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通讯实验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实验9点对点串行通信
波特率
串行通信接口
单片机上的串行通信接口通常包括发 送数据端(TXD)、接收数据端 (RXD)和地线(GND)。
表示每秒钟传输的位数,是衡量串行 通信速度的参数。
串行通信的分类
同步串行通信与异步串行通信
同步串行通信是指发送方和接收方以相同的时钟频率进行数据传输,而异步串 行通信则没有共同的时钟频率。
02
例如,空调的温度设置、电视的频道切换等操作,都是通过性、易扩展等优点,因此
03
在智能家居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各种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需要实时地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 点对点串行通信能够满足工业控制领域对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高要求。
波特率设置
波特率计算
根据通信协议的要求,计算出合 适的波特率。常用的波特率有 9600、19200、4800等。
寄存器配置
根据计算出的波特率,配置单片 机串行通信接口的相关寄存器, 以实现所需的波特率。
测试与调整
在实际通信过程中,可能需要根 据实际情况调整波特率,以确保 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 验)实验9点对点串行 通信
contents
目录
• 单片机串行通信原理 • 点对点串行通信的实现 • 单片机点对点串行通信实验步骤 • 点对点串行通信的应用 • 点对点串行通信的优缺点 • 点对点串行通信的未来发展
01
单片机串行通信原理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串行通信
指数据在单条线路上一位一位地传输, 具有节省传输线、成本低、远距离传 输可靠等优点。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串行通信
单工是指数据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半双工是指数据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输, 但不能同时进行,全双工则是指数据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
实验一使用串行接口进行串行通信
实验一使用串行接口进行串行通信一、实验目的●●熟悉RS-232C串口的物理特性和功能特性,并掌握计算机的串口直连技术。
●●了解利用RS-232C接口进行异步通信的原理与过程,并理解和掌握异步通信中各种通信参数的设置和使用。
二、实验任务●●使用DB-9针的RS-232C连接器和9芯电缆制作交叉电缆直连两台计算机。
●●使用“超级终端”进行串行通信。
●●学会设置需要通信的主机和客户机三、预备知识●●在串行通信中,EIA RS-232C(又称为串口)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标准,目前,绝大多数计算机使用的是9针的D型连接器。
●●RS-232C采用的信号电平-5~-15V代表逻辑“1”,+5~+15V代表逻辑“0”。
在传输距离不大于15米时,最大速率为19.2kbps。
●●RS-232接口的应用当两个计算机设备通过电话线,并使用调制解调器作为数据通信设备时进行异步通信;当近距离的两个计算机间进行通信时,采用空Modem连接方式。
●●DB-9针的RS-232C连接器接口见图1.1.1所示。
图1.1.1 DB-9针的RS-232C接口示意图DB-9针的每个针脚的明确定义见表1.1.1所示。
表1.1.1 DB-9针的RS-232C接口的功能定义四、实验环境●●硬件环境:计算机、9芯电缆、DB-9针的RS-232C连接器、烙铁或一根标准串行交叉电缆●●软件环境:Windows 2000,并已安装好“直接电缆连接”应用程序五、实验内容及步骤制作交叉电缆❼直连两台计算机❼设置主机❼设置客户机❼使用“超级终端”进行串行通信1、1、制作交叉电缆步骤(1)使用DB-9针的RS-232C连接器和9芯电缆制作交叉线,制作方法按照空Modem的连接规则,如图1.1.2所示。
图1.1.2 DB-9针空Modem连线在实际应用中,交叉线缆制作可以使用最简单的三线连接方式,如图1.1.3所示,相对的发送和接收针脚需要交叉相连,信号地SIG相连。
AEDK8688ET串行通信模式实验指导书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一)(串行通讯模式)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中心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一)串行通信模式下实验目录目录 (1)概述 (2)实验一双色灯实验 (3)实验二8255输出实验 (5)实验三开关状态显示实验 (7)实验四8279键盘显示实验 (9)实验五8255扫描法键盘实验 (11)实验六定时器/计数器实验 (15)实验七A/D转换实验 (17)实验八D/A转换实验 (19)实验九8259A硬件中断实验 (21)实验十8251可编程串行口与PC机通讯实验 (23)实验十一直流电机驱动实验 (26)实验十二步进电机驱动实验 (28)1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一)串行通信模式下实验概述一、实验机工作方式AEDK8688ET微机教学实验系统自带键盘、八位七段数码管、微处理器8088和RS-232通讯接口,可以接PC机做实验,也可以无须任何辅助设备而独立做实验。
它有三种配置工作方式:●独立运行的单板机配置方式在AEDK8688ET教学实验机上,提供8088微处理器和键盘监控程序,可以在脱离PC机的情况下,利用实验板上的键盘和七段数码管,独立运行8088微处理器接口实验。
●ISA总线配置方式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深入地学习PC/80286及以上的微机外围接口技术实验,我们设计了一块缓冲驱动卡。
将这块卡插进PC机ISA总线槽中,将总线槽中的信号引至实验机,利用DOS中的DEBUG或其他调试软件(例如:Borland公司的TURBO DEBUG)动态调试微机外围接口硬件实验程序。
●串行监控配置方式利用计算机的串行通讯口,通过RS-232通讯电缆,与实验机连接。
此时不用在总线槽中插入缓冲驱动卡,而是利用实验机上的微处理器8088进行微处理器原理实验和微处理器接口技术实验。
提供菜单式窗口化源语句调试软件和类似DEBUG的串行监控命令。
二、串行监控配置方式的安装与运行1.开关和连线设置●用40芯电缆将实验机上的J2和J3插座连接起来,用RS-232通讯电缆将实验机上的9芯插座J4与微机的串口1或串口2连接起来,J1插座为空;●短路套JP0~JP4插入RAM侧,JP5插入AEDK侧;●K10接上短路套,K11、K12拨至RAM侧;●在J5上插上外接电源电缆插头,电源开关K13拨至左端,用外接电源供电。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单片机实现双机串行通信功能,掌握串行通信的原理、方法和程序设计技巧。
实验原理:双机串行通信是指通过串行口将两台单片机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互动。
常用的串行通信方式有同步串行通信和异步串行通信。
异步串行通信是指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时的起始位、停止位和校验位进行数据的传输。
而同步串行通信是指通过外部时钟信号进行数据的同步传输。
实验器材:1.两台单片机开发板(MCU7516)2.两个串口线3.两台计算机实验步骤:1.将两台单片机开发板连接起来,通过串口线连接它们的串行口。
2.在两台计算机上分别打开串口调试助手软件,将波特率设置为相同的数值(例如9600)。
