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重要习题答案
18 《孟子》两章(word版习题有答案)
18《孟子》两章名校讲坛1.作家作品孟子(前372—前289),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邹人,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了《孟子》。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2.文言知识归纳(1)通假字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2)古今异义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今义:指亲属。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
今义:水塘。
)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3)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空乏..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
)所以动.心忍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
)(4)一词多义【举】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选拔。
)举大计亦死(发动。
)【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依靠。
)吴广以为然(认为。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亡】国恒亡(灭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
)【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因此。
)扶苏以数谏故(名词,缘故。
)3.主题解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要素进行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要素是“人和”,即人心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为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列举六位著名古人的事例,证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在此基础上,又从正反两个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提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部编版八上语文孟子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孟子>二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丈夫之冠.()妾.妇()富贵不能淫.()畎.亩()胶鬲.()傅说.()百里奚.()曾.益()法家拂.士()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岂不诚.大丈夫()(2)天下熄.()(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4)父命.之()(5)戒.之()(6)女.家()(7)以顺为正.者()(8)与民由.之()(9)发.于畎亩()(10)空乏..其身()(11)行拂乱..其所为()(12)曾.益()(13)衡.于虑()(14)出.则无敌国外患()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7月7日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已连续6天不断出现高温(35℃以上)天气。
(删去“不断”)B.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贾利民就投身于中国高铁的科研创新工作,见证了中国高铁发展及孕育的全过程。
(将“发展”和“孕育”对调)C.宋金时期,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三国人物和故事也是戏曲中普遍受到欢迎的题材之一。
(将“也”改为“都”)D.升学压力透过高中、初中、小学直抵幼儿园,一些上海的地区,小朋友为了升入理想中的小学,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进行应试训练。
(“应试”改为“考试”)4.根据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人活于世上总要有些信仰,为了心中的道义,有人像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学常识填空。
这两篇短文选自《___________》,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___________家。
课内精读二、课内阅读(一)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
1.翻译下列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两章》中考题集萃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8-21 题。
(共 10 分)(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越王句践①反国, 乃苦身焦思②, 置胆③于坐, 坐卧即仰胆, 饮食亦尝胆也。
曰: “女忘稽之耻邪?” (终灭吴)(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
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 494 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 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 473 年灭掉吴国。
②焦思:焦虑思 考。
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2 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 分)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 乐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4 分)二、阅读《〈孟子〉二章》,完成 8-11 小题( 15 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 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 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 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 战,战必胜矣。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选择、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选择题】【课内简答题】(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2、【大丈夫】3、【天下熄】4、【焉】5、【丈夫之冠】【冠】,6、【父命之】【命】,7、【戒】8、【女家】【女】,9、【夫子】10、【正】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12、【与民由之】【由】,13、【独行其道】14、【淫】15、【移】16、【屈】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三、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行天下之大道A.父命之B.妾妇之道也C.与民由之D.往送之门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父命之.鹏之.徙于南冥也B.以.顺为正者不以.物喜C.一怒而.诸侯惧窥镜而.自视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惧有伏焉.3、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所欲有甚于.生者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公与之.乘4、选出与“帝感其诚”句式相同的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C.戒之曰D.征于色,发于声5、下列选项中与贫贱不能移中的“移”用法不同的是()A.劳.其筋骨B.忿.恚尉C.闻.寡人之耳者D.友人惭.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之.女家何陋之.有B.一怒而.诸侯惧而.形貌昳丽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二石兽并沉焉.D.不得志,独行其.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天下之广居(居住)B.得志,与民由.之(由于)C.衡.于虑(梗塞,不顺)D.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8、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行天下之.大道A.舜发于畎亩之.中B.汝心之.固C.鸣之.,不能通其意D.已而之.细柳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引出论题。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练习新人教版_19(含答案)
21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名校讲坛1.知识链接孟子与《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推尊为“亚圣”。
他主张实行“仁政”,反对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
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也有积极的影响。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著。
其文气势磅礴,逻辑严密,又长于比喻,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考点链接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一般来说,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如“饿其体肤”中“饿”是不及物动词,这里却带有宾语“其体肤”,“饿”就活用为使动词,意思为“使……经受饥饿”。
【习题链接】见“富贵不能淫”“积累与运用”T3。
01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ɡuàn)富.贵不能淫(yín)2.填空。
