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研究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包含了人本主义理念、实践教育原则和全面发展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个性发展。
以下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些概述。
首先,陶行知倡导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主张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有责任心、有社会关怀的品质。
其次,陶行知提出了实践教育的原则。
他认为,学校教育应当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培养。
陶行知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和体验,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
他主张学校应当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主张学校应当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思维能力、审美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
陶行知认为,学校教育应当是一个全面培养学生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品德教育、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等方面。
最后,陶行知强调教育的社会性和民主性。
他认为,教育应当关注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备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的人才。
同时,陶行知主张教育应当是一种民主的过程,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他反对一切形式的教育强制,主张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制度,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总的来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人的尊严和自由,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践经验。
他主张以人为本、以实践为基础的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启发了广大教育者,推动了教育改革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获得启示,为建设更加人性化、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而努力。
陶行知“每天四问”教育思想对职校生命教育研究的启示
陶行知“每天四问”教育思想对职校生命教育研究的启示作者:蒋婧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21期[摘要]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每天四问”主要是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这“四问”对职校开展生命教育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依据“每天四问”将生命教育分为四个层次,即生命健康教育、生命发展教育、生命责任教育、生命道德教育,阐述在实际工作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具体作法。
[关键词] 陶行知;“每天四问”;生命教育;职校[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1-0100-03“每天四问”是陶行知校长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晚会上的演讲词。
陶行知先生让育才学校的师生们每天问自己四个问题:“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1]这四问关注了一位教师每天要做到的四个基础方面:身体健康、知识进步、工作责任、思想道德,符合唐代韩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本质,这和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生命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般来说,生命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这也是大家所公认的,关注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
广义的“生命教育”,紧扣生命发展内涵,是一种全人的教育,不仅包括对生命本身的关注,而且包括对个人的生存能力的培养、生命发展规划和生命价值的提升[2]。
它是以“人”为中心,做横的延伸、纵的连贯,包括身、心、灵的成长以及德、智、体、美的平衡发展,帮助学生将内化的价值理念统整于人格内,透过“知、情、意、行”的整合,达到“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目的。
基于对陶行知先生“每天四问”的研究,结合现阶段职校生特点,我将职校开展生命教育分为四个层次:即生命健康教育、生命发展教育、生命责任教育、生命道德教育,使得广大学生真正理解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明确自我发展方向,以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去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3]。
论职业教育思想
论职业教育思想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在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形成的较早的思想,而且贯穿于他的一生教育实践活动中,他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事业早期主要的倡导者,他曾与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共创过中华职业教育社,并对职业教育进行过积极认真的探索和深刻的理论研究,人们称其教育思想是“新”的,是“活”的,也是“全”的。
他的这些职业教育思想,对于我国今天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一、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是完整的理论体系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把职业教育思想纳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职业教育不仅是“应济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是以“生利为主义”的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真正的素质教育。
(一)职业教育的界定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中,他首先对职业教育进行了界定。
他认为,职业教育既不能泛化,也不能狭隘地理解。
“惟其不明乎此,故广之而训作生活,或狭之而训作衣食;训至彼一是非,此一是非,议论纷纭,莫衷一是。
”只有知道职业教育是什么,知道怎样去进行职业教育。
准确地把握职业教育的内涵是职业教育实践的前提。
职业教育既不能从泛化的生活主义去理解,因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
”“人之生活四,职业其一;人之教育四,职业教育其一。
故生活为全体,职业为部分;教育为全体,职业为部分。
”也不能从狭隘的衣食主义去理解,因为衣食主义有之不适于职业教育。
“是故衣食主义为众弊之渊菽,欲职业教育之有利无弊,非革除衣食主义不为功。
”接着他指出,“职业作用之所在,即职业教育主义之所在。
职业以生利为作用,故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
