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历史命运——写在《梅光迪文存》出版之时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参考教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参考教案中国现代文学参考教案第一部分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一章文学思想与运动(上)【学习提示与述要】本章介绍文学革命的历史,也就是现代文学的起始。
第一节讲文学革命发生与发展的过程,第二节讲外来思潮与文学社团,第三节介绍初期文学理论建设,第四节分析“五四”时期文学创作的潮流。
这一章的重点是文学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与性质,以及这场革新运动的意义。
此外,对于新文学如何受外来文学思潮的影响,各种文学社团的兴起如何推进了新文学创作和理论建设,也应有较系统的了解。
对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等在新文学运动中所起的历史作用的评论,则可以作为进一步思考的命题。
一、学习要求1.了解前十年文学发展的轨迹2。
掌握文学革命的起源、性质和主要成就3。
了解文学创作的趋势和趋势2。
内容要点1、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运动2、胡适、陈独秀与周作人在文学革命倡导期的理论要点3、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及新月社的理论主张和流派特色4、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观点述要5、本阶段文学创作特色述要三、学习重点、难点1.要点:“文学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难点:“文学革命”倡导者的理论渊源【知识点】晚清文学创新运动、《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陈独秀的文学革命理论、,胡适的文学改良论、钱玄同、刘半农的“双簧戏”对阴暗小说和鸳鸯蝴蝶派的批评、林蔡之争、学衡派、嘉荫派、易卜生主义、五四前后西方思潮的涌入、文学研究会、,创作社、禹思社、钱草营中社、新月社、湖滨诗社、进步论、历史文学观念论、周作人的人类文学。
【必读作品与文献】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蔡元培:《答林琴南书》、《文学研究会宣言》沈雁冰:《文学与人生》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思考问题】(1)简要描述文学革命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过程。
(2)为什么我们说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创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3)本文概述了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的兴起。
0、周云、魏光成——《中华读书报》发表《梅光迪文存的学术价值》
中华读书报/2011年/7月/13日/第010版书评周刊·社科《梅光迪文存》的学术价值周云魏光成当前学界提到学衡派,更多的是吴宓。
对于学衡派的另一个领袖人物梅光迪,即使专门研究者,也知之不多。
其实,梅光迪是学衡派真正的创始人。
梅光迪最早信奉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也最早对胡适倡导的文学革命提出了异议。
为了反对胡适的白话文运动,他在中国留美学生中“‘招兵买马’,到处搜求人才,联合同志,拟回国对胡适作一全盘之大战。
”在他的鼓动下,吴宓投入白璧德门下。
但跟民国同时代学人相比,梅光迪“述而不作”,惜墨如金,著述很少。
同时散见于各报章杂志,搜求不易,遂使其人其文长期湮灭不闻。
虽然也有人整理出版《梅光迪文录》,但收录的文章十分有限。
当笔者读完由梅铁山、梅杰二位梅氏后人为其家族先贤梅光迪编成的《梅光迪文存》时,感到由衷的宽慰和欣喜。
毫无疑问,这是目前为止,收录梅光迪著述最全的一本文集。
细读之后,发现当中有不少罕见的而有极高价值的文献,为梅光迪研究、学衡派研究,以及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增加了很有份量的新材料。
首先,《梅光迪文存》的面世,能够进一步促进对于梅光迪的文化思想、文学思想、教育思想和生平事迹的研究。
关于梅光迪思想的研究,当前研究主要依据的是梅光迪发表于《学衡》杂志的几篇文章,这几篇文章均为文化批评,虽也涉及文学方面,但着墨不多。
其实,梅光迪一生所学所教,均为文学。
但他这方面的文字发表极少,以致世人了解无多,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而本书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遗憾。
正如本书执行主编梅杰在《编后记》中所言,2008年,新疆傅宏星先生搜得“一厚册梅光迪先生的油印讲义,由三篇讲义组成”,慨然相赠于中华梅氏文化研究会,本书遂有缘收录。
文学是梅光迪终身孜孜不倦所学、所教、所研之志业,这几册讲义之面世,能够使得我们对于他的文学思想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
此外,从《梅光迪文存》中,处处可见梅光迪对大学教育,尤其是大学文科教育的思考。
谈谈对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认识
谈谈对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认识文化保守主义是在中西文化双重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也是在民族文化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
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一方面在维护传统的基础上反省传统,一方面在批判西方的前提下学习西方,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融会调和西方文化,重建中华民族的文化系统。
文化保守主义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文化优越意识,但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上保守并不意味着这些人的政治取向也都趋向保守。
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保守主义主要有五个派别。
分别是国粹派,代表人物是章太炎、邓实、刘师培、黄侃、马叙伦等;孔教派,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沈曾植、陈焕章、马其昶等;东方文化派,代表人物有杜亚泉、钱智修、梁漱溟、张君劢等;学衡派,主要人物是梅光迪、胡先啸、吴宓、柳诒征等;新儒家,代表人物是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钱穆、张君劢等。
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近代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清末民初时期,是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起源时期,此时主要是国粹派和孔教派的活动。
原因是中国文化受到西学冲击,中国文化存在危机,有识之士提出救亡必先救学,其次是受到日本学者保存国粹,可以强国思想的影响。
第二阶段是五四时期,是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盛时期。
文化保守主义在这一时期兴盛的原因是知识分子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激烈反传统和主张西化的抗拒与回应,以及一战后西方兴起的东方文化救世论对中国知识分子影响。
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逐渐走向成熟。
