时采用地面摄取的成对像片使用同名射线逐点交会的方式进行测量,称为交会摄影测量。
那时摄影机物镜的视场角仅有30°,一个像对所能测绘的面积很小,是地面摄影测量的初始形式。
20世纪初,物镜的视场角有所扩大,并发明了立体观测法,摄影测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01年德国的普尔弗里希(C.Pulfrich)制成了立体坐标量测仪,1911年德国蔡司光学仪器厂制造出了由奥地利的奥雷尔(E.von Orel)设计的地面立体测图仪,从此便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地面立体摄影测量。
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很多学者进行了空中摄影的试验,理论和设备方面都有了初步的发展。
例如,德国的S.芬斯特瓦尔德在理论上使用投影几何原理,解析地处理空间后方交会,根据3个地面控制点解算空间摄影站点的坐标;提出了像片核线的定义以及像对的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的概念。
奥地利的山甫鲁(T.Scheim-pflug)首先提出像片纠正、双像投影测图和辐射三角测量的概念,并于1900年研制出八物镜航空摄影机。
摄影测量知识点
第一章1、传统摄影测量学定义:摄影测量学是利用光学摄影机获取的像片,经过处理以获取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定义:摄影测量与遥感是从非接触成像及其他传感器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其中,摄影测量侧重于提取几何信息,遥感侧重于提取物理信息.也就是说,摄影测量是从非接触成像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它物体的几何、属性等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3、摄影测量的分类①按距离远近: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显微摄影测量②按用途:地形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③按处理手段: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4、地形摄影测量的主要任务: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及城镇、农业、林业、地质、交通、工程、资源与规划等部门需要的各种专题图,建立地形数据库,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三维基础数据5、非地形摄影测量的主要任务:用于工业、建筑、考古、医学、生物、体育、变形观测、事故调查、公安侦破与军事侦察等方面6、数字地图:DLG(数字线划地图)、DOM(数字正射影像)、DEM(数字高程模型)、DRG(数字栅格地图)7、摄影测量的特点:①无需接触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较少受到周围环境与条件的限制)②由二维影像重建三维目标③面采集数据方式④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8、摄影测量学的三个发展阶段: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9、模拟摄影测量:利用光学/机械投影方法实现摄影过程的反转,用两个/多个投影器模拟摄影机摄影时的位置和姿态构成与实际地形表面成比例的几何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量测得到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图10、模拟摄影测量的特征:①形成了较完整的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②依据相片变为地形图的作业过程及需要,生产了大量复杂、昂贵的摄影测量仪器③根据仪器及测量原理的不同,形成了较完整的相片变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11、模拟立体测图仪分为:光学投影、光学—机械投影、机械投影12、1957年,海拉瓦博士提出解析测图仪的思想,标志着解析摄影测量的开始13、解析摄影测量: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摄影像片的量测和解析计算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提供各种摄影测量产品的一门科学。
摄影测量学、
摄影测量学、
摄影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利用摄影技术进行测量的学科。
它是测绘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也是现代测绘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摄影测量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地图制图、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
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摄影机拍摄地面物体的影像,通过对影像进行测量和分析,得出地面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等信息。
摄影测量学的核心技术是影像测量,它包括影像定向、影像测量、三维重建等方面。
影像定向是指确定影像与地面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影像测量是指利用影像进行测量,三维重建是指根据影像数据生成三维模型。
摄影测量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地图制图方面,摄影测量学可以利用航空摄影和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地形数据,制作出高精度的地图。
在城市规划方面,摄影测量学可以利用无人机等技术获取城市建筑物的三维模型,为城市规划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土地利用和环境监测方面,摄影测量学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土地利用和环境变化的信息,为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摄影测量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为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摄影测量学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摄影测量学第三版课后题
