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考试考点
安庆大学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
1、《学记》是世界最早的“为儒家总结教学理论的‘教学论’专著"。
2、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得即知识”,并发明了“产婆术”。
3、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4、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
5、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是夸美纽斯,其代表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6、卢梭的《爱弥儿》:(1)强调教育活动必须注重感性、直观、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2)人是被腐败的社会弄得堕落,现存的一切制度、习俗都违背了自然秩序,压抑了人的自然本性和个性;7、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著作《普通教育学》。
8、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方法论的主要特征:(1)将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伦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上;(2)用逻辑的方法建立了一系列教育的基本概念,构建了独立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3)以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为依托;(4)坚持推陈出新。
9、杜威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10、凯洛夫的著作《教育学》。
11、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教育学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学科,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价值与规范体系;(2)教育学在教育学科群中属于综合学科;(3)教育学是一门选择性的学问;12、教育学的学习策略:(1)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学科体系,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2)要理论联系实际;(3)要在广阔的学科视野下不拘形式的进行学习。
1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者和教育措施。
教育的本质:回答教育活动与社会其他各种活动之间的本质区别.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劳动起源论.14、古代社会的教育;1)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学校教育是形式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
2)学校教育在奴隶社会萌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的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发展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和专门传授知识、技能的社会条件;(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3)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1)学校已具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2)学校教育对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学校教育内容严重脱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4)官学与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5)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4)现代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1)学校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2)学校教育重视与生产劳动的结合;(3)教育逐步一体化;(4)终身教育思想开始发端;15、蔡元培的著作《教育独立议》、《非宗教运动》;爱尔维修提出了“教育万能”的观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
《教育学》期末考试知识点考点归纳总结教育学:一·教育够成的要素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学习者、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基本形式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三·教育相关的名著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1632年,夸美纽斯撰写了《大教学论》、1776年康德《康德论教育》、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现代第一部系统的的教育学专注,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教育学之父”。
三、名词解释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基础教育:是向每一个人提供的并为一切人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它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力和批判精神,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基础教育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概念,但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范围。
基础教育是指:初等教育或小学教育,而在有些国家,“基础教育“还包括初中教育。
)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经过选择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的总和。
它包括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内容。
教学:广义:教学就是指教的人的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的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狭义:教学限定为学校中的课堂教学活动,即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要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在教师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
“教学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即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知道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身心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里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各种组织体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的心理机能不断提升,日趋完善,直至退化的全过程。
教育目的:广义:是指人们对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期待,即它是人们对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了何种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及试题
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及试题一、教育学原理的概念与研究对象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研究教育的规律、原则和方法。
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以及教育的规律和原则。
二、教育学原理的基本内容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教育活动规律和教育问题的学科。
其特点是实践性、复合性和系统性。
2. 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教育学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学等学科。
3. 教育学原理的分类教育学原理可分为教育思想、教育哲学、学科教育原理、教育方法原理等。
4.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等。
三、教育学原理的主要理论1. 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如孔子的“君子六艺”,罗素的“自由教育”等。
2. 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与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学习理论、记忆理论、智力理论等。
3. 教育管理学原理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组织、管理和领导等方面的问题,包括管理理论、组织理论、领导理论等。
4. 学科教育原理学科教育原理研究各学科的教育规律和方法,如语文教育原理、数学教育原理等。
四、教育学原理的试题以下是几个教育学原理的试题,供复习使用:1. 请简要解释教育学原理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说明。
3. 请简述教育学原理的分类和研究方法。
4. 选择教育学原理的主要理论进行阐述,并举例说明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5. 你认为学科教育原理对教学有何重要性?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以上仅为教育学原理的一部分重点内容和试题,希望能帮助你进行期末复习。
