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声音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听声音说话

小学语文教案:听声音说话

小学语文教案:听声音说话第一章:认识声音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知和注意。

1.2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介绍人的声带如何产生声音。

声音的传播:解释声音如何在空气中传播。

1.3 教学方法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演示:教师通过实际演示,如拍手、喊叫等,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4 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际演示,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二章:听声音辨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通过声音辨别不同的人。

培养学生对声音特征的关注和记忆。

2.2 教学内容声音特征:介绍声音的音调、音色和节奏等特征。

辨别不同人声音:让学生通过听声音辨别不同的人。

2.3 教学方法讲解:教师讲解声音特征和如何辨别不同人的声音。

录音:教师录下不同人的声音,让学生进行辨别。

2.4 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讲解声音特征和如何辨别不同人的声音。

学生听录音,尝试辨别不同人的声音。

第三章:听声音猜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通过声音猜测物体。

培养学生对声音特征的感知和推理能力。

3.2 教学内容声音特征:介绍声音的音调、音色和节奏等特征。

猜测物体:让学生通过听声音猜测物体。

3.3 教学方法讲解:教师讲解声音特征和如何猜测物体。

实际操作:教师拿出不同物体,让学生听声音并猜测物体。

3.4 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讲解声音特征和如何猜测物体。

学生听教师拿出的不同物体的声音,并尝试猜测物体。

第四章:听声音讲故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通过声音来讲故事。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运用和创造力。

4.2 教学内容声音表达:介绍如何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和讲述故事。

讲故事:让学生通过声音来讲述故事。

4.3 教学方法讲解:教师讲解如何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和讲述故事。

示范:教师通过声音示范讲述一个故事。

4.4 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和讲述故事。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尝试通过声音来讲述故事。

五年级上册英语讲义-第5讲-Dinosaurs 深港朗文版(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英语讲义-第5讲-Dinosaurs 深港朗文版(含答案)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年级:五年级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英语学科教师:授课主题第5讲---Dinosaurs授课类型T同步课堂P实战演练S归纳总结①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朗文五年级上册Unit5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型;教学目标②掌握和复习一般过去时;授课日期及时段T(Textbook-Based)——同步课堂前情回顾幽默小故事:Sleeping PillsBob was having trouble getting to sleep at night. He went to see his doctor, who prescribed some extra-strong sleeping pills.Sunday night Bob took the pills, slept well and was awake before he heard the alarm. He took his time getting to the office, strolled(溜达,散步)in and said to his boss(老板): "I didn't have a bit of trouble getting up this morning." "That's fine," roared(咆哮,吼叫)the boss, "but where were you Monday and Tuesday?"体系搭建知识点1:词汇1.sharp (形容词)锋利的;敏锐的Be careful with that sharp axe. 那把斧子很锋利, 你要当心。

The girl is sharp at music. 这个女孩对音乐的感受力很敏锐。

2.fast (形容词)快速的;(副词)迅速地【反义词】slow例如:Can you swim? 你会游泳吗?Can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回答:Yes, 主语+can 或者No, 主语+can’t.2.Birds make nests, too. (P49, L15)鸟类也会筑巢。

移动通信-第5讲-移动信道3

移动通信-第5讲-移动信道3

移动通信-第5讲-移动信道3移动通信第 5 讲移动信道 3在移动通信的广袤世界中,移动信道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今天,咱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移动信道中的一些关键要点。

首先,咱们得明白移动信道的特点。

它可不是个“安分守己”的家伙,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

信号在其中传输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干扰和衰减,就像在充满迷雾和陷阱的道路上前行。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多径传播。

想象一下,信号从发射端出发,就像一个勇敢的探险家,试图到达接收端。

但它可不是走的直线,而是会因为建筑物、山脉、树木等障碍物的阻挡,被迫“绕路”,形成多条不同的路径。

这些路径的长度不同,到达接收端的时间也就有先有后。

这就导致了信号的叠加和相互干扰,使接收端收到的信号变得复杂而不稳定。

再来说说多普勒效应。

当移动台在移动时,比如咱们拿着手机在快速行走或者乘坐汽车,接收信号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这就好比一辆鸣笛的汽车向你驶来,声音会变尖锐;而当它远离你时,声音又会变得低沉。

在移动通信中,多普勒效应会影响信号的质量和传输速率。

信号在移动信道中的衰减也是个大问题。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是不可避免的,随着距离的增加,信号强度会逐渐减弱。

