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开放式教学课型构建及实践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通用1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抓住贯穿课文的思想感情线索,领会课文的深刻寓意,认识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具备了无穷无尽的创造力,《难老泉》教案教案。
(二)了解课文组织材料方面的特色,了解课文引用史料传说的作用。
(三)学习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阅读分析课文。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是怎样熔景物、传说、古迹、新貌于一炉写景抒情的?分析:本文的最大特点是,熔景物、传说、古迹、新貌于一炉,写景抒情。
文章开头两段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山西的新旧变化,突出了今日山西的青春活力。
接着以“难老泉”为核心,以“难忘”精神为中心,既介绍了晋词的名胜古迹,又引用了有关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以及名人诗文,多方面表现“难老”这一特点。
让读者感受到,这里有不老的清泉,不老的江山,更有不老的人民,不老的精神。
正是有这种精神,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文化才会像“难老泉”一样“永远是活泼泼的,青春常在的。
”源远流长。
(二)本文是一篇晋祠游记,题为“难老泉”,是从晋祠或难老泉起笔的吗?文章前后有什么内在联系?分析:本文没有从晋祠或难老泉起笔。
文章宕开笔墨,从山西写起,由山西而太原,由太原而晋祠,由晋祠而“晋祠三绝”,由“三绝”而难老泉。
前后内容由远而近、由大到小,并有着鲜明的内在联系,看似散漫的笔墨,始终紧扣着“难老”二字。
开头写历史的新陈代谢,使山西“难老”,太原“难老”,一派“繁荣、“欢乐”景象,实际是为下文抒写对“难老泉”的观感张本。
写晋祠“三绝”,“宋塑侍女”似乎仍在“呼唤”“说笑”,青春常在,“古柏齐年”历经三千多年仍生机勃发,更是“难老”,这些记叙描写,继续为“难老泉”铺垫。
高考复习课的几种模式
高考复习课的几种模式一、程序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预设的高密度程序式问题,引导学生从原有的认知起点出发去掌握和理解新的知识,同时通过预设的大容量的问题原型和变式训练让学生学会新知识的应用。
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好,教学进程容易掌握,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较好。
但学生掌握知识的惰性较大,在新情景下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弱。
同时,学生的思维方式容易趋同。
这种模式是目前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二、互动对话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预设的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通过预设的探究活动和低密度、非程序式的问题去引导和控制学生在探究和互动中去发现和理解新的知识,并通过适度的问题原型和变式训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相对较高,在新情景下知识的应用能力相对较强,教学进程也比较容易掌握,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也比较好。
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相对前者要差,要求教师应对教学随即事件的能力要求较高。
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容易趋同。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这种模式在目前教学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三、自主建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是通过教师给学生呈现探究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探究某个概念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方案的制定、修正,到提出探究的猜想、检验猜想和推理证明全由学生自己控制,教师只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指导和伙伴互助作用。
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深度和广度完全取决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和学习方案的优劣。
这种学习模式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很高,学生的思维方式由于先前的经验差异,呈现多元化。
同时学生对掌握的知识理解深刻,在新情景下知识的应用能力很强。
但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学习的进程不容易统一和掌握,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性较差,差异性较大,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目标不易达到。
这种模式在目前研究性、探究性教学中有所应用。
四、自主合作问题式(学案)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线索;以合作探究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课时学案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5篇细致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
老师编写教案是一个探讨教学支配或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员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1《红楼梦》1分析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及其性格特点,学习在比较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抄检”这一重大事务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大观园、贾府及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3相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和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及必定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向。
1.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抄检”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接受“阅读评点式”教学。
