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的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史》
园林史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2)
第七章园林的成熟后期(2)避暑山庄位于承德。
乾隆时期的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家诸园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占地564公顷。
丽正门澹泊致敬殿松鹤斋正宫与松鹤斋建置在山庄南端的小台地上,最后一进院落以北地势徒然下降约6米,万壑松风恰居陡坡之巅,举目北望,苑林区的湖光山色尽受眼底,景界极为开阔。
这是从封闭的宫廷区甫进入苑林区而豁然开朗的“欲放先收”的组景手法,巧妙地利用局部地形特点因而收到动人的观赏效果。
湖泊景区,即人工开凿的湖泊及其岛堤和沿岸地带,面积大约43公顷。
如意洲水心榭芝径云堤水心榭湖泊景区的自然景观是开阔深远与含蓄曲折兼而有之,虽然人工开凿,但就整体而言,水面形状、堤的走向、岛的布列、水域的尺度等,都经过精心设计,能与全园的山、水、平原三者构成的地貌形势相协调,再配以广泛的绿化种植,宛若天成地就。
局部的处理都以江南水乡河湖作为创作的蓝本,通体显示出浓郁的江南水乡情调,尺度十分亲切近人。
热河泉湖泊景区集中了全园一半以上的建筑物,乃是山庄的精华所在。
以金山亭为总绾全局的重点,以如意洲作为景区的建筑中心。
整个湖泊景区内的建筑布局都能够恰当地与水域的开合聚散、洲岛桥堤合绿化种植的障隔通透结合起来。
不仅构成许多风景画面作为在特定的位置和景点上作固定观赏(定观)的对象,而且还创作了循着一定路线的游动观赏(动观)的效果。
景区内共有三条游览线:附:旱金莲Tropaeolum majus别名:金莲花、旱莲花金莲花科金莲花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
烟雨楼文津阁文津阁假山平原景区南临湖、东界园墙、西北依山,呈狭长三角形地带。
它的面积与湖泊景区约略相等,两者按南北纵深一气连贯。
起伏延绵的山岭自西而北屏列,绾结于平原的尽端。
山的浑雄,湖的婉约,平原的开阔,三者在景观上形成强烈的对比。
平原景区的建筑物很少,大体上沿山麓布置以便显示平原之开旷。
莆田丛樾莺啭乔木水流云在永佑寺万树园试马埭南山积雪北枕双峰四面云山磬锤峰(俗名棒槌山)双塔山山庄内天然风致之突出、植物景观所占比重之大,这与建园之初就注意保护天然植被和后期的计划种植都很有关系。
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3
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第一章绪论1、园林的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2、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一、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二、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三、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地体现所谓的社会;四、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3、奥姆斯特德,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
他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一、针对无计划的、掠夺性的开发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逐渐被蚕食和破坏的情况,要求人们正确地认识它,爱惜它,关怀它。
致力于自然资源的保护。
二、针对大城市的污秽、邋遢和恶劣的居住环境,提出补救的办法,建立公共园林,开放性的空间和绿地系统。
4、“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含义天人合一有三层含义:一、人是天地生成的,故强调“天道”与“人道”的相通、相类和统一。
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自然”和“人为”也应相通、相类和统一。
三、“天人感应”说。
“寄情山水”不仅表现为游山玩水的行动,也是一种思想意识,同时还反映了社会精英——士人的永恒的山水情结。
“崇尚隐逸”抱负不见重于政者,或者不愿取媚于流俗,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之品格和自由之精神,乃避开现实生活,到深山野林里长期隐居起来,过着常人难于忍受的艰辛生活。
(崇尚隐逸能力有限总结的可能有问题,书本P16)崇尚隐逸与寄情山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自然山水的生态环境是滋生士人的隐逸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士人的隐逸行为的最广大的载体。
诸如此类的隐逸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园林的发展,尤其是郊野别墅园的大发展。
历来许多文人士大夫亲自参与营造园林,从规划布局、叠山理水的理念直到具体的物镜和意境的塑造,无不表现出园主人对隐逸的憧憬,这类园林甚至可以称为隐士园了。
诸如此类的情况,又综合的衍生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隐逸文化,它与山水文化密切关联着,仿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010园林史与园林艺术原理- 07 清中叶、清末
