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名称:《苏武传》2.出处:《汉书·卷百二十五苏武传》3.内容简介:《苏武传》是汉朝作家班固所写的一篇传记体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了苏武为国家遭受欺凌侮辱而坚定地捍卫祖国尊严和民族荣誉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掌握《苏武传》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3)理解《苏武传》背后的思想内涵。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读懂古代文献的能力;(2)提高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3)培养学生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文学阅读和评价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荣誉感;(2)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于坚持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内容b.出处:《苏武传》收录在《汉书》的卷百二十五c.写作背景:《苏武传》是班固在《汉书》中写的一篇传记,通过这篇文章,班固想表达对苏武忠诚和坚定的敬意,并借此表现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主题。

(2)《苏武传》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a.基本情节:苏武随王侯出使匈奴,被囚禁在匈奴的边境地区,遭受种种凌辱和折磨,但他始终坚守节操,不向匈奴屈服,最终成功回国。

b.主要人物:苏武:汉朝时期的将领,因为对国家的忠诚和坚持被后人传为佳话。

匈奴王:苏武被囚禁的地方的匈奴部落的首领。

(3)《苏武传》的思想内涵a.祖国尊严和民族荣誉:苏武在匈奴的囚禁和折磨中,始终坚持不向匈奴投降,体现了对祖国尊严和民族荣誉的高度重视。

b.个人奋斗和社会责任:苏武的行为展示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以及作为一个个体对社会的责任。

c.忍耐和坚持:苏武在困苦的环境中,通过忍耐和坚持,最终成功回到了祖国。

2.步骤(1)导入:通过问学生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a.你听说过《苏武传》这篇文章吗?它是一篇关于什么主题的故事?b.你对苏武有什么了解?(2)阅读改编版《苏武传》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3)学生分组讨论《苏武传》背后的思想内涵,并通过小组报告的方式展示给全班同学。

苏武传教案7篇

苏武传教案7篇

苏武传教案7篇文言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囊萤夜读》。

3.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体会人物美好的学习品质。

培养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培养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说说你们知道哪些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

(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牛角挂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则古人刻苦学习的动画片。

(视频播放动画片《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篇文言文。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囊萤夜读》。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第一则)1.人物简介:车胤(yìn)(约333年—401年),字武子,湖北公安县人。

东晋大臣。

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为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令自杀。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查工具书正音正字。

3.出示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恭(gōng)勤(qín)焉(yān)4.出示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囊萤恭勤博贫焉点拨:“囊”,上中下结构;“恭”,部首是“”,不要错写成“水”或“氺”。

“勤”左下是两横、一竖一提,不要写作一横、一竖、一提。

5.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既正确、流利,又有节奏。

(1)朗读提示: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自己读,同桌互读。

三、讨论,理解文言文大意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学,再小组讨论。

教师明确要求:(1)默读文言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预设:(1)得:买得起。

盛:装。

以夜继日:与我们今天常用的成语“夜以继日”的意思相同,都是指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的时间,日夜不停地学习,该成语出自《庄子·至乐》中的“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苏武传公开课教案苏武传全国一等奖教案汇总

苏武传公开课教案苏武传全国一等奖教案汇总

苏武传公开课教案苏武传全国一等奖教案汇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苏武传》为例,详细讲解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对苏武传的深入学习,使学生了解苏武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同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苏武传》全文;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3. 了解苏武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苏武传的理解和背诵。

难点:文言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苏武传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的领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笔记本、课本《苏武传》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讲述苏武传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苏武传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苏武传》,然后针对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 内容讲解:详细讲解苏武传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领会苏武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

4. 背诵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背诵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阅读其他文言文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苏武传》板书内容:1. 苏武传的历史背景2. 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3. 苏武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七、作业设计1. 完成《苏武传》的背诵;2. 运用所学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阅读一篇文言文短文,并做简要的解析;3. 写一篇关于苏武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苏武传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苏武传的讨论,深入领会苏武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苏武传》是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中对外友好交往的内容,课文以生动的历史故事,表现了苏武崇高的个人品质和坚强的民族气节。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和放逐北海牧羊十九年,始终不改变对祖国的忠心耿耿。

