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助词
古代的语气助词
古代的语气助词
古代汉语的语气助词是指用来表示语气的辅助词,包括了肯定、否定、疑问、感叹、命令等多种语气。
这些助词在古代汉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
例如,“乃”、“则”、“耳”等都是表示肯定语气的助词,“不”、“毋”、“岂”等则表示否定语气,“何”、“奚”、“安”等表示疑问语气,“噫”、“唉”、“哀哉”表示感叹语气,“来”、“往”、“去”等表示命令语气。
这些语气助词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繁,但使用时需要根据语境和表达的意思选择适当的助词。
对于现代人来说,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气助词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翻译和理解古代文化。
- 1 -。
文言文语气助词
3.业根,死期至矣!(《聊斋志异·促织》)——惹祸的东西,该死了!
4.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鸿门宴》)——我们这些人现在就要被 他俘虏了!
如:
5.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赤壁之 战》)——如果这样(曹操败后北还),那么荆州和东吴的势力增强,天 下三分的局面就形成了。
语气词分类
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这些分类: 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祈使语气。
(一)陈述语气
1.也
“也”表示陈述语气,有句尾 和句中两种位置。
用在句尾,有以下三种情况: ,用在判断句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有时和“是……的”相当。
如: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就是杀了我,(宋国)也是不会停止防守的。
4.耳、尔
“耳、尔”用法相同:
一、表示限止语气,和现代汉语的“罢了、而已”相当。如: 1.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说:“普通人发怒,只不过摘了帽子、光着脚,用头往地上撞罢了。” 2.荆州之民附操者,偪(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荆州投降曹操的百姓,只是一时迫于武力威胁而已。
“诸”是合音词。在介词部分说过“诸”是“之于”的合音,“诸”还可以是“之乎”的合音。“之于” 的合音用在句中,“之乎”的合音用在句尾。句尾“诸”等于一个代词“之”加一个语气词“乎”。如: 7.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 ——晋公子重耳有三件与众不同的事,上天或许将立他(为君)吧?“诸”=代词“之”+语气词“乎”:“之” 代晋公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乎”表示猜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吧”。
如: 1.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语气助词有哪些
语气助词有哪些语气助词有:呀、的、以、了、来、给、不、故、一样、家、就是、吧、么、吗、也、而、连、阿、然、呢、且、盖、哪、与、则、夫、其、呗、哇、啦、啊、咧、哩、哈、虽、乎、罗、惟、罢了、喽、价、维、斯、呵、般、耶、否、哉、罢、呕、呐、咯、哟、嘛、焉、噢、呦等。
语气助词是助词的一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和句末强调语气的虚词。
在句子中读作时不译舒缓停顿,在句末强调语气或通过排比句重复时增强气势。
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这些分类: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肯定语气和停顿语气。
1、疑问语气疑问语气:“吗,么,吧,呢”或文言中的“也,者,乎,哉,与,欤,邪,耶,为”等等。
某些情况下,当“啊”读升调时,也表疑问语气。
不同的疑问语气词,表示的疑问程度也不尽相同,“呢”和“吧”疑问程度较“吗”来的要小,通常表示征求意见。
2、祈使语气祈使语气:“吧、罢、呀、啊、啦”或文言中的“矣、焉、哉”等等,表示命令、请求、劝告、督促等语气,例如:“不要在这里吸烟好吧”。
3、感叹语气感叹语气:“啊、呀、哇、哪”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焉、哉、与、欤、耶,已”,表示输出主观的感情色彩。
注意,感叹语气词和叹词不同,叹词通常用于句首,而感叹语气词一般用于句末且不能独立使用。
4、肯定语气肯定语气:“的、了、嘛、呢、啦、罢了、而已”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然、焉、耳、而已、云、尔”。