摄影测量学第三版课后题摄影测量学是现代测量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摄影测量方法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地物三维坐标信息。
本文将结合《摄影测量学第三版》的课后题,探讨摄影测量学的相关内容。
第一章:摄影测量学概述摄影测量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光学、几何、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利用光学相机,通过摄影测量方法可以获取地物影像,进而计算出地物的三维坐标。
第二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像片的内方位元素指的是相机内部的参数,例如焦距、主点位置等。
而外方位元素是指摄影测量时相机位置和姿态的参数,通常包括相机的位置坐标、姿态角等。
第三章: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物在影像中的像点位置与地物在现实世界中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和计算。
摄影测量的过程包括影像的获取、像点的测量、像片的定向和坐标的计算等步骤。
第四章:摄影测量的精度评定摄影测量的精度评定是衡量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指标。
影响摄影测量精度的因素包括像片质量、测量仪器精度、地物形状和分布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估可以确定摄影测量的精度。
第五章:航空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是利用航空相机从飞机上获取影像,并进行测量和计算的一种方法。
航空摄影测量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地理测绘、城市规划等。
第六章:空间摄影测量空间摄影测量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摄影测量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获取更加准确的地物三维坐标信息,适用于需要高精度定位和测量的领域,例如建筑测量和环境监测等。
结语:摄影测量学是一门重要的测量学科,它在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摄影测量方法可以获取高精度的地物三维坐标信息,为人类认识和改造地球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通过课后题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摄影测量学的相关知识,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 :是对非接触成像和其他传感器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的几何、属性等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物理投影 :就是上述“光学的、机械的或光学-机械的”模拟投影数字投影 :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实时地进行投影光线(共线方程)的解算,从而交会被摄物体的空间位置。
摄影测量分类:1按照成像距离不同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显微摄影测量。
2按照应用对象不同分为地形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
3按照技术手段分为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特点:1无需接触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2由二维影像重建三维目标3面采集数据方式4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摄影测量任务:地形测量领域1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图、特种地图正射影像地图、景观图2建立各种数据库3提供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基础数据@非地形测量领域1生物医学2公安侦破3古文物、古建筑4建筑物变形监测第二章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统1像平面坐标系2框标坐标系3像空间坐标系4像空间辅助坐标系5摄影测量坐标系6物空间坐标系7地面测量坐标系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机的镜头中心相对于影像位置关系的参数,称为影像的内方位元素。
外方位元素:确定影像或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影像内定向:将影像架坐标变换位以影像上像主点位原点的像坐标系中的坐标,称该变换为影像内定向共线条件方程的意义和应用:意义:共线条件是中心投影构像的数学基础,也是各种摄影测量处理方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应用:1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和多像空间前方交会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光束法平差的基本数学模型3构成数字投影的基础4计算模拟影像数据5利用数字高程模型与共线方程制作正摄影像6利用DEM与共线方程进行单幅影像测图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的空间坐标与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反求该影像是外方位元素。
摄影测量学基础知识点
摄影测量学基础知识点一、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1. 摄影测量学定义。
- 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摄影像片来测定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位置的学科。
