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安全技术

合集下载

混合动力汽车的原理与应用

混合动力汽车的原理与应用
混合力汽车的原理 与应用
汇报人:
目录
混合动力汽车的基 本原理
混合动力汽车的优 点与挑战
混合动力汽车的关 键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的应 用场景与案例
混合动力汽车的环 保与经济性分析
混合动力汽车的未 来发展与趋势
混合动力汽车的 基本原理
定义:同时装备 两种动力源的汽 车
分类:油电混合 动力汽车、插电 式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的环 保与经济性分析
减少尾气排放 节能减排 降低使用成本 提高燃油利用率
燃油经济性:相比传统燃油车,混合动力汽车能够实现更低的油耗和更 长的续航里程
维护成本:混合动力汽车的维护成本比传统燃油车低,因为其结构更加 简单
能源利用效率:混合动力汽车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能源,减少能源浪费
政策支持:政府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政策支持,如补贴和税收优惠,也能 够降低购车成本
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动 机技术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应用 将更加广泛
定义:控制混合动力汽车各系统运行的机制 目的:优化能源利用,提高车辆性能 技术组成: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策略等 作用:通过控制发动机、电动机等部件的运作,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混合动力汽车的 应用场景与案例
城市交通 出租车行业 物流运输 公共交通
添加标题
更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更智能的自动驾驶技术
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创新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 扩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 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品牌推广,拓展海外市场 推进智能化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加大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扶持力度,推动技术研发和市场 推广。

GB21861检验项目按车型分类

GB21861检验项目按车型分类

GB21861检验项目按车型分类概述国家标准GB21861是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技术规范升级版,其中包括各项检验项目。

那么,这些检验项目是如何按车型分类的呢?车型分类在GB21861标准中,车型主要被分为以下几类:•电动汽车(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燃料电池汽车(FCV)在这些车型中,检验项目也会进行不同的分类。

检验项目分类电动汽车对于电动汽车,检验项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功能安全1.驱动电机控制-SIL3安全性集成级别2.电池系统管理-SIL2安全性集成级别3.制动系统-SIL2安全性集成级别4.方向盘系统-SIL2安全性集成级别5.车身电气系统-SIL1安全性集成级别6.充电系统-车载充电器-高低压分离等乘员安全1.车身碰撞-正面碰撞试验2.车身碰撞-侧面碰撞试验3.车身碰撞-后方碰撞试验4.乘员保护座椅-正面进气/身偏式碰撞试验5.乘员保护座椅-侧面进气/身偏式碰撞试验6.车辆结构和平台强度试验环保1.汽车环保九项要求2.减振器应用效果试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检验项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功能安全1.发动机和变速器控制-SIL3安全性级别2.内燃机排放控制-SIL2安全性级别3.发电机控制-SIL2安全性级别4.制动系统-SIL2安全性级别5.方向盘系统-SIL2安全性级别6.车身电气系统-SIL1安全性级别7.充电系统-车载充电器-高低压分离等乘员安全1.车身碰撞-正面碰撞试验2.车身碰撞-侧面碰撞试验3.车身碰撞-后方碰撞试验4.乘员保护座椅-正面进气/身偏式碰撞试验5.乘员保护座椅-侧面进气/身偏式碰撞试验6.车辆结构和平台强度试验环保1.内燃机排放试验2.制动能量回收试验3.汽车环保九项要求燃料电池汽车对于燃料电池汽车,检验项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功能安全1.燃料电池系统安全-SIL3安全性级别2.燃料电池控制有效性-SIL2安全性级别3.车身电气系统-SIL1安全性级别4.充氢系统-高低压分离等乘员安全1.车身碰撞-正面碰撞试验2.车身碰撞-侧面碰撞试验3.车身碰撞-后方碰撞试验4.乘员保护座椅-正面进气/身偏式碰撞试验5.乘员保护座椅-侧面进气/身偏式碰撞试验6.车辆结构和平台强度试验环保1.汽车环保九项要求2.H2泄漏试验按照国家标准GB21861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技术规范升级版的要求,检验项目被分为多个分类,分别应用于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

