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常识
《教育学》常识学习要点
《教育学》常识学习要点樊秀龙编一、教育功能(一)教育功能含义教育功能是教育在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的结果和作用,教育功能对人和社会的发展既产生有益的影响,也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1、个体发展的含义及特征个体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个体发展的特征:①个体发展的历史性与社会性②个体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③个体发展的相似性与差异性④个体发展的现实性与存在性2、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1)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个体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个体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个体身心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个体的体态、外貌、身高甚至个性心理特征带来一定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个体的思想等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独特环境,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体现在:教育以其明确的培养目标规定着个体发展的方向,学校教育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进行,他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较为全面深刻。
3、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人的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人的职业、身份的社会化4、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发展,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三)、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1、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教育培养劳动力、促进科技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教育维系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等促进社会政治发展。
通过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对社会文化的创新、对社会文化的融合等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2、知识经济与教育功能的强化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教育,知识经济的发展强化了教育功能: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总量的增长、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知识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终身化发展。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育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无论是进行教师资格证考试还是教育类专业的学习,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和讲解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供大家考前复习和备考使用。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理论和实际规律的学科,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目的性:教育学研究的是一种特定的目的,即通过教育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2. 实践性: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目的是为了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
3. 学科性:教育学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它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基本含义与分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目标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法论和教育评价论等。
这些理论构成了教育学的基本框架。
2. 教育目标论:教育目标论研究教育的目标与价值取向,包括教育目标的分类、层次和实现途径等。
3. 教育内容论:教育内容论研究教育的内容选择和组织原则,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4. 教育方法论:教育方法论研究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5. 教育评价论:教育评价论研究教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包括评价的对象、方式和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育学的学派与理论家1. 教育学的学派: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个学派,如进化论教育学派、实验心理学教育学派、人本主义教育学派等。
2. 代表性理论家:教育学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众多的理论家,如杜威、皮亚杰、芒罗、弗洛伊德等,他们的理论对于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 理论分析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揭示和探索教育现象背后的规律性与内在联系。
2.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手段,如实验、问卷调查、观察等,验证和检验教育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 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比较研究,了解和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经验。
大二教育学知识点
大二教育学知识点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学科。
作为大二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教育学的基础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等几个方面介绍大二教育学的知识点。
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指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培养人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的是人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目标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二、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一般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
1. 一般教育学:一般教育学研究的是一般人的教育问题,包括普通学校中的教育、教育方法和教育原则等。
2. 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研究的是残疾人和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包括视觉、听觉、智力等方面的特殊教育。
三、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教育学的理论主要包括教育目标理论、教育方法理论和教育评价理论等。
1. 教育目标理论:教育目标理论研究的是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观,主要有学科目标、德育目标和智育目标等。
2. 教育方法理论:教育方法理论研究的是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包括教学设计、学习活动和评价方法等。
3. 教育评价理论: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的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四、教育学的实践应用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可以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学的理论可以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政策制定、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等方面。
1. 教育教学实践:教育学的理论可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材选用等,提高教学效果。
2. 教育政策制定:教育学的理论可以为政府制定教育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 教育管理:教育学的理论可以指导学校管理者进行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监控,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4. 教育改革:教育学的理论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综上所述,大二教育学的知识点包括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以及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非常重视教育在国家开展和人的开展中的作用。