因课文较长,所以必需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又由于《红楼梦》的“网状结构”,前后关联,交织贯穿,严密有机,没有哪一章节可以完全从书中独立出来而不牵连四周筋络(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是难以节选的),所以学习本文(即第74回)应适当联系第73回、第75回、第77回、第92回等与课文前后有关联的情节内容,辅以精要的评点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及课文在全书中的作用。
媒体设计课前可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头音乐,把学生带入《红楼梦》那特有的惆怅感人的氛围之中。
结课时再播放电视剧《抄检大观园》的情节、画面,与课文比较学习,以加深理解。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空前的,到目前为止也是绝后的文学奇迹,毛泽东把它与中国古代“四大独创”同日而语。
《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人们对它阅读、探究的热忱经久不衰。
今日我们学习在全书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个章节,也是情节进展中的一个大事务、大波澜——《抄检大观园》。
(解说:此导语旨在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爱好和重视,以及对《红楼梦》的阅读爱好。
)二、解题课文选自《红楼梦》第74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抄检”,搜查并没收,是课文“文眼”所在,包含“抄检的起因”“谁抄检谁”“抄检什么”“抄检过程”“抄检结果”等问题。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精析——导练”课型模式的探索
口 广 西 师 范 大学 漓 江 学 院 邱 文 婧
【 关键 词 】 高考语 文复 习 专题复 习
课 型 模 式
在关系 , 为应用和迁移作准备 。但在现实
中 , 三 进 入 专 题 复 习 阶段 后 , 文课 堂 高 语 常 常 显 得 格 外 沉 闷 ,考 点 、 型 ” 缚 了 “ 题 束 教 师 的教 学 思 路 ,教 师 过 于 强 调 接 受 学 习 ,学 生 只 好 就 着 整 本 的资 料 机 械 演 练 ,
复 习课 的课型设 计却 难 以静心 钻研 , 对 其 课 型 特 点 、 求 及 操 作 程 式 不 甚 了解 , 要
知识 解决实 际问题 的 能力为 主要 任务 , 但又 区别 于课 时复习 、单元 复习和学段 复 习。它是学 生语文能力提 高的重要途 径。 它的具体要求是 : 固、 巩 完善 、 综合 、 提 高 ,即在完成一轮复习任务 的基础上 , 依 据考试 大纲 ,根据语 文学 科的 主体 内容 和高考的重点和 热点 ,精选若干个 专题
习 , 学 生 自 己找 规 律 , 学 生 自己判 断 让 让
、
专题 复 习课 型 的 基本 特征 及 设 计
要 求
错误 ,让学生 通过 自己解决 问题学会 思
维 。师生 之 间 、生 生 之 间 在讨 论 研 讨 中 , 在 思 维 碰 撞 中 实现 教 学 目标 。 4总结 规 律 方法 , 重 技 巧 指 导 。复 . 注
表 达 ” 五 部 分 1 项 的 4 个 考点 中 划 分 等 1 1 若 干专 题 , 成 专 题 序 列 , 利 于 学 生 对 编 以
【 中图分类号 】 【 G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5—89 2 1)7 一 0 098 (02 0B 4
在实践中的语文教学重构(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从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重构,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通过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重构的策略和方法,旨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引言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承文化、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使命。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因此,对语文教学进行重构,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1. 教学内容陈旧长期以来,语文教材内容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缺乏与时俱进的新鲜血液。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语文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 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语文教学评价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评价体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语文教学重构的策略1. 优化教学内容(1)更新教材内容,融入时代元素。
教材应选取具有时代性、现实性的作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社会、关注生活。
(2)拓展阅读范围,丰富知识储备。
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各类书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创新教学方法(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完善评价体系(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2)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实践中的语文教学重构案例1. 案例一: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学生分组调查家乡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制作成PPT进行展示。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三级部各科一轮复习课型模式
高三级部各科一轮复习课型模式高三级部各科一轮复课型模式——语文组——复课课堂模式一轮课本文言文复一、课前5分钟活动:1、活动内容:①检查上节课所复的内容。
(理由:有效督促其复效果)②检查每日积累的字音、字形、词语、名句等。
(理由:对于字词名句等的积累适合分散记忆)③评价:表扬和批评,并对以后的表现提出要求。
(理由:通过评价,激励先进,鞭策后进)④对易错点重新巩固。
(语文是弱科,知识点零碎,不要指望学生在课下会用多少时间复语文)二、处理上节课布置的书面作文:1、总体评价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表扬和批评,并提出新要求。
(理由:意在告诉学生老师对作业是很认真的,让他们对作业不敢懈怠;同时,让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惯)2、结合批改记录,有针对性的讲解易错点。
(理由:突出难点,减少干扰,同时节省时间)3、小组之间相互解决非共性的疑难问题,教师巡回,以随时解疑告难。
(理由:非共性问题若在班里统一讲,会浪费太多时间)4、给学生1-2分钟整理、巩固。