此外,还有阴影衰落,这是由于大型障碍物阻挡造成的信号强度的缓慢变化。

还有小尺度衰落,它会在短距离内或短时间内使信号强度发生快速波动。

那面对这些挑战,咱们有什么应对之策呢?在技术方面,分集接收是个常用的办法。

它就像是多派几个“侦察兵”出去,从不同的路径接收信号,然后把它们整合起来。

这样,即使某一条路径上的信号受到了严重干扰,还有其他路径的信号可以作为补充,提高接收的可靠性。

均衡技术也能派上用场。

它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消除多径传播带来的符号间干扰,让信号变得更加清晰可辨。

智能天线技术更是一大创新。

它可以根据信号的来向,调整天线的方向和波束形状,增强有用信号的接收,同时抑制干扰信号。

编码和调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通过更高效的编码方式和调制方法,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

2020年秋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精美获奖课件

2020年秋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精美获奖课件

A.越高
B.越低
C.越响
3.要使钢尺发出比较强的声音,拨动钢尺的方法是(B )。
A.轻轻拨动钢尺 B.用力拨动钢尺 C.都可以 4.春节联欢晚会上的鼓乐表演,鼓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鼓声变强时( B
)。A.鼓面振动幅度变小 B.鼓面振动幅度变大 C.鼓面振动幅度不变
课堂总结
声音的强与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观察不同物体振动
科学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
第 1 单元 声音 5 声音的强与弱
新知导入
点 击 观 看 视 频
陕西延安百人腰鼓表演
新知导入
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
安塞腰鼓表演时,鼓手们在鼓面上敲打能发出不同的节奏和音
符,轻轻敲鼓,发出的声音小;用力敲鼓,发出的声音大,所以鼓
面上振动情况不同,声音的轻重就不同。
新知讲解




实验结论: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钢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新知导入
点 击 观 看 视 频
钢尺振动实验
新知讲解
2 研究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1根粗竹签,1块木板、1根橡皮筋。 实验步骤: (1)将橡皮筋一端挂着竹签上,一端用手拉住。 (2)轻轻拨动橡皮筋,仔细听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 的振动幅度。 (3)用力拨动橡皮筋,仔细听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 的振动幅度。(重复几次,并记录实验结果。)
谢谢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1.5 声音的强与弱
科学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
科学聚焦
观 看 视 频
非洲鼓《逆战》
科学聚焦
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
非洲鼓表演时鼓手在鼓面上拍打就能发出不同 的节奏和音符,敲击非洲数,我们发现,轻轻 敲鼓,发出的声音小;用力敲鼓,发出的声音 大,因为用力的大小不同,鼓面产生的振动情 况不同,声音的轻重就不同,音乐课上,我们 将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

《声音》大班科学教案:用五感感受不同的声音变化

《声音》大班科学教案:用五感感受不同的声音变化

Introduction:声音是我们周围非常普遍的现象之一,也是我们人类相互交流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声音,例如:人说话、车子行驶、风吹树叶等等。

而今天,我们就要通过使用五感,来感受不同声音的变化及产生原因。

Body:一、视角方面: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声音的变化1.1 我们可以在同一教室的不同位置,记录老师讲课或孩子们读书时的声音。

学生可以第一次站在讲台旁,然后在教室的后面角落,以及其他不同的位置上。

他们可以注意到,声音的音调和外观随着位置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1.2 同样道理,孩子们还能够在教室外站立并听到声音变化的不同,这一次,他们将听到音调和音量的变化。

当行驶的车子越来越远,声音变得越来越微弱,而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则开始变得更加清晰。

二、听觉方面:听不同类型声音的影响2.1 孩子们可以尽可能多地听不同种类的音乐。

他们可以从更平静的音乐开始,逐渐升级至强烈、刺耳的声音,然后再回到更加平静的声音。

他们能够注意到,当音乐变成更强烈的节奏时,他们的情感也会随之变化。

2.2 孩子们还可以使用不同的道具来创造声音,例如:用塑料杯和橡皮筋制作简单的乐器,然后探索它们的声音如何产生改变。

他们还可以使用不同大小的铃铛,或轻敲不同材质的物体,并试图感受不同声音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三、触觉方面:接触声音的震动3.1 孩子们可以使用各种不同材质的东西,例如:纸张、玻璃、布料等等,来创造声音,并感受到震动的差异。

3.2 可以将音响放在桌子上,然后尝试放置手掌在声音源附近并感受到其引起的振动。

他们可以注意到,当声音变得更强烈的时候,震动也会变得更加明显。

四、嗅觉方面:声音与气味的关联4.1 按照不同的声音类型,孩子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气味。

例如:当听到鸟儿的歌唱声时,可以嗅到花朵的香气;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时,能够嗅到新鲜的大地气息等。