?礼记?是儒家著作,其中?学记?(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为经典。
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见于其弟子辑录的?论语?中。
主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古希腊人。
启发式教育,?产婆术?,方法:讨论、谈话、提问等。
4.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个里程碑:①②③①柏拉图:古希腊人。
培养哲学人才,?理想国?和?法律篇?。
②卢梭:法国人。
?爱弥儿?,强调培养自然人,教育要顺其自然,自然主义思想。
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③杜威:美国人。
?民主主义与教育?。
现代教育代表,提出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历中心。
5.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1632年撰写?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教育要适应自然、分科教学。
6. 赫尔巴特:德国哲学家,传统教育代表,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围绕三个中心:教师、教书、教室。
7.教育起源:心理起源:孟禄,美国心理学家,强调“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在社会主义国家广为流传,如:中国。
第二章教育与开展1.教育对文化的影响:是指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和开展所起的作用。
功能:①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物+人〕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材〕③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多元文化〕④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创新〕: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
第三章教育目的1.西方传统教育目的观:①宗教本位论:代表人物:夸美纽斯、乌申斯基、小原国芳。
②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
根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开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③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
根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来确定。
2.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精神:①我国教育目的表达了社会主义方向性;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根底;③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④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开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质量标准;⑤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一贯坚持原那么;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时代取向。
教育学基本理论
教育学基本理论一、日常语言世界中的教育1、语词中的教育教化、教训、教导教养、教授、教诲……教育是要使人向善的。
为了使人向善,教育者需要对受教育者施以感化、说教、启发与开导,以身为教,晓之以礼,动之以情,并传授给受教育者必要的知识,并不排斥必要的强制和命令。
2、日常口语中的教育X对Y的言行不满而要教育Y;X因某种经历而受到了教育;X是受过教育的人;X认为某种自然事物或人为事情对人有教育价值和作用。
3、俗语中的教育关于劝学的;关于研究的方法和原则的;关于教育的方法和原则的;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反映教育观念的……二、理论世界中的教育寻找理论世界的教育的意义,就是要通过考察“教育”这一概念的定义和以“教育”为核心的命题,发现教育的意义三、从教诲与糊口的关系中看教诲1、从教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中看教诲;2、从教诲与社会的关系中看教诲关于教育问题,似乎谁都必须能说上几句,那么,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你认为什么是教育?动物界有无教育?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第一章教诲与教诲学第一节教育的本质一、教育的本质1、教育本质的纷争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双重属性说多重属性说复合现象说社会实践说特殊范畴说教诲文化说教诲的社会化说等2、教育的本质(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过程是“育”;教育的结果是“化”。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3、何谓教育?广义)教育:凡是有组织地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4、教诲的基本要素:教诲者受教诲者教诲措施(内容、手段)第二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诲起源的认识教育的神话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教育的生活起源论二、教诲的发展1、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性(教学手段单一,口耳相传)非独立性无阶级性(原始平等性)2、古代社会的教诲教诲目标局促,学校教诲产生教诲具有阶级性与等级性教诲与生产劳动脱离,内容为古典文学和治人之术教诲方法机械,个别教学3、近代社会的教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教诲与宗教分离,教诲走向世俗化正视教诲立法,以法治教4、现代社会的教育1)不断提高普及教诲,教诲工具具有遍及性(2)教诲密切接洽社会,教诲性质具有生产性3)研究内容极为丰富,教诲内容具有开放性(4)正视教诲立法,教诲具有法制性5)教诲贯穿人的一生,教诲呈现毕生性(6)正视教诲的交流与合作,教诲具有国际性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7)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第三节教诲学的研讨工具及历史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诲学是研讨教诲现象和教诲题目,揭示教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知识及学说代表人物
=中国古代教育学=—孔子1、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2、”有教无类”——孔子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4、"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6、”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7、因材施教--孔子8、”学而时习之”——孔子9、”温故而知新"--孔子1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11、”克己复礼为仁”-—孔子学记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2、"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5、”师严然后道尊"——《学记》6、”君子之教,喻也”——《学记》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8、"学不躐等”——《学记》9、教学相长——《学记》10、循序渐进——《学记》11、"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12、”不陵节而施”—-《学记》朱熹1、”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3、我国最早使用“课程”一词陶行知1、“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2、《中国教育改造》其他1、”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2、”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5、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古希腊=—苏格拉底1、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柏拉图1、《理想国》——柏拉图2、人的发展的最高境地是“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3、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的思想4、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5、是“寓学习与教育"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1、《政治学》—-亚里士多德2、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士多德3、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天性的发展-—亚里士多德4、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1、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2、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3、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4、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6、《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7、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8、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9、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赫尔巴特夸美纽斯1、《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2、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4、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5、"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7、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夸美纽斯8、提出了影响后世的“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五大教学原则.