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设计第一节:课前导入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中的名篇《出师表》。
在开始正式学习之前,让我们通过一些引导问题来引入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问一些问题如:“你听说过《出师表》这篇文章吗?它讲述了什么故事?”、“你了解《出师表》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他在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预习,并为接下来的课堂展开做好铺垫。
第二节:课文解析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对《出师表》的内容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引导学生朗读全文,感受文章的整体氛围和节奏。
然后,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展开解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
可以结合历史背景,解释文章中涉及到的一些典故和史实,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内涵和教育意义。
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第三节:文学鉴赏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行《出师表》的文学鉴赏。
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技巧。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和形象的描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与当下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其中的普世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四节:情感体验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行情感体验环节,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诵等方式来感受《出师表》中的情感表达。
可以安排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演绎和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作者的用心和感情。
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第五节:课堂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对整堂课进行总结。
通过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巩固对《出师表》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可以对接下来的学习展开引导,让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学有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出师表》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所启发和借鉴。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教学设计7篇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教学设计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九年级语文《出师表》教学设计7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出师表》教学设计 3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诸葛亮知恩图报的思想感情。
3、了解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反复朗读并背诵这篇课文。
【教学重点】1、学习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诸葛亮知恩图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了解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背诵课文。
【学习方式】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数】三课时【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课前读课文,根据注释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因特网或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皆可),如:诸葛亮生平、三顾茅庐、长坂之败、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败走麦城、刘备托孤、阿斗刘禅、五月渡泸等。
【教学过程】一、导语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
于是诸葛亮派人与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有赞美诸葛亮及《出师表》的诗句,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管仲)乐(乐毅)盖有余。
”(《武侯书堂》)“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板书:出师表)二、整体感悟1、要求学生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达到熟练的程度。
(1)教师放录音。
(2)学生各自练读。
2、整体感悟。
提问:文章主要写了那些内容?明确:开头谈论形势和治国方针,6次提到“先帝”,勉励后主继承遗志,这是寓情于议。
《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课程目标1. 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作者、成书情况及其重要地位。
2. 通过《出师表》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品味和欣赏能力的提升,形成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认识。
3.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出师表》的背景介绍和文本分析。
2. 《出师表》的文学价值探究。
3. 《出师表》的艺术欣赏与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出师表》的背景介绍和文本分析a. 课堂导入提问:什么是《出师表》?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词汇是什么意思?b. 简要历史背景介绍介绍《出师表》的背景和出现的时代(230年,三国时期)。
c. 《出师表》文本分析和学生解析《出师表》文字的基本特征,包括“皆闻君之名,非晋之贼也”“言必称臣”“站者为王”等。
d. 学生分组分析分段讲解分组分析分段讲解《出师表》全文,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
2. 《出师表》的文学价值探究a. 同学探究让同学们先写下对于《出师表》的第一感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互相汇报结果。
b. 《出师表》的文学形式探究让学生通过对比《出师表》和《送别》这两篇文章,对《出师表》的文学形式进行分析和探究。
c. 《出师表》的文学思想探究阐述《出师表》中的文学思想和文学价值,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道理和内涵。
3. 《出师表》的艺术欣赏与鉴赏a. 电子画册展示使用播放装置放映《出师表》的电子画册,让学生欣赏其中的艺术构思和意境。
b. 语言艺术欣赏通过学生口语的讲解和交流,让学生对《出师表》的语言艺术的构思和技巧有进一步的了解。
c. 名人名言鉴赏对于《出师表》中的名人名言进行鉴赏,以学生对于这些名言的理解和感悟为主,促进学生对于古代文学和智慧寓言的深入了解和探究。
四、教学评价1. 让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 让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出师表教案(优秀6篇)
出师表教案(优秀6篇)《出师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诸葛亮忠心辅佐两朝的赤忱,了解他的政治主张,特别是对后主刘禅的劝勉——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人的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2、学习并掌握文言词语和重要语句。
3、了解本文从容不迫、条分缕析的写法。
教学重点:1、“表”这种文体的抒情色彩很浓,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着重体会。
2、教学目标1、2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两副对联:这里的老臣是谁?一表是指什么?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明确:老臣是三国时期蜀国名相诸葛亮,一表是指他的《出师表》2、历史背景介绍:《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这种表,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
