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示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如抗日战争的背景、初期战局等。

但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呈现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强调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对 contemporary China 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抗日战争的胜利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感兴趣,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的评述。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视频资料,用于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4.作业素材:准备相关作业素材,包括练习题和案例分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引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1(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1(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1(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历史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和顽强拼搏精神,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意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及历史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史料:收集与抗日战争胜利相关的史料,如战争遗址照片、历史文献等。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包括重大战役、英勇事迹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和史料进行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冀教版八上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word教案1

冀教版八上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word教案1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掌握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意义。

2.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及历史意义【自主学习】(推开一扇窗,你会看见满眼的绿色!)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3页到104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知识梳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4页到105页的内容,完成2—3题:3.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①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抗日战争的省,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归纳整理】(倾满天甘露,润明每一天渴盼的眼睛)请你在下表内的横线上分别填上恰当的内容:1.中共 “七大” 召开时间:1954年4月 地点: 内容 ①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的政治报告。

②制定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③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④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 ①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

②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2.日本投降 时间:1945年8月 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原因 ①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

②苏联红军出兵进攻中国东北的日军。

③中国抗日军队的反攻。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2010·山东泰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B .中共七大C .中共八大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2010·陕西)“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片贫瘠的土地,自从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2)分析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以提高辨别能力;(3)探讨抗战胜利的意义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2)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胜利的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三)课型:综合课(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学法:阅读、讨论、探讨(六)教学媒体(七)板书设计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中共七大(1945年4月,陕西延安)1、背景:2、内容:3、意义:二、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日本无条件投降时间:1945年8月15日意义:三、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媒体展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师:大家知道我国的国歌诞生于什么时期?生:抗日战争时期师:对,它创作于1935年,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

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它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表格式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表格式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表格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本学期的重点章节。

本课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包括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胜利的原因。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历史画卷,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和胜利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和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并深入探讨胜利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胜利的原因,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敬意和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和胜利的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胜利的原因,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并深入探讨胜利的意义。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资料。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原因。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并深入探讨胜利的意义。

教学设计1: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1: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标内容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非常感兴趣,有很多影视片反映了这段历史,同学们也看过相关的影视剧。

对这一内容已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老师要教会学生区別影视剧与历史原貌之间的方法。

准确掌握历史真实面貌,还要让学生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归纳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通过了解全国各阶层团结抗战的情况,能够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培养分析、归纳、表述历史史实的能力。

(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识记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并能够根据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和内容,分析出中共七大的意义。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

(重点)目标4:阅读教材及观看视频,识记日本投降的时间。

(重点)目标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出抗战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树立民族自豪感,并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重点、难点)四、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展示日本在密苏里号上签投降书图片。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之后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中国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

抗日战争是怎样赢得最后胜利的? 这一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重要的启示?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第17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案01

第17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案01

第17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知识与能力:1.中国军队的局部反攻、中共“七大”、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对日作战、中国军队的全面反攻、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指导学生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分析“七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分析能力。

3.组织学生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探讨,使学生了解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及内容,理解“七大”的历史意义。

2.通过看文字、图片等资料,使学生感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有关展开讨论,形成“论从史出”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懂得争议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认识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有相互支援、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赢得进步。

重点和难点1.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及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难点:理解分析“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及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难点。

导入新课一、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指导学生阅读本节课文。

1.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进行局部反攻(1944——1945年春)2.国民党正面战场局部反攻的起点——湘西会战(1946年4月)二、中共“七大”召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积极探讨:(1)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背景是什么?(2)你能归纳并理解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吗?(3)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1.时间、地点:1945年,延安。

2.主要内容:(1)制定党的政治路线;(2)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3)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3.历史意义三、抗日战争的胜利1、抗战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归纳:(1)国际:一是盟军对日反攻,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二是苏联对日宣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2024 秋季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2 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时空观念:能够将抗日战争的胜利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背景下进行分析,了解其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 史料实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文献、图片、影像等史料,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4. 历史解释:能够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理解其原因、过程和影响。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 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教参。

2. 相关历史图片、影像资料。

3. 网络资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抗日战争胜利的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等问题。

3.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影像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的历史场景,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教学全民族坚持抗战讲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和中国军民的抗战表现。

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以及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

中共七大介绍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强调它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讲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形势,以及中国战场的战略反攻。

介绍日本投降的过程和原因。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经过、中国军队和人民的抗日斗争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基本经过、主要战役、抗战胜利的意义以及抗战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对于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主要战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和误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纠正和澄清。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主要战役和抗战胜利的标志。

2.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抗日战争的经过和主要战役。

2.抗战胜利的标志和意义。

3.抗战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主要战役和抗战胜利的标志。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抗战战役,让学生深刻理解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包括抗日战争的经过、主要战役、抗战胜利的标志和意义等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3.分组讨论材料:准备一些关于抗战战役的案例,用于学生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利用PPT呈现抗日战争的经过、主要战役和抗战胜利的标志,引导学生了解抗战的艰苦性和胜利的来之不易。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抗战战役进行分析,讨论该战役对于抗战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及历史意义。