国家一等奖必修四《苏武传》教学设计

国家一等奖必修四《苏武传》教学设计

国家一等奖必修四《苏武传》教学设计《苏武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班固及《汉书》,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字、词、句常识。

2.分析文章中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对照映衬的艺术手法;提高翻译能力。

3.认识苏武的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研究苏武“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格。

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认识苏武的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研究苏武“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格。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苏武传很高兴与你们走到一起。

中华民族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在她上下五千年辉煌历史中留下无数震撼人心的伟大名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到两千年前大汉王朝那个风云跌宕的年代,去走进苏武和他19年的外交场景。

活动2【讲授】苏武传在这里呢,蒋荫堂先生写的这首著名的《苏武歌》,教师为大家朗读一遍,希望大家边听边看,给我互动,然后用简洁的言语告诉我们《苏武传》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冬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

讲了一个苏武奉命出使匈奴,最终庄严出使,历尽千难万苦,最终白发揽归的故事。

适才教师在朗读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内里有一个透露表现苏武品格的词语,它重复出现。

————“节”,“节”能够说是文章的文眼,是苏武伟大精神的核心。

讲述的是汉代奉国家之命,以汉代使节之名出使匈奴,历尽千辛万苦,始终苦守节操,最终完符而归。

“节”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里说“节,竹约也”约者,约束也,竹因为有了竹节的约束,而让微微翠竹愈加傲然挺秀,竹如此,人如何?人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就也应该有昂扬之节操,此为气节。

这节字,它从一个描绘竹之关节的通俗名字,到最后苏武出使匈奴,杖节牧羊,历经磨难,忠贞不渝,之后,就被称为“气节”。

高中语文《苏武传》优质教案【优秀9篇】

高中语文《苏武传》优质教案【优秀9篇】

高中语文《苏武传》优质教案【优秀9篇】篇一:《苏武传》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难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一、早自习预习:理解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及《创新设计》)二、导入:“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

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

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三、作者作品及背景。

1、作者简介:课件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

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家庭——父亲:班彪(史学家,文学家)弟弟:班超(投笔从戎)妹妹:班昭(续写《汉书》)注:班昭,博学高才,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作品——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诗:《咏史诗》注:《两都赋》:汉代京都大赋中的名篇,分《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

后来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在形式上皆颇受其影响。

《咏史诗》则是最早的文人五言诗。

2、简介《汉书》:课件《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苏武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苏武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苏武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汉书》的文学常识、本文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理解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翻译、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历史人物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武坚持民族气节、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理解课文中的文言语法现象。

2.教学难点:深入探讨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意识。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介绍《汉书》的作者班固和本文的背景,引出苏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点讲解:详细介绍文中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身份和故事情节。

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知识点深化:结合具体段落和语句,对文中的文言实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进行讲解和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

4.课堂互动: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

5.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总结《苏武传》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以及课文中的文言语法现象。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同时,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拓展学习。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用原文回答或用自己的话表述,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翻译课文段落,掌握文中重要实虚词、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等现象,并梳理历史人物关系及性格特点。

2022年度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五篇

2022年度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五篇

2022年度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五篇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大全篇一一、导入新课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

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

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教学过程(一)传记写作的要点(幻灯展示:范曾《苏武牧羊图》)幻灯片中对于苏武只有一个解释:前140—前60,同学们,你能从中读出什么信息呢?苏武活了80岁。

而本文,作为一篇传记,写了苏武多少年?有没有写80年?写了19年。

这19年每年都写了吗?没有。

问一个写人物传记怎么写的问题。

写人物传记,要不要把这个人物的一生列成一个大事年表?要针对人物身份抓住关键情节来写。

写苏武,他是一个使臣,要抓住他在出使之时遇到特殊变故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通过这些突出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

这是一种传记写作的方法。

也是文学创作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归纳主要故事情节班固虽然是个史学家,但他在写苏武时花尽了心思,80年,没有写太多,对苏武的身世,只有一处交代,只在文章开头交代,“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整篇文章侧重写他出使匈奴这19年的艰辛历程。