4.2 在我们工作或学习时,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声音。

因此,孩子们可以观察和记录在不同声音的情况下,它们使他们闻到的气味产生了何种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声音》ppt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声音》ppt

02
教学内容
声音的产生
总结词
详细描述声音产生的原理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会开始振动。这种振动 会传递到周围的空气中,使得空气分子产生有规律的振动,形成声波。
声音的传播
总结词
解释声音如何在介质中传播,以及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 。
详细描述
03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总结词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幼儿直观地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详细描述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能够发出声音的物 品,如锣、鼓、喇叭等,让幼儿通过 敲击、吹奏等操作产生声音,观察声 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声音是如何传 播的。
观察法
总结词
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让幼儿了解声音的特性和差异。
写一篇关于“声音”的短文
总结词
通过写作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思 考能力,同时加深对声音的理解。
详细描述
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写一篇关于“声音” 的短文。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思 考声音的意义、作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等方 面,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和价值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创作出有趣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语言描述, 提高写作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声音需要一个介质来传播,例如空气、水和固体。声音在介 质中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如温度、密度和弹性。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 是气体。
声音的种类与特征
总结词
介绍不同类型的声音及其特征,如响度、音高和音色。
详细描述
声音有三种基本特征,分别是响度、音高和音色。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音高描 述声音的高低,而音色则描述声音的品质或特色。每种声音都有这三种特征的具 体表现。

声学第5讲 室内音质设计1

声学第5讲 室内音质设计1

声学第5讲室内音质设计1声学第5讲室内音质设计1声学第5课室内音质设计1第五讲室内音质设计厅堂按声源性质分类:1语言用厅堂,2音乐用厅堂,3多功能厅声学第5课室内音质设计15.1室内良好音质应具备的条件1)合适的响度:指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

足够的响度是室内具有良好音质的基本条件。

与响度相对应的物理指标是声压级。

合适:对于语言用厅堂,不低于60~65db;对于音乐用厅堂,40~80db;干扰噪声的水平应低于所听音10db。

影响因素:声源功率;厅体积;房间的体形和吸声状;允许噪声级;扩声系统2)声能分布均匀:响度均匀,声压级差别不大。

对录音室1~3db;一般厅堂,±3db。

体形设计时进行扩散处理,安装各种扩散体;均匀布置吸声材料。

声学第5课室内音质设计13)有满意的清晰度、明晰度、丰满度和立体感可懂度:听者对语言的可理解和听懂程度,习惯上当语言单位间有上下文联系时,用可懂度;上下文无联系时用清晰度。

清晰度:指在语言室中是否能清晰地听到声音。

清晰度与混响时间和响度,以及声音的空间反射和衰减的频率特性直接相关。

音节清晰度清晰:听众正确听到的音节数100%测听所发出的全部音节数近二次反射声能与总声能之比。

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清晰区分无声源的音色;其次,你可以清楚地听到每个音符。

声学第5讲室内音质设计1声学第5课室内音质设计1声学第5讲室内音质设计1饱满度:指室内音质相对于室外音质的改善。

它指的是人的声音或余音。

或活跃(悠扬的余音),或亲切(坚实而饱满)或温暖(浓重的音调)。

户外感觉“干燥”而不饱满。

与饱满度相对应的物理指标是混响时间。

立体感(空间感):指人们对声音的体验,具有身临其境的效果、一致的听觉和视觉方向以及真实性。

包括方向感、距离感(亲切感)、环境感等。

空间感与反射声的强度、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密切相关。

声学第5讲室内音质设计1色度感:主要是指对声源音色的维护和美化。

良好的室内声学设计应防止音色失真。

第5讲—第二章 数字音频处理技术(2)

第5讲—第二章 数字音频处理技术(2)