——夸美纽斯洛克1、《教育漫话》——洛克2、”白板说”—-洛克(英国)3、提倡绅士教育-—洛克4、”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1、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2、教育即生活——杜威3、”在做中学”——杜威4、儿童中心主义-—杜威5、《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卢梭1、《爱弥尔》-—卢梭(法国)2、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3、自然教育理论-—卢梭4、儿童是教育主体-—卢梭康德1、"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凯洛夫1、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2、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其他=-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2、西方最早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3、”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4、”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教育学心理学常识
教育学心理学常识一、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它的本质特点在于其社会性。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离开了培养人的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
教育的社会性不仅体现在教育的总体目的上,而且体现在教育的全过程之中。
教育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这一点决定了教育社会性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即教育的方向性问题;二是怎样培养人,即教育的方法性问题。
这两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的核心问题。
2、教育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教育必须针对一定的社会需要来进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教育的针对性也要不断变化。
这种针对性既表现在培养人的种类上,也表现在对受教育者的个别差异的针对性上。
3、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正是保证其社会性的必要条件。
4、教育具有显著的社会功能。
教育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这种影响作用一方面表现为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来为社会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传播文化知识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教育的价值教育的价值就是教育对个人和社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教育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它满足主体(人)的需要上。
教育的主体(人)包括教育者(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两个方面。
因此,教育的价值也就包括它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1、教育对个体的价值。
教育的个体价值就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二是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是指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作用和效能。
个体的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即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中,借助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与社会生活的广泛,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自己的个性,选择或创造自己新的生活方式的过程。
教育综合知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2、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和英国的沛西-能。
3、美国心理学教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育史教科书》一书。
4、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5、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6、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学的萌芽: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论语》、《孟子》、《四书集注》、《师说》。
9、《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10、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名著《论演说家的教育》,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11、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12、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画》、卢梭的《爱弥儿》。
13、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成稿于1632年,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传授,首先发生在德国,康德。
15、1806年,赫尔巴特发表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被誉为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
16、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通常被视为“传统教育“的代表。
17、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
18、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伊;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观念,形成以“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教育教学观。
19、杜威被称作现代教育之父。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1、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1)、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4)、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内容5)、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2、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3、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一、教育学概论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教育学派和学说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和原理
二、教育原理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
•教育评价与教学效果评估
•教育心理学中的注意力、记忆、思维、情感等要点
三、教育制度与政策
•教育法规及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教育评估与监督
•学校管理与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经费的分配与管理
四、教育实践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准则
•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
五、教育技术
•教育信息化技术及其应用
•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和管理
•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育技术评价与质量监控
六、未来教育发展趋势
•教育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教育创新模式及实践探讨
•未来教育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教育与科技的融合与发展