(理由:若放到课下,学生可能就不复,不巩固了)三、复新篇目:1、宣布复篇目,并明示目标(理由:努力达成目标是学生复的动力):①了解作者作品。
②掌握重点词句。
③处理随堂训练。
2、实施复:①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并边读、边画、边记忆重点信息,之后老师提问。
(理由:这是复的非重点信息,但不能放弃,它对学生理解文本的知人论世,前进学生思想认识程度,积累作文素材均大有裨益)②给学生点示文章中的重点,让学生用笔圈画。
(理由:学生并不知道哪是重点,而高考时主要是考察对重点信息的解读本领)③给学生10—15分钟读文本,通评全文,重点记忆所画的重点信息,教师巡回解疑。
(理由:复时既要全面,又要突破重点)④简单提问,并作评价。
(理由:提问主要是起督促复、提高复效率的作用;而评价是为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⑤做随堂训练,让2—3逻辑学生到黑板上做。
(理由:一是为了强化对重点信息的复,二是为了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做在黑板上的作为示范批改,直观有效)⑥处理随堂训练:间接对黑板上的内容进行批改,并采点赋分。
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开放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资源共享、教学互动、个性发展等目标。
本文将从开放性教学的概念、构建原则、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
一、开放性教学的概念开放性教学是指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特征,以资源共享、教学互动、个性发展为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平台,实现教学过程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教学评价开放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二、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开放性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资源共享原则:开放性教学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
3. 教学互动原则:开放性教学应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知识的传递、交流和创新。
4. 个性发展原则:开放性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路径。
5. 教学评价开放原则:开放性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评价的公平、公正。
三、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实施策略1. 构建开放性课程体系(1)课程内容开放: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各类课程资源,形成跨学科、综合性的课程体系。
(2)课程形式开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途径。
(3)课程评价开放: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2. 构建开放性教学平台(1)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共享、教学互动等功能。
(2)开发移动学习应用:针对学生的移动设备,开发便捷的学习工具,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建设虚拟实验室: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3. 培养开放性教学师资(1)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让高考语文复习课更精彩
让高考语文复习课更精彩摘要:在高考复习的紧要关头,语文课却“沦落”到最不受欢迎的地步,这岂不令人深思!高三的语文课堂不应该淹没在技巧和规律中变得简单机械,它仍需要生动灵活,需要师生保持激情和兴趣。
基于此,我们可以从重视阅读背诵、重视交流表达、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等几方面来激发学生兴趣,还原语文课生动丰富的本色。
还要科学引导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和重视意识,让他们从心里真正爱上语文。
关键词:高考复习;语文教学;激发兴趣;丰富多彩当一年一度的高考尘埃落定,当一年的奋斗终于结出硕果,我不得不再次对令我喜令我忧令我爱令我恨的高考语文备考作一次深情的回眸。
所谓复习课,就是分析历年高考试题,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针对性的专题训练。
这是很多高三语文老师复习课的教学基本步骤。
久而久之,复习课难免程式化,难免枯燥机械。
结果是老师教得索然,学生学得无味。
很多老师认为,高三的语文,就应该换一副面孔,应该和数理化一样,在题海里奋勇挣扎,在资料里寻寻觅觅,在技巧规律里带上锁链。
高三的课堂,语文的翅膀不再轻盈,语文的面孔有些僵硬,语文总有些事倍功半的尴尬和无奈。
是啊,当教师自己都感觉到教得不灵活不生动不激情不投入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对高三语文又还有多少热情和投入呢?语文和数理化终究是不一样的,数理化枯燥,学生老师都认为是正常的,而语文一旦枯燥起来,学生就不再肯买我们的帐,一样地做题训练技巧,地球人都知道,做语文不如做数理化见效快。
学生的不够主动,使我们的高三语文在数理化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确实如此,高三语文如果不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继续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人生思考,不引导学生去掌握丰富的知识,积累厚重的底蕴,而是一味奢谈什么技巧方法,一味奢谈什么能力,那学生高一高二培养起来的语文感觉很可能会在枯燥的题海中丧失。
与其这样,我们何不换个角度,换换方法?展现给学生的复习课兴许会另有一番趣味,别有一片天地!那么,如何让高考语文备考生动而不乏味,如何让高考的语文在审美与思索中前进,如何让高三的语文成为广大学子的精神乐园,这是我一直不断探索的。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精选12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1“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E级。
主要考查学生用词是否准确,语言是否简约、合乎语境、得体恰当,语脉是否贯通,主题是否明确,语句是否有文采等能力。
①题型明确,主观题和客观题互现。
考查“连贯”多采用选择题,其他采用主观题。
如20xx年采用选择题的有北京、辽宁、广东、课标全国卷,20xx年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增加了福建卷、全国卷、湖南卷等。
②考查方式灵活。
既可以综合考查,又可以单项考查,也可以几项结合考查,还可以结合语段压缩、图文转换、宣传语、公益广告、新闻评论和启事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性考查。
如20xx年四川、安徽、广东卷,20xx年山东、天津、福建、安徽卷。
③考查重点明确。