祝你取得好成绩!。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绪论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学的萌芽和发展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B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4次在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讲授。
1806年,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3个阶段<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2>20世纪初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术语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3>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的1930年,我国的扬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D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书中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1.赫尔巴特(德国教育家)提出的教学四阶段是(明了、联想、方法、系统)2.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不是无条件的。
关于制约条件说法正确的是(学校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基础性;教师、教育过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配合程度)3.教育的社会功能特点表现在(间接性、隐含性、潜在性、迟效性、超前性、有限性)4.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着力推进了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一般认为,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实施的全面发展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6.里比特和怀特两位教育家根据教师的领导方式总结师生关系类型(自由、民主、权威)7.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学材料、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样式、拟定教学计划)8.班主任应成为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9.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德国哲学家特拉普担任哈勒大学教育学教授)10.宏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11.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12.在个体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育)13.在教育学中,最早遵循自然这一教育思想的先河是(卢梭)14.对于人的成长,(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15.19世纪初,最早实现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大学是(德国柏林大学)16.产婆术的发明者(苏格拉底)17.教育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社会功能,关于社会功能的特点和说法错误的是(直接性)间接性隐含性潜在性迟效性超前性有限性18.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遗传)19.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的依据(人发展的阶段性、不平衡性、顺序性、整体性)人的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20.杜威认为教育家强调教育的目的,但大多数学生受功利的影响,体现科学教育的(功利性)21.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集中表现在(对社会的重视程度、教育者、学校、家庭在教育中的地位、价值)22.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哲学基础包括(人性不变、理性是人的最高价值、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时代是变化的)23.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方针)24.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解错误的是(全面发展既是人的内在向往…、不等于德智体美劳…、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个性、全才导致全面平庸最好片面发展)25.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26.我国教师必须履行的义务不包括(加入中国共产党、遵守法律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7.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是(班级)28.以教师教学表现为划分依据,不仅能……而且不经过分析和深思熟虑则达到()阶段(专家)29.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30,教师依据的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31.人的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抓住关键期、发展顺序)32.每个教师都生活于每个教学。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本教育著作。
教育学期末重点总结整理
教育学总结整理1.中文“教育”的字源字义①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②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分别做了具体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2.教育的含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者: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学习者:忽视教育对象的主动性。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积累起来的各种丰富经验,是符合教育目的最有价值和适合学习者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
4.教育形态是指教育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表现形态。
5.根据教育活动的规范程度教育形态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和制度化的教育。
从教育活动的存在范围看,教育形态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从教育所运行的时间来划分,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化社会的教育。
6.教育的起源:①神话起源论(最古老)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顺从神或天。
②生物起源论(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法·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主要观点是教育是一种本能的生物现象。
缺点是没有把握教育目的性和社会性。
③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
主要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
缺点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劳动起源说(最科学,越正确)主要集中于我国和苏联,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劳动。
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7.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8.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没有独立形态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③没有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员和相对稳定的教育对象④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与生活⑤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9.学校产生的时间:奴隶社会初期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代。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概念、现象和经验的学科。
它主要是研究教育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如何从实践的角度解释这些研究结果,并探讨可以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的观念和理论。
教育学基础课程的考试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的本质与哲学思想:包括教育的本质和理论,例如基于哲学派别的发展如经验主义、理性主义、意义主义等。
二、教育历史:通过研究教育史来探讨它如何发展,以及哪些关键发展趋势改变了教育范式。
三、比较教育学:跨历史、文化和地理等范畴比较不同教育制度和实践的优劣。
四、全球教育挑战:研究与全球教育有关的现代问题和挑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会否提出一个新的全球教育系统。
五、社会环境和文化:研究不同文化对于教育的影响、社会环境如何影响教育价值观以及教育者应如何处理这些社会问题。
六、学习和教学:如何有效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熟悉有效的学习和教学方法,以及理解如何应用现代技术和现代理论研究方法来提高学习效能。
七、评估:分析各种评估工具,以及评估的程序、设计、文件、数据搜集和教学内容与学生成果的关系,理解评估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与作用。
八、教育改革:考察教育改革的实践和理论,以及研究如何有效地推动教育改革,以及改革的不同层面,包括组织、策略、介入和教育实践。
期末考试的重点涵盖了上述几个方面,要求考生掌握上文提到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内涵和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还要从历史进程、学术视角、政策视野和社会环境等多角度考虑问题,挖掘教育学相关领域的更具体、更深层次的概念。