3.在编程软件中,编写两个程序分别用于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
4.在发送数据的程序中,首先要设置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并将数据存储在缓冲区中。
然后利用串口发送数据的指令将数据发送出去。
5.在接收数据的程序中,同样要设置串口的参数。
然后使用串口接收数据的指令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缓冲区中,并将其打印出来。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单片机之间的双机串行通信。
发送数据的单片机将数据发送出去后,接收数据的单片机能够正确地接收到数据,并将其打印出来。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是,串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必须设置为相同的数值。
否则,发送数据的单片机和接收数据的单片机无法正常进行通信。
同时,在实验之前,需要了解单片机开发板支持的串口通信相关的指令和函数。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片机之间的双机串行通信原理和方法。
掌握了串口的设置和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的指令和函数。
在实验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串行口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互动,为今后的单片机应用和开发打下了基础。
同时,我们还发现,双机串行通信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例如,可以通过串行通信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或者实现单片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收发。
串行通信 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串行通信实验报告引言:串行通信是一种在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中广泛使用的通信方式。
与并行通信相比,串行通信通过逐位传输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实验旨在研究串行通信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其性能。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串行通信的性能。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1. 串行通信模块2. 电脑3. 串行通信线缆4. 示波器5. 逻辑分析仪三、实验步骤1. 连接串行通信模块和电脑,确保连接正确稳定。
2. 设置串行通信模块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参数,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3. 编写电脑端的串行通信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功能。
4. 使用示波器和逻辑分析仪监测串行通信的信号波形,分析数据传输的过程和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建立了串行通信连接,并实现了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通过示波器和逻辑分析仪的监测,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串行通信的信号波形和数据传输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串行通信相较于并行通信,虽然传输速率较慢,但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由于数据逐位传输,串行通信可以更好地应对信号干扰和传输错误的情况。
同时,串行通信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来适应不同的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需求。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串行通信是一种可靠且稳定的通信方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串行通信参数,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接收。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串行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串行通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各种数据传输场景。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串行通信的更多应用领域,并不断提高串行通信技术的性能和效率。
六、参考文献[1] 张三, 串行通信技术研究, 电子通信学报, 2008.[2] 李四, 串行通信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10.注:本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串行通讯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串行通讯的基本原理和通信方式。
2. 掌握串行通讯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实现方法。
3. 学会使用串行通讯进行数据传输。
4. 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串行通讯是指用一条数据传输线将数据一位一位地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
与并行通讯相比,串行通讯具有线路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串行通讯的基本原理如下:1. 异步串行通讯:每个字符独立发送,字符间有时间间隔,不需要同步信号。
每个字符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组成。
2. 同步串行通讯:数据块作为一个整体发送,需要同步信号。
同步串行通讯分为两种方式:面向字符方式和面向比特方式。
三、实验设备1. 计算机:一台2. 串行通讯设备:串行数据线、串行接口卡、串口调试助手等3. 单片机实验平台:一台4. 数码管显示模块:一个四、实验内容1. 异步串行通讯实验(1)硬件连接:将计算机的串口与单片机实验平台的串行接口连接。
(2)软件设计:编写程序,实现单片机向计算机发送数据,计算机接收数据并显示在屏幕上。
(3)实验步骤:a. 设置串行通信参数: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位等。
b. 编写发送程序,实现单片机向计算机发送数据。
c. 编写接收程序,实现计算机接收数据并显示在屏幕上。
2. 同步串行通讯实验(1)硬件连接:与异步串行通讯实验相同。
(2)软件设计:编写程序,实现单片机向计算机发送数据块,计算机接收数据块并显示在屏幕上。
(3)实验步骤:a. 设置串行通信参数: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位等。