在民族危机加强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本位文化派和新儒家得到了长足发展,尤以新儒家的发展最为亮眼。
从新儒学自身的发展来看,经过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理论准备,对西方哲学的理解与消化,到三四十年代,伴随着一批留学欧美,并对西方哲学有相当研究的学者加入,新儒学逐渐走向成熟。
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自产生起,就注定不能置身近代的文化论战之外。
除五四运动以前国粹派和孔教派人物参与的文化论战外,文化保守主义者在五四以后先后参与了1919年问题与主义论战、1923年科玄论战、30年代的中西文化大论战、三四十年代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战。
20世纪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
2 世纪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 0
万 奴 卫 方红姣
(. 1 湘潭大学 哲学与社 会学学院 , 湖南 湘潭 4 0 ;2中国社会科 学院 研究生 院, 北京 10 0 ) 1 5 . 1 1 0 12
关键词 :0世纪 ; 2 文化保 守主 义; 民族民主运动 ; 现代新儒 学
摘 要: 为2 作 0世纪 中国三 大思潮之一的文化保守主义 , 其产生与发展与 西方现代化的扩张背景下的 中国民
中人的异化问题那么非西方的后发展国家的文化保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后以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守主义则更鲜明地以维护传统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主要特征在传统和现代的对立紧张关系中强调立足帜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它的核心孑于传统又力图融会古今也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全面检讨和猛烈批判
收 稿 日期 :0 6 0 — 4 修 订 日期 :0 6 0 — 0 20 — 4 1 ; 2 0 — 8 2
基金项 目: 湖南 省哲学社 会科学基余 (6 B 1 0Y 7 )
作 者 简 介 : 红 姣 , 潭 大 学 哲 学 系 讲 师 , 周社 会科 学 院研 究 生 院哲 学 系 博 上 。 方 湘 中
族 民主运动 密切相 关。 其发展 过程 中有几个 比较重要的学派 , 以现代 新儒 家学派为主要 代表 。 在 尤 文化保 守主义有
《现代文学》复习资料(一)
现代文学复习提纲第一章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早在19世纪末,在维新运动的直接促助下,就出现了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3.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4.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
特别是1917年迁京后,《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5.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就鲜明地提出“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
6.新文化运动直接促成了文学革命,而文学革命又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最有实绩的一部分。
7.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新旧思潮在北大讲坛竞争的结果,大大促进了“新思想、新学术”的发展。
8.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他在文中提出要确认白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正宗地位,宣称白话文取替文言文以建设新文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白之争在当时已经成为新旧文学之争的焦点之一。
文中提出文学改良“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俗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9.1917年2月号《新青年》上,陈独秀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
文中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二)西洋人的生活是向外的,中国人的 生活是向内的。因此,西洋人往来不绝, 而中国人“勤俭克己,安心守分”。(三) 西洋社会多团体,中国社会无团体。(四) 西洋社会重竞争,轻道德;中国社会重道 德,轻竞争。所以,西洋的道德是竞争的 工具,而中国的道德在于消灭竞争,“拘 束身心,清心寡欲”。(五)西洋社会以 战争为常态,和平为变态;中国社会以和 平为常态,战争为变态。
宣言系统地阐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 和未来,以及中西文化关系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 立场,提出了当代新儒家“返本开新”(“返本” 即返传统儒学之本,“开新”即开科学民主之新) 的思想纲领。他们强调中国历史文化为一活的精 神生命存在,儒家的道德理想和宗教精神对人类 社会具有普遍的意义。它与现代科学、民主并不 矛盾。主张由“内圣”(儒家心性之学)开出新 “外王”(科学、民主)。 现代新儒学的基本特征:1,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场; 2,中体西用的基本态度;3,道德形上的哲学追 求;4,推重直觉的思维方式。
梁漱溟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样法。 而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因此,文化 的根源就是意欲。文化包括三方面:一是 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学、科学、艺 术等。二是社会生活方面,如社会组织、 伦理习惯、政治制度及经济对于自然界求生存的各种器物。
余英时:“保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 只能同激进比较而言。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 《再论中国现代思想史中的激进与保守》
学术界关于激进与保守的论争,收录在 李世涛编:《知识分子立场:激进与保守 之间的动荡》,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有学者把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分为封建的文 化保守主义和近代文化保守主义。认为19世 纪末以前为封建文化保守主义居主流时期, 此后则为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形成发展时 期。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包括国粹主义、 学衡派、东方文化派以及现代新儒家等。
梅光迪的“新文化运动”兼及学衡派的学术特质
