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上_电现象(课件)
合集下载
电现象 课件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课堂小结
摩擦起电
பைடு நூலகம்
实质
利与弊
电现象
电流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例3 [中考·武汉]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 和B,使A 带负电, B 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 和B 连接起 来后如图1 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A 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 A 中的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 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C. A 中的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中的正电荷通过金
第三章 认识电路 第1节 电现象
情境导入
电可以来自你的手电筒,也可以像闪电那样充满神秘。 电使你的房间充满光明,使你的计算机工作,也使你的心 脏跳动。关于电,有许许多多神秘的故事……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静电现象
2500年前,古希腊人发现,用丝绸擦拭过的琥珀, 竟能吸起地上的羽毛。这是一种电现象。
2. 【2024·成都外国语学校期中】下列现象中,与静电现象 无关的是( A ) A.电缆的芯线用铜制成,外皮用橡胶制成 B.干燥的冬季,触碰门把手时,通常有触电的感觉 C.运输汽油的油罐车的尾部通常拖一条铁链 D.古书记载的“琥珀拾芥(芥:小草,引申为轻微纤细 的东西)”
3.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起地上的羽毛,是因为玻璃棒 的一些__电__子____(填“正电荷”或“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使丝绸带上了__负___电荷,玻璃棒带了等量的___正___电荷。
小物体。 2. 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3. 利用验电器检验。
例2 [中考·攀枝花] 有甲、乙、丙三个物体,甲物体排挤 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 甲物体带___负___电,乙物体带___负___电。 解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挤,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丙带正电,乙与丙互相吸引, 则乙带负电或不带电;甲排挤乙,则乙带负电,甲 也带负电。
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最新课件 第三章第一节电现象
第二节 电现象
一、静电现象
1. 一些 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 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 带电体的特征: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3.两种电荷
②人们规定:
①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 荷 H:\新九年级课件\076c3feb9df9f900.htm
金属导电靠 自由电子 移动。
自由电子运动与的电流的方向方向相反
正 3、在电池外部,电流从____极流 负 出,从_____极流回电池。
电流方向的判断: 负电荷 如图,移动的电荷是____,电荷移 从A到B 动方向
B
电池的构造:
电池有正,负 两个极
1、 如果一个带电体 能吸引一个轻小物体, 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 体也带了电?
不能,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2、 如果一个带电体能排斥一个轻小 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了 电?
能,带同种电荷。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电荷 同种 异种 互相排斥,______电荷互相吸引.
2.把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了绸子摩擦 过的玻璃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个带电 正 物体所带的电荷是______电荷.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 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 以总判定( D )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4.一根玻璃棒与带负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 接触后,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完全闭 合,关于玻璃棒和验电器原来的带电情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两者带等量的负电荷. B.两者带电量相等,玻璃棒带正电荷. C.玻璃棒带正电荷,电量较大. D.玻璃棒带负电荷,电量较小.
一、静电现象
1. 一些 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 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 带电体的特征: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3.两种电荷
②人们规定:
①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 荷 H:\新九年级课件\076c3feb9df9f900.htm
金属导电靠 自由电子 移动。
自由电子运动与的电流的方向方向相反
正 3、在电池外部,电流从____极流 负 出,从_____极流回电池。
电流方向的判断: 负电荷 如图,移动的电荷是____,电荷移 从A到B 动方向
B
电池的构造:
电池有正,负 两个极
1、 如果一个带电体 能吸引一个轻小物体, 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 体也带了电?
不能,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2、 如果一个带电体能排斥一个轻小 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了 电?
能,带同种电荷。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电荷 同种 异种 互相排斥,______电荷互相吸引.
2.把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了绸子摩擦 过的玻璃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个带电 正 物体所带的电荷是______电荷.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 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 以总判定( D )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4.一根玻璃棒与带负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 接触后,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完全闭 合,关于玻璃棒和验电器原来的带电情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两者带等量的负电荷. B.两者带电量相等,玻璃棒带正电荷. C.玻璃棒带正电荷,电量较大. D.玻璃棒带负电荷,电量较小.