•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 (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 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 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务实足国, 重视农桑,停止捐纳的政策,平定 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 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 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 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 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 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 79337卷,36304册,成为我国古代 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晚年时国 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 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 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第四节 岭南私家园林
• 汉代岭南地区已经出现民间的私家园林,但远不 如中原。清初岭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水准 高,私家园林盛行于潮州市、福建和台湾地区。 到清中叶日趋兴旺,在园林布局,空间组合、水 石运用,花木配臵终于形成自己的特点。岭南与 江南、北方鼎立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 • 清浑园、可园、余荫山房、梁园,号称粤中四大 名园。 • 岭南地近澳门、广州,接触西方文明可谓风气先, 细、局部学习西洋式石栏杆,甚至个别园林布局 也能看到欧洲规则式园林的模仿迹象。
避暑山庄特点
• 1、夏季避暑,政治怀柔。 • 2、山林环抱,山水相依。 • 3、前宫后苑,前朝后寝。 • 4、湖光山影,风光无限。 • 5、北部平原,草原风光。 • 6、西北山岳,林木高峻。
清漪园(颐和园)
清漪园是以万寿 山、昆明湖为主 体的大型天然山 水园。明代,万 寿山原名翁山, 昆明湖原名西湖, 玉泉山山形秀美, 时人多以玉泉山 与西湖并称,翁 山山形呆板。翁 山与西湖的位置 虽具有北山南水 的态势,联属关 系却不理想。
第三节 江南私家园林
(园林工程)中国古典园林史全书笔记
(园林工程)中国古典园林史全书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书名:《中国古典园林史》作者: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从商、周、秦、汉的生成期,到宋、元、明、清的成熟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展现出不同的面貌,演化出了多种形式,也从最初的生活需求逐渐演变为审美需求,获得了精神的升华。
周维权先生所著《中国古典园林史》,参考众多书籍文献,并结合周先生自己多年的积累,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道路犹如一幅巨大画卷一般展现在读者面前,尽管此次只是浅尝辄止,但仍旧获益匪浅。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主要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以获取生活资料。
以生存为目的,依旧完全依赖大自然而生活,到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社会,才有了房屋和农田,也就有了园林的萌芽状态。
进入农业社会之后,逐渐出现了人类文明,此时的人类已经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继而开始关注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正是在这个时期,园林有了迅速的发展。
由于封建社会的建立以及皇权制的出现,期初的园林是为皇家的生产生活所需而产生,后来逐渐发展出观赏游憩的功能,也不再仅限于只有皇帝所有,私家园林和具有公共游赏功能园林也发展起来。
自公元前3世纪的秦代到公园19世纪末的清代的封建社会时段,正值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上的最辉煌的时期,同时也是其人文背景的影响比较凸显、典型的时期。
“田园风光”广泛渗透于园林景观的创造,甚至衍生为造园风格中的主要意象和审美情趣。
皇帝经营的园林表现为弘大的规模以及风景式园林造景所透露出来的特殊、浓郁的“皇家气派”。
而私家园林中大多为文人士族所建,“士”是社会上雅文化的领军者,把高雅的气质赋予园林,士人们经营的“文人园林”乃成为民间造园活动的主流,也是涵盖面最广泛的园林风格。
而在园林发展的后期,随着市民阶层的勃兴,市井的俗文化逐渐渗入民间造园活动,从而形成园林艺术的雅俗并列、互斥,进而合流融汇的情况。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指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规模相对较小。
园林史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4)
第七章园林的成熟后期(4)第八节北方的私家园林北京是北方造园活动的中心,私家园林精华荟萃之地。
其数量之多,质量之好,均足以作为北方私园的典型。
北京私家营园兴盛的原因:1 在明代和清初汲取江南造园技艺的基础上,结合北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所形成的地方风格已臻于成熟和定型的境地。
2 继康熙、乾隆盛世之后,大量官僚、王公贵戚、外省大员、蒙古王公聚集北京,兴造邸宅,而有宅必有园。
3 自康熙以来皇家园林建设频繁,至乾隆时达到高潮,从而形成设计、施工、管理的一套严密体系和熟练的技术队伍,承包皇家工程的营造厂商也从皇家建园中取得经验,这对民间的园林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萃锦园萃锦园又名恭王府花园,是北京城清代王府之一恭王府的花园,地处北京什刹海南侧,占地面积2.8公顷。
恭王府原为乾隆时期大学士和珅府邸。
嘉庆年间,和被判罪,其中罪状之一就是其府第在建设形制上越轨仿制皇家的宁寿宫。
咸丰帝在位时,将该府邸赐给其弟恭亲王,始称恭王府。
恭亲王对其花园部分进行改建并命名为萃锦园,意思是“美景汇于此”。
园门入口为欧式汉白玉大门。
蝠河(池)东园以植物景观为主题,设菜圃、竹院、荷花院、梧桐院、芭蕉院,并设有大戏楼以欣赏京剧。
西园为水院,钓鱼之所,以湖心亭为主景。
潍坊十笏园十笏园位于山东省潍坊市胡家牌坊街,今旧城的北部。
此园在明清之际原为乡绅邸宅,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由丁善宝购得,改建为私人花园,称“丁家花园”。
第九节岭南的私家园林岭南泛指我国南方的五岭以南地区,古称南越。
