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学资料
临床麻醉学综述范文
临床麻醉学综述范文引言在医学领域中,麻醉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主要用于手术和疼痛管理。
临床麻醉学作为麻醉学的一个分支,涉及到麻醉的各个方面,包括麻醉药物的使用、麻醉技术的应用以及麻醉后的监护等。
本文将对临床麻醉学进行综述,深入探讨其相关内容。
麻醉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麻醉药物的分类•局部麻醉药物•全身麻醉药物•镇痛药物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局部麻醉药物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产生麻醉效果•全身麻醉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来产生麻醉效果•镇痛药物通过减轻或消除疼痛感受来产生镇痛效果麻醉技术的应用麻醉技术的分类•全身麻醉技术•局部麻醉技术•区域麻醉技术全身麻醉技术•静脉麻醉技术•插管麻醉技术•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局部麻醉技术•局部浸润麻醉技术•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区域麻醉技术•蛛网膜下腔阻滞技术•腰硬联合麻醉技术•硬膜外麻醉技术麻醉后的监护麻醉后监护的重要性•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麻醉后监护的内容1.呼吸系统监护–监测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确保气道通畅–防止术后呼吸抑制2.循环系统监护–监测血压和心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预防术后心律失常3.神经系统监护–观察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早期发现并处理神经损伤4.液体管理–维持体液平衡–预防术后低血容量状态结论临床麻醉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麻醉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麻醉技术的应用以及麻醉后的监护等内容。
医护人员需要全面了解临床麻醉学的知识,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将能够提高临床麻醉学的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麻醉服务。
临床麻醉学名解
10、药物依赖性:指在生理和行为上不同程度的使用精神活性药作为生活的要求,变现为极度渴望获得和利用这类药,并有长期寻求这些药物的行为。
11、强化效应:药物或其他刺激引起的个体强制性行为。
7、TCI:根据不同静脉麻醉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体重病人的自身状况,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血药浓度以控制麻醉深度的计算机给药系统。
8、全脊麻:行硬膜外阻滞时,如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隙而未能及时发现,超过脊麻数倍量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可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称为全脊麻。临床表现为全部脊神经支配的区域均无痛觉、低血压、意识丧失及呼吸停止。全脊麻的症状及体征多在注药后数分钟内出现,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发生心脏停博,全脊麻的处理原则是维持病人循环及呼吸功能。
12、戒断综合症:是指突然停止或减量使用依赖性药物,或使用依赖性药物的拮抗剂后引起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3、脱毒:是指能逐渐清除体内毒品,减轻主观不适感,减轻可观察或可测量的戒断症状,预防突然中止体内毒品后产生健康风险的治疗过程。
14、复吸:是指经临床脱毒治疗或以其他方式(如强制戒毒)及其他原因(如关押劳教等)停止使用依赖性药物一段时间后,这个个体又重新依赖性药物并再次形成药物依赖的现象。
1、MAC:即肺泡最小有效浓度,指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
2、局麻药的毒性反应: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
3、苏醒延迟:一般认为,凡术后超过30分钟呼唤不能睁眼和握手、对痛觉刺激无明显反应,即视为苏醒延迟。
临床麻醉学重点总结
临床麻醉学重点总结麻醉是一种医学技术,通过药物或物理手段使患者失去疼痛感、意识和反应能力,以便进行手术或其他医疗操作。
而临床麻醉学是研究麻醉的科学,主要涉及麻醉的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临床麻醉学在现代医学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各种手术的必要前提,也是各种疼痛治疗的基础。
因此,医学界对临床麻醉学的研究和发展一直都是非常重视的。
在这里,我们将重点总结临床麻醉学的几个关键点。
1. 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麻醉药物是麻醉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机制复杂多样。
主要分为三类: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和神经阻滞剂。
吸入麻醉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影响神经元的导电性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达到麻醉效果。
静脉麻醉药则是通过作用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的受体,来抑制神经元的活动。
神经阻滞剂则是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来达到麻醉效果。
2. 麻醉的分类麻醉可分为全麻和局麻两种。
全麻是指将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和疼痛感,通常需要使用吸入麻醉剂和静脉麻醉剂,以及肌松剂等辅助药物。
局麻则是针对特定部位进行麻醉,通常使用局部注射麻醉剂或神经阻滞剂。
3. 麻醉的风险虽然麻醉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技术,但是麻醉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主要的风险包括呼吸抑制、心脏停搏、低血压、神经损伤等。
因此,在麻醉前,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并结合手术类型和麻醉药物的选择,制定出最合适的麻醉方案,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4. 麻醉监护麻醉监护是麻醉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神经功能监测、呼吸功能监测、液体平衡监测等。
通过麻醉监护,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5. 麻醉后的恢复和护理麻醉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恢复和护理。
主要包括呼吸道保护、血氧饱和度监测、镇痛等。