生利有三种:一曰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是;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治病是。
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生产虽有事物之不同,然其有利于群则。
”“凡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谓之职业教育,凡不能养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不得谓之职业教育。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摘要】陶行知是20世纪著名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一直为人们所推崇。
他的教育思想深受儒家文化及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陶行知的教育宗旨是“爱、智、勤、仁”,注重爱心与智慧的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他提倡“以生为本,以教为辅”,强调尊重学生个性,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陶行知的教育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倡导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提倡“德育为先,学习为本”。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渊源、宗旨、方法、价值观、实践、浅析、结论1. 引言1.1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作为中国现代教育家和思想家,其教育思想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和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内在素质的培养,强调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追求人格完善。
陶行知强调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探究真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推动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现了“爱与严”的教育理念,即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和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实践教育和生活教育,主张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体验和成长,通过生活的点滴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修养。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立足于传统文化、体现人文关怀、注重实践与创新的综合性思想体系,对当今教育事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 正文2.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渊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体系。
陶行知生于清朝末期,经历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动荡。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他深受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3篇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一)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我体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陶行知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心智和品德,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他主张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纳入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一理念对于现代教育来说,仍然非常重要,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有不同的天赋和潜力,教育应该注重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方式。
其次,陶行知提出“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
他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他强调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内心出发,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品德,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一观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十分重要,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素养,才能在社会中更好地生活和发展。
再次,陶行知强调“学以致用”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注重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主张教育要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这对于现代教育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总结起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德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现代教育所需要借鉴和发展的地方。
通过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方式的改进的必要性,同时也受到启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二)陶行知教育理论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体系。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探讨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探讨
陶行知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崇敬和追捧。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人为本: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内在素质和人格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的成长。
2. 尊重学生的个性:陶行知主张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不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
3. 倡导实践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他主张从生活出发,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自然,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倡导终身学习:陶行知认为,学习不应该止步于学校,而是要成为一种终身的追求和习惯。
他主张学生应该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5. 注重情感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情感教育。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教育经验和启示,对当前中国的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安徽省行知学校校长于日锦:学习行知职教思想,探索中职教育模式
