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如何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指在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德、智、体等教育有效开展的媒介和基础。
良好的心理素质,它是优良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土;它可以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它会增进学生身体或生理健康。
课堂心理辅导,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
我们应该把心理教育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中,把心理素质教育纳入教学目标,既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又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实现从传统“知识本质”教学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及个性特征的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中,遵循师生互动原则,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心理活动的积极状态,促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积极表现自我,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校生活的愉悦,求知的满足,学习的成功,把乐学和爱学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追求。
教师始终以良好的教学态度贯穿课堂,营造出“尊重、激励、合作、愉悦”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辅导的内容1.教学活动设计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即如何从提高学生认识、情感与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需要,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发展,教学应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创造性的培养。
例如:知识分类的目标教学,注意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过程来设计教学,愉快教学,注重学生的兴趣、情感与创造:成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成就感。
2.课堂管理与课堂心理环境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与管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
课堂心理环境上一种隐性教育,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潜在的影响。
和谐、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则会大大一直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刻板生硬,死气沉沉。
浅谈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浅谈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浅谈在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台山市斗山镇浮石小学陈慕卿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在学科教学、各项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的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融入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借鉴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学生发展学习的动态场,这是我们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的一个切入口,也是加强学校心理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树立新型教学效益观和师生观——重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
”我们要创设一个宽容、温馨的课堂生活环境,让学生自主、自由、自信,让学生成功、成长、成人,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让每个孩子都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一堂好课,除了其知识、技能传授和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外,还包括师生在这堂课中是否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学生由此获得的在生活中的启示以及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包括对学生在这堂课中良好体态、姿势等保证身体健康发展的习惯培养与纠正。
我在识字教学时,总是在学生随文识字后,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并且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说:“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生字宝宝们太寂寞了,它们不愿意安静地呆在书本里,想和你们交个朋友,愿意吗?如果你们能准确地喊出它们的名字,那么这些字宝宝就都成为你的朋友了。
你可以把你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你的同学,读一读,认一认。
”然后,我请学生上台找字宝宝,并介绍给自己的同学认读。
此环节注重了在学生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基础上,让学生走上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喜欢识字,乐于识字,学会识字。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是任教数学科目的,作为非专业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在以下几方面的尝试和努力值得总结:一.培养学生的自信. 缺乏自信是学生对学习的最大心理障碍,自信是什么?第一,自信表现在做人的自信.就是对生活充满乐观和进取的信念.第二,自信表现在对自己能力的自信.有克服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中遇到的决心和勇气.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并努力为之奋斗.以数学科目为例,许多同学由于基础差,经常作业做错,考试不及格等种原因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这些同学是缺乏自信的典型表现.他们没有学会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懂得从失败中寻找教训,没有勇气再次拼搏.我经常在课堂里给他们加油鼓气,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面对困难与挫折,大声说"我行,我能行!".我经常教育他们要对自己客观,正确的评价,学会正视自己的优点,给自己确立适当的目标期望,多肯定与鼓励自己.记住,暂时的失败不等于永远的失败,要学会等待与努力,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坚定不移地等待胜利的到来.否则,就会因暂时的失败而丧失信心.二.赏识自己的学生. 我们不仅要对表现好的学生加以赏识,对那些潜能生更应该加以赏识.+瑜只有生命才能点燃生命;只有心灵才能沟通心灵;只有真诚才能呼唤真诚;只有激情才能激发激情;只有兴趣才能引发兴趣;只有快乐才能感染快乐;只有尊重才能延伸尊重;只有包容才能赢得包容.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赏识是开起心灵的一把金钥匙.三..培养合作精神. 新课改要求学生合作学习.数学课上经常会有许多疑难问题需要学生解决,让学生互帮互助互学,在共同的学习中碰撞心灵的火花,体验成功的快乐,既增进了友谊,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这对于有畏难情绪的同学来说,这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愉悦.四.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粗心,毛躁,紧张等不良习惯.其实,这也是学生的一些心理障碍所造成的.那么,我们帮助他们改掉这些不良的习惯,平时在课堂内要求他们认真.仔细,放松心情等做法都是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明智之举.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许多时候,我们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所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起模范表率作用,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方法.。
浅谈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稿)
浅谈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是培养现代信息社会合格人才的主阵地。
结合当今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目标,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施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向反馈结构,使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的参与者,对学生产生更深刻、更有效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活动。
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心理氛围、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方式等,都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各种方式中更为可行和常用的一条途径。
教师要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坚韧的意志、良好的性格;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发展他们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1、充分挖掘适合心理教育的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不是脱离教材强加上去的,每一堂课所要“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是该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涵的,是份内的、自然的。
教师除了要挖掘物理教材中涉及到的我国的某些卓越的物理工艺之外(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还要适时补充张衡、李政道、杨振宁等中国物理家的辉煌业绩和奋斗精神。