汽车节能安全与环保新技术

汽车节能安全与环保新技术

C 环保工艺:减少废气、 废水、废渣排放
D 绿色包装:使用可降解、 可回收的包装材料
E
绿色回收:建立废旧 汽车回收利用体系
F
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 汽车,减少尾气排放
环保生产工艺
绿色设计:减少材料和能源消 耗,降低污染排放
废物处理:回收利用废料,减 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清洁生产:采用环保技术和设 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02
电子稳定程 序(ESP): 防止车辆侧 滑,提高行 驶稳定性
03
车道保持辅 助系统 (LKA): 帮助驾驶员 保持在车道 内行驶
04
自动紧急制 动系统 (AEB): 在紧急情况 下自动制动, 避免碰撞
被动安全系统
01 安全气囊:在碰撞时保护乘客, 减少受伤风险
02 安全带:在碰撞时固定乘客, 防止乘客被抛出车外
演讲人
汽车节能安全与环保新 技术
目录
01. 节能技术 02. 安全技术 03. 环保技术
节能技术
混合动力技术
混合动力技术是一 种将传统内燃机与 电动机相结合的技 术,可以降低油耗 和排放。
混合动力汽车可以 在低速时使用电动 机驱动,在高速时 使用内燃机驱动, 从而实现节能和环 保。
混合动力技术可以 提高汽车的燃油经 济性,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降低对环 境的影响。
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06 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提高
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环保技术
排放控制技术
三元催化器: 减少尾气中有 害物质的排放
颗粒物捕集器: :降低废气 排放,提高燃
油经济性
混合动力技术: 降低燃油消耗,
减少排放
绿色材料应用
A 环保材料:如生物降解 材料、可回收材料等

混合动力汽车构造原理与检修

混合动力汽车构造原理与检修

混合动力汽车结合了传统内燃机和电动机的优势,旨在提供更高的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放。

其构造原理与检修涉及多个复杂系统。

1. 构造与工作原理:混合动力汽车的基本构造包括发动机、电动机、蓄电池、控制器等主要部件。

它们之间的协同工作实现了车辆的高效运行。

2. 电子器件与功率变换器: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子器件和功率变换器是关键组成部分,它们确保了各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能量转换。

3. 混合动力技术的类型与具体结构:混合动力技术有多种类型,如串联、并联和混联。

这些技术在具体的汽车型号中有不同的应用和实现方式。

4. 高压安全技术:由于混合动力汽车使用高压电,因此高压安全技术尤为重要。

这包括如何安全地进行检修和维护,以及如何保护人员免受电击的风险。

5. 检修方法:混合动力汽车的检修需要特定的技能和知识,特别是对高压系统的检修。

例如,普锐斯混合动力系统和比亚迪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的构造与维修都有其特定的要求。

6. 教学与培训:针对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有专门的书籍和课程涵盖了混合动力汽车的构造原理、电子器件、功率变换器、普锐斯混合动力系统构造与维修等内容。

此外,还有教学内容分为走进混合动力汽车、理解混合动力汽车、使用保养混合动力汽车、检修混合动力汽车四个专题。

总之,混合动力汽车的构造原理与检修是一个深入、多方面的领域,需要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来掌握。

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有哪些1."三纵"的关键技术(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1)对中度混合动力方面,突破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关键技术,深化发动机控制技术研究,解决动力源工作状态切换和动态协调控制,以及能源优化管理,掌握整车故障诊断技术,进一步提高整车的可靠性、耐久性、性价比,开发出高性价比、具有市场竞争力、可大规模产业化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系列产品。

2)对深度混合动力方面,突破混合动力系统构型技术,能量管理协调控制技术,开发深度混合动力新构型;开发出高性价比、可大规模批量生产的深度混合动力轿车和商用车产品。

3)对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方面,掌握插电式混合动力构型及专用发动机系统研发技术;突破高效机电耦合技术、轻量化、热管理、故障诊断、容错控制与电磁兼容技术、电安全技术;开发出高性价比、可满足大规模商业化示范需求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和商用车系列产品。

(2)纯电动汽车以小型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发作为纯电动汽车产业化突破口,开发纯电动小型轿车系列产品(包括增程式),并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示范;开发公共服务领域纯电动商用车并大规模商业示范推广;加强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发力度,开发系列化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和商用车系列产品。

小型纯电动汽车方面,针对大规模商业化示范需求,开发系列化特色纯电驱动车型及其能源供给系统,并探索新型商业化模式。

实现小型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突破,重点掌握电气系统集成、动力系统匹配和整车热-电综合管理等技术。

开发出舒适、安全、性价比高的小型纯电动轿车系列产品。

纯电动商用车方面,重点研究整车NVH、轻量化、热管理、故障诊断、容错控制与电磁兼容及电安全技术。

(3)燃料电池汽车面向高端前沿技术突破需求,基于高功率密度、长寿命、高可靠性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突破新型氢-电-结构耦合安全性等关键技术,攻克适应氢能源供给的新型全电气化技术,底盘驱动系统平台技术,研制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燃料电池电动轿车和客车,并进行示范考核;掌握车载供氢系统技术,实现关键部件的自主开发,掌握下一代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平台技术,研制下一代燃料电池电动轿车和客车产品,并进行运行考核。

混合动力汽车安全技术(三篇)

混合动力汽车安全技术(三篇)

混合动力汽车安全技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加剧,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相较于传统的燃油车辆,混合动力汽车拥有更高的燃油经济性和更低的尾气排放,成为了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方向。