在这19年当中,没有一年一年地写,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样的核心事件?(遇到了意外之变的时候,面对劝降时他是如何表现出的。

因此,整个传记的重心在哪里呢?发生叛乱是个意外之变,在这时,苏武是如何表现的呢?)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板书:自杀反劝降北海牧羊)这三个情节构成了苏武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篇章。

(三)通过问题归纳苏武形象及精神特质A.讲解“自杀”情节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思考1、如何理解苏武的两次自杀行为?(我们先找到文中关于自杀情节的描写。

齐读3、4两节)通过阅读,我们看到,苏武的形象在这两段中是通过两次自杀表现出来的,自杀的情节,在文中是哪几句话?(1)欲自杀(2)引佩刀自刺问一个问题:他在知道这个事情之后,马上就要自杀,那在他自杀之前,留下了什么话?也就是他自杀的原因是什么?(找原文)(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苏武传》教案省级优秀3篇

《苏武传》教案省级优秀3篇

《苏武传》教案8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等文言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

2.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

三、德育渗透目标突出弘扬爱国主题,引导学生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学生活动的设计1.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

(2)借助字典,正确译文。

(3)归纳文意,记下学习的难点。

2.课内采用专题讨论的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等文言的基础知识。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2.关于《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教学设计苏武传五篇

教学设计苏武传五篇

教学设计苏武传五篇第一篇:教学设计苏武传苏武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传主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

2、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精神。

教学难点:评价传主价值意义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了解班固及《汉书》的有关知识,整理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第二课时:进行文言知识检测;用加小标题的形式疏通情节,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来审视作品人物形象,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评价其积极意义。

3、在学习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于国家、个人于社会的思考认识。

一、导入由“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导入,心灵的抉择决定了生命的坚强与脆弱,高贵与卑贱。

二,品味、鉴赏1、研习三、四自然段问题一:你如何评价苏武的自杀行为?(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国家的荣誉,“见犯乃死,重负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充分体现了苏武以民族尊严为重的气节,表现出他以死殉国的决心。

问题二:面对苏武的自杀行为,周围人各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你如何理解这些反应?“卫律惊”“惠等哭”“单于壮其节”苏武坚贞的民族气节、高尚的爱国情操惊天动地,真正的英雄能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2、研习第五自然段找两位同学分角色进行朗读问题一:卫律是如何劝降的?你对卫律有什么样的评价?卫律劝降,语言直露,惊心动魄。

首先以剑斩虞常和“相坐”的罪名胁迫苏武,又“举剑拟之”,威胁无效,转以荣华富贵利诱苏武,活脱脱一副卖国求荣叛徒嘴脸。

《苏武传》优质教学设计2(第2课时)

《苏武传》优质教学设计2(第2课时)

《苏武传》教学设计2第2课时课时目标1.疏通第6~10段的意思,了解特殊句式。

2.试译课文第6~10段。

3.分析脉络,研读重点内容。

重点难点1.借助工具书或文下注释,疏通第6~10段的意思,掌握各类文言现象。

2.试译课文第6~10段。

教学设计一、检查作业,复习导入1.学生展示归纳的文言知识成果。

2.师生共同理解反衬手法的作用。

二、朗读课文,把握大意1.通读第6~10段。

2.勾画出重点词句。

3.小组合作解决重点难点的字词和句子4.通顺第6~10段的译文。

三、研读第6~8段1.学生概括内容:主要写了苏武苦守北海和李陵劝降等内容。

2.学生合作探究这部分中苏武的表现。

研讨要点:这部分是文章着力描写的部分,以精彩的笔墨描写了苏武反抗匈奴统治者招降的种种斗争情形。

明确:第一层写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来消磨苏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备受饥寒;接着把苏武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边,让他牧羊。

然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苏武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