考生还要认知、理解教育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能通过系统化思考,提出改革策略和解决措施,整合所掌握的知识点,形成自己的教育学统一论述。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㈠教育学的概念2.中国语境下的3种解释⑴是一门科学,即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概念)⑵是一个学科门类⑶是一门课程,即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㈠萌芽阶段⒈代表性著作中国及世界教育史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先秦教育经验总结。
西方最早教育专著:《论演说家的教育》古罗马,昆体良(晚300多年)。
⒉特征:经验或现象的描述总结㈡独立阶段⒈标志近代最早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捷克,1632年。
成为学校课程: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
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德国,1806年,现代教育学之父。
⒉特征从其他学科分离,形成独立理论体系。
㈢科学教育学阶段1.主要流派实验教育学:把调查、观察、统计、实验等研究方法引入教育科学研究,代表人物:拉伊、梅伊曼文化教育学:采用文化科学方法研究教育科学,代表人物:狄尔泰、福利特纳实用主义教育学: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生在做中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传统教育→赫尔巴特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旧三中心)现代教育→杜威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新三中心)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评价传统教育:知识扎实全面系统,缺少创新,扼杀个性。
现代教育:注重儿童个性和创新培养,但学习不系统,基础知识薄弱。
马克思主义教学: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阐述教育问题。
西方最早:克鲁普斯卡娅、凯洛夫等中国最早: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主要观点:教育是社会化现象,具有历史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教育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劳动;教育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生活教育理论:1.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第一,生活还有教育的意义;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第二章教育的产生发展一、教育的起源和含义㈡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主要观点:利托尔诺认为,人类产生前教育现象及活动就存在于动物界;沛西能认为,教育源于生物生存本能。
《教育学》期末考试必考题
绪论一、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个阶段)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1.我国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
包括:‘道而弗牵’----引导而不拉;‘强而弗抑’---鼓励而非批评;‘开而弗达’---启发而非直接告诉;‘教学相长’---教学与学习相互促进2.①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内容:A.提出普及初等教育 B.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 C.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D.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 E.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 F.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评价: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
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9C50y以来)①1861年英斯宾塞《教育论》著名实证主义者他提出了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他主张启发性学生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
②“实验教育学”---20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出现了“实验教育学”,于1901年由德国的梅伊曼首次提出。
而德国教育家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评价:但是,实验教育学者把人和动物同等看待,把儿童的发展解释为纯生物学的过程,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是错误的。
③19C末20C初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民本主义与教育》他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他的这种学说是以“经验”为基础,以行动为中心,带有狭隘的经验主义的色彩(白猫黑猫真理与实践)④苏联凯洛夫《教育学》⑤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杨贤江《新教育大纲》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20C50y)①1956 美国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方法D. 教育政策答案:A2.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
A. 研究教育现象B. 揭示教育规律C. 指导教育实践D. 制定教育政策答案:B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以上都是答案:D4. 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答案:A5. 教育的目的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人才C. 促进社会进步D. 以上都是答案:D6.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技能C. 塑造人格D. 以上都是答案:D7. 教育的基本原则是()。
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启发式教学D. 以上都是答案:D8. 教育的基本内容是()。
A. 德育B. 智育C. 体育D. 以上都是答案:D9. 教育的组织形式包括()。
A. 班级授课制B. 小组合作学习C. 个别辅导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 选拔人才B. 促进学生发展C. 改进教学方法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学是研究_________的一门科学。
答案:教育现象及其规律2.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3. 教育的三大功能是传授知识、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培养技能、塑造人格4. 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5. 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德育、智育、体育6. 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一、教育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与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经历了哲学教育学、实证教育学、实践教育学三个阶段的发展。
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目的论原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本性论原理:人是有自己的本性和潜能的。
•社会历史论原理:教育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原理: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规律等。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育的规律,指导教育实践,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统计研究、实验研究等。
•教育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改革等领域。
四、教育思想与教育学派•传统教育思想:包括儒家教育思想、佛教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等。
•西方教育思想:包括柏拉图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罗素教育思想等。
•现代教育思想:包括启蒙运动教育思想、进步教育思想、教育人本主义等。
•国内教育学派:包括“中国教育学会”倡导的“实事求是学派”、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等。
五、教育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趋势•新理论:包括学习理论、教育评估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等。
•新趋势:包括教育信息化、多元智能教育、个性化教育等发展趋势。
六、当代教育问题与教育改革•教育公平问题:包括城乡教育差异、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等。
•教育质量问题:包括教育教学效果、教育评价等问题。
•教育机制问题:包括教育管理体制、教师培养机制等问题。
•教育创新和改革:包括教育科技创新、教育体制改革等。
以上为教育学原理的期末考试重点内容,每个部分都包含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全面掌握相关知识,顺利通过考试。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一、填空题1、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体现在教育活动是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的,其专门职能就是影响人的发展。