然而,混合动力汽车的安全性同样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安全技术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混合动力汽车的安全性。

首先,混合动力汽车采用了两种动力源的组合,即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

这种动力源的配置使得混合动力汽车在驾驶过程中更加灵活和高效。

同时,混合动力汽车还配备了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组,以提供电动机的动力。

然而,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也使混合动力汽车存在安全风险。

为了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安全性,制造商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和装置,保障电池的使用安全。

其次,混合动力汽车还采用了智能化的安全控制系统。

在驾驶过程中,智能化的安全控制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检测车辆的状态信息,并作出相应的控制。

同时,该系统还能够通过与其他车辆和道路基础设施的通信,提前预测交通事故的可能出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例如,当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智能化的安全控制系统能够通过自动制动系统实现自动刹车,有效避免碰撞事故。

此外,混合动力汽车还配备了多重主动安全系统,以提供全面的驾驶辅助和安全保护。

其中包括主动安全系统、被动安全系统和保护系统等。

主动安全系统可通过预警和纠正驾驶员的错误行为,提高驾驶员的警觉性和安全意识;被动安全系统则侧重于对车辆碰撞时乘员的保护,例如安全气囊和安全带等;保护系统则保证了车辆在发生碰撞时的安全运行,例如强韧的车身结构和自动紧急切断燃油系统等。

最后,混合动力汽车还采用了车联网技术,通过与其他车辆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互联,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例如,通过与交通信号灯的互联,混合动力汽车可以主动获得交通信号的实时信息,并根据道路情况调整行驶速度,避免事故的发生。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同时搭载内燃机和电动机的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燃油经济性:混合动力汽车通过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协同工作,能够在不同驾驶条件下选择最佳的动力输出方式,从而提高燃油经济性。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燃料消耗和尾气排放。

2. 增加纯电动驾驶里程: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机可以提供一定的纯电动驾驶里程,减少对燃油的依赖。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增加电动机的功率和电池容量,提高纯电动驾驶里程,进一步减少对燃料的使用。

3. 优化动力系统配置: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包括内燃机、电动机、电池和控制系统等多个组成部份。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优化动力系统配置,提高整车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成本和维护成本。

4. 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充电,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5. 引入智能化技术:混合动力汽车可以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更加智能化的驾驶和能源管理。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引入更多的智能化技术,如自动驾驶、智能能源管理等,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总的来说,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提高燃油经济性、增加纯电动驾驶里程、优化动力系统配置、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引入智能化技术。

这些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和环保性,推动其在未来的市场普及和应用。

德国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

德国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

德国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德国作为全球汽车制造业的重要领军国家,一直在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安全技术的提升。

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增加,德国的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对德国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进行综述,内容约2000字。

一、新能源汽车及其发展概况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石油燃料、并且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汽车。

目前主要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德国作为汽车制造业大国,一直在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并且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拥有较大优势。

随着德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支持和投资,德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逐步壮大。

二、德国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1. 电池安全技术电池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是影响电动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

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在电池安全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研发和测试工作。

他们致力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减少电池的燃烧爆炸风险,并采取多重保护措施确保电池在事故中的安全性。

2. 驾驶辅助安全技术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在驾驶辅助安全技术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创新。

通过引入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制动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等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驾驶安全性能。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帮助驾驶员减少操作失误,还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车辆及时做出反应,避免事故发生。

3. 车身结构设计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结构设计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

他们利用先进的材料和结构设计,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抗撞击能力和车辆稳定性。

在事故发生时,这些设计可以有效减轻乘车人员的受伤风险,并减少车辆损坏程度。

4. 新型安全气囊随着汽车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德国的汽车制造商也在安全气囊方面进行了创新。

他们开发了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新型安全气囊,可以更好地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在碰撞事故中的安全。

5. 智能车联网安全技术智能车联网技术是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的新趋势。

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和技术公司正在积极研发智能车联网系统,这些系统可以及时获取车辆信息、路况信息,及时预警和避免潜在危险。

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教案

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教案

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教案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已成为现代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这些车辆的高压系统,如电池、电机等,也带来了一些特殊的安全问题。

因此,为了确保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进行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的培训和教育变得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针对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能源汽车的高压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2、掌握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操作规程。

3、学会在高压系统故障时进行应急处理和自我保护。

4、培养学员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二、教学内容1、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的组成和原理2、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操作规程3、高压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方法4、高压系统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和多媒体教学,使学员了解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的组成和原理,以及高压安全操作规程。

2、实践教学:进行模拟故障排除和应急处理,使学员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员了解高压系统故障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如何进行应急处理。

4、小组讨论:鼓励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和看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员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专注度等。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论文、报告等,以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

3、模拟考试:进行模拟考试,评估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反馈调查:对学员进行反馈调查,了解他们对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1、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看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和学员需求。

