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进老师的心灵

合集下载

树立教学勇气,找回教师自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树立教学勇气,找回教师自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树立教学勇气,找回教师自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2013-09-22一、教师要勇于问“我是谁”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关心的首先是“做什么”(就是我们应该教什么学科,这门学科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的);其次讨论更深一点,就问“如何做”(就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技术能让课堂教学更加顺利);再次,也会偶尔谈到“为什么”(就是我们的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谁);最后,即使有也很少人会问到“我是谁”(就是教师内心深处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的本性是什么,我源自心灵的呼唤要我成为谁,如此等等)。

当然,“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也是优秀教师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同时又不能忘了“我是谁”这个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

“我是谁”涉及的是教师的心灵。

我们说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启发,但更多的则是在人格完善方面。

我们知道, “当我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

”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的、个人的意义上吃透学科。

”3由此可见,认识自我并不是一个自私的做法,它更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是优秀教学必备的要素。

对自我的认识不仅能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还能将所教的学科融入到自我的经验中,用生活的朴素和个性的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能鼓起勇气,探索源于心灵的自我时,就已经意识到并且能够做到把心灵向学生和学科开放,即使力不从心仍然能够坚持。

这种勇气源于对自我认知的强烈情怀。

他迫切寻求当初选择教学这个职业的人生激情,对教学赋予的伟大理想, 在教学中想要实现的可敬的人生价值。

就为了这份最初的理想而执着着。

也只有找回了这份年轻的热情,教学生涯才会充满奋斗的意义。

“我”究竟是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更是一个挖掘心灵的问题。

失去灵魂的教师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只会在模仿中徘徊;他也找不到学生在哪里,只会用教师固有的权威镇压、制服学生;他还找不到所教的学科是什么,只会把书本上的符号用一些技术手段灌输给学生。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8篇最新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8篇最新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8篇最新篇1《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喜欢。

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的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

”翻开帕克。

帕尔墨所写的《教学勇气》这本书,读到上面这段话,我就已经被深深的吸引了。

随着书中一个个教学实例的娓娓道来,我仿佛身临其境,在书中清晰的看到了自己的反思和困惑。

“想象你自己在教室里,你问了一个框架很好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沉寂,你就等啊等。

你知道你应该再等等,不要急。

但是你的心在敲击着,下沉着,最终你觉得无助而失控。

于是你怀着焦虑,愤怒以及复杂感情回答了自己的问题,而这些情绪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看到这里,不由得想起自己上语文课时经历的一幕幕。

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我的问题,而时间在流逝,我要讲的内容还有很多,如果讲不完就要影响教学进度……由此,我的情绪就会变得很着急甚至暴躁,有时还会训斥学生。

结果是学生在我的不耐烦的表情或呵斥中变得更加惊慌失措,下次的语文课上很难再看到这个孩子积极发言。

遇到这样的事情,教师应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甚至是鼓励,让孩子得到应有的锻炼和语言的发展。

“那堂课有30名学生,可能有29名是想学的吧,但我无从得知。

在最后一排的远远地角落里,有一位‘来自地狱的学生’没精打采的坐着,像个幽灵。

”帕克如此描述他曾给一个班级上课时的感受。

课堂上那位“来自地狱的学生”的举动完全打乱了教学思路,他把帕克的心思和教学注意吸引过来,帕克竭力想把他从僵化的状态中唤醒,无奈所有的努力好像都是徒劳。

就这样帕克忽视了其他的大部分学生的需求——“我知道什么是黑洞—黑洞就是物质的密度太大以至于光线都消失了的地方。

”相信每一位教师都会对以上情景有较深的体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吧?我也是如文中所讲:在课堂教学中会常常不由自主的关注个别走神的学生,竭力吸引他的有意注意,可是往往都是事与愿违,他的“沉默”和我的关注往往会极大地影响我的教学情绪和我的教学计划。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一、倾听学生的心声二、关心学生的情感老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关心学生的情感。