他手握国家民族的象征——汉节,在九死一生中维护着一个使者的使命。

这时的斗争是相对缓和的,直接表现的是苏武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斗争。

第二层是故友李陵劝降。

这两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

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

而苏武回答李陵时,以少应多,仅从忠君角度来回绝。

此处苏武的斗争对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敌对阵营的故友,双方的心态都比较复杂,而作者的描写也很到位,是这部分最出彩之处。

四、研读第9、10段1.学生概括段意:介绍了苏武被放回国的经过。

2.学生合作,探究要点:苏武“留匈奴凡十九岁”,靠的是什么?课文最后一句“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1)苏武在匈奴坚持十九年靠的是忠诚、信念与意志,靠的是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学设计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学设计

《苏武传》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学期目标中对人物传记类历史散文的基本要求“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并且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阅读人物传记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教材分析】《苏武传》是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中的经典文章,是历史人物传记之中的典范之作。

该单元所选作品,均为《史记》《汉书》等正史中的人物传记。

这些传记中的主人公,或以政绩、或以品德、或以才干名垂青史,令后人景仰、追慕。

学习选自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汉书》的《苏武传》,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苏武身上的闪光之处,体会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感情倾向;要注意学习运用人物的语言、行动、细节写人和在对比衬托中写人的表现手法,体味文章的风格与韵味。

【学情分析】1、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分析学生对作者班固以及《汉书》了解不多,应适当介绍相关材料。

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不清楚,适当补充介绍背景知识。

学生知道“苏武牧羊”这个典故的大致内容,但错讹较多,需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了解真实的苏武牧羊情况。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知识,有一定的文言阅读语感,能够基本读懂文章,这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语境。

由于受到对历史场景的把握和对人物身份的理解等限制,学生在深透阅读文本、准确把握情感等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

2、学习本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文章涉及一些相关的历史事件,如李陵事件,学生不是很了解,教师要简要介绍。

有部分晦涩专有名词,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会感到困难,需要教师引导。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苏武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概括并阐述苏武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入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苏武的坚定信仰和忠诚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

(3)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文中重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与用法。

2. 文中人物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 苏武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的概括和阐述。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2. 对苏武人物形象深入分析和评价。

3. 结合现实生活,探讨苏武精神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武传》的作者班固和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苏武精神的现实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要求学生标注生字词,查找相关注释和译文。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感悟。

4. 探究学习:(1)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2)探讨苏武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

(3)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苏武精神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苏武传》全文。

3.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苏武的文学作品或历史资料,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苏武传》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探讨苏武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2024年度-《苏武传》精品教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2024年度-《苏武传》精品教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网络资源
利用互联网上的图片、音频、视频等 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17
学生活动设计与实施
角色扮演活动
01
让学生扮演苏武等历史人物,通过表演、演讲等方式展示自己
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塑造。
小组讨论活动
0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话题,培
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主题演讲等,促进学生 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21
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引导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苏武忠诚爱国、坚守 民族气节等品质对于当代青少年的启示 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
结合当代社会现实和青少年成长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民生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苏武传》精品教学案一等 奖(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1
目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与考点归纳 • 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 • 德育渗透与情感熏陶 • 课堂互动与拓展延伸
2
01 引言
3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掌握《苏武传》的背景、 人物、情节及艺术特色;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 的含义。
阅读指导
针对推荐的阅读材料,给予学生相应的阅读指导,包括阅读方法、阅读重点、思考问题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 课外阅读和学习。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的疑问和困惑,通过课堂讨论或向老师请教等方式解决。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7
创意写作活动
03
引导学生以苏武的故事为素材,进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想

人教必修4《苏武传》教案一等奖

人教必修4《苏武传》教案一等奖

人教必修4《苏武传》教案一等奖《人教必修4《苏武传》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人教必修4《苏武传》教案一等奖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必修4《苏武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掌握文中刻划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一、班固与《汉书》简介(略)二、苏武出使的背景简介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

秦汉之际,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基本知识(一)句式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判断)2、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动)3、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4、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判断)5、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6、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7、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判断)8、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宾语前置)9、为降虏于蛮夷。