2. 摄影测量的分类。
- 按距离远近分。
- 航天摄影测量:利用航天器(卫星、航天飞机等)上的摄影机对地球表面进行摄影,获取大面积的影像数据,主要用于地形测绘、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全球性或大区域的项目。
- 航空摄影测量:通过飞机等航空飞行器上的航空摄影机对地面进行摄影,是地形测绘、城市规划等中常用的测量手段,它可以获取较高分辨率的影像,覆盖范围相对航天摄影测量小,但精度较高。
- 地面摄影测量:将摄影机安置在地面上,对目标物进行摄影测量。
常用于近景摄影测量,如建筑变形监测、文物保护中的三维建模等。
- 按用途分。
- 地形摄影测量:主要目的是测绘地形图,获取地面的地形地貌信息,包括等高线、地物位置等。
- 非地形摄影测量:用于测定物体的外形、大小和运动状态等,在工业制造(如汽车外形检测)、生物医学(如人体骨骼测量)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3. 摄影测量的发展历程。
- 早期的摄影测量主要基于模拟摄影测量仪器,如立体测图仪等。
通过光学机械的方法,将摄影像片进行模拟处理,实现地形测绘等功能。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入解析摄影测量阶段。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解算像片上像点的坐标,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 现在,数字摄影测量成为主流。
它以数字影像为基础,利用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摄影测量处理,如数字高程模型(DEM)生成、正射影像图制作等。
二、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
1. 中心投影原理。
- 摄影测量中,摄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中心投影的投影中心。
地面上的点在像片上的成像过程是中心投影。
- 设地面点A,摄影中心S,像点a,在中心投影下,A点发出的光线通过镜头S 后,在像平面上成像为a点。
摄影测量的概念
摄影测量的概念
摄影测量是一种利用摄影技术获得地表对象三维空间坐标信息的测量方法。
它结合了摄影、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可以用于获取地表地貌、建筑物、工程设施等对象的尺寸、位置、形状等信息。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相机拍摄地面图像,并使用特定的测量方法来推导出地面对象的空间位置。
摄影测量通常涉及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摄影计划:确定摄影位置(相机和航空摄影机或卫星的位置)、拍摄角度和方向,并考虑地形、对象特征和目标精度等因素。
摄影测量数据采集:使用航空摄影、卫星或其他影像获取设备进行图像数据的采集。
可以通过单目或多目摄影、遥感技术等不同方式进行。
地面控制点:设置地面控制点(Ground Control Points,GCPs),通过在地面上测量已知坐标的控制点,来提供空间参考和校正图像。
三角测量:利用图像上的对象特征和地面控制点,在图像上进行三角剖分,推导出地面对象的三维坐标。
摄影测量数据处理:对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几何校正、配准、影像处理等处理步骤,得到具有空间坐
标信息的影像数据。
拓扑和数据管理:在摄影测量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的拓扑建立和管理,提供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和查询能力。
摄影测量在测绘、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灾害评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地理空间数据,为决策和规划提供可靠的基础,同时也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更新提供数据支持。
摄影测量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基础知识题1. 什么是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是利用摄影手段,通过分析、处理、解释和分析摄影影像,获取地物形状、大小、位置、属性等信息的科学和技术。
2. 摄影测量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解析:摄影测量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国土测绘、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军事、环境监测等领域。
3. 什么是像片比例尺?解析:像片比例尺是指地面上的实际距离与像片上相应距离的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
4. 什么是像点?解析:像点是指像片上与地面某点相对应的点,它是地面点在像片上的投影。
5. 什么是立体像对?解析:立体像对是指由同一摄影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对同一地区进行两次摄影所得到的两张像片。
二、技术原理题1. 摄影测量中的主要坐标系有哪些?解析:摄影测量中的主要坐标系有地面坐标系、像片坐标系、主距坐标系等。
2. 什么是主距?解析:主距是指从摄影机主点(像片中心)到像片平面的距离。
3. 什么是像片重叠?解析:像片重叠是指两张相邻像片之间,地面上的某些部分在两张像片上均有投影。
4. 什么是立体观测?解析:立体观测是指通过立体像对,利用人眼或立体观测仪,观察地面物体在像片上的立体关系。
5. 什么是像点坐标?解析:像点坐标是指像片上像点的空间位置,通常用像片坐标系表示。
三、实际应用题1. 如何进行航测外业测量?解析:航测外业测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测区范围、比例尺、精度要求等;(2)选择合适的摄影机、胶片或数字相机;(3)制定航摄方案,包括航线、航高、航向等;(4)实施航摄,确保影像质量;(5)进行像片控制测量,确定像片坐标系;(6)进行立体观测,获取地面点坐标;(7)进行像片纠正、拼接等处理;(8)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生成所需成果。