第19卷第11期Vol.19ꎬɴ11宜宾学院学报JournalofYibinUniversity2019年11月Novemberꎬ2019㊀收稿日期:2019-04-20作者简介:许永宁(1987-)ꎬ男ꎬ陕西旬邑人ꎬ讲师ꎬ博士ꎬ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ꎮ梅光迪的 新文化运动 兼及学衡派的学术特质许永宁1ꎬ张静涵2(1.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ꎬ湖南长沙410081ꎻ2.承德广播电视大学文法部ꎬ河北承德067000)摘要:作为学衡派的核心人物ꎬ梅光迪的学术活动折射出学衡派中的个体之于 五四 新文化运动也有独特贡献的事实ꎬ这既是 五四 新文化运动中 人的发现 的价值回归ꎬ又是彰显新文化运动丰富性与复杂性的重要体现ꎮ因此ꎬ重识梅光迪ꎬ不仅是丰富个体化经验与体验之于 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面相ꎬ更是进一步推进新文化运动研究走向深入和多元的途径ꎮ关键词:梅光迪ꎻ学衡派ꎻ新文化运动中图分类号:I206.6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5365(2019)11-0046-10㊀㊀回顾以吴宓㊁梅光迪㊁胡先骕等人为代表的学衡派ꎬ除了单单所存的«学衡»期刊和 昌明国粹㊁融化新知 的宗旨之外ꎬ似乎所知甚少ꎬ他们的名字常常出现于文学或历史的叙述中ꎬ更多时候只是作为与新青年团体的对立面而存在ꎬ甚至对他们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他们个人性格所展示的文人风流上ꎬ而有关他们的学术思想总是在朦胧中若隐若现ꎮ因此ꎬ重识学衡派同人中个体之于学术研究的特质与贡献ꎬ不仅体现出新文化运动的丰富性和复杂性ꎬ而且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人的发现 的价值回归ꎬ这是本文研究的起点ꎬ也是对梅光迪重述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ꎮ一㊁㊀梅光迪在新文化运动前的思想轨迹学界对梅光迪的关注主要有两个重要的面向:一是对梅光迪留学欧美时期学习㊁生活以及思想轨迹的梳理ꎮ前有胡适等大家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学上所做的回忆材料和日记㊁书信的记录ꎬ后有梅光迪后人及研究者整理和发现的新材料ꎬ如2011年«梅光迪文存»的出版ꎬ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对梅光迪的理解与认知ꎮ二是在研究的观点上仍停留于在新文化运动中对立面印象的强化和延长线上ꎬ以后见之明的认知视角倒推ꎬ并没有超出早期研究者的藩篱ꎮ因此ꎬ回到 起跑线 ꎬ重返 现场 成为一时之选ꎮ但 重返 与 回到 既 不是根据我们后来的思维方式ꎬ用我们今天的生存经验与文化逻辑来解释先前的历史 ꎬ也不是从去发现和寻找支撑现有历史逻辑的佐证材料ꎬ而 最重要的就是将它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 ꎬ因为 不同历史时空具有不同的经验和生存方式ꎬ后来的逻辑在很大的程度上会改变和扭曲那些基本的历史事实 [1]ꎬ所以ꎬ 回到 和 重返 仅仅只是学术研究的第一步ꎬ而从当时历史境遇出发ꎬ在 回到 和 重返 的基础上进行学术思想的讨论和阐发是紧随其后的重要建设ꎮ文学史上对于梅光迪的认识的征引多来自新文化运动主将胡适的回忆ꎬ他在«逼上梁山 文学革命的开始»一文中自陈 我的决心试验白话诗ꎬ一半是朋友们一年多讨论的结果ꎬ一半也是我受的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 [2]159ꎬ而这 朋友们 在胡适笔下最为重要的人物非梅光迪莫属ꎮ借此而来ꎬ胡适白话文学观念和新文化运动的发轫则来自与梅光迪所作的论争之上ꎮ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ꎬ胡适所做«逼上梁山 文学革命的开始»一文初创于1933年ꎬ回过头来整理旧时的思想不免打上了现时的烙印ꎬ也就是说ꎬ在文学革命发轫时期的文学论争有可能并不是实情ꎬ而是«学衡»创立之后ꎬ在公开领域与胡适等新青年团体论争形成的一种情势ꎮ进一步考察ꎬ创立于1922年的«学衡»ꎬ其终刊年份恰恰在1933年ꎮ换句话说ꎬ当胡适在总结如何走上文学革命道路的时候ꎬ未必不是给这一段学衡派与新青年派论战进行总结ꎬ而这个总结恰恰是胜利者的奖品ꎮ所以ꎬ与其说论争是从留学美国时期所酝酿和生发的ꎬ不如说是«学衡»创办之后论争态势对前史的一种返照ꎮ而所谓的 逼上梁山 ꎬ大多是一种形象的说法ꎮ梅光迪并不是反对革新ꎬ在与胡适的讨论中明显地感觉到其趋新的态势ꎮ他说 吾人生于今日之中国ꎬ学问之责独重 于欧学则当探其文化之源与所以致盛之由 鄙意读中国古籍ꎬ当以读西书之法读之而后用 [3]504ꎮ又言: 迪初有大梦以创造新文学自期ꎬ近则有自知之明ꎬ已不作痴想ꎬ将来能稍输入西洋文学知识ꎬ而以新眼光评判固有文学ꎬ示后来者以津梁ꎬ于愿足矣 ꎮ[4]537更不用说之后服膺白璧德新人文主义ꎬ受此影响而产生 文化平衡 的态度ꎮ他对西学的理解与认知ꎬ也受到胡适的激赏ꎬ胡适因为被引为 我辈 而兴奋不已ꎬ并在收到梅光迪的信中多有 此亦有理 等批注ꎮ由此可见ꎬ梅光迪对于 文学革命 并没有持否定意见ꎬ不同的只是两者在怎么 革命 的问题上有了分歧ꎮ恰如余英时所言: 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几乎找不到一个严格意义上的 保守主义者 ꎬ因为没有人建立一种理论ꎬ主张保守中国传统不变ꎬ并拒绝一切西方的影响ꎮ从所谓中体西用论㊁中国文化本位论ꎬ到全盘西化论㊁马列主义ꎬ基本取向都是 变 ꎮ所不同的仅在 变 多少㊁怎样 变 以及 变 的速度而已ꎮ [5]33-34而梅光迪与胡适正是这种分歧典型的体现ꎮ梅光迪所提出的 文学革命 不是一蹴而就的文学运动ꎬ他认为ꎬ 吾辈言文学革命须谨慎以出之ꎬ尤须先精究吾国文字始敢言改革 [6]539ꎮ新思潮应该首先从文字革命入手ꎬ进而过渡到文学革命再到思想革命ꎬ这也为胡适所首肯ꎮ所不同的是ꎬ梅光迪的 文字革命 革的是文字的 流弊 ꎬ他认为 大抵改革一事ꎬ只须改革其流弊ꎬ而与其事之本体无关 [6]540ꎬ所以ꎬ梅光迪所言之改革或革命ꎬ大多都带有改良的成分在内ꎮ也因此ꎬ在新思潮一浪快过一浪的浪潮中ꎬ其所倡言的改革慢慢就处于落后地位ꎬ以至于作为一种对立面而存在ꎬ这并非是梅光迪思想所致ꎬ实为时代大变局中的风云所幻ꎮ其二ꎬ在胡适的论述中ꎬ我们常常关注的重点74㊀1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许永宁ꎬ张静涵:梅光迪的 新文化运动 兼及学衡派的学术特质在于梅光迪等人的论说对促使胡适走上文学革命道路的对方手意义ꎬ恰恰忽略了论争的另一方ꎬ即是胡适从文字革命到文学革命的观念对于梅光迪的影响ꎮ在梅光迪与胡适的书信交往中ꎬ明显感受到梅光迪的焦虑ꎮ一方面梅光迪较胡适晚一年留美ꎬ当时国内形势已经发生大变ꎬ对梅光迪产生了不同于胡适的观感和体验ꎮ梅光迪入威斯康辛大学ꎬ恰逢1911年辛亥革命ꎬ所以在书信中处处见有 祖国大难 等字样ꎬ 时民国肇建已四五年ꎬ先识之士ꎬ皆知中国学术必将受西洋沾溉ꎬ非蜕故变新ꎬ不足以应无穷之世变ꎮ留美学生之隽异者ꎬ课暇研论ꎬ风发泉涌ꎮ [7]242进而提出 我们这一代的崇高使命ꎬ就是为当下史无前例的国民危机寻找一条生路 [8]16ꎮ而不同的感受和体验ꎬ平添了梅光迪对故国文化的眷恋ꎬ在留美的1912年到1920年八年中ꎬ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ꎬ更加重了其对英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失望ꎬ寄希望于 推古人立法之意 ꎬ因为 吾国风俗其原始皆好ꎬ惟二于年来学校之制亡ꎬ民无教育ꎬ遂至误会太甚ꎬ流弊太深 [9]506-507ꎮ对于胡适而言ꎬ留美不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ꎬ更重要的是亲身体验了这种文化ꎬ才能明白其中的缘由ꎬ所以他深刻参与到美国的政治活动中ꎮ他留美期间不仅参与美国总统选举的投票ꎬ而且组织各种政治演说ꎬ从理论到实践上都对美国的社会生活有着更为独特的体验ꎮ并且ꎬ在胡适从考取官费留学过程到从农学转向哲学ꎬ多是一条比较顺畅之路ꎬ相对而言ꎬ梅光迪的处境则较为艰难ꎮ 在Wis.