2、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看是否有效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果。

3、对教学评估进行反思,看是否能够准确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

4、对学员反馈进行反思,看是否能够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六、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学员对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使他们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电动汽车安全防护措施安全技术规范管理制度

电动汽车安全防护措施安全技术规范管理制度

电动汽车安全防护措施安全技术规范管理制度1.4安全防护措施1.4.1 整车通过性要求为保证车辆在正常行驶中的动力电池底部安全性,整车企业应按照车型定义合理的最小离地间隙及最小纵向通过角,离地间隙和纵向通过角定义和测量按照G B/T 3730.3 中要求执行。

整车企业可参考 ADR 43(Vehicle configuration and dimensions)中:对于汽车通过性的最小目标(满载载荷下)(1)前后轴中点的离地间隙不小于0.0333*轴距(单位为m);(2)轴间的最小纵向角为7.6°。

1.4.2 正面碰撞安全1.4.2.1 基本要求按照国标 GB/T 31498-2015 评估电动汽车正面碰撞高压电安全性能,试验设置依据 GB11551-2014 或G B/T20913-2007 进行,需满足G B/T31498-2015 条目4技术要求的规定。

1.4.2.2 附加要求按照C-NCAP 评估电动汽车正面碰撞高压电安全性能,试验设置依据 C-,NCAP 管理规定进行(现行为 2018 版规程,前碰工况为 50FFB 和 64ODB)参照 C-NCAP 要求进行电安全评估,需满足测试规程 1.2.1.1.3 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EV/HEV)电气安全条款规定的技术要求,不做星级要求。

1.4.3 侧面碰撞安全1.4.3.1 基本要求按照国标 GB/T 31498-2015 评估电动汽车正面碰撞高压电安全性能,试验设置依据 GB20071-2006 进行,需满足G B/T31498-2015 条目4技术要求的规定。

1.4.3.2 附加要求按照 C-NCAP 评估电动汽车侧面碰撞高压电安全性能,试验设置依据 C-NCAP 管理规定进行(现行为18 版规程,侧面碰撞工况为50AEMDB),参照C-NCAP 要求进行电安全评估,需满足测试规程 1.2.1.1.3 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EV/HEV)电气安全条款规定的技术要求,不做星级要求。

混合动力汽车常见故障与排除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常见故障与排除技术

服务维护混合动力汽车常见故障与排除技术蔡兰兰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淮安,223200摘要:混合动力汽车是指车辆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统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统单独或共同提供。

它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新能源汽车类型之一,其结构类型较为复杂,因此故障率较高。

据此,基于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特点与工作原理,分析了目前混合动力汽车常见的故障类型与排除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提升混合动力汽车的安全驾驶与高效运行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工作原理;故障类型中图分类号:U472.4收稿日期:2022-09-20DOI :10.19999/ki.1004-0226.2022.12.0231混合动力汽车概述1.1基本概念与技术参数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 )主要是指由蓄电池、电机和内燃组组合的汽车类型[1-3]。

本文以F3DM 混合动力汽车为例,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表1F3DM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技术参数1.2特点a.排气污染少。

在繁华市区道路行驶时,可以选择由蓄电池驱动,实现汽车尾气污染零排放。

b.节能。

在使用混合动力汽车进行驱动行驶时,可以按平均需要的功率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以此来缓和动力,使汽车油耗降低。

c.续航里程长,但是在长距离高速行驶过程中基本不能省油。

1.3发展现状国外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历程如表2所示。

表2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概述1977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后期,随着HEV 技术的逐渐发展,节油率逐渐提升至40%左右,混合动力汽车全球年销量超过200万辆,目前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如丰田、本田、雪铁龙、奔驰、宝马和福特等都在不断发展新型混合动力汽车。

我国研发生产的HEV 策略为“三纵三横”(三纵: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三横:多能源动力集成技术、驱动电机技术和蓄电池技术),主要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混合动力是汽车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通过采用电池和发动机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汽车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围绕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原理、发展现状和前景展开阐述。

一、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原理混合动力汽车是指采用电池和发动机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的汽车。

它既可以通过发动机的驱动来驱动车辆,也可以通过电池的驱动来驱动车辆。

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动机驱动混合动力汽车通常使用燃油发动机来驱动车辆。

这种发动机是由汽油或柴油驱动的内燃机,通过燃烧油料产生热能,然后将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前进。

2. 电池驱动混合动力汽车通常使用电池来驱动车辆。

这种电池通常是由镍氢或锂离子等化学物质制成,能够将电能储存起来。

当汽车需要加速或者爬坡时,电池会向汽车传递能量,从而帮助汽车更快地行驶。

3. 恢复制动能混合动力汽车在制动时能够将过剩的动能恢复为电能储存起来。

当汽车需要行驶时,电池会将这些电能释放,从而为汽车提供足够的能量。

4. 发动机辅助电池充电混合动力汽车可以通过发动机的驱动来为电池充电,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

