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郭沫若曾经评价陶行知说:“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美国东南联合大学副校长布莱恩·库朋也曾高度评价陶行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帜。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虽经历史的打磨,至今仍不失其教育价值,对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也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这里我们只选择其核心理论加以介绍。
本期就让我们走近陶行知,靠近一种思想,重温一种精神。
一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
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
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
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
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
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
陶行知的三个观点
陶行知的三个观点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陶行知的三个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针对就中国的帝国主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传统教育”而提出的。
我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进行,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具有多方面的。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1、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2、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3、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4、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
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
5、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
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八字箴言
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八字箴言四上美国,摆脱了国内播陶的繁忙,让我有时间思考一个重要的课题,那就是什么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和精髓是什么?回答是: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
其红线是:万年大计,教育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即以人为本,教育为根,德育为先。
现用八个字来阐述(也许不够全面)。
一、“实”字。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陶先生以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美国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翻了半个筋斗。
1924年,时任校长的陶行知,把南京安徽公学的校训定为“实”。
实事求是,是生活教育的哲学基础。
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
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劳动的生活是劳动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
生活是教育的本原。
陶先生提出的儿童教育、人才培养,要坚持因材施教,施展特长,发展个性。
生活教育重实践、重体验。
平时我们所说的一个现象,即:“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这再一次论证了“实践第一”观点的客观性和重要性。
二、“活”字。
陶先生一贯主张活教育。
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反对死教育。
旧教育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旧师范教育只是大书呆子教小呆子,倘若刮一阵普及教育风,小呆子遍及到全中国,中国就成为一个书呆国,书呆国中国就要妄国。
陶先生主张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
他亲自设计的晓庄师范校旗中,中心大大地写上一个“活”字。
什么是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
让人随着自己生命的生长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丰富和充实,而不断进取、前进、生长。
陶先生说:“时代是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做一个现代人,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三大教育思想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统治阶级、士大夫为何不承认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陶行知反对这种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会即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他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
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学习如何做好教育工作者【摘要】: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大家,诗人,民主战士,被宋庆龄称为万世师表,在中国教育史上,他独树一帜,为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伟大的贡献。
在中华民族危在旦夕的时刻,陶行知先生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来建立民主共和,使中国真正强大起来。
他将自己伟大的胸襟、高远的志向和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到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他的教育思想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有重要的学习价值,身为师表应该认真学习、研究和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研究;实践在中国民族危难之际,海外留学归来的陶行知怀着“教育救国”的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进行深刻的探索,并建立了中国特色的平民教育、大众教育理论和生活教育理论,为中国现代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是陶行知先生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宣言。
陶行知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在教育思想上极富创见,在教育实践上勇于探索,为培养国家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
了解陶行知先生生平的教育历程,分析与研究他的主要教育思想,将其教育思想实践到中国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中。
1.陶行知的教育之路陶行知于1891年出生在安徽歙县山乡的农家,他少年时受过私塾简单的启蒙教育,后经历几番坎坷,幸运的进入了南京金陵大学修完本科。
在当时的中国没有专门的教育家或教育学这样的专业学科,因此陶行知选择出国留学,向国外借鉴和学习如何发展现代教育。
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成归来之初,他倡导“新教育”理念。
在五四运动后,陶行知开展平民教育,极大推动了平民教育运动。
之后以晓庄师范学校为核心开展了乡村教育。
这是陶行知独创的教育理论诞生地。
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克伯屈参观后的演讲代表了人们的观感,他说:“这学校,是我这几年天天所思而想要看到的一所学校。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
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可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简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一、具有强烈的教育改革精神和全民意识(宏观教育)1、要敢当一流的教育家提倡做“第一流的教育家”。
这种教育家一要敢于探索未发明的真理,不怕辛苦,不怕失败,一心要把奥妙的新理一个一个地发现出来;二要敢入未开化的疆土,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我们未尽到责任。