2. 如何进行数字摄影测量?解析:数字摄影测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合适的数字相机,确保影像质量;(2)获取数字影像数据;(3)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配准、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4)进行立体观测,获取地面点坐标;(5)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生成所需成果。
工程摄影测量知识点总结
工程摄影测量知识点总结一、引言工程摄影测量是利用摄影测量仪器对地面或者地物进行测量的技术方法。
通过拍摄并分析地物在图像中的位置、形态和角度,计算地物的三维坐标,并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实现对地球表面的测量和监测。
本文将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摄影测量仪器、摄影测量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1.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摄影测量是指利用摄影测量仪器进行地面或地物的测量。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摄影测量仪器拍摄照片,然后利用图片中的特征点进行测量和计算,得出地物的尺寸、形态和位置等信息。
2.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摄影测量仪器拍摄地面或地物的图像,通过摄影测量仪器测量出图像中的特征点的坐标和高程信息,然后利用数学模型和地图投影等方法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地物的三维坐标信息。
3.摄影测量的基本步骤摄影测量的基本步骤包括:摄影、平差、测量和图像处理。
摄影是利用摄影测量仪器拍摄地面或地物的照片;平差是对摄影测量照片进行测量和计算;测量是利用摄影测量仪器测量地物的特征点坐标和高程信息;图像处理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照片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摄影测量仪器1.摄影测量仪器的分类摄影测量仪器按照使用的原理和功能可分为光学式摄影测量仪器、电子式摄影测量仪器和无人机摄影测量仪器等。
2.光学式摄影测量仪器光学式摄影测量仪器是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包括相机、测量仪器、测距仪和高程仪等。
其优点是测量精度高,但操作复杂,测量速度慢,需要有经验的操作人员。
3.电子式摄影测量仪器电子式摄影测量仪器是利用电子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包括数字相机、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但测量精度稍低。
4.无人机摄影测量仪器无人机摄影测量仪器是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测量的仪器,包括无人机、相机和航拍软件等。
其优点是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航拍,测量速度快,但需要对飞行器有一定的操作和维护经验。
四、摄影测量数据处理1.摄影测量数据的获取摄影测量数据的获取主要是通过摄影测量仪器进行拍摄,然后将拍摄的照片和数据进行传输和存储,以备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摄影测量概念
摄影测量概念摄影测量是一种通过对摄影影像进行测量和分析,获取地表或物体三维空间位置、形状和其他相关信息的技术。
这一技术常常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制图、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
以下是摄影测量的一些基本概念:1.相机和影像:•主摄像机(主相机):用于获取影像的摄像机,通常是航空摄影或卫星摄影系统中的主摄影机。
•副摄像机(辅助相机):配合主摄像机使用的辅助摄像机,通常用于获取辅助信息,如姿态或位置。
2.像点和影像坐标:•像点:影像中的一个像素点,由相机在特定方向上的视线与地面的交点确定。
•影像坐标:影像上每个像点的坐标,通常以行列号表示。
3.内方位元素:•焦距(Focal Length):摄影机镜头焦点到成像平面的距离。
•主点(Principal Point):影像中心点,与成像平面相交的光轴上的点。
4.外方位元素:•姿态元素:包括相机的姿态角(如偏航角、俯仰角、横滚角)。
•位置元素:相机的空间位置坐标。
5.控制点:•已知坐标点:已知地理位置的点,用于定位影像。
•同名点:影像和地图上相同位置的点,用于影像与地理坐标之间的匹配。
6.立体模型:•立体视差:由不同视点引起的同名点在影像中的位移,用于生成立体模型。
•立体测量:利用立体视差进行三维坐标的测量。
7.数字高程模型(DEM):•地表模型:由地表上的点的高程信息构建而成。
•数字表面模型(DSM):包括地表和地物表面(如建筑物)的高程信息。
这些概念是摄影测量中的基础,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取准确的地理信息。
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对于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摄影测量 第一章
⑷对像片重叠度的要求
同一航线相邻像片之间的重叠称为航向重叠,应达到60%~65%,最小 56%,最大75%
相邻两条航线之间像片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应达到30%~35%,个别最 小不应小于13%
六度重叠区 三度重叠区 四度重叠区
航向重叠度≥60℅ 航向重叠 旁向重叠 旁向重叠到的航摄底片
数码航摄仪
影 像 分 辨 率
胶片影像分辨率:用“线对/mm”表示。反映了线条及
其背景间的特定反差比
数字影像分辨率:用“地面采样间隔GSD (Ground Sample Distance)”表示。
四 航摄成图对航摄资料及大地测量的要求
• 1、对摄影质量的技术要求
⑴航空摄影后所获得的航摄像片,首先目视检查应满足影像清晰、色 调一致、层次丰富、反差适中、灰雾度小的要求。 ⑵航摄像片上不应有云影、阴影、雪影。 ⑶航摄像片上不应有斑点、擦痕、折伤及其他情况的药膜损伤。 ⑷航摄像片上所有摄影标志(如圆水准器、时钟、框标、像片号等) 应齐全且清晰可辨。 ⑸航摄像片应具有一定的现势性。
航空摄影测量的作业过程
航空摄影 航测外业
航空摄影
像控测量获取 GCPs
内业加密
解算像片外方位元素
Xs, Ys, Zs, , ,
测绘产品
前方交会解算地面点坐标
摄影比例尺的确定 航摄分区的划分
航摄准备
摄区基本情况分析 确定航摄设计用图
航 空 摄 影 的 流 程
基准面高度的确定
