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课堂“课前十分钟”的教学策略问题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前后十分钟教学设计[论文]
中学语文课堂前后十分钟教学的设计语文是中学教学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修养、语言天赋的重要手段。
课堂设计是教师备课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对组织课程教学具有重要影响。
课堂教学前后十分钟,一般被认为是搞好课堂设计的关键,前十分钟重点在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教学内容,后十分钟主要是引导学生总结和复习本讲的内容。
本文结合日常教学,对中学语文课堂前后十分钟教学的设计进行探讨。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一、引言作为一门母语学科,中学语文教学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它可以提高学生基本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是,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却不如我们理想中的那样生机勃勃。
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心不在焉的现象比比皆是,对语文没有热情,没有兴趣,是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为此,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种现状。
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段为十分钟。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语文教师必须合理善用每个十分钟,特别是开头和结尾各十分钟,要努力做到“凤头、豹尾”的良好局面。
本文以中学语文课堂前后十分钟的教学设计为主题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中学语文课堂开始十分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中学语文教学也是一样,新课导入是否精彩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
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之内就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并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要合理使用一些技巧,使用地好,就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良好效果。
那么,语文教师应该用怎样的办法开始课堂十分钟呢?1.“丢包袱”导入法所谓“丢包袱”导入法,就是指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设置一些恰当、适宜的问题,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心理学的研究也显示,思维过程通常从应付某种困难开始,以解决某个问题为动力,简单地说,就是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
所以,语文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个原理,在上课伊始,就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能体现教学目标又富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思考。
10分钟课堂教学新方法探究
10分钟课堂教学新方法探究河北省冀州市徐庄乡中学刘海霞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三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三是每个学校都有大量后进生,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
要想解决这些难题,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把“应试教育”影响下的“满堂灌”转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变“多讲,细讲”为“少讲,精讲”,教师每堂课只讲10分钟,留充分时间让学生自学。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
10分钟课堂教学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够马上接受,立竿见影的。
有的老师人为地规定在课堂上只讲10几分钟,学生学几分钟,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教条。
其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个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让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
有些老师放不开是因为不相信学生,仍然是讲满堂,惟恐讲不细学生不明白,考试不及格。
所以一定要解放思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
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迈大步。
二、课堂上让学生自学更能提高教学效率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
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