在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情感,他们有快乐、有悲伤、有愤怒、有迷茫,而老师就应该成为他们情感的引导者和倾听者。

在学生受到挫折和失败时,老师应该给予他们鼓励和安慰,帮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

在学生遇到烦恼和困惑时,老师应该给予他们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面临矛盾和纠纷时,老师应该给予他们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帮助他们解决矛盾和纠纷。

只有关心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才能让他们喜欢上你的课堂,愿意向你倾吐心声。

三、注重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老师不应该成为唯一的发言者,而是应该成为互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和大胆提问。

不要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要倡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领悟知识的真谛。

老师也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只有注重课堂互动,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让他们喜欢上你的课堂,愿意积极参与其中。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在课堂中播放轻音乐,营造出温馨的氛围;在课堂中设置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课堂中组织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只有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让他们喜欢上你的课堂,愿意主动学习。

五、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要一刀切地要求学生都按照同样的标准来学习。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心得五篇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心得五篇

There is nothing to complain about, every step today is to pay for every choice before.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心得五篇《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书心得1满怀着一分教师的执著,拜读了帕克帕尔默教授的著作《教学勇气》,让自己的心灵作了一次深刻的洗礼,被书中通透教师心灵世界的深邃智慧和深刻启迪所震撼。

他的天赋带领我们进入教学工作最深奥的领域,并以他足以永远改变我们的洞察力和勇气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之旅,整合了严密与典雅、热情与精确、智慧与人性,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从智力、情感和精神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让我如浴春风,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帕克帕尔默提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不是用来雕刻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的花岗石,而是一个处于复杂的、不断需求的、终生自我发现的过程中的敏感领域。

自身认同在于构成我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的汇聚,自身完整与这些力量的联合方式有关,使我的自身完整协调,生机勃勃,而不是七零八落,死气沉沉。

我们通过选择赋予我们生命与活力的那些联系提高我们的自身完整,我们就必须体验。

“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

”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

我们要学会去倾听我们的学生。

我们的学生在恐惧、沉默的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去发出他们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

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之声音---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入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

这样有一天学生会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

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学要求最终是来自教师内心的呼唤,这种呼唤是尊重真实的自我。

做打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教育者 论文

做打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教育者 论文

做打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教育者精兵:陶行知对于教克活动的实施效果的评价标准之一是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是否达到“心心相印”的心理状态,是否“打动心灵深处”,其在著述中对兵故育做如下定义:真教育量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这句话的本意更偏向于“师德”的论述,所强调的爱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或者教育学生时要用心与用情,这样的老师才是好老肺,这样用情的教育才是真教肓。

事实上,这一论述对于课堂教学也是同样存在积极意义。

本文主要论述向行知“打动心灵深处”的故育理念时于课堂教学的启示。

关使字:陶行知心心相印课堂教学情感价值目标情境设先一、“打动心灵深处”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意义“真教育”,广义上可以理解为有效传递社会生活经验、生产劳动经验的社会活动,狭义的、具体化的理解,则是教邪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依据陶行知的论述,立教育需要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交互中达到的一种相互融合的课堂状态,即“心心相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教师与学生在楮结上将处于一个愉悦和亢奋状态,外放于行为,则显示为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习目标得以有效实现“⑷二、打造“打动心灵深处”的课堂敦学的难点教师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相对固定的教学地点达到“心心相印”的师生相互交融的极佳状态,存在如下几个难点:< •)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角色定位问题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学预设是教师主体地位的体现之一,但是教学预设的存在也极大的限制了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客体,主观能动性在教册的教学预设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难以呈现出“心心相印”的状态,往往是教师用心,学生“走心”。

但是,课堂中,如果教师放弃主体地位,将课啦完全交给学生,主客体角色互换,则会造成课堂教学的无秩序和无目的,整个课堂教学将会呈现混乱的状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一定要做好自身角色定位,在‘主客体的地位上做好研究和准冬<.< -)教学环节设计的开放度问题教学环节的设计决定了教学活动整个过程的流畅性与整体性,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课文的导入到课文内容的教学,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必须环环紧扣,这就要求教和充分把握文本,在环节设计上做好预设,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师德师风特色活动 —— 传递温暖,启迪心灵