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更对知识的创造者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其思想品德、人格、学识有了更深刻的把握,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作者:孙中钊孟祥栋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08年第08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以现代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按照一定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要求,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技术和手段,通过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个性,调节心理状态,开发心理潜能,增强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新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途径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可见,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
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心理教育应该以此为突破口,以课堂为主战场,以学科教学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提高心理素质的教育方法,既能使学生的课堂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又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任课教师根据学科、教材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挖掘学科中的心理教育资源,自觉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心理辅导的艺术、策略和技术,调动和激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从不同侧面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形成学生健全人格。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办好教育的当务之急。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种方式,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慢慢滋润他们的心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者:赵清华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2018年第07期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
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让学生有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科特征,将心理渗透与课程资源有机结合,通过恰当的切入点调适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1.挖掘文本内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数学、品德、科学的文本中,都会蕴含着一些深刻的内涵,这些内涵也正是心理健康的最佳渗透点。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所教学科内容,把握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课文中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科学家;有宁死不屈、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有勤劳朴实、默默无闻的农民;有天真无邪、美丽善良的童话人物。
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教师引导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也要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观看周总理的纪录片,让学生通过影片初步感知总理的伟大人格。
接下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民对总理的真挚情谊,并启发学生思考:人民为什么如此尊敬和爱戴周总理。
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总理光辉事迹的资料,并举行一个汇报会,让学生讨论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周总理的品质。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周总理一心为公,为祖国、为人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的崇高品格。
让学生把这一形象作为榜样牢固树立于心中,成为学习的榜样。
2.利用评价语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发展,更关系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回顾《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所任教学科谈一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回顾《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所任教学科谈一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它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心理健康素养。
对于我来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首先,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我会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观察和分析,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
在课堂上,我会采用活泼轻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愉快的学习氛围。
同时,还会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困惑和生活压力,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其次,通过文本筛选和设计,引导学生认知和培养积极心理健康的观念。
在教学中,我会选择那些与学生现实生活和心理需求相关的文本,例如关于友情、亲情、自信、勇敢等主题的文章。
通过对这些文本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积极心理健康的内涵,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安排。
在课前,我会提前布置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章、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和思考。
这样能够提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课后,我会设置一些复习任务,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反思。
同时,还会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发现和改善自己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调适能力。
第四,通过写作和演讲等形式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和演讲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我会设置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写作和演讲任务,例如分享个人成长经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压力等。
通过这些任务,我希望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
总之,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心理健康素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通过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选择合适的文本、安排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以及组织一些课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全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要渗透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辅导呢?(一)、注重情感的作用1、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竖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有爱心,以尊重、关爱、公平、信任、接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缩短“心距”,从而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气氛。
例如:课堂中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对的给予肯定,不对的分析原因。
对学生的一些过失切忌简单粗暴,要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
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对学生来说都是鼓励和安慰,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不仅是教师角色转变的表现形式,也是提高心理辅导和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
2、为人师表。
教师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谦虚合作的作风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
(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1、优化课堂结构,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一方面教师教法要灵活多变,语言要形象生动,仪表要美观大方,精神要饱满,表情要和蔼亲切。
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与空间,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存在。
教学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存在,感受到数学的作用。
从而激发学习欲望,培养兴趣,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科学的数学观。
3、偿试成功,体验失败,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对一些学习困难、成绩差,屡遭失败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悲观情绪,甚至认为“我不行”、“不可救药”。
教学中,要给这些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比如给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做,做出后给予表扬,一时做不出可以引导、提示,让其经过努力后解决问题,使其体会到“我还行”,唤回雄心,增强学习信心。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状况。
可以通过多和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困扰,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情感调节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
二、注重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传授生命的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述激动人心的故事、传授人生道理和教育经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勇气,提高学生对自己个体价值的认知和珍视。