“连贯”“得体”是考查的核心和重点,“连贯”多考查语句的衔接,“得体”多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体现日常实用的特点。
重点考查“得体”,如20xx年安徽、湖南、山东、重庆卷等。
④语言材料、背景环境多选用贴近现实和时代生活、贴近考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如20xx年的天津、安徽、全国卷,20xx年的广东、江苏、天津、浙江卷等。
真题体验1.[20xx·课标全国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A.⑥②③⑤④①B.⑥①④②③⑤C.⑤③④①⑥②D.③⑤④⑥①②[解析]答案及解析参见本专题“现场指导”。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锻炼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分析的能力;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3.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4.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难点:1、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同类现象。
教学方式朗读法、探究法、分析与归纳等方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你们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
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意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轻松的回顾,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
) 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诗歌是__和想像的艺术。
只有用你的__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带着的__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
二、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问2: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引1: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思考: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引2: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高考语文复习教学建议
三、讲练科 学有度 。 高 训练 的真 实性、 提
操作性、 纠错性
诵” 而应将 其 与文 化 背景 阐释 、 作素 材 的 , 写
发掘 、 作 过 程 中 的恰 当运 用结 合 ; 习 成 写 复 语, 就不能 只在 成语 的用 法这 个 “ 点” 打 考 上 转, 而要把 成语 与 文言 文化 知识 、 语法 知识 、 表达情境和效果等结 合 ; 习现代文 阅读 , 复 就 不能依据罗 列 的考点 来 肢解 文 章 , 裂文 本 割 整体 , 更不能将对应考点 、 穷尽考 点派生 的所 谓答题技巧作为 旨归 , 而要与文 本解读 指导 、 语 言品 味 赏析 、 辞表 达 手 法 的运 用 结 合 。 修 总之 , 尊重 语 文学科 特 点 , 破考 点藩 篱 , 要 突 自觉地 整合考 点 与题 目、 知识 积 累与 能力 发
高考语文 复 习肯定 要 进行 必要 的训 练 ,
但若训 练量 大而 无度 , 如有 的学校课 后 讲 义
泛滥成 灾 , 不堪 应付 而敷衍 了事 ; 的学 学生 有 校甚 至每周都 要 进行 高考 仿 真模 拟考 试 , 把
师生 “ ” 晕 头 转 向。这 种 以训 练 、 试取 考 得 考
的观点。
关键词 : 习教学 复
考点
归纳
讲练
技 巧
学校教育 的重心 , 于学 生 的全 面发 展 在
的桎梏 。众 所周 知 , 考试 说 明是 将 高考 试 卷 拆分成若干考点并按试 卷呈 现 的顺 序决定 其
和可持续发 展 。学 生能力 的培养是 素质 教育
的出发点 和归 宿 , 更是 高 考考 试 大纲 要求 考
高 考语文复 习教学 建议
芦 军
高三语文教学的计划和目标
高三语文教学的计划和目标高三语文教学的计划和目标篇一一、指导思想依据新课标及考纲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确定20xx年复习备考的基本原则是:基础第一,效率至上。
在具体复习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作为复习主体的思想,遵循“突出双基、注重能力、分类突破、提高素养”的原则,抓准强化训练这条主线,重建教材和语知两个体系,突出语用、阅读和作文三个重点,实施科学备考。
二、备考思路1、认真组织高考备考的教学研究,继续在复习策略、课堂教学、应试能力、信息整合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组内互研、校际交流、小组备课等形式不断提高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及教科研水平,力争高考语文成绩有较大突破,为总分提升多做贡献。
2、进一步提高复习备考效率,使备考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合理性,形成高效益的教学机制,为高考成绩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础。
3、继续积累永仁一中语文备考经验,针对我校学情构建适合我校特色的学案及复习备考模式。
4、进一步强化达标意识,强化协作精神,通过学段测试、模考联考等形式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形成体系,强化考技考能。
三、时间安排(1)高三语文复习分为三轮:第一轮(20xx、8—20xx、3)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穿插20xx年高考真题训练)第二轮(20xx、4—20xx、5)重在专题复习,查漏补缺。
(结合测试题训练)第三轮(20xx、5—20xx、6)重在综合训练,提高实战应考能力。
第一轮复习对课本进行全面的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纳入复习备考知识体系,构建自己的知能体系。
第一轮复习的关键是落实,基础训练点点落实,结合教材和《高考调研》选编适合学生实际的学案,逐步提升学生能力。
每复习完一个知识点测验一次,单元测验题要集中本组老师的力量,认真编写。
第一轮复习期间组织多次月考,以此落实并检查复习效果。
还要特别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分层指导,避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
这一轮复习要讲练结合,防止对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
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
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开放性问题设计教案
