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语气助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有利于增强小学教师口语的表达艺术。
教师口语的表达艺术包含口语的“甜、美、巧”三方面。
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殿堂,占据教师教学生涯的大半。
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合理运用语气词,能使自己的口语表达“甜”一点,这有利于创设情景、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言语表达中感觉出一道探寻知识的趣味,同时也能使学生听出语言的“甜味”来,最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目的。
语气词不仅蕴含丰富的情感信息,而且还具有韵律的美感。
教师口语是音义结合系统,其艺术美感首先诉诸于学生的听觉。
小学阶段的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都喜欢听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解,对枯燥无味、呆板的语言。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合理运用语气词,有利于形成甜美的语音、悦耳的语调,也有利于娴熟地运用语言的机智、出神入化的讲说、完美的逻辑推导等,形成一种引人入胜的优美语境,给学生的听觉以浓郁的审美情感。
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所谓“巧”,一是幽默、有趣,二是机变、出新。
枯燥乏味的语言就如同一盘忘记加盐的菜,不论其营养价值多高,总是淡而无味,破坏食欲。
教师在平时注意语气词的合理运用,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把原来生硬的语言变得活力四射,这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令学生回味无穷,同时可以使自己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又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加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让教师走进学生心灵。
在努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是校园和谐关系的基石,也是教会学生未来与人和谐共处的起点。
它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热情、尊重、信任,学生对教师敬重、爱戴、亲密,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早在1918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指出:“教师过于威严,学生视之如判官,如阎王,如芒刺在背,现中国教育之大弊,即在于此。
”所以他指出:“办教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
”“彼此精神融洽,人与人隔阂完全打通”,“时时与学生亲密接触,与学生打成一片”,“把人格拿出来互相摩擦,以灵魂相见,日久便成为学生的
朋友”,这些教诲,都是给教师的良好建议,而“甜、美、巧”的教师口语是实施这些建议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小学生对此则更加迫切。
教师应通过表扬满足学生的需求,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若教师注意合理运用语气词,如把末尾带“啊”的感叹句“你回答得真好啊!”作为课堂上最常用的表扬,既可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热情,也可让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起来。
此外,“如小明说的对不对啊?”“你们都听懂了吗?”等问句也可使课堂氛围变得浓烈。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身心发展还未成熟,总会犯一些错误。
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批评语。
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教师可采用末尾带“啊”的疑问句,如“你还嫌麻烦惹得少啊?”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也感觉教师和蔼可亲,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可采用末尾带“吗”的反问句,如“你还有时间再玩吗”这不仅可以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还可体会到教师的威严,进而产生对教师的敬重。
关怀学生是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的催化剂。
教师只有关心学生,才能取信于学生。
教师注意在平时使用语气词,采用关心式的话语,如“你饭吃了吧。
”“你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你找我有事吗?”可以使教师与学生接近,与学生心灵相通,也可让让学生感受温情,爱戴教师,最终有益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教师不仅是教师,也应该是学生的朋友。
教师注意合理运用语气词,采用末尾带“吧”的句子,如“你把小明给我叫来吧。
”就可以丢开判官的面具。
学生也把教师当成容易沟通的朋友,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
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将逐渐缩短,这将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内心提出工作措施,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句中语气词在构建师生和谐关系中的作用也举足轻重,它是教育教学中的调节剂。
如“老师想啊,这次春游我们还是去南浔古镇。
”可以缓和学生的激动情绪。
“就拿我班小明来说吧,他经过艰苦学习,不也进步很快吗?”可以调节学生的堕落情绪,促使他们奋发向上。
这种细微的调节,无形中奠定了良好的班级管理基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就目前来看,语气词在小学教师口语中的运用还没有引起大部分教师的重视,这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空白急需我们去填补。
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已有的科学方法,借助课堂,在日常生活及教学中逐渐渗透“啊”、“吧”、“吗”这三个语气词,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