三、强调人际关系作为社会人,我们不可避免地与周围的人交往,人际关系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如何建立和维护这种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地处理人际冲突。
这些知识的掌握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人际关系的问题。
四、关注自我认知与控制学生能否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自我认知和自我监控,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思考模式,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避免过于激动和极端行为的产生。
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最后,老师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日常教学中,注重实施方案的具体操作。
此外,教育管理者也应该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与管理,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众多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中,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思想品德课在课程目标、内容设置以及学科特点上,较初中其他学科具有明显优势。
重视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品质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成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迫切手段,而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渗透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则成为每一位初中思品课教师的责任。
为此,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方法和途径。
(一)教学设计要突出情感目标,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传统的课程设计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而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全面发展。
这就需要在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设定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改变以往主要着眼于“要知道”的知识模式,强调学生多主动观察、多感受体验、多参与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在讨论对话中、在独立思考和理解认同中,使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得以融合。
以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为例,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部分,因此,教学过程应更重视落实“体验不同情绪下处理同一件事情的效果;体验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后的愉悦心情;体验关注他人的感受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而不是着重让学生记住情绪的基本类型、情绪的重要性等知识目标,从而使学生真正在生活实际中学会调控情绪。
(二)重视情境教学,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在思品课上巧设情境,是进行心理教育、提高课堂实效的有效方法。
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悟体验升华,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在尝试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策略过程中,我探索了情境教学的基本模式:创设情境、引发困惑——讨论解惑、感悟道理——成果迁移、巩固目标——回归主题、深化目标。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影片、录像赏析法、小品剧表演法、故事分享法等。
怎样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怎样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平等——心理健康基本条件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老师立了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
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体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因此,我首先要建立平等互助师生关系,认识到我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要耐地在学生心灵世界中去寻找们那些好学上进的细胞,使之兴奋起来,学来,然后我们再帮助他学习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坚他有好学上进的一面,只有样,才能避免强迫命,才能避免师生对立。
师生系融洽,学生心境好,情高,听课的积极性就高,感觉就灵,反应能力就强,思维就活跃,对识的理解就快,从而达到事半功的效果,造成“亲师、信其道”的课堂氛围,师就可以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就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知人育人。
二、自信——健康心的保障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起来,达到最佳状。
对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教师在堂上更要多给他们关爱和信任。
为学生的自信。
试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试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内容提要:现今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一些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除了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还应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内容。
这需要教师澄清认识,提高素质,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内容同专业技能、思想政治、就业指导等课程有机结合起来,采取鼓励、互动、欣赏等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国家教委颁布的德育大纲的第一句话就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
根据调查,由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同程度存在问题。
全方位注重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让每一位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利于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心理辅导的艺术、策略、技术,调动和激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品质问题和非智力品质问题进行随机辅导,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心理辅导活动。
为了使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这一举措能够顺利的实施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首先,打铁还须自身硬,提高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是前提。
一是要澄清认识。
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
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或者说教会学生做人,这是一切教育者教书育人的前提和根本目的。
近几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突出,教育界与社会舆论呼吁要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品德形成,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而且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目前,有些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的负担日益加重,学习中各种矛盾和竞争加剧,学习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这些问题若没有得到解决,许多中学生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
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关注须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还要去关爱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教师要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的精神力量,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知识,而且学做人:学生不信赖老师,就不会爱学这门课程,"亲其人而信其道”。
教师的人格魅力米自于高尚的道德修养来自于深厚的知识积累,来自于优良的性格气质。
困难失败打不倒,积极进取、笑口常开,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产生不可抵御的吸引力。
因此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性格,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
二、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开放轻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要创设这样一个心理氛围,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教育,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古人很早就提出要因材施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智力、情绪、意志、人格、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全面把握。
了解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化教育。
比如,对于性格内向、总喜欢一个人行动,极力避免与他人交往的学生,可以多给他提供一些当众发言的机会,多鼓励他、肯定他,以锻炼他的胆量,增强他的自信心;对于性格外向、热情活泼但做事缺乏耐心的学生,可给他提供一些具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以培养其耐心,磨炼其意志。
教 育 教 学 中 渗 透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山东省吕永勤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当然也包括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只有把学生的生理素质、认知素质、伦理素质与心理素质综合的、整体的进行培养和发展,教学才会有效,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才。