有些肯定语气词,如“罢了”、“而已”,有时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
注意,肯定语气词与结构助词不同,结构助词若去掉便会影响句子的结构,而语气词去掉则无伤大雅。
5、停顿语气停顿语气:“啊、吧、呢、么”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焉、兮”,一般用于句中,有停顿、强调突出前方词语的功能。
多用语气助词的好处呼嘘
多用语气助词的好处呼嘘引言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而语气助词是一种可以改变语言表达方式和语气的可变词类。
语气助词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有广泛应用,它们可以使语言更加富有感情色彩、表达更加灵活多样。
本文将探讨多用语气助词的好处,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语言元素。
语气助词的定义和分类语气助词是一种语法范畴,它可以为语言表达增添情感、主观色彩或语气的变化。
根据语气助词的不同作用和功能,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肯定语气助词肯定语气助词用于表示说话者的肯定、确认、加强语气的意愿。
例如:•确实:他确实很努力。
•确实地说:我确实地说过不会迟到。
•确实是: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决定。
2. 否定语气助词否定语气助词用于表示否定、怀疑、否认的语气意愿。
例如:•并不:我并不是故意迟到的。
•没有:他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并无:这个问题并无解决办法。
3. 疑问语气助词疑问语气助词用于表示疑问、询问的语气意愿。
例如:•难道:你难道不知道吗?•难道不是:这难道不是个好主意吗?•嚐:他们已经嚐过了失败的滋味。
4. 感叹语气助词感叹语气助词用于表示惊讶、赞叹、感叹的语气意愿。
例如:•真:这件事情真让人担心。
•怎么:他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多:这花多美啊!多用语气助词的好处使用适当的语气助词可以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具有以下几个好处:1. 增加情感色彩语气助词可以赋予语言更加丰富的情感色彩,使听者或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到说话者的情感。
通过使用肯定语气助词,我们可以增强肯定的语气,表达自己的自信和坚定;通过使用感叹语气助词,我们可以表达惊讶、赞叹和感慨的情感。
这种增加情感色彩的方式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交流的效果。
2. 增强说服力语气助词在表达中可以起到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通过使用肯定语气助词,我们可以加强自己的观点,使听者或读者更加相信我们的论断。
反之,如果使用否定语气助词,可以表达自己的怀疑或否定态度,使论述更加有力。
语气助词的作用
语气助词的作用
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
常见的语气词有:的、了、么、呢、吧、啊。
语气词:附着在词语、句子末,表示语气。
语气词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语气词的语法特征存有二:
一是附着性强,只能附着在句子或别的词语后面,起一定的语法作用。
二就是语气词常常跟语调一起共同抒发语气,所以一部分语气词可以抒发多种语气。
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实际上只有六个:的、了、呢、吧、吗、啊。
其他一些,有
的用得较少,有的是因为语气词连用而产生连读合音的结果,例如“啦”是“了啊”的合音。
这六个语气词根据在句子里出现的先后次序可以分为三组,
语气词也可以两三个连着用。
属格就是存有层次的,第一层位列前,第三层在最后,
分别则表示相同的语气意义,而最后一个语气词就是
全句语气的重点。
连用的两三个语气词并非直接组合,而是处在句子结构的不同层次.上,例如“看见他了吧”一句,应该先分析为“看见他了吧!”,再进一步分析为
“看见他了”。
汉语语气助词解析
汉语助词大全助词,又称为语助词。
文法术语,指的是一种词类,属于虚词,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上,作为辅助之用。
通常用于句子前、中、后,表示各种语气;或是用于语句中间,表示结构上的关系。
助词通常分为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三种。
白话文中常见的助词包括:的、了、著、吧、啊等等;文言文中则有:之、乎、者、也、矣等。
结构助词:附着在词、词组的前面或后面,用以表示句子的结构关系。
白话常见的结构助词有前附的“所”,以及后附的“的、地、得、似的”等等。
文言文中则有“之、者、所、然、夫、所以、乎、焉、等、且”等等。