前两年,我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听评课活动,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讲的是《桃花源记》,听完之后,我觉得:首先这位老师备课很充分,很细致,课堂上讲的也很认真,可是,恰恰是她过于繁琐的讲解,导致这堂课的失败。
在课堂上,她首先介绍了作者、文章出处、写作背景,然后范读课文,接着就开始翻译文章,在翻译过程中,她没有充分利用课下注释,而是逐字、逐词、逐句的给学生们讲解,让他们做笔记,根本没有给学生们留一点自己考虑的时间,老师机械的讲,学生被动地听,毫无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很多,很累,可是学生们掌握的却有限,学习效果极为不佳。
浅谈语文课“10分钟精准授课”
开展 。 万州教 育 . 近几年 来在这方 面找 到 了新的 突破 口—— 变 即 兴 演 讲 等 等
革课 堂教 学 , “ 1 0分钟授课 ” .即教 师在 整堂课 的讲 课 时间不 4 . 让学生做 事 . 实践提 高 在 实 际的语 文教 学 中 . 老 师们 能超过 1 O分钟 , 把课 堂还给 学生, 切 实提 高教 学质量 。同时, 或 许有过 这样 的体 验 . 改 变 学生在课 堂 中的 角 色地 位 . 常常 也 给 教 师 提 出 了新 的 挑 战 会 收到 出乎 意料 的好 效果 教 师要 充分 相信 学生 的能力 . 尽 结合 万 州的教 改要 求和 实践 . 笔 者 尝试 谈谈 , 在初 中语 可能地利 用机 会 . 放手让 学生去扮 演各种 角 色 如 让 学生轮 文教 学 中如何 变革课 堂 . 精 准做 到 “ 1 0分钟授 课 ” . 真 正让 学 流担 任语 文科 代表 、 语文 小组 长、 语 文学科带 头人 , 带领其 他 生做课 堂的 主人 . 挖 掘 学生 的潜 力 , 让语 文课 充满 活力和 生 成 员搞好 语 文事务 。 检查 语文作 业 , 甚 至可 以让 学 生扮 演教 机 师的 角色 , 要 学生上一 堂课 、 批 改作 业等 。在 这些 角 色中, 如 首先 、 调动 情感 。 激发兴趣 , 找到主动 学 习的契 合点 。充 果教 师给 予适 当的鼓励 、 点拨 、 指导 , 何 愁学生 的学 习劲 头调 分调 动情 感 . 学生 的 学 习兴趣 自然就会得 到 激发 , 思维就会 动 不起来? 变得 活跃 , 情绪 会 变得 高涨 . 有利 于学生探 究交流 , 为“ 1 0分 可见 .在 教 学过程 中改 变学生在 语 文课 堂 中的 角 色地 钟 授课 ” 打 下 良好 的情 绪基础 教 师 可以利用教材 选文特 点 位 . 放 手 让 学生动起 来 . 能 够最 大限度 地调 动 学生 的学 习积 调动情感 。 或 高尚或 卑劣 , 或 赞 美或揭发 。 也 可以利 用教 师 自 极性 . 提 高教 学效果 身的情 感体验来激 发 学生的情感 , 或喜或 悲 , 或 笑或 泪 , 与之 其四、 注 重训练创造性 思维 。 放 手让学生 自由翱翔。创 造 产 生情 感共鸣 以情动情 是教 育 的共 同规律 , 教 师的情 感对 性 思维是主体精神 的高级体现 教 师应 当充分挖 掘语 文教 材 学生来说 是导体 . 是 火种 。教 师要 善 于将 自已对教 材 的感受 蕴涵 的创 新教 育 因素 . 积 极 引导 学生进行 思 维训 练 . 培 养创 及情感体 验传导给 学生 . 为主动 高效地学 习蓄 势 造 想 象能 力。放手 让学 生的思维 自由翱 翔 . 这是语 文课跃 动 其二 、 营造主动 学习氛 围。 确立学生 的主体 地位 。 在语 文 的升华 . 也是 “ 1 O 分钟授 课 ” 的 高级境界 要 培养 学生 的创 新 教 学过程 中. 教 师和 学生都是在课 堂情境 里进行教 与 学的双 精神 . 我们 可 以从 以下两方面入手 : 边活动 。学生是 学 习的主 体 . 课 堂教 学的各种条件 和方案都 1 . 加 强联 想和 想象 . 放 飞思维。在 实际的教 学过程 中. 教 是为他们 设计 . 并对他 们起作 用的 而教 师只是课 堂教 学的 师要 有意识 地抓住课 文 中的语 言凝 炼处、 空 白处 、 省略 处 , 让 组织 者、 领 导 者 在教 学过程 中的主要 任务 是创 设 良好和谐 学生对人 物的言语 、 行动 、 心理、 外貌或故 事的结局 等展 开联 的全 员全程 参与 的课 堂情境 , 确立 学 生的主体 地位 , 从而为 想和想 象。 或是在诗 词的教 学 中, 训 练学 生抓住 意象再创造 , 培养 学生主动学 习的 能力提供 条件 . 提 高教 学效果 展 现意境 关、 情境 美等 等 这种 艺术 空白本身也 需要读 者去 其 三、 转换 角色 。 放 手让 学生 动起 来。在 语 文课 堂教 学 大 胆 畅 想 进 行 填补 中, 让 学生扮 演一 定的 角 色. 就会 产 生与之 相应 的行 为规 范 2 . 大胆 求异 . 跃动课 堂 求异思维就是标 新立异 . 是 对思 和行 为模 式 从 而来调 动学 生的 学 习积 极性 . 让课 堂充 满生 维定势的 否定和发展 作 为创造性 思维的核 心 . 它更体现 出 命 的 活力 要达 到这一境 地 . 教 师要 勇于放手—— 让 学生 自 其 固有的 独创性和 新颖性 求异是 儿童的天赋 . 他 们 乐于表 己干 . 自主 、 合 作、 探究, 不要 包 办代替 。 现得 与众不 同。因此 , 在教 学中, 教 师要 引导学生 大胆提 出 自 1 . 让学生读书。 传情悟文。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己的见 解 , 展 开不 同意见 的争论 , 打破 盲 目顺从 、 迷 信 书本 、 我们做教 师的要 力求成 为亲切 而睿 智的点化 者 、组 织者 . 让 被 动地 听讲 回答 问题 的局 面 . 使 学生的 思维 突破 常规和 经验 学 生通过 多种形 式的 读 , 去体味 , 去 感悟 。 在 充足 的 时间里 。 的禁锢 . 不断产 生新 的答案 以读激趣 , 以读显 形 , 以读 启智 , 以读育人 。 综上 所述 . 只要教 师在 教 育教 学教 研 中. 注重 变革课 堂 2 . 让 学生提 问 , 质疑研 讨。 学贵有疑 , 读 而能问 , 这 既是 学 教 学 。 正确运 用“ 1 0分钟授课 ” , 善 于调动 学生情感 , 营造和谐 生认识 的 突进 . 也是 学 生思 维的聚 焦 . 进 而推 动 阅读 不 断向 气氛 。 转换师生角色。 敢于大胆放手 , 培养主体意识, 注重训 纵深发展 。在 自 读 的基础 上 . 给 学生提供 质疑 的足 够 的时 间 练创造性 思维 .我 们的语 文课 定会 充满无 限的生机 和活 力 , ( 不 能只是 形式上 问问) , 让他们 充分 思考 . 这样 。 学生就会 产 语 文课 堂也 定会 成为 学生求知的 乐园 生诸 多千奇百怪 的想法 也许 他 的想法是 非常荒谬 可笑 的.