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现状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

目前,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积极推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尤其是在中国,政府提出了“双积分”政策,力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混合动力汽车也成为了政府关注的焦点。

1. 日本日本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发源地,其中丰田的混合动力汽车Prius是全球首款量产混合动力汽车。

目前,日系车厂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方面领先世界,所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不断攀升。

2. 美国2006年,美国通用汽车推出了第一代混合动力汽车——雪佛兰Silverado混合动力汽车。

2011年,特斯拉推出了纯电动车——特斯拉Roadster。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概况概要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概况概要

随着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措施越来越严格,替代燃油发动机汽车的方案也越来越多,例如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

但目前最有实用性价值并巳有商业化运转的模式,只有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是混合动力系统,它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性能。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混合动力系统总成已从原来发动机与电机离散结构向发动机电机和变速箱一体化结构发展,即集成化混合动力总成系统。

混合动力汽车英文缩写为HEV ,即Hybrid Electric Vehicle.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动汽车技术委员会的建议,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为:有多于一种的能量转换器能提供驱动动力的混合型电动汽车•简而言之就是混合型电动汽车,即使用蓄电池和副能量单元(Auxiliary Power Un it.简称APU的电动汽车.这个辅助动力单元实际上是一部燃烧某种燃料的原动机或动力发电机组.燃料可以是汽油,柴油,也可以是甲醇,酒精,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代用燃料.选用的原动机可以是内燃机.也可以是燃气轮机,斯特林发动机等其它热机.它主要包括内燃机,电动机,发电机,蓄电池以及控制系统等,根据汽车运行工况的要求,内燃机与电动机进行优化耦合以实现汽车的良好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适用性等指标.HEV是传统内燃机车辆与电动车辆产生的混血儿,它继承了电动汽车低排放的优点,又发扬了石油燃料高的比能量和比功率的长处,显著改善了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排放和燃油经济性,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在由内燃机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变过程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角色。

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概况1.1主要分类和基本结构1.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Seri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SHEV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用电动机驱动车轮,电动机的电力来自发动机。

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利用发动机动力发电,从而带动电动机驱动车轮其基本结构是由电动机、发动机、发电机、HV蓄电池、变压器组成。

混合动力汽车安全技术(二篇)

混合动力汽车安全技术(二篇)

混合动力汽车安全技术对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耦合及控制系统、电机及控制系统、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是三项最为关键核心技术,同时与混合动力汽车相关的发动机、电力电子、制动、转向、空调技术也是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1.动力耦合系统动力耦合系统最关键的技术是其布置方案,不同结构的动力耦合方式不仅决定了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模式,而且也是制定动力分配策略的基础,它对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和制造成本都有重大影响。

结构合理、制造容易、效率高的混合动力耦合机构,能够将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的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混合动力汽车的优越性。

目前采用的动力耦合方式有转矩耦合、速度耦合和功率耦合三种方式,以功率耦合方式为主要发展方向,具体结构方面,由变速器耦合、离合器耦合、主减速器耦合等向行星轮耦合方向发展。

2.动力总成控制系统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是车辆行驶的核心单元。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控制需要根据驾驶人操纵状态、车速、电池荷电状态和相关设备的状态确定发动机与电机的功率分配策略,以保证满足汽车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等性能指标要求。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和电机要相互配合工作,并根据运行工况适时控制发动机起动和关闭,这使得发动机始终工作在低油耗区的整个控制过程十分复杂,因此需要用成熟可靠的动力耦合装置以及先进的控制策略实现功率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油耗低和动力性好的目标。

3.电机及控制系统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电机类型主要有交流感应电机、永磁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

对电机的要求包括在较宽的速度范围内具有高转矩密度、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可靠性、良好的控制性能,能够适应发动机频繁起停和电机电动/发电状态的切换。

目前国外以永磁同步电机为主,国内应用较多的是交流感应电机,故需要开发高效率永磁电机。

电机控制系统也很关键,一是保证电机在基速以下时,能够输出大转矩以适应汽车加速和爬坡时的驱动力需求;在基速以上时,能够以恒功率、宽范围运行以满足最高车速需要。

混合动力汽车安全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安全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安全技术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作为一种新型的汽车技术,被广泛认可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之一。

与传统汽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能够同时利用燃油和电力两种能源,从而大幅度提高燃油利用率和降低尾气排放。

然而,由于混合动力汽车拥有复杂的动力系统,需要注意和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来确保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安全性。