“的、地、得”三个字在五四运动之前并没有严格的分别,在旧时文学作品中常有混用的现象。
五四后,通常依序作为标示“定语、状语、补语”的作用。
分述如下:“的”字用于标示前面的词或词组是定语。
最常见的用法是接在形容词后,用来修饰其后的名词、代名词,如:“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接在名词或代名词后,表示所属、所有的关系,如:“我的书”;或是接在副词以外的实词后,组成带有有名词功能的词组,在句子中当作主语或宾语使用。
如:“我们要的是和平与安定。
”“得”字通常用于动词、形容词后面,标示其后面是补语,用来表示可能(如:“她去得,我也去得。
”、“我拿得动。
”)、结果或程度(如:“你说得很好。
”)。
有的辞典会将这种用法归类为介词。
“地”字通常用于副词后,标示前面的词或词组是状语,现今经常误用为“的”字。
“之”字做结构助词时,用法有:与白话“的”字相同,如“夫子之文章”。
无义,仅表宾语提前,如“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意为“爱莲”。
“是”字做结构助词时,也是表宾语提前,如“唯你是问”即“唯问你”。
时态助词:时态助词也称动态助词,接在动词、形容词的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的状态,可以跟时间副词连用,但必须注意两者语意间的配合。
白话文中常见的时态助词有“著、了、过”,文言文中有“矣”。
但“矣”字通常兼有语气助词的功用。
助词和语气词
现代汉语语法学
虚词
之 助词(7) 助词(
• 助词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 第一,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在运用中,主要是要明确“的”、“地”、“得”的分工, 否则 就很容易生成病句。(详见教材第54页) • 第二,动态助词 动态助词在运用中主要是要防止以下两种毛病: 1,语义相悖,例如: 目前,我国 || 正在掀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热潮。 了 2,语义重复,例如: 她 || 正穿着一身新衣服呢。 着 • 第三,比况助词 比况助词在运用中,主要是要明确“似的”和“似地”的分工。
现代汉语语法学
虚词
• 语气词的鉴别
之
语气词( 语气词(4)
• 第二,语气词“了”和动态助词“了”的鉴别。 语气词“ 和动态助词“ 的鉴别。 语气词 • 语气词“了”,一定置于句末,表示陈述(已然)的语气,去掉后不 会改变句子的原意;动态助词“了”,既可置于句末,又可以置于句中, 了 一般不能去掉,否则,要么句意有变化,要么句子不能成立。例如:
现代汉语语法学
虚词
• 语法特征与功能
之 助词(4) 助词(
• 第二,动态助词的语法功能(续) • 2,“了”,常置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变化的 实现或完成。例如: 我 || 整理了行装。 了 天 || 突然黑了下来。 了 • 3,“过”,常置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曾经发生某种动作、行为或 曾经具有某种状态,有的兼有表示具有某种经验阅历。例如: 他父亲 || 去过西藏。 过 春节前,广州 || 冷过一阵子。 过 周总理 || 在学生时代当过学生会干部。 过
现代汉语语法学
虚词
• 语法特征与功能
之 助词(2) 助词(
• 第一,结构助词的语法功能 • 1,表示附加成分与中心语的语法结构关系。 • 结构助词有“的”、“地”和“得”三个,都念轻声de,但所构成 附加成 分和中心语的语法结构关系不同,所能组织起来的附加成分 和中心语的 性质也不同。其分工如下: “的”为定语的标志,“地”为状语的标志,“得”为补语的标志。 例如: 科学 的 春天 || 到来了。(“的”连接定语和主语中心) ( ) === 游击队员 || 悄悄 地 进了 | 村。(“地”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 [ ] — 妈妈 || 高兴 得 说不出话来。(“得”连接谓语中心和补语) —— 〈 〉
助词的用法
助词的用法
助词是汉语中的一类虚词,它们用来在句子中连接各个成分,使语言表达更加完整、准确。
常见的助词包括“的”、“地”、“得”、“了”、“着”等。
它们的用法非常灵活,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
在汉语中,助词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语气助词:如“吗”、“呢”、“啊”等,用来表示疑问、肯定、反问等语气。
2.时态助词:如“了”、“着”、“过”等,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否已经完成等。
3.语法助词:如“的”、“地”、“得”等,用来连接名词、形容词、动词等,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
4.修饰助词:如“很”、“太”、“非常”等,用来修饰形容词、副词等,强调程度或者限定范围。
总体来说,助词在汉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更加准确、自然的语言。