2、学校教育诞生于奴隶社会。
3、西周时期,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4、19世纪60年代起,德、英、美、法、日等国纷纷建立工科大学,标志近代大学教育的产生。
5、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
6、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科学。
7、《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它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章。
8、意大利卓越的文人主义者、教育家维多利诺被人们称赞为“第一个新式学堂的教师”。
9、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完成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
10、德国教育界赫尔巴特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他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最早提出涉及教育思想并论证班级授课制,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11、从教育作用的性质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12、教育功能的特征有:客观性、整体性、层次性、迟效性。
13、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14、教育目的体系有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的、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等构成。
{上到下:逐步具体化;下到上:逐步大成}15、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的。
16、个体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
17、形式教育理论也被称为训练理论、真理论基础主要是官能心理学。
18、学生的权利:生存权利、安全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19、教育机制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
目前,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培养模式正处于多元化阶段。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1、我国学校的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A.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B. 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C. 教育机构的运行模式 D. 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答案:B2.以下哪个教育理论强调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教学与指导? A.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 B.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C. 社会认知理论 D. 心理分析理论答案:B3.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终极意义和价值,以下哪个不属于教育目标? A. 学生全面发展 B.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C. 让学生能够记住更多的知识点 D.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答案:C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新的知识需要经历下列哪一个过程? A. 预习 B. 复习 C. 思考 D. 接受答案:C5.教育学实验是教育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下列哪一个不是教育学实验的分类? A. 实地实验 B. 控制实验 C. 自然实验 D. 实用实验答案:D二、简答题1.请简述教育哲学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
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意义及其哲学基础的学科,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原理和方法的学科。
教育哲学为教育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导向,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教育学可以借鉴教育哲学的思想,通过对教育哲学观点的分析和解释,为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估提供指导;而教育哲学又可以通过对教育学实践的研究和总结,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教育思想。
2.请简要说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学习者,学习是通过个体的活动和经验建构新的知识和理解。
其核心观点包括: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建构主义教育的基础,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构建知识;学习是建构个体心智结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个体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自身已有知识的连接与调整,建构新的知识框架和认知结构;个体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学习的影响十分重要,社会性和文化性是个体学习的重要环境,学习者通过社会互动和文化参与来建构知识。
教育学考试重点汇总
考试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具体表现在:教育普及化的开始;“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教育法制化的形成;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的类型:.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无论是中国古代社会还是西方古代社会,对于教育功能的认识均具有浓烈的政治伦理色彩。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功能的限制:(二)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它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
教育目的的功能:(二)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四、教师与学生(一)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二)学生的定义: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三)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五、课程(一)课程的含义:课程理论及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根据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不同,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种类型。
教育学 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为对象,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性联系,并服务于教育实践的一门学问。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3.教育目的: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4.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
5.义务教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
6.课程: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7.课程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8.课程标准:指学科课程标准,它是各学科的纲领文件。
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9.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10.教学:是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为存在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11.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1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13.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它旨在从教育的本质、目标、原则、方法等方面加深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个别差异原理、社会化原理、认知发展原理等。
二、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
教师需要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其全面成长。
三、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教学方法的设计等。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
教学反馈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通过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鼓励,促进其积极学习态度和动力。
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间的互动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教育问题。