所以在教学中,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
下面浅谈一下我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通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来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情感是后天形成和变动的心理现象,它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国外心理学家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因数是情感因素。
它既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因素,也可成为抑制因素。
在教学中,我是通过下列方法使情感因素转化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因素。
1.赏识教育法。
赏识是激励和控制情感的有力手段。
在教学中,我常采用多表扬,少批评这种方式来激励和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情感。
课堂上及时表扬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即使是后进生,只要他在某些方面有进步,如敢说、敢读等,都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
实践证明,对于后进生采用这种方法更会收到预想不到的好效果。
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只要我们善于从多角度、多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总会发现学生闪光的一面。
后进生由于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他们便看到自己希望,更加坚定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勇气。
也只有采用这种方法,师生之间才会产生心心相印的情感体验,才能在课堂上形成民主、真诚、和谐的学习气氛。
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朋友,在情感上愿意与老师接近,在行动上主动配合,并能在课堂上无所顾忌的提问、讨论和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如众所周知的发明大王爱迪生成功后所说,“没有母亲的赞赏和激励,就没有我的一切”,爱迪生之所以能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与他的母亲成功的“赏识教育”是分不开的。
再如,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主任周弘,正是由于周先生成功的“赏识教育”,才把自己的聋哑女儿培养成中国第一位聋哑少年大学生。
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_
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智慧来随机应变地处理和解决学生所出现的有关心理问题,也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善于把握机会、灵活地运用技巧和策略,适时的、恰当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的做法是:1、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备课时。
一是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特点,选择好渗透资源。
二是在教案的课时目标中标注出要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三是设计好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景和方法。
2、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情景表演和游戏的方式学习,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特殊学生化解学习心理的困扰和困惑,调节和优化问题学生学习心理因素,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有效的利用教材、拓展教材,有效地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使学生喜爱。
同时,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给他们自我遐想的空间,自我展示的空间和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空间。
培养合作学习、双向交流、生与生、师与生之间融洽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之中。
如: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游戏,把教学内容融入这个游戏之中,并调动全员参加,这样就能把那些不合群的学生或者生性孤僻的学生融入到集体当中,让他们在集体中体会到温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开心,这样有助于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他们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评价里。
在评价时,老师要注意整合知识的掌握评价与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想结合,把等第评价、分数评价、评语激励评价、图形符号鼓励评价、当面批改评价等方式整合为一种新的评价模式。
运用这种行之有效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创新精神得到鼓励、进步得到肯定,从而实现了教与学的过程管理,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会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生活中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人,如果缺乏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在适应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品质是先天的禀赋与后天的影响交互作用构成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敏锐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其存在的心理障碍,是教师育人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一、重视情感方面的教育现代的学生压力大,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父母、长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厚爱”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压力。
学生认为自己如果成为不能父母、长辈理想中的人物,就会产生一种负罪感。
因此,学生的生活范围越来越窄,交往技能严重不足,导致感情失调、情绪低落,甚至酿成悲剧。
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要让学生有一颗平常心,不要超越现实,但又必须有追求、有理想、有高尚的情操。
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狂妄自大,要正确认识自我。
心理学研究证明,情感与行为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许多情况下,人的某些情绪和情感可直接转化为重要的行为动机。
因此,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学生刻苦学习的持久动力。
狄德罗说过:“只有情感,而且只有伟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
”这一论述充分证明了情感对行为动机的重要影响,广大教师切不可漠然视之。
二、重视生活和意志方面的教育现代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非常低下,很少具备顽强、果断、自觉等一些优秀的品质,屡见报端的中小学生出走、报复、自杀事件更是让人惊骇,这一切告诉我们,为了让学生懂得生活,理解人生,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渗透生活教育、人生观教育,要让学生懂得: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顺心,万事如意,社会生活在不断发展变化,人的需要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人的需要不可能百分之百都得到满足,我们应该积极地对待生活中不如意的事。
在实际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在各个学校教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共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学校的广泛关注,学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创设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如进行个别咨询,利用学科教学进行渗透等等,下面就我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谈一些做法。
一.在课堂上保持愉快的心境,心理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色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情,,教育积极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教师积极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体验,激发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学生从学校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因此优雅的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的影响,我校的书香校园,文化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长廊都给学生以美好的享受,使学生受到美好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快的接受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根据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的学习技能,社会技能,情感态度技能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科现有的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的心理能力随着学习过程而得以发展,并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内容提要:现今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一些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除了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还应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内容。
这需要教师澄清认识,提高素质,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内容同专业技能、思想政治、就业指导等课程有机结合起来,采取鼓励、互动、欣赏等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国家教委颁布的德育大纲的第一句话就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
根据调查,由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同程度存在问题。