14
(对应书中第六章) 对应书中第六章)
思考题
数据压缩技术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 ■ 信息熵概念 信息熵概念 ■ 数据压缩必要性 ■ 数据压缩条件 ■ 数据冗余 ■ 数据压缩算法性能指标 ■ 数据压缩算法分类 ■ 统计编码 行程长度压缩 霍夫曼编码 算术编码 词典编码 ■ 预测编码 ■ 变换编码 JPEG 编码 ■ JPEG三个标准 三个标准 ■ JPEG编码和解码模型 编码和解码模型 离散余弦变换 量 化 DC和AC系数的编码 和 系数的编码 熵编码 MPEG 编码
●合成器
合成器是一种将MIDI文件中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声音波形的电子设备。 文件中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声音波形的电子设备。 合成器是一种将 文件中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声音波形的电子设备 常用的MIDI合成器有 合成器和 合成器有FM合成器和 合成器二种类型。 常用的 合成器有 合成器和WAVETABLE合成器二种类型。 合成器二种类型
●电子音乐合成
使用计算机利用声音合成技术生成音乐的技术称为电子音乐合 成。
4
MIDI文件与 文件与WAV文件比较 文件与 文件比较
●MIDI指令 指令
MID数据是一套指令,它指示乐器即MIDI设备做了什么,怎么做 数据是一套指令,它指示乐器即 设备做了什么, 数据是一套指令 设备做了什么 如演奏音符、加大音量、生成音响效果等。 的,如演奏音符、加大音量、生成音响效果等。
●音序器
音序器是一种记录、编辑和生成 文件的软件。 音序器是一种记录、编辑和生成MIDI文件的软件。它将乐曲的 文件的软件 数字化信息按时间或节拍顺序记录下来, 数字化信息按时间或节拍顺序记录下来,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编辑 修改或创作MIDI文件。最后把 文件。 文件送到合成器, 、修改或创作 文件 最后把MIDI文件送到合成器,经合成后自 文件送到合成器 动演奏播放。 动演奏播放。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x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x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知3-讲
3. 回声 (1)形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 (2)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 .1 s
以上。 (3)回声应用
知3-讲
①改善音质: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就分辨不出回声和原声, 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音乐厅中常利用这种原理使演 奏的效果更好。
知1-练
解题秘方:找出发声物体,再判断其是固体、液体 还是气体。 解析:空气流动形成风,风是气体,风的吼声是气 体振动产生的;马靠声带(固体)振动发声;黄河咆哮 靠水(液体)振动发声。
知1-练
特别提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发声部位:蟋蟀、蝈蝈 靠翅膀的相互摩擦而发声,蝴蝶、蚊子等靠翅膀振 动发声,蝉靠腹部的鼓膜振动发声,鸟靠鸣管振动 发声。
拓展延伸
知3-讲
骨传导
①骨传导: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
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骨传导的原理是固
体可以传声。
②体验骨传声的实验:用手指堵住自己的耳朵,将
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能
听到音叉的声音。
知3-练
例 4 夏天,坐在教室学习的同学们,听见了窗外隆隆的
雷声,雷声传入同学们耳朵的过程中,声速大小的
变化情况是( )
A. 变大
B. 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知3-练
解题秘方:先分析声音传播过程中,依次经过的介 质种类;再比较各种介质中声速的大小变化。
解析:雷声依次经过“空气→玻璃→空气”,进入 耳朵;由于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 体快,所以声速变化情况是“慢→快→慢”,即先 变大后变小。 答案:C

第五讲 声音的特性

第五讲  声音的特性

第五讲声音的特性板块一知识清单一、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频率: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 ,简称赫,符号为 Hz。

3.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

4.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大,则响度大;振幅小,则响度小。

5.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

二、噪声和乐音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区别: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杂乱无章;而乐音是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波形是有规律的。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区别: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声音强弱的等级单位:分贝(dB)。

3、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常见的具体措施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市区内机动车禁鸣喇叭、摩托车装消音器;公路旁装隔音板、在道路两旁植树、路边房子的窗户装双层玻璃;戴防噪声的耳罩、用手堵耳朵。

板块二知识点详解音调1.“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描述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频率与音调的关系2.下列做法用来改变声音的音调的是()A.老师上课时使用扩音器讲课B.摩托车上安装有消声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来敲同一面鼓D.拉二胡之前先调节琴弦的松紧响度3.声音的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A.振动频率B.振动幅度C.振动时间D.形状结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4.甲音叉频率为256Hz,乙音叉频率为512Hz.现用小点的力敲甲音叉,大点的力敲乙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A.甲音叉音调高B.甲音叉响度大C.乙音叉振幅小D.乙音叉振动快音色5.同学们在上网课时能快速分辨出是那位同学在发言,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B.频率C.音色D.音调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6.电视遥控器上的“音量”键可以调节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防治噪声的途径7.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B.乙图中试验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得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丙图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这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振幅不同D.丁图竹管的哨音是由竹管振动产生的板块三知识点整合8.如图所示,2020年春节晚会郑州分会场,郎朗和高昱宸演奏的《黄河》再一次展现了黄河的风貌,他们演奏时手指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振幅D.音色9.如图所示,(a)、(b)、(c)分别是音叉、单簧管和小提琴以相同的音调发声时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各波形不同,实际上表示了乐音的三要素中的()A.响度不同B.音色不同C.振幅不同D.音调不同10.有关声音的知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吹笛子时手指压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音调②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是为了改变鼓的音调③古代士兵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声辨别敌人远近是因为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快④听众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时音色不同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1.能分辨出吉他和笛子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12.中华古诗词、俗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A.“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C.“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户主说话才能打开“声纹锁”,“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B.可以采用回声测距的办法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C.摩托车加消声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板块四创新中考14.下列四个声音信号输入同一示波器,波形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声音的音调比乙低B.乙声音响度与丙相同C.甲声音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丙多D.丙声音的音调比丁高15.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很大影响,为了保护自己与他人,出门必须要戴口罩。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5讲:声的利用与噪声的控制(教师版)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5讲:声的利用与噪声的控制(教师版)