两年ꎬ为吾生最黑暗最惨苦的时代ꎮ内则心神黑暗ꎬ如风涛中绝桅之船ꎬ体气尤亏ꎬ日夜惧死期将至ꎮ外则落寞潦倒ꎬ为竖子欺凌ꎮ所谓自重自信诸德ꎬ盖消磨殆尽 ꎮ[10]534虽然其在书信中自谦 西文程度极浅 ꎬ但是依梅光迪的性格ꎬ这种自谦恰恰加剧了所谓 敌意 的产生ꎬ而这种敌意正如北岛从语言㊁文化以及心理方面所言的 古老的敌意 ꎮ 就社会层面而言ꎬ 古老的敌意 是指作家和他所处的时代的紧张关系 以及语言文化层面的 作家和母语之间的紧张关系 所构成的敌意ꎮ[11]156-158当然ꎬ在这里这种敌意之于梅光迪而言ꎬ是中美两国所处的时代㊁母语与英语两种语言之间所构成的敌意ꎬ恰恰成为梅光迪之所以守成的一个重要面相ꎮ另一方面ꎬ在与胡适的书信交往中ꎬ梅光迪所作的劝言成为胡适高举文学革命大旗的一个重要动因ꎬ同理而言ꎬ梅光迪早期文学观念和学术思想的生成与胡适的论争密不可分ꎮ胡适在«尝试集 自序»中说ꎬ 我对于文学革命的一切见解ꎬ所以能结晶成一种有系统的主张ꎬ全都是同这一班朋友切磋讨论的结果 [12]80ꎮ而胡适新文学观念系统的形成时期也是梅光迪文学观念和学术思想的形成时期ꎮ在初来美国时期ꎬ虽有旧学的根底ꎬ但终归缺乏系统的学习ꎬ所以西方文明作为他者对于 发现中国 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ꎬ而胡适等人与梅光迪的交流与讨论ꎬ促使梅光迪在思想上不断地转向ꎮ梅光迪在早期书信中多倡言从西方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ꎬ尤其探寻其所以兴盛的原理ꎬ到留学后期逐渐转向以中体为本ꎬ对于中体的 流弊 大多以修修补补的改良方法加以评论ꎬ而且愈加坚信其文学改良的主张正确性ꎮ这里主要表现为两点:一为其文学革命的阶段性ꎬ二为其文学革命的系统性ꎮ不同于胡适的从文艺复兴到文学革命ꎬ梅光迪倡导应该从文字改革到文学革命ꎬ对此提出系统性的改革内容ꎬ 弟窃谓文学革命之法有四 ꎬ 一曰摈去通用陈言腐语 ꎻ 二曰复用古字以增加字数 ꎻ 三曰添入新名词 ꎻ 四曰选择白话中之有来源㊁有意义㊁有美术之价值者之一部分加入文学 [13]545ꎬ这与后来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虽不完全相同ꎬ但却又有大致相类的观念ꎮ不用说胡适与梅光迪在文学革命具体主张上的差异ꎬ单就从文学观念的发生学上而言ꎬ胡适认为是与84宜宾学院学报第19卷㊀一班朋友讨论的结果 ꎬ而梅光迪莫不如是ꎮ更不用说从具体内容形成到付诸文字的笔墨ꎬ梅光迪对胡适所言的 作诗如作文 的批判ꎬ恰恰是其 复用古字以增加字数 的重要结果ꎬ并且梅光迪强调 以第二为最要最有效用 [13]545ꎮ可以说ꎬ梅光迪文学观念和学术思想的形成ꎬ同样是胡适 逼上梁上 的艺术体现ꎮ梅光迪和胡适观点呈现的分歧不只是他们文学观念在新文化运动前的个人体现ꎬ而且有着更为广泛的典型代表ꎮ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分享着中国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动荡ꎬ分享着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共同轨迹和体验ꎬ在关于文学革命方面ꎬ甚至可以说基本的前提都是为古老的中国注入新鲜的活力等ꎮ所谓的对立也仅仅是对快慢速度的把握ꎬ对变化多少的程度上的差异ꎬ而梅光迪在此一方面渐渐趋向了 慢 与 少 的观念ꎬ进而在时代风云激荡的新文化运动中逐渐被落后㊁被对立ꎬ差异也渐趋大于共识ꎮ二、㊀梅光迪的新文化运动面相如果说与胡适的论争是梅光迪文学观念和学术思想发轫的萌芽期ꎬ那么服膺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则是其思想的成熟期ꎬ一开始模模糊糊㊁零零散散的文学观念在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初见体系ꎮ正如梅光迪在此后的回忆中所写道: 对我来说ꎬ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ꎻ或者说ꎬ是个被赋予了全新意义的旧世界ꎮ 而此时 新旧文化间的差距愈拉愈大 ꎬ因此ꎬ 我们要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非常时期 跨越这种鸿沟ꎻ要在中国人的思想中牢固树立起历史继承感并使之不断加强 [14]237ꎮ从1915年接触白璧德到1924年梅光迪重返哈佛ꎬ这十年间恰是新文化运动风生水起的十年ꎬ向来对学衡派诸君接受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影响研究只是粗略地建立在新人文主义观点的接受上ꎬ事实上ꎬ这种接受也是个体思想与新人文主义契合的重要接点ꎮ梅光迪从一开始对美国的新思想持有怀疑态度ꎬ这种态度一方面来自现实的中国情况所受到西方所谓民主国家的裹挟ꎬ另一方面则来自西方新文化运动的挫折ꎮ在与胡适的书信中ꎬ梅光迪列举西方华兹华斯㊁雨果等诗人作家在诗歌文字改革方面的成功而在其他文体上改革失败之处ꎬ明确表示 一言以蔽之ꎬ吾国求诗界革命ꎬ当于诗中求之ꎬ与文无涉也ꎮ若移文之文字于诗ꎬ即谓之革命ꎬ则诗界革命不成问题矣 [15]536ꎮ所以ꎬ梅光迪的文学观念并非简单的反驳ꎬ而是其来有自ꎮ在胡适㊁陈独秀等人高举科学大旗进行新文化运动的同时ꎬ一场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影响改变了人们对科学之于世界以及人生的认知ꎬ一大波对科学质疑和批判的思想观念蜂拥而出ꎬ美国的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应运而生ꎮ在对人文主义所作的解释中ꎬ白璧德认为ꎬ 今天ꎬ需要捍卫人文学科不受到自然科学的侵犯ꎬ正如曾经需要捍卫它们不受到神学的侵犯那样ꎮ 所以白璧德所认为的新人文主义更像是在神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的态度ꎮ他始终强调 真正的人文主义者 ꎬ应该 在同情与选择两者间保持着一种正确的平衡 ꎮ不仅如此ꎬ这种平衡应是基于 个体的完善ꎬ而非使人类全体都得到提高 的 空想 ꎮ[16]5-6所以白璧德进入梅光迪的视野ꎬ不仅是两个同样有着文学危机意识的理想主义者的志趣使然ꎬ而且是成为梅光迪众生服膺的文学观念的重要方向ꎮ随后ꎬ归国后的梅光迪创办«学衡»杂志ꎬ以 论究学术ꎬ阐求真理ꎬ昌明国粹ꎬ融化新知ꎮ以中正之眼光ꎬ行批评之职事 为宗旨ꎮ所谓的 昌明国粹ꎬ融化新知 中正 等«学衡»的主要思想正是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观念的中国化ꎮ在这里ꎬ梅光迪不仅把白璧德作为 重要的资料和灵感源泉 [17]186ꎬ而且将白璧德新人文主义作为一整套体系融入«学衡»中ꎮ从1922年开始连续发表的«评提倡新文化者»«评今人提倡学94㊀1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许永宁ꎬ张静涵:梅光迪的 新文化运动 兼及学衡派的学术特质术之方法»«论今日吾国学术界之需要»«中国文学在现在西洋之情形»«现今西洋人文主义»«安诺德之文化论»即可以看出ꎬ梅光迪努力的两个方向ꎬ一个是重在绍介西方文学研究的现状ꎬ另一个则是不遗余力地反驳新青年派的观点ꎬ这也恰是梅光迪在早年留学期间所说的 吾人生于今日之中国ꎬ学问之责ꎬ独重于国学ꎬ则当洗尽二千年来之谬说ꎮ于欧学则当探其文化之原ꎬ与所以致盛之由ꎮ能合中西于一ꎬ乃吾人之第一快事 的重要体现ꎮ[18]504而胡适等新文化运动主将的学说ꎬ无疑是梅光迪恰恰要 洗尽的 谬说 ꎬ而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则成为 中西合一 的重要路径ꎮ当然ꎬ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引进不仅仅是在方法上提供了一种路径ꎬ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提供了文学研究的 基本的思想和原则 [16]186ꎮ纵观梅光迪从留学美国时期的文学观念到创办«学衡»时期的学术思想ꎬ最大的一个特点即来自对国家命运的关注ꎬ这也成为梅光迪学术思想的最高标准ꎮ究其原因ꎬ一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国势焕发起仁人志士的爱国之心ꎬ这是不分男女老幼ꎬ更不分身处国内国外ꎬ更何况有着悠久传统的士大夫精神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ꎬ是知识分子追求的最高理想ꎻ二来更为重要的则是 人文主义 从概念诞生之日起自身所携带的 ism 因素主导ꎬ而与 主义 最为且贴的结合非政治莫属ꎮ所以无论是新人文主义还是实验主义ꎬ这种潜在的政治因素始终存在并影响着概念的传播和使用ꎮ新文化运动后期ꎬ第一次世界大战政治格局对欧洲的影响传导到国内ꎬ梅光迪等人对新文化运动者的批评也首要在此ꎮ如其在«评新文化运动者»中所提出的ꎬ彼等 非思想家乃诡辩家 非创造家乃模仿家 非学问家乃功名之士 非教育家乃政客 等ꎬ这样的评价标准多是从政治出发ꎬ他认为ꎬ非有政治改革成果乃有文学革命成功ꎬ而政治革命二十年未有成功ꎬ所改革之文学也大多是借着 巧言 和 自饰 等手段掩人耳目ꎮ«学衡»将其杂志英文名选为 TheCriticalReview ꎬ可翻译为批评性评论ꎬ而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意义定为 评判的态度 ꎬ殊途同归ꎮ 这种评判的态度ꎬ在实际上表现时ꎬ有两种趋势ꎮ一方面是讨论社会上ꎬ政治上ꎬ宗教上ꎬ文学上种种问题ꎮ一方面是介绍西洋的新思想ꎬ新学术ꎬ新文学ꎬ新信仰ꎮ [19]552在后者上ꎬ两人所产生的矛盾实质上大同小异ꎬ要说最根本的基点仍然是前者ꎬ所谓 社会 政治 宗教 文学 之种种相互关联ꎬ尤其是在政治和社会方面ꎬ往往决定了后者的表现ꎬ这也与新文化运动一开始高举 民主 与 科学 的大旗密切相关ꎮ也就是说ꎬ梅光迪与胡适等新文化运动主将所共享的社会现实和社会资源是相同的ꎬ在关注问题的角度上也基本一致ꎬ不同的只是在何种政治㊁何种西方思想上所表现出的具体差异ꎮ所以ꎬ在胡适创办«努力周报»之时ꎬ梅光迪也对其表示ꎬ 