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资料:基督教
• 1、产生: • 公元1世纪左右 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一带 • 创始人传说是: 耶稣 • 2、4世纪初 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 • 3、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 基督教会托庇与日耳曼王权 • 打开城门迎接日耳曼军队 • 日耳曼国王赏赐教会1/3土地
4、基本教义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 “原罪”和“救赎”。据基 的教义,原罪是人类始祖亚 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 偷吃禁果所犯的罪行,传给 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 和灾祸的源。人类永远无法 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 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 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 替人类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都 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
• 7.宗教“异端”运动是 ( ) • A.废除天主教会的斗争 • B.推翻封建王权的运动 • C.用与天主教会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 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 D.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C
• 8.西欧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的原因有 • 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②商品生产 与交换的繁荣③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④新航路 的开辟 • A.①②③④ B.①② • C.③④ D.②③④ • ( )
3、14、15世纪“异端”思想的共同 点?
• • • •
①抨击教会的腐败。 ②主张《圣经》为最高权威。(翻译《圣经》) ③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④主张教会权力服从世俗权力。
4、宗教“异端”运动的意义?
• 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 商业的要求,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 了有力挑战。 • 市民阶层?
• •
结论: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 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从天主教会统治确立的时候起,他的对立 面也出现了。
思考2:宗教“异端”运动出现的原 因、表现及意义?
课件4: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2.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 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这句话反映了
B ( )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
权统治 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D 3.下图中,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
A.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B.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
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
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4.下列关于宗教神学与
C 人文主义的对比,错误的是( )
A.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B.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
卡诺莎晋见
C.自由平等——等级观念
结论
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新旧文明的冲突,改革的必然
总结
【宗教改革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实质】 必要性(根本原因):天主教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经济、思想、生活)。 可能性: ①直接原因:教会贪婪腐败 ②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③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的影响
观察这些图片,大家可 以获得什么历史信息?
天主教奢侈腐化、 荒淫无度、 贪婪敲诈、 教阶森严
结论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激化矛盾,阻碍进步
情景二
宗教改革前的西欧
合作探究2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异端裁判所的一次公开审判 托莱多 版画 罗马 1498年
火刑柱 插图画 中世纪
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中世纪商人的生活
自主探究3 14~16世纪的西欧经济、阶级、思想、政治变化有哪些? 这些变化和宗教改革的关系?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公元1世纪诞生,11世纪 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佛教:公元6世纪诞生 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诞生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原罪
救赎
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 原罪 ----(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 要靠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 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 人做牺牲,成为「赎价」,作了人类偿 不掉的“罪行”。圣经中讲:人有两种 还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了全人类。 罪--原罪与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 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
B
B
7.下图中,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B.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 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 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8.下列关于宗教神学与 人文主义的对比,错误的是( ) A.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卡诺莎晋见 B.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 C.自由平等——等级观念 D.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
有环境
第 二 幅 图
兜 售 赎 罪 券
图片反映了天主教在哪个领域控制权? 这个领域控制权的具体表现还有什么? 经济领域。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 据了各国土地的1/3。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和兜售 “赎罪券”以搜括钱财。
第 三 幅 图
卡 诺 莎 之 辱
这个图片反映了哪方面的什么问题? 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 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下面有红衣主教、大 主教、主教、神父等。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 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第七幅图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 的问题。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 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宗教改革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目标】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2、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重点与难点】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
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课前导学】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
“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阅读教材简述基督教的发展情况(以时间为线索掌握其发展的大致脉络)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的原因与表现分别是什么?二、宗教“异端”的出现:1、什么是宗教“异端”?欧洲早期的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为什么大多采用宗教“异端”的方式进行?2、简单了解中世纪后期欧洲历史上的的宗教“异端”运动。
3、宗教异端学说这对以后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16世纪):1、简述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时间。