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开放性问题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开放性问题的特点和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回答开放性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开放性问题的类型和答题思路。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在回答开放性问题时的深度思考和独特见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开放性问题的概念、特点和类型。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开放性问题的答案,激发思维碰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阅读文本和问题,让学生实践回答开放性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段简短的阅读文本,并提出一个简单的封闭式问题(如:文中提到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和一个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文中主人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对比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开放性问题。
2、知识讲解(15 分钟)解释开放性问题的定义:没有固定答案,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回答的问题。
列举开放性问题的常见类型,如观点阐述类(你对文中某个观点有什么看法?)、原因分析类(为什么作者会这样描写?)、启示感悟类(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等。
强调开放性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能深入理解文本。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篇阅读文本和几个开放性问题,如:文中描述的场景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小组内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倾听和交流。
4、案例分析(15 分钟)选取几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回答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总结回答开放性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仔细阅读文本,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进行思考。
回答要有条理,先表明观点,再阐述理由。
可以引用文中的语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5、实践练习(10 分钟)给学生提供新的阅读文本和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然后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建设
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建设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使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运用的积极性,从而在课内外的学习与运用中拓展语文课程的内涵”。
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观念和作法,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把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以及课堂之外的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纳入语文学习的范围之内,真正体现课堂从僵化走向开放,从书本回归生活世界。
具体来说,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一、加大课外阅读和指导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认为,课内与课外语文知识的比例“三七开”。
即大概30%来自课内,(70%来自课外。
可见增加课外阅读量是十分重要的。
需要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课外阅读并不完全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它应该是在情趣性萌发、情感性熏陶的前提下,恰当地教给若干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自发阅读,在无意中吸纳与积累语言、熏陶情感、扩大知识面,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可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读书的活动中,也出现过读书不加选择、光追求故事情节的情形。
他们什么书都看,什么都信,缺乏分析判断力。
对此,笔者利用语文课时间开展读书讨论会,发动学生讨论、辩论,让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教帅适时给予适当的启发,增强学生分清良莠,明辨是非的能力。
还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教师在这些活动中提示学生把课外读到的文章内容、手法与课内学到的文章进行比较,使课内外知识紧密联系,以巩固和发展课内外知识,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二、让学生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新课程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认为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
既然把实践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就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而应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加阅历。
构建语文学科的立体教学模式——记常宁一中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三课型实验
构建语文学科的立体教学模式——记常宁一中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三课型实验彭中华;黄耀红;刘良初;李冬茂【期刊名称】《湖南教育:综合版》【年(卷),期】2000(000)023【摘要】2000年暑假,常宁一中的语文老师天天像过节一样高兴。
这个暑假发生了两件令他们兴奋不已的事情。
一是高考语文成绩揭晓,常宁一中打了个翻身仗:衡阳市有 73所高中,其中省重点中学有 9所,常宁一中不是省重点中学,过去几年高考的语文科人平分位居衡阳市各高中后列,今年则位居第十名,而且高分较多, 120分 (满分 150分 )以上的有 20多人。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本来是应该淡化高考分数的。
记者之所以在这里列出他们的高考成绩,是因为这不是靠搞题海战术 "拼 "来的,而是通过开展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三课型实验 "挣 "来的。