所刊政治主张及其他言论ꎬ多合弟意ꎬ兄谈政治ꎬ不趋极端ꎬ不涉妄想ꎬ大可有功于社会 [20]553ꎮ并且ꎬ在引进西方思想之时ꎬ必大书特书西方政治之于西方文化的影响ꎬ故而其思想的发生之于中国ꎬ虽不能完全照搬ꎬ但作为资源和源泉大有裨益ꎮ可以说ꎬ梅光迪虽然没有具体倡言何种政治之于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建设ꎬ但是在句句不离政治文化的前提下ꎬ指出政治之于文学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ꎬ这也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的分歧很大一部分来自政治观念的不同ꎬ进而所产生的对立态势ꎮ以政治文化作地基的文学观念ꎬ首当其冲是千百年来最为尊崇的 孔教 问题ꎮ因为对待孔教不仅关乎对待古典文化的态度ꎬ而且关系新文学何去何从的方向问题ꎮ虽然在留美时期已经有了模糊的对待孔教问题的看法ꎬ尤其是袁世凯登基ꎬ尊奉孔教为国教ꎮ梅光迪对袁世凯尊奉的伪孔教嗤之以鼻ꎬ要求 昌明真孔教 与西方耶05宜宾学院学报第19卷㊀稣教相对接ꎬ对于不读孔子书而言孔教者极力批判ꎮ而胡适等人要张扬 民主 和 科学 大旗第一反对的要务就是 孔教 ꎬ无论是 打孔家店还是 不读中国书 ꎬ都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ꎮ因此ꎬ在关乎传统如何现代的问题上成为梅光迪与胡适论争的一个焦点ꎬ简言之ꎬ要不要传统文化或者怎么对待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ꎮ当然ꎬ胡适也并非一味地否定和彻底抛弃传统ꎬ在 整理国故 重新估定一切 等方面也颇有建树ꎮ梅光迪也并非全面的 复古 ꎬ让历史回到 克己复礼 的孔孟时代ꎮ从这个问题的讨论上就可以看出ꎬ梅光迪的思想走向是从政治而文化ꎬ这是遵循了当时社会思潮的一般路径ꎮ梅光迪也意识到ꎬ由技术而政治ꎬ再由政治而文化的历史演变轨迹ꎬ只是在应对新文化所要进行的革命问题上ꎬ依然坚持政治革命在先ꎬ文学革命在后ꎬ而文学革命的成败不仅仅是汲取外来思想做养分ꎬ而是要回到中国传统中来ꎬ这个传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其说是梅光迪所要倡言的孔孟时代ꎬ还不如说是中国当时的一般国情ꎮ 对于我们的生活ꎬ以及对于西方生活的诠释必须基于一 历史 的认知ꎮ两种文明孰优孰劣ꎬ我们又该如何取舍ꎬ都应该建立在对它们 历史 的充分认知之上ꎮ毕竟ꎬ对 历史 的洞察是规避异想天开的现代人轻率㊁肤浅和华而不实举止的最明智选择ꎮ [8]18-19也因此ꎬ胡适与梅光迪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论战ꎬ其实质是个体在时代中对中国问题考虑的一己之见而已ꎬ至于历史如何选择ꎬ往往非个体所能决定ꎮ进而言之ꎬ梅光迪在政治与文化方面的考量决定了其具体的文学观念和学术思想ꎮ核心之一即为对于方法的重视ꎮ无论是在介绍西方文学思想还是研究中国学术ꎬ梅光迪对于方法的重视非同一般ꎮ他认为ꎬ 欲为真正学者 须有严密之训练ꎬ高洁之精神ꎬ而后能名副其实 [21]144ꎮ而 严密之训练 在传统中国则为 家法 或 心传 ꎬ在西方则为 科学方法 ꎮ所以梅光迪从«评新文化提倡者»中对中国学术现状的失望来源于学者素养之不纯正ꎬ转而希求从方法中得到滋养ꎬ 夫不当之方法ꎬ用之于他种事业犹有可恕ꎬ独不解夫今之所谓提倡学术者 ꎬ而 学术者 与其提倡之方法ꎬ实有同等之缺憾 ꎬ 然则纠正其方法之失ꎬ 是今日急务 ꎬ[22]138所以从方法的角度提出批评意见ꎮ梅光迪对胡适的文学进化观念提出批评ꎬ他认为 文学进化之说ꎬ全无根据ꎮ盖事物之进化ꎬ有其规律和方法言之耳ꎮ故机械科学有进化之象征ꎮ文学美术则规律以外ꎬ尚有赖乎天才ꎮ盖规律(如文学之文法修辞学等)所以便初学之士ꎮ若夫卓然有以自树ꎬ而能成一家言者ꎬ必其天资迥异寻常ꎬ有所造作ꎬ更化万方ꎬ不为规律所束缚ꎬ而亦非规律所能束缚之者也ꎮ是故文艺㊁美术不可以言进化ꎮ英国十九世纪文学大家韩士立(Hazlitt)云: 文学进化乃流俗之谬说 ꎮ [23]98梅光迪将文学的特殊性见之于进化论所不能适应之处ꎬ其实是从文学本质出发ꎬ而胡适的文学进化观念则从历史现实出发ꎬ因此不同出发点所建立的文学观念截然不同ꎬ进而造成论争的产生ꎮ也可以说ꎬ胡适是从一般性的规律角度对概莫能外的文学用进化论的观念进行革命ꎬ而梅光迪则是从文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殊性角度出发ꎬ这种论争终归是莫衷一是的各执己见ꎮ纵观梅光迪的学术理论则可以发现ꎬ在与胡适同时倡言文学革命之时ꎬ两者所用的词语多用 不 等否定语ꎬ如胡适 八事 中的 不用典 不摹仿古人 等又被称为 八不主义 ꎬ[24]6而梅光迪的 四点纲领 多为 复用 添入 选择 等语调ꎮ可以说ꎬ新文化运动前的胡适与梅光迪ꎬ一个重在破坏ꎬ一个重在建设ꎬ但当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开展之后ꎬ两者的角色和定位也发生了转换ꎬ胡适在 八不主义 后提倡 建设的国语 和 国语的建设 ꎬ呈现出新的汉语系统的建15㊀1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许永宁ꎬ张静涵:梅光迪的 新文化运动 兼及学衡派的学术特质。
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略论
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略论在20世纪80年代的传统文化研究中,情绪化地反传统、倡西化是主流,而90年代的“国学热”中,此一主流悄然退位,代之而起的则是新文化保守主义。
弘扬传统,复兴儒学,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层面寻求解决传统与现代化关系问题的途径等等,成为近年学界的热门话题。
这并非简单的话语转换,而是表明中国当代学人文化气质的变移。
导致世纪之交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而近代以来的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本就存在着一个文化保守主义传统,且这传统始终或强或弱、或深或浅、或明或暗地发生着影响,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这使我们在感受当代新文化保守主义精神气息的同时,尚有必要对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作番客观论析。
一、文化保守主义的内在理路中国近现代的文化保守主义,既受西方文化保守主义的影响,是世界范围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组成部分之一,又有相对独立性,展露出自身的演进轨迹,存在着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
据美国学者艾恺的研究,“文化保守主义”,是伴随着西方近现代化运动的产生和发展而最早在西方世界出现的,其代表者主要有德国的哈曼、谢林、赫德、斐希特、希洛克,英国的柏克、科柏特、柯尔雪基,法国的格斯特、托克维尔等。
他们的出身、经历及其所具有的学术知识、承受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均有所不同,对于很多问题的具体见解亦有歧异,但“都以各种传统形式的社会当作社会完善的试验”,并都对个人的物质私利“有深刻的厌恶,唯恐它会毁坏所有建基于道德原则的人群关系。
他们对工业化的结果不是心存疑惧,而是彻底仇恨,特别是现代都市生活及其病态与非人性化。
他们强调社会重于个人,有机的群体关系高于法律关系及法定权利……渴望共有的道德价值和对真理的共同认识与分享……高度评价人类存在的非理性、非功利方面——艺术、宗教等等”。
此外,他们面对着启蒙运动腐蚀性批判的理性主义,“却常亟思建立一种认识论,为道德价值建立一个基础”。
这种文化保守主义无疑是一种出现于现代化过程中,基于对“工业化的结果”的反思而生发出来的对西方现代化运动的批判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
稳健的文化抉择。
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
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1-13章)
第一章单元测试1、问题:跨文化研究应该既要注意它的文化之间的差异,但是更多的要注意差异下面之间能够沟通不同文化之间一些__的面。
选项:A:本土性B:政治性C:共同性D:社会性答案: 【共同性】2、问题:要使一个文学经典成为世界上流通的文学经典,要采用__的语言。