2、简述西欧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3、为什么说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合作探究】宗教改革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实质【课堂检测】1.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确立大一统抻权统治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割据.王权衰微 B.封建王权需要借助教会的支持C.教皇实力强大 D.人们大都是教会的子民2.(2010年大连市高三一模)主教扯着嗓子喊:“教皇规定:……抢劫教堂犯出9个金币,谋杀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出15个金币,就可以获得赦免。
快把购买赎罪券的金币投进这个柜子吧,当啷一响,灵魂就可以升天堂了啊!”对这一材料分析正确的是①材料中的事件应该发生在16世纪初②材料中的事件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③该材料体现了教会的“因信称义”④该材料体现了教会对教徒的欺诈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势力占据了支配地位,其原因是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②天主教不断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争夺势力③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④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及社会生活方面形成了大一统神权统治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4.著名的“卡诺莎之辱”集中说明当时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5.下列情况,中世纪的欧洲人民不可能经历的是A.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B.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C.到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D.每周都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6.13世纪30年代以后,宗教裁判所在欧洲逐步推广,这从本质上说明A.天主教地位更加巩固B.当牧师成为人们理想职业C.天主教会更加残暴D.天主教会走向衰弱7.下列对西欧资产阶级解放斗争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A.天主教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影响比较大B.“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C.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是解放人们思想的唯一途径D.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反封建斗争需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8.14~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受到挑战,主要表现有①资产阶级开始兴起②新贵族产生③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④民族国家的天成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二.材料分析题9.阅读下列材料图一宗教“异端”裁判大会图二被裁判为“异端”者被处死刑⑴什么是宗教“异端”?⑵宗教“异端”有哪些表现?⑶为什么天主教会要设立宗教“异端”裁判所?⑷宗教“异端”与天主教会的斗争结果如何?※答案:二、中世纪早期的反封建斗争为什么大多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1.中世纪西欧各国,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从生到死都与天主教会发生密切联系,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的严厉控制。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基础链接1.为拓展势力并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天主教会组织进行了近两个世纪的。
2.11世纪,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统治。
3.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称异己派别为。
4.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势力占据了支配地位,其原因是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②天主教不断拓展势力,与封建王权争夺势力③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④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及社会生活方面形成了大一统神权统治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5.著名的“卡诺莎之辱”集中说明当时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6.下列情况,中世纪的欧洲人民不可能经历的是A.出生时由牧师实行洗礼 B.在学校中学习哥白尼的日心说C.到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神职人员主持 D.每周都到教堂参加宗教仪式7.13世纪30年代以后,宗教裁判所在欧洲逐步推广,这从本质上说明A.天主教地位更加巩固 B.当牧师成为人们理想职业C.天主教会更加残暴 D.天主教会走向衰弱8.下列对西欧资产阶级解放斗争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A.天主教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影响比较大B.“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C.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是解放人们思想的唯一途径D.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反封建斗争需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9.14~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受到挑战,主要来自于①资产阶级②新贵族③封建君主④内部的分裂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1.十字军东征 2.大一统神权 3.异端4.D 5.D 6.B 7.D 8.C 9.A。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一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16 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宗教改革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异端”运动;西欧向近代过渡。
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占绝对支配地位,但到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各地宗教“异端”运动不断,天主教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场旨在摆脱罗马教皇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兴起。
第一目“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而基督教又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基督教的发展过程比较复杂,我们只需要掌握一条基本的线索就可以了。
公元1 世纪产生;4 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11 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13 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课本介绍了天主教进入全盛的原因和表现。
主要原因有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组织“十字军东征”,加之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领域方面,社会生活方面。
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教会通过地产的收入、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搜刮钱财。
我们可以从一个例子当中说明说明其疯狂的掠夺:16 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 万古尔登(德国钱币名称),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 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 倍。
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下面有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等。
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我们可以通过课本提供的“卡诺莎晋见”来说明,各国的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这样一个现实问题。
教皇不仅掌握着教会的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还可以裁决各国俗界的纠纷,任意废止各国的世俗法律,甚至决定各国皇帝和国王的废立。
第5单元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含详解)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基础达标(36分)1.下列关于中世纪基督教的演变表述正确的是()。