但是,助词的使用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否则会影响语言的流畅性和美感。
- 1 -。
表示好的四字语气助词
表示好的四字语气助词
壮志凌云铿锵有力语气坚定大喜过望心平气和平心静气暴跳如雷心有余悸惊魂未定心安理得心如刀割心如死灰心驰神往心旷神怡心乱如麻心胆俱裂心神不定心神恍惚心悦诚服心惊肉跳心花怒放心慌意乱心烦意乱心惊胆战心猿意马心潮澎湃乐不可支乐以忘忧百感交集感慨万端欢天喜地欢欣鼓舞悲痛欲绝忧心如焚忧心忡忡闷闷不乐欣喜若狂怏怏不乐胆战心惊柔肠寸断悔恨交加惊喜交集喜不自胜喜出望外愤愤不平悲喜交集提心吊胆悲不自胜悲愤填膺痛不欲生痛心疾首痛快淋漓痛哭流涕义愤填膺
直:正确、合理;气壮:气势旺盛。
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就盛喃喃自语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
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能言善辩善:擅长;辩:辩论。
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薄唇轻言: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逊:谦让,有礼貌。
说话粗暴无礼。
出言有章说话有条理。
语气助词的辨析与运用
语气助词的辨析与运用语气助词作为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语法现象,对于句子的表达和语气的调整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其用法多样且相似,很多人在使用语气助词时容易混淆。
本文将从常用的语气助词中选取几个典型的进行辨析,并探讨其运用。
一、吧“吧”的语气属于委婉、劝诱的口气。
在句子末尾使用“吧”可以表示说话人的建议、劝说、推测或者疑问等。
例如:“明天一起去看电影吧!”、“你累了吧?”、“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吃顿好的吧?”在这些句子中,“吧”起到了使句子语气更缓和、委婉的作用。
二、啊“啊”是表示感叹、惊叹或者确认的语气助词。
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加在某些词语后面。
例如:“啊,真是太好了!”、“他是你的朋友啊?”、“哇,这是什么啊?”通过使用“啊”,可以增强句子的表情和语气的感染力。
三、呀“呀”比较常用于提醒、劝告、感叹等语境中,它的语气带有柔和的口吻和亲切的态度。
例如:“小心点呀!”、“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呀?”、“呀!好漂亮的花!”通过使用“呀”,可以使句子更加亲切、温暖。
四、吗“吗”是用来构成疑问句的助词,用于表示问询、征求对方意见或者可以回答是非的问题。
例如:“你去过北京吗?”、“明天晚上我们一起吃饭吗?”、“这本书好看吗?”通过使用“吗”,可以转变陈述句为疑问句,以了解对方的情况或者获取对方的意见。
五、呢“呢”用于提问,通常用于对方或者自己进行追问,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例如:“你在做什么呢?”、“你喜欢吃苹果呢还是香蕉?”、“你刚才在干什么呢?”通过使用“呢”,可以促使对话更加顺畅、深入。
六、了“了”是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或者发生过的标志,它的语气带有确定、肯定的意味。
例如:“我刚才已经做完作业了。
”、“他昨天到北京了。
”、“我已经吃过饭了。
”通过使用“了”,可以区分动作的完成与否,使句子更加明确、语气更加肯定。
七、吗、呢、了的综合运用除了以上讨论的各个语气助词的用法外,它们也可以在同一个句子中综合运用,以增强语气的表达效果。
句子的语气有哪些词性类型
句子的语气有哪些词性类型
在汉语中,句子的语气有很多的词性类型,如语气助词、感叹词、语气词、语气动词等等。
这些词性类型的词汇,可以帮助说话者传递文化背景和情感,使语言更加生动、自然和符合社交习惯。
语气助词,如“吧、吗、啊、呢”等,通常被用于疑问句、祈使句、反问句等语句中,起到加强语气、明确语境、表达推测的作用。
例如,“来吧!” 、“你不是去了吗?”、“怎么办呢?”等。
感叹词,如“哇、呀、嗷、咦”等,通常用于强调情感、表达惊讶、惋惜、满意等情绪,在语境中增加语气、强化感情。
例如,“哇,好美的风景啊!” 、“咦,你怎么来了?”、“嗷,好难啊!”等。
语气词,如“真、太、不够、十分”等,通常被用于修饰形容词、副词和动词等,以强化语气、突出感情、传达口语化的口吻。
例如,“真好!”、“太离谱了!”、“不够足够!”、“十分感谢!”等。
语气动词,如“说、问、想、觉得”等,通常用于表示说话者的态度、主张、态度、想法等,强调言语的确实性和意见的正确性、确定性。
例如,“我想,这样做会更好。
”、“我觉得她说
的没错。
”、“你问问他怎么做吧。
”等。
总之,不同类型的语气词性,对话语的语义功能和阅读理解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教导学生掌握各种语