选项:A:世界围流通的B:使用人数最多的C:历史最为悠久的D:书写最为简便的答案: 【世界围流通的】3、问题:比较文学从19世纪到20世纪,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当前都还是一个以西为中心的一个学科,而__是当代的学者非常重要的一个认识。
选项:A:超越西中心主义B:超越东中心主义C:继续西中心主义D:形成东中心主义答案: 【超越西中心主义】4、问题:17、18世纪以及近代所有西人都认为自己的文化非常发达,他们是文明的代表,非西则是落后的。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5、问题:世界文学是一个固定的概念。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6、问题:哈佛大学的大卫·丹穆若什在他的《什么是世界文学》一书中认为,超出本国的语言和文化传统,在世界上更广泛的围流通的作品,才是世界文学的作品。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7、问题:做一个好的比较文学学者,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8、问题:差异是使一个文化具备其独特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面,没有文化差异就没有独特的文化。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9、问题:哈佛大学的大卫·丹穆若什在《什么是世界文学》中认为世界文学是__。
选项:A:世界各国文学的总和B:世界围流通的文学C:西经典文学D:非西经典文学答案: 【世界围流通的文学】10、问题:___是使文学作品能在世界围广泛流通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
选项:A:翻译B:文学批评C:学术著作D:原著出版答案: 【翻译】第二章单元测试1、问题:爱默生所引领的_____,是一场思想与文化的解放运动,被誉为美国的文艺复兴。
胡先骕事迹故事介绍范文
胡先骕事迹故事介绍范文胡先骕是首次鉴定并与郑万钧联合命名“水杉”和建立“水杉科”的科学家,胡先骕事迹大家知道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胡先骕事迹故事介绍内容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胡先骕事迹故事介绍内容(精选篇1)1940年10月胡先骕被任命为国立中正大学首任校长。
1952年有思想改造运动,胡先骕作《对于我的旧思想的检讨》,其中言出任中正大学校长之原因云:这一年,熊式辉在江西泰和筹备办一所大学。
熊式辉办这所大学的意图是要培养他的干部,起先他要把这所大学算作省立,陈立夫坚决不肯,才成为国立的。
在这年的秋天,熊式辉推荐我做中正大学校长,我以为在战时能在家乡创办一所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领袖的大学,是件有价值与光荣的事,而且也达到了我向上爬的欲望,便答应了。
胡先骕第一次检讨,未获通过,又作《对于我的旧思想的再检讨》,对此问题原委,又云:那时陈立夫本来是想任命吴副院长去做校长的,而我却是蒋介石所特别赏识的人,我对于作官没有兴趣,此次却做了第一任纪念国民党领袖的大学校长,我是引以为荣的,所以我便毫无迟疑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从胡先骕自述,几乎可以明确得出,其出任校长与吴有训无关。
某年笔者出版《不该遗忘的胡先骕》一书,即依据胡先骕《检讨》而作此认定。
此前,在《中正大学校友通讯》中,不时有文章言及系吴有训推荐,笔者以为拙著问世,可为更正。
其后,依然有人持此之说。
再后,笔者又获得一些与吴有训相关材料,某年6月在本公众号上发表《胡先骕出任中正大学校长再探讨》,意在引起学界之注意。
2024年5月24日江西师范大学举行胡先骕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仍有学者不察作者公布之史料,而沿用旧说。
胡先骕事迹故事介绍内容(精选篇2)胡先骕先生是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奠基人。
中国近代较早开展系统性木材学研究的机构是1928年由胡先骕等先生在北平设立的静生生物调查所(简称静生所)。
1935年,胡先骕先生给唐燿先生编纂的中国第一部木材学专著—《中国木材学》题序时直言:“木材之为学,乃森林利用学上主要科目之一。
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行政管理岗人员招聘考试真题
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行政管理岗人员招聘考试真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2年4月22日,()国际商事法庭揭牌,标志着中西部首个在地方设立的国际商事法庭正式运行,成为继苏州、北京后,全国第三个在地方设立的国际商事法庭。
A.重庆B.西安C.昆明D.成都【答案】:D2.2022年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工船()在山东青岛交付运营,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实现了由“0”到“1”的进阶发展。
A.远洋1号B.海角1号C.海监1号D.国信1号【答案】:D3.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的前提是()。
A.符合法律法规和满足乡俗民约B.符合产业政策和区域规划C.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D.符合用地规划和价格管制规定【答案】:C4.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
A.合作1/ 15B.和谐C.友爱D.繁荣【答案】:B5.《中国制造 2025》提出强化工业基础能力的重点不包括()。
A.统筹推进“四基”发展B.加强“四基”创新能力建设C.推动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协同发展D.统筹推进整机企业发展【答案】:D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
A.陶渊明的《桃花源记》B.欧阳修的《醉翁亭记》C.范仲淹的《岳阳楼记》D.王勃的《滕王阁序》【答案】:C7.根据下面()定律我们可以得到发明永动机的实验是一种徒劳?A.能量守衡定律B.牛顿运动定律C.阿基米德定理D.质量守衡定律【答案】:A8.(单选题)我国古代农历,是按照()来安排的历法。
A.月亮的月相周期B.地球公转周期C.太阳自转周期D.地球自转周期【答案】:A9.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重大创造是(),同时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A.民族区域自治2/ 15B.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C.民族团结D.民族平等【答案】:A10.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关于行政拘留的说法正确的是?()A.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拘留的处罚B.省级人大制定的法规可以设定拘留的行政处罚C.县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违法的相对人实施行政拘留D.市辖区公安分局有权决定对违反治安管理的相对人实施拘留【答案】:D11.实行薄利多销策略的一般是()的商品,因为该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
文化保守主义评述
文化保守主义评述摘要:文化保守主义是近现代以来重要的文化思潮之一,他在发扬传统文化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也促进了现代文化的发展。
在文化引领时代的今天,如何看待文化保守主义,如何加强文化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分析文化保守主义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为文化争论和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和见解。