此外,麻醉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帮助其尽快摆脱手术和麻醉的影响,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临床麻醉学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麻醉学知识点
麻醉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临床麻醉学的5大组成部分:(考题)对病人的术前评估与准备;麻醉的实施与处理;专科病人的麻醉处理;为重疑难病人的麻醉处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与诊治。
2.复合麻醉/平衡麻醉(balanc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药/或辅助药物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减少单个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
3.联合麻醉(combin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取长补短综合发挥各种方法的优越性。
4.临床麻醉工作包括:麻醉科门诊、临床麻醉、RR、ICU、疼痛诊疗。
5.麻醉:用药物或非药理性方法使人体局部或全身暂时失去知觉,麻醉的目的是为解除患者手术的痛苦。
第二章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1.麻醉前访视的步骤:复习病历(史)→分析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结果→访视病人和系统检诊→进行麻醉和手术风险判断→知情同意2.麻醉前准备:1) 心血管系统:控制血压小于180/100mmHg,术前当天停用洋地黄、降压药;2) 呼吸系统:术前停止吸烟2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雾化吸入,有效抗生素治疗3-5天;3) 糖尿病:择期手术,控制血糖≤8.3mmol/L,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4) 胃肠道准备:成人禁食12h,禁饮8h;小儿小于36个月者,禁食6h,禁饮2-3h;大于36个月者禁食8h,禁饮2-3h。
(考题)3.麻醉前用药的目的:1) 镇静2) 镇痛3) 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4) 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4.麻醉前用药的常用药物:1) 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2)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咪达唑仑3) 巴比妥类药物:苯巴比妥4) 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5) 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5.术前需要停用的药物主要是某些抗抑郁药和抗凝药,阿司匹林术前需停药1-3周,华法林术前停药3-5天。
6.ASA麻醉病情评估分级:Ⅰ级:病人无器质性疾病,发育、营养良好,能耐受麻醉和手术Ⅱ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虽然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健全,能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Ⅲ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病变严重,功能减低,尚在代偿范围内,对麻醉和手术耐受稍差Ⅳ级:病人的上述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威胁着生命安全,施行麻醉和手术需冒很大风险Ⅴ级:病人的病情危重,随时有死亡的威胁,麻醉和手术非常危险注:如系急症,在每级数字前标注“急”或“E”字第三章神经干(丛)阻滞麻醉1.局部麻醉:用局麻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临床麻醉学简答题
临床麻醉学简答题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是为了使麻醉过程更加平稳。
具体而言,它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使病人情绪安定、合作、减少恐惧,解除焦虑,产生必要的遗忘。
2.减少某些麻醉药的副作用,如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局麻药的滴定作用等。
3.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
4.缓解术前疼痛。
常用的镇静安定药有苯二氮卓类、丁酰苯类和吩噻嗪类。
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及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有顺行性遗忘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但不具备镇痛作用。
丁酰苯类药物有较强的镇静、安定、解焦虑、和制吐作用,静脉用药时可致轻度血压下降,但可能会出现锥体外系症状。
吩噻嗪类药物有较强的镇静、抗吐作用和抗组胺作用。
气管插管适应证包括保护气道、防止误吸、频繁进行气管内吸引的病人、实施正压通气、手术部位在头颈部或上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使用面罩控制呼吸困难的病人以及保证影响呼吸道通畅疾病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禁忌症包括喉水肿、急性喉炎和喉头粘膜下水肿。
确认导管进入气管的方法有直视下导管进入声门、压胸部时导管口有气流、人工通气时可见双侧胸廓对称起伏听诊双肺可听到有清晰的肺泡呼吸音、用透明导管吸气时管壁清亮呼气时明显的“白雾”样变化、病人如有自主呼吸接麻醉机后可见呼吸囊随呼吸而张缩以及监测呼气末分压更易判断,呼气末分压有显示则可确认无误。
支气管插管适应证包括大咳血、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痰量过多或肺大泡有明显液面的湿肺病人、支气管胸膜瘘、气管食管瘘、拟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的病人、外伤性支气管断裂及气管或支气管成形术时、食管肿瘤切除或食管裂孔疝修补、分侧肺功能试验或单肺灌洗治疗、胸主动脉瘤切除术、主动脉缩窄修复术、动脉导管未闭关闭术等。
支气管插管的应用可显著改善开胸条件,双腔气管导管易于在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间相互转换,并在双肺隔离的同时具有多种形式的两肺分别通气功能。
单肺通气容易导致动脉低氧血症。
临床麻醉学总复习 ppt课件
第四章 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
目的要求 • 掌握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禁忌证及
优缺点 • 掌握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及防治 • 熟悉插管前对病人的术前检查及评估、插管前
准备及麻醉 • 熟悉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熟悉困难气道的识别与处理 • 熟悉拔管术 • 了解非气管导管性通气道的应用
P303
临床麻醉学总复习
1
第一章 绪 论
目的要求 • 熟悉麻醉学专业的内容和范围 • 熟悉麻醉的分类 • 了解麻醉学发展简史 • 了解应如何学好麻醉学
2
第二章 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
目的要求 • 掌握常规肺功能测定中一些基本指标的意
义和心功能分级及其意义 • 掌握ASA病情和体格情况分级 • 熟悉对全身情况和各器官系统检诊的基本