b. 编写发送程序,实现单片机向计算机发送数据块。
c. 编写接收程序,实现计算机接收数据块并显示在屏幕上。
3. 双机通讯实验(1)硬件连接:将两台单片机实验平台通过串行数据线连接。
(2)软件设计:编写程序,实现两台单片机之间相互发送和接收数据。
(3)实验步骤:a. 设置串行通信参数: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奇偶校验位等。
串行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技术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实验班号实验机位号50一、实验目的1.了解异步串行通信原理2.掌握MSP430异步串行通信模块及其编程方法二、必做实验任务1.了解MSP430G2553实验板USB转串口的通信功能,掌握串口助手的使用拆下单片机的功能拓展板,将主板上的eZ430-FET板载仿真器的BRXD,BTXD收发信号端口连接,通过串口调试助手即可实现串口的自发自收功能。
接线如下图:思考:异步串行通信接口的收/发双方是怎样建立起通信的?答:异步串行通信的收发双方进行通信,在硬件与软件方面都有要求。
①在硬件方面需要两条线,分别从一方的发送端口到另一方的接收端口,从而实现“异步”;②需要一个通信协议,确保通信正确;③在这个实验中由于是自发自收,因此收发两方均为PC机,所以两条线其实是同一条线,而且由于是自发自收所以信号格式也是统一的,因此可以实现自发自收功能。
2.查询方式控制单片机通过板载USB转串口与PC机实现串行通信本实验通过编程实现单片机和PC机之间的通信,信号格式为波特率9600bps,无校验,8位数据,先低后高,1个停止位,字符串以@结尾,单片机将接收到的字符保存在RAM 中,收到@字符之后再将所储存的字符发给PC机。
连线方式如下图:实验程序如下:#include "io430.h"unsigned char string[];int main( void ){// Stop watchdog timer to prevent time out resetWDTCTL = WDTPW + WDTHOLD;void USCIA0_int(){UCA0CTL1|=UCSWRST; //swrst=1;//置P1.1、P1.2为USCI_A0的收发引脚P1SEL|=BIT1+BIT2;P1SEL2|=BIT1+BIT2;//时钟SMCLK选择为1.0MHzif (CALBC1_1MHz!=0xff){BCSCTL1=CALBC1_1MHZ;DCOCTL=CALDCO_1MHZ;}//设置控制寄存器UCA0CTL1|=UCSSEL_2+UCRXEIE;//设置波特率寄存器,采用低频波特率方式UCA0BR1=0;UCA0BR0=104;UCA0MCTL=UCBRS_1;UCA0CTL1&=~UCSWRST; //swrst=0}While(1){unsigned int j;for (j=0;string[j]!='@';j++){while((IFG2&UCA0RXIFG)==0);string[j]=UCA0RXBUF;}unsigned i=j;for (j=0;j!=i+1;j++){while((IFG2&UCA0TXIFG)==0);UCA0TXBUF=string[j];}}}思考:如果在两个单片机之间进行串行通信,如何设计连线和编程?答:a.编程:其中一个单片机可以继续采用本实验中所用的程序,另一个单片机则编程输出一串以@结尾的字符,之后进入接收状态,初始化及寄存器的设置部分的程序不变;b.连线:将一个单片机的P1.1、P1.2接口分别与另一个的P1.2、P1.1接口连接,控制两个单片机同时运行程序即可完成两个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串行通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串行通信系统,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串行通信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 Arduino开发板B数据线3.跳线若干4.电脑三、实验原理串行通信是一种通过连续的、位的形式传输数据的通信方式。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通过一个数据线一位一位地传输,与并行通信相比,串行通信的线路数量较少,适用于数据传输距离较远的场景。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Arduino开发板作为串行通信的发送和接收端,通过USB数据线连接电脑与Arduino开发板进行数据交互。
四、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将Arduino开发板通过USB数据线连接至电脑,确保连接稳定。
2. 编写Arduino代码:使用Arduino IDE软件编写Arduino代码,实现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功能。
代码示例://发送端void setuSerial.begin(9600); //设置串行通信波特率为9600void looString message = "Hello World!"; //待发送的消息Serial.println(message); //通过串行通信发送消息delay(2000); //延迟2秒//接收端void setuSerial.begin(9600); //设置串行通信波特率为9600void looif (Serial.available() { //如果串行通信接收到数据String message = Serial.readString(; //读取接收到的数据Serial.println("Received: " + message); //打印接收到的数据}3. 上传代码:将编写好的代码上传至Arduino开发板,使其开始工作。
4. 打开串行监视器:在Arduino IDE中点击“工具”菜单并选择“串行监视器”(或使用快捷键Ctrl+Shift+M)打开串行监视器。
串行通信及实验
第9章 串行通信及实验
两相邻字符帧之间
• 在串行通信中,两相邻字符帧之间可以没 有空闲位,也可以有若干空闲位,这由用 户来决定。图9.2(b)表示有3个空闲位的 字符帧格式。
第9章 串行通信及实验
9.1.1.3 波特率(baud rate) • 异步通信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为波特率。 • 波特率为每秒钟传送二进制数码的位数,
2 6 16 15 14 7 13 8
MAX232
第9章 串行通信及实验
9.2.4 RS-232C总线规定 • RS-232C标准总线为25根,采用标准的D型
25芯插头座。各引脚的排列如图9.7所示。
第9章 串行通信及实验
简单的全双工系统
• 在最简单的全双工系统中,仅用发送数据、 接收数据和信号地三根线即可,对于MCS51单片机,利用其RXD(串行数据接收端) 线、TXD(串行数据发送端)线和一根地 线,就可以构成符合RS-232C接口标准的全 双工通信口。
• 另一种常用的电平转换电路是MAX232, 图9.6为MAX232的引脚图。
第9章 串行通信及实验
图9.6 MAX232引脚图
1 3 4 5 11 10 12 9
C1+ C1C2+ C2T1IN T2IN R1OUT R2OUT
Vs+ VsVCC GND T1OUT T2OUT R1IN R2IN
第9章 串行通信及实验
串行通信的优点与缺点
• 两种基本通信方式比较起来,串行通信方 式能够节省传输线,特别是数据位数很多 和远距离数据传送时,这一优点更为突出; 串行通信方式的主要缺点是传送速度比并 行通信要慢。
第9章 串行通信及实验
9.1.1 串行通信的分类 • 按照串行数据的时钟控制方式,串行通信可
串行口实验实验报告
串行口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串行口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串行口通信原理;2. 熟悉使用串行口进行数据通信;3. 学习使用串行口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 串行口连线2. 上位机软件(如串口调试助手)3. PCB板三、实验原理:串行口通信是一种通过传送位来传送数据的通信方式。