六、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伦理和职业道德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它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教学行为规范、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处理等。
教师应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保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责任。
七、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和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
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教育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变革。
创新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语本文针对教育学期末考试,总结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教学评价与反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以及教育改革与创新等重点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祝大家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与部分简答知识点1.教育影响(教育影响的内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环境2.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大约提要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撰。
3.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为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著《论演说家的教育》4.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教育学代表作: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5.最先提出教育学概念的是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6.被称作西方教学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的就是捷克教育学家夸赞美纽斯的《小教学论》(1632)7.几个重要的教育学著作:【英】洛克《教育漫话》(1693年)、【法】爱尔维修《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1773)、【英】斯宾塞《教育论》(1860)、【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1826)8.完备的教育学体系创立者就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作“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理论奠基人”。
9.公认的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10.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的杜威11.“崭新三艺”指数学、自然科学、外国语12.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①顺序性②阶段性③差异性④不均衡性⑤互补性13.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①遗传②环境③教育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教学制15.传统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探讨法、模拟法、实验法、练习法、进修法等1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①备课②上课③作业的布置与批改④课外辅导⑤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7.上等一堂课的标准:理念科学、目标明晰、内容恰当、语言准确、方法适度、积极性低、非政府得宜、效果杰出18.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概述(【美】科尔伯格认知心理学)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19.社会行动模式(p198起至)【美】弗雷德.纽曼①理论假设②教育课堂教学20.德育方法:①说理教育②陶冶③榜样示范④实际锻炼⑤奖赏与惩罚⑥品德修养指导法21.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科学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专业情意22.现代教师的专业角色:学生的诊断师、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评价者、学生潜能的发现者、研究者、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真善美的追求者23.现代教师的专业形象:道德形象,文化形象,风貌形象2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专家助推、校本教研、科研沙龙、专业深造、教师职业生涯规划25.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民主化、终身化、全球化、信息化26..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①社会文化传统②社会文化水平③社会文化的传达、传播和变迁④社会文化内容二、名词解释27.教育:教育就是一种存有非政府持续展开的并以引起自学为目的的交流,就是推动人的发展的社会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级教育学期末考试考点及07级、08级考试题目09中师2班张千QQ:694044161题型:选择、填空、判断、简答、论述(07级考试简答论述题目:A卷①教师的任务②课程的结构③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④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要求⑤德育的方法⑥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的含义、方法⑦师生关系的处理、建立。
B卷①教师的素质②循序渐进原则的含义、要求②德育的原则③德育的方法④教师的素质学生掌握知识包括哪几个阶段。
08级考试简答论述题目:AB卷综合: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②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辩证统一③科学性与思维性相结合的原则④德育的含义⑤常用的教学方法⑥上好课的基本要求⑦班级授课制的优点⑧教学原则与教学组织形式)09级教育学考点:1、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质)。
狭义: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广义:泛指一切有目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无论是有组织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件的,都是教育。
2、学校教育的特征:第一,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
首先表现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性。
其次表现为学校教育的组织性和系统性。
第二,学校教育具有专门性。
首先表现在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育实施者——教师实施的。
其次表现在学校教育具有专门的场所和设备。
第三,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
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中介。
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5、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一)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的萌芽:孔子: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强调知行结合,学以致用。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我国现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二)西方古代教育学的思想萌芽:①苏格拉底:主张通过寻求确定知识来建立价值标准。
著名的问答三步论:苏格拉底讽刺论、定义、助产术。
②柏拉图的教育学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③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其著作《政治学》中。
④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6、被人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成、1657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7、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上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8、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代表作:1916年出版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
9、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①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
②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③个体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④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包括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变化过程。
10、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既有先天的生物因素,也有后天的社会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一)个体的先天因素对自身发展可能性的影响:①遗传因素(及先天因素)是造成人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②遗传因素和其他先天因素,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来自主体自身的足够的、广泛与多样的条件。