今年的高中毕业生,正是这项实验的受益者。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成绩尤其显得不同寻常。
另一件令他们兴奋不已的事情是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的颁布。
新大纲强调了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淡化了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强调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
而这些,正是4年前常宁一中开展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三课型实验的初衷。
三课型:构建语文学科的立体教学模式常宁一中开展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三课型实验的初衷,是要构建语文学科的立体教学模式,从而改变高中语文教学 "少慢差费...【总页数】3页(P)【作者】彭中华;黄耀红;刘良初;李冬茂【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3.3【相关文献】1.高中语文基本课型教学模式内涵界定与构建 [J], 刘志宏2.在实验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南城一中高三(3)班全方位进行“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实验的调查报告 [J], 吴南凯;周长春3.构建语文学科的立体教学模式——记常宁一中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三课型实验 [J], 彭中华;黄耀红;刘良初;李冬茂4.三年实验初见成效——高中语文“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实验报告 [J], 刘志荣5.构建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多课型实验课弹性教学模式初探 [J], 陈和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实践课型教学评价实践分析
“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实践课型教学评价实践分析发布时间:2023-02-22T09:19:15.18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0月第19期作者:牙惠玲[导读] “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实践课牙惠玲河池高级中学 547000摘要:“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实践课,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
当前高中语文实践课,因各种原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开展高中语文实践课并作出客观、公平、准确的评价,是“三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结合具体的实践课教学活动,针对实践课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对实践课型教学评价的开展实施提出一些粗浅见解。
关键词:实践课型教学评价实践分析一、综合实践课现状分析开展综合实践课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它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同时也是难点。
实践课在开展的过程中,既要遵循国家规定,符合地方法规,也要有自我的特色,是一门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相统一的课程。
课程的顺利开展,能较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正因实践课的这些特点,我们学校和教师在开展实践课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解读文件不到位,对文件精神把握不准,没能较好的全方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问题。
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学生,不能在实践课中学有所得,没能凸显出实践课的价值。
二、实践课教学评价分析按照实践课教学评价的对象,我们可以将之分为课堂教学实践评价,教师教学实践评价和学生学习实践评价。
课堂教学实践评价,是对每一课堂的教学设计、课程实施效果及结果综合性的评价。
这样的实践课评价方式,不仅仅关注实践结果,更应关注教学实践的整体过程。
这个过程自然是要由教师来主导,以学生来为主体参与的。
下面,我将具体开展实践课教学评价过程总结的几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一)综合学科性质和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课程。
1.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展预习评价课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它的特殊性,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特点组织学生以各种方式开展预习实践活动。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摘要]校本课程是国家宏观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它在国家宏观课程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协调好国家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开展积极的校本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保障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资源,解决好课程的兴趣性和学术性的矛盾。
[关键词]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1.菲吕马克(1973):校本课程开发意指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关成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家长与学生,为改善学校的教育品质所计划、指导的各种活动。
2.麦克米伦(1973):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开发工作,该课程开发工作大部分依赖学校教职员以及学校的现有资源。
3.基尔贝克(1976):校本课程开发是由学校教育人员负责学生学习方案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
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79):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发的课程开发过程,过程中需要中央与地方教育当局的权力、责任重新分配。