通过串行口,计算机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串行通信需要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通过一条传输线连通,在一定的波特率下,发送方将数据转换为一系列位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将接收到的位转换为相应的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将串行口连线正确连接好,一端连接到计算机的串行口,另一端连接到实验设备;2. 打开上位机软件,配置串行口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等;3. 在上位机软件中发送数据,观察实验设备上接收到的数据;4. 在实验设备中发送数据,观察上位机软件接收到的数据。
五、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不同的波特率和数据位设置,并记录了每次的实验数据接收情况。
以下是其中一次实验的数据记录:- 实验参数:波特率9600bps,数据位8位,无校验位,停止位1位;- 发送数据:0x55;- 接收到的数据:0x55。
六、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发送的数据0x55成功被接收到,说明串行口通信正常工作。
这说明我们正确配置了串行口参数,并且发送和接收的数据没有出现错误。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串行口通信的原理,学会了如何使用串行口进行数据通信。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地发送和接收了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串行口通信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计算机与外设的连接、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等。
掌握串行口通信技术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八、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串行口通信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数据丢失、传输错误等。
我们可以进一步学习调试和排查这些问题,并学习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
串行通信实验原理
串行通信实验原理序串行通信技术是一种基本的数字通信技术,它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的数字通信系统中。
与并行通信相比,串行通信在处理速度高、传输距离远、信号线使用少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现代计算机内部以及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中应用广泛。
串行通信实验是理解串行通信原理和掌握串行通信应用的基本途径之一。
本文将介绍串行通信实验的原理、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读者在学习串行通信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实验原理1.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串行通信是一种数据传输的方式,数据信号按照一个比特一个比特地顺序传输,每个比特之间通过同步信号进行分隔。
与之相对应的是并行通信,其数据信号在多根信号线上并行传输。
串行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速度快、线路简单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字通信系统中。
2.串行通信的实现串行通信的实现需要用到一些重要的电路,包括移位寄存器、同步信号发生器等。
移位寄存器用于将数据按照顺序存入、读出,并进行位移操作;同步信号发生器则用于发生用于分隔数据的同步信号,使得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序保持一致。
三、实验步骤本实验以ASM51单片机为例,演示了串行通信的应用过程。
1.硬件连接将示波器的通道1连接到P1.0引脚上,通道2连接到P3.0引脚上,波形分别对应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
2.编写程序编写程序,对串行通信的数据发送、接收、位移等进行设置和控制,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 设置移位寄存器,将需要发送的数据从高位开始存入。
(2) 设置同步信号发生器,发生用于分隔数据的同步信号。
(3) 控制寄存器进行位移操作,将数据按照顺序读出并发送。
(4) 在接收方,需要通过串行口中断方式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判断和处理。
3.实验操作按照编写的程序对硬件进行操作,发送一些测试数据,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以及数据是否正确接收和处理。
四、实验注意事项1.串行通信实验需要耐心和细心,对硬件和程序进行仔细的连接和设置。
2.在传输数据时,需要保证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序保持一致,否则可能会导致数据发送失败或者数据接收错误,因此需要认真设置同步信号发生器。
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实验报告
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掌握串行通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串行通讯是指信息逐位地按顺序传送的通信方式。
串行通讯的优点是只需一对逻辑线路即可完成数据传输,可以减少硬件成本和物理排布空间。
而并行通讯需要多对逻辑线路,更加复杂。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两台计算机分别作为发送端和接收端。
数据通过串行通讯线路逐位传输,接收端按照发送端发送的顺序恢复数据。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双机串行通讯的物理连接方式,例如通过串口线连接两台计算机的串行端口。
2.在发送端,将待传输的数据进行串行化处理,即将数据逐位拆分成一个个比特,按照一定的传输格式进行编码。
3.将编码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速率逐位地通过串行线路发送到接收端。
4.在接收端,根据发送端的传输格式,逐位地接收并解码数据。
5.接收端将解码后的数据进行处理,恢复为原始数据。
三、实验步骤和结果1.硬件连接:使用串口线将两台计算机的串行端口连接起来。
2.软件设置:在两台计算机上分别进行串口的设置,确定串口的参数(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等)一致。
3.发送端设计:编写发送端的程序,将待传输的数据进行串行化处理,并按照约定的传输格式进行编码。
4.接收端设计:编写接收端的程序,根据发送端的传输格式,逐位接收和解码数据,并进行恢复处理。
5.实验测试:分别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运行程序,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测试。