①最初的基督教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②4世纪初期,基督教逐渐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③11世纪,基督教分裂为东西两部分④天主教会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进行了8次“十字军东征”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 A2.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确立大一统神权统治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割据、王权衰微B.封建王权需要借助教会的支持C.教皇实力强大D.人们大都是教会的子民解析题干强调的是“主要原因”,B、C、D三项中的现象是A项造成的,故选A项。
答案 A3.中世纪的欧洲,垄断学校教育的是()。
A.教会B.国王C.贵族D.资产阶级答案 A4.1096~1291年,教皇先后进行了八次十字军东征,主要是为了()。
十字军东征A.扩大欧洲资本原始积累B.清除伊斯兰教C.扩张天主教会的势力范围D.维护教皇权威解析教皇组织十字军东征,名义上是反对异教徒对基督教“圣地”与信徒的蹂躏,实际上是为了扩张天主教会的势力范围。
答案 C5.据赎罪券价目表:“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
”这反映出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A.关心广大民众的基本需求B.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C.各种活动都有明确的价格D.公开用欺骗方式榨取钱财解析教会关于赎罪的说教,纯粹是公开的欺骗。
兜售赎罪券,是教会榨取钱财的重要手段。
答案 D6.观察下图,在中世纪的欧洲存在着很多这种“异端”裁判所,主要是为了()。
,“异端”裁判所) A.维持社会安定B.压制各国王权C.维护教会权威D.打击各种犯罪解析裁判所的职责是审判并镇压“异端”,压制同教会说教不符的学说和思想,以维护教会权威。
答案 C7.14~15世纪欧洲“异端”运动高涨时的代表人物是()。
①威克里夫②胡司③伯利克里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答案 C8.从思想上对天主教会统治造成巨大冲击的是()。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学案8: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
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学习模块】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产生: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为下层人民所接受;发展:公元4世纪初,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实力大增;分裂:A、公元11世纪第一次分裂:天主教(罗马为中心)和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B、公元16世纪第二次分裂: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西欧)(1)原因A、整顿教会;B、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势,组织了“”,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C、中世纪时,欧洲割据严重,封建王权衰弱,趁虚而入;D、生产力水平低,人们认识有限,教义具有麻醉性。
(2)表现政治上:(1075年德皇亨利四世“卡诺莎晋见”)经济上:是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天主教全部耕地的1/3,收取什一税、出售赎罪券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学校教育,文学艺术也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
社会生活: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二、宗教“异端”活动1、宗教“异端”所谓宗教“异端”是指:2、主要观点:(1)认为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2)揭露了教会的虚伪与腐化(3)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4)没收教会的财产;(5)《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6)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7)用民族语言传教3、主要的宗教“异端”活动A、12世纪晚期,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B、14—15世纪,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C、14—15世纪,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评;4、影响:A:挑战了B:是市民阶层(资产阶级)要求发展;C: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16世纪,西欧开始向近代过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经济方面:;B、政治方面: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他们希望;一些国家的君主C、文化方面: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对天主教会形成巨大的冲击【合作探究】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阶级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中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在欧洲宗教改革前,由于王权软弱,社会矛盾已经严重激化,下列哪些力量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民族国家( )①新兴资产阶级②新贵族③封建君主④天主教会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2.11世纪时德皇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宗教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宗教改革考点解读考点提示宗教改革知识经纬知识清单宗教改革的背景1、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文艺复兴的影响:____①____思想起了推动作用。
3、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___②___,激化了矛盾。
宗教改革的过程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序幕(1)序幕:为反对教皇和教会的倒行逆施,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_____①_____”,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主张:“____②____”,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2、加尔文教派的改革——宗教改革的扩展(1)背景:加尔文出生于法国,因主张宗教改革遭迫害而流亡瑞士。
1541年,在日内瓦主持宗教改革。
(2)主张及措施:《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盲从天主教会,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信仰得救。
其思想核心为“____③____”,即主张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
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必定贫穷苦难。
建立新的教会组织,废除天主教的主教制度和烦琐的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人们过勤奋、节俭的生活。
3、成效:形成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宗教改革的意义1、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____①____,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2、意义:在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____②____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参考答案:宗教改革的背景①人文主义②赎罪券宗教改革的过程①九十五条论纲②因信称义③先定论宗教改革的意义①反封建斗争②人文主义要点精析要点一:马丁·路德的改革主张【宗教改革】00:09:38~00:34:371、信仰得救:赎罪券不能赦免罪过,必须依靠内心的虔诚忏悔。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的教材分析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的教材分析1.本课的教学重点:宗教改革的原因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特殊地位及影响;知道欧洲中世纪的“异端”运动;了解14-16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发展概况。
《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本质2.对本课教材主要特点的分析: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在欧洲由中世纪进入近代社会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16世纪的西欧,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天主教腐朽的神权统治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德意志的马丁路德、瑞士的加尔文、英国的亨利八世相继进行宗教改革,最终瓦解了罗马教廷在欧洲的封建大一统神权统治,建立起适应民族国家发展和资本主义兴起基督教新教派,有力推动了西欧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
若从文明史观来看,宗教改革是通过改造落后而专制腐朽的天主教神权统治,来建立适应近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督教新教派,最终实现“教随国定”原则和“宗教宽容”,从而促进基督教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
若从现代化史观来看,宗教改革预示着近代社会的到来.它是欧洲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从文化思想,政治上冲击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统治,为实现社会转型和近代社会的到来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宗教在西方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通过学习《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西方人的精神生活。