5.科恩(Cohen,1985):校本课程开发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上,是指学校少数人员,如校长、部分教师开发课程文件或成品;广义上,是指学校所有成员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参与课程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等课程开发的全部工作。
二、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必须强化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另外,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都有统一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往往只是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很难兼顾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各自的特殊性,而且,千人一面、“拉平式”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也很难满足当今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
这就要求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也就是学校要根据教育者的办学宗旨、具体的师生特点、教育资源、学校和社区环境来确立自己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蕴藏着某种创造潜能,人在青少年时期,正是这种创造潜能最活跃的涌动时期,最明显的表现是对身边事物充满着好奇、对发生在眼前的现象异常敏感、并总是跃跃欲试的去尝试、去实践心中想做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复习开放式教学课型构建及实践一、研究背景①关照新课程和高考压力的背景,有人认为二者相互矛盾,难以兼顾;有的认为二者要兼顾,但面对高考,高考压力应放在首位。
从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来看,我认为二者并不矛盾,也不是谁先谁后的问题,而是二者应该同步,它们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②通过两个月的连续高强度的高考第一轮复习,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下滑,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没有学科意识,不能跳出高考考点的框框,站在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的统一高度去复习,为高考而复习,因而改变教学课型成为必要。
③高一高二进行过研究性学习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学生有较强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强,因而构建开放式教学课型有较好的基础。
二、高考语文复习开放性教学课型的定义及其特征《国际教育新理念》的作者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现代化、基础化、开放化和综合化。
所谓开放化,即强调学习与生活、与社会发展的联系;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评价标准的差异性。
高考语文复习开放性教学课型,是指适用于高考语文复习,以教师对复习内容的先行把握为前提,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完善复习内容、过程、方法等方面的一种课型。
这种课型要求教师对复习内容、授课对象情志意的特征、教师自身教学特点等方面的深入把握,让学生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对复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并对教师授课的内容、过程、方法进行评价,从而让师生共同逐步形成和完善符合个人、本班的复习内容、复习方法、复习过程。
这种课型具有如下特征:开放性特征。
备课过程的开放:教师要大量收集、整合教学内容和材料,并采取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把握情况,如哪些内容需要复习,哪些内容需要强化,如何评价这些考点的价值等。
教师的教案预设具有开放性: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考虑到有利于自己在上课时产生教学的思想火花,也要考虑到让学生随时参与进来,有利于学生进入到教师教案预设的内容、步骤、方法、过程等方面的完善过程中来。
课堂呈现开放状态:教师在组织课堂时,要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教学,甚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和不自觉地转化角色,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和某个课堂的环节中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并让学生对教师授课的内容、过程、方法进行评价。
教学效果检测的开放性:除了常用的试卷测试直接性检测的方式之外,还应引入多元的渗透性检测方式,如多采用情景假设等,渗透性检测方式多利于学生从情、志、意三方面的内化。
未完成特征。
人的认知是无穷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从大语文观来看,语文的学习呈现综合性特征,所以语文学习中一堂课、一个阶段的学习的结束,只是相对结束,还存在后继的学习、补充和完善。
这种课型还应留给学生研究的空间,让他们在后继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完善已经学习的知识系统的构建和完善。
即使本次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学生否定了复习内容的设置,教师不必加以否定,暂时放过,等学生意识到复习内容的重要性时,可以再回过头来复习,这时的复习效果,肯定要比强行让学生接受好得多。
当然,对于学生始终没有认识到的问题,教师要在一定的程度上加以引导,适当的强制是避免不了的。
创新性特征。
学生通过高中两年多的学习,尤其是在“身在基础年级,想在毕业年级”的观念影响下,学生对高考的每一个考点都有较好的训练,但缺乏的是综合归纳能力、缺乏学科意识,不能站在一个学科的高度来学习。
近期影响是不能在高考中发挥好的水平来,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看,缺乏整合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
因此这类课型适合培养学生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的能力;适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有利于学生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注重梳理。
让学生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从而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三、高考语文复习对开放性教学课型的现实需要高考功利性的介入,必然使我们在高中复习阶段教学中,容易忽视对学生的认知、感受力的培养和心理结构等方面的发展,师生都把眼光投射到高考层面上来,时刻关注着考点,教与学的活动中潜意识地落实考点,讲求应试技巧,经过反复训练,学生的思维就会随之理性化。