(1)孟子,名轲,战国(朝代)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2)《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基础提升】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2)安居而天下熄.熄:停息(3)父命.之命:教导、训诲(4)以顺为正.者正:准则,标准(5)与民由.之由:遵循(6)独行其道.道:道路(7)富贵不能淫.淫:惑乱,迷惑。
这里是使动用法(8)贫贱不能移.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9)威武平能屈.屈:屈服。
统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阅读考题练及答案汇集
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甲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荣华不可以淫,贫践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此之谓大丈夫。
(《荣华不可以淫》)【乙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匮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可以。
人恒过而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尔后作,征于色发于声尔后喻。
入则没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国患者,国恒亡。
而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 以下句中加点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 居天下之广居(居住)B. 得志,与民由之(因为)C. 衡于虑(堵塞,不顺)D. 入则没法家拂士(辅弼)11. 以下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例句:行天下之大道A. 舜发于畎亩之中B. 汝心之固C. 驴不胜怒,蹄之D. 已而之细柳12.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甲文】开头连举六个历史名人的案例,说明担当重担的人并不是是天生的,而是要经历艰辛的磨炼、引出论题。
B.【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过渡的作用: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一定经历劫难的一般意义。
C.【甲文】“入则没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国患者,国恒亡”这句话是从正面简单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D.【乙文】对大丈夫的论述精华是“荣华不可以淫,贫贱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
13.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荣华不可以淫,贫贱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
( 2)而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南宋民族英豪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胁利诱,一身正气,冷静就义,正表现了孟子“大丈1论断中的哪一点?请再举一个荣华不可以淫的例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
文章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开篇即提出论点,接着设例进行论证,再据此阐发引申,层层深入,最后得出断语,逻辑性很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由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归纳出自己的观点: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炼。
其次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炼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进而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学法引导1、加强朗读训练,就本文而言,不仅要学生读准字音,断对句子,还应对文中的排比句进行反复诵读,以体会排比句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2、正确辨析课文中疑难字、词、句的意义,加深对通假字、古今异义现象的认识,学习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3、找文章关键句(中心句),提高整体理解文章的能力,理解孟子在两篇短文中表明的思想观点。
4、两篇短文在写作方法上有许多共同点,可采用比较阅读法阅读。
(三)审美鉴赏居安思危的警戒美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本是战国时期讨论战争胜负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因而也适用于政治。
直到今天,在世界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仍然是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
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平等的原则下参与国际事务,一切违背该法则的行为必将以失败告终。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也常被用来勉励人们要居安思危,增强民族忧患意识。
这一条条古训无不闪烁着世世代代中国人民自我警戒、自我奋进的美的光芒。
孟子两章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语文《孟子两章》基础测试及答案
5分钟训练(预习类练习,可用于课前)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米粟()亲戚畔()之畎()亩傅说()法家拂()士答案:sù pàn q uǎ n yuè bì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兵革非不坚利也。
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⑷人恒过,然后能改。
解析:要想牢固地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还需不断地积累。
本题的词语是本文较为典型的词语,需放在原文中仔细揣摩,记诵在心。
答案:⑴泛指武器装备。
⑵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⑶责任,使命。
⑷犯错误。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答案:《孟子·公孙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 《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习题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习题新人教版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采用了的结构模式。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4.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2)城非不深也()(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BC D6.“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正确的翻译是()A.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所以君子不喜欢战斗,可打仗就能够胜利。
C.所以君子见机行事,打不胜就不打,打得胜才打。
D.因为君子不主张战争,所以他打仗就一定胜利。
7.作者认为“战必胜矣”的原因是()A.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要迁往别处。
B.依靠武力强大、地势险要。
C.施行仁政,取得人民支持。
8.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9、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在逆境中成才的例子,请摘录一个逆境磨炼人才的典型事例。
10.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长人的才干。
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长才干、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世界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答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解析:【分析】原文默写,注意里面“筋”“乏”等字的写法。
【点评】这是考查原文默写的题,需要注意平时背诵准确无误,不多字,不少字。
2.答案:总——分——总解析:【分析】常见的文章结构有:总——分;分——总,总——分——总。
【点评】这是考查文章结构的题,需要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对于文章结构的理解来完成。
3.答案:法家拂士,敌国外患解析:【分析】找到相关段落,抓住关键句子和词语。
【点评】这是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的题,需要认真读一读原文来作答。
《孟子》二章其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知识挖空+参考答案+翻译
《孟子》二章其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知识挖空训练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句式:),傅说举.()于版筑..()之中,管夷吾举于....()之间,胶鬲举于鱼盐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能改;困于心,衡.()于..(),然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参考答案:舜发.(兴起)于畎亩..(田地)之中(句式:状语后置句,于畎亩中发),傅说举.(任用,语意表被动)于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之间,胶鬲举于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的时候)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在狱官手中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集市)。