2、要改革考试制度陶行知是改革旧考试制度的倡导者。
他在1934年写的《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一文中,对旧的考试方法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与抨击。
他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了会考筹备处。
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教,甚而言之不必教。
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要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
好玩吧,中国之传统教育!”“现在中学校有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
……日间由先生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为的都是准备赶考,拼命赶考,还有多少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呢?……赶考首先赶走了脸上的血色,赶走了健康,赶走了父母之关怀,赶走了对民族人类的责任”。
因此,他大声疾呼:“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
”这是六十多年前陶行知的呼喊,真好像是针对我们今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而说的。
3、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他号召说:“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化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
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行知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郭沫若曾经评价行知说:“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行知。
”美国东南联合大学副校长布莱恩·库朋也曾高度评价行知:“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帜。
”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虽经历史的打磨,至今仍不失其教育价值,对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也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这里我们只选择其核心理论加以介绍。
本期就让我们走近行知,靠近一种思想,重温一种精神。
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
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
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
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
主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
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五大主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
行是知之始,是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在劳力上劳心,即主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随学随教。
六大解放,是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
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教育教学论文-实践生活化课堂,深化生活德育观
实践生活化课堂,深化生活德育观摘要:课堂教学是德育主阵地,教师应把握教学环节,创设教育氛围,寻求德育的有效途径,将德育生活理论与实践生活相结合,不断延伸和深化课堂教育生活化的内涵,真正实现德育源于生活,回馈于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课堂;生活化德育;实践;深化生活德育论是寓于生活教育之中的,也是富有现代价值的。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与核心。
生活即教育,陶老先生认为“生活教育包含德育,德育源于生活”,并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一直以来,我们尝试并实践“在生活化课堂注入德育,在德育课堂中融入生活教育”,力求构建知识性、娱乐性、教育性相统一的生活化课堂,将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学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园地。
一、创设情境,在生活化课堂教学中升华情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不失时机地利用好课堂这片沃土,充分挖掘其内在的育人因素,潜移默化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寓德于语,以情树德,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相关的生活事实,激活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德育教学活动生活化,让德育教学走进儿童生活。
如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六册《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课文,课文通过对故事的主人公桑兰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生动描写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受语言的色彩,触摸作者的心灵。
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找到“天大的不幸”一词,反复读文,找出桑兰所要承受的“一切”的句子,尽情读文,激发学生用心体会她“不幸—坚强—微笑”的心路历程。
同时引导学生大胆地说说:生活中当你遇到意外受伤时、疼痛时是什么感觉?你会怎样想?……对比之下,学生的情感沿着文中描写桑兰坚强、乐观、自信的四个句子铺设的心路,一步一步走近了这位坚强的小姑娘,由衷地敬佩桑兰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以及她带给所有人的美丽“感动”,真正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的含义,从而启发教育学生应该怎样面对生活所带来的不幸与挫折,学会磨砺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懂得“一个人只有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的道理。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
陶行知教育思想得精髓陶行知就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得人民教育家,对我国教育得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得贡献。
郭沫若曾经评价陶行知说:“两千年前得孔仲尼,两千年后得陶行知。
"美国东南联合大学副校长布莱恩·库朋也曾高度评价陶行知:“陶行知先生得教育思想不仅就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得一枝奇葩,也就是世界教育之林得一面旗帜。
”陶行知得教育思想与理论虽经历史得打磨,至今仍不失其教育价值,对我国今天得教育改革也具有很强得借鉴价值与指导意义。
陶行知得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这里我们只选择其核心理论加以介绍。
本期就让我们走近陶行知,靠近一种思想,重温一种精神。
一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陶行知教育思想得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就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得名称。
三大原理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就是生活教育理论得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社会即学校,就是生活教育理论得场所论。
认定社会本身就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得力量,应济社会得需要、教学做合一,就是生活教育理论得方法论、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就是不可分割得、主张事情就是怎样做得,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就是怎样学得,教师就应该怎样教。
教法与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四种精神就是:“爱满天下"得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得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得新理,敢入未开化得边疆”得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得求真精神。