声的利用与噪声的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理解什么是噪音、噪音等级划分。

2.知道噪音危害、及噪音的控制途径。

3.声音的利用、回声测距。

一.噪声:1.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2.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学习、休息、工作、谈话的声音。

3.噪声强弱的表示:通常度量度量声音强度用分贝(dB)表示。

隔音室10分贝;一般安静的环境30-50分贝;一般谈话60分贝街道、汽车里70-90分贝二.噪声的控制和利用1. 噪声的控制,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声源处减弱;②传播途径处减弱;③人耳处减弱。

2.声的利用:①声音中含有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②回声:回声定位③声音中含有能量:超声波除结石,城市噪声中声能的开发(研究中)。

题型一:声音利用例1.下列事例中,属于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有()A.买西瓜时,拍拍西瓜听听声音就可知道西瓜是否是熟的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C.老师听到教室里的说话声就知道是那位同学在说话D.利用“B超”可以确定胎儿的发育状况解析:是否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首先要明确怎样才叫传递能量.它与声能传递信息是声的两个不同的应用.声传递信息指通过声音告诉我们某个事件或者消息,而声传递能量指通过声的方式传递一种类似于力量的东西,它可以造成一些除感官以外的其它影响.A是利用声音特征来区分成熟西瓜与未成熟西瓜,属于信息方面的利用;B是利用超声除去体内结石,属于传递能量方面的利用;C是根据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来区分是那位同学在说话,属于传递信息方面的利用;D 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例子.例2.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A.利用超声波清洗物体上的污垢B.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附近的烛焰,烛焰会不断摇晃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解析:A、利用超声波清洗物体上的污垢,是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B、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附近的烛焰,烛焰会不断摇晃,是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传递能量给烛焰,使烛焰不断摇晃,故B不符合题意;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通过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给我们,从而判断工件是否损伤,故D 符合题意;故选D.例3.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声打交道,以下有关声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A.人可以听到10万赫兹的声波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C.90dB是学生学习的理想环境D.月球上两宇航员利用声波进行面对面交流解析:A、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0Hz的声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因此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该选项说法正确;C、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学习环境,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直接传播,因此宇航员必须通过无线电交谈,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题型二:噪声防治例4.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A.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工地停止施工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真空窗C.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D.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解析:A、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工地停止施工,防止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真空窗,阻断噪声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防止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B.例5.(2015•河池)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解析: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A正确;真空不能传播声音,B错误;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C错误;“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错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精编习题:第五讲 听觉和声音(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精编习题:第五讲   听觉和声音(含答案)

第五讲听觉和声音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在如图耳的结构中能够接受声波产生振动的是(D)A.①听小骨B.④听小骨C.①鼓膜D.④鼓膜2.同学们在坐车闭眼时,也能准确地辨析汽车行驶速度和上坡、下坡的变化。

在人体内,感受这种变化刺激的结构位于(D)A.鼓室和耳蜗B.耳蜗和前庭C.鼓室和半规管D.半规管和前庭3.人产生听觉的大致过程是(A)A.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B.声波→鼓膜→外耳道→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小骨C.声波→鼓膜→外耳道→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D.声波→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第4题图4.“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

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

针对这一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A.手机发出声音时,是由于手机中的猫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B.“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C.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汤姆猫”没有反应。

说明需要发出足够高的频率才能使手机接收到声音信号D.你发出的和手机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但传播速度各不相同第5题图5.有两部手机都开通了来电显示功能,且来电铃声已开启。