③遗传因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程度与机体具体机能的性质有关。
④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减弱趋势。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①成熟的概念(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之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
)②成熟的意义(在思维、情感、个体等高级心理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三)个体的后天因素对自身发展可能性的影响:①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和作用方式②后天因素影响个体对自身发展方向的选择和实现。
(四)环境因素对个体发展可能性的影响: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与对象。
②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有正反之分。
(五)个体的实践活动在个体发展中的决定性影响。
11、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对人的潜能的发掘、对人的力量的发挥、对人的个性的发展。
(2)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具有指导个体发展方向的作用;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对个体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2、教育必须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a: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的规律,做到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身心发展。
b: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c:教育要适应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规律,做到从实际出发,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
d: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规律,促进教育者全面发展。
13、教育与经济:一、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一)经济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1,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人力与时间2,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财力与物力。
(二)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三)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
(四)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再生产的手段。
③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
14、教育与政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①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②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③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在行政机构和管理权限上几乎完全相对应;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方向。
2、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影响:①培养合格共鸣,造就政治人才②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③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15、教学目的的层次结构:①国家的教育目的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③教师的教学目标如何理解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思想家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美国的马斯洛、法国的萨特等。
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与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相反,把满足社会要求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孔德和涂尔干等。
16、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教师劳动的特点:(一)特殊的复杂性:a: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b:教师劳动任务的多面性c:教师劳动的时空范围具有空间广延性和时间连续性。
(二)独特的创造性(三)鲜明的示范性(四)个体性和写作性(五)显效的长期性。
17、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一)现代教育理念:新的教育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育活动关;(二)良好的素质:1,职业道德素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2,学科专业修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全面的教育科学知识;3、教育能力素养: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交往能力;4、心理素质:乐观积极的情绪;热情温和的性格特征;坚忍不拔的毅力。
5、创新素质:创新教育的观念;创新教育的能力;创新的人格特征。
18、教学的基本规律:(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辩证统一:①学生学习的知识是以系统的间接经验为主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直接经验为基础③为了促使学生的发展,要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辩证统一: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并不是同步的。
(三)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按照一定的方针和目标进行教学;各个学科都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学生在学习中必然受一定思想的支配,有一定的目的和态度。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的。
19、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
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20、我国中小学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科学性与思维性相结合的原则:①坚持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指导教学过程②加强教学的科学性。
③根据学科特点,恰当地进行思想教育④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①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②要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③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启发性原则:含义: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①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③发展教学民主,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这是进行启发教学的重要条件。
(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含义: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出同一的目标和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要求:①树立整体观念,做到五育并举②要正确处理整体发展与重点发展、统一训练与个别辅导的关系③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④面向大多数学生⑤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五)循序渐进的原则.(六)理论指导和直观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七)巩固性原则2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述、讲解、讲演、讲读);谈话法(讲授新知识的谈话、复习谈话、指导总结谈话);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三、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练习法。
四、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自学指导法、研究法。
五、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含义和表现形式)22、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一):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要求(二):依据课程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 (三):依据学生的特点(四):依据教师本身的素质(五):各种教学方法本身的功能(六):依据教学时间、设备等其他教学条件23、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1,个别教学制;2,班级授课制: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