到清中叶以后岭南的私家造园活动日趋兴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终于异军突起而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
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号称粤中四大名园。
番禺余荫山房第十节私家园林综述成熟后期的私家园林,就全国范围的宏观而言,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风格鼎峙的局面。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1.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2.文明人类早期对园林的理解:中国古代的瑶池和悬圃;基督教的伊甸园;佛教的极乐世界,伊斯兰教的天园。
3. 园林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四项工作: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4.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分类: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小(0.5公顷以下)、中(0.5公顷—3公顷)、大型(3公顷以上);天然山水园分为山地园、山水园、水景园。
人工和天然山水园的区别:基址不同,人工多建于平地,以城镇内居多,天然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
《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5.园林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皇家园林: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以内,紧邻皇居,便于日常临幸,西苑、慈宁宫花园和大明宫;行宫御苑,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尔游憩,静宜园和静明园和南苑;离宫御苑,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畅春园和避暑山庄和圆明园和颐和园。
私家园林:宅院和别墅园的游憩园。
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6.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一、生成期(商周秦汉):皇家公苑,园林规模宏大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突起,寺庙园林兴盛三、全盛期(隋唐):写意山水园兴盛,私家园林开始发展四、成熟期(两宋元明清初)写意山水园,寺观园林和私家园林处于兴盛时期。
五、成熟后期(清中末期):清末结束了中国古典园林史。
7.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对山水植物这些构景要素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园林史课件 第7讲 中国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私家园林
土花木。造山叠石多用北太湖石和青石,形式沉雄; 华北各省经济发达地区皆有私家园林建置,清乾隆年
间以后,山西中部城乡集中了许多晋商庭院、宅院和 别墅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城内的私家园林大多数为宅园,分布在内城各居 民区内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半亩园 ——清代名园(p655)。袭用清初画家龚贤在南京清凉
山所葺小园的园名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可园 ——晚清宅园的普遍做法(p645)。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北方私家园林
概说
北京是北方造园活动的中心,私家园林精华的荟萃之 地,私家营园很兴盛;
私家造园活动以官僚、贵戚、文人为主; 清代康乾之后,因皇家园林大规模兴建,带动造园产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明代画家吴彬所作 《米氏勺园图》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元、明、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末)
王府花园是北京私家园林的一个类别,
如醇亲王府园、郑亲王府园、礼亲王府园、乐善园 、萃锦园、淑春园(今北大未名湖所在)、蔚秀园、 鸣鹤园、朗润园、熙春园(今清华园)、近春园等
萃锦园
恭王府后花园,基于明代旧园,曾为和珅宅邸; 翠锦苑20景,占地2.7公顷,分东中西三路; 中路对称严谨,南北中轴线与府邸中轴线对位重合, 东路以建筑为主,西路以水池为中心;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11800字】范文118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11800字】范文118古典园林史复习第一章:概述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她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
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意义: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
园林的概念:传统概念:是在一定地块范围内,以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美的规律以及工程技术,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现代:改善生态系统,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园林美的衡量标准: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
中西方的园林艺术比较:自由与规整。
西方:以意大利、法国的园林为代表。