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制作日本投降的大事年表,培养学生用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信息的能力。

组织学生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青年一代应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二、重点难点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分析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图表法、问题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2、中共“七大”召开积极探讨:(1)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背景是什么?(2)你能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吗?(3)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3、日本无条件投降阅读本目,动手制作历史大事年表。

指导学生:(1)大事年表应以时间为纲,统领事件,线索清楚。

(2)应注意每件大事的重大意义或影响。

(3)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还应把握大事之间的具体联系,史实如同散落的珠子,要能够用思想的线把它们串起来。

学生展示制作成果。

4、台湾回归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台湾回归探讨:问题①,历史上台湾遭受过哪些国家的侵略?中国人民为抗击侵略,维护祖国对台湾的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问题②,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了多少年?何时回归?(2)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填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的5次大规模侵略战争及结果》起止时间战争名称战争结果(包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40-1842年1856-1860年1894-1895年1900年1937-1945年由史实得出结论: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5、课堂小结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及时召开的中共“七大”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实现战后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2课。

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日本投降两个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认识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一次伟大斗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上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他们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和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此外,学生对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的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抗敌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学生对英雄人物的认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战争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案例教学法: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引导学生学习英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抗日战争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的课件。

2.资料:收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的相关资料。

3.课堂练习题:设计针对本课内容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胜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

提问: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到来的。

同时,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初中历史第三册教案

初中历史第三册教案

初中历史第三册教案课题: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意义。

2. 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 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意义。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让学生说出抗日战争的经过。

2. 提问: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胜利的意义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意义。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1945年8月15日。

2. 讲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胜利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抗日战争胜利,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抗日战争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3. 讲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1)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全民族英勇抗战,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

(3)国际援助,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击败日本关东军。

四、课堂讨论1. 讨论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 请学生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经过,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意义,通过讲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使学生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在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历史素养。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以及胜利的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共合作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事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细节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抗日战争,深入剖析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认识抗战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抗战精神的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战役和英雄人物为例,剖析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4.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抗日战争中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教学。

4.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原因。

然后提问:“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引发对本节课的兴趣。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与反思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与反思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抗日根据地军民局部反攻。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大会的中心任务,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七大”政治路线的制定,“七大”的意义。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人民军队发动大反攻,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思想认识目标:抗日根据地军民从局部反攻到全面大反攻,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3、能力培养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举出事例说明抗战时期共产党是怎样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的?”从而培养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回答:“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从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难点:中共“七大”三、课型与课时:新授课、一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五、教具:《大反攻前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图六、教学过程:[复习旧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在国民党战场上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上各出现了怎样不同的情况?(学生简答)这将引起怎样的后果?[导入新课]中国人民经过几年艰苦斗争,抗日力量不断壮大,开始看到胜利的曙光。

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了局部反攻。

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大”,这次大会有哪些主要内容?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人民又如何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板书课题)[讲授新课]一、抗日根据地军民局部反攻1、背景从国际上看,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正在胜利进展。

为根据地开始局部反攻提供客观有利条件。

从国内来看,由于共产党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措施,到1943年,抗日根据地就已得到了恢复和巩固,严重困难已被克服,为1944年开始局部反攻准备了主观条件。

2、局部反攻开始 1944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并取得一系列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1)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1)

抗日战争的胜利课标内容1、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中国军队的局部反攻中共“七大”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中国军队的全面反攻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指导学生归纳“七大”的主要内容,分析“七大”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制作日本投降的大事年表,培养学生用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探讨,使学生了解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及内容,理解“七大”的历史意义。

2、制作大事年表,把握这一时期的的历史线索。

3、通过指导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构建论据,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加深对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民是中华民族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2、通过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兴盛的转折点。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青年一代应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伟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3、通过学习台湾的回归的史实,认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认识祖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4、通过讨论抗战胜利的原因,使学生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密不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收集、阅读、讲解有关抗战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应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即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抗战开始后,国共两党各执行了怎样的抗战路线?结果怎样?在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在抗战的态度上有什么变化?结果怎样?在抗日即将胜利的时候,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各自表现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

【讲授新课】:
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的背景1945年4月陕西延安
会议的内容:《论联合政府》报告;党的政治路线:指导学生突出四个词语:领导、依靠、任务、目标。

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完成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的任务,目标是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历史意义:争取胜利坚定信心
二、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
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洗雪了耻辱、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三、台湾光复
《马关条约》1945年10月25日半个世纪
小结:
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抗日战争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第一,由于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一条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第二,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创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了侵华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夺取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第三,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对粉碎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方针、牵制日军起了重要作用。

第四,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爱国华侨和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援。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陕西延安
《论联合政府》报告;党的政治路线;指导思想;中央领导集体。

争取胜利坚定信心
二、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
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洗雪了耻辱、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三、台湾光复
《马关条约》1945年10月25日半个世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