全方位注重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让每一位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利于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心理辅导的艺术、策略、技术,调动和激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品质问题和非智力品质问题进行随机辅导,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心理辅导活动。
为了使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这一举措能够顺利的实施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打铁还须自身硬,提高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是前提。
一是要澄清认识。
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
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够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每一位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的状况。
二是要提高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
素质。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更加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拥有更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
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向上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三是要加强培训。
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准,通过专职、兼职、聘任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这样一方面既可以扩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步提高师资质量。
学校要重视对从事学生思想工作的干部和教师,尤其是对班主任和辅导员进行有关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和学习,并关注和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润物且要细无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各个学科教学整合起来是关键。
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技能教学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结合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的拼合。
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专业教学,就是在专业教学中要尊重教学规律、学习规律、思维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等规律,将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知识和内容有效地运用到专业教学中。
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各专业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具体内涵,努力挖掘和充实与本专业教学紧密联系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瞄准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切合点,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喜欢并接受。
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样,都是育人的工作,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侧重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更注重增进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循学生思想认识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对于思想认识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矛盾和困惑,教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运用心理康复的手段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然后再从思想方面加以引导和教育,克服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充分发挥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的共同作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准。
三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相配合,也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每个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近几年就业的现实状况却令很多学生担忧和害怕,对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对就业的前景感到迷茫、困惑、忧虑、甚至恐惧。
所以,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教师要认真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择业与就业中的心理问题和困惑,逐步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大胆、愉快地走向社会。
最后,蹊径尚需用心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保证。
一是鼓励。
来自学业的失败,使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自己看不起自己,从而认为别人也看不起他,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处处表现出自卑感。
消除自卑感最有效的方式是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
教师的鼓励之所以对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老师在他们心中是神圣的,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学生很少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更不用说是表扬和鼓励了。
因此,对他们来讲,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个微笑,对他们的心灵都是一种安慰和激励。
教师在鼓励这些学生的同时不但缩短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二是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安排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并通过活动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取得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与注意。
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如果长期得不到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就会产生压抑、自卑、消沉的心理。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安排一些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比如抽号法,准备一个装有全班学生学号的小盒子,在许多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抽号选出活动者,使每个学生始终处于紧张而又愉快的心境之中。
再如学生的自由演讲活动,每次课上安排两到三个学生用几分钟时间向大家提供一些信息、知识等。
这样做不但使学生参与了课堂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整了情绪,增强了自信,发挥了学习潜能,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是欣赏。
欣赏是一种心理的、情绪的反应,欣赏教学是一种情意的教学,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品格的陶冶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高尚的品格有着非同一般的指导人生和陶冶性情的教育价值。
比如道德的欣赏:名人格言、伟人传记、英雄故事等都是极好的道德欣赏教材,通过欣赏,可以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明白做人的道理,领悟生命的意义。
再如理智的欣赏:引导学生不仅仅满足于欣赏正确的理论、科学家的发明,还要欣赏科学家探求真理的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望。
还有对美的欣赏:包括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交往的真善美和大自然壮丽河山的无限美。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去欣赏各种各样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积极心态。
参考文献:
[1] 张琼:《思想道德修养(修订本)》,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 周弘:《教你如何赏识孩子》,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林崇德,孔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 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美)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力》,法国罗贝尔·拉丰出版社,1997年版
[7] 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8] 贾晓波,陈世平:《学校心理辅导使用教程》,天津出版社,2001年版
[9] 冯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0] 姚本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倾向与发展趋向》,中国教育学刊,2000(4)[11] 刘维良,齐建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华文出版社,2000(1)
[12] 刘杰,张蓉:《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2(4)
[13] 陈宪章,姜雪凤:《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结合》,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2)
[14] 卢桂珍:《高职毕业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矫治》,教育与职业,2005(17)
[15] 贾仕林:《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危机与教育策略》,职教通讯,2005(6)
[16] 陈西兰,戴亚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思考》,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