中西方园林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园林和园林美,其原因有三:(1)从哲学、美学体系上看:天人合一、人本主义;(2)从园林创作者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诗情画意、几何审美;(3)从园林的表现形式上看:内聚性、外拓性。
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雏形期)狩猎、采集获取生活资料;人类完全依赖大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亲和。
第二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时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对自然的破坏不突出, 人与自然的关系:亲和。
此阶段园林的三大特点:1、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
2、封闭的、内向型的。
3、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为主要目的,并非自觉体现社会环境效益。
第三阶段:工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的终结,现代园林的兴起)十八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成功,世界逐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大范围的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
Olmsted1857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
1872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公园”;此阶段园林与上一阶段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四点: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政府所有的、向群众开放的公园,园林不再为少数人服务;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原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为开放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得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发挥其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城市人群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的活动的场地——社会效益。
中国古典园林史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史概述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中国古代园林的孕育期,是皇家园林的初创期,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了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林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文人画家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这一时期,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获得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为后来明清园林的大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
园林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造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为发达,出现了诗情画意。
园林成熟后期——清中末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另一方面暴露出某些颓废倾向,走向了衰落,所见园林已经步入前期阶段。
1。
中国园林史-成熟后期
(四) 江南、北方、岭南私家园林的风格特征
岭南私家园林
规模比较小,宅园繁多 建筑:比重大,建筑开敞通透,形象轻快灵活,建筑的局
部、细部很精致 叠山多用英石,沿海一带还有珊瑚礁、石蛋;叠山石景分
为“壁型”和“峰型”两大类 理水手法多样,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少数水池为规整几
何形式, 植物:园内观赏植物品种繁多,一年四季花团锦簇(老榕
会馆园林也属于私家园林的一种,多集中在北京外 城
北京城内,地下水位低而水源短缺,民间宅园多有 不用水景,而采用“旱园”的做法
北京的西北郊供水条件很好,因此这里绝大多数都 是别墅园林,宅与园合而为一,而且都是以水取胜、 因水成趣的水景园
(三) 岭南的私家园林
概述
清中叶以后私家造园活动日趋兴旺,私园异军突起, 形成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区风格之一
第8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
清中叶----清末 (AD 1736——1911)
从清乾隆朝到宣统朝(AD 1736——1911)是中 国古典园林史上的成熟后期
此时期的园林积淀了过去的深厚传统,显示中国 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但也暴露了某些衰落迹象, 呈现逐渐停滞、盛极而衰的趋势
由于此时期的大量实物被保存了下来,所以一般 人们所了解的“中国古典园林”,就是指成熟后 期的中国园林
文人吟咏聚会的场所、群众游览的地方
城市远郊和山野风景地带的寺观,除了经营附属园林和庭 院绿化之外,更注意结合所在地形、地貌,而创造寺观周 围的园林化环境→寺观往往又成为风景名胜区绝佳的风景 点和游览点
杭州西湖是闻名海内外的风景名胜区,也是寺观园林集中 荟萃之地
乌尤寺
黄龙洞
五、 寺观园林
此时期寺观园林的特征