故.(因此)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使……受苦)其心志..(意志),劳.(使……劳累)其筋骨,饿.(使……受饥饿之苦)其体肤,空乏..(财物缺乏)其身,行拂.(违背)乱.(扰乱)其所为,所以..(用来)动(使……惊动)心忍(使……坚韧)性,曾.(同,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这样以后)能改;困于心,衡.(同..(常常犯错误),然后横,梗塞)于虑,而后作.(有所作为);征.(表现)于色.(脸色),发.(显露)于声.(言谈),而后喻.(了解,明白)。
入.(在国内)则无法家拂士....(守法度的大臣),出.(对国外)则无敌.(匹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状语后置句,于忧患生)而死于安乐(状语后置句,于安乐死)也。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简答【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富贵不能淫》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6、【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8、【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16、【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二章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
《孟子》二章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语文的学习重在积累,所谓厚积而薄发,才能显示真正的实力与内涵。
小偏整理了《孟子》二章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孟子》二章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部编八上语文1.给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yǎn)丈夫之冠(ɡuàn)淫(yín)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2)安居而天下熄熄:停息(3)父命之命:教导、训诲(4)以顺为正者正:准则,标准(5)与民由之由:遵循(6)独行其道道:道路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例句:女子之嫁也A.丈夫之冠也B.往送之门C.往之女家D.与民由之(解析: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与例句同;B.动词,到;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
)5.翻译下列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实现志向了,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贱不能动摇他的节,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
这才叫作大丈夫。
6.填空。
(1)孟子,名轲,战国(朝代)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2)《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7.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8.公孙衍、张仪为什么不能称为“大丈夫”?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2、【大丈夫】3、【天下熄】4、【焉】5、【丈夫之冠】【冠】,6、【父命之】【命】,7、【戒】8、【女家】【女】,9、【夫子】10、【正】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12、【与民由之】【由】,13、【独行其道】14、【淫】15、【移】16、【屈】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甲)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乙)从容就义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
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
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注】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独行其.道B.其.真无马邪?C.河伯始旋其.面目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2、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A.贫贱不能移.(移动)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3、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孟子二章》注释、翻译、阅读【部编版八上第21课】
《孟子二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富贵不能淫》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诚】真正,确实。
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3、【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4、【焉】怎么,哪里。
5、【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6、【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7、【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8、【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9、【夫子】这里指丈夫。
10、【正】准则,标准。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太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12、【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
13、【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14、【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15、【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16、【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翻译: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翻译: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5、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6、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7、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能实现理想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孟子》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1 ?孟子?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参考答案: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符合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那么;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二、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发奋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兴旺;安逸和享乐那么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就能证明这一观点。
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
他卧薪尝胆,就是怕舒适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气。
他还亲自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
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的条件。
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
三、?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
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句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四、翻译以下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两章重要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天下顺.之(4)空乏..其身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出.则无敌国外患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兵革非不坚利.(2) 生于.忧患 利于舜发于.畎亩之中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 三里之.城 环而攻之. 之 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多助之.至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通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4.《孟子》是______________所作,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开头列举的人物有什么样的共性?二、阅读(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请将这则短文的论点写在下面。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文中的“君子”指谁?9.从本文可以看出,决定战争胜利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主要的是 。
(二)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一事。