3.对教材处理的建议:本节内容有三目: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宗教“异端”、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西欧。
实际上围绕一个问题“14-16世纪为什么要进行宗教改革?”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建立和推翻都是社会发展变化使然,回到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才能看清楚。
因此《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西欧》是最重要的内容,分析清楚宗教改革的原因后,就能上升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的规律性认识了。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四. 宗教改革影响及其作用
改革影响 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动摇了教皇的权威。 2.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上:引起文化价值上的变化,冲击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
的禁锢,人的个性得到较高程度解放。 4.文化上: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早期
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改革作用
加尔文宗教改革:
②.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取消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共和长老制; 简化宗教仪式,只保留洗礼和圣餐;改组市议会。
③. 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思想核心):“先定论”这一 思想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加尔文拿 先定论来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④. 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要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 美德:加尔文教派主张发财致富,支持商业和高利贷,崇尚节俭、 主张克制欲望,鼓励积累资金。
都要求摆脱教权束缚,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4.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5.天主教会的贪婪和腐败。(直接原因)
二. 宗教改革内容
一: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规、教义。教会清除了一批无知、 腐败、贪婪的神职人员,规定教士必须穿僧衣,执行教士独身制; 在每个教区设立学校,提高神职人员的知识水平。教会在肯定赎罪 券功效的同时,禁止非宗教目的的出售行为,并取消了销售机构。
出售赎罪券,这种搜刮民 财的无耻行径激怒了路德。 他在一所大教堂门前张贴 《九十五条论纲》,要求 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 背景:
(1). 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局面,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根本原因)
(2). 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 (主要原因)
(3). 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直接原因: 导火线)
第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作者: ————————————————————————————————日期: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A课程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B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基督教的由来与分裂;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了解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从而理解宗教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通过了解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为准确把握宗教改革的历史进程、实质和意义奠定基础。
问题探究概括阐释综合分析通过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任何腐朽势力必将被先进的力量所取代。
借此理解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宗教“异端”宗教“异端”运动的爆发;宗教“异端”运动的高涨向近代过渡的西欧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和国家君主的反教会斗争;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C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
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
2、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讲授新课】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1)产生: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为下层人民所接受;(2)发展:公元4世纪初,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实力大增;公元476年后,在日耳曼封建王权下得到继续发展。
(3)分裂:①公元11世纪第一次分裂:天主教(罗马为中心,领袖是教皇)和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②公元16世纪第二次分裂: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西欧)(1)原因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势;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了“十字军东征”,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知识链接】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一、历史背景: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建立统一的国家和国内市场的要求表现 (1)政治领域: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
(2)经济领域:专制君主、银行家和商人、中小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下层贫民,都想通过反对教会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
(3)思想领域:早期基督教思想和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挑战天主教权威。
2、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3、政治因素: 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打破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4、文化因素: 文艺复兴促思想解放5、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世纪——16世纪):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1、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①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
伴随着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起来②影响: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
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教会。
2、政治上: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①原因: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教会和封建地主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
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②影响: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二、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原因、标志(“九十五条论纲”发表)、主要内容、影响2、加尔文宗教改革:原因条件、内容、作用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背景、内容、结果三、历史作用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精神文化:①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学案10: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天主教进行神权统治是开展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
2.宗教“异端”思想运动奠定了宗教改革的思想基础。
3.西欧的近代化为宗教改革准备了社会条件。
【自主学习】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1)产生:大约1世纪左右在小亚细亚和一带产生。
(2)发展①4世纪初,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②476年,在日耳曼封建王权的庇护下继续发展。
(3)分裂:11世纪时,分裂为以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