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
诸葛亮自刘备于公元207年“三顾茅庐”后,即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以完成统一大业。
经过长期奋战,使寄寓荆州的刘备,一跃而为与魏、吴对峙的蜀汉之主,雄踞一方,到公元221年刘备即帝位。
公元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后,刘备败逃白帝城,次年病死。
刘备“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对诸葛亮无比信赖。
诸葛亮回答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吩咐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禅继位,即后主。
刘禅黯弱昏庸,亲信宦者,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诸葛亮主张出兵击魏,侃侃陈词,力排众疑,申明大义以拯其愚,吐露忠爱以药其顽,既有政治家的眼光,又有军事家的头脑,且严守人臣下属的身份。
《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时的进谏,后半部分乃表明此行夺胜的决心。
刘禅虽为蜀主,而蜀之安危成败,实系于诸葛亮之身,因而率众出征时,当促使后主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正确的观点,采取得力的措施,才能保证前方顺利进军;同时表明自己忠贞死节之心,既是自勉自励,也是预防小人惑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课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课文教案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课文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作者对后主提的三点建议。
3、学习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解题,导入新课。
《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备之子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是当时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蜀汉建兴(后主刘禅的年号)五年,诸葛亮为了完成先帝刘备统一全国的大业,准备出师北伐。
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平时国事事无大小,都取决于诸葛亮。
诸葛亮为了消除北伐的后顾之忧,因此上这篇“表”,希望国内政治清明,后方稳定,使他“北伐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中的杰作,是一篇使人动感情的好文章,其人其文历来为后人所景仰。
陆游曾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出师表》优秀教案本文其实是奏章,内容是陈述意见,提出政治主张,所以以议论为主。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新人教版
出师表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此课是选自人教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本文是传统名篇,文质兼美。
它是本单元继《隆中对》以后的又一篇课内文言文。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体会,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
全文语言质朴真切,措辞深浅适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字字句句似从作者肺腑涌出,真可谓是:百代文章,万丈光焰,穿越岁月之障,纵横无人之际,润饰万物,在咱们心中耕耘。
(二)学情分析:我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也就具有了农村学校的特点:①语文资源匮乏②学生学习语文的气氛不浓。
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式较掉队,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三)教学假想1.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冲破重点文句,然后通过反复朗诵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2.采纳“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进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积存词语,丰硕文言辞汇。
②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③积存名言警语,背诵课文。
进程与方式:①反复朗诵课文、疏通文句、培育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②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明白得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
②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
三、教学重点①背诵全文;②把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难点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明白得诸葛亮的政治主张;②如何正确明白得诸葛亮的“忠”。
五、教学方式一、情景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现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爱好,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共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三篇1、学习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准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景仰。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范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及长句的断句。
四、由同学朗读课文1、参照提示和注释粗通文意。
2、辨析古今异义词:(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业;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精品教案)《出师表》讲课稿(精选5篇)
(精品教案)《出师表》讲课稿(精选5篇)为大伙儿整理的《出师表》讲课稿(精选5篇),欢迎大伙儿分享。
今天我讲课的课题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24课《出师表》,该篇课文是自读课文,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的传统名篇,学习这些文章别但能够增长历史知识,还能够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干使蜀汉兴旺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本文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别仅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在明白文意的基础上,体味本文以情动人、情挚辞切的特点。
鉴于教材内容,我将利用2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下面我讲的是第二课时,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知识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能力目标:反复诵读,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办法。
德育目标:深切感觉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实用人才。
[讲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办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依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怎么正确明白诸葛亮的“忠”?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学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明白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地。
具体做法如下:1、情景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非常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共鸣。