首先,混合动力汽车的高压电池和电动驱动系统对于安全性要求非常高。

高压电池作为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来源,存在着电流大、能量密度高的特点。

因此,必须采用严格的电池包装和冷却系统,以减少电池短路、漏电和过热等安全风险。

此外,高压电池和电动驱动系统必须与车辆的主控制系统紧密集成,通过软件和硬件的双重保护机制,确保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切断高压电源,保证乘客和车辆的安全。

其次,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系统也需要注意安全。

混合动力汽车既有传统汽车的燃油系统,又有电池和电动驱动系统,其燃油和电力之间的转换需要通过复杂的控制技术来实现。

在燃油系统方面,需要采用防爆、泄漏报警和泄漏封堵等安全技术,以预防燃油系统的泄漏和爆炸事故。

同时,需要对燃油供给系统进行精确控制,以确保燃油和电力之间的平衡和优化,提高整个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第三,混合动力汽车在制动系统方面也需要进行特殊的安全设计。

由于混合动力汽车在制动时会通过电动发电机回收能量,因此制动系统需要具备快速响应和高效能量回收的特点。

在制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制动力的需求,调整制动系统的工作状态和输出能量,以达到最佳制动效果和安全性。

最后,混合动力汽车还要考虑到整车的安全设计。

对于整车结构和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到重量和强度的平衡,以确保在碰撞或其他事故中具备良好的抗冲击能力。

同时,车辆需要配置先进的安全辅助系统,如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车身稳定控制系统(ESC)和碰撞预警系统等,以帮助驾驶员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书籍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书籍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书籍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书籍是指介绍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专业书籍。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同时采用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汽车,它综合了传统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优势,具有更高的燃油经济性和更低的尾气排放。

因此,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书籍成为了许多人学习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要资源。

第一本推荐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书籍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原理与应用》。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控制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解释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各个部分的工作原理,包括内燃机、电动机、电池和传动系统等。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对读者了解混合动力汽车的整体情况非常有帮助。

第二本推荐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书籍是《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作者通过分析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的特性和工作原理,介绍了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和关键技术。

书中详细阐述了电池管理系统的充放电控制策略、温度管理策略和安全保护策略等,对读者理解和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非常有帮助。

第三本推荐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书籍是《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系统设计和应用。

作者通过详细介绍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和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帮助读者理解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系统。

书中还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的开发流程和测试方法,对想要参与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开发的人员非常有指导意义。

第四本推荐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书籍是《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设计与优化》。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作者通过对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介绍了动力总成的设计原则和优化方法。

书中还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的各个部件的设计和匹配方法,对读者了解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的设计和优化过程非常有帮助。

JTT-1029-2016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技术规范

JTT-1029-2016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技术规范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技术规范JT/T 1029-20161 范围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的作业安全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总质量不小于3500kg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二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T 18344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 18384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GB/T 1975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 27876 压缩天然气汽车维护技术规范JT/T 1009 液化天然气汽车维护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19596和GB 725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作业安全4.1 进行高压电路维护时,工作区域应用隔离栏隔离,并悬挂警示牌。

4.2进行高压电路维护的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合格。

4.3进行高压电路维护时,应佩戴符合技术要求的绝缘手套、绝缘鞋,使用绝缘工具。

4.4进行高压电路维护时,应断开高压电路,直到整车维护作业完成后才能接通。

4.5进行动力蓄电池组(超级电容组)维护时,应先断开低压电源。

4.6禁止同时接触动力蓄电池组(超级电容组)的正负极。

4.7禁止用水直接清洗电气系统部件。

4.8进行高压系统绝缘检测时,应断开高压电路和重要总成。

5技术要求5.1 一般要求5.1.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的分级和周期应符合GB/T18344的要求。

5.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作业时,依次进行电动系统专用装置维护作业、天然气专用装置维护作业和常规车辆维护作业。

天然气专用装置维护作业按GB/T 27876或JT/T1009的规定进行,常规车辆维护作业按GB/T18344的规定进行5.2 电动系统专用装置维护5.2.1日常维护5.2.1.1电动系统专用装置日常维护应在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业资料:________ 混合动力汽车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10 页混合动力汽车安全技术对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耦合及控制系统、电机及控制系统、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是三项最为关键核心技术,同时与混合动力汽车相关的发动机、电力电子、制动、转向、空调技术也是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1.动力耦合系统动力耦合系统最关键的技术是其布置方案,不同结构的动力耦合方式不仅决定了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模式,而且也是制定动力分配策略的基础,它对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和制造成本都有重大影响。

结构合理、制造容易、效率高的混合动力耦合机构,能够将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的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混合动力汽车的优越性。

目前采用的动力耦合方式有转矩耦合、速度耦合和功率耦合三种方式,以功率耦合方式为主要发展方向,具体结构方面,由变速器耦合、离合器耦合、主减速器耦合等向行星轮耦合方向发展。