落实十分钟写字的策略
广西宜州市洛西镇中心小学(546306)兰兵红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写字建议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由此可见,修订版课标将写字教学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那么每天十分钟的随堂练字该如何把握与落实?下面我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目标,分清重难点进行指导新课标强调,识字、写字教学要坚持多认少写的原则。
那么就一篇课文而言,哪些字是我们写字练习的内容呢?一是课文后面要求会写的字;二是课文后边“词语花篮”要求积累的词语;三是文章中那些优美的句子和文段。
但是应注意的是,每个年段写字教学的重点都不同。
低年段的写字重点是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在田字格里写好字词。
中、高年段的写字重点是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在方格里写好字、词、句、段,并要求书写有一定的速度。
在指导过程中,对独体字,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准主笔的占位,主笔写好了,整个独体字才能写得规范、端正。
如“少”字的主笔是竖,这一竖一定要写在竖中线上,这样字才能写端正。
指导写合体字时,教师要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和占位,其次是要注意笔画和部件之间的相离、相交、相接等。
课文要求会写的字是写字教学的重点,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平均用力,要分清难易度进行具体指导。
如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的《寓言两则》共有21个生字,其中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有8个:“亡、丢、则、叼、喝、渴、补、夜”。
在这8个生字中,难度大的,我们要多花时间重点指导;容易的,我们稍加点拨,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写。
如“亡、丢”的笔画简单,学生之前见过,书写没有困难,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写。
剩下的几个字,结构稍复杂,但是也要分出轻重来写。
“叼”字稍有难度,我们要重点提醒学生“叼”字末笔是提不是捺。
而“喝、渴”比较难写,右边部分相同,而且难写的部分主要是右边,教师要重点指导右边的书写,学会写“渴”字,“喝”也就会写了。
浅议初中生语文学习常见问题及教学策略
浅议初中生语文学习常见问题及教学策略摘要:初中是由小学向高中、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过程,是青少年形成自我认知体系与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和关键阶段,而旨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正确三观的语文学习则是一门意义重大、不可或缺的科目。
初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这既会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许多积极作用,同时也在另一个方面带来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和挑战。
针对此类特定的教学对象,就这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系统规划一、初中生常见语文学习问题分析1.畏难心理现在我国的初中教学随着学习内容逐步拓展,学习的课程门类不断增加,学科知识点逐步系统化,内容也逐步深入,一些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
初中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比侧重点在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查,知识的积累不能靠一朝一夕的努力。
如果因为基础原因,面对难点有所懈怠,打退堂鼓,那么正如古所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语文学习的困境将是不可避免的了。
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老师作为青少年文学认知的启蒙者,应该多鼓励学生思考,而这正是记识、掌握知识的核心环节。
要克服困难就要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要善于提出根本性的问题,找出疑难点。
因此,战胜畏难情绪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2.缺乏自我约束力青少年自我约束力欠缺,见异思迁,无法完成学业特别是较为枯燥的语文学习的任务。
从客观上讲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确实增大了很多,怎样灵活地面对和处理学习压力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生的多门学习成绩不平衡,出现大幅波动时,老师的指导和监督能帮助他们抵抗初中学生心理的消极变化,进行有计划的学习。
当然为师者要有耐心,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把握大局,树立正确语文学风的过程中师生要密切配合。
3.思维逻辑不成熟初中学生心理和思想都还不够成熟,学习的依赖性强,小学阶段家长给予他们过多的帮助,导致没有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太弱,反而会对学习成绩产生消极影响,无法快速适应初中学习的要求。
用好课前10分钟,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德 国教育家第 斯多惠说过 : “ 教学 的艺 术不在于传授本 领 , 而 以学 生为主体 的教育 , 而主体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 因此一 切教 在 于激励 、 唤醒 、 鼓舞 。 ” 语文课前的 1 0分钟很短 , 但如果组织学生 学活 动应 以学生为 主体来开展 。教师要 以学生为 中心来组织整个 充分利用起来 , 实实在在地进行读写训练 , 持之 以恒 , 养成习惯 , 将 教学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在教学设计 中体现 以学生 为本 的思
稚半 成熟的注解好像 一朵朵鲜 艳的花朵 , 散发着迷 人的气息 。他 们 的情感在这里流淌 , 他们 的感悟从这里进发 。 恰 当组织学生课前表演 1 0 分钟, 激发学生学 习的热情 。每当 天气热 , 学 生犯 困时 , 我便会组织学生表演节 目 l 0 分钟 。我认 为 , 不妨每天课前 l 0 分 钟渗 透一些 幽默故事 、 开展“ 每 日一成语 ” , “ 每 日一古诗 ” , 每 日一名言等训练 , 让学生积少成 多 , 且激发他们学 习
2 0 1 4 - 0 1 教 学 实践 用好课前 1 O分钟 , 让语文课 堂更精彩
.