2、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朗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办法。
惟独经过反复诵读,才干领略文章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初中课文出师表教案
初中课文出师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诸葛亮的生平和《出师表》的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诸葛亮忠诚为国家、为民族的伟大精神。
(2)学习诸葛亮勤于思考、敢于担当的品质。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分析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3. 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
2. 诸葛亮的生平和《出师表》的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三国时期的历史,让学生简要介绍诸葛亮。
2. 揭示课题:导入《出师表》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合作探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分析诸葛亮的写作意图。
2. 小组代表发言: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教师讲解1. 讲解诸葛亮的生平和《出师表》的写作背景。
2. 分析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
五、课堂练习1. 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忠诚和担当。
2. 让学生书写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总结拓展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诸葛亮的品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出师表》的内容和结构,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了解诸葛亮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同时,学生应该能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担当精神。
初中 出师表 教案
初中出师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出师表》全文;(2)了解《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及其历史背景;(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出师表》;(2)学会通过分析词句、揣摩作者意图的方法,理解文章主旨;(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勇敢等优秀品质;(2)理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深刻含义;(3)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出师表》全文的理解与背诵;2. 文中关键词句的翻译和解释;3. 诸葛亮的形象分析。
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技巧;2. 文中某些长句和特殊句式的理解;3. 对诸葛亮忠诚、智慧、勇敢等品质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诸葛亮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2)简要介绍《出师表》的成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出师表》,理解文意;(2)要求学生划记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词义;(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合作探讨。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2)对文中关键词句进行解释和翻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3)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引导学生学习他的优秀品质。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2)选取一些与《出师表》相关的题目,进行课堂练习;(3)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对诸葛亮的认识,以及他的哪些品质值得学习;(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3)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发扬诸葛亮的优秀品质。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7. 布置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出师表》;(2)布置一些与《出师表》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解题、背景、作者、表2.指导阅读、分段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4.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阅读、分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
为后人所钦仰。
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板书课题)二、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检查预习:1.要求一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2.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3.一人简介诸葛亮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1),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第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2.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问题2、3),教师补充以下词语: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秋:关键时刻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盖:原来2.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3.思考问题:(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2)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问题4-9)教师抽个别中下生提问,再请中下生补充,不行再请中上生小结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4.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__“用、把、拿、凭”等。
《出师表》教学设计最新6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最新6篇出师表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难点、重点分析]1、诸葛亮出师前给刘禅提出哪些建议?诸葛亮首先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说明先帝创业的艰辛,然后根据刘禅的弱点提出三项建议:(1)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2)提出赏罚严明,宫中府中俱当一体,赏罚不宜偏私。
(3)亲贤臣、远小人,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复兴汉室的必备条件。
2、表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本篇具有什么特点?表是古代臣民向君主呈递的公文的一种名称。
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
表主要是用来陈情的。
本篇是诸葛亮要出师北定中原前上给后主的表章,但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却不同于一般疏表,它的特点是:(1)内容上没有陈述出师的利弊得失,而是迫念先帝殊遇之恩,点明此次出兵非同一般,既是为了完成先帝统一天下的未竟之业,又是为了扭转危急处境。
全文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2)表达方式运用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既有细致的说明,又有感人至深的抒情。
如劝戒刘禅说理深刻而充分,句句饱含着忠于先帝寄希望于后主的诚挚之情。
3、易错易混分析注意词义的古今义不同:(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现代汉语的“所以”都用在因果句中表结果,一般用在复句内的第二分句里,此句则是因果倒装句,表示这是先汉所以能兴隆的原因。