OCCUPATION132011 5传职业教育,建立相应的宣传工作机制。
过去职教不为社会所认可,不为人们所认知,不为企业所看重,所以现在要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等媒体的宣传功能,宣传国家和省里的职教政策、职教成果,表彰成绩突出的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为职教发展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
从学校自身来说,面对良好的职教发展环境,职业学校自身要认真思考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实现建设职教大省的目标,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认真贯彻各项方针政策,如国家助学金资助工程,让每一个受助学生和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要切实转变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培养培训现有师资队伍的同时,应给予职业院校一定的招聘自主权,让学校能够从企业招考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以解决“双师型”教师紧缺问题。
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校长朱国苗:职业教育要依靠科学发展观引领在建设职业教育大省的背景下,树立职教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正确把握职教的规律和特点,科学揭示职教发展的动力、源泉、目标等根本性问题的观念总和。
从学生角度来说,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更是“积德”教育,要让学生找回“做人”的自信才好“做事”,有体面地劳动,有尊严地生活,令学生的职业发展得到延伸。
培养好一个学生,可以幸福一个家庭,学生成家立业,构成社会和谐安定的基础,也会促进产业与社会进步。
从教师角度来说,教育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
师生是职教发展的主体,职教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可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的。
技能之所以成为职教发展的主线,就在于技能是职教培养的目标。
职教作为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技能彰显了职教作为“另一类型”教育的本质所在。
因此,职教必须以高技能、高素质培养作为发展主线和价值尺度,明确自身的目标取向。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论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其一生都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毛泽东和宋庆龄等称之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万事师表”。
众所周知“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包括三个重要的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第一,以社会万象教育孩子。
“社会即学校”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适合他们的教育。
第二,以手脑并用引导孩子。
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的。
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
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细读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内容,可以看出陶行知所提倡的是教育源于生活,从生活中体会教育的意义和精髓。
生活中缺少不了教育,教育与生活也是相互依存的,与生俱来的,无法切割。
由此看出,人在出生的那一刻,就便开始各种形式的教育。
践行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
如何解放幼儿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很早就为我们提供了方法,实行“六大解放”,放飞孩子的创造力。
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使之想看,使之会看解放儿童的眼睛,顾名思义,就是让孩子们身临其境,用眼睛开展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
记得在一次科学活动中,我向我们班的孩子提问,“你们知道黄瓜是长在哪里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说,“长在土里的。
”对于孩子们的回答,我并不诧异。
对于城市里的孩子们来说,田地的减少,就意味着孩子们对于蔬菜瓜果的生长是一无所知的。
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就是解放儿童眼睛的天地。
幼儿通过自我的观察,获得了知识。
论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及对当今的启示-模板
论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及对当今的启示师范教育是教育体系中培养师资的核心力量。
陶行知作为我国著名的进步主义思想教育家,深受导师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结合当年中国的国情,创设出了一套独特的生活教育理念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思想体系。
如今我国的师范教育改革固然需要向先进的发达国家学习,但更需要的是像陶行知这样的本土思想教育家,实际沟通未来,正如毛主席所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着一颗大众服务的心,不畏惧困难,用实践来改革,不说空话,不纸上谈兵,真正地做实事,这就是陶行知给我们的教育家品质。
教育是一个大课题,而决定教育的关键因素就是担当教育工作的教育工作者。
从陶行知的晓庄师范学校中我们看到了当今的师范学校所存在的一些利弊,陶行知是怎样做的,而我们现在又应该怎样做,结合实际,理论,使中国师范教育制度得到更好的改革。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陶行知的师范教育理念。
一、在教育制度上,师范教育要从实际出发,要体现时代性知识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而且要能与国家相适应,陶行知对传统教育所培养的教师大力抨击,只会读死书,究死理。
老师尚且如此,所教导出来的学生会高明到哪里去呢?他在《新学制与师范教育》中所提到的师范教育的三条原则就充分地要求在教育制度上从实际出发,体现时代性。
一是教育界要什么人才就该培养什么人才。
陶行知将教育界的人才分为四种:一是教育行政人员;二是各种指导员;三是各种学校校长和职员;四是各种教员。
很多时候我们会错认为师范学院培养的只是教员,对于另外的三种人才的训练都没有相应的提及,虽然在师范教育中会涉及教育管理以及教育法等相关课程,但是都没有专门的学习和深究,对于另外的三种人才觉得是一种容易的职业,没有直接地接触到学生和教育事件是对学校没什么影响的。
但是对一个学校而言,教师并不是唯一的职业,存在必定是重要的,如果在管理方面不得当,对学生、对教师都是有直接的关系的,所以对于师范教育就应该做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界需要什么人才就应该培养什么人才。
试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林峰(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224002)摘要: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先行者.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理论体系的精髓之一。
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创造性人才就是真善美的活人。