通过观察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与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一致来验证通讯是否成功。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双机串行通讯设计,发送端的数据能够成功传输到接收端,并且接收端能够正确解码和恢复数据,实现了双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四、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双机串行通讯的设计,实现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实验结果表明串行通讯的设计和实现是可行的。
串行通讯具有硬件成本低、占用空间少等优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串行接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串行接口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掌握串行接口的硬件连接和软件编程方法。
3. 学习使用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
4. 了解串行接口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串行接口是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将数据按位顺序一位一位地传输。
与并行接口相比,串行接口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在串行接口中,数据以一定的速率、格式和协议进行传输。
串行接口的基本原理是:发送端将数据按位发送,接收端按照同样的速率和格式接收数据,并通过软件或硬件解码恢复原始数据。
串行接口的硬件连接主要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其中发送端包括发送数据缓冲器、串行移位寄存器、时钟发生器等;接收端包括接收数据缓冲器、串行移位寄存器、时钟恢复电路等。
三、实验内容1. 硬件连接(1)根据实验要求,连接实验板上的串行接口电路。
(2)将实验板与计算机连接,确保通信线路畅通。
2. 软件编程(1)使用C语言编写串行接口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程序。
(2)设置串行接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
(3)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实验步骤(1)启动实验环境,编译并运行串行接口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程序。
(2)在计算机上打开串行通信调试软件,如串口调试助手。
(3)设置调试软件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确保与实验程序设置一致。
(4)在调试软件中发送数据,观察实验板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
(5)修改实验程序,调整发送和接收的数据,验证串行接口通信功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串行接口的发送和接收功能。
在计算机上发送数据,实验板接收到的数据与发送数据一致,说明串行接口通信功能正常。
2. 实验分析(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串行接口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设置,确保与接收端一致。
(2)在实际应用中,串行接口通信需要考虑抗干扰能力,可以通过采用差分传输、增加滤波电路等措施来提高通信质量。
单片机双机之间的串行通信设计
单片机双机串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单片机双机串行通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单片机实现双机间的串行通信,包括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并利用这种通信方式完成一定的任务。
二、实验原理1.串行通信:串行通信是将数据一个个位发送或接收的方式。
数据通过一个线路逐位发送或接收,可以减少通信所需的线路数目。
2. UART串口通信:UART是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的简称,是一种最常用的串口通信方式,通常用于单片机与计算机、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3.串口模块:串口模块是负责将数据转变为串行传输的硬件模块,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
通过设置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可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4.单片机串口通信:单片机内部集成了UART串口通信接口,只需要通过相应的寄存器配置,可以实现串口通信功能。
5.双机串行通信:双机串行通信是通过串口将两台单片机进行连接,一台单片机作为发送端,负责将数据发送出去;另一台单片机作为接收端,负责接收并处理发送的数据。
三、实验器材与软件1.实验器材:两台单片机、USB转TTL模块、杜邦线若干。
2. 实验软件: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配置发送端单片机(1)连接单片机和USB转TTL模块,将USB转TTL模块的TX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P3口,将GN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地线。
(2)在Keil C51环境下创建新工程,编写发送端程序。
(3)配置串口通信的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并打开串口发送中断。
(4)循环发送指定的数据。
2.配置接收端单片机(1)连接单片机和USB转TTL模块,将USB转TTL模块的RX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P3口,将GND端连接到单片机的地线。
(2)在Keil C51环境下创建新工程,编写接收端程序。
(3)配置串口通信的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并打开串口接收中断。
嵌入式实验报告_ARM的串行口实验
嵌入式实验报告_ARM的串行口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和掌握 ARM 处理器的串行口通信原理及编程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编程实践,能够实现基于 ARM 的串行数据收发功能,为后续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串行通信是指数据一位一位地顺序传送。
在 ARM 系统中,串行口通常由发送器、接收器、控制寄存器等组成。
发送器负责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并发送出去,接收器则将接收到的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
控制寄存器用于配置串行口的工作模式、波特率、数据位长度、停止位长度等参数。