气词语的用法和特点,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和情感因素,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句子都有哪些语气词语
句子都有哪些语气词语语气是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所表现出的情感或态度。
很多时候,人们通过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日常的交流中,人们常常使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不同的情感或态度。
语气词是表达语气的助词或虚词,在句子中充当一种修饰成分,用于强调或变换语气。
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句子都有哪些语气词,以及举例说明它们在句子中的用法。
一、肯定语气词肯定语气词是指用于肯定句中的词语,用来表达确认、肯定等情感或态度。
常用的肯定语气词有“的确、确实、的确实、真的、当然、明确、必定、肯定、的确如此、不错、非常、十分、极其、异常等。
”以下是几个例子:1. 他的确是一个聪明人,总是能够想出一些令人惊叹的点子。
2. 昨天的演出确实很棒,让观众们非常满意。
3. 我们必定会在明天取得胜利,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在一起工作。
二、否定语气词否定语气词是指用于否定句中的词语,用来表达否定、不屑等情感或态度。
常用的否定语气词有“不、没、无、未、非、毫不、从无、绝不等。
”以下是几个例子:1. 我不觉得你的建议有什么好处,我们还是按原计划来吧。
2. 他对这个问题毫不在意,反而被其他事情吸引了注意。
3. 我们绝不会让敌人轻易占领我们的领土,这是我们绝不妥协的原则。
三、疑问语气词疑问语气词是指用于疑问句中的词语,用来表达疑问、不确定等情感或态度。
常用的疑问语气词有“吗、呢、呀、哪、何等、多少、几、谁、怎么等。
”以下是几个例子:1. 你喜欢吃牛肉吗?2. 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想法呢?3. 谁能告诉我答案?总结一下,语气词是语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在句子中,语气词并不是必需的,但是它们能够让句子更加丰富和灵活,提高句子的语气和效果。
因此,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语气词,以表达自己更为精准和准确的情感和态度。
句子有哪些语气词类
句子有哪些语气词类
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语气词是文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们可以使文章更有力度,更具感染力。
本文将会探讨句子中的不同语气词类,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祈使语气词
祈使语气词指的是能够表达命令、请求、建议等语气的单词。
如:“请、走、看、跑”等。
分析:
祈使语气词能够使文章更加直截了当的表达意思,让读者更加明确作者的意图。
这种语气词多用于口头表达或者短文,能够很好的传达信息。
二、疑问语气词
疑问语气词指的是能够表达问号语气的单词。
如:“吗、呢、怎么样、真的吗”等。
分析:
疑问语气词能够让文章更加有沟通性,引起读者的思考。
在文章中使用疑问语气词需要注意尺度,过多的使用可能会让读者有一种被质疑的感觉。
三、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是指用在句中,表示感叹、肯定、否定等语气的词。
如:“真、的确、不、要”等。
分析:
语气助词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具有感染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不当会影响文章的平衡和效果。
四、感叹语气词
感叹语气词指的是用来表达各种赞叹、惊讶等情感的单词。
如:“哇、好棒、真了不起、太厉害了”等。
分析:
感叹语气词能够使文章更加有情感,更加贴近读者的内心体验,能够更好的吸引读者的兴趣。
总结:
语气词在文章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语气词需要根据文章的目的和受众来确定。
过多或者过少的使用都会影响文章的效果。
在写作过程中,要多花一些时间来选择和调整语气词,让文章更加生动、深入人心。
语气助词归纳总结大全
语气助词归纳总结大全语气助词是汉语中的一类词语,用以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态度和情感色彩。
在汉语中,语气助词有很多种,每一种都具有不同的语义和用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常见的语气助词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
1. 祈使语气祈使语气用于表示说话人对被说话者提出要求、命令、劝告等。
常见的语气助词有:"吧"、"啊"、"呀"、"呢"等。
例如:请你再努力一点吧。
别再玩电脑了啊!2. 疑问语气疑问语气用于表示说话人对某件事情的疑问或疑惑。