关键词:文化保守主义保守主义主要想维持现状,反对激烈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改革的势力和思想流派,主张社会改良,价值认同和维护传统(1)。
它有一种不想突破陈规的惰性,英国学者斯科拉顿说保守是一种自然性情,它是绝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性:习惯、惰性、恐惧以及好胜心等等(2)。
梁启超认为:”唯留恋也故保守”(3)。
牟宗三认为:”真正的保守,就是切实而落于实践的创新(“4)。
学术界对保守主义作了比较一致的看法。
中国的保守主义起源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以章太炎为精神领袖的”国粹派”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保守主义的文化团体,”国粹派”和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分别代表着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
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又出现高涨,与强势的西化思潮、初步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五四时期有保守主义的”东方文化派”(以杜亚泉为代表)和”学衡派”(胡先骕、梅光迪、吴宓为代表)挑起的论战以及他们发表的文章和著作都对社会产生过巨大的反响。
三、四十年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走向成熟。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围绕”中西文化”、”新旧文化”和”本土文化与现代化”这样几个问题展开思考的,并与反传统主义的激进主义者、主张俄化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争论,他们的理论建立与理论局限,也主要反映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理解上.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西方思想的侵蚀,传统的本土文化受到威胁,为防止本体改变,捍卫传统文化的保守主义者与各种思潮进行了争论,企图捍卫自古以来的人们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和稳定的社会生活。
梅光迪文化保守主义思想述评
( 一) 批判‘ ‘ 新 文 学”
新 文化运 动倡导 者陈独 秀 、 胡适 等人 以文学进化 论为理 论依
西 方思 想 的双 重影 响 。在近 代 中 国具有 这种 知 识结 构 的人并 不 据 , 提 出“ 一时代 有一 时代 的文学” , 主 张废 除古典 的文言文 , 提倡
鲜见, 然 而梅 光迪 的特 殊之 处 在于 , 他 并 没有 像多数 人那 样将 西 白话文 。梅 光迪认 为 , 文 学随 时代而 变迁 , 但 不是 “ 以此 易彼 ” 的
束人 类行 为 。 白璧德 对西 方现 代化 进程 的批 评切 中时弊 , 在西 方 西 方社 会 的批判 。在 这里 主要 介绍 一 下梅 光迪对 民权 主义 的批
世界 影响 重大 : 其 对 中 国儒 家文化 的推 崇和 定位更 是增 强 了他 的 判 。
中 国学 生对本 民族 文 化 的信心 。 因此 , 梅 光 迪对 白璧 德 的思想 主
一
、
梅 光迪 思想 的理 论渊 源
的《 学 衡》 杂志 , 形成 “ 学 衡派 ” , 集 结 了一大批认 同《 学衡》 宗 旨的 同仁 以反 对新 文化运 动 。下面 通过 梅光 迪对 新文 化运 动的几 点
梅 氏家族 在安 徽宣 城是望 族 , 梅 光迪 从小就 受到 良好 的中 国
传 统文 化教 育 。 他 l 8岁肄 业于 安徽 高等 学堂 , 1 9 1 1 年赴 美 , 1 9 1 5 批 评来 了解 其思想 : 年 入哈 佛大 学 , 师 从 欧文 ・白璧德 , 专 攻 西洋 文学 。从梅 光迪 的 家 世和 教育背 景来 看 , 我们 不难 得 出其思想 必受 中 国传 统文 化和
( 二) 批 判新文 化 派提倡 的 西方近 代价值 观念 对 于新 文化派 所提 倡 的浪漫 主义 、 自然主 义 、 功 利主义 和科
梅光迪与《学衡》
道其中一些原理遥 日本在江户时期就已经引进徐尧利合译的
叶几 何 原 本曳袁上 至 达 官 贵 人 袁下 到 普 通 百 姓 都 有学习尧研究尧收藏该书者袁如万尾时春尧村濑 义益尧细井广泽等人遥 且叶几何原本曳中的野名词 术语以及编排体例等均对日本学者学习尧了解 并编著西方几何学教科书产生了很大的参考 作用冶遥
乐黛云先生在为我编的 叶梅光迪文存曳作 序时称院野激进派尧自由派尧保守派共同构成了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化启蒙遥 把文化保守 主义置于文化启蒙运动之外袁 甚至把他们作 为对立面而加以抹杀袁 这是完全不符合历史 事实的遥 冶
据台湾学者侯健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袁晚年 胡适在美国遇到梅光迪的妻子李今英袁胡适对 她说了句野老梅是对的冶遥
员怨圆员 年袁梅光迪任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主 任袁同年发起成立叶学衡曳杂志社袁于 员怨圆圆 年 员 月 出 版 叶学 衡 曳创 刊 号 袁此 为 野学 衡 派 冶成 立 的 标 志袁核心成员还有吴宓尧刘伯明尧柳诒徵尧胡先 骕尧汤用彤等遥 员怨圆猿 年初袁梅光迪对吴宓 自封 叶学 衡 曳总 编 辑 等 事 不 满 袁声 称 野叶学 衡 曳内 容 愈 来愈坏袁我与此杂志早无关系矣冶遥 同年袁刘伯 明病逝遥 员怨圆源 年袁梅光迪赴哈佛大学任教袁胡先 骕亦赴美袁学衡派一时风流云散袁后由吴宓独 立支撑遥
的白话诗叶蝴蝶曳遥 胡尧梅之争的影响十分巨大袁可以说是新
文学运动的前奏遥 胡适于 员怨员苑 年归国袁倡导文学革命袁在国
内引起极大的反响遥 时在美国的梅光迪早已按 捺不住袁终于在 员怨员怨 年 员园 月回国遥 不久袁梅光 迪倡议创办叶学衡曳杂志社袁并拉吴宓尧汤用彤 加盟袁这时野胡尧梅之争冶升级为学衡派与新青 年 派 的 对 垒 袁成 为 永载 新 文 化 运 动 史 册 的 重 大 事件遥
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作出了全面的部署。 会议提出“四个更加”:当今社会更多地以 文化的方式参与全球化;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 用更加突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更加迫切。 “四个越来越”: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凝聚力、 创造力的源泉;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 重要;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支柱;丰富 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的迫切愿望。 “三个关系到”:关系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目 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 关系到中华民族在建国100年的复兴伟业。
• 梁启超(1873— 1929)字卓如,号 任公。广东新会人。 早年倡导维新变法, 五四时期转向文化 保守主义者。1919 年出版《欧游心影 录》,
• “讴歌科学万能的人,满望着科学成功,黄金世界便指日 出现。如今功总算成了,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 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到幸福,倒反带来 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 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 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一位‘科 学先生’。” • “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 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 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和许多前辈,眼巴 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国粹主义的基本内容:1、古学复兴思想。 2、批判西方文化 3、中西文化思想。