波特率是串行通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每秒传输的比特数。
常见的波特率有 9600、115200 等。
在本次实验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合适的波特率,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实验设备与环境1、硬件设备:ARM 开发板、USB 转串口线、电脑。
2、软件环境:Keil MDK 集成开发环境、串口调试助手。
四、实验步骤1、建立工程在 Keil MDK 中创建一个新的工程,选择对应的 ARM 芯片型号,并配置工程的相关参数,如时钟频率、存储分配等。
2、编写代码(1)初始化串行口首先,需要设置串行口的工作模式、波特率、数据位长度、停止位长度等参数。
例如,设置波特率为 115200,数据位长度为 8 位,停止位长度为 1 位。
(2)发送数据通过编写发送函数,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串行口的数据寄存器,实现数据的发送。
(3)接收数据通过中断或者查询的方式,读取串行口的接收寄存器,获取接收到的数据。
(4)主函数在主函数中,调用发送函数发送数据,并处理接收的数据。
3、编译下载编写完成代码后,进行编译,确保代码没有语法错误。
然后,将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下载到 ARM 开发板中。
4、连接设备使用 USB 转串口线将 ARM 开发板与电脑连接起来,并在电脑上打开串口调试助手,设置与开发板相同的波特率等参数。
5、测试实验在串口调试助手中发送数据,观察开发板是否能够正确接收并回传数据。
串行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协议。
2. 掌握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方式及其程序设计。
3. 通过实际操作,实现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验证通信协议的正确性。
4. 学习串行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调试和故障排除方法。
二、实验设备1. 单片机开发板(如STC89C52、AT89C51等)2. 串行通信模块(如MAX232、CH340等)3. 连接线(杜邦线、串行线等)4. 电脑(用于调试程序)5. 串口调试工具(如串口助手、PuTTY等)三、实验原理串行通信是指数据在一条线路上按位顺序传送,一次只能传送一位。
与并行通信相比,串行通信具有成本低、传输距离远、易于实现等优点。
串行通信的常见协议有RS-232、RS-485、I2C、SPI等。
本实验采用RS-232协议,通过单片机的串行口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四、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将单片机的串行口(如RXD、TXD)与串行通信模块的RXD、TXD引脚相连,并通过杜邦线连接到电脑的串口。
2. 软件设计(1)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2)编写电脑端程序,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
3. 程序调试(1)将单片机程序烧写到单片机中。
(2)在电脑端打开串口调试工具,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参数。
(3)通过串口调试工具发送数据,观察单片机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
4.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
在调试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1)波特率设置不正确:波特率设置错误会导致数据无法正确接收。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找到了正确的波特率设置方法。
(2)串行口初始化错误:串行口初始化参数设置错误会导致通信中断。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找到了正确的初始化方法。
(3)数据接收错误:数据接收过程中,可能出现乱码现象。
通过检查程序代码,发现是数据接收缓冲区溢出导致的。
通过调整接收缓冲区大小,解决了该问题。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单片机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串行通信的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际搭建串行通信系统,掌握串行通信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设备1. 一台个人电脑2. 两台串行通信设备3. USB转串口线三、实验原理串行通信是将数据按位顺序传输,相对于并行通信来说,节省了传输线的数量。
串行通信一般采用帧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包括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两台串行通信设备通过串口进行数据传输。
四、实验步骤1. 将一台串行通信设备连接到个人电脑的USB转串口线上,使用USB接口将其连接到个人电脑的USB接口上。
2. 打开串行通信设备的电源,并将其与个人电脑连接好。
3. 在个人电脑上打开串行通信软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波特率、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等参数,并建立通信连接。
4. 在串行通信软件中,输入要发送的数据,并点击发送按钮。
5. 在另一台串行通信设备上观察接收到的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建立了串行通信系统,并进行了数据传输。
在发送端输入的数据在接收端得到了正确的接收,表明串行通信系统正常工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串行通信较并行通信更经济和节省资源,因为它只需一根传输线,而并行通信需要多根。
2. 串行通信的传输速率相对较慢,但可以通过改变波特率提高传输速度。
3. 串行通信的稳定性较强,不容易出现数据冲突和传输错误。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搭建串行通信系统实际操作了一次串行通信。
实验结果表明串行通信系统正常工作,实验目的得到了满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串行通信的传输速率较慢,不适合传输大量数据;同时,串行通信的配置稍显复杂,需要设置多个参数。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使我们对串行通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我们在日后的相关研究和应用中更好地应用和掌握串行通信技术。
实验七、UART串行数据通信实验
实验七、UART串行数据通信实验1(查询与中断方式)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UART查询与中断方式的程序的设计。
二、实验设备●硬件:PC 机一台●LPC2131教学实验开发平台一套●软件:Windows98/XP/2000 系统,ADS 1.2 集成开发环境。
●EasyARM工具软件。
三、实验原理EasyARM2131 开发板上,UART0 的电路图如图8.1 所示,当跳线JP6 分别选择TxD0和RxD0 端时方可进行UART0 通讯实验。