咸丰时期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三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等 处
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
• (一)静宜园
• 性质:天然山水园 • 背景:香山静宜园是清康乾盛世京郊著名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之一。
始于金代,金代建香山寺,明代又有许多佛寺建成,但以香山寺最为 宏丽。清康熙年间,就香山寺及其附近建成“香山行宫”,乾隆十年 加以扩建,第二年完工,改名“静宜园”。 • 京城西郊的“三山五园”指万寿山、香山、玉泉山和圆明园、畅春园、 静宜园、静明苑和清漪园。
➢ 第二次焚烧在同年九月初五至十一日,焚烧对象,圆明园外清漪 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处
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
光绪时期
1. 下诏修复圆明园,但不得不于次年停工 2. 重修清漪园,改名“颐和园”,局部景观变异,显现
出繁琐、浓艳作风 3.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洗劫宫禁,破坏各大内御苑,
再劫圆明园 4. 西太后回京后,修缮颐和园,大修西苑南海,而其
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
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
北京远郊和畿辅以及塞外地区,著名的有避暑山庄、 南苑和静寄山庄
是明清皇家园林的鼎盛时期,它标志着康、雍以
来兴起的皇家园林建设高潮的最终形成
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
嘉庆时期
虽尚能维持乾隆时的鼎盛局面,但已不再 进行较大规模的建置
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
道光时期
➢ 没有财力营建新园,大内御苑仍原貌保持
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
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
➢ 总上可知: 琼华岛的总体形象:婉约而又端庄,尤其从北海的西岸、 北岸一带观赏,整个岛屿由汉白玉石栏杆镶嵌衬托而浮现 在水面上,岛的顶部以小白塔收尾,使景观达到高潮。琼 华岛不愧为北京皇家园林造景的一个杰出作品。
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
2、北海周边景观
园林史第七章 园林的成熟后期(1)
❖ 国内,乾隆盛世的繁荣掩盖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四伏的危机。 ❖ 一方面是地主小农经济十分发达,工商业资本主义因素经过清初短暂的衰落后又呈现活跃,统治阶级生活骄奢淫
逸;
❖ 另一方面则是广大的城乡劳动人民忍受残酷剥削,生活极端贫困。 ❖ 嘉、道以后,各地民变此起彼伏,终于发展成咸丰年间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革命,强烈冲击着清王朝的根基。 ❖ 这个时期的封建文化沿袭宋、 明传统,但已失却后者的能动、进取的精神。反映在艺术创作上,一是守成多于
山坡的东边,交翠亭与盘岚精舍倚山而构,这两座建筑之间以爬山廊“看画廊”相连接,是一处既幽邃又开朗的 山地小园林。北坡下部之平地上,临水建两层之弧形廊“延楼”。
东坡的景观则植物之景为主,建筑比重最小。主要建筑是建在半圆形高台“半月城”上的智珠殿。北面为见春亭 一组小园林及“琼岛春荫”碑。
琼华岛的四面因地制宜而创为各不相同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构思可谓匠心独运。岛上建筑物都是点景的主要手段, 其中大多数同时又是观景的重要场所,可以俯瞰三海、远眺京城内外直到无垠的天际。 它的总体形象,婉约而又端庄,尤其是从北海的西岸、北岸一带观赏,整个岛屿由汉白玉石栏杆镶嵌承托而浮现 在水面上,绿荫丛中透出红黄诸色的亭台轩榭若明若灭,顶部以白洁的小白塔作为收束,通体的比例匀称,色彩 对比强烈,倒影天光上下辉映。仍然保持着“海上仙山”的创作意图,而且把它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琼华岛上新的建置主要集中在东坡、北坡和西坡,南坡为顺治年间建成的永安寺。永安寺是一组布局对称的山地佛 寺建筑群。
❖ 整个南坡建筑之布置遵循轴线、构图严谨,颇能显示宫苑的皇家气派。 西坡地势陡峭,建筑物的布置倚山就势,配以局部的叠石而显示其高下错落的变化趣味。
(完整)《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推荐文档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7-第七章园林成熟后期的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史》
咸丰时期
•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三园、清漪园、静明园、 静宜园等处
第一次在咸丰十(1860年)年八月二十二日至八月二十五日,焚 烧对象圆明三园;
第二次焚烧在同年九月初五至十一日,焚烧对象,圆明园外清漪 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处
光绪时期
1. 下诏修复圆明园,但不得不于次年停工 2. 重修清漪园,改名“颐和园”,局部景观变异,显现
(二)静明园 性质:是一座以山景为主、河湖环绕的天然山水园。 景区布局:园大致分为南山区、东山区及西山区
南山区:是精华所在,有宫廷区、玉泉湖及一系列小景点。主要景点, 玉泉山主峰之顶的香岩寺、普门观一组佛寺建筑群。
东山区:包括玉泉山的东坡及山麓的许多小湖泊,以构筑的小型水景 园见长。最北部以北峰的妙高塔为结束。以观赏山泉景观为主。
• 1、圆明园
•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 末年,园林风景群已遍及全园三千亩范围。 乾隆 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即后称 的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
圆明园四十景