注意事项 • 了解肌松药的消退过程和残余肌松作用 • 了解肌松药监测的目的
9
第九章 局部麻醉
目的要求 • 掌握局部麻醉方法和各种方法的适应症、
禁忌症 • 掌握常用局麻药的浓度、剂量与用法 • 掌握局部麻醉药的中毒反应、处理和预防
措施 • 熟悉局部麻醉的特点及一般原则 • 了解神经刺激仪及超声在局部麻醉中的应
11
第十一章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
目的要求 • 掌握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 • 掌握全凭静脉麻醉的概念 • 熟悉静吸复合麻醉。 • 熟悉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丙泊酚静脉复
合麻醉。 • 了解全麻与非全麻的联合应用。
12
第十二章 麻醉期间的体温管理
• 目的要求 • 熟悉围术期体温下降的原因及保温 • 了解围术期体温升高和人工低温
用
10
第十章 椎管内麻醉
目的要求 • 掌握两种阻滞方法平面的调节,适应症、禁忌
临床麻醉学
1.全麻的诱导:无论行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全麻的诱导。
2.吸入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不感到周身疼痛,称为吸入麻醉。
3.低流量吸入麻醉:新鲜气流量小于2L/min为低流量吸入麻醉。
4.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是指恒速给药一段时间后,停止输注,血浆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持续输注半衰期不是一个时间常数,随着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的变化,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会有显著的增加。
5.Cp50与Ce50 : Cp50是指防止50%病人对伤害刺激产生反应的血浆药物浓度。
Ce50是指防止50%病人对伤害刺激产生反应的效应室药物浓度。
6.靶控输注(TCI):是指在输注静脉麻醉药时,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调节目标或靶位(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来控制或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
7.全凭静脉麻醉(TIVA):是指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及其辅助药来对病人实施麻醉的方法。
8.闭合环路麻醉:是指在进行靶控输注的过程中,如果效应信息能反馈给靶控系统并自动完成靶浓度的调节,即可以完成所谓的闭合环路麻醉。
效应信息的来源有二:一是药物效应;二是药物浓度。
9.MAC:由麻醉医师为接受诊断.治疗性操作的患者提供的特别医疗服务。
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监测重要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道通畅.诊断和处理MAC中的临床问题.适时给予镇静.镇痛药等.提供其他所需的医疗服务措施。
10.TOF 四个成串刺激:给四个单刺激后分别产生四个肌颤搐,它们分别为T1 、T2、T3、T411.恢复指数:是肌松药消退过程中,肌颤搐的幅度由25%恢复到75%的时间称恢复指数。
12.静脉局部麻醉:指在肢体上结扎止血带后,静脉注入局麻药,使止血带远端肢体得到麻醉的方法。
由于受止血带结扎时间的限制,只能用于四肢肘或膝以下的1~1.5 h之内的短小手术。
第十一章 临床麻醉学
第三篇基本技术第十一章临床麻醉学Ⅰ名词解释1.气管内插管:是通过口腔或鼻腔将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达到呼吸管理的目的。
P6902.表面麻醉:将渗透作用强的局麻药与局部黏膜接触,使其透过黏膜而阻滞浅表神经末梢所产生的无痛状态。
P699Ⅱ选择题A1/A2型题1.下列为气管插管禁忌证的是A.机械通气B.气管塌陷C.保护气道D.急性喉炎E.防止返流答案:D解析:喉水肿、急性喉炎、喉头粘膜下血肿时,除非急救为气管插管禁忌证。
2.气管插管前行面罩通气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在非紧急情况下采用B.可给予100%氧气2~3分钟C.可增加体内的氧含量D.可排出肺内的氮气E.目的是判断是否需要气管插管答案:E3.下列哪项是气管插管的适应症A.喉水肿B.喉头粘膜下水肿C.气管塌陷D.胸主动脉瘤E.呼吸道良性阻塞答案:C解析:颈部巨大肿块切除后可引起气管塌陷,患者自主呼吸时可发生吸气性呼吸困难4.气管插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下列哪个方法A.头适度后仰B.咽喉镜自口腔右侧放入C.为了更好地暴露声门,压迫甲状软骨D.非紧急情况下,可先面罩给氧E.气管导管可用管芯塑形答案:C解析:压迫甲状软骨可能会发生杓状软骨关节脱位的危险,引起声音嘶哑,应尽量避免5.成人插入气管内的气管导管以多少深度为宜A.2~3cmB.3~4cmC.4~5cmD.5~6cmE.6~7cm答案:C6.关于气管导管的选择,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成年男性经口气管内插管通常选用ID36~38 的导管B.小儿导管的选择可参考公式:ID=12+年龄(岁)/2C.有气管狭窄者应参考 X 线片测气管狭窄处内径D.小儿导管插入的深度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深度(cm)=年龄(岁)/4+4E.为了防止漏气,气管导管均应带套囊并充气答案:C解析:小儿导管的选择和插入深度的计算公式正好相反;五岁以下小儿的声门下呈漏斗状,插入后不易漏气,因此不需带套囊,并且可防止气压伤7.10周岁的小儿气管插管的深度,以下列哪个为宜A.15cmB.17cmC.19cmD.21cmE.13cm答案:B解析:儿童气管导管插入深度=12+年龄/28.经鼻气管插管时,鼻孔滴入麻黄素,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可滴入1~3%的麻黄素约1mlB.使鼻粘膜收缩,但不会吸收,因此可用于高血压的病人C.预防插管时血压的下降D.滴入麻黄素仅仅是为了减少出血E.增加鼻腔容积答案:E9.下列哪项不是困难气管插管的方法A.借助纤维支气管镜插管B.逆行引导插管法C.纤维光棒引导插管法D.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法E.顺行引导插管法答案:D10.下列哪项是支气管插管的禁忌症A.有喉水肿的患者B.支气管胸膜瘘C.支气管扩张D.手术时需一侧肺塌陷E.单侧肺脓疡答案:A11.不带隆突钩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是下列那一种A.Robert-show导管B.Carlens导管C.White导管D.Swan-Ganz导管E.Univent导管答案:A解析:带隆突钩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有两种:Carlens导管(左侧)和White 导管(右侧);Robert-show导管不带隆突钩;Swan-Ganz导管为测定血流动力学的漂浮导管;Univent导管是支气管堵塞导管,为单腔管12.有关双腔支气管插管,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插管时只能用直喉镜片B.导管需良好的润滑C.不能借助纤维支气管镜插管D.Robert-show带有隆突钩,故不易通过声门E.开胸手术常需侧卧位,故应在翻身前将导管固定牢靠,翻身后就不需要再次定位答案:B13.有关单腔支气管插管,下列哪项不正确A.插管前应听诊两肺呼吸音B.如有体位变动,应重新听诊,以确定导管的位置C.患侧肺手术结束后,为了减轻对隆突的刺激,可边吸引边退至气管内D.为了防止导管从支气管滑入气管内,应选用质地较硬的导管E.单腔支气管插管应比气管插管深,管径细答案:D14.有关单腔支气管堵塞导管,正确的是A.不适用于长时间手术的病人B.肺功能插得病人不宜使用C.插管难度相当于单腔气管导管D.禁忌使用于俯卧位的病人E.手术结束后应更换单腔气管导管答案:C15.支气管定位困难时,下列哪个方法不正确A.胸部听诊B.应用纤维支气管镜C.胸部X线D.外科医生直接从手术中定位E.根据病人的身高,能正确地确定导管插入的深度答案:E16.体重为60kg的女性,选择的喉罩型号为A.4号B.5号C.3号D.2号E.6号答案:A解析:喉罩的型号有1、1.5、2、2.5、3、4、5等几种,根据体重选择,成年女性常用3号(30~50公斤)或4号(50~70公斤)。