2.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1)原因①通过整顿教会,与争夺权力。
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势力不断扩展。
③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衰弱。
(2)表现①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还通过兜售“”等方式搜刮钱财。
②政治上:鼓吹高于王权,如“卡诺莎之辱”。
③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掌握了《圣经》解释权,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④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
二、宗教“异端”1.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斗争。
2.表现(1)兴起:12世纪后期,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
(2)高涨①英国人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②捷克人揭露高级教士的奢侈和残暴,将《圣经》从拉丁文译成。
3.影响(1)对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经济上: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开始出现和发展。
2.政治上(1) 开始兴起并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2)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3)一些国家的君主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实现富国强兵。
3.思想上: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网络构建]【合作探究】探究一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宗教“异端”形式的原因史料一封建制度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
课时作业6: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基础巩固1.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教皇为查理大帝加冕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2.兰克斯是10世纪生活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位普通农民,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是()A.到教堂去听教士布道B.自费到罗马去攀登圣梯C.到教会去交纳什一税D.到商店购买德文版《圣经》3.据赎罪券价目表:“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
”这反映出中世纪的天主教会()A.关心广大民众的基本需求B.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C.各种活动都有明确的价格D.公开用欺骗方式榨取钱财4.观察下图,在中世纪的欧洲存在着很多这种“异端”裁判所,主要是为了()“异端”裁判所A.维持社会安定B.压制各国王权C.维护教会权威D.打击各种犯罪5.14~15世纪,英文版、捷克文版等用各国文字印刷的《圣经》纷纷问世,这表明() ①民族主义的潮流在欧洲兴起②资本主义在欧洲迅速发展③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了挑战④天主教会放宽了对人们思想的控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能力提升6.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这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7.宗教“异端”思想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哪些愿望和要求()①争取政治权利②发展工商业经济③改革教会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8.14~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受到挑战,主要原因有()①资产阶级开始兴起②新贵族产生③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④民族国家的形成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9.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异端”裁判图二威克里夫请回答:(1)结合图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是宗教“异端”?为什么天主教会要设立宗教“异端”裁判所?(2)根据图二人物的主张及所学知识,回答宗教“异端”有哪些表现?答案精析1.A[国王的加冕必须由教皇主持,这样世俗君主的权力就有了神圣的性质,但是,王权也必须依附于教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 一 幅 图
“ 十 字 军 东 征”
据教材找中世纪天主教势力扩张的原因有哪些? 据教材找中世纪天主教势力扩张的原因有哪些?
1)中世纪 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 1)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 2)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 2)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 3)组织 十字军东征” 扩大势力范围. 组织“ 3)组织“十字军东征”,扩大势力范围. 4)王权衰落 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王权衰落, 4)王权衰落,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而动乱 环境又使信众大增. 环境又使信众大增.
第 二 幅 图
兜 售 赎 罪 券
图片反映了天主教在哪个领域控制权? 这个领域控制权的具体表现还有什么? 经济领域。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 经济领域 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据了各国土地的1/3。 据了各国土地的 。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和兜售 赎罪券”以搜括钱财。 “赎罪券”以搜括钱财。
问题五: 问题五: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 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在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下, ①在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 天主教的严格控制, 天主教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 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 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 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 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 的宗教外衣。 的宗教外衣。 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较弱, ②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不得不借助 宗教外衣。 宗教外衣。 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③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其思想符合早期资产阶 级反封建斗争需要。 级反封建斗争需要。
——摘自《西方宗教史》 摘自《西方宗教史》 摘自
根据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 引发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 盾,引发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
为什么要反对天主教会? 为什么要反对天主教会?
①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需要 ②教会的腐败引起各阶层人民的不满
基督教的发展演变知识填空: 基督教的发展演变知识填空: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公元4 公元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11 世纪第一次分裂 ____世纪第一次分裂(1054年 ____世纪第一次分裂(1054年) 天主 _____教 罗马为中心) _____教(罗马为中心) 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中心) ____教 君士坦丁堡中心) ____
中世纪: 中世纪:
中世纪(约公元 公元1453年),是欧洲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 年 公元 年),是 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 ),由西罗马 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 帝国灭亡(公元 公元476年)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 开始计算, 帝国灭亡 公元 年 开始计算 时期(公元 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 之后, 时期 公元 年 之后 为止。 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 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 世纪后期的人文 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 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 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 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 毫无希望的痛苦中, 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 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 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