航线的敷设 航摄基本参数的计算 航摄季节和时间的选择 航摄仪的选择与检定 航摄胶片的选择与测定 配置冲洗药液 胶片冲洗 像片印制
6、摄影测量的产品——4D产品 DRG(Digital Raster Graphic) 数字栅格图 DLG (Digital Line Graphic) 数字线划图 DOM(Digital Orthophoto Map) 数字正射影像图 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SM (Digital Surface Model) 数字高程模型、数字表面模型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解析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解析摄影测量是一种利用摄影测量仪器和技术进行地理空间数据采集的方法。
它基于光学原理,通过对摄影影像的测量和分析,得出地表特征的状况和相对位置。
摄影测量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作、城市规划、测绘工程等。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相机记录地面目标的影像,然后通过测量和计算,推导出目标的地理信息。
在摄影测量中,相机被视为一个投影仪,其作用是将三维空间中的点投影到影像平面上。
影像平面上的像元对应于地面上的一个点,通过对像元位置的准确测量和分析,可以恢复出地面上点的坐标位置。
摄影测量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相机标定、影像测量和数据处理。
首先是相机标定。
相机标定是摄影测量的重要基础。
通过精确的相机内外参数标定,可以消除影像畸变和误差,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相机内部参数包括焦距、主点位置等,可以通过标定板或者棋盘格来获得。
相机外部参数指相机在空间中的位置姿态,可以通过GPS和惯性测量单元等手段获得。
其次是影像测量。
影像测量是根据影像上点的位置和形状,推导出地面上点的坐标位置的过程。
影像测量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包括立体视觉法、重叠区域法和三角测量法等。
在进行影像测量时,需要考虑到影像的畸变和模糊度,以及地面上点的三维位置与影像上点的对应关系。
最后是数据处理。
在摄影测量中,数据处理是将影像测量结果转化为可视化地图或者三维模型的重要步骤。
数据处理的方法包括航片平差、正射校正和数字高程模型生成等。
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得到几何精度高、信息量丰富的地理空间数据。
除了基本原理和过程,摄影测量还有一些重要应用。
例如,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摄影测量可以用于制作地图、土地利用调查、环境监测等。
在城市规划中,摄影测量可以用于建筑物外形识别、道路网络设计等。
在测绘工程中,摄影测量可以用于获取地形地貌数据、进行工程测量等。
总之,摄影测量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地理空间数据采集方法。
它通过对摄影影像进行测量和分析,推导出地表特征的状况和相对位置。
摄影测量学的定义
摄影测量学的定义摄影测量学的定义摄影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利用摄影技术进行地形测量、地图制图和空间信息获取的学科。
它是将摄影技术与测量学原理相结合,通过对物体在照相机中的投影进行几何分析,从而获得物体的三维坐标和形状等信息的一门交叉学科。
1. 摄影测量学的起源摄影测量学最初起源于19世纪末期,当时人们开始使用航空摄影技术来制作地图。
20世纪初期,随着航空工业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摄影测量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
2. 摄影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摄影测量学主要依靠几何光学原理来分析物体在照相机中的投影。
当物体在照相机中被拍摄时,它们会被成像到底片上。
底片上的图像与实际物体之间存在着一定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可以通过几何分析来确定。
通过对底片上的图像进行测量,可以计算出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和形状等信息。
3. 摄影测量学的应用领域摄影测量学被广泛应用于地形测量、地图制图和空间信息获取等领域。
其中,航空摄影是摄影测量学的重要应用之一。
航空摄影可以利用飞机或无人机等载具对地面进行高空拍摄,从而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地形数据。
此外,摄影测量学还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
4. 摄影测量学的发展趋势随着数字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测量学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数字化技术使得数据处理更加精确和高效,智能化技术则可以实现自动化处理和分析。
此外,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也为摄影测量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5. 摄影测量学的未来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摄影测量学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未来,摄影测量学将会在智慧城市、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测量学也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
摄影测量基本原理__概述说明
摄影测量基本原理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摄影测量是一种通过利用照相机获取影像数据来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方法。
它基于光线的传播原理和几何学原理,通过对图像中的特征点进行测量和计算,从而得到真实世界中物体位置、形状、大小等信息。
该技术具有非接触性、高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展开讨论,并着重介绍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详细讲解测量对象与照相机之间的关系,包括角度、距离和尺度等概念。