以上是关于教育综合知识的必背考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可以在教育领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希望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学常识】“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内涵
【教育学常识】“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内涵第一,年龄发展适宜性,即教育要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适应。
关于人类发展的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的最初九年中,存在一个普遍的可以预测的生长和变化的顺序。
这些可以预知的变化出现在发展的所有方面,包括身体、情感、社会性和认知。
第二,个体发展适宜性,即教育要与每个儿童的特点相适应。
每个儿童在成长与发展的速度、需要、兴趣以及学习的形式上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点。
这需要调整幼儿教育环境以适应儿童个体的语言需要、以及他的能力和兴趣。
这包括为每个幼儿提供时间、机会和资源,使他们都能达到他们自己的早期教育目标。
教师应该支持每个儿童的积极的自我认同感,积极创造机会与儿童互动。
教师有必要去收集关于儿童的一切资料,了解他们的能力、兴趣和需要,要促进每位幼儿在他们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的发展。
但是要明确,个体适宜性不等于降低对儿童的期望。
第三,文化适宜性,即教育要与每个儿童所处的文化背景相适应。
目前幼儿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文化背景在幼儿学习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个家庭和社区的成员,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外在的直接教授,以及他人行为的潜在影响逐渐掌握了他们的文化中的规则。
为了肯定这些差异和共性,一个早期教育环境应该鼓励对性别、种族、文化、能力发展以及残疾问题的探索。
为了消除任何导致对个体的不公平待遇的观念、态度和情感,为了营造反偏见氛围,早期教育机构应该避免成见和思维定势。
每个儿童都是带着自己的文化背景进入集体的,文化是儿童和家庭的生活方式的总和,他们的价值观或信仰、语言、思维方式、衣着外表和行为。
有些文化背景是不同于教师的,有的则不同于班级主流文化。
儿童需要得到教师和其他重要成人的尊重。
儿童所处的环境必须意识到儿童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并且能尊重这种差异,创设机会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分享与相互理解,创设将儿童与现实,与更广阔的世界相联系。
教育学有关常识
教育学有关常识教育学有关常识:1、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的理论。
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的主张。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在教育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建立“普遍妥当教育学”的理想。
康德与赫尔巴特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倡导理性主义的教育科学观。
2、21世纪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教育学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3、教育的基本属性: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历史性和民族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4、教育与经济基础:(1)、经济基础是制约教育的中介因素和力量:经济基础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受教育机会的分配;经济基础部分地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2)、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复制---强化或削弱---消解作用:通常情况下,教育起着复制、强化和延续社会关系的作用,它所培养出来的人通常会通过为社会服务去巩固相应的经济基础;被经济基础决定的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的、思想意识的和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宣传机构;在社会的变革时期,教育通过传播先进思想和进步理论,从而具有促进社会加速变革的作用。
5、教育与政治制度:(1)、教育为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和决定:政治制度制约和决定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教育基础必学知识点
教育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教育基础必学的知识点:
1.教育理论:了解不同的教育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
义等,以帮助理解学习过程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2.发展心理学: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
以便在教学中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3.教学设计:学习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
设计,并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和资源。
4.学习理论:了解学习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记忆、理解、应
用和评估等方面的知识,以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
的学习成果。
5.教育法律和伦理:了解教育领域的法律要求和规范,包括学生权益、教师责任和教育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6.教学评估: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包括课堂评估、作业评估、标准化测试和学生反馈等方面的知识。
7.跨文化教育: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需求和教育差异,并学习
如何在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教育元素,以提高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
流能力。
8.特殊教育:了解特殊教育领域的基本知识,包括残疾类别、支持服务、教育法律和个别化教育计划等方面的知识。
9.教育技术:了解常见的教育技术工具和平台,如电子白板、在线学习平台和教育应用程序,以帮助创新教学和提高学生参与度。
10.学校管理和领导:了解学校管理和领导的基本原则和实践,包括教师领导、课程管理、学校文化和家长合作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教育支持,并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和教育规律的学科。
它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整体素质。
教育学基础知识是理解教育学核心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征教育学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研究与探索的学科,它关注教育的对象、目标、内容、方法和影响。
教育学的特征包括: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和系统性。
它通过分析教育现象和评价教育成果,为改进和创新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二、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分为多个学科分支,其中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和教育法学等。
每个分支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教育问题,丰富了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
三、教育学的核心概念1. 教育目标:教育活动的宗旨和发展方向,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 教育内容:涵盖了学科知识、技能、文化、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教育课程的制定和实施。
3. 教育方法:指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等。
4.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和教育成果进行客观评判和反馈,帮助教育实践持续改进。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教育问题,常见的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研究者需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选择和运用。
五、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学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帮助教育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育规律,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2. 促进教育改革: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引导教育制度的创新和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
3. 培养教育专业人才:教育学作为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教育思维和专业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