师德师风特色活动 —— 传递温暖,启迪心灵

师德师风特色活动——传递温暖,启迪心灵师道尊严,传承继往。

作为一名教师,师德师风是我们重要的底线和标杆。

为了进一步弘扬师德师风,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让师德行动成为我们的习惯,并通过这些活动传递出温暖与爱,点亮学生的心灵火焰。

一、“一封感谢信,师恩永记”这个特色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感恩师恩,并通过写信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活动开始前,学生们寻找自己曾经受益匪浅的老师,然后认真撰写感谢信。

而作为老师,我们也要回信,表达对学生对我们的感谢之情。

这种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还有效地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老师的尊重。

这次活动的结果令人鼓舞。

许多学生通过感谢信,回顾了过去对他们进行过悉心教诲的老师们,表达出对他们一生难忘的感激与敬仰。

而我们教师也被学生们淋漓尽致的文字打动,感受到了自己的工作价值。

这种互相感激与鼓励,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增添了课堂氛围的积极向上。

二、“成为优秀教师,做好品德示范”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更需要有道德操守和高尚品质。

这个特色活动以德育为核心,让每位教师都能从日常的点滴小事做起,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榜样。

在活动中,我们老师以身作则,努力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

我们通过亲身示范、自己积极的行为来影响学生。

例如,我们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我们自身也积极参与教师志愿者组织,用行动告诉学生做公益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我们注重细节,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定期关怀学生家庭的困难与需要,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我们注重教育品质,管理好自己的言行,不让过激的情绪波动影响到学生。

所有这些举措都是为了给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质观念,使他们受到积极向上的启发,从而自主规范自己的行为。

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而且对教师自身的成长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更加明白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

通过成为优秀教师、做好品德示范这个特色活动,我们教师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燃起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如何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如何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如何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平时教学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喜欢哪一个老师,就特别喜爱他所教的学科,也特别乐意接受这个老师的教育,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要想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信任和喜欢,必须要有人格魅力。

一个好的教师应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打动人,以充满爱心的胸怀呵护人。

我认为要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走进学生心灵,多了解学生学习以外的其他情况。

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宽松融洽的师生关系。

前提是走进学生心灵,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灵交流,或只言片语地谈心,熟悉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爱好弊病等。

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有意无意地谈起,学生会觉得自己备受老师关注,会打心眼里亲近这位老师。

其次,作为教师,在校园或其他场合也应试着主动与学生打招呼,或点头微笑,或嘘寒问暖,或鼓励加油,或手抚摸头。

学生会能切身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和幸福,觉得你平易近人,尤其是住宿生,在学校里也能感受到师生之间的亲情。

总之,教师千万不能居高临下地与学生相处,应该“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

这样,学生就会“爱屋及乌”,不仅爱上了你的人,更重要的是爱上了你教的那门功课。

二.关爱学生,宽容学生,善待犯错的学生。

日本有句名言:“学校是什么?学校就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

”教师应明白:就学生而言,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

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后进生”,他们不但会闯祸犯错,而且还会屡教不改,顽固不化地反复犯错。

面对这些学生,教师要心平气静,做到遇乱不烦,见错不惊,不要动辄就吹胡子瞪眼,恶言冷语地训斥,要耐心帮助犯错的学生寻找错误根源,分析错误的危害性,并指出改正错误的方向。

其实,学生的心都是肉长的,更是善良的,知好歹的。

他们的内心深处有渴望进步的愿望,都不会拒绝来自老师对他们真心友好和善良无私的帮助。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通用12篇)《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篇1最近,我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的心灵》一书,本书的作者帕克。