文/ 林
锋
摘
要: 针对 一些 学生上课铃声响 时仍在 吵闹, 不能静 下心 来学习, 学 习积极性 、 主动性 不高 。 这种现象是怎 么发生的呢? 关键 是教
师要用好语文“ 课前 1 0分钟” , 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 。 怎样用好语 文“ 课前 l 0分 钟” ? 可 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经常组织学生课前朗读
有兴趣 去学 习 , 是学好的根本 。表演不仅让 组长监督他们完成的进度 。 这期 间, 难免有个 别学 生不 习惯 或不 自 对所学 的知识感兴趣 , 气氛 活跃 , 而且 提高 了教学效率 , 使学生 在享受乐 觉, 我就 叫他 同桌或上下桌 的学生提醒他 。过 了几个 月 , 学 生渐 渐 课堂形 式多样 , 习惯 了, 读 书氛围逐渐浓厚 。 于是 , 我就开始把朗读 的范 围放宽 了, 趣 的同时更轻松地掌握 了教学 内容 。 实践 证明 , 用好语文课前 的 1 0分钟 , 学生 经过动 口 、 动手 、 动 请他们 自己制定要读 的 内容 , 建议他们 以朗读名句 、 文化经 典 、 文 他们学到了知识 , 发展 了能力 ,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 学名著 、 文章佳句 为主。 要求他们每周向小组长汇报 自已朗读的进 脑 , 参考文献 : 度, 小组长每月 向我反馈学生 朗读的进度 。 表现好 的 , 给予表扬 , 表
课堂十分钟写字练习的有效性问题探讨_2
课堂十分钟写字练习的有效性问题探讨导读:本文课堂十分钟写字练习的有效性问题探讨,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凭着感觉在写,我们事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目标——也就是我要写一个什么形状的字来,只是写出来了,是这样了,我们才发觉可能不对,或者不好。
其实,这就是我们从来都没有对如何把字写好的进行过思考而造成的,这固然也不可能把字写好。
现在,既然把写字作为每节课的十分钟训练,说明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我们绝不能再像以前我们学习写字那样去教我们的学生,那样会逆历史潮流而动,是绝对不行的。
因此,我们得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用几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分析字形,识记字形。
而这个过程是靠学生的观察来实现的。
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观察字形、识记字形的记法。
首先观察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如这个字是上下结构,我们就要再看它是上大下小还是上小下大,是上长下短还是上短下长;是上宽下窄还是下窄下宽,是上盖下还是下托上……此外,还要看清这个字中的主要笔画,其长笔画是什么,到底比其中的短笔画长多少,等等内容,都要教会学生观察。
而当观察到位后,就要求学生闭着眼睛,在头脑中重现这个字的形象。
只有当能清晰地想像出这个字在头脑中的形象与书上的形象一致时,再动笔去写这个字,才能真正把这个字写好。
当然,写好这个字的前提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笔画的规范性练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否则,学生也是难于写好字的。
这也就是我们提倡学生在提笔前先进行“眼练”“心练”.用心记字,掌握运笔方法,记住间架结构,然后再着手书写。
在练字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做到“眼快”、“脚勤”、“手到”.一旦发现问题,共性的毛病集中讲解,个性的问题手把手地纠正,力求达到实效。
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养成写字时“用心”的习惯,也有益于提高他们分析字形的能力和写字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3、强化训练巩固习惯良好的习惯有一个形成和巩固的过程,而不好的习惯也总具有一种回归的本能。
浅谈语文课“10分钟精准授课”
浅谈语文课“10分钟精准授课”作者:向江宏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03期【摘要】新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还需大胆转换师生角色,着力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让语文课成为求知的乐园。
“变革课堂教学”、“10分钟授课”模式就不失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突破口和着眼点。
【关键词】变革课堂“10分钟授课”主体精神推进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90-01诚然,经过近几年的课程改革,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爆发出了新的生命活力:全新的教学理念、模式、方法和评价体系……形成了教学上的“百花齐放遍地春,千般锤炼满金秋”的崭新局面,迎来了语文教学的春天。
但是,在这累累硕果里,也不乏些许的苦果、涩果,诸如:评价学生与评价教师的同步问题,赛场作秀与平时教学的实效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改的深入开展。
万州教育,近几年来在这方面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变革课堂教学,“10分钟授课”,即教师在整堂课的讲课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把课堂还给学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结合万州的教改要求和实践,笔者尝试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变革课堂,精准做到“10分钟授课”,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挖掘学生的潜力,让语文课充满活力和生机。
首先、调动情感,激发兴趣,找到主动学习的契合点。
充分调动情感,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得到激发,思维就会变得活跃,情绪会变得高涨,有利于学生探究交流,为“10分钟授课”打下良好的情绪基础。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选文特点调动情感,或高尚或卑劣,或赞美或揭发。
也可以利用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笑或泪,与之产生情感共鸣。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
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为主动高效地学习蓄势。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划策略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划策略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划策略漯河市召陵区实验小学何冰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因其独特的优越性长期被人们所普遍采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它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过程。
因而,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直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使我积累了一些做法:一、教学观念要现代化实践证明,教学观念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直接影响。
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在落后观念的支配下使用起来也会“变调”。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价值观。
教学观念的转变,我认为要从七个方面来完成:一是教师的角色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二是处理教材的方式要由“照本宣读” 转变为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三是课堂教学设计要由从教材出发转变为从学生实际出发;四是教学模式要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内外结合的开放性教学;五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六是教学方法要由“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七是课堂教学评价要由“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