临床麻醉学03章
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第一节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麻醉前准备与手术前准备在含义上并无严格的区别,因为它们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是相同或完全一致的,所以这两个词经常通用。
究竟使用哪一个词完全取决于使用者的专业或习惯。
麻醉医师的任务之一是参与手术前的准备,但他们不可能独立地完成麻醉前准备的全部任务,因此良好的麻醉前或术前准备就需要麻醉医师与手术科室医师通力合作来完成。
关于麻醉前准备的重要性,已在前一章麻醉前检诊一节中一并谈到。
麻醉前准备的目的为:使病人在体格和精神两方面均处于可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以增强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提高病人在麻醉中的安全性,避免麻醉意外的发生,减少麻醉后的并发症。
麻醉前准备的任务包括:①做好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这是首要的任务;②给予病人恰当的麻醉前用药;③做好麻醉用具、设备、监测仪器葙药品(包括急救药品)等的准备。
有充分准备与准备欠妥大不一样,有一些麻醉不良事件即是由于准备欠妥而发生的。
例如病人病情严重而未作充分的准备,麻醉器材在使用中失灵或存在故障而事先却疏于检查、维护,或未经仔细核对而误将其他气体当作氧气使用等。
总之,掉以轻心、疏忽大意、匆忙上阵是难免不出问题的。
如能加强责任感,认真做好麻醉前准备,则与此有关的麻醉不良事件是可以预防的。
第二节病人体格与精神方面的准备麻醉前应尽力改善病人状况,纠正紊乱的生理功能和治疗潜在的内科疾病,使病人各脏器功能处于较好的状态。
也应注意勿使病人丧失有利的手术时机。
一、体格方面的准备(一)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改善营养状况;纠正贫血和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停止吸烟;增强体力,练习深呼吸、改善心肺储备功能,增加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
术前病人存在的生理功能紊乱与并存症可能涉及多个系统、器官,应根据其轻、重、缓、急的程度精心予以处理。
有关的一些基本的处理原则已在麻醉前检诊中谈到,可以参阅。
在本书的各章专科手术的麻醉中还将进一步予以讨论。
值得指出的是,在进行麻醉前准备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意见分歧,应该按照“最有27利于病人”的原则协商一致,这点在处理急症手术时显得特别重要。
(完整word版)麻醉学知识点
麻醉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临床麻醉学的5大组成部分:(考题)对病人的术前评估与准备;麻醉的实施与处理;专科病人的麻醉处理;为重疑难病人的麻醉处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与诊治。
2.复合麻醉/平衡麻醉(balanc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药/或辅助药物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减少单个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
3.联合麻醉(combin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取长补短综合发挥各种方法的优越性。
4.临床麻醉工作包括:麻醉科门诊、临床麻醉、RR、ICU、疼痛诊疗。
5.麻醉:用药物或非药理性方法使人体局部或全身暂时失去知觉,麻醉的目的是为解除患者手术的痛苦。
第二章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1.麻醉前访视的步骤:复习病历(史)→分析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结果→访视病人和系统检诊→进行麻醉和手术风险判断→知情同意2.麻醉前准备:1) 心血管系统:控制血压小于180/100mmHg,术前当天停用洋地黄、降压药;2) 呼吸系统:术前停止吸烟2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雾化吸入,有效抗生素治疗3-5天;3) 糖尿病:择期手术,控制血糖≤8.3mmol/L,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4) 胃肠道准备:成人禁食12h,禁饮8h;小儿小于36个月者,禁食6h,禁饮2-3h;大于36个月者禁食8h,禁饮2-3h。
(考题)3.麻醉前用药的目的:1) 镇静2) 镇痛3) 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4) 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4.麻醉前用药的常用药物:1) 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2)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咪达唑仑3) 巴比妥类药物:苯巴比妥4) 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5) 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5.术前需要停用的药物主要是某些抗抑郁药和抗凝药,阿司匹林术前需停药1-3周,华法林术前停药3-5天。
6.ASA麻醉病情评估分级:Ⅰ级:病人无器质性疾病,发育、营养良好,能耐受麻醉和手术Ⅱ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虽然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健全,能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Ⅲ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病变严重,功能减低,尚在代偿范围内,对麻醉和手术耐受稍差Ⅳ级:病人的上述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威胁着生命安全,施行麻醉和手术需冒很大风险Ⅴ级:病人的病情危重,随时有死亡的威胁,麻醉和手术非常危险注:如系急症,在每级数字前标注“急”或“E”字第三章神经干(丛)阻滞麻醉1.局部麻醉:用局麻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临床麻醉学
(第十一、十二章)
精选ppt
1
第十一章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
☆ 复合麻醉 也称平衡麻醉(balanced anesthesia),指两种或两种
以上全麻药同时或先后应用的麻醉方法。 (静-吸复合麻醉)
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 指完全采用静脉途径用药实施全身麻醉的方法。
(二)、麻醉方法的实施 1、麻醉诱导 ☆ 静脉诱导: 静脉全麻药+麻醉性镇痛药+肌松剂 Propofol + Fentayl + Norcorine
精选ppt
5
第十一章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
☆ 吸入诱导: 一般用于小儿 哪种吸入麻醉药最合适?