帕尔曼在美国一所大学任教,近几年来置身于教师成长、培训方面的研究。

书中主要谈到了我们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对于“我们自己是谁”的认识,当坚定立足于一种真实的自我意识时,我们就获得了虽然困难但有意义的工作所需要的所有资源,它在提升和假山我们对于教育、共同体和精神性三者之间关系的洞察力和人事方面,没有人比他做得更好。

他比我们所理解的自我发展意识应该更好一些,没有对自己客观、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很难把一件事情持久的继续下去。

教师做到一定阶段,如果再往前走,就需要返回自身,追问“我是谁”,重新认识自我。

这是《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的一个观点。

我喜欢这本书,在于这个观点特别能打动我。

作者帕尔默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它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这意味着“我”与教学是一体的。

教学不是外在于“我”的工具,不是一个不断消耗、耗散的过程,而是一个丰富自我、滋养自我的心理过程。

好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亲切款待。

在这种亲切款待中,又产生了一个亲切款待教师的世界。

帕尔默提倡需要发展教师职业的深层愉悦,这种深层愉悦的根基在于将教学工作融入自我完整之中,如果一项工作是我们内心真正想做的,即使辛劳也乐此不疲,工作让生活充实快乐,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自身成长的机会。

所以,作为教师要学会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我们经常故意漠视心灵发出的声音,结果心灵要么缄口,要么变得粗暴,对待心灵有如待友之道,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问询,而是平和、快乐地聆听和絮叨。

只有教师能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才有可能将心灵呈现在我们的学生面前,真正的教学才能发生。

总之作为教师要保持心灵的完整,让教学成为自己生活乐趣的一部分,这是读罢此书后我的收获。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篇2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虽然是由被翻译成中文的,在此过程中难免变得晦涩难懂了许多,或许从某种角度而言较低了可读性,但是仍然震撼心灵,毕竟是一本优秀的书籍。

我身边的师德小故事爱生如子教师是学生心灵的港湾

我身边的师德小故事爱生如子教师是学生心灵的港湾

我身边的师德小故事爱生如子教师是学生心灵的港湾我身边的师德小故事:爱生如子,教师是学生心灵的港湾教师是为学生的成长而付出的,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领者。

在我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师德典范,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爱生如子”的真谛。

以下是我亲身见证过的几个师德小故事:第一篇:心灵的寄托我曾经有一位中学老师,叫做王老师。

她是我们班的班主任,也同时教授历史课程。

每当我们遇到学业、家庭或者人际关系的问题时,她总是愿意倾听并给予帮助。

有一次,我的家庭遭遇了变故,心情非常糟糕,我去找王老师倾诉。

她温柔地对我说:“孩子,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记得你并不孤单,老师永远会在你身边支持你。

”她的话语像一股暖流注入了我的内心,让我感到无比宽慰和安心。

第二篇:拨开云雾见真情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师德小故事是关于一位语文老师,叫做李老师。

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叫做小明,他在班级中总是孤僻而沉默。

李老师觉察到了他的问题,于是每天放学后,她都会和小明单独交流,悉心倾听他的心声。

通过多次的交谈,她发现小明内心深处有着一些矛盾和困扰。

李老师不仅仅是一位教师,她更是小明心中最亲密的朋友。

在李老师的陪伴和关心下,小明逐渐打开了心扉,变得开朗和自信。

第三篇:桃李满天下还有一个师德小故事是关于一位小学老师,叫做刘老师。

她总是用心地教育学生,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自信心。

每年寒暑假,她都会组织学生一起参加社区义务劳动。

这些劳动既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社会的艰辛,也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如今,许多曾经是刘老师学生的孩子都成为了社会上的栋梁之材,他们时刻保持着感恩和奉献的精神。

第四篇:激励人心我还要提到一位高中老师,名叫张老师。

他视自己的学生为自己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故事来激励我们。

他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但是只要你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张老师丰富的人生经验和聪明的头脑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崇敬。