二、教学内容要生活化《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造成了学习与应用的脱节,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把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皆有学问,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实践能力,也能在教学中化难为易。
例如,在教学《走,我们去植树》一课时,我鼓励学生在预习时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解森林对我们人类有什么益处,植树有哪些好处,有了这些资料的帮助,孩子们在课堂上很快就理解了“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森林是人类的朋友,建设四化离不开绿色宝库”这些句子的含义。
有效落实小学语文课堂10分钟写字练习的策略研究
有效落实小学语文课堂10分钟写字练习的策略研究作者:罗珊珊来源:《教学研究与管理》2019年第04期摘要:如今,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有所下降,写字教学现状也存在不少问题。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提高写字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个写字教学策略下功夫:一是灵活安排,提高效率;二是提高趣味,教给方法;三是评价激励,培养习惯。
只有真正有效落实课堂10分钟的写字练习,讲究写字教学策略,坚持长期、系统的训练,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达到新课标提出的有关写字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写字练习;教学策略《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充分认识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了识字、写字教育的重要性:“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并对写字教学提出了具体建议:“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每天10分钟的随堂写字,时间既短暂又宝贵,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让学生认真写好字以及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呢?这需要教师在写字教学策略上下功夫。
一、灵活安排,提高效率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时间意识,这“10分钟”是学生实实在在的写字时间,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科学安排、循序渐进的练字过程,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移作他用,坚持十分钟不动摇。
至于“10分钟”是一次性用完,还是分散在一节课中进行,语文教师要结合教材,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安排,提高效率。
一、二年级的生词教学比较集中,写字教学比重大,可以采用集中的随课文、就每课难写的生字精心设计,进行集中的写字指导。
其他年级可随机根据教学目标来调整。
在安排10分钟书写教学内容时,应当注意与年段目标结合,将正楷的笔画、间架、行款、习惯的练习渗透在各年段。
小学语文低段课前两分钟的有效实施
小学语文低段课前两分钟的有效实施作为小学语文低段教师,课前两分钟是非常宝贵的时间,如何有效地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入学习状态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非常重要。
下面就是我对于小学语文低段课前两分钟有效实施的一些建议。
课前两分钟是为了给学生一种良好的情境,让他们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情绪高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我们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唱歌、讲笑话等方式来营造一种欢快的氛围,让学生们愉快地进入课堂。
也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语文相关的图片、视频、实物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可以利用课前两分钟时间播放一些与语文有关的短篇故事、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等,让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接触到语文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打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枯燥印象,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接触到更多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可以利用课前两分钟时间进行一些语文文化知识的小测验,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语文知识问答、填空题、猜谜语等活动,让学生在笑声和欢乐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在课前两分钟内也可以通过一些简短的口头表演、说唱、朗读等形式来展示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让学生在课前的短暂时间里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更深入、更认真的态度。
对于小学语文低段的课前两分钟的有效实施,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情境、播放语文相关的音视频、进行有趣的文化知识小测验、举行口头表演等形式来让学生在短短的时间里充分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都能够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的时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小学语文低段课前两分钟的有效实施】。
小学语文课堂中十分钟小练笔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随堂小练笔策略探究》课题研究方案金福园学校电化校区潘康君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在高效课堂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市提出了半小时课堂的理念。
“半小时课堂”的理念是我们义乌市教育局教研室最早提出来的。
“半小时课堂”就是在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精简教学环节,突出教学重点,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确保每位学生在每堂课里都有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切实减轻师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半小时课堂除了要求我们教师有一个简约有效的教学设计外,还要重视剩余十分钟的作业设计。
语文半小时课堂中,很多语文教师都在剩余的十分钟时间内设计小练笔的环节,怎样能使这十分钟的小练笔更有效率,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
如有有效的十分钟小练笔的策略和方法,一定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课题界定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所谓“课堂十分钟小练笔”就是指授完新课的基础上,或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当堂课文中的习作要素,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习作和表达,培养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在阅读课上,根据学习的规律,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均衡读写训练,沟通读写联系,增强作文体验。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