(2)先帝不以臣卑鄙。
现代汉语中的卑鄙常指人的品行不端,恶劣不道德,可古代则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此句就是用的古义:先帝不嫌我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4、难句例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刘盼遂先生《中国文法复词偏义例续举》说“存亡”偏于“亡”义。
因此有人认为“存亡”是偏义复词,意思在“亡”,亦即“危亡”,并且说这类偏义复词是出于修辞的需要。
《出师表》教学设计5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篇4【教学目的】1、了解奏表的特点。
2、了解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
3、掌握本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1、陈述衷情,这是表文的一大特点,本篇情挚辞切,教学中要突出这点。
2、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
3、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教学时数】二教时。
【教学步骤】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
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
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二、教师范读课文并正音三、朗读可叫三四名同学朗读课文。
朗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
读毕酌情讲评。
然后让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参看课本注释,弄懂词句意思,有不解之处,当堂提出。
四、讲解文章第1~5段1、齐读第1段。
读毕,就字音、句读酌情讲评。
⑴疏通字句。
⑵提问一:诸葛亮在奏表的'开头一段向刘禅提出什么劝谏?讲解:诸葛亮首先规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广开言路,采纳忠谏,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失义,阻断忠谏之路。
提问二:诸葛亮用什么来鼓励刘禅?讲解:诸葛亮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职守的事实来鼓励刘禅,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竭力,志士效命这个好条件。
《出师表》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出师表》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了解内容大意。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取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恳切的言辞所表达的真挚厚重的感情,体会“表”这种文体的抒情色彩。
过程与方法:1.讲解背景和疏通文意结合。
2.反复诵读。
3.设置关键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文章词句及背景知识,理解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流露出的矛盾艰难之感,从而理解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恳切的言辞所表达的真挚厚重的感情。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词句,理解诸葛亮的“难”,从而理解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教学策略《出师表》作为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除了落实字词释义,还应该从对原文语句的反复品读中体会诸葛亮的思想情感。
学生有《三国演义》的阅读经验或者电视剧的观看体验,对诸葛亮的智慧应该有所了解,但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德与“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并不一定能理解。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对《出师表》字句进行赏析,此外补充相关背景知识,详细梳理内容。
通过朗读体会诸葛亮言辞的恳切,劝谏和出师的艰难,从而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力求生成更立体的文学感受。
本课应着重于拓宽学生文言素材阅读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通过反复诵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重点文言词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进行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教师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文言素材的理解,培养他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预习作业:一字一句抄写《出师表》,翻阅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形成译文,对字词释义提出疑问;品评文章最后一句话:“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出师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了解内容大意。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取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恳切的言辞所表达的真挚厚重的感情,体会“表”这种文体的抒情色彩。
过程与方法:
1.讲解背景和疏通文意结合。
2.反复诵读。
3.设置关键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文章词句及背景知识,理解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流露出的矛盾艰难之感,从而理解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恳切的言辞所表达的真挚厚重的感情。
教学难点:
分析文章词句,理解诸葛亮的“难”,从而理解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教学策略
《出师表》作为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除了落实字词释义,还应该从对原文语句的反复品读中体会诸葛亮的思想情感。
学生有《三国演义》的阅读经验或者电视剧的观看体验,对诸葛亮的智慧应该有所了解,但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德与“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并不一定能理解。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对《出师表》字句进行赏析,此外补充相关背景知识,详细梳理内容。
通过朗读体会诸葛亮言辞的恳切,劝谏和出师的艰难,从而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力求生成更立体的文学感受。
本课应着重于拓宽学生文言素材阅读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通过反复诵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重点文言词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进行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教师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文言素材的理解,培养他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预习作业:一字一句抄写《出师表》,翻阅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形成译文,对字词释义提出疑问;品评文章最后一句话:“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诸葛亮到底言了些什么?为什么写到最后他会临表涕零,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2.课上提醒学生读准重点文言词语的读音,并在书中标注:裨(bì)补阙(quē)漏性行(xíng)淑均行(háng)阵和睦庶竭驽钝(shùjiénúdùn)以彰(zhāng)其咎(jiù)陟(zh ì)罚臧否(zāngpǐ)
崩殂(cú)侍(shì)卫咨诹(zōu)郭攸(yōu)之费祎(yī)夙(sù)夜
(一)情境导入
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出师表》,在预习这篇课文时,同学们提出疑问:为什么诸葛亮在表文结尾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句子来展开理解。
展示课件“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设计意图】在预习翻译的基础上,引出对关键句的解读,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感知学习
1.默读课文(1~5自然段)诸葛亮“言”了些什么?