然后,我们将描述影像获取与测量元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像素大小、投影模型以及图像校准等内容。
最后,我们会对数学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探讨,包括三角测量法、立体视觉法以及数字图像处理方法等。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深入了解摄影测量技术,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方法,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优势。
同时,本文也希望能够展望摄影测量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强调其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中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本文,希望读者能够对摄影测量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2. 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2.1 测量对象与照相机之间关系摄影测量是一种利用照相机进行测量的技术方法。
在摄影测量中,我们需要了解照相机与待测对象之间的关系。
照相机成像原理是基于光学投影的原理,当光线通过镜头进入相机后,在感光材料上形成倒立且缩小的图像。
这个图像是我们进行后续测量和分析的基础。
2.2 影像获取与测量元素之间关系摄影测量涉及到从影像中提取重要信息并进行测量。
在摄影测量中,我们需要了解影像获取与所需测量元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相片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提取出各种几何和物理属性,并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和分析。
例如,通过对空中航摄图像的解译,我们可以得到地面特征点在平面坐标系下的位置。
2.3 数学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在摄影测量中,为了实现精确而有效地测量,数学模型和数据处理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字摄影测量基本概念
一、名词1.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从影像中提取所摄对象用数字表达方式表达的几何和物理信息的摄影测量分支学科。
2.影像数字化测图(数字摄影测量):是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影像或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由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量测与识别,完成影像几何与物理信息的自动提取。
3.图板定向:目的是建立空间坐标系与绘图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4.裁剪:所有图形必须绘在轮廓线之内,或是一定范围的区域不允许一部分图形被绘出,前者称为窗口外裁剪,后者称为窗口内裁减。
5.DTM6.DEM7.DHM8.不规则三角网:9.数字影像:数字影像是一个灰度矩阵,矩阵的每个元素是一个灰度值,对应着光学影像或实体的一个微小区域,称为像元。
各像元的灰度值代表其影像经采样和两伙了的“灰度级”。
10.数字影像量化:影响的灰度量化是把采样点上的灰度数值转换成为某一种等距的灰度级。
11.影像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矩阵(采样)点上的原始函数g(x,y)的数值时就需要进行内插,此时称为重采样,即在原采样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采样。
12.数字影像的内定向:为了从数字影像中提取几何信息,必须建立数字影像中的像元素与所摄物体表面相应的点之间的数学关系。
13.*空间后方交会的直接解:(空间后方交会即由物方已知若干控制点以及相应的像点坐标,解求摄站坐标与影像的方位。
)空间后方交会必须已知方位元素的初始值,进行迭代解算,而摄影测量影像没有物方坐标方位初始值,必须建立新的空间后方交会的直接解法14.核线:核面与影像面交线称为~~。
(同名像点必定在同名核线上)15.比特分割:就是用于确定哪几位比特是信号,哪几位是噪声。
就是将量化后的数据分成不同的比特位,依次取出某一比特上的值(0或1)形成二值图像。
16.特征:影像灰度曲面的不连续点。
17.线特征:是指影像的“边缘”与“线”18.影像分割:~就是将影像分割成若干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都有一定的均匀性质,对应于某一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测绘基本概念Ⅰ. 一些常用术语1.误差errora.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测量的误差在大小和符号上趋于一致,或按一定规律变化,或保持为常数.b.偶然误差random error偶然误差也叫随机误差.其误差量值和符号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c.粗差Gross error or blunder粗差也称错误,一般大于5倍的中误差.2.精度(精确度) accuracy评定测量成果质量的数量指标.a.平均误差average errorMav = ∑Δ/n;b.中误差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M = sqrt(∑ΔΔ/n );c.极限误差Limit error2Md.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中误差与观测值之比叫做相对中误差. 航测中常用航高的几千分之一来表示高程精度,例如H/8000.e.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与中误差类似,欧美国家常用的评定精度指标.3.测量平差Survey adjustment对一组观测值的误差进行合理配赋, 求出最可靠的计算值作为终值, 并对结果的精度进行评定。
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 Method)是测量平差的基础。