用手机A拨通手机B时,手机B发出响声,并且显示屏上显示手机A的号码,若将手机A置于一个透明的真空罩中,用手机B拨通手机A时,则(B)A.能听到手机A发出的铃声,并能看到手机B的号码B.不能听到手机A发出的铃声,但能看到手机B的号码C.能听到手机A发出的铃声,但不能看到手机B的号码D.既不能听到手机A发出的铃声,也不能看到手机B的号码6.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计时员分别根据发令枪的烟雾和枪声开始记录同一运动员的成绩,若甲的记录结果为11.3s,则乙的记录结果约为(A)A.11.0s B.11.3s C.11.6s D.11.9s7.发生地震时,困在废墟中的人向外求救,一种好的方法是通过敲击铁管来向外求救,这主要是利用了铁管能(B)A.传热B.传声C.导电D.通风8.电影院的墙壁往往做成凹凸不平的,这是为了(B)A.增强声音的反射B.减弱声音的反射C.增大声音的响度D.改善声音的音色9.一头牛的叫声和一只蚊子的声音,下列关于它们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C)A.牛的叫声音调高,蚊子的声音音调低B.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声音音调高低相同C.牛的叫声音调低响度大,蚊子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D.牛的叫声音调高响度小,蚊子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10.如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听声音的变化,能够达到“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这个目的的一项是(A)第11题图11.如图所示,老师把钢尺紧按在讲台面上,一端伸出讲台边(保持伸出讲台边的长度不变),第一次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第二次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小明听到了钢尺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第五讲声音的特性

第五讲声音的特性

第五讲声音的特性板块一知识清单一、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频率: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

4.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大,则响度大;振幅小,则响度小。

5.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

二、噪声和乐音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区别: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的波形杂乱无章;而乐音是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波形是有规律的。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区别: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声音强弱的等级单位:分贝(dB)。

3、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常见的具体措施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市区内机动车禁鸣喇叭、摩托车装消音器;公路旁装隔音板、在道路两旁植树、路边房子的窗户装双层玻璃;戴防噪声的耳罩、用手堵耳朵音调1.“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描述声音的(A .响度B •音调C.音色 D .频率频率与音调的关系2.下列做法用来改变声音的音调的是(A .老师上课时使用扩音器讲课B .摩托车上安装有消声器C .用大小不同的力来敲同一面鼓D .拉二胡之前先调节琴弦的松紧响度3.声音的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A .振动频率B .振动幅度C.振动时间响度与振幅的关系4.甲音叉频率为256Hz ,乙音叉频率为512Hz .现用小点的力敲甲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A •甲音叉音调高B •甲音叉响度大C •乙音叉振幅小D •乙音叉振动快音色5•同学们在上网课时能快速分辨出是那位同学在发言,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响度B .频率C.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6.电视遥控器上的“音量”键可以调节声音的()A .响度B .音调C.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7.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D .形状结构,大点的力敲乙音)D .音调D .频率板块二知识点详解¥丙T)) )音调A •甲图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B •乙图中试验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得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 .丁图竹管的哨音是由竹管振动产生的板块三知识点整合&如图所示,2020年春节晚会郑州分会场,郎朗和高昱宸演奏的《黄河》再一次展现了黄 9•如图所示,(a )、( b )、(c )分别是音叉、单簧管和小提琴以相同的音调发声时在示波器③古代士兵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声辨别敌人远近是因为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快 ④听众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时音色不同 11 •能分辨出吉他和笛子声音的主要依据是(C .丙图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这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振幅不同 A •音调B •响度C .振幅D •音色 上显示出来的波形,各波形不同,实际上表示了乐音的三要素中的( A .响度不同 B .音色不同 C .振幅不同 D .音调不同10•有关声音的知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吹笛子时手指压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音调 ②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是为了改变鼓的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A .频率B •音调C .响度第3页(共18页)D •音色河的风貌,他们演奏时手指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12•中华古诗词、俗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A •“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B •“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C •“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D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户主说话才能打开“声纹锁”,“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B .可以采用回声测距的办法用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C •摩托车加消声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板块四创新中考14 •下列四个声音信号输入同一示波器,波形如图, A .甲声音的音调比乙低 B .乙声音响度与丙相同C •甲声音每秒振动的次数比丙多D .丙声音的音调比丁高15•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很大影响,为了保护自己与他人,出门必 须要戴口罩。

2021年初中物理竞赛及自主招生专题讲义第五讲声音第二节多普勒效应初步含解析

2021年初中物理竞赛及自主招生专题讲义第五讲声音第二节多普勒效应初步含解析

初中物理竞赛及自主招生专题讲义:第二节多普勒效应初步当声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音的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不再相等,这一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特别地,若声源不动,观察者向声源靠近,则接收到的声音频率大于声源发岀的频率:反之,若声源不动,观察若远离声源,则接收到的声音频率小于声源发岀的频率。

声源和观察者的相对运动引起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实际频率的不同的现象,可以理解如下: 在图1.17 (a)中,声源不动,声源发出的球而声波是以声源S为圆心的许多个同心圆,当观察者A 也不动时,在单位时间内,声源发出的波的个数等于通过观察者A的波的个数,此时A接收到的波的频率等于声源的频率。