图8.1 UART0 电路原理图四、实验内容实验内容1使用查询方式,通过串口0 接收上位机发送的字符串如“Hello EasyARM2131!”,然后送回上位机显示,主程序以及各子程序流程如图8.2 所示。
(改写发送内容,字符个数不同)。
说明:需要上位机(PC机)串口终端如EasyARM.exe 软件。
使用串口延长线把LPC2131教学实验开发平台的CZ2(UART0)与PC机的COM1 连接。
PC 机运行EasyARM 软件,设置串口为COM1,波特率为115200,然后选择【设置】->【发送数据】,在弹出的发送数据窗口中点击“高级”即可打开接收窗口。
图8.2 串口实验相关程序流程图1.实验预习要求①研读LPC2000 UART工作原理与控制章节,注意FIFO 接收情况的特性。
②了解LPC2131教学实验开发平台的硬件结构,注意串口部分的电路。
2.实验步骤①启动ADS 1.2,使用ARM Executable Image for lpc2131工程模板建立一个工程DataRet_C。
②在user 组中的main.c 中编写主程序代码,在项目中的config.h 文件中加入#include <stdio.h>。
③选用DebugInFlash生成目标,然后编译连接工程。
④将EasyARM2131开发板上的JP6跳线分别选择TxD0和RxD0端时,方可进行UART0通信实验。
串行应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式。
2. 掌握串行通信接口的硬件连接和软件编程。
3. 实现两个设备之间的串行通信,验证通信的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串行通信是指数据在一条线上按位顺序传输,每传输一位数据后,再传输下一位数据。
与并行通信相比,串行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成本较低等优点。
常用的串行通信方式有RS-232、RS-485等。
三、实验设备1. 电脑一台2. 串口通信模块(如:USB转串口模块)3. 串行通信线(如:串行线、USB线)4. 实验板(如:Arduino板)5. 相关软件(如:串口调试助手)四、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1)将USB转串口模块连接到电脑,确保模块上的指示灯亮起,表示已正常连接。
(2)将串行通信线的一端连接到USB转串口模块的TXD、RXD、GND引脚,另一端连接到实验板的RXD、TXD、GND引脚。
2. 软件设置(1)打开串口调试助手,设置串行通信参数:- 波特率:9600- 数据位:8- 停止位:1- 校验位:无(2)将实验板上的串行通信模块(如Arduino板)连接到电脑,打开实验板上的电源。
3. 编写程序(1)编写实验板的程序,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以下为Arduino板示例程序:```cpp#include <SoftwareSerial.h>SoftwareSerial mySerial(10, 11); // RX, TXvoid setup() {Serial.begin(9600);mySerial.begin(9600);}void loop() {if (mySerial.available()) {char received = mySerial.read();Serial.print("Received: ");Serial.println(received);}if (Serial.available()) {char sent = Serial.read();mySerial.print("Sent: ");mySerial.println(sent);}}```(2)将程序上传到实验板。
串行通信实验16550
(一)实验名称串行通信实验16550(二)实验内容1)串行通讯基础实验。
编写程序,向串口连续发送一个数据(55H),将串口输出连接到示波器上,用示波器观察数据输出产生的波形。
2)串口自发自收应用实验。
编写程序,将一串数据发送至串口,再接收回来显示。
(三)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有关串行通信的知识2)学习和体会16550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利用其进行应用编程3)学习和掌握PC机串口的操作方法(四)实验日期、时间和地点2011—1—4 6,7节2011-1-7 1,节微机高级实验室(五)实验环境(说明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及调试软件)PC机一台,PIT-B实验箱一套,TDPIT、td-debug软件环境一套(六)实验步骤(只写主要操作步骤,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程序流程图或实验电路的具体连接图)一:二:自发自收(七)实验结果(经调试通过的源程序的所有代码,应包含必要的说明文字)MY_03F8 EQU 0E480HMY_03FB EQU 0E483HMY_03FD EQU 0E485HDATAS SEGMENTNUM DB 55H;此处输入数据段代码DATAS ENDSSTACKS SEGMENTDW 10 DUP(0);此处输入堆栈段代码STACKS ENDSCODES SEGMENTASSUME CS:CODES,DS:DATAS,SS:STACKSSTART:MOV AX,DATASMOV DS,AX;初始化16550MOV DX,MY_03FB ;16550控制寄存器地址送DXMOV AL,80H ;置DLAB=1,设置除数寄存器OUT DX,ALCALL DALLYMOV DX,MY_03F8 ;除数寄存器地址送DXMOV AX,03C0H ;波特率为1200bit/sOUT DX,ALCALL DALLYMOV AL,AHINC DXOUT DX,ALCALL DALLYMOV DX,MY_03FB ;16550控制寄存器地址送DXMOV AL,0BH ;8位数据位,奇校验,1位停止位OUT DX,ALCALL DALLYCALL GOMOV AH,4CHINT 21HGO PROC NEARLOP1:MOV DX,MY_03FD ;通信状态寄存器地址送DXIN AL,DXCALL DALLYTEST AL,20H ;检测发送器是否准备就绪 JZ LOP1LOP2:MOV DX,MY_03F8MOV AL,NUMOUT DX,ALCALL DALLYCALL BREAKJMP LOP2RETGO ENDPDALLY PROC NEARPUSH CXPUSH AXMOV CX,0100HD1: MOV AX,1000HD2: DEC AXJNZ D2LOOP D1POP AXPOP CXRETDALLY ENDPBREAK PROC NEARMOV AH,06HMOV DL,0FFHINT 21HJE RETURNMOV AX,4C00HINT 21HRETURN:RETBREAK ENDPCODES ENDSEND START二:自发自收MY_03F8 EQU 0E480HMY_03FB EQU 0E483HMY_03FD EQU 0E485HMY_03FC EQU 0E48CHDATAS SEGMENTSTR1 DB'this is good'LEN EQU $-STR1STR2 DB 20 DUP (0),'$';此处输入数据段代码DATAS ENDSSTACKS SEGMENTDW 10 DUP (0);此处输入堆栈段代码STACKS ENDSCODES SEGMENTASSUME CS:CODES,DS:DATAS,SS:STACKSSTART:MOV AX,DATASMOV DS,AXMOV AX,STACKSMOV SS,AX;初始化16550MOV DX,MY_03FB ;16550控制寄存器地址送DXMOV AL,80H ;置DLAB=1,设置除数寄存器OUT DX,ALCALL DALLYMOV DX,MY_03F8 ;除数寄存器地址送DXMOV AX,03C0H ;波特率为1200bit/sOUT DX,ALCALL DALLYMOV AL,AHINC DXOUT DX,ALCALL DALLYMOV DX,MY_03FB ;16550控制寄存器地址送DXMOV AL,1BH ;8位数据位,奇校验,1位停止位OUT DX,ALCALL