然而,语文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情感活动,如果理性占上风,语文学习便少了体验的愉悦,精神参与的快感。
正是这样,学生把高中复习阶段的学习叫做“黑色的岁月”,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学习缺乏更多的动力。
同时建构学生良好的心理结构,也是提高学生发展能力的需要,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人要获得一种结构、一种能力、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而不只是知识,知识是重要的,但知识是死的,而心理结构则是活的能力或能量。
”因此让学生在快乐中复习,成为一种迫切需要。
这种学习,其过程应该是愉快的,其最终目的也必须是应该使人产生愉悦。
当然不能把“愉快教育”界定在表面的轻松和表层的娱乐上,施教过程中学生随着认知层次的提高,思维深度的加强,内心深处在付出劳动之后释放出快乐满足感,这就是受教育者在学习时感受到的教育愉悦。
求知欲深,当愈以求知为悦;思考愈精,当愈以思考为乐。
教学过程中追求“愉快教育”,适宜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心态,这也是当今社会对人的心理健康要求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的体现。
而开放式教学课型就是激发并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情、智、意的积极元素,并享受学习的阶段性成果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愉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提高创新能力,让学生跳出高考考点的框框,站在完善学科建设和个人的发展性能力的高度去学习。
四、接受美学为开放性授课课型提供了理论契合点汉斯?罗伯特?姚斯的接受美学认为,作家创作文本时留下了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读者的参与才能使一个文本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作品。
语文教学与接受美学的契合点就是,语文是一种特殊的接收活动,教师要先于学生个性的先接受,但要立足于学生角度去阐释,努力在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架起一道恰当的桥梁。
但这个桥梁不仅是由教师完成,而应该和学生一起去架设,甚至这座桥梁的某些部分让学生去完成。
建造这座桥梁方法之一就是构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课型,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满足学生愉悦、能动接受的需要。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
主要指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
姚斯将期待视野区分为公共期待视野和个人期待视野。
公共期待视野是指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人们所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期待视野;个人期待视野是指在个人审美基础上的个人不同理解,它因接受者的不同而呈现不确定性,接收美学的任务是研究公共期待视野,但作为语文教学活动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共同期待视野,更要重视学生的个人期待视野,二者既可以是情、智、意三方面的共同期待视野和个人期待视野,也可以是从某方面满足共同期待视野,而从另外一方面满足个人期待视野。
而在语文的高考复习中,探究规律性的东西较多,我们过多注重学生在接受时的公共期待视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人期待视野,而这种忽视的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性接受,而缺乏主动性探讨,从而缺乏个人期待视野满足的那种愉悦感。
但开放性教学课型就是在大家共同探讨学习上的普遍规律,还可以从满足学生的个人期待视野的角度,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既可以让学生从知识、能力上产生超越个人期待视野的那种成功的愉悦之感,更能从过程中获得一种心智上的健全。
在阅读活动中,期待视野起着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的双重作用。
“期待视野”给我们的启示是,高三的学生在复习之前,已经形成了相对丰富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思维定势,他们对复习产生了一定的心理“期待”。
如果复习活动与学生的需要和“期待”一致,学生就会产生兴趣,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之情,而创新期待则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接受和学习新的知识、能力,想获得一种新的情感体验的动力,而这种心理一旦实现,又会转化成新的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
因此在高考语文复习过程中,实行开放式教学课型,能最大化地让学生满足学生的创新期待,让学生站在学科建设和大语文观的高度去学习,尤其是能让学生意识到高考复习不只是为了应付高考,而是对高中阶段知识的系统整合,是对自己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和检测,是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打下的良好的基础。
五、高考语文复习对开放性教学课型的实践及其反思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尝试,内容涉及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复习,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比如写作,先从语文表达方面的考点入手,按照表达的简洁、连贯、得体,逐步推进到仿写,作文的分步过关,作文的升格、变格;阅读方面除了探究高考阅读题的答题技巧之外,还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整合阅读材料为作文所用,并逐步深入到在审美层面的高度,帮助老师编写《个性阅读教材?散文篇》。
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经典案例的探讨,详细内容见另外一篇文章《语句扩展的研究性学习案例》。
学生积极性很高,能认识到站在学科高度学习语文的好处,更能认识到高考考点的学习不只是为了高考,是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当然,这种方法在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好像不大,学生有一种得不偿失的感觉,但从总量上来看,所用时间差不多,甚至还要用得少些,且复习效果要好得多,学生感觉一堂课过得很快,而且精神上没有以前复习的那种疲惫和烦心,所以要把握好课堂节奏,要做好和其他课型的调节。
作为教师,如何把握好适用这种课型的教学内容的难度至关重要,难度太低和太高学生都没有兴趣,课堂会流于形式,学生会产生一种急躁的情绪,有一种花了时间没有收获的挫败感,而这会严重打击学生对这种课型的兴趣和信心。
单位:武汉市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