(介宾后置)10、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宾语前置)11、引佩刀自刺。

(宾语前置)(二)词类活用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其一人夜亡(名作状)宜皆降之(使动)惠等哭,舆归营(名作状)单于壮其节(意动)欲因此时降武(使动)反欲斗两主,观祸败(使动)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被动)空以身膏草野(名作动)(三)文言实词积累数:1、名词。

《苏武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苏武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苏武传》教案一、教案简介《苏武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被誉为古代军事抗击外敌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壮烈忠诚精神的代表之一。

本教案针对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内容,通过学生对《苏武传》故事的学习理解,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忠诚品质。

二、教学目标1.了解《苏武传》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包含的忠诚精神;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和分析思考能力;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4.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三、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感悟忠诚的含义和价值;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四、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准备他们对“忠诚”这个概念的理解。

然后介绍《苏武传》这个故事,并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们阅读《苏武传》故事,并回答一系列相关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和深入思考故事中的忠诚精神。

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以下问题:a.你对苏武的忠诚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什么?b.你对苏武的表现有什么感想?你想要像苏武一样忠诚吗?c.如果你遇到类似的困境,你会怎么做?4.写作活动(30分钟)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关于忠诚的文章。

可以是对《苏武传》中苏武忠诚精神的理解和赞美,也可以是对自己对忠诚的理解和反思。

5.展示和分享(15分钟)让学生们有机会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教师可以选择几篇优秀作文进行点评和表扬。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忠诚精神的重要性和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收获。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评估小组讨论的质量;2.阅读理解问题的答案是否准确和完整;3.写作活动的作文是否能够正确表达学生的思想和观点。

高中语文《苏武传》优质教案优秀

高中语文《苏武传》优质教案优秀

高中语文《苏武传》优质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教材是《苏武传》,它选自《汉书·苏武传》,主要讲述了汉使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并企图软化他,迫使他投降,但苏武不辱使命,历经磨难,持节不屈,最终回到了汉朝的故事。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苏武勇敢、坚贞、忠诚、爱国的形象,展示了他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苏武传》的主要内容,把握苏武的形象特点。

2. 学习并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苏武传》的主要内容,把握苏武的形象特点。

难点:学习并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苏武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苏武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苏武传》,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苏武的形象特点。

3. 讲解分析:对文章进行逐段解析,分析苏武的形象,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4.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苏武形象的理解,以及阅读文言文的感受。

5.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苏武传》板书内容:1. 苏武的形象特点2. 文言文阅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苏武传》的内容,简要概括苏武的形象特点。

答案:苏武的形象特点是勇敢、坚贞、忠诚、爱国。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你在阅读文言文时运用的心解技巧。

(1)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含义;(2)根据上下文,推测未知词义;(3)分析句子结构,把握文章逻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苏武传》,让学生了解了苏武的英勇事迹,提高了他们的古文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讨论交流环节,部分学生对苏武形象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
一、教学目标
1.分析文章层次,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2. 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苏武的坚强意志、爱国主义精神与
不屈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斗争语言及策略,以此来品析人物
形象。

2. 体会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感情倾向。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引导法、探究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划分课文层次
请同学快速划分层次。

三、分析课文,合作与探究
(学习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ppt展示每部分的问题,留一些
时间交给学生,每组代表举手回答,教师做必要的引导和补充)
1.苏武一共自杀了几次?为什么自杀?是否成功?从中可以看出苏武怎样的品质?
(忠于国家、视死如归)
2.难道只有我们关注到苏武的精神品质了吗?
明确:不是,还有匈奴的单于。

3.卫律是怎样来劝降苏武的?苏武有何表现?从中可以看出卫律怎样的性格特征?
(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语言)
总结卫律的劝降策略——威逼利诱
4.卫律的“威逼利诱”策略已然失效,李陵又是什么样策略呢?从中可以看出李陵怎样的性格特征?
(请同学们细读一下李陵对苏武说的话,其中表达了几层意思?)
5、小结:“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

能为信念坚持如此,却实令人佩服!幸而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使命,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气节,作者的欣慰之感和赞美之情显而易见。

四、作业
思考“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