慢诱导 保持自主呼吸(静脉药 + 吸入药 + 表麻) 2、麻醉维持 ☆ 吸入麻醉维持
Enf / Iso/ Des /Sev+ N2O-O2
精选ppt
6
第十一章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
☆ 吸入-静脉复合维持 以吸入为主
Enf /Iso /Des/Sev +N2O + Pro(iv) ☆ 静脉-吸入复合维持:
以静脉为主 Pro + Fen + Nor + Iso… 心脏手术麻醉最常用
精选ppt
精选ppt
11
肠镜检查 -全凭静脉麻醉
精选ppt
12
精选ppt
13
第十一章 复合麻醉与联合麻醉
三、联合麻醉(全麻与非全麻) 1、优点: ☆ 保证麻醉效果,提高围手术安全性。 ☆ 减少麻醉药用量,减少药物不良反 应,促进病人苏醒。 ☆ 减少肌松药的用量。 ☆ 使病人安静,消除紧张。 ☆ 提供更有效的术后镇痛途径。
麻醉学知识点学习资料
麻醉学知识点学习资料麻醉学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麻醉和镇痛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麻醉学知识的学习对于从事麻醉工作的医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麻醉学知识点学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教材和参考书籍】学习麻醉学知识的首要资源是教材和参考书籍。
下面列举一些经典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大家选择和参考:1.《麻醉学》本书是麻醉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全面介绍了麻醉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临床应用,是麻醉学学习的必备之书。
2.《麻醉学教程》该教程以麻醉学的核心内容为纲,分为多个章节详细介绍了麻醉学的各个方面,适合初学者系统学习。
3.《麻醉学导论》此书对麻醉学的发展历程、学科分类及主要内容进行了概述,并对麻醉相关的疾病进行了介绍,是一个很好的入门教材。
4.《麻醉学原理与临床应用》内容结构清晰,理论联系实际,讲解详细,并且配有丰富的图表和照片,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麻醉学教材和参考书籍,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二、学术期刊和论文】学术期刊和论文是了解最新麻醉学研究进展和科研成果的重要渠道。
以下是一些知名的麻醉学学术期刊:1.《麻醉学杂志》该期刊是中国麻醉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发表了大量优秀的麻醉学研究论文和临床实践经验,具有很高的学术影响力。
2.《Anesthesiology》这是国际著名的麻醉学期刊,刊载了大量权威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在麻醉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
除了学术期刊,我们还可以通过查阅各种学术数据库和学位论文来获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学术资料。
【三、学术会议和学习班】参加学术会议和学习班是与同行交流和学习的重要机会。
通过与麻醉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麻醉学相关的理论和技术。
此外,一些学术会议还会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专题报告和学术演讲,为学员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四、互联网资源】互联网资源是获取麻醉学知识的另一重要途径。
临床麻醉学的主要内容
临床麻醉学的主要内容临床麻醉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主要关注手术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无痛状态和安全性。
它涉及到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包括麻醉药物的使用、麻醉监测、麻醉机器的运用以及术后镇痛等等。
本文将介绍临床麻醉学的主要内容,以加深读者对这一领域的理解。
1. 麻醉药物麻醉药物是临床麻醉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主要分为全身麻醉药物和局部麻醉药物两类。
全身麻醉药物包括静脉麻醉药物、吸入麻醉药物和肌肉松弛剂等。
局部麻醉药物主要是用于术前和术后的疼痛管理。
不同的手术类型和病情会决定使用哪种麻醉药物以及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式。
2. 麻醉监测麻醉监测是临床麻醉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包括静态监测和动态监测两个方面。
静态监测主要指术前的病人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病史、实验室检查等。
动态监测则是在手术期间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麻醉医师根据监测结果来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和剂量,确保病人处于稳定和安全的状态。
3. 麻醉机器麻醉机器是临床麻醉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它们用于给病人提供麻醉和监测等功能。
麻醉机器通常包括麻醉气体输送系统、麻醉呼吸机、监测仪器等等。
这些机器能够提供合适的麻醉深度、维持呼吸通畅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麻醉医师需要熟练掌握麻醉机器的使用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 术后镇痛术后镇痛是临床麻醉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手术后可能会导致疼痛,而术后镇痛的目的是减轻甚至消除疼痛。
术后镇痛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镇痛、神经阻滞、物理疗法等等。
麻醉医师需要根据手术类型、病人的疼痛敏感度和个体差异来选择合适的术后镇痛方法,提供个性化的疼痛管理。