教科版初中九年级上册物理精品教学课件 第三章 认识电路 第1节 电现象
新知探究
特别提醒 带电体吸引某物体时,通常会错误地认为另一物体一
定带了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原因是没有考虑到带电体还 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新知探究
(2)摩擦起电 ①通常情况下,原子是电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电 中性。
如果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减少,则原子带正电;如果原子 的核外电子数增加,则原子带负电。
新知探究
知识链接 静电: 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的秋天,人们
常常会碰到以下现象: 晚上脱衣服时,常听到“噼啪” 的声响,且伴有蓝光;早上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 来,越理越乱;开水龙头时会“触电”,会发出“啪”的 声响等,这些都是静电现象。
新知探究
3. 两种电荷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规定: 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课堂小结
静电现象 电流
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带电。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得玻璃棒所带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得橡胶棒所带电荷。 原因: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电子从本领弱的转移到能 力强的物体。 性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验电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检验是否带电。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
流的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电流的
方向是从B 流向A。
答案:B
新知探究
特别提醒 在金属导体中能自由移动的总是负电荷,负电荷
定向移动方向的反方向才是电流的方向,不能将负电 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当成电流的方向。
应对策略:为防止出现以上错误,可用等效思想 理解,即可以认为,负电荷定向移动时,等效于正电 荷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
第三章 认识电路
第1节 电现象
初中物理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1节电现象 (共32张PP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流方向的判断:
如图,移动的电荷是__负_电__荷__,电荷 移动方向为__从_A_到_B___.电流方向为 _从_B_到_A______.
A
B
小结: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所以导体中自由电子 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金属球 金属杆
理解:(1)验电器本身不带电,与带电体接触后带 上了电。
(2)不能判断是带正电还是负电; (3)一般金属箔张角越大,带电越多
此人为何怒发冲冠?从中你有何启发?
【分析】生活中有哪些电中和现象呢?
【电中和】将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接触,它们 所带正、负电荷相互抵消,表现为物体不带电 一样,这时物体呈电中性,这种现象叫做电中 和。电中和过程中有时伴有放电现象。
同步训练:
1.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 会带负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荷
2、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 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是
( D)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同步训练
1.雷雨时,避雷针的尖端能不断向空中释放电子,
这时避雷针中的电流方向是[ B ]
A.从地面流向避雷针的尖端 B.从尖端流向地面 C.没有电流 D.不知正电荷的运动方向,无法判断电流的方向
2.蓄电池是能够重复多次使用的电源,在对蓄电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3.1 电现象 课件(共26张PPT)
大量实验表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前人足迹:富 兰克林是电学 史上首位正确 阐述电的性质 的人。
二.两种电荷:
2 . 正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负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为什么摩擦过的物体会显示出电性呢?
失去三个电子带正电 得到三个电子带负电
2
探究实验2:天女散花的原因
实验次数 带电体甲 带电体乙 现象:填吸引 电荷同种或异种
或排斥
1 毛皮摩擦过 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 的橡胶棒
排斥
同种
2 丝绸摩擦过 丝绸摩擦过
的玻璃棒 的玻璃棒
排斥
同种
3 丝绸摩擦过 毛皮摩擦过
的玻璃棒 的橡胶棒
吸引
异种
探究实验2:天女散花的原因
实验次数 带电体甲 带电体乙 现象:填吸引 电荷同种或异种
D、汽油与塑料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 ,人触桶外壳会造成触电伤害。
2.有三个带电轻质小球A、B、C,悬 挂起来时如图所示,如果C带负电, 则A和B带什么电荷?
A
B
B
C
3.加油站里你不知道的电知识
红圈内是什么? 它有什么作用呢? 它是什么材质做成 的?
2.两种电荷。 3.摩擦起电的原因 三、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1.带电体的性质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验电器
小游戏:自制简易富兰克林马达
普通塑料杯
达标测验
1、加油站规定:”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 这样规定的理由是( C )
A、塑料和汽油会起化学变化,使汽油变质。 B、汽油会腐蚀塑料,造成漏油。 C、汽油与塑料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产 生火花放电,引燃汽油造成火灾。
前人足迹:富 兰克林是电学 史上首位正确 阐述电的性质 的人。
二.两种电荷:
2 . 正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负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为什么摩擦过的物体会显示出电性呢?