其基本原理是:∑PVV = minimum;4.三角测量Triangulation通过观测三角网内各三角点上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并测定三角网的一些边,由某一三角点的已知坐标及一边的方位角,根据三角形的几何关系,推算其他点的坐标, 这些测量与计算工作叫做三角测量。
5. 4D产品4D productsa. DEM ( DT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 Digital Terrai n Model ) 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地面模型)b. DOM ( Digital Orthophoto Map )数字正射影像图c. DLG(Digital Line Graph )or DTI ( Digital Thematic Information )数字线划图或数字专题信息d. DRG ( Digital Raster Graph ) 数字栅格图6.三S―GPS,GIS,RSa.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b.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地理信息系统c. RS-Remote Sensing遥感Ⅱ.坐标系统Coordinate systems1.大地坐标系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大地参考reference system: 克拉索夫斯基参考椭球体大地经度longitude大地纬度latitude大地方位角azimuth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Gauss planar rectangular coordinate system投影面project plane:高斯-克吕格正形投影面, 一种横轴圆柱投影. 1954北京坐标系3.其它坐标系:UTM墨卡托投影坐标系: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 Projection WGS 84坐标系4.高程基准Vertical datum1956, 1985黄海高程系Ⅲ. 常用测量仪器1.经纬仪theodolite2.水准仪level or leveling instrument3.激光测距仪Laser geodimeter4.全站仪total station5.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6.立体测图仪Stereoplotter7.解析测图仪Analytical stereoplotter8.正射投影仪Orthophoto projector9.航空摄影机Arial camera10.编辑工作站Editing workstation11.数控绘图机Digital plotterⅣ.大地测量Geodesy1. Ⅰ,Ⅱ等三角点Triangulation points of gradeⅠ,ⅡⅠ、Ⅱ等三交点,是构成国家大地三角网的高等级埋石标志点。
2. 大地三角网Geodetic triangulation network大地三角网,是指由Ⅰ、Ⅱ等三交点组成的国家Ⅰ等骨架三角锁和Ⅱ等三角网。
3.国家高程控制网National Elevation ControlNetwork国家高程控制网由高精度的一、二等水准路线网构成。
然后在此网内用三、四等水准网加密,以便控制地形测图。
4.大地坐标带Geodetic zone6度带-以格林尼治零子午线为准,沿经线按6度经差分带。
3度带- 城市测量,工程测量等一般按3度带计算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Ⅴ.工程测量Engineering Survey1.工程测量的应用范围Application area of engineering survey工程测量覆盖的范围,包括城市建设、工业企业、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等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的测绘工作。
2.工程测量的内容Contents of engineering survey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施工测量、变形测量等。
3.平面控制测量Planimetric control survey工程测量中的平面控制测量,一般应与高等级国家三角点联测。
平面控制网可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或三边测量,网的等级分为Ⅱ、Ⅲ、Ⅳ等以及一、二级小三角、小三边。
4.高程控制测量Vertical control survey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和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划分为Ⅱ、Ⅲ、Ⅳ、Ⅴ等。
5.地形测量Topographic survey工程测量中的地形测量,包括测绘1:500,1:1000,1:2000,及1:5000比例尺的全要素地形图。
测绘的内容包括地貌、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行政区划、管线、工矿建筑物等。
6.施工测量Construction survey施工测量是指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工建筑,矿山建筑,及道路、桥梁、隧道等施工场地测量。
施工测量包括施工场地控制测量和施工放样测量。
7.变形测量Deformation survey变形测量的应用范围,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地基基础,中小型水坝以及山体滑坡等。
变形测量需要分别建立水平位移检测网和垂直位移监测网,并进行周期性地变形观测。