借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因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翻断一事。
借指读书刻苦。
10.文中能够概括主旨的是哪句?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患: 既:迨:倍: 寝:12.13.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请写出形容读书勤奋的类似成语或典故。
(二)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性,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14.解释上文加点字。
镇 ( ) 而 ( )15.根据画波浪线句子写出一个成语。
16.用现代汉语正确通顺地翻译画直线的句子。
17.本文的中心是什么?(三)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③1.“得道者”指______,“道”指_____,“君子”指________。
2.“道”的得失决定了什么?(用原文词语概括)_________。
3.文中体现全篇结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
A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B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 .多助之至( )D .得道者多助( )5.这段文字的修辞特点:有A 排比句,B 骈句,C 散句。
划线句①是______,②是_______,③是_______。
5.A B C三、探究学习 18.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那么,在现代战争中,作战取胜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 四、尝试练习1.读一读,并给加点字注音寡.助( ) 城郭. ( ) 米粟.( ) 畔.之( )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 百里奚.( ) 筋.骨( ) 恒.( ) 行拂.( ) 曾.益 ( ) 拂.士 ( ) 外患.( ) 空.乏( ) 2.抄写下列词语或句子,注意正确与美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3.文学常识积累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 》。
②《孟子》是 所作, 经典之一。
③孟子,名,人,是的再传弟子。
是战国时期的家、家和家。
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称为“”,与孔子并称为“”。
④你能说出孟子的思想核心和政治主张吗?4.背诵课文,并按课文填空故曰,,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人恒过然后能改,,。
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
然后知。
5.请分别写出这两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进行解释①亲戚畔之②曾益其所不能③困于心,衡于虑④入则无法家拂士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①天时..②七里之郭...不如地利③委.而去.之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⑤兵革......非不坚利也⑥生于忧患⑦死于安乐....⑧所以动.心忍.性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⑩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③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④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⑤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回答问题①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指明什么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②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作者认为人才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造就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④这两篇短文在论证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相异之处?6.两篇短文中都有一些名言警句,请抄录一些,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7.问答思考题(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四段第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么翻译?(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什么意思?(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运用了、、等论证方法。
(4.古人说“艰难困苦,至汝于成”,还说“多难兴才”,请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容和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5.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句子。
五、拓展与欣赏子鱼论战楚人伐宋以救郑。
宋公将战。
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弗听。
冬十一月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qíng强)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碍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A.君.将兴之() B.宋人既.成列()C.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D.阻而鼓.之() E.公伤股.,门官歼焉()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B.宋公将.战 / 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C.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D.弗.可赦也已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3.下面句子中“焉”字的用法和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门官歼焉 B.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C.寡人反取病焉 D.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4.翻译下面句子:A.何有于二毛?B.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5.拓展训练泓水之战中宋襄公以少胜多,以弱击强,他想借助“仁义”和“运气”获胜,结果失败了。
但历史上也有许多以少胜多的战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请查阅有关资料,分析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战胜强大的曹军的原因。
五、拓展与欣赏子鱼论战译文【注释】①宋公:宋襄公,名兹父。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③重:重复,再。
④二毛:头发花白的老人。
⑤勍:音qing,强劲有力。
⑥胡耈:耈,音gǒu,胡耈,年老、长寿。
⑦儳:音chán,不整齐,这里是说“未成列”。
译文:楚国人用攻伐宋国来救郑国。
宋襄公准备应战。
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抛弃商朝后裔的子民已经很久了,您要振兴他,是不可赦免的罪啊!”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军在泓水交战。
宋军已排列好阵势,楚军还没完全渡过泓水。
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河,请下令攻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
”楚军渡过河还没摆好阵势,司马子鱼又请求下令进攻。
宋襄公说:“不行。
”等楚军已经摆好阵势宋军才进攻楚军,宋军大败。
宋襄公大腿受伤,护卫官全被杀死。
宋国人都归咎于宋襄公。
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不杀伤已经受伤的人,不擒捉头发斑白的人。
古时候的用兵之道,不凭借地势险要。
我虽然是亡国的后代,却不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司马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
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摆好阵势,是上天帮助我们。
敌人受阻被困向他们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呢!况且当前具有很强力量的,都是我们的敌人。
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到就该俘虏他,对头发花白的人有什么值得怜惜的?使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
敌人受了伤还没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他们?如果不忍心再杀他们,就不如起初就不杀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不如屈服敌人。
三军是凭有利的战机来作战,鸣金击鼓是用声音来鼓舞士气的。
有利战机正可利用,敌人处于困境正可攻击。
声势壮大鼓舞起斗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1、文言实词: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楚人未既济.()(2)既陈.而后击之()(3)国人皆咎.公()(4)阻而鼓.之()2、文言虚词:下面各组句子来自本文段和初中课文,请选择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楚人伐宋以救郑俯身倾耳以.请B、虽及胡耈,获则取之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C、及其未既济也增其旧制D、既济,而未成列乡为身死而不受3、句子翻译: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