失去三个电子带正电 得到三个电子带负电
2
探究实验2:天女散花的原因
实验次数 带电体甲 带电体乙 现象:填吸引 电荷同种或异种
或排斥
1 毛皮摩擦过 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 的橡胶棒
排斥
同种
2 丝绸摩擦过 丝绸摩擦过
的玻璃棒 的玻璃棒
排斥
同种
3 丝绸摩擦过 毛皮摩擦过
的玻璃棒 的橡胶棒
吸引
异种
探究实验2:天女散花的原因
实验次数 带电体甲 带电体乙 现象:填吸引 电荷同种或异种
D、汽油与塑料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 ,人触桶外壳会造成触电伤害。
2.有三个带电轻质小球A、B、C,悬 挂起来时如图所示,如果C带负电, 则A和B带什么电荷?
A
B
B
C
3.加油站里你不知道的电知识
红圈内是什么? 它有什么作用呢? 它是什么材质做成 的?
2.两种电荷。 3.摩擦起电的原因 三、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1.带电体的性质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验电器
小游戏:自制简易富兰克林马达
普通塑料杯
达标测验
1、加油站规定:”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 这样规定的理由是( C )
A、塑料和汽油会起化学变化,使汽油变质。 B、汽油会腐蚀塑料,造成漏油。 C、汽油与塑料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产 生火花放电,引燃汽油造成火灾。
电现象课件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课堂练习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正电荷的定向移动为电流的方向 B.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荷运动形成电流 D.电流是从电池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电池
课堂总结
1.静电现象: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带电。用摩擦的 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正电荷:丝绸摩擦过得玻 璃棒所带电荷。负电荷:毛皮摩擦过得橡胶棒所带电荷。 摩擦起电原因: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电子从本领弱 的物体转移到能力强的物体。失去电子缺少电子带正电, 得到电子多余电子带负电。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 引。验电器检验是否带电的仪器,其原理:同种电荷互相 排斥。 3.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方向: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 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流方向从正极流出,从负 极流回电池。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电池种类很多, 但大多数都是利用了伏打电池的原理,把化 学能转化成电能。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B.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C.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D.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
课堂练习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的电子 组成 B.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 C.毛皮与橡胶棒摩擦,电子从橡胶棒转移 到毛皮上,毛皮多余电子带负电 D.摩擦起电实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 另一个物体
课堂练习
3.两个小绝缘球,可以相互吸引,判断错
误的是( A)
A.两个小球一定都带同电荷 B.有一个小球带电荷 C.两个小球带异种电荷 D.可能一个带电荷或两个带异种电荷
课堂练习
4.三个小绝缘球,两两之间都可以相互吸引,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1节 电现象
知1-讲
【例1】[中考·山西] 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 靠近细细的水流,会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惊奇的现 象。这是由于梳子摩擦后 带电 ,会吸引细细的 水流。
【解析】 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带上了电荷;而水流向 梳子靠近,可以联想到“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来 分析本现象。
总结
知1-讲
现象分析类问题,首先找准要解释的现象,再 判断现象的学科类型,最后联系对应的知识点进行 解释。例如,例1图示现象是水流向梳子靠近,表明 水流受到了一个吸引力的作用,这个吸引力是带电 体对轻小物体的吸引力,与电学知识相关。
定义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带电体的性质 吸引轻小物体。
知1-讲
1. 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 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 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正”和“负”不同于数学中的正负数,并不表示电 荷量的多少,只是用来区别电荷的性质。
知2-讲
提出问题: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知2-讲
1.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 电荷相互吸引。
易错提醒:与带电体相互吸引的物体可能带与带电体 不同的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知2-讲
【例2】 如图所示,通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 如
果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乙、丙的带电情况是( D ) A. 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B. 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C. 乙带负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D. 乙带正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1.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物理学规定,正电荷 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 电池有正、负两个极,在电池外部电流从正极流 出,从负极流回电池。
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电现象(课件)资料30页PPT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电现象(课件)资料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教科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 电现象(共19张PPT)
13:24
15
10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
– +
++ –
–
核外电子 原子核
13:24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 子带负电.