老师的教育方法及具体做法

老师的教育方法及具体做法

老师的教育方法:1,老师要读懂学生,不仅要认识学生,清楚其日常表现,了解他的成长经历,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才会见成效。

2,老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之中,做学生真正的朋友,怀着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帮助学生成长。

3,老师面对未成年的学生,应该多鼓励、多肯定、多方面引导,给予肯定与鼓励,增强学生的决心与信心。

4,老师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不偏袒,不以分数论高低。

公正、公平会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提高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5,老师的言语、行为都是影响学生发展成长的因素,激情和微笑是一种能力,应该成为教师的基本功。

具体的做法:首先,对于学生的过失,教师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看待、分析、引导,不夸大,也不掩饰。

人都是有感情的,教师要使自己的言行在学生中产生良好的效应,感动他们,就一定要注意抓住关键的链条:“注入自己的情感”,它是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育人的重要方法。

有了慈爱、善意的出发点,就可以使批评做到一是顾及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二是满腔热情,以人为善;三是能理直气壮和掌握分寸;四是求实、诚恳、准确、及时。

学生没有不欢迎、不接受之理?同时学生也有他自己的自尊心,有他独立的人格和意志。

因此要让学生改正错误,就必须要让学生有所醒悟,有改过自新的要求和愿望,而只有作耐心细致的启发教育,才能唤起学生的自尊,启发学生反省悔悟。

没有缺点的学生是没有的,因此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绝不可吹毛求疵,以点代面,因为一时激动而过于注重学生的缺点,对学生责怪过度,以致夸大缺点,既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又会给其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

而按捺住自己的激动,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自己反省,承认错误,真心诚意与学生平等一起对话、交流,不仅能获得学生们的亲近与爱戴,而且教育的效果也会较佳,并能使学生自责,要知道人在犯了错误的时候比任何时都需要关怀。

教师在教育学生中要使学生感到亲切,让学生认识到老师的教育是为自己好。

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

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

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

“养鱼养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

的确如此,要想养鱼,得先养水,有水鱼才能成活,悠哉游哉;要想养树,必先养根,根深才能苗壮,最终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要想养人,先要养心,境由心生,魔由心造,心正才能身正,心无芥蒂才能平心静气,心安理得才能怡然自乐,气定神闲方能挥洒自如,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

老师要善待、关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人,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多与每一个学生接触,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最信任的引路人。

首先要热爱学生。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小学教师是送给孩子第一束晨光的职业,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对孩子深深的爱。

要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要有一颗母爱之心。

这种爱不是一个概念、一句口号,而是具体、鲜活、生动的情感和行为。

有时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丝安慰都会打动孩子的心灵,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要循循善诱,真情沟通。

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

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如:我班一个学生来学校带手机,并且上课玩手机,被老师和同学发现,通知其家长到校了解情况。

他母亲来了,却以有病相要挟,说什么也不让孩子回家。

可是不回家,学校那边没法交待。

我建议她先把孩子领回,如果下午想好了,下午就回来找我。

他母亲没办法只好把他领回,但下午一上班就又把孩子领回来。

她说,他已知错,请求老师再给她一次机会。

我同意让他先去上课。

过了两天,课间,我在路上碰到他,我问他回来的这几天有没有又违纪,他说,没有。

我对他说:“你头脑很聪明,也有毅力,也有能力,但就是太贪玩,玩也不是过错,但如果上课玩那就不应该了,要分清场合和事情的轻重。

教师的心灵启迪

教师的心灵启迪

教师的心灵启迪教师是社会的栋梁,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

然而,仅仅传授知识远远不够,教师的心灵启迪才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教师心灵启迪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一、教师心灵启迪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思维能力。

教师的心灵启迪能够引导学生成为有情感、有责任心的人,他们不仅具备专业技能,更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放弃,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品德教师在启迪学生心灵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名著,讨论其中的人物形象和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的区别,培养学生的情感力量和道德意识。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除了情感与品德的培养外,教师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倾听学生的声音作为教师,倾听学生的声音尤为重要。