5. 麻醉并发症在临床麻醉学中,麻醉并发症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尽管现代麻醉技术越来越先进,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常见的麻醉并发症包括呼吸系统问题、循环系统问题、神经系统问题等等。
麻醉医师需要具备应对这些并发症的能力和经验,并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病人的安全。
总结:临床麻醉学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麻醉药物的使用、麻醉监测、麻醉机器的运用以及术后镇痛等等。
临床麻醉学的主要内容
临床麻醉学的主要内容临床麻醉学是一门研究和应用麻醉技术的学科,旨在为外科手术和其他侵入性医疗过程中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无痛操作环境。
它涉及到麻醉药物的应用、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以及处理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方面。
下面将以“临床麻醉学的主要内容”为题,详细介绍该学科的核心内容。
一、麻醉药物与剂量选择:在临床麻醉学中,麻醉药物是实施麻醉的基础。
这些药物按其作用机制可以分为全身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和镇痛药物。
全身麻醉药物主要分为吸入性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局部麻醉药物则用于局部麻醉。
临床麻醉学要求麻醉医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麻醉药物的特点、药代动力学以及在不同患者中的剂量选择。
二、麻醉监测与生理指标:在麻醉过程中,准确地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非常重要。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对患者的生理状态和麻醉效果的评估,以及尽早发现麻醉相关的并发症。
临床麻醉学涉及的监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吸和体温等。
麻醉医生需要熟悉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并能正确解读监测数据。
三、麻醉过程管理:麻醉过程管理是麻醉医生的核心职责之一。
他们要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麻醉计划,包括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确定并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案、控制麻醉深度、维持生理稳定以及处理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麻醉医生还要在麻醉结束后进行患者恢复期的管理和监测。
四、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尽管广泛的听诊、脉冲血氧饱和度检测等监测手段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在麻醉过程中仍然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临床麻醉学要求麻醉医生熟悉并能妥善处理这些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低血压、心律失常、过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
五、术后疼痛治疗与恢复:有效的术后疼痛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临床麻醉学要求麻醉医生能合理使用镇痛技术和药物来控制术后疼痛,降低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麻醉医生还要关注术后恢复情况,及时进行康复指导和予以必要的支持。
以上是临床麻醉学的主要内容的简要介绍。
临床麻醉学手册 (2)
临床麻醉学手册
临床麻醉学手册(Clinical Anesthesiology Handbook)
是一本介绍临床麻醉学的参考手册,用来指导医务人员在
手术和其他医疗过程中进行麻醉技术操作和管理。
该手册
涵盖了麻醉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概念,以及常见的麻醉药
物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这本手册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麻醉学基础知识:介绍麻醉学的基本概念、麻醉的分类、麻醉机理等。
2. 麻醉相关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包括人体器官系统的解剖
学和生理学,特别关注与麻醉相关的器官和功能。
3. 麻醉药物:主要介绍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镇静药、麻
醉诱导剂、维持麻醉药物和镇痛药物等。
4. 麻醉设备和监护仪器:介绍常见的麻醉设备和监护仪器,包括麻醉机、呼吸机、监测仪等,以及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和注意事项。
5. 麻醉技术和步骤:介绍各种常见的麻醉技术和步骤,包
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等。
6. 麻醉并发症和急救措施:介绍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急救措施,以及应对不同急救情况的步骤和方法。
7. 特殊人群麻醉考虑:介绍儿童、老年人、孕妇、患有特殊疾病的患者等特殊人群在麻醉过程中的特殊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
这本手册通常由临床经验丰富的麻醉学专家编写,是临床麻醉学教育和实践的重要参考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是指在一个大气压下,使50%的病人或动物对伤害刺激(如外科切皮)不再产生体动反应(如逃避反射)时呼气末潮气(相当于)内该麻醉药的浓度。
2.靶控输注(TCI):通过置入输液泵中的微电脑自动调节输注药物速度以维持病人的预定靶浓度。
3.局麻药的毒性反应:血液中局麻药的浓度超过机体的耐受能力,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出现各种兴奋或抑制的临床症状。