常见的语气助词有:"吗"、"呢"、"啊"等。
例如:你明天要来参加聚会吗?你怎么还没有回家呢?3. 肯定语气肯定语气用于表示说话人对某个事实或观点的肯定。
常见的语气助词有:"啊"、"的"、"得"等。
例如:是的,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他的成绩真是好得让人惊讶。
4. 否定语气否定语气用于表示说话人对某个事实或观点的否定。
常见的语气助词有:"不"、"没"、"别"等。
例如:我不喜欢吃辣的食物。
别再说了,我已经厌倦了。
5. 感叹语气感叹语气用于表示说话人对某个事情或情感的强烈感叹。
常见的语气助词有:"啊"、"呀"、"哦"等。
例如:真是太美了!哦,原来是这样啊!6. 倍增语气倍增语气用于表示说话人对某个事情的夸张或程度加强。
常见的语气助词有:"极了"、"死了"、"透了"等。
例如:今天的天气热得简直要死了!我累得不行了,简直要倒下了。
7. 轻微语气轻微语气用于表示说话人对某个事情的轻微态度或不确定。
常见的语气助词有:"嘛"、"了"、"呢"等。
汉语语气助词
汉语语气助词1. 说到汉语语气助词啊,那可真是咱们中国话里的调味料!没有这些小尾巴,说话就跟吃白水煮菜似的,一点滋味都没有。
2. 来看看"啊"这个小家伙吧!它就像是句子里的万能选手,想表示惊讶?"哇,下雪了啊!"想感叹?"真好看啊!"它简直就是语气界的变形金刚,啥感情都能表达。
3. "吧"这个助词可有意思了,它就像是在跟人商量:"咱们去吃饭吧?"软绵绵的,特别客气。
要是想猜测什么事,也能用它:"这道题应该不难吧?"听着就让人觉得舒服。
4. 再说说"呢",这可是个调皮的小东西!问人家在干啥:"你在做什么呢?"显得特别亲切。
要是说"我还在写作业呢",那就是在强调,感觉比不加"呢"的语气重了好几倍。
5. "了"这个助词用得最多,它就像是时间的标记。
"我吃饭了",一个"了"字,就告诉别人这事儿已经完成啦!要是说"天要下雨了",那就是表示马上要发生,多么神奇的小词儿。
6. 要说最霸气的语气助词,非"的"莫属!它往那儿一站,就给人一种笃定的感觉:"这是我的!""我说的对!"感觉比拍桌子还管用。
7. "嘛"这个助词听着就特别随意,像是在撒娇:"这有什么嘛!"或者劝解别人:"不就是考砸了嘛,下次再努力!"用它说话,感觉整个人都变得可爱起来。
8. 还有"么"这个小可爱,专门用来问问题:"你喜欢吃糖么?"比直接问"你喜欢吃糖?"听着柔和多了。
它就像是给问句加了个小蝴蝶结,特别温柔。
文言文中的语气助词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乎】1.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③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④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于是乎书。
【乃】1.于是,就。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2.才,这才。
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
3.却。
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4.是,就是,原来是。
①视之,乃庞德也。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其】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吧”表示说话者犹豫不决,为难的心理,不要 求对方回答。 • 这个事吧,双方都有责任,都应该受到批评。
• “嘛”自己有明确而肯定的态度,说给对方听, 有时用于劝说对方。 • 他说的话嘛,也可能有一些水分。
语气助词 呗
• 1,说话者认为原因、道理显而易见,不用多解释。 • 都八点了,肯定是不来了呗。 • 为什么不来?肯定是人家嫌钱少呗。 • 不懂就好好学呗。
反问句和语气助词
• 一,什么是反问句 • 无疑而问,不需要对方回答,用以强调。 •
•
பைடு நூலகம்
你不是说你知道吗?
你不做难道让我做吗?
三
句子格式
• 1,不是.....吗?、没.....吗?
•
• •
不是已经告诉你了吗?
没告诉你吗?这么简单的问题,问了三四遍。 没看见我忙着吗?一会儿再说
• 2,使用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儿、为什么、干 • 什么、有什么、怎么,虽然有疑问词,但不需 • 要回答。比较随便,一般用在口语中。
• 2,常用格式“就.....嘛” • 表示应该的语气 • 喜欢就买嘛,管它多少钱呢。 • 让你吃就吃嘛,客气什么? • 修不好就买一辆新的嘛。
• 3,引出话题,停顿后说明自己的观点。 • 这件事嘛,我还没考虑好。 • 这个问题嘛,解决起来有点麻烦。 • 你的意见嘛,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 注意: • “呢、吧、嘛”都可以引出话题,停顿后表示自 己的观点,但语气不同,后边的小句也不同。 • 呢”:说话者还没有决定怎么做,想争取对方的 额意见;或者表示奇怪,询问听话者。 • 这个问题呢,比较复杂,不容易解决,你认为呢。
• 6,结合上下文,用于名词后表示“在哪儿” • 或者“怎么办” • • 怎么你一个人在家,妈妈呢? 你去外地打工,你妈妈呢?谁来照顾?