2.动力总成控制系统汽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是车辆行驶的核心单元。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控制需要根据驾驶人操纵状态、车速、电池荷电状态和相关设备的状态确定发动机与电机的功率分配策略,以保证满足汽车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等性能指标要求。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和电机要相互配合工作,并根据运行工况适时控制发动机起动和关闭,这使得发动机始终工作在低油耗区的整个控制过程十分复杂,因此需要用成熟可靠的动力耦合装置以及先进的控制策略实现功率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油耗低和动力性好的目标。

第 2 页共 10 页3.电机及控制系统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电机类型主要有交流感应电机、永磁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

对电机的要求包括在较宽的速度范围内具有高转矩密度、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可靠性、良好的控制性能,能够适应发动机频繁起停和电机电动/发电状态的切换。

目前国外以永磁同步电机为主,国内应用较多的是交流感应电机,故需要开发高效率永磁电机。

电机控制系统也很关键,一是保证电机在基速以下时,能够输出大转矩以适应汽车加速和爬坡时的驱动力需求;在基速以上时,能够以恒功率、宽范围运行以满足最高车速需要。

二是保证系统在电机运行范围内的效率最优化。

4.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混合动力系统的动力电池需要频繁充放电,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压、电流会有较大变化。

针对这种使用特点,混合动力系统对动力电池有如下特别要求:一是具有大功率充放电能力和较高的比功率,以满足汽车加速和爬坡时的大功率需求;同时电池还要具有快速充电能力,以满足制动时的大功率能量回收需要。

二是充放电效率,高的充放电效率对保证整车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电池在快速充放电的工况条件下保持性能的相对稳定。

此外,还必须考虑热能控制管理、荷电状态判定、充放电模式选择、电池充放电均衡、电池过充电或过放电控制、电池组的工作温度控制等,这些都是电池管理系统的任务。

整车能量管理策略的实施要依赖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状态的判别和对电池性能的维护。

5.混合动力系统专用发动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车用发动机在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控制方第 3 页共 10 页面获得了很大改善。

近年来,电控燃油喷射、排气再循环、增压中冷、可变进气涡轮、高压共轨和催化后处理等技术的应用,使汽车性能快速提高。

作为一种成熟的动力设备,发动机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应用难度不大,但仍然是影响混合动力整车效率和性能的关键部分。

在混合动力系统中,由于发动机的工况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而可以进行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其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

目前采用发动机的混合动力系统基本上都对其发动机进行了重新设计或重大改进。

例如,丰田汽油机采用的高效率、高膨胀比工作循环,紧凑型倾斜式挤气燃烧室及铝合金缸体,其目的就是追求高效率。

另外由于电机承担了车辆的功率调峰作用,发动机可以追求经济工作区的更高效率。

6.仿真分析技术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开发过程中,需要建立先进的驱动系统数学模型,这是计算机仿真和分析的基础。

在研究和开发混合动力汽车的部件和选择结构时,需要很快缩小研究范围,找到技术的突破口。

在系统选择上,可依靠高效的建模工具,通过交替使用候选的子系统进行模拟仿真,从而找到最佳的方案。

计算机模型为每个候选子系统提供了详细规格和设计参数,从而提高设计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为设计和制造样车制定工程目标和计划。

混合微电解技术用于印染废水处理摘要:废水由集水池经水泵提升后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进入微电第 4 页共 10 页解反应器,其流量可通过流量计控制;第二部分进入混合池,与微电解出水混合后再沉淀,其流量也通过流量计控制。

第一部分废水在进入微电解反应器前,先加酸调节废水的pH值为3左右。

关键词:印染废水处理印染废水中所含的浆料、染料、助剂以及染料与织物的反应物往往是难生物降解物质,在处理印染废水时需先将这些物质分离、去除,再进行生化处理。

常规的预处理是投加混凝剂(如FeSO4、AlCl3等),苏玉萍等人[1]的研究表明常规投药需要的混凝剂用量较大(如FeSO4的适宜投量为750~950mg/L),这样会导致废水的处理费用提高,实际运行时将产生大量的泥渣,出水会变黄(投加FeSO4)。

最近,用混合微电解工艺在广东某印染厂废水处理的现场试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微电解去除印染废水中污染物的主要作用机理为:①络合、混凝作用,微电解反应连续释放的Fe2+成为络合剂和高效混凝剂;②还原作用,微电解产生的新生态氢使某些染料的显色基团脱色;③氧化作用,微电解产生一定量的新生态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氧化一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

1、现场试验1.1工艺流程在以往的微电解应用中,大多数都将微电解工艺设计为固定床形式(类似石英砂过滤),让废水穿过静止的微电解铁屑层,在此过程中发生微电解反应,但实际运行中发现这样的设计存在下述两个问题:运行一段时间后微电解工艺效率下降,这是由于铁屑的表面出现了惰性层而阻止了微电解反应的继续进行;由于印染废水中存在织物纤维,易被微电解铁屑层拦截而致堵塞。