• 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 • 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 • 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 • 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 • 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 • 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 • 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 • 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
学习重点
• 历史背景
• 总体特征
• 皇家园林
•
总说
•
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
造园的主要成就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3000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这个园林体系并不像同一阶段上的西方园林那样,呈现为各个时代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此起彼落、更迭变化和各个地区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互相影响、复合变异。
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我完善,外来的影响甚微。
因此,它的发展表现为极度缓慢、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
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便是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可以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四个时期:一、生成期: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
殷、周为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
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秦、汉的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
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林规划宏大、气魄雄浑,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中国最早见之于文字记载的园林是《诗经·灵台》篇中记述的灵囿。
灵囿是在植被茂盛鸟兽孳繁的地段,掘沼筑台(灵沼、灵台),作为游憩、生活的境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造宫室,规划宏伟壮丽,这些宫室营建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如“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
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
苑中养百兽,供帝王射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
苑中有宫、有观,成为以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建筑宫苑。
汉武帝刘彻扩建上林苑,地跨五县,周围三百里,“中有苑二十六,宫二十,观三十五”。
建章宫是其中最大宫城,“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1)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1)1.园林的含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2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是纽约“中央公园”。
其作者是FL奥姆斯特德3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产生园林。
直到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
虽说出于生产的目的,但在客观上已多少接近园林的雏形,开始了园林的萌芽状态。
第二阶段;大体上相当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
这个阶段,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在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
中国古典主义园林表现一种顺乎大自然风景构成规律的缩移和模拟。
第三阶段18世纪中叶,对自然保护的对策和城市园林方面的探索第四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园林的发展又出现新的趋势。
与接触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有着直接关系的休闲、旅游活动得到迅猛的发展。
另外生态学的兴起,生态平衡的关注4中国古典园林指的是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而言5“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者英国学者E?霍华德(Ebenezer Howard 1850-1928)在《明日之田园城市》中提出了著名的“田园城市”的设想6熟习一下:园林城市,生态园林的概念7中国古典园林定义是它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比起同一阶段上其他园林体系,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中外园林史第一部分 第7单元 成熟后期园林
集锦式皇家园林
所谓集锦式的园林,主要是指凭借封建帝王的权势, 集中全国财力、物力和能工巧匠,将国内外各类园 林的精华,以及山水诗、山水画中所描绘的自然情 致,仙居幻境,移植仿建于皇家苑囿之中,形成荟 萃名园、景象万千的园林景观。
这是北方园林乃至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发展到鼎盛时 期的一个显著标志。