同学回答问题,大致梳理文意。
教师适时落实字词并板书要点。
教师引导学生:课文中摘引原句,说清楚诸葛亮所言的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
要点:宜开张圣听;昭平明之理;宫中之事,悉以咨之;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亲贤臣,远小人。
2.请把这几条意见进一步综合归纳,思考: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明确:三个方面的建议:1.广开言路;2.赏罚公平;3.亲
贤远佞。
其中最关键的是亲贤远佞。
因为刘禅是个比较昏庸、容易受身边佞臣蛊惑的君主,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
其中“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是不能只听身边小人的谗言,对贤臣更是要“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这些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3.给出“表”的概念,交代文章背景。
针对以上总结的内容,诸葛亮为什么会涕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诸葛亮的情感。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再读课文,联系补充背景素材,思考、讨论、交流。
1.分析原文语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未半、中道背后的含义)
2.分析原文语句: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疲弊、危急存亡的局面在哪些背景中可以看出?)
补充背景材料: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公元221年,刘备建汉;公元222年,孙权建吴。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公元222年,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与吴国在猇亭一战(即《三国演义》“火烧连营三百里”),兵力大损,败走白帝城,次年病死。
吴国夺取了荆州大部分地区。
当时三国的局势:
益州豪强及南方夷族发动叛乱。
魏国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黄河流域,政治、军事、经济上占有明显优势。
吴国控制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力量比较雄厚。
3.追问:在此种危急情况下可不可以不出师北伐?
给出背景材料:白帝托孤。
刘备:“朕自得丞相,成其帝业,何期智术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羞回成都与丞相相见。
今日病已危笃,不得不请丞相托以大事也。
”
刘备:“‘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与卿等中道而别也。
”
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诸葛亮:“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
刘备(对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
刘备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联系原文语句分析: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小结:以上内容和背景可以总结出“出师难”。
4.诸葛亮的劝谏之难。
前文我们分析过,蜀汉当时处于益州疲弊的局面,但又有先帝托孤之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旦出师,先不说伐魏
能否胜利,大本营的安定就够让诸葛亮担心的,因此在出师之前反复叮咛。
此时此刻的诸葛亮内心多么焦虑艰难啊!
小结:以上内容可以总结出“劝谏难”,再和前面的“出师难”结合起来看,不难体会到诸葛亮在表文结束之时为何会“临表涕零”了。
《三国演义》中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我们在《出师表》中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处境艰难,在矛盾中挣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而不是隆中一对天下就三分,羽扇一挥樯橹就灰飞烟灭的神。
5.带着对作者诸葛亮情感的体会,再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更好地分析诸葛亮的情感,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引导学生触及文章的核心部分,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德与“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
(四)总结
总结写作特点:本文主要特点是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这种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的表现手法值得借鉴。
结束语:一个个后来者,读《出师表》时扼腕叹息、仰天长叹或沉默思考。
他们中有岳飞,有杜甫,有陆游,有文天祥,他们读《出师表》就像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
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带着这些人以及你对诸葛亮《出师表》的理解,读熟并齐诵《出师表》。
(课件出示:岳飞手书《出师表》和杜甫、陆游、文天祥的诗句)【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更好地把握本文写作特点,感受《出师表》和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五)布置作业
阅读批注梁衡《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自读课本》七年级下册)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思考、批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形象,培养独立阅读,归纳要点、阐述观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