Ⅵ. 地面摄影测量和近景摄影测量Ground and Close-range Photogrammetry1.地面摄影测量的特点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photogrammetrya.使用地面摄影测量专用的摄影机;b.在地面上对目标进行摄影,摄取立体像对;c.实地测定摄影站点和控制点的地面坐标,即地面摄影像对的外方位元素皆是已知的;d.使用摄影测量方法立体测绘地物地貌.有专门的地面摄影立体测图仪,某些航空摄影测量的全能型精密型立体测图仪以及解析测图仪,也可以作地面摄影测绘.e.摄影方式:正直摄影,等偏摄影,交向摄影以及等倾摄影.2.地面摄影测量的应用范围Application area of ground photogrammetrya.陡峻的山区等特殊地区;b.铁路站场、桥梁、隧道、泵站、矿井等须测绘1:500或更大比例尺的工点图;c.航空摄影漏洞地面补充测量.3.近景摄影测量的特点Characteristics of close-range photogrammetrya.近景摄影测量一般属于地面摄影测量的范畴;b.摄影距离一般在100米以内;c.可使用量测摄影机和非量测摄影机;d.非量测摄影机通常需经专门的试验室检定;e.直接线性变换解析算法,不需要像片上有框标,也不需要摄影机的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但须有较多的控制点.4.近景摄影测量的应用范围Application area of close-range photogrammetrya.结构物的变形测量;b.古建筑的现状测绘;c.人类躯体测绘;d.需精确测求物体大小、形状或体积的其它测绘项目.Ⅶ.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 itioning System1.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 of satellite positioning地面接收机同时接收4颗以上的卫星信号,可以记录求出每个卫星信号传至接收机的时间Δt,将Δt乘以光速即可得到卫星至接收机的距离,而卫星的位置是已知的,从而可计算出接收机所在地面位置的三维坐标。
当然,实际算法是很复杂的而且需要加入一系列的补赏改正。
2. GPS卫星定位的分类GPS Classificationa.静态定位Static positioningb.动态定位Dynamic positioningc.单点定位Single point positioningd.相对定位Relative positioninge.实时差分定位RTK―Real time kinematic differential positioningf.单频接收机Single frequency receiverg.双频接收机Dual frequency receiver3.GPS的用途GPS applicationsa.飞机、舰船导航Plane and ship navigationb.导弹制导Missile guidingc.精密定位Precision positioningd.大地测量Geodetic surveyinge.工程测量Engineering surveyingf.动态监测Dynamic supervision4.GPS的精度GPS accuracya.单点定位精度(Accuracy of single point positioning): 10―20 mb.基线测量精度(Accuracy of baseline ): 5mm+1ppmc. RTK实时测量精度(Accuracy of RTK GPS): 1CM+2PPMⅧ. 遥感Remote Sensing遥感与摄影测量即航测的关系非常密切。
1980年“国际摄影测量学会“, 正式改名为”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 并且在第14届大会上提出了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新定义:“使用一种传感器,根据电磁波的辐射原理,不接触物体而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处理,获得物体的物理与几何性质。
“1.传感器的类型Type of sensorsa.多光谱扫描仪系统MSS―Multi-spectral Scanning Systemb.全景摄影机Panoramic camerac.红外扫描仪Infrared scannerd.彩红外摄影机Color infrared cameraD(电耦合器件) 阵列扫描仪CCD matrix scannerf.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侧视雷达Side-looking Radar2.常用的卫星图像Main satellite imagesa.MSS多光谱卫星图像(陆地卫星)分辨率79m MSS (LANDSAT) satellite image resolution 79mb.TM(专题制图)卫星图像(陆地卫星)分辨率30mTM (LANDSAT Thematic mapping) satellite image resolution 30mc.SPOT(CCD)卫星图像分辨率10 mSPOT(CCD)satellite image resolution 10md. ISR卫星图像分辨率5mIndia Remote Satellite Image resolution 5m3.遥感图像处理Remote sensing image processinga.图像几何纠正Image geometric correctionb.图像增强处理Image enhancement processingc.数据复合Data synthesise.特征提取Feature abstractf.数据分类Data classificationg.图像滤波Image filtering4.遥感的主要应用领域Main application area of remote sensinga.矿产资源勘查Mine resource explorationb.农作物产量估算Estimation of grain outputc.林业资源分类和森林火灾监测Resource classification and fire supervision of forestsd.环境监护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and protectione.专题制图Thematic mappingf.地质水文勘察Geologic and hydrographic surveyg.灾害的预报和监测Disaster predict and supervisionh.军事侦察Military reconnaissanceⅨ.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1.基本概念Basic concept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软硬件为平台, 以地理信息为基础, 包括图形信息、图像信息和属性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 具有信息输入、存储、管理、分析、检索、输出等功能.2.地理信息系统与一般信息系统GIS and affair information system一般信息系统包括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系统、交通信息系统、经营信息系统、人事信息系统等等. 这些事务性的信息系统, 通常是以特定的属性信息数据库为基础,虽然也具有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但并不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 它们比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量要小得多, 复杂程度也要简单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