创造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创造教育就是要培养行思结合、手脑相长、富有创造力的一代新人。
在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重温陶行知先生博大精深的创造教育思想.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现实意义早在60多年以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立生活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教育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和先行者。
在他丰厚的教育理论遗产中,创造教育思想是最值得珍视的内容之一。
陶行知视创造教育为教育目的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首开先例的。
“创造教育”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教育的一大潮流。
在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重温陶行知先生博大精深的创造教育思想。
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943年陶行知发表了《创造宣言》。
这篇宣言指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
是我们的爱人。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这一思想充满了朝气和活力,揭示出教育的本质与真谛所在,是一种大创造教育概念。
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创造性人才就是真善美的活人。
而教育者必须要有创造性的理论和技术,才能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也才能向着创造生活前进。
陶行知说:“婆罗门教育有三大神:一是创造之神。
陶行知_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观
陶行知、黄炎培职业教育目的观□潘东标陶行知、黄炎培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尤其是职业教育史上影响深远的两位教育理论家、实践家,他们分别提出了生利主义教育思想和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的职业教育目的观,对于当代的职业教育发展仍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一、陶行知、黄炎培职业教育目的观产生的背景陶行知、黄炎培对职业教育办学目的的论述可谓异源同流。
他们处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背景下,有着相似的求学经历。
针对当时中国百业凋敝、民不聊生,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内部矛盾日益加剧的现状,他们都逐渐从“教育救国”的迷思中清醒,并经历了不断地探索而建立起教育思想体系。
他们的职业教育的理念变迁从途径上则经历了由西学模仿到汲取消化的本土化进程。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目的观思想走向成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他早年的晚清时期树立理想,立志“教育救国”;而立之年推行“实用主义”,辛亥革命失败后学习考察国外教育;近不惑之年则倾力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历成功与挫折,职业教育思想走向成熟和完善,而倡导“大职业教育主义”。
1917年,黄炎培在上海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大力推广职业教育。
但此时的人们信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把职业教育视为可耻的下等人教育,辱骂为“作孽教育”、“吃饭教育”,群起而攻之。
正是在这种逆境下,陶行知以一名中华职教社“特别社员”的身份在中华职教社主办的《教育与职业》上发表了《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
在这篇文章中,陶行知提出了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创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对职业教育的目的做出了精辟论述。
二、陶行知、黄炎培职业教育目的观的基本内涵陶行知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
生利有二种:一曰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是;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治病是。
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生产虽有事物之不同,然其有利于群者一”。
陶先生要求职业学校必须有具备生利经验、学识与教授法的教师,要投资添置足够的自有设备与充分利用职业界的设备,开设能充分生利的课程,并按事施教,还要求学生有最适的才能与兴味。
陶行知的思想教育体系总结
陶行知的思想教育体系总结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他的思想教育体系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教育实践中。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系主要包括自由教育、人本教育、体验教育等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陶行知主张自由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他反对机械的知识灌输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主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他提倡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体验来获取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推动学习的进程。
其次,陶行知倡导人本教育。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他主张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灵成长。
他强调人的个性特点和差异,主张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兴趣特长进行个性化教育。
第三,陶行知重视体验教育。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获得知识,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他主张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交往能力。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教育实践中。
他的教育主张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陶行知的思想教育体系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中,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和引导,通过人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提出了个性化发展、多元发展等重要观点。
通过体验教育的理念,把学生从传统教育的被动者转为主动参与者,实现了教育个性化、注重学生全面培养的重要目标。
但是,陶行知的思想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
例如,他的教育观点相对个人主义,忽视了社会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和社会关系的作用。
同时,陶行知的教育主张也缺乏具体的教育实施方法和组织形式,对教育实践的具体指导性不够明确。