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有了他喜欢表达的角度,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
在这种情绪下,作文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显着的效果。
语文课“课前五分钟”活动的尝试与思考
语文课“课前五分钟”活动的尝试与思考语文课“课前五分钟”活动的尝试与思考课前五分钟历来为语文教师所重视。
语文教师有一个共识,利用每天点滴五分钟,日积月累,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演讲能力等。
但在实践中,我们又往往容易陷入少慢差废的旧圈,形成新的程式化,让这宝贵的五分钟成为走过场,使学生由最初的欢喜到无所谓,再到视为负担,以至应付敷衍了事。
了解与设想我接到实验班七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时,便向学生了解“你喜爱什么样的语文课?”“你喜欢什么样的语文活动?”“你需要有什么样的课前五分钟?”这些问题的答案。
回答是令教师兴奋的,同学们都表示了积极的愿望:“希望多些让同学参与的语文活动”,“愿意动脑筋,动手解决问题”……经统计,同学们提出的设想多达几十种。
面对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我首先是激动,而后就想到到底怎样去利用这宝贵的五分钟,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才能真正使这五分钟的时间不浪费掉呢?于是在同学们所提希望中设计了这一学期的课前五分钟活动计划。
设计与实施1 本学期设计的课前五分钟活动如下:1. 自由演讲;2. 讲名人故事、名言;3. 背诵古诗;4. 设计每日一题,比比谁的反应快;5. 课本剧表演等.七年级上学期一开始进行自由演讲的活动。
全班同学都来自于小学的不同班级,他们渴望了解别人,也渴望让同学了解自己,所以第一项设计进行得还算顺利。
然而一轮下来,就出现了无话可说的现象。
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还能做到课前认真准备,学习态度差一些的学生不仅不在课前找资料,甚至连“洗耳恭听”都做不到。
于是课前五分钟活动进入到第二步的设计。
请值日的同学在课前寻找名人名言或名人的故事,在五分钟里讲给大家听。
因为不陷范围,所以在学生中又掀起一番寻找新鲜故事的热潮。
每次同学讲完故事后,教师都要随机点评一番,同学们爱听老师的幽默的点评,所以对这次五分钟的兴趣骤增,并且带动了一部分同学读名人传记的兴趣。
一部分同学的兴趣引发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
语文教育 >>122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赖艳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实验小学摘要:课前预习的教学手段由来已久并且常用常新,小学阶段的课前预习则更为必要,因此无论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还是学生学习过程,都十分青睐于课前预习。
它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有力法宝。
对于教师而言,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有利于提前了解文章架构,体会基本的文章情感,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益,对提高课堂质量有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小学语文的学习要更多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课前有认真的预习准备,在课上才能更好地把新的知识理解清楚掌握到手。
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性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特点,让学生在预习中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策略的有效性,使其高效地学习语文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一、指导学生批注,引导学生感悟当教师给学生布置课文批注的预习任务之后,应首先注重激发学生的批注兴趣,并指导学生正确批注。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之前,教师要求学生用批注的形式进行课前预习。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课文中都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如果以上问题对于小学生有难度的话,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给学生布置不同的批注预习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出的要求,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批注方式进行预习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让自己的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加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为课堂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然而,许多学生只是在课前预习时略读课本内容,对课本内容只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事实上,这样的预习很难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课前预习与思维导图相结合。
小学语文课前十分钟导入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课前十分钟导入策略探究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开始接触文化的重要阶段,课前十分钟的导入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系统探究了小学语文课前十分钟导入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正文1. 课前十分钟导入的重要性小学语文课程涉及识字、阅读、写作、语言运用等多个方面,而课前十分钟导入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感到期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有效的课前导入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背景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为课后教学打下基础。
2. 小学语文课前十分钟导入的策略2.1 语言游戏语言游戏是一种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语言。
老师可以通过谜语、接龙、成语接龙等形式引导学生发扬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2.2 故事引入故事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形式,故事引入可以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情节和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世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同时,故事引入也可以让学生对课堂的主题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度。
2.3 视听引入视听引入可以通过短片、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将课堂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
通过视听引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情境和背景,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听觉观察力。
3. 实地调查结果本文选取多所小学进行实地调查,问卷中涉及学生和教师对课前导入策略的看法和评价,收集大量数据。
结果显示,语言游戏和故事引入被学生和教师广泛认可,且评价较高,而视听引入相对较少使用,但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意义的导入形式。