五 语气助词吧
• (一)常用于祈使句,“吧”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常和 “还是、要、最好、就”等词连用。一般不和“必须、应 该、必定”等词连用。 • 这么晚了,明天再洗吧。 • 你说什么我都听你的,就这一件事听我的吧。 • 我们来试一下吧。 • (二)表示推测和估计的语气,提问人常希望得到 • 对方的证实。常和“大概、可能、也许”等词连用 • 你不是北方人吧。 • 他可能会晚点儿来吧。 • 大概20分钟吧。
• 3,固定用法“还没......呢” • 我还没写完呢,等一下好吗? • 明天就要高考了, 我还没准备好呢。
• 4,固定用法“我说呢、我说......呢”, • 表示: • 恍然大悟。 • • 我说他昨天怎么没来呢,原来去你那儿了。 我说他俩怎么这么像呢,原来是亲兄啊!
• 5,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不满、奇怪、 • 轻蔑的语气,构成“还......呢” • • • 还说我呢,你自己都没写完。 惹祸了吧,还笑了,一会儿你就不笑了! 连这个都不懂,还大学生呢?
• 3,用副词构成反问句。
• • • • • • (难道、何必、何况、何尝、岂不) 为这么点儿小事儿伤了和气,何必呢? 你都不知道,何况我呢? 我何尝不想回家? 你这样做岂不是害了自己?
注
• 反文句中常用“能、会”等词 • • • • • • • • 我怎么能不来呢? 你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呢? 爷爷做的决定,我怎么能不听从呢? 我哪能替你做主呢? 口语中常见格式
• 2,说话者勉强同意或者勉强让步的语气。 • 是就是呗,喊什么啊? • 去就去呗,有什么啊。 •
• 3,表示说话者觉得不是什么大事,不重要,不以 • 为然的态度。 • 错了就改呗,谁还能不犯错啊。 • 不为什么,就是没事干呗。 • 买呗,别想那么多。 •
语气助词
啊
• 1,用于陈述句末,起解释、提醒、说明的作用, 可以缓和语气。 • 你别介意啊,我不是故意的。 • 你到了那儿别紧张啊。
• (三)用于假设和列举,表示为难的心理。 • 小王说要请我看电影,去吧,我没那么多 • 时间;不去吧,又拍他生气。
• 回家呢,又拍大家不高兴;不回呢,在这儿 • 待着也没什么意思。 • • (四) 用于列举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情况 • 说你聪明吧,你有时候会办傻事;说你 • 傻吧,大事还真不糊涂。
语气助词
一.什么是语气助词
• 语气助词是放在句末或者句中停顿的地方, 表示说话语气的一类助词。 • 真美啊!(句末) • 他呀,可没你想得那么好。(句中)
二.语气助词分类
• 一.表示陈述的语气: • 的、呢、吧、了、啊、嘛、呗、罢了、也好、啦、 • 着 呢、喽 • 二.疑问语气: 吗(么)、吧、呢、啊(读升调) 三.祈使语气: 吧、罢、呀、啊、啦 四.感叹语气: 啊、呀、哇、哪 五.停顿语气 : 啊、吧、呢、么
三.语气助词— 吗
• 1,用在疑问句句末,提出问题,需要回答。(肯定或否定) • 你现在就要走吗? • 你喜欢喝茶吗? • 2,用在反问句句末,带有质问、责备、辩解的语 • 气,常跟“不是、还不、难道、不就是、莫非” • 等词搭配使用。不需要回答。 • 你不是说今天不来吗? • 难道你不相信我吗? • 我不是全都为了你吗?
• 3.该......了 • 该睡觉了,别看了。 • 该下课了。 • 该你了!
• 4,快要....了,要.....了,就要.....了 • A:好像快要 • 下课了.... • B:嘻嘻,太好了!!!
语气助词
嘛
• 1,用于陈述句,表示: • 当然的理由。 • 孩子嘛,出错是很正常的。 • 他是本地人嘛,当然听得懂这儿的方言。
• 你呢整理房间,我呢负责洗衣服。 现在买东西太难了,好的呢,太贵,便宜的呢,又不喜欢。 • • 你学得不错,我呢,就差远了。
(二)用在陈述句句末,有强调、夸张的语气。
• 1,表示进行的动作和持续的状态,常与“正、 • 正在”等词同时出现。 • 别打扰他,他正在学习呢。 • 快回家吧,妈妈(正)等着你呢。 • 你一会儿再走吧,外边的雪下得正大呢。 • • 2,用“才、可、还、就、都+动词/形容词+呢” • 表示强调。 • 他巴不得马上去呢。 • 这两天街上的人可多呢。 • 跟你换房间,我才不同意呢。 • 你还在这儿呢?