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的想法、需求和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班会,或利用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五、示范做出积极乐观的行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达者,更是学生的榜样。

他们应该示范积极乐观的行为,用自己的行动去引导学生。

教师自身的心灵启迪是教育他人的基础,在处理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以此影响学生。

六、鼓励学生追求卓越教师心灵启迪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追求卓越。

他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在生活中展现自己的价值。

总结:教师的心灵启迪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品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倾听学生的声音,示范积极乐观的行为,鼓励学生追求卓越。

做学生学习和心灵的引路人——记柳州地区民族高中特级教师韦斌

做学生学习和心灵的引路人——记柳州地区民族高中特级教师韦斌

掘 ■ 立 錾疆一 — 琶 警 慧i — 一 … 一一
做学生学习和心灵的引路人
记柳州地 区民族高 中特级教 师韦斌
口 本刊 记者 雷 靖
他是 一名 出色 的化学 教师 , 巧妙地 引领 学生进 入神 奇的化 学世 界 ; 他也是

框框行事——学 习中必须用上某种或 某

下子就被吸引住 了。他用 一条铁丝与
铜 丝 的一 端绞 在一起 , 铁丝 的另一 端 使
与青 蛙腿 接 触 , 青蛙 腿立 刻 抖 动起 来 。 同学们 很快就发现——青蛙 似乎 是触 电
了 , 纷议 论 起来 。韦 老师 这 时才 说 : 纷
说 心里 的烦 恼 , 接给 韦老师 打电话 就 直 可 以 了 , 老 师 会 为 了他 们 2 时 开 韦 4小
也 得 到 了提 升 。
平静 下来 了 。我 还对 自己说 ‘ 我非常 聪
明 , 能 学 好 ’ 上 课 就 有 干 劲 了 。上 课 我 ,
的时候 , 高度集 中 自己的注意力 , 猜测 老 师 下一步 要讲些 什 么 , 会小 声重复 老 还
师 说 的话 ……” 同学 们给 他报 以热烈 的 掌声, 还有 不少 同学表示 他 的做法对 自
气氛异常 活跃 , 学生在 “ 质疑一探索一解
惑” 的过程 中牢 固地掌握 了新知识 。 接着 , 韦老师又做 了一个 演示 实验 : 将 电解质溶 液分 别盛人 两个烧 杯 中 , 每 个烧 杯插入 一个 电极 , 时线路 中没有 此
学生 走 出心 中的阴霾 ; 更是一 个永 不 他
不像 是要 上化 学课 的样子 , 是怎 么一 这 回事呢 ?其实 , 是韦 老师传 授给 学生 这 们应 用的学习技巧之一 。为了在课 堂上 迅 速进入 学 习状态 , 生们需 要在 上课 学 前 进 行 适 当 的 放 松 。 同学 们 看 似 在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精选10篇)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精选10篇)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精选10篇)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精选10篇)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1初读《教学勇气》一书,书中字字洋溢着作者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之情,而这一热情也在之后的阅读中慢慢地传递给我,感染着我。

在敬佩作者的热情之外,也震撼着书中多角度的深入探讨的很多观点,加之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对教师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让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听,去体会。

毫无疑问,《教学勇气》正是冥冥中我们所要追寻的答案,更是对我们内心呼唤的回应。

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来翻阅这本《教学勇气》,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会慢慢咀嚼回味着作者的一些描述,不自觉地把我的心灵状态或教学状态进行比照,感悟着作者对教学的呼唤和教学的痛苦与喜悦,领悟着让我们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对“我们自己是谁”的认识。

“我们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把我们的心灵找回,像优秀教师那样,将真心献给学生?我们灰心、泄气,部分原因在于,教学是每天都进行的、随时让人挑毛病的工作。

我关心的东西就是我的自我。

”在两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的想,这里该怎么教,那里该怎么处理……怎样才能教好孩子们。

但是,我不曾想过的是,我在逃避着面对我的学科、面对我自己。

而这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减少我们易受到的伤害,我们就与学科分离,与学生分离,甚至与我们自己分离。