结论小学语文课前十分钟导入阶段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有效的导入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课前十分钟导入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课前十分钟导入策略探究一、引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前十分钟的导入环节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导入策略,以帮助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导入策略的重要性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一步。
一个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导入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
三、有效的导入策略1. 故事导入法以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入本堂课的主题或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兴趣。
故事导入法可以通过讲述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真实或虚构的故事,或者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来进行。
2. 提问导入法提问导入法是一种经典的导入策略。
通过将问题引入课堂,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与本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并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的状态。
此外,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视频导入法在现代教育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
通过播放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视频,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理解课堂内容,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
4. 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法通过展示或使用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实物,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加学习的实践性。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的实物,在展示实物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导入策略的注意事项为了确保导入策略的有效性和顺利进行,教师在选择和设计导入策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导入策略应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策略应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导入策略应简洁明了,不宜过于复杂或冗长,以避免消耗学生的注意力和耐心。
浅谈小学语文课前十分钟导入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课前十分钟导入策略摘要:课前十分钟导入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前奏,课前十分钟导入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小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为整节课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因此采用适当的课前导入策略,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导入策略成功的课前导入可以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课前十分钟导入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小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为整节课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前十分钟导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就“小学语文课前十分钟导入策略”这一内容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课前十分钟导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小学语文课前十分钟导入的必要性第一,据了解,许多小学生在课堂开始时还没有从上节课的内容中走出来,思维还未能调整过来,且对上节课所学内容有所遗忘,若教师直接开始授课,会导致学生无法将知识衔接起来,从而产生厌烦心理。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课前十分钟导入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由于小学生好奇心较强,自制力较差,无法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上,且小学生阅历较少,缺乏经验,部分课文内容较为枯燥,小学生难以理解,无法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因此,课前十分钟导入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当前小学语文课前导入存在盲目随意、平淡无味、教师独唱等问题,教师不能够真正领悟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不能够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学情,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够通过新颖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只是简单地重复“今天我们学习某某课”或“把书翻到某某页”。
2.小学语文课前十分钟导入的重要性第一,小学语文课前十分钟导入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而课前十分钟导入中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语文课堂“课前十分钟”的教学策略问题研究
作者:杨心瞳
来源:《知识文库》2020年第01期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越来越注重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明确语言对自己来说既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工具。
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获得语言的能力,更能够培养审美能力与审美品质、增强文化自觉。
因为在此基础之上,才能真正的、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把控等能力。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课前十分钟”的研究和分析,能够为广大教师找寻到一条更加行之有效地、系统而科学地实践“课前十分钟”的方法。
1.1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们皆十分注重对学生内在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但学生的内在素养和能力如何体现?我认为每天短小而凝练的课前十分钟就是一个简单的课下自主学习研究的成果展示,它既可以锻炼并检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
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以“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分小组布置任务,将最终的结论以课前十分钟演讲的形式展示出来,既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
最终笔者将通过实践检验落实何种方式能够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成长、能够切实有助于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及能力。