• 通常情况下,原子是电中 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 呈电中性.
16
11 摩擦起电的再认识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1.物体原子结构不同,导致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莱顿瓶的发明使物理学第一次有办法得到很多电 荷,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
13:24
8
5 莱顿瓶的运用 发现电可以流动起来
1746年的某一天,在巴黎圣母院前,700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队。排头的 修道士一只手拉着第二个修道士的手,另一只手摸着一个储存着大量电荷的 莱顿瓶的金属外壳。在实验前,从莱顿瓶内壁引出一根长长的导线,就像图 中那样。当排尾的修道士用手去触摸导线的一刹那,整个队伍突然跳了起来! 原来,是电通过了他们的身体。
所有物体经摩擦都可起电,不同的材料经摩擦所 带的电是不同的,
但,不同物体所带的电荷,有且只有两种性质不 同的电。
一种是经过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的“玻璃电”, 一种为经毛皮摩擦后树脂所带的“树脂电”。
他首先提出:同种电相斥,异种电相吸。
13:24
7
5 马森布罗克 发明莱顿瓶
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马森布罗 克发明了一种可以储存电荷的瓶子, 因为瓶子 是在莱顿城所以叫做莱顿瓶,这就是最初的电容 器。和今天的电容器没两样。
1792年,伏打对此进行了仔细研究之后,认为 蛙腿的抽动是一种对电流的灵敏反应。电流是两 种不同金属插在一定的溶液内并构成回路时产生 的,而肌肉提供了这种溶液。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3.1电现象课件共19张PPT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 A和B,使A带电、B 不带电。
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 连接起来,可以看到A的金属 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 箔张开,最后两个验电器金属 箔张开的角度相同。
思考:为什么?
电流: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
电流的方向:
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 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 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
A BC
6. 有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 D带正电,若A排斥B,A吸引C, C排斥D,那么A、B、C各带什么 电?
摩擦起电 的条件
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 电子的本领不同.
2.摩擦的物体与外界绝缘.
二、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如图所示,分别将带有正负不同电荷的小 球悬挂起来,慢慢靠近。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
+–
––
实验表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思考
通过上述实验观察,你对摩擦 起电的电荷种类、电荷间的相互作 用能说出什么看法吗?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 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
+ ++
–
– ––
– 当两物体 摩擦时 –
+ +
+ +
++++
+
–
–
––
因缺少电子 而带正电
因得到电子 而带负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 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 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转移的电荷是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
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全套PPT课件
生活中的扩散例子
一些带有香味的分 子,从香水瓶中挥发出 来,进入空气中,当它 们到达你的鼻子里时, 就会闻到香味。
返回目录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观察:液体的扩散现象
(1)量筒中装一半清水,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方, 由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会沉在量筒的下部,可以 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直接有明显的界面。 (2)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返回目录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生活、生产中利用分子运动的事例
(a)厨师 在汤中放 一勺盐, 整锅汤都 会有咸味 (c)在 机械齿轮 等表面渗 碳、硅, 来改善表 面性能
(b)将硼、 磷等物质 扩散到硅 晶体,制 成半导体
014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第二课时
015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第一课时
016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第二课时
017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欧姆定律
018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测量电阻
019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等效电路
页码范围 3-29 30-61 62-89 90-107
108-128 129-145 146-165 166-189 190-213 214-231 232-254 255-274 275-297 298-318 319-339 340-363 364-389 390-407 408-423 424-446 447-466 467-490 491-512 513-535 536-556 557-573 574-588 589-616 617-635 636-654
返回 返回目录
一些带有香味的分 子,从香水瓶中挥发出 来,进入空气中,当它 们到达你的鼻子里时, 就会闻到香味。
返回目录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观察:液体的扩散现象
(1)量筒中装一半清水,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方, 由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会沉在量筒的下部,可以 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直接有明显的界面。 (2)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返回目录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生活、生产中利用分子运动的事例
(a)厨师 在汤中放 一勺盐, 整锅汤都 会有咸味 (c)在 机械齿轮 等表面渗 碳、硅, 来改善表 面性能
(b)将硼、 磷等物质 扩散到硅 晶体,制 成半导体
014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第二课时
015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第一课时
016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第二课时
017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欧姆定律
018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测量电阻
019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等效电路
页码范围 3-29 30-61 62-89 90-107
108-128 129-145 146-165 166-189 190-213 214-231 232-254 255-274 275-297 298-318 319-339 340-363 364-389 390-407 408-423 424-446 447-466 467-490 491-512 513-535 536-556 557-573 574-588 589-616 617-635 636-654
返回 返回目录
教科版九年级3.1 电现象 课件 (共22张PPT)
③电视机工作时,阴极射线管会向荧屏发射电子,则电流