经济: 经济: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天主教会确立了对西欧的 政治:权力至高无上, 政治:权力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 绝对的神权统治地位,是
维护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 思想文化:垄断文化教育意识形态,占据绝 思想文化:垄断文化教育意识形态, 支柱。 对统治地位
社会生活:影响无处不在, 社会生活: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 离不开教会
解放了人们思想, →解放了人们思想,对天主教会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主题一: 主题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激化矛盾, --激化矛盾,阻碍进步 激化矛盾 主题二:宗教“异端” 主题二:宗教“异端”的发展 --宗教改革的前奏 --宗教改革的前奏 主题三: 主题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新旧文明的冲突, --新旧文明的冲突,改革的必然 新旧文明的冲突
----早期欧洲的反封建斗争 三.宗教异端----早期欧洲的反封建斗争 1.原因 1.原因
市民阶层(资产阶级) 市民阶层(资产阶级)不满教会的专 断,开始反封建斗争
2.形式 2.形式
宗教“异端” 宗教“异端”
与天主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 (与天主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
3.事件 3.事件
12C,法国南部“异端” ①12C,法国南部“异端”运动
十字军东征 发生于1096年 发生于1096年—1291 1096 年间,共八次。 年间,共八次。西欧 封建主、 封建主、大商人和罗 马教廷在“拯救圣地” 马教廷在“拯救圣地” 的名义下, 的名义下,号召天主 教徒去夺回被伊斯兰 教控制的耶路撒冷, 教控制的耶路撒冷, 对东部地中海沿岸各 国进行了长达近200 200年 国进行了长达近200年 的侵略性远征。 的侵略性远征。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问题探究二: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 问题探究二: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 1.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经济) 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济) 2.资产阶级、 2.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国家君主的反教会 资产阶级 斗争(政治) 斗争(政治)
原罪 救赎
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 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 原罪 ----(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 一词来自基督教 要靠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洗脱 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 的传说,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 人做牺牲,成为「赎价圣经中讲: 」,作了人类偿 人做牺牲,“罪行”。圣经中讲:人有两种 不掉的“罪行” 」, 不掉的 成为「赎价」,作了人类偿 还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了全人类。 还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了全人类。 原罪与本罪, 罪--原罪与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 原罪与本罪 留的罪性与恶根, 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 的罪。 的罪。
罗尼 1470年 兰 1470年
画
这 画 绘 纵 声 女 试图咬 们, 们 试图咬 悬 空 。 纪 教会 谓圣 与 负加 们 堕落、 发 们 为 们 对 。
上帝 教 红 教 大 教 罗马教皇 华丽 红衣主教 年从 :16 纪 罗马教 年从德 刮 财 高 当时德 当时德 义 大主教 权“ 圣罗马 国”年财 刮, 20 。这种 刮,既 主教
为什么要反对天主教会? 为什么要反对天主教会?
①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需要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 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 的问题。在他们热情的参与下,保龄球运动已经颇为成熟 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 了。教皇和红衣主教团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他们把教会变 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 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 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资 恶 义 期 大劳动 大劳动 积 , 极大 。
坛
神父 信徒
从以上材料,能获得什么信息? 从以上材料,能获得什么信息?
天主教奢侈腐化,搜刮财富用于享乐, 天主教奢侈腐化,搜刮财富用于享乐, 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已严重阻碍了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 主义萌芽的发展。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 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第 四 幅 图
中 世 纪 圣 母 像
这个图片反映了哪方面的什么问题? 这个图片反映了哪方面的什么问题? 思想文化:教会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 思想文化:教会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
以上四幅图都在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以上四幅图都在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天主教神权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
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确立的表现
第 三 幅 图
卡 诺 莎 之 辱
这个图片反映了哪方面的什么问题? 这个图片反映了哪方面的什么问题? 政治方高在上,下面有红衣主教、 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下面有红衣主教、大 主教、主教、神父等。 主教、主教、神父等。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 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主张: 主张:否定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14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 ②14-15C 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主张: 主张: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教会和教士
③捷克人 胡司对教会的批判
主张: 主张: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4.影响: 4.影响: 影响
①挑战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②是市民阶层(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 是市民阶层(资产阶级) 主义和反封建、 主义和反封建、反教会的反映 ③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民族国家的发展、 →民族国家的发展、天主教会受挑战 些进步? 些进步? 形成新的阶级: →形成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阶级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 阶级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 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什么新思想?有何影响? 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什么新思想?有何影响?
3.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思想) 3.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思想)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请思考:这则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 请思考:这则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 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基督教于公元1 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上半叶 产生于巴勒斯坦、 产生于巴勒斯坦、小亚细亚 一带。 一带。4世纪被定为罗马帝国 国教,随后成为欧洲中世纪 国教, 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 精神支柱。 精神支柱。 在基督教的发展史上有两 次大分裂: 次大分裂: 第一次是在1054年,基督教 第一次是在1054年 1054 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第二次是在16 16世纪宗教改 第二次是在16世纪宗教改 革后, 革后,西欧形成新教和天主 教并存的局面。 教并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