若A以某一速度向S靠近,则A在单位时间内“穿过”的波的个数大于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波的个数,此时A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大于声源的频率:同理,若A以某一速度远离S,则A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小于声源的频率。

在图1.17 (b)中,观察者C和£>与声源S共线,若C,D不动,声源以某一速度向C点靠近时,声源前方的波形变得密集,而声源后方的波形变得稀疏,则单位时间内,通过C的波的个数大于声源发出的波的个数,而通过D的波的个数小于声源发出的波的个数,因此C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大于声源频率,D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小于声源频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普勒效应现象中,声源发出的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由于观察者与声源的相对运动,使得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发生改变而已。

下面通过例题,给出求解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实际频率之间的关系的一般方法。

例1如图1.18所示,声源S和观察者A都沿工轴伽 5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Vs和⑰,空气 1 二―........ 中声音传播的速率为",设v s<v p, v4<v p,空气图1.18相对于地而没有流动。

(1)若声源相继发岀两个声信号,时间间隔为△八 请根据发出的这两个声信号从声源传播到 观察者的过程,确左观察者接收到这两个声信号的时间间隔O(2)请利用(1)的结果,推导此情形下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频率间的关系式。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5课《声音的强弱》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5课《声音的强弱》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5课《声音的强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5课》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强弱概念。

教材通过简单易懂的例子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践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声音的强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声音的强弱有一定的感知,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

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但对于声音的强弱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强弱概念。

2.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强弱概念。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声音的强弱概念。

2.采用示范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强弱。

3.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声音游戏,引出声音的强弱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向学生介绍声音的强弱概念,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弱与振幅、距离等因素的关系。

3.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声音强弱的实践演练,通过具体的例子和互动活动,让学生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强弱。

4.总结与展示:让学生用语言和动作总结所学的声音强弱知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5.课堂小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强弱概念和表现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直观地展示声音的强弱概念。

可以设计一个声音的强弱,列出声音的强弱特点和表现方法,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表现能力。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和课堂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幼儿园大班教案《声音》ppt

幼儿园大班教案《声音》ppt

教学手段
01
02
03
04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声音相关 的图片、视频,使教学更加生
动形象。
音乐教学
通过播放音乐、唱歌等活动,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
现力。
互动教学
设计互动环节,让幼儿与老师 、同伴进行交流、合作,提高
学习效果。
情境教学
创设与声音相关的情境,让幼 儿身临其境地感受声音的魅力
小组讨论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 对于声音的认识和感受,促进彼此之 间的交流和学习。
小结环节
教师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探索和感受声音的奥秘。同时,提醒学生 注意安全,避免在危险的环境中制造噪音。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增强学习兴趣。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观察法
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 ,如参与度、注意力、互动等 ,评估他们对声音主题的理解
和兴趣。
作品评价
根据幼儿创作的与声音相关的 作品,如绘画、手工或其他形 式的创作,评价他们的创造力 和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
鼓励幼儿口头描述他们对声音 的感受和理解,通过他们的表 达评价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 能力。
教具使用不够熟练
部分教师对新教具的使用不够熟练,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
改进措施
优化时间分配
对课程进行重新规划,确 保各环节时间分配更合理 ,重点内容有足够的时间 展开。
增强幼儿参与度
设计更多适合全体幼儿参 与的活动和游戏,提高课 堂的整体参与度。
加强教师培训
组织教师对新教具和教学 方法进行培训,提高教师 的教学技能和课堂掌控能 力。

第5讲语概语音(上)