方向为_______。
A. 从阴极射线管到荧屏
B. 从荧屏到阴极射线管
1.电现象
(2)阅读教材P36第3~5段和P37的内容。 思考: 问题:电池是把___________的能转化成______能的装置。 在我们生活中接触的电池种类很多,如: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规定电流方向是( )
A.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B.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C.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D.负电荷移动的方向
1.电现象
5.从显像管尾部灯丝发射出来的电子,高速撞击在电视机 荧光屏上,使屏幕发光,则在显像管内( )
A.电流的方向从灯丝到荧光屏 B.电流的方向从荧光屏到灯丝 C.显像管内没有电流 D.显像管内电流方向不断改变
1.电现象
6. 如图3-1-13所示的电路中,通过小灯泡中的电流方向 是________,通过小灯泡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是 ________。(均选填“向左”或“向右”)
1.电现象
1.电现象
1.电现象
导学设计
学点1 静电现象 (1)观察下列图片。
1.电现象
思考: 问题1:用________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问题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 吸引小纸屑说明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阅读材料P35第1、2段,并分析以下图片。
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
1.电现象
类型三 电流的形成与电流的方向
例3 关于电流的形成与方向,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荷的移动,就形成了电流 B.只有正电荷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C.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D.规定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3.2 电现象
10.电流方向的规定:
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
那么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11.在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在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负极流向负极。
12.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流这个概念,电流是电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我们要从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等几方面加深对电流的认识。
实验现象: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
分析推理得出: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
(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
结构 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
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断带电体的电性(作解释)。
7.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8.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9.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
重点
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理解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
难点
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摩擦起电的实质
教具
演示
橡胶棒、玻璃棒、绸子、皮毛、纸屑、验电器。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课题
第2节 电现象
执教
岑海林
教学
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正负电荷及相互间的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理是否带电。
4.电荷量的定义及单位,中和定义。
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
那么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11.在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在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负极流向负极。
12.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流这个概念,电流是电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我们要从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等几方面加深对电流的认识。
实验现象: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
分析推理得出: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
(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
结构 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
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断带电体的电性(作解释)。
7.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8.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9.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
重点
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理解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
难点
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摩擦起电的实质
教具
演示
橡胶棒、玻璃棒、绸子、皮毛、纸屑、验电器。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课题
第2节 电现象
执教
岑海林
教学
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正负电荷及相互间的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理是否带电。
4.电荷量的定义及单位,中和定义。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 电现象》(一等奖课件)
设问:那些电流都是瞬间的,日常生活中用的电却是持续不断的, 那么怎样获得持续的电流呢?
(向同学们介绍电池的发展史) 小结:电池可以提供持续的电流。
课堂练习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电荷互相排斥,______电荷互相吸引.
2.把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了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个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是 ______电荷.
(二)摩擦起电的原因
[小品]摩擦起电
(有请表演的几位同学上场。)
知识小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 外电子 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 子带负电.
通常情况下,原子是电中性,由原 子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原子结构图:如右图
–
+ ++
–
–
核外电子
原子核
摩擦起电的原因
1.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 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A.两者带等量的负电荷. B.两者带电量相等,玻璃棒带正电荷. C.玻璃棒带正电荷,电量较大. D.玻璃棒带负电荷,电量较小.