五大主张就是:行就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
行就是知之始,就是陶行知得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就是认识得基础。
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就是具体得教学方法、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就是主张随学随教。
阅读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最新(6篇)
阅读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最新(6篇)阅读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最新(6篇)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
其红线是:万年大计,教育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即以人为本,教育为根,德育为先。
阅读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最新篇1上学的时候老师就就对我们说:是陶行知老先生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
这本《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
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
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类的问题。
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得法子”,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
这里所指的实际出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各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天赋才能和各年龄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
补偏救弊。
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的根本要求。
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快。
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
陶行知教育思想八字精髓-(转)
陶行知教育思想八字精髓_(转)2012-12-14 08:46:56| 分类:名家论教|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
其红线是:万年大计,教育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即以人为本,教育为根,德育为先。
择其精要,可用八个字来阐述。
一、“实”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陶先生以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美国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翻了半个筋斗。
1924年,时任校长的陶行知,把南京安徽公学的校训定为“实”。
实事求是,是生活教育的哲学基础。
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
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劳动的生活是劳动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
生活是教育的本原。
陶先生提出的儿童教育、人才培养,要坚持因材施教,施展特长,发展个性。
生活教育重实践、重体验。
平时我们所说的一个现象,即:“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 ,这再一次论证了“实践第一”观点的客观性和重要性。
二、“活”字陶先生一贯主张活教育。
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反对死教育。
旧教育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旧师范教育只是大书呆子教小呆子,倘若刮一阵普及教育风,小呆子遍及到全中国,中国就成为一个书呆国,书呆国就要亡国。
陶先生主张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
他亲自设计的晓庄师范校旗中,中心大大地写上一个“活”字。
什么是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
让人随着自己生命的生长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丰富和充实,而不断进取、前进、生长。
陶先生说:“时代是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做一个现代人,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
教育应是动态的、接受熏陶的。
人才不是教出来的,应是酿造出来的。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当今素质教育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当今素质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当今素质教育今年,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诞辰周年。
回顾这位曾给中国现、当代教育以巨大影响的人物,他伟岸的人格、闪光的思想,都让人肃然起敬!尤其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深入学习、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领悟其精髓,对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系完备,博大精深。
首先,他改造了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权威理论,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这一理论既彻底地突破了中国几千年封建教育的羁绊,又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是陶行知从他当时所处的中国国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为现代中国教育开辟出的一条光明之路。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
拿陶先生自己的话说,“生活是教育的本原”。
在陶先生看来,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
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劳动的生活是劳动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科学的生活便是科学的教育。
这种坚持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教育观,至今都有着巨大的生命力。
有人曾把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概括为“实”、“活”、“真”、“创”、“爱”、“新”、“行”、“人”等八字箴言,这就把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更加具体化了。
所谓“实”,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
所谓“活”,就是反对教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
拿他的话说:“教育应该是动态的,接受熏陶的。
”所谓“真”,就是要教育学生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
陶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所谓“创”,就是在从实际出发,在实施“活”的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所谓“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关爱,陶先生主张,师爱是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圣洁之爱。
所谓“新”,陶先生提出自新、常新、全新。
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八字箴言
陶行知教育思想精髓八字箴言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
其红线是:万年大计,教育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即以人为本,教育为根,德育为先。
现用八个字来阐述(也许不够全面)。
一、“实”字。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陶先生以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美国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翻了半个筋斗。
1924年,时任校长的陶行知,把南京安徽公学的校训定为“实”。
实事求是,是生活教育的哲学基础。
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
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劳动的生活是劳动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