六、教育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教育学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教育学趋势包括:注重个性化教育、技术融入教学、创新教育模式和跨文化教育等。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力拓贝尔诺,理论观点:教育是一种生物行为,否认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孟禄,理论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教育的发展过程1.古代教育一般而言,古代教育是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学校教育。
(1)古代中国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在我国,学校最早出现在商代。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以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特别是四书成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2)古代印度古代印度的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其经典《吠fei陀》是主要教育内容,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完整版)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2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教育本质: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的功能:1.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宗教本位论:主使人在宗教影响下,以诡异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代表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代表人:柏拉图、涂尔干个人本位论:观点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人的价值。
代表人:卢梭、罗杰斯积极意义:首先,它确立了儿童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强调尊重儿童的发展需要,促使其个性的发展,否定了传统教育对儿童的压抑和灌输等弊端,在文艺复兴时期对反对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其次,提出了培养“自由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健全人格的理论体系,尝到民主的教育观,对现代学校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否定教育的一般性、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内有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无目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表现两个方面:第一,它们都确定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指明了教育培养人才、学校办学的方向;第二它们都确定了教育培养的人所应具有的素质。
这就是使教育者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经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基本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2.坚持能力为重3.坚持全面发展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①树立正确办园目标②转变观念,达成共同认识,《是推动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儿童观、教育观、人才观)③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1.以科研为龙头,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2.优化一日活动,让幼儿全面发展3.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管理,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共同提高4.构建一片创造天地5.打破游戏传统活动形式,容保育于游戏之中。
教育学常识
教学理论、教育理念、新课改精神、班级管理知识及教学案例专业知识主要考察考生所报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按综合知识占30%、专业知识占70%的比例计算笔试总成绩。
选拔“教学能手”教育教学理论测试题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强调()A教师教学生学 B学生自学 C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D完成教学任务2、教学关注的对象是()A学科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目标3、“元认知技能”也叫()A反省认知能力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协调技能4、竞争与合作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人际相互作用形式,学校应该培养()的人。
A具竞争能力 B团结合作,不搞竞争 C既勇于竞争又善于精诚合作 D非竞争非合作5、班集体形成与巩固的关键因素是()A班主任 B集体目标 C铁的纪律约束 D班级小干部培养6、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7、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是指学生的()A身心发展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个性所有方面的发展 D知识与能力的发展8、“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提出这个观点的教育家是()A杜威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卢梭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 D课外辅导10、在教学认识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实现的。
()A生活经验 B生产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新课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2“在教学中,教师将自己总结出的知识重点直接教给学生,既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又减少了学生不必要的盲目尝试”,请结合学习策略的有关知识,评析此观点。
三、案例分析题(30分)案例1李老师经过一定的学习,认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于是,他在上课时总是先拿出5分钟的时间专门给学生讲解各种学习方法,如如何划重点、如何加深理解、如何复习和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等,然而,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得到什么显著的变化。
教育基础
1、广义教育:指有目的、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2、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3、教育本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4、教育本质特性:a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b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c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5、教育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就会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
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6、教育的起源: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人类各人种的演化》又名《动物界的教育》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史教科书》);d教育的家庭起源说(凯姆佩尔《教育史学》);e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叫教育的社会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7、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1986年4月12日《义务教育法》)8、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趋势:a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日益结合紧密。
教育与生产劳动衔接和是现代教育和现代生产的普遍规律,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已成为目前各国发展本国教育的共识;b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
教育民主化一方面体现为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对象普及化的范围扩大,另一方面可体现为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平等,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平等;c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教育学基本概念公基常识
教育学基本概念公基常识一、教育。
1. 啥是教育呢。
简单来说,教育就是一种让人变得更好的活动。
就像种树,你得浇水、施肥、修剪,教育对人来说也是这样。
从我们小时候上幼儿园学唱歌跳舞,到后来上大学学专业知识,这一路都是在接受教育呢。