2.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 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
–
––
+ ++
–
– –
++
+ ++ ++ +
–
–
––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探究实验2]用毛皮摩擦两个橡胶棒(或用丝绸摩擦玻璃棒), 一个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另一个的一端与它的一端靠近观 察现象。 [探究实验3]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铁架台上,再用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它观察现象。
(向同学们介绍电池的发展史) 小结:电池可以提供持续的电流。
课堂练习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电荷互相排斥,______电荷互相吸引.
2.把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了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个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是 ______电荷.
(二)摩擦起电的原因
[小品]摩擦起电
(有请表演的几位同学上场。)
知识小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 外电子 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 子带负电.
通常情况下,原子是电中性,由原 子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原子结构图:如右图
–
+ ++
–
–
核外电子
原子核
摩擦起电的原因
1.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 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A.两者带等量的负电荷. B.两者带电量相等,玻璃棒带正电荷. C.玻璃棒带正电荷,电量较大. D.玻璃棒带负电荷,电量较小.
2.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 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
–
––
+ ++
–
– –
++
+ ++ ++ +
–
–
––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探究实验2]用毛皮摩擦两个橡胶棒(或用丝绸摩擦玻璃棒), 一个用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另一个的一端与它的一端靠近观 察现象。 [探究实验3]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铁架台上,再用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它观察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
- 来
问题: ?
是不是任意两个物体相互摩擦都会起电呢
原子结构图:如右图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 子带负电. – +
+
–
+
–
通常情况下,原子是电
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
体也呈电中性.
核外电子
原子核
1.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
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金属箔
金属球
金属杆
静电除尘
静电喷漆
电流
阅读36页“电流” 莱顿图片\3203D.JPG瓶 莱顿瓶是储存电荷的装置,不能产生持续的电流。(可形成短暂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就形成电流.
物理学规定 ,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 的方向.
-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
-
-
-
-
-
-
-
-
-
-
-
-
电池的构造:
电路中电流的流向,如下图:
电流从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电池 .
电池有正,负两个极,电流从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电池. 原理:大多数电池是利用伏打电池的原理. 能量转换: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铅蓄电池 (化学电池) 其它电池还有: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 空气电池 ……
转移的电荷是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
摩擦起电的条件
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 的本领不同. 2.摩擦的物体与外界绝缘.
实验表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场:
带电体之间的吸引或排斥,正是通过电场来 实现的.
验电器是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结构:如右图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
A.两者带等量的负电荷. B.两者带电量相等,玻璃棒带正电荷. C.玻璃棒带正电荷,电量较大. D.玻璃棒带负电荷,电量较小.
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界及生活中的电现象:
带电现象、带电体 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带电现象,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 电体.
带电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带电.
问题:自然界中有多少种电荷?
静电现象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用 表示.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用 表示. 自然界中只存在 正、负 两种电荷.
2.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 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 + + + – – 当两物体摩擦时 – – ++ + + ++ + ++ – –
– –
– 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
因得到电子,有多余电子而 带等量的负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 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电流方向的判断: 负电荷 电荷移动方向 如图 , 移动的电荷是 ______, 从A到B 电流方向为__________. 从 B到 A 为________.
A
B
雷电
从乌 问题:当电流通过避雷针时,该电流方向是_____ 云到避雷针 电荷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 从避雷针到乌云 __________,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来工 作的.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的定向移动的方向规 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池利用伏打电池的基本原理,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 :______电荷 互相排斥,______ 异种 电荷互相吸引.
2. 把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了绸子摩擦 过的玻璃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个带电 物体所带的电荷是______ 电荷. 正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 引,由此我们可以总判定( )
D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4.一根玻璃棒与带负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发现验电器的两片 金属箔完全闭合 ,关于玻璃棒和验电器原来的带电情况 ,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各种电池:
1.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的三种效应
电能可以很方便地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 如: 电饭锅煮饭:电能 电动机转动:电能 电灯泡发光:电能
2.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的化学效应 内能 机械能 光能和内能 化学能
给电池充电:电能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