生活是教育的本原。
陶先生提出的儿童教育、人才培养,要坚持因材施教,施展特长,发展个性。
生活教育重实践、重体验。
平时我们所说的一个现象,即:“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这再一次论证了“实践第一”观点的客观性和重要性。
二、“活”字。
陶先生一贯主张活教育。
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反对死教育。
旧教育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旧师范教育只是大书呆子教小呆子,倘若刮一阵普及教育风,小呆子遍及到全中国,中国就成为一个书呆国,书呆国就要亡国。
陶先生主张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
他亲自设计的晓庄师范校旗中,中心大大地写上一个“活”字。
什么是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
让人随着自己生命的生长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丰富和充实,而不断进取、前进、生长。
陶先生说:“时代是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做一个现代人,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
他的这一理论是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也因为推行平民教育未取得成果而产生的。
他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要建立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他给“生活教育”下的定义是这样的:“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是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打破鸟笼式的小学校,建立森林式的大学校,把鸟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
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当时国统区、老解放区有很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国外。
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宋庆龄也赞颂他是"万世师表"。
关于"生活教育"的思想"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
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模式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模式摘要: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是“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在陶行知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师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综合素质目标达成也做了越来越多的尝试和改变。
在当前素质教育要求越来越高的前提下,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把日常教学和生活做有机的结合,并且突出陶行知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陶行知;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陶行知教育理念是生活化教学的思想理念,同时新时代的教育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生活,教育决不是脱离生活实际而独立存在的。
所以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也同样离不开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一、将应用题教学融入生活陶行知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不应当只照本宣科地为学生讲课,而应当为学生列举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应用解题技巧,这样生活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不感到陌生。
而且应用题这种类型的数学题目,更体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离开了生活实践的教学就是在建筑空中楼阁。
所以将应用题带进生活里,也有助于学生预习和复习,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在预习中探索数学领域的未知空间。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预先在头脑中对下一节课要讲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和认识,也可以在学习之前激发起学生对于晦涩而陌生内容的兴趣。
比如,在“追及”应用题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在家长或者朋友的陪同与指导下做一下“你追我赶”的游戏,体会“追及”这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存在情况,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时,应当尽量给予学生年龄和心智相符的指导,超过学生年龄阶段晦涩难懂的题目应用,教师要慎重利用,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做铺垫,反而会引起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抵触心理,这样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四字”浅议生活教育
2019年13期┆109教法研究“四字”浅议生活教育许利华摘 要: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十分重视教育问题,教育投资逐年增加,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校的升学率不断提升,这些喜人的成绩固然值得骄傲,然而,在这文化多元化的时期,我们更应看到我们的教育有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笔者觉得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关键词:改革开放;教育投资;成绩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追求的是教和学的“实、活、真、爱”这四个字。
一、实——实事求是,从生活出发,为生活服务追求教育的“实”字,其实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生活的实际出发。
陶行知先生以美国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为基础,提出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由此可见,“实”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实事求是,是生活教育的哲学基础。
目前我们的教育有时会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过分地看重升学率,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的唯一标准。
然而这种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被动地学习,这就使得基础教育畸形发展,导致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从而出现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就实际生活中,笔者就遇到过一件感触很深的事情。
十有八九的学生不知道在农村劳作时毫升的使用,不知道千克和实际生活中的市斤是什么关系。
如果你对此种现象提出疑问,他甚至会比你更惊讶:“我们老师没教过啊!”这种现象无疑体现我们的教育已经脱离的现实生活,没有能够真正地服务生活,只是停留在课堂上,停留在书本里,停留在实验室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
其红线是:万年大计,教育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即以人为本,教育为根,德育为先。
择其精要,可用八个字来阐述。
一、“实”字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陶先生以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美国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翻了半个筋斗。
1924年,时任校长的陶行知,把南京安徽公学的校训定为“实”。
实事求是,是生活教育的哲学基础。
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
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劳动的生活是劳动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
生活是教育的本原。
陶先生提出的儿童教育、人才培养,要坚持因材施教,施展特长,发展个性。
生活教育重实践、重体验。
平时我们所说的一个现象,即:“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这再一次论证了“实践第一”观点的客观性和重要性。