它的目的可多啦,让我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还能让我们懂得怎么做人。
比如说,通过教育,我们知道了历史上发生的那些大事,也学会了计算数学题,更重要的是知道了要尊老爱幼,不能随便欺负别人。
2. 教育的类型。
家庭教育。
这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教育。
家庭就像一个小温室,爸妈就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在家里,爸妈教我们说话、走路,给我们讲睡前故事,这些都是家庭教育。
比如说,你小时候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爸妈要是很耐心地告诉你没关系,但是要小心,这就是在教你宽容和谨慎呢。
要是爸妈一上来就打骂,那可能就会给你带来不好的影响。
学校教育。
这是一种很系统、很规范的教育。
学校里有老师、有教材、有教室。
从小学的语文、数学,到中学的物理、化学,再到大学的各种专业课程,都是学校教育的内容。
老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一步一步地把知识传授给我们。
就像盖房子,先打地基,再一层一层往上盖,学校教育就是这么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社会教育。
社会也是一个大课堂呢。
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文物,在电影院里看到的电影,在社区参加的活动,这些都算是社会教育。
比如说,你去参观历史博物馆,看到那些古老的青铜器,就能了解到古代的文化和工艺,这可比在书本上看图片生动多啦。
二、教育学。
1. 教育学是啥玩意儿。
教育学就像是一本秘籍,专门研究教育这个事儿的。
它要搞清楚怎么教育人最好,教育有哪些规律,怎么制定教学计划,老师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之类的问题。
比如说,教育学要研究为什么有些学生一学数学就头疼,是教学方法不对呢,还是学生本身有什么特殊情况。
就像一个侦探,要找出教育中各种问题的真相,然后找到解决的办法。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教育学。
近代教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10、“有教无类”——孔子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15、因材施教——孔子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25、“学不躐等”——《学记》26、教学相长——《学记》27、循序渐进——《学记》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34、《教育漫话》——洛克35、《爱弥尔》——卢梭(法国)“自然教育”理论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37、“白板说”——洛克(英国)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47、教育即生活——杜威48、“在做中学”——杜威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53、外铄论——荀子、华生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格兰仕微波炉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61、“学而时习之”——孔子62、“温故而知新”——孔子63、“不陵节而施”——《学记》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夸美纽斯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6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6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马卡连柯(苏联)7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7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7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7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76、导生制——19世纪,英国77、“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7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完美“生活预备说”是(斯宾塞)提出的“打倒偶像”,“重新估价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一西方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尼采《高等学校暂行规程》是于( 1950 )颁布的。
我国高等学校基本实现招生收费并轨是在( 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章程草案》是在( 1956 )颁布试行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校60条)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已初步确立,是( 1961 )颁布的。
终身教育的概念第一次在我国的有关教育法规中出现是在(1993)年。
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是在( 1862年)设立的。
1.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变迁:(1950. -1956.4)校(院)长负责制(1956.5-1961.8)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1961.9-1966. )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1966. -1978. )革委会领导制(工作组→宣传队/军宣队→“三结合”革命委员会)(1978. -1985.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85. -1989.7)校长负责制(1989.7 —至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学位法——《学位授予法》是在( 1931 )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是在(1980 )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是在(1981年)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是于(.1998 )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正式实施日是(1999年1月1日)。
.我国实行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是在( 1999年)。
个人本位论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国思想家卢梭、英国的洛克、美国的罗杰斯、德国的福禄贝尔、捷克的夸美纽斯、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美国的马斯洛和法国的萨特、孟子个人本位论的最早提出者是(卢梭)社会本位论有涂尔干、那托普、孔子、柏拉图、斯宾塞、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孔德教育目的的无目的论的代表是杜威.“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孟子认为“教亦多术矣”,又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这个人是(孟子)。
“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朱熹“远近名贤,同声相应,天下学者,咸以东林为归”。
明代顾宪成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哪一年(1986年)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藏息相辅”、“善喻”、“长善救失”等教学思想首次提出在(学记)“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于(学记)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废除于哪一年(1905年)“君子之教,喻也”体现了教学的启发式原则,这一句话出自(学记)“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这一观点的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在哪一年(1993年)“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教育思想家是(康德)“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孟子中国“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中国“内铄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威尔逊基因格塞尔成熟“美育”一词最早是(希勒)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 陈鹤琴)。
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在(.1912年)洛克经验主义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国际标准职业分类》)198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贾克森全面系统的论述活动课程的价值的人是(杜威)从课程范式来看,研究性课程属于以(A 活动课程A )为代表的课程范式“统觉理论”赫尔巴特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创立了非指导教学模式(赞科夫“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D夸美纽斯、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的是( 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目标管理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
激进建构主义冯-格拉赛斯费尔德和斯菲特为代表科文顿的自我价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