西苑三海、圆明园、清漪园等皇家园林都具有这样 的特征,其中“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尤为突出。
仿园
承德避暑山庄的“芝径云堤”,仿自杭州西湖苏堤, 烟雨楼仿自嘉兴南湖,金山仿自镇江,万树园模拟 蒙古草原风光。圆明园的一百多处景区中,有仿照 杭州的“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平湖秋 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曲院风 荷”,有仿照宁波“天一阁”的“文源阁”,有仿 照苏州“狮子林”的假山等。
壹 第7单元 成熟后期园林
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一1911年)
一、总论
清代的乾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 。 这个时期的封建文化沿袭宋、明传统,但已失却后者的能动,进 取的精神。反映在文学艺术上,一是守成多于创新,二是过分受 到市民趣味的浸润而愈来愈表现为追求纤巧琐细,形式主义和程 式化的倾向。
个园
个园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 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 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 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 的诗情画意。
园设计者将四季假山设置在一园之中,人 们可以随时感受四时美景,并周而复始, 颇具“壶天自春”之意。
小盘谷 小盘谷占地小,妙处
在于运用了“以少胜 多”、“小中见大” 的艺术手法。造园者 为了能小中见大,在 有限的空间内,应用 粉墙分隔,增加景深, 以游廊连接景点,一 隔一连,使景观若隐 若现,给人们造成奇 妙的错觉。同时,以 通过开池堆山,变幻 景观,创造无限空间。 设置亭台楼阁,组合 巧妙,参差错落,相 互借景,组成画面, 树木花草点缀其间, 增加山林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清乾隆朝到宣统朝(AD1736-19110是中国古典园林史 上的成熟后期
• 此时期的园林积淀了过去的深厚传统,显示中国古典园林 的辉煌成就;但也暴露了某些衰落迹象,呈现逐渐停滞、 盛极而衰的趋势
• 由于此时期的大量实物被保存了下来,所以一般人们所了 解的“中国古典园林”。指的就是成熟后期的中国园林
树木配置,将建筑作局部的隐蔽并联络为一个整体景观。
• (二)慈宁宫花园
• 慈宁宫为历朝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妃、太嫔们居住的地方。 • 景观布局 ⑴规整式布局,建筑布置按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来安排; ⑵建筑密度较低,大小十一幢占全园面积不到五分之一; ⑶植物,古树参天,显示出一种严肃、清雅的气氛;另有松柏、槐、
• 1、圆明园
•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 末年,园林风景群已遍及全园三千亩范围。 乾隆 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即后称 的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
圆明园四十景
• 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 • 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 • 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 • 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 • 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 • 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 • 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 • 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
• 清朝皇家园林建设达到高潮,规模非常宏大,内容非常丰 富。主要表现:
1、从乾隆三年(1738年)到三十九年(1774年)三十多 年间,皇家园林建设工程持续不断;
2、大内御苑比之明、清初改建工程较大; 3、行宫和离宫御苑建设尤为兴盛,主要集中在北京西北
郊和承德两地;
乾隆时期
大规模的皇家园林营建,包括:
4、造园思想方面 造园思想逐渐追求世俗、技巧化,宋代文人园特点 逐渐消失。
5.西方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
欧洲传教士主持修建圆明园西洋楼,西方的造园 艺术首次引进中国宫苑
多半局限于局部和细部,未引起园林总体上的 变化,也未形成中西两个园林体系的复合、变异
第二节 皇家园林及其实例
• 一、乾隆时期的造园活动
声,塔下由八面伞形பைடு நூலகம்顶
建筑承托,内筑石雕拱门, 石壁上雕有八尊佛像。
见心斋它是香山公园唯一修复较完整的古建筑。建于
明嘉靖元年(1522年),重建于清嘉庆年间。斋四周绕 以廊榭,斋后为正凝堂,堂后山石嶙峋,树木蔽日。金 鱼池西面轩榭三间,中间悬挂“见心斋”匾额。与之相 望的是知鱼亭,两侧回廊环绕金鱼池和西面的轩榭相连。
政治 道光之后不断遭到西方列强侵略,逐渐沦为“半封建 半殖民地”社会
二、文化艺术特点
1、艺术创作方面 ⑴守成多于创新; ⑵过分受到市民趣味的浸润而越来越表现为纤巧琐细、形式主意和程
式化的倾向。
2、私家园林方面 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其中,江南、北方、岭南 造园风格比较成熟;
3、园林功能方面 娱乐、社交功能上升,“娱于园”的观点取代了 传统的“隐于园”的观点;
(四)宁寿宫花园
又叫乾隆花园。是乾隆预为其做满60年皇帝之后归政做太 上皇时颐养休憩时而建。 • 地形地貌:地形狭长 • 花园布局 ⑴总体规划采取横向分割为院落的办法,弥补了地段过于 狭长的缺陷。 ⑵建筑布局 共分五进院落,每进院落的布局各不相同
第四节 行宫御苑
• 行宫御苑:有代表性的行宫御苑有三座:静宜园、静明园、 南苑。
• 园明三园景观特点:
• (1)以水景为主,因水而成趣。水面大、中、小有机结合。三园都由人工 创设的山水地貌作为园林骨架。