二、“活”字
陶先生一贯主张活教育。
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反对死教育。
旧教育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旧师范教育只是大书呆子教小呆子,倘若刮一阵普及教育风,小呆子遍及到全中国,中国就成为一个书呆国,书呆国就要亡国。
陶先生主张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
他亲自设计的晓庄师范校旗中,中心大大地写上一个“活”字。
什么是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
让人随着自己生命的生长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丰富和充实,而不断进取、前进、生长。
陶先生说:“时代是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做一个现代人,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
教育应是动态的、接受熏陶的。
人才不是教出来的,应是酿造出来的。
潜移默化的,日新其德、日勤其业。
”
三、“真”字
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陶先生明确地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
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实现生活本真、做人本真,回归人性,焕发童真、真与诚是联系在一起的,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标识之一,坚持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尊重的、相亲相爱的。
今天,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要有高尚人格、中国灵魂,参与世界竞争的现代人,要有智慧、知识内化为智慧,要有创新意识,创造实践能力,要有团队精神,要有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四、“创”字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陶行知是举世无双的一位创造教育家,他的创造思维、创造思想、创造智慧、创造实践、创造能力、创造成果,已经载入史册。
“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他的经典创造名言,名不虚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改造了导师杜威的教育学说,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在中国土地上倡导了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人民大众所需要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
晓庄师范、新安小学、湘湖师范、科学下嫁运动、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学校、社会大学都是陶行知的创造实践。
小庄、老山的地名,小庄——晓庄,老山改为“劳山”,他自己的名字也改了三次,陶文濬——陶知行——陶行知——陶(行知行),创造是建立在“实、活”基础上的一种伟大举措。
五、“爱”字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爱是一切创造教育的源泉,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师爱是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圣洁之爱。
陶先生办晓庄师范,放弃了一切高官厚禄,脱下了西装革履,穿布衣草鞋,下乡来,住在牛棚里。
创办山海工学团,住在农民家里。
创办育才学校,住在庙宇里。
有人说,陶行知是傻瓜,有官不当、有福不享、有利不图、损己利人,真是傻瓜。
陶先生作诗乐观自信回答:“傻瓜种瓜,种出傻瓜,惟有傻瓜,救得中华”。
陶先生又说:“在我的世界里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是老百姓,一个是小朋友”。
人民第一,教育是服务。
陶先生还说:“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出乡村教育,有时提倡普及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今天提这个口号,明天提那个口号,其实我心中想的中心问题,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让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接受教育象需要阳光和空气一样需要渴求教育。
教育是国家万年大计,不普及人民大众教育谈振兴中华乃是一句空话”。
爱国爱人民是陶行知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动力和源泉。
陶先生曾说“晓庄是从爱里产出来的。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因为爱全人类,所以爱全人类中最多数不幸的中国农人”。
因为爱农民、解放农民、改造农民,所以办晓庄师范,培养新型的乡村教师来改造乡村教育。
陶先生爱生胜子,爱才如命。
博爱之都南京,夫子庙的仁爱、中山陵的博爱、陶墓碑坊上的爱满天下,“爱”是和谐社会的核心。
我们要坚持自爱——施爱——达爱——传爱的准则,让爱代代相传。
六、“新”字
上个世纪初,陶先生从美国学成归国,担任“新教育”主编。
新世纪、新教育。
新在哪里?即“自新、常新、全新”。
自新:根据中国国情,创建中国特色符合人民大众的新的活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国际视野、本土行动,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他自述一生要做三件事。
一件事是反对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洋化教育;第二件事是反对不适合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封建传统教育;第三件事是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建立人民大众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
生活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
陶先生把“小庄”改“晓庄”,“老山”改“劳山”,标志着中国世界新教育的曙光从晓庄升起,晓庄是生活教育的发祥地和第一块实验基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块丰碑。
常新:不断变化,发展前进,要与时俱进,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
全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材内容、教育制度等均要全新。
七、“行”字
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
陶行知改名。
1911年,陶先生在南京金陵大学求学时,因为信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改名为陶知行。
书写:“知是行知之始,行是知之成”。
他在实践中感悟,杜威老师的理论在中国不通,即缺少思想的母亲,即行动。
1934年,陶知行正式改名为陶行知。
书写:“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先行后知,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理论和实践辨证统一。
最后改名为康熙字典上找不到的一个“”字,即行知行。
行动——知识(理论)再行动,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与时俱进,发展变化前进。
求人不如求手,自食其力,自力更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八、“人”字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育的真谛便是育人,追求真理做真人。
万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为本,师德为本,育人为本,人格为本。
陶先生说,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外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
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那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美人不能动,要以这样的德行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
陶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学问和本领,也是没有用的。
本领越大,学问越高,为非作歹越大,要求学生从小建立人格长城,建立人格防线,建立公德和私德,在以德治国的今天,学习陶行知,树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
味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学会做人,做真人,做人中人。
让孩子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交天下友。
成人成才,要有山的底气、水的灵气、海的大气、民族的志气。
学习陶行知,找回中国教育的自尊,找回中国教师的自信,找回祖国的自强。
学习陶行知,办为新教育,弘扬新文化,共享新生活,走在行知路上,塑造精彩人生。
崇尚行知真善美,爱满天下谱新篇。
让我们携手行知路,同心同行同乐!(中国教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