DALLYMOV DX,MY_03FCMOV AL,03HOUT DX,ALCALL DALLYCALL GOLEA DX,STR2 ;显示str2MOV AH,09HINT 21HMOV AH,4CHINT 21HGO PROC NEARLEA BX,STR1LEA DI,STR2MOV CX,LENINC CXLOP1:DEC CXJZ DONELOP2:MOV DX,MY_03FDIN AL,DXTEST AL,20H ;测试发送是否就绪JZ LOP2MOV DX,MY_03F8MOV AL,[BX] ;取出发送区域的待发送数据 OUT DX,ALLOP3:MOV DX,MY_03FDIN AL,DXTEST AL,1EH ;数据是否有错误JNZ ERROR ;跳转错误处理TEST AL,01H ;查看接受缓存器是否有信息 JZ LOP3MOV DX,MY_03F8IN AL,DXMOV [DI],ALINC BXINC DIJMP LOP1CLC ;接收成功,清CY标志位JMP DONEERROR:STC ;接收不成功,置CY标志位DONE:RETGO ENDPDALLY: PUSH CXPUSH AXMOV CX,0100HD1: MOV AX,2000HD2: DEC AXJNZ D2 LOOP D1POP AXPOP CX RETCODES ENDSEND STAR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长春理工大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系
四、实验内容
为计算方便,本节实验中均使11.0592MHz的晶振
1. 单片机之间串行通讯实验 将甲乙两台仿真器串行口的发送端与对方接
收端连接,即甲机的TXD与乙机的RXD相连, 甲机的RXD与乙机的TXD相连,并实现双机共 地。假设甲机为发送机,乙机为接收机,甲机 的一组数据通过串行通讯到乙机,乙机接收数 据,并将这组数据存入乙机内部一段连续的空 间内,并传回给甲机,甲机也存内RAM的一段 空间内。
接收端汇编程序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100H
MAIN: MOV TMOD, #20H MOV TH1, #0F4H MOV TL1, #0F4H MOV SCON, #50H MOV PCON, #00H MOV R1, #10H SETB TR1 CLR RI
接收端汇编程序
三、实验原理
图3.4.1 异步串行通讯数据格式
三、实验原理
PC机的串行通讯口是借助通用异步接收发送 器8250(或16C550等)实现的,在 TURBOC等环境下,都提供了相应的函数或 软件接口,使用时只要调用这些软件即可。 在本实验中应注意的是,串行通信的方式和 波特率应与单片机的有关设置一致。另外, PC机的串行通讯口是标准的RS232电平,而 80C51使用的是CMOS电平,二者在连接时 应有必要的电平转换,在本实验中,电平转 换采用MAX232芯片。另外,在距离较远的 应用场合,可采用调制解调器。
RECE: MOV R0, #30H RE: JBC RI, RE2
SJMP RE RE2: MOV A, SBUF
MOV @R0, A MOV SBUF RE3: JBC TI, RE4 SJMP RE3 RE4: INC R0 DJNZ R1, RE HERE: SJMP HERE
单片机汇编程序
三、实验原理
UART,还支持主从方式的多级通讯;SM2 位允许方式2和方式3的多级通讯;REN是 串行接收控制位;TB8、RB8是方式2和方 式3的第9位数据;TI、RI是发送中断和接 收中断的标志位。在串行通讯方式1和方式 3中,通讯的波特率是可设的,满足下式:
波特 2S 率 MO (D 定时 /计 器 数 1的 器 溢)出率 32
串行通讯实验
长春理工大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系
串行通讯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设备 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 参考程序
一、实验目的
了解MCS-51单片机串行口(UART) 的结构、PC及串行通讯的基本要求、 串行通讯的原理和数据交换过程 ;
掌握单片机与单片机间以及单片机与 PC机间进行串行通讯的编程方法 ;
发送端汇编程序
MOV SBUF, A SE5: JBC TI, SE2
SJMP SE5 SE2: JBC RI, SE3
SJMP SE2 SE3: MOV A, SBUF
MOV @R0 A INC R0 INC R 3 DJNZ R1, SE1 HERE: SJMP HERE TABLE: DB 10H, 11H, 12H, 13H,14H,15H,16H,17H DB 18H, 19H, 1AH, 1BH, 1CH, 1DH, 1EH, 1FH
二、实验设备
PC机2台,仿真器2台,+5V电源,电 路板2块,示波器1台 。
三、实验原理
80C51的串行接口是全双工的,它能做通用 异步接收器/发送器(UART)用,也能做同 步移位寄存器用。在做UART使用时,相关的 寄存器要有SBUF、SCON,还要设定PCON 中的SMOD位。
SBUF是数据发送缓冲器和接收缓冲器,逻辑 上用同一个地址,物理上是分开的。SCON 是串行口控制寄存器,其中,SM0和SM1位 是工作方式选应8位的UART,方式2和方式3对应9位的
四、实验内容
图 3.4.2 电平转换电路
四、实验内容
2. 单片机与PC机之间串行通讯
图3.4.2是单片机串行口电平转换电路,通过此 电路使串行接口具有RS232电平,并与PC机的串 行口连接。用户通过PC机键盘输入一串数字(小于 255,且数字间以空格隔开),PC机收到结束符 (255)后,将数字存入数组,等待发送触发命令 (空格键)。每按一下空格键触发一位数据传输, 每位数据传输过程为:PC机通过串口将数字传给单 片机,单片机收到后回传这个数字,并存入自己内 部一段连续的空间中,PC机接到回传数据后显示出 来,直接传输完结束符(255),实验结束。
三、实验原理
式中SMOD是PCON中的一位。
四种串行通讯的具体内容请阅读有关的参考 手册,在此只简要介绍方式1。在方式1状态 下,串口为8位异步通讯接口,一帧数据为10 位:一个起始位(0),8位数据(低位在先) 和1位停止位(1),波特率可变,按前所述 公式设计,通讯数据格式如图4.1所示。发送 时,一条以SUBF为目的的寄存器的指令可以 启动发送,发送结束后,申请中断。只有 RI=0时接收才能保证数据不丢失。
图4.5 PC 机-单片机通讯PC机软件流程
图4.6 PC机-单片机通讯单片机软件流程
单片机汇编程序: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100H
MAIN: MOV TMOD, #20H MOV TH1, #0F4H MOV TL1, #0F4H MOV SCON, #050H MOV PCON, #00H MOV R1, #10H SETB TR1
五、参考程序
1. 单片机之间串行通讯实验
图3.4.3和图3.4.4分别给出了单片机与单片机 通讯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对应的软件流程
五、参考程序
4.3单片机-单片机通讯发送端程序流程
图4.4 单片机-单片机通接收端流程图
发送端汇编程序 :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100 H
MAIN: MOV TMOD, #20 MOV TH1, #0F4H MOV TL1, #0F4H MOV SCON, #50H MOV PCON, #00H SETB TR1 CLR T1
SEND: MOV R3, #00H MOV R0, #30H SE1: MOV A, R3 MOV DPTR, #TABLE MOVC A,@A+DPTR
L2: JBC RI, L1 SJMP L2
L1: MOV A, SBUF JZ RECE JNZ MAIN
单片机汇编程序:
RECE: MOV R0, #20H MOV SBUF, A
REX: JBC TI, RE1 SJMP REX
RE1: NOP RE: JBC TI, RE2
SJMP RE RE2: MOV A, SB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