在这两年中,我都以自己是教师为光荣,但我不曾想到,在帕尔默的眼中,我会在扮演着教师的角色,而不是真正的教师。

我们远离了学生,远离了学科,将暴露我们自己的危险降低到最低——但是,我们却忘记了距离使我们的自我被封闭,这样的生活更加危险。

我们明明是一名真正的老师,但为了保护自己,将自己和我们所选择的学科、学生分离,我们选择去扮演一名老师,兢兢业业地完成老师该完成的任务,我们就觉得没有误人子弟,就觉得完成了自己的本分工作。

但是,我们这样做的话,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成就”了我们自己,却忘却了我们教出来的孩子会是怎样的?也会像书中提到的会有学生跑过来问能不能用“我”这个字?这样的学生,是我们想教出来的吗?也正如书中提到的“学校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不重视发展洞察和理解能力”,我们抱怨这些,但并没有看到本质,是我们这样扮演教师的人教出这样的学生,因此,我们就应该为我们这样的行为负责,为此,我们就更应该找回我们作为教师的心灵,找回作为教师的勇气,来勇敢地做老师,而不是扮演老师。

学案2:6.1 走近老师

学案2:6.1 走近老师

走近老师
导入新课
告知学生本节课学习目标
出示预习题,学生自主学习.
回忆一下,我们从小学到现在,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为什么喜欢他?
活动:讨论,我们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中学时代在人生历程中有什么重大意义? 了解教师职业,正确看待身边的老师
请同学们看教材62页的探究与分享,说一说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教师?
我们每个老师都很特别,都有自己的个性。

让我们来说一说每个老师的特别之处。

用5分钟完成文字描述或为一位老师画像,并随即抽取1-2名学生的做出判断
小组学生间交流答案(互相订正,即兵教兵)。

小组汇报预习案的答案,小组间互相补充。

学生答得不好的,教师纠正,小结。

给小组同学赋分。

初中走近老师教案

初中走近老师教案

初中走近老师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敬老师的意义,提高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尊敬老师的表现和意义。

2. 培养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尊敬老师的内涵。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老师的印象,让学生说说尊敬老师的表现。

2. 教师总结尊敬老师的意义,引出本课主题《初中走近老师》。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与老师沟通、交流,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尊敬老师的具体表现,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尊重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等。

3. 讲解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鼓励学生接受老师的指导,积极参与改正错误。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组关于尊敬老师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学生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表演情景剧,展示与老师沟通、交流的场景,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校与老师互动的趣事,增进彼此的了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出今后要尊敬老师、与老师良好沟通的决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尊敬老师的认识和理解。

2. 课后收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了解学生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情况。

3. 关注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走进老师的心灵
我们常说,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教学。

魏书生则认为,要想真正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还必须设法让学生了解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

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精髓就是民主与科学。

民主化是魏书生取得教育成功的要诀。

民主就是尊重学生这个客体,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

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他讲求思想民主、反对独裁。

就是一节课讲什么内容他都采取决策之前的民主协商的方式取信于学生,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教学不民主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他说:“教与学之间毫无民主的气氛,思想没有相互理解,感情没有相互交流。

双方都用宝贵的脑细胞琢磨着压服对方或欺骗对方的策略,教学效率怎么会高?”
要实现真正的民主首先是师生心灵的沟通。

一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正为学生负责,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负责。

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设法让学生了解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

魏书生说:“教师的心灵对学生如果是一个未知世界,那么就谈不上教学民主。

教师应该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教学、对所教学科教改的看法都真诚地和学生倾谈,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无保留地谈他们的看法。

师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探讨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这一段话使我深受启发,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适时地跟学生交流一些自己的生活观,人生观,可以和他们说说自己的童年,聊聊自己曾经的学生生活。

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指引者。

从而让学生敢于走近老师,并能走进彼此的心灵,实现平等和谐的沟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