1.2 文獻综述
在《把握课前五分钟,未成曲调先有情》中,魏松根老师提出课前五分钟不仅仅是学生的主体活动,其中应需要教师的适时参与、充分解读。
在《如何把握语文课前五分钟的利用》一文中,张洪良老师提出了几种课前五分钟的实践方法,例如新闻播报与美文诵读。
在《高校学风建设有效载体——以“课前十分钟”为例》一文中,杨尔飞老师着重强调了“实践育人”的全新教育理念与“以行动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育人思想。
通过对各类文献的检索和阅读,笔者发现多数学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如何使课堂上的十分钟精彩的呈现、以及呈现的各类方法。
但并没有关注到“课前十分钟”这一活动内容多样,形式灵活,将这些形式分类归纳,找出其侧重对学生不同类别素质的培养,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加的游刃有余、针对性更强。
1.3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试验研究法来研究课前十分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
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出以往研究者们对“课前十分钟”的界定及方式等。
其次通过对比分析法和试验研究法,对比“课前十分钟”不同的呈现方式,归纳出较高效的方式方法,并给出自己的建议。
1.4文章的创新点及不足
1.4.1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一,根据学生接受与动手能力的不同,将“课前十分钟”分类,找寻到一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动手能力及语文学科素养的方法。
第二,将“课前十分钟”活动深入剖析,分解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便于学生更好的落实。
1.4.2 本文的不足
本文仅是将“课前十分钟”进行简单分类,并没有将各种类型一一列举。
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也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2.1课前十分钟教学的概念
“课前十分钟的教学策略研究”,即为顺应新课改发展,为全方位的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与品质,故施行课前十分钟,这一个环节虽然时间很短,但在课堂中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因为课前十分钟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因此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紧张的上课状态,全身心投入课堂。
且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表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因此,在学生活动后师生共同探讨更能促进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学生也可以获得相应的成就感,从而树立对本学科信心与兴趣。
再次,课前十分钟还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情,学生学习状态如何,自主探究作业完成度如何,是否出现理解偏差,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生的展示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及时的把控、引导。
2.2课前十分钟的类别
在此,我将“课前十分钟”的类别做以简单地介绍。
由于“课前十分钟”形式灵活,内容多样,无法一一列举,故只总结其形式,并列举其中部分方式说明。
2.2.1 素材搜集型
十分钟新闻播报
此举既能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促进学生对时事的关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关注到当代的文化生活,利用播报新闻的形式简单阐述自己的简介,从而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
课前成语、文化常识分享
此举旨在使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2.2 归纳总结型
掌握知识的梳理复习分享
此举旨在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分享中促进对语言文字现象的观察与探索,提高探究与总结的能力。
2.2.3 思考生成型
古诗文赏析分享
学生可以在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作家作品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且自己欣赏的作家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并以演讲的形式与同学们分享。
读整本书心得交流
此举是需要较长时间的前期准备,即每天在晚阅读时间阅读整本书,在这个过程中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可以学习前人阅读经验,把握文章的内涵和精髓。
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加入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力求有自己的发现并组织语言,将最终成果以演讲的形式展示出来。
2.2.4 情感表达型
美文朗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书是桥梁,让人思接千里,通过饱含情感的美文朗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表达的信心。
在读诗时我们讲究“置身诗境,缘事明情”,朗读文章时也是一样,只有朗读时感情充沛,才能在练习中拥有体味文章情感的能力。
思辨性表達练习
通过演讲的方式尝试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选择一个喜欢的论题,力求理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思考角度全面。
目前,大多教师都尝试过“课前十分钟”的教学方法,但并没有系统地将其分类,只是按照自己的习惯使用几种方法,如课前成语积累或文学常识积累。
笔者认为,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只是停留在素材收集积累的阶段,不能更多的锻炼学生的思维。
甚至有一些教师对于“课前十分钟”的意义认识不足,更无法将其意义传递给学生。
3.1课前十分钟教学存在的问题
3.2课前十分钟教学策略开展建议
首先笔者将“课前十分钟”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3.2.1 课前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时首先做到详尽。
教师需要给学生分享一些较好的网上资料查阅平台,并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翻看相关书籍。
其次,将大量的资料精简总结,筛选出对本次演讲内容有关的关键信息并加以总结。
最后,将这些资料及自己的感想形成一片演讲稿,可以配合PPT展示。
(教师需给出PPT制作格式,包括字号、行距等)。
3.2.2 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可以以小组分模块陈述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小组其余成员搜集资料,一人整理并形成讲稿的形式生成。
展示过程中,教师需指导学生注意音量与语速。
其余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需记录本次展示内容。
3.2.3 课后总结
课后,演讲小组将及时进行反思,并将反思附在讲稿后一并展出,供其他学生参考。
最终每位学生对本次演讲的内容进行总结,形成个性化的积累。
随着新课改大潮的发展,“课前十分钟”这一形式的活动时间将会逐步被拉长,最终形成的就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负责指导点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课堂。
因此实践好“课前十分钟”是我们课堂中的关键一环。
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由浅入深,从学生资料的搜集整理、到自主的思考总结、到个人情感的表达逐步推进。
并注意学生活动的各个细节,做好指导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及自信心都能够被很好地培养。
能够真正地达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