总之,陶行知的思想教育体系对中国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的教育实践和理论创新,同时也在于他的教育成果和思想体系的影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实践教育、个性教育”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以人为本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以人为本的。
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特点和方式。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和特点,注重个体的发展。
他认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而不是机械地灌输知识。
他认为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如果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合理的发展,那么对于这个学生的未来发展会有莫大的帮助。
全面发展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全面发展。
他认为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实践能力、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他主张通过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途径来实现全面发展。
实践教育陶行知主张实践教育。
他认为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培养不能脱离实践。
在他看来,实践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与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进行纠正。
他同时也认为实践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个性教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个性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量身定制教育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在他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格和情感、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这些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展。
他主张在教育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结语以上是本文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浅析。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喜爱和尊重。
他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实践教育、个性教育等观念至今仍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必 自确 定 一 正 当 主 义 始 ” 换 句 话 说 , 是 要 首 先 解 。 就
决 “ 导 思 想 问 题 ” “ 养 目标 问题 ” 他 指 出 职 业 指 和 培 。 教 育 所 遵 循 的 指 导 思 想 必 须 彰 显 其 自身 的 特 殊 性 。 “ 业 作用 之所 在 , 职业 教育 主义 之所 在 。”职业 职 即 “ 以生利 为作 用 , 职业 教育 应 以生 利为 主义 ” 所谓 故 。
文 , 统 地 阐 述 了 “ 业 教 育 应 以 生 利 为 主 义 ” 思 系 职 的 想 和 观 点 。文 章 开 宗 明 义 , 欲 职 业 教 育 之 卓 著 成 效 , “
知 先 生 从 启 蒙 到 发 展 、从 提 倡 到 亲 为 、从 实 践 到 理
论 , 过 了从 “ ” “ ” 艰 难 探索 历程 , 成 了科 走 行 到 知 的 形
通 教 育 的 生 利 教 授 法 。二 是 必 要 的 教 学 设 备 。 “ 农 无
13 9 4年 , 在 《 活 教 育 》 志 发 表 了 《 知 行 》 他 生 杂 行
一
文 ,对 行 与 知 — — 实 践 与 认 识 的 关 系 进 行 了解 析 ,
并 将 时 名 “ 行 ” 名 “ 知 ” 9 6年 他 在 《 活 教 育 知 易 行 。1 3 生 之 特 质 》 一 文 中 又 更 进 一 步 说 明 :行 动 产 生 理 论 , “ 发
理 论 知 识 的来 源 , 践 又 需 要 科 学 的理 论 来 指 导 。 实
二 、 利 为 主 义 — — 陶 行 年 , 行 知 在 中 华 职 业 教 育 社 创 办 的 《 育 陶 教
与 职业 》 志 上 , 表 了《 利 主 义 之 职 业 教 育 》 杂 发 生 一
器 不 可 以教 农 , 工 器 不 可 以教 5 。 … ‘ 业 学 校 之 无 ] 2 职 生 利 设 备 可 分 两 种 : 自有 之 设 备 ; 利 用 职 业 界 之 一 二 设 备 。 三 是 科 学 的 课 程 设 置 。 持 “ 事 施 教 ”课 程 ” 坚 按 , 安 排 应 以 培 养 学 生 的 “ 利 ” 力 为 标 准 。 执 行 自易 生 能
陶 行 知 先 生 生利 主 义 的教 育 思 想是 其 职 业教 育观 的 核 心 。
关 键 词 :陶 行 知 ;职 业教 育 ;行 一 知 一 行 ;生 利 主 义 ;教 学 做 合 一 陶 行 知 先 生 作 为 我 国伟 大 的人 民 教 育 家 ,毕 生 为 中 国 的 教 育 事 业 做 出 了 不 可 磨 灭 的 贡 献 。在 他 博 大 精 深 的 教 育 理 论 体 系 中 , 其 职 业 教 育 理 论 尤 为 突 出 , 为 我 国现代 职业 教 育事 业 主要 的倡 导者 , 行 作 陶
展理 论 。 动所 产生发展 的理论 , 是要 指导行 动 , 行 还 引 着 整 个 生 活 冲 入 更 高 的 境 界 。” 这 里 , 在 陶行 知 先 生 清 楚 地 指 明 了认 识 来 源 于 实 践 , 又 进 一 步 去 指 导 实 践 而 这 一 唯 物 辨 证 的关 系 。 至 此 , 行 知 先 生 为 职 业 教 育 陶 的合 理 性 、 要 性 寻 求 到 了 科 学 的 理 论 支 撑 — — 他 的 必
行 知 先 生 在 金 陵大 学 学 习 期 间 ,深 受 明代 哲 学 家 王 阳
明 “ 是 行之 始 , 是 知 之成 ”“ 行合 一 ” 说 的影 知 行 、知 学 响 , 改 名 “ 行 ” 9 4年 到美 国 留 学 , 承 杜 威 的实 遂 知 。1 1 师 用 主 义 哲 学 , 识 又 发 生 了很 大 的 改 变 。 1 1 认 9 7年 陶行 知先生学成 回国 , 过 多年的教育实践 , 渐 认识到王 经 逐 阳明 的 学 说 从根 本 上 说 是 错 误 的 。 陶行 知 先 生 针 对 哲 学家王 阳明“ 是行之 始 , 是知之成 ” 观点 , 锋相 知 行 的 针 对地提 出了“ 是知之 始 ; 是行之成 ” 行 知 的论 断 。
“ 利 主义 ” 是 “ 有 利之 物 ”“ 有 利之 事 ” 生 就 生 、生 。职 业
、
“ — — 知 — — 行 ”— — 陶 行 知 职 业 教 育 理 行
论 的认 识 论
陶行 知 先 生 对 知 行 关 系 的 认 识 既 有 前 人 和 同 时
代 思想 家 的 理 论 影 响 , 是 其 教 育 实 践 活 动 的 总结 。 又 陶
J 一 0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体 系研究
◎ 司 新 国
摘 要 :陶 行 知 先 生作 为 我 国近 代 职 业 教 育 事 业 主 要 的 倡 导 者 ,在 其 职 业 教 育 实践 中形 成 的 职 业教
育 思 想 , “ 一 知 一 行 ” 认 识 论 到 “ 学做 合 一 ” 方 法论 , 经 成 为 一 个 完 整 的 、 学 的 理 论 体 系 。 从 行 的 教 的 已 科
教 育 的 目的 就 是 培 养 能 够 为 人 民 群 众 “ 利 ” 人 。 生 的
“ 养 成 生 利 人 物 之 教 育 , 得 谓 之 职 业 教 育 。” 利 凡 皆 生
主 义 是 整 个 职 业 教 育 的 宗 旨与 核 心 。 陶 行 知 先 生 认 为 生 利 主 义 之 职 业 教 育 ,必 须 具 备 以下 几 个 条 件 : 是 合 格 的 职 业 教 育 师 资 队伍 。 一 他 认 为职 业 教育 师资 首 先 必 须有 “ 利 之 经验 ”也 就 生 , 是 从 事职 业 教育 的实 际本 领 ; 二 必须 具 备 “ 利 之 第 生 常 识 ”,也 就 是 必 须 具 备 职 业 教 育 所 必 需 的 学 识 ; 第 三 必须 实 施 “ 利 之 教 学法 ” 即职 业 教 育 不 同于 普 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