针对传统微电解反应第 5 页共 10 页器的缺点,将微电解反应器设计为机械搅动式,这样既可破坏铁屑表面的惰性层,又可避免纤维堵塞。

此外,强烈的搅动加快了反应速度,可以加速产生Fe2+.部分废水通过微电解反应后,与原水直接混合能得到很好的处理效果,称这样的工艺为混合微电解技术,并将微电解反应的出水与原水混合时的体积比称作混合比。

废水由集水池经水泵提升后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进入微电解反应器,其流量可通过流量计控制;第二部分进入混合池,与微电解出水混合后再沉淀,其流量也通过流量计控制。

第一部分废水在进入微电解反应器前,先加酸调节废水的pH值为3左右。

微电解反应器的出水在与第二部分废水混合时,需视废水的pH值情况加入少量的石灰,调节出水的pH值为8~9,在此pH值范围的沉淀状况较好。

沉淀后的上清液由上部排出,污泥则沉于池底,再经排泥管定期排出。

1.2试验内容xx年6月在广东某印染厂的废水处理站进行了现场试验。

该印染厂所用的染料绝大部分为活性染料,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监测结果,废水中COD≤550mg/L,BOD5≤150mg/L,色度≤200倍,pH 值为10~11.另外,废水中SS含量很低,这是由于漂洗用水为软化水,漂洗过程很少有悬浮物进入。

因执行《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一级标准(COD≤100mg/L,BOD5≤25mg/L,色度≤40倍),故应控制的主要污染指标是COD 和色度。

现场试验的设计流量为30L/h,每天从上午9点至下午6点连续运行,试验内容包括:考察该工艺在连续运行情况下处理印染废水的有效性;②获得合适的混合比;微电解处理出水的生化处理效果(主要为COD的去除)。

试验设备主要有:折板式加酸混合槽,体积为10L,停留时间为10~15min;微电解反应器,尺寸为300mm×500mm,反应料厚为300mm,停第 6 页共 10 页留时间为0.5h;折板式混合槽,体积为10L,停留时间为10~15min;沉淀槽,竖流式沉淀池为500mm×800mm,停留时间为3.8h;曝气沉淀槽,尺寸为50mm×800mm(与竖流式沉淀池结构类似,中心曝气筒尺寸为300mm×700mm),总停留时间为3.8h.上述设备均采用PVC材料焊接而成。

1.3 试验过程现场试验连续进行4d,根据工厂生产的排水特点选取每天废水水质最不利时段(此时染色废水排放集中,色度最深)测定废水和处理水的COD浓度。

此外,还测定了微电解处理出水经曝气后的COD浓度变化。

设计流量为30L/h,曝气时间为15~30min,沉淀时间约为2h.1.4试验结果①水样外观根据6月19日至22日连续4d的观察,发现生产废水的排放具有间歇性,通常上午废水色度较浅,下午则较深。

尽管废水水质变化较大,但当混合比控制在1∶4左右时,即使是废水色度最深的时段,沉淀出水也能保持清澈,近于无色透明。

②对COD 去除的效果表1是废水色度最深时的取样分析结果。

表1微电解处理去除COD的效果进水出水COD去除率(%)取样时间COD(mg/L)取样时间COD(mg/L)xx-06-19247xx-06-196772.9xx-06-20347xx-06-2075.678.2xx-06-212 02xx-06-219553xx-06-21248xx-06-2111055.6③微电解处理出水的生化曝气效果经过4d的连续运行,发现污泥产量很少,出水沉淀后上清液清澈透明。

曝气处理前后废水的COD浓度变化见表2.表2生化曝气处理微电解出水的效果微电解出水(生化曝气进水)生化曝气处理出水COD去除率(%)第 7 页共 10 页第 8 页 共 10 页 取样时间COD (mg/L )取样时间COD (mg/L )xx-06-2177.5xx-06-2111.685xx-06-22110xx-06-2221.580.5④混合比取一定的微电解出水,再按比例取一定的原废水进行混合并调节pH 值,静置沉淀30min ,观察絮体的生成和沉淀效果,直至上清液几乎无色透明。

试验结果见表表3试验得到的合适混合比试验时间混合比试验时间混合比xx-06-19上午1∶4,1∶5,1∶6xx -06-21上午1∶4,1∶5,1∶6下午1∶4,1∶5下午1∶3.5xx -06-20上午1∶4,1∶5,1∶6xx -06-22上午1∶4,1∶5下午1∶3.5,1∶4下午2、结论①混合微电解工艺对以活性染料为主的印染废水的脱色效果较好。

从连续4d 的运行来看,尽管原水的色度波动很大,但微电解处理出水几乎无色透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