第5讲语概语音(上)
经过共鸣腔发生的气息。发元音时这种声带不颤动、
没有噪音的情况,叫做元音的清化;不带噪音的元音
就叫做清化元音。清化也可以视为元音的补充发音动
作,虽然是一种负向的补充动作。
常见的元音清化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元音作为非音节音时常清化;
二种是为了保持辅音特别是清辅音固
有的音质,语言中惯用的(中性)元音往 往清化后作为附音连在停顿前词末的辅音 上。这方面较典型的是法语。
现象,其实质是用词末元音的儿化来表 示一定的词汇或语法意义。美国英语中 辅音前和词末r的发音,也是一种儿化现 象,但是其程度要比北京话的儿化强些。
清化 : 元音的基本成素是声带颤动发出的噪音。
但是有些语言中元音在某些语音位置上发音时,声带
可以不颤动,而喉上腔道的共鸣状态仍保持不变。因
此,这些元音虽然没有声带颤动的噪音,但仍有气流
音体的体积和弹力有关。体积大的,频率小;
反之频率就大。人的主要发音体是声带。对语 言说来,重要的是嗓音的相对高度。汉语中的 声调主要就是嗓音高低起伏的相对变化造成的。
(二)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而
振幅的大小是由发音体本身的大小和受力 的强弱决定的。复合振动中发音体整体振 动的幅度(振幅)最大,基音也就最强、 最明显;通常以基音的音高和音强代表整 个复合振动的高音和音强。
有没有这种“补充”动作,往往是不同音位的
标志,因而决不是可有可无或者是“次要”的。
较常见的元音的补充发音动作有下列
四种: 鼻化:是气流从鼻腔和口腔同时出来。
儿化:是指发舌面元音时舌尖后卷的补
充发音动作。这种动作使元音具有一种 “儿”音的色彩,而不淹没舌面元音的基 本音质,所以称为儿化。
北京话的“儿化韵”就是一种儿化
是说,发音器官的紧张度是集中的,发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讲声音
知识要点
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

特别提醒:
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这里的“一切”指包括气体、液体、固体
在内的所有物体。

②振动停止,发声。

这里的“发声停止”指物体的振动停止,而不是
声音的传播停止。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继续传播并存在,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就指振动停止,声音仍继续存在而不消失。

③振动一定,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见;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
声音的。

(2)发生部位:不同的声音是由不同的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位产生的。

人说话时,靠振动发声;青蛙靠鸣囊振动发声的;蜜蜂、苍蝇、蚊子是靠飞行时靠翅膀振动发声;人们吹笛子、铜号等,是靠管内振动发声的。

【例1】如图所示,喇叭在“唱歌”,可以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
【方法点拨】
变式训练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消失了
B、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D、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
(1)声波: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疏。

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间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以鼓面为中心向远处传播,我们称之为,如图所示。

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小块石块投入水中会激起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如图乙所示。

(2)声音传播的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

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但不
能传声。

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通常情况下,人耳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

(3)声速
①定义:每秒钟声传播的距离叫做。

②计算公式:,单位是;S表示,单位是;t表示,单位是。

③常见的几种介质中的声速
○4影响声速的因素:声速的大小与有关,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播最快,在中较快,在
中传播慢,即;声速与介质的有关,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温度每升高1℃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增加约0.6m,当空气中不同区域的温度有区别时,声音的传播路线是向着低温度方向的,如上方的温度低,声音就向上传播,此时,低处的声音,高处的人容易听到。

【例2】如图所示,宇航员在飞船窗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方法点拨】
变式训练2 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慢
D、真空不能传声
变式训练3 甲同学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将其耳朵贴近钢管可以听到次响声,其中第一次响声是通过传来的,第二次响声是通过传来的。

变式训练4 玻璃鱼缸中养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是鱼接收到的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水—鱼
知识点3 人耳的听声能力
(1)如图所示,人耳的构造及作用。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把信息传给大脑产生听觉,我们便听到了声音。

(3)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①频率: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叫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
简称,符号为。

②超声与次声:低于的声音,叫次声;高于声音,叫超声。

③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和
人都听不到。

【例3】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由于()
A、蝴蝶翅膀软,声音就比较小
B、蝴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低于20次,超出人的听觉范围
C、蝴蝶翅膀振动时不会发出声音
D、蚊子数量多,蝴蝶数量少
【方法点拨】
变式训练5 下列关于人耳感知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发出声音,这个声音与外界声音一样响
B、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转化为
信号传给大脑
C、人如果没有耳廓就听不到声音
D、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听小骨传给大脑,人就感
知到声音。

整合突破
专题声音的产生于传播
【例】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取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罩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
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填字母序号);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变式训练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分层演练
基础训练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慢
D、真空不能传声
3、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C、传播声音的介质
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4、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

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面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

5、如图所示,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低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其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

6、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有记载,行军宿营,土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汽车和机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或者尺子、螺丝刀等)的一端顶在运转的机械外壳上,另一端开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地听到机械内部的
异常杂音;将机械手表放在枕头底下,可以听到清晰的“滴答”声,这些都是因为
也能传声。

7、超音速飞机的飞信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声速指声音在15℃时的传播速度)。

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米/秒?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到北京需要多少时间?
探究提高
8、运动员在无风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秒,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A、10.30秒
B、10.59秒
C、10.88秒
D、10.18秒
9、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声音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表明:。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
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挑战自我
10、一根钢管长为762m,在它的左端敲一下,在右端的人可听到两次响声,若两次响声相隔2.04s,求声音在铜管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0=340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