• (2)建筑,总计一百二十余处,其中一部分具有特定的使用功能;建筑设 计形式多样。
• (3)叠山理水,与建筑形成有机穿插嵌合。以求多样变化的形式。
• (4)植物,以植物为主题而命名的景点不少于150处,约占全部景点的六分 之一。
• (一)静宜园
• 性质:天然山水园 • 背景:香山静宜园是清康乾盛世京郊著名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之一。
始于金代,金代建香山寺,明代又有许多佛寺建成,但以香山寺最为 宏丽。清康熙年间,就香山寺及其附近建成“香山行宫”,乾隆十年 加以扩建,第二年完工,改名“静宜园”。 • 京城西郊的“三山五园”指万寿山、香山、玉泉山和圆明园、畅春园、 静宜园、静明苑和清漪园。
学习重点
• 历史背景
• 总体特征
• 皇家园林
•
总说
•
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
造园的主要成就
• 私家园林(江南、北方、岭南)
• 寺观园林
• 其他园林
• 少数民族园林
历史背景
经济、社会 乾隆盛世的繁荣掩盖着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四伏的危机
地主小农经济发达,工商业资本主义因素活跃 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逐渐酿成各地民变
咸丰时期
•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三园、清漪园、静明园、 静宜园等处
第一次在咸丰十(1860年)年八月二十二日至八月二十五日,焚 烧对象圆明三园;
第二次焚烧在同年九月初五至十一日,焚烧对象,圆明园外清漪 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处
光绪时期
1. 下诏修复圆明园,但不得不于次年停工 2. 重修清漪园,改名“颐和园”,局部景观变异,显现
西山区:为一片开阔平坦的地段,在此布置了园内最大的一组建筑— —东岳庙,此外尚有圣缘寺、清凉禅窟等,形成西区以宗教建筑为主 的景观特色。
(三)南苑
性质:人工山水园,是一座作为皇家猎场的特殊行宫御苑。
南苑中的四座行宫:旧衙门行宫、南红门行宫、新衙门行宫 团河行宫,其中团河行宫是最大的一座。
第五节 离宫御苑
出繁琐、浓艳作风 3.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洗劫宫禁,破坏各大内御苑,
再劫圆明园 4. 西太后回京后,修缮颐和园,大修西苑南海,而其
他的行宫御苑则任其倾圮(pi)
清末
北京皇家园林大部分均化为断垣残壁、荒烟漫草、麦垄 田野
第三节 大内御苑
• 此时期有代表性的大内御苑有:西苑、慈宁宫花园、建福 宫花园、宁寿宫花园。
北京远郊和畿辅以及塞外地区,著名的有避暑山庄、 南苑和静寄山庄
是明清皇家园林的鼎盛时期,它标志着康、雍以
来兴起的皇家园林建设高潮的最终形成
嘉庆时期
虽尚能维持乾隆时的鼎盛局面,但已不再 进行较大规模的建置
道光时期
没有财力营建新园,大内御苑仍原貌保持
但郊外和畿辅各地御苑情况则有很大变化
畅春园破败;绮春园改名“万春园”;撤去清漪、 静明、静宜三园的陈设 圆明园和避暑山庄每年仍进行维修和翻建 其他行宫御苑有的维持现状,有的废置不用而坍毁
2、北海周边景观
⑴北海东岸 • 东岸景区包括自南向北的四部分: 第一部分,筑土为山,山上建云岫、崇淑二室与爬山廊相连。 第二部分,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涧,水池用青石驳岸,纵跨九曲石平
桥。 第三部分 平地筑土山,以植物景观为主。 第四部分 即画舫斋。是一组多进院落的建筑群,作为皇帝读书的地方。既有
地势陡峭,建筑物布置依山就势,配以局部的叠石显示 其高下错落的变化趣味。主要表现山地园林的气氛。 ⑶琼岛北坡
地势下缓上陡。建筑按地形特点分上下两部分。 ⑷琼岛东坡
以植物景观为主,建筑密度最小;东坡主要建筑物是建 在半月形高台“半月城”上的智珠殿。
北 海 公 园 地 图
总上可知:
琼华岛的总体形象:婉约而又端庄,尤其从北海的西岸、 北岸一带观赏,整个岛屿由汉白玉石栏杆镶嵌衬托而浮现 在水面上,岛的顶部以小白塔收尾,使景观达到高潮。琼 华岛不愧为北京皇家园林造景的一个杰出作品。
• 紫禁城四大花园: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 御花园。
建福宫花园
宁 寿 宫 花 园
御花园
(一)西苑
• 西苑的历史背景:经历了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 • 乾隆时期对西苑进行大规模改建,改建重点在北海。
北 海 ( 白 塔 )
1、北海景观: ⑴琼岛南坡:
顺治年间建成的永安寺。景观特点:布局规整。 ⑵琼岛西坡
• 乾隆时期,在圆明园的东面建成长春园,东南面建成漪春园。圆明园、 长春园、漪春园通称圆明园。各园景色各有不同,各有各自的宫门和 殿堂。全园利用原有的沼泽地,挖河堆山,形成河流、堤岛。形成园 中有园的景观布局,颇具江南水乡景观的特色。
• 乾隆时,根据各景点所形成的景观特色,定出有代表性的四十景,其 中十二处是乾隆时新增的。并配有御制咏诗40首。
•
• (5)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 名园胜景。例,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
• 在圆明园先后仿建有四处江南名园。分别为,安澜园 (海宁的陈氏 隅园作为行馆,并赐名“安澜园”。 )、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 的小有天园 、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 、仿照苏州著名 园林而建的狮子林 。
(二)静明园 性质:是一座以山景为主、河湖环绕的天然山水园。 景区布局:园大致分为南山区、东山区及西山区
南山区:是精华所在,有宫廷区、玉泉湖及一系列小景点。主要景点, 玉泉山主峰之顶的香岩寺、普门观一组佛寺建筑群。
东山区:包括玉泉山的东坡及山麓的许多小湖泊,以构筑的小型水景 园见长。最北部以北峰的妙高塔为结束。以观赏山泉景观为主。
有代表性的三座离宫御苑: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颐和园)
(一)圆明园 性质:平地起造的人工山水园。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 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 “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 背景:最初为雍正做皇子时的赐园,称帝后对圆明园进行扩建,乾隆 年间进行第二次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