• 2,用在主语后,表示停顿,使话题引起对 • 方注意,有时用“至于.....呢”
• 他呢,初来乍到,需要有人给他介绍介绍情况。
• 大哥呢,没的说,至于大嫂呢,你清楚,我明白。 • • A:您看这件事怎么解决呢? • B:这个呢,其实也没那么麻烦。
• 3,用于列举,也表示停顿,说明几种情况。 •
好什么好? 哪儿啊?
(三)用在疑问句中 • 1,用特殊疑问词“谁、什么、怎么、哪儿、为什么”构
• 成的疑问句中都可以用“呢”结尾,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
我们吃什么呢?
怎么办呢? 去哪儿玩儿好呢? A:今天你哪儿也别去,好好在家呆着。 B: 为什么呢?
•
• • •
• 2,用于正反疑问句 • 他会不会不来了呢? • 你能不能不抽烟呢? • 你是不是应该闭嘴呢?
• (三)表示 事物性质、状态的变化 • 你越来越苗条了。 • 这个孩子长高了。 • 树叶红了。 • 秋天了。
• (四)表示人的意愿和情况的变化 • 我不想去参加这个比赛了。 • 他终于同意了。 • 我不去了。
• (五)常见的固定格式 • 1,太......了 表示感叹 • 你们的汉语说得太地道了。 • 这道菜太好吃了。 • 这个孩子太淘气了。 • • • • • • 2,别......了 表示阻止或者提醒某种情况不要出现。 别看了,早点儿睡吧。 别闹了 小心点儿,别摔倒了。 穿上衣服吧,别感冒了。
• (五)“就算.....吧”,用于让步小句。 • 就算没人看见你吧,你也不能偷人家的东西啊。 • 就算这次你赢了吧,可是你还输了两次呢。
• • • • • •
(六)动+就+动+吧,表示: 无所谓 扔就扔吧,反正也不值钱。 输了就输了吧,没事,咱有的是钱。 说就说吧,说完她心里就舒服了。
• (七)固定用法“就拿......来说吧”,“譬如.....吧” • 咱们班同学的汉语水平都很高,就拿...来 • 说吧,口语和中国人一样。
• 3,用于选择疑问句,语气更缓和。 • 想喝点儿什么,咖啡呢还是茶? • 你说哪儿更漂亮,巴黎呢还是济州岛呢?
• 4,用于反问句 • 国家需要他,他怎么呢不去呢? • 这个问题专家都解决不了,何况我们呢? • 北京的生活条件优越,何必到外地去受 • 苦呢? • 5,用于代词、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后,构成省略疑问句 • • 我是学中文的,你呢? • 下课后我回家,你们呢? •
• • • •
• • • •
(八)用在“好、行、可以”等词后表示: 同意、答应。 行吧。 好吧。
(九)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 商量 咱们走吧。 这支笔坏了,我再给你买一支吧。
五 语气助词 了
• (一)表示动作的完成 • 我看完书了。 • 我们放假了。 • 他走了。 • (二)表示事情、动作的变化 • 下雨了,我们早点回家吧。 • 不好意思我不能去了。 • 太好了,他答应了。 • 他一进来大家都不说话了。 •
• • • • • 出现这样的结果,谁能想到?(谁都想不到) 不就是剃光头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不值得大惊小怪) 哪儿有啊?让我白来一趟! 你怎么不知道啊,说过多少次了?
• 二,反问句的意义。 • 反问句的语气含有奇怪、责备、不满、 • 提醒、强烈的肯定或者否定,不需要回答。 • 1,他不是走了吗?怎么还在?(奇怪) • 2,没长着眼啊?看着点儿! (责备) • 3,他不是不需要我们吗? (不满) • 4,上星期我不是买了一件衣服吗?这个星期 • 想买一双鞋,搭配一下。 (提醒)
四.语气助词 呢
• (一)陈述句中,有缓和语气的作用,有“呢” • 和没有的句子意思不变,但语气不同。 • 1,用于表示说话人的看法,或者说明解释原因。
• •
• • • •
其实呢,将一大堆公务推到你身上,我真是过意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