4.霍纳综合征(Honer syndrom):系颈交感神经节被阻滞所致,临床表现为阻滞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结膜充血、鼻塞、面部发红及无汗。
5.脊麻: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使脊神经前后根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蛛网膜下隙阻滞称脊麻。
6.复合麻醉:指在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的麻醉7.联合麻醉:指在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8.全凭静脉麻醉(TIVA):指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或静脉麻醉辅助药的麻醉方法9.控制性降压: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采用降压药物与技术等方法,人为的将平均动脉压减低至50-65mmHg,使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的降低而相应减少,不致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终止降压后血压可迅速回复至正常水平,不产生永久性器官损害。
10.低血压——指血压降低幅度超过麻醉前20%或收缩压下降达80mmHg高血压——指血压升高幅度超过麻醉前20%或血压升高达160/95mmHg以上11.术中知晓:指全麻过程中发生意识的恢复,病人术后回忆起术中所发生的一切事,并能告知有无疼痛情况。
12.恶性高热:指由某些麻醉药激发的全身肌肉强烈收缩,并发体温积聚上升及进行性循环衰竭的代谢亢进危象。
此病多为肌肉细胞钙代谢缺陷,有恶性高热家族史。
13.苏醒延迟:全麻结束后90分钟意识仍没恢复者14.中心静脉压(CVP):指上腔或下腔静脉即将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或右心房压力,主要反映右心室前负荷,其高低与血容量、静脉张力和右心功能有关,但不能反映左心功能15.大量输血(MBT):24 h内输入一倍或以上全身血容量;3 h内输入50%全身血容量;需要输血速度>150 ml/min。
16.纵隔摆动:一侧胸腔被剖开后,剖胸侧胸膜腔始终为大气压,而健侧胸内压和肺内压处于增高或降低的不断交替变化之中,此种压力差的变化使纵膈随呼吸相的变动向健侧和剖胸侧来回摆动。
纵膈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呼气时移向剖胸侧。
如此左右来回摆动称为纵膈摆动。
17.体外循环(ECC):又称心肺转流术,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静脉血经引出体外,经人工肺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再将氧合后的血液经人工心脏泵人体内动脉系统。
18.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老年人术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的改变以及记忆受损。
这种手术后人格、社交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和技巧的变化称为POCD20.高原习服:指人进入高原低氧环境后,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段时期的适应,机体建立一种代偿机制,习服高原环境和气候,能在高原进行生活和劳动。
21.高原适应:指高原人经世代自然选择后所保留的解剖、生理和生化改变,这种改变具有遗传特征。
22.TURP综合征: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中前列腺静脉窦破裂造成冲洗液大量、快速吸收入血所引起的以稀释性低钠血症及血容量过多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23.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指妊娠晚期孕妇仰卧位时,出现血压急骤下降,伴随头晕、恶心、胸闷、出冷汗、打哈欠、脉率加快、面色苍白等症状。
24.胆心反射:指胆道手术时由于牵拉胆囊或探查胆道刺激迷走神经所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脏停搏。
25.反常呼吸:剖胸侧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在吸气时对侧肺内压低于大气压,故剖胸侧肺内一部分气体随经气管来的外界气体被吸入对侧肺内,该侧肺进一步缩小。
呼气时则相反,对侧肺内压高于大气压,故其呼出气体中的一部分又进入剖胸侧肺内。
如此剖胸侧肺的膨胀与回缩动作与正常呼吸时完全相反,称为反常呼吸。
26.麻醉: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
27.甲頦距离:即头在伸展位时,测量自甲状软骨切迹至下颏尖端的距离。
正常在 6.5cm 以上。
28.胸頦间距:胸骨上窝到頦突的距离。
正常>12.5cm29.全脊麻:行硬膜外阻滞时,如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隙而未能及时发现,超过脊麻数倍量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可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称为全脊麻。
1.Mallampati气道分级:是最常用的判断咽部暴露程度的分级方法。
I级可见咽峡弓,软腭和悬雍垂II级仅见软腭,悬雍垂部分被舌根遮盖;III 级只能看到软腭;IV级只能看到硬腭。
级数越高提示喉镜暴露和气管插管的难度越大2.气管导管型号:(熟悉)成人男性常用ID 7.5-8.5mm, 插入深度为23 cm ;成年女性多用 7.0--8.0 mm 插入深度为21 cm小儿插管新生儿 ID2.5mm 1—6个月 ID3.5mm6—12个月 ID4.0mm1岁-- 2岁 ID4.5mm两岁以上 ID=岁/4+4,插管深度(cm)=年龄/2+12鼻腔插管选择ID7.0—7.5mm,插入深度比口腔插管的深度多 3cm左右3.确认导管插入气管的方法有:①直视下导管进入声门;②压胸部时,导管口有气流;③人工呼吸时,可见双侧胸廓对称起伏,听诊双肺可听到有清晰的肺泡呼吸音;④如用透明导管,吸气时管壁清亮,呼气时可见明显的白雾样变化⑤病人如有自主呼吸,接麻醉机后可见呼吸囊随呼吸而张缩;⑥如能监测呼气末分压(ETco2)则更易判断,有显示则可确认无误。
4.双腔气管导管插管适应证①大咯血、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痰量过多或肺大泡有明显液面的湿肺病人、支气管胸膜瘘、气管食管瘘;②拟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的病人;③外伤性支气管断裂或支气管成形术时可防止患侧漏气;④食管肿瘤切除或食管裂孔疝修补;⑤分测肺功能试验或单肺灌洗治疗;⑥胸主动脉瘤切除术;⑦主动脉缩窄修复术;⑧动脉导管未闭关闭术。
5.拔管指征(1)病人完全清醒,呼之能应;(2)咽喉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已完全恢复(3)潮气量和每分钟通气量恢复正常;(4)必要时,让病人呼吸空气20分钟后测定血气指标达到正常值;(5)估计拔管后无引起呼吸道梗阻的因素存在。
6.气管插管即时并发症:牙齿及口腔软组织损伤、高血压及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气管导管误入食管、误吸7.留置气管内导管期间并发症:气管导管梗阻、导管脱出、导管误入单侧支气管、呛咳动作、气道痉挛、吸痰操作不当8.拔管和拔管后并发症:喉痉挛、拔管后误吸、胃内容物或异物阻塞、拔管后气管萎陷、咽喉痛、声带麻痹、杓状软骨脱位、喉水肿、上颌窦炎、肺感染、其它9.喉罩优缺点:①优点:喉罩的置入不需颈部活动、不需肌松药、不需喉镜、置入迅速、易学易操作;对病人刺激小;不存在误入食管或主支气管的问题;无术后喉痛和咳嗽、无喉水肿;某些情况下置入喉罩可建立紧急气道如侧卧位和俯卧位;当同时存在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困难时,喉罩几乎成为一种最主要的气道支持设备②缺点:有误吸的危险;通气时不耐受气道高压,可造成通气不足,当气道峰压大于20-25cmH2O时易致胃胀气;麻醉过浅可致喉痉挛。
有声门上或下咽部的损伤,重度肥大的扁桃体以及明显的喉或气管偏移患者,饱胃患者应为禁忌10.氯胺酮适应证:小儿麻醉;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哮喘病人;短小、体表手术,诊断性检查11.氯胺酮禁忌症:严重的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史;颅内压增高;眼内压增高、眼球开放性损伤;甲亢、嗜鉻细胞瘤;心功能代偿不全、心肌病等;咽喉口腔手术;癫痫和精神分裂症病人12.应用肌松药的作用①全麻诱导时的插管和维持全麻时的肌松,避免深麻醉带来的危害②消除病人自发呼吸与机械通气不同步产生的抵抗③治疗痉挛性疾病如破伤风、肉毒杆菌中毒及癫痫持续状态等④降低气管插管作机械通气时的气道峰压,减少发生气压伤的危险⑤防止降温时产生寒颤,控制咳嗽和自主活动降低氧耗13.肌松药的应用原则①肌松药不能替代麻醉药,应有完善的镇痛②应有严密的呼吸管理③选择合适的肌松药和最小的有效剂量④避免不恰当的联合用药⑤合理利用麻醉药与肌松药的协同作用⑥最好能对肌松药的作用进行监测14.TOF四个成串刺激(TOF)给四个单刺激后分别产生四个肌颤搐。
可以直接从T4 /T1的比值来评定阻滞程度,且可以根据有无衰减来确定阻滞性质。
去极化阻滞时,T4/T1>0.9或接近1.0。
非去极化阻滞,当T4消失时,肌颤搐抑制75%,T3、T2和T1依次消失,这时分别相当于单刺激肌颤搐抑制80%, 90%和l00%15.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原因:①一次用量超过极量②药物误入血管③注射部位对局麻药的吸收过快④个体差异致对局麻药的耐受性下降16.局麻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兴奋型:轻度精神紧张、耳鸣、口舌麻木、头晕、定向障碍、心率轻度增快。
中度烦躁不安、恐惧、有窒息感、呼吸频率和幅度明显增加、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重度缺氧症状明显,紫绀心率和血压波动剧烈、肌张力增高、肌肉震颤、惊厥、有呼吸心跳停止的可能抑制型:轻度神志淡漠嗜睡甚至神志突然消失。
中度呼吸浅而慢有时出现呼吸暂停重度脉搏徐缓(常<50pbm)、心律失常、血压降低,最终发生心跳停止。
17.局麻药中毒的处理:18.处理:迅速、连续、有效!①停止用药②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③镇静,静注咪唑安定④控制惊厥:静注安定/咪唑安定/丙泊酚;肌松药,气管插管人工通气⑤补充容量,麻黄素升BP、阿托品升HR。
⑥心跳骤停,即行心肺复苏18.预防局麻药中毒:①预防严格控制用量,不逾量:极量、折合剂量;②防止误入血管:“注药前回抽”③如无禁忌,加用肾上腺素:血运丰富区部位尤显重要;④体质差或有严重并存症者,剂量宜减少;⑤合适的麻醉前用药: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⑥积极纠正患者术前病理生理状态;⑦若混合用药,宜长短效药物结合;⑧严密监测,早期发现,及时、准确、有效处理19.颈丛阻滞并发症:①药液误入硬膜外间隙或蛛网膜下隙;②局麻药毒性反应;③膈神经阻滞;④喉返神经阻滞;⑤Honer’s syndrom;⑥椎动脉损伤引起血肿20.臂丛阻滞并发症:气胸;出血及血肿;局麻药毒性反应;膈神经麻痹;声音嘶哑;高位硬膜外阻滞或全脊麻;Horner’s syndrome21.脊麻时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①胃肠蠕动增强②胆汁反流入胃③低血压④脑缺氧⑤手术牵拉内脏处理:升压、阿托品、暂缓手术止吐22.脊麻并发症:①头痛;②尿潴留;③神经并发症:脑神经受累、假性脑脊膜炎、粘连性蛛网膜炎、马尾神经综合征、脊髓炎。
23.脊麻时头痛的原因和防治:原因:脑脊液外流预防:1)麻前做好解释工作,切忌暗示脊麻后头痛 2)手术日输液量不少于2500ml 3)术中及时纠正低血压 4)仰卧位、足够睡眠治疗:对因和对症1)轻微头痛:平卧2-3天 2)中度头痛:平卧或头低位、输液2500-4000ml、镇静或镇痛3)严重头痛:除上措施外自体血充填或低右或人工胶体10-20ml24.硬脊膜外阻滞并发:①穿破硬膜②穿刺针或导管误入血管③空气栓塞④穿破胸膜⑤导管折断⑥全脊麻⑦异常广泛阻滞⑧脊神经根或脊髓损伤⑨硬膜外血肿⑩感染24.复合麻醉的应用原则:①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和剂量:协同作用相加作用拮抗作用②准确判断麻醉深度③加强麻醉管理④优化用药方案⑤坚持个体化的原则⑥不同麻醉技术的联合应用25.低温的并发症⒈)御寒反应:耗氧量增加⒉)心律失常:最严重的是室颤⒊)组织损伤:降温是预防冻伤,复温时预防烫伤⒋)胃肠出血:低温术后一周发生胃应急性溃疡、或小肠动脉栓塞⒌)酸中毒:低温时组织灌注不足、氧供减少引起代谢性酸中毒26.控制性降压适应证:1)血供丰富区域的手术 2)血管手术 3)创面较大且出血可能难以控制的手术4)显微外科手术,要求术野清晰精细的手术5)麻醉期间血压、颅内压和眼内压过度升高,可能引致严重不良后果者 6)大量输血有困难或有输血禁忌证的病人 7) 因宗教信仰而拒绝输血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