• 黄侃(1886—1935) 湖北蕲春人。在传 统“小学”的音韵、 文字、训诂方面取 得了卓越成就,先 后任教于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论梅光迪以传统文化现代转化为核心的文艺思想
论梅光迪以传统文化现代转化为核心的文艺思想冯能锋【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19)011【总页数】11页(P56-66)【关键词】梅光迪; 传统文化; 现代转化; 学衡; 文艺思想【作者】冯能锋【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6作为中国近代留美学生的主要代表,梅光迪是20世纪上半叶重要的思想家。
当时在哈佛大学任教的欧文·白璧德先生致力于新人文主义、古典主义研究,与占据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孔孟儒学颇有相似之处,因此留学时期的梅光迪主动求教于白璧德,并且后来受其学术思想影响颇大。
针对目前国内学界对梅光迪的研究片面性、不成系统,有必要对他进行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
从他反对以胡适、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这一大批学人的新文化观点,并以《学衡》杂志为阵地与之论争这一主要行为来看,当今的研究者倾向于把他划入“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复古主义”一列。
但是随着百家争鸣、学术研究的逐渐推进与个人观点的不同,我们发现梅光迪不仅仅只是简单地捍卫传统文化,其“真面目”正一步一步被揭开。
梅光迪先生博古通今、中西皆有所涉猎,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对中西文化思想研究具有独立见解的一位前辈。
只是先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不轻易动笔,不急于出版,因此一生所留笔墨不多,有一部分著述已经收入在早期的《梅光迪文录》书中,最新出版的《梅光迪文存》一书,为我们研究梅先生之生平事迹、文艺思想提供了更加珍贵、更加丰富的史料。
依据梅光迪创办《学衡》杂志这一基本事实,结合《梅光迪文存》中收入的文章、书信、日记等篇章,探讨他为捍卫传统文化而与胡适有关文学革命之间的种种论争,为争夺话语权而联合一众好友创办杂志,就他言论中的各种变化发掘其纷繁复杂的文艺思想。
一、与胡适论战:捍卫传统文化当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以文学革命的发起人、倡导者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走上中国近现代文坛时,随之而来的是声名赫赫、大放光彩,他们成为20世纪初期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主将。
中西文化中的保守主义及其结果
中西文化中的保守主义及其结果保守主义是指一种对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坚守和维护,特别是在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
在中西文化中,保守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保守主义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结果,有些是积极的,有些则是负面的。
本文将讨论中西文化中的保守主义及其结果。
让我们看看中西文化中保守主义的表现。
在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儒家价值观念一直都是社会的主流。
儒家强调家庭、孝道、传统礼仪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西方文化中,基督教传统和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个人道德和社会秩序。
保守主义在社会和政治中的表现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保守主义体现在封建等级制度的坚守和维护上,而在西方社会中,保守主义常常表现为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秩序的坚守。
保守主义者通常对于改革和变革持谨慎态度,他们更倾向于保持现状或回归传统。
保守主义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结果。
其中积极的结果之一是保守主义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在古代中国和西方社会中,保守主义有助于维持封建等级制度和家庭秩序,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保守主义还能够延续文化传统,保护历史遗产,促进文化繁荣。
保守主义也存在一些负面的结果。
其中之一是对创新和变革的抵制。
保守主义者通常对于改革持谨慎态度,他们更倾向于保持现状或回归传统。
这种抵制变革的倾向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僵化和停滞,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保守主义可能也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歧视,尤其是对于性别、种族等方面的不平等现象。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西文化中的保守主义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城市化,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保守主义依然是中西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
中西文化中的保守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的稳定和文化传统的延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保守主义也存在一些负面的结果,如对于创新和变革的抵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5
旁 的大 城 。
时势 造 英雄 , 胡适 成 功 了,坚 守 古
文 和 旧体 诗 道 统 的梅 光 迪 于 是 暗 淡在 胡 适 的荣 光 背 后 ,失 语 在 胡 适 的 话语 霸权
文 化保 守 主义 者 的历 史命 运
— —
写 在 《 光 迪 文 存 》 出版之 时 梅
口 沈卫威
口 《 学衡》派的历史作用和价值恰恰在于其和时 尚及主流的不符 。其制衡文化激进 主义 导致
文化 的失范的功效虽然微弱 ,但其本身学理上 的理性精 神和超越现 实的文化 意识,却是强大 的。 以及 由此所呈现 的道德力量和文化信念的忠诚感,也是难能可贵的。
在 北 京 直 接 搅 动 的 。这 背 后 自然 又 与 此 梅 光 迪 , 在 同 胡适 一起 参 加 的 留美 庚 款
考 试 中落 榜 , 次 年 重 考 赴 美 。 1 1 — 9 5
97 近代 以来 , 英 雄 的 舞 台 ,留 给 皖 北 1 1 年 间 ,他 与 胡 适 就 白话 文 、 白话 新
历 史 上 伟 大 的 事 件 与 伟 大 人 物 有 后 ,仍 可 通 过 纯粹 的 惯性 而保持 长 时 期
关 , 时代 的精彩 也 由于 伟 大人 物 层 出迭 的繁 荣 。我们 常 常听 到 这样 的 惊叹 , 即
现 。 因 此 ,我 服 膺 威 廉 ・ 姆 斯 在 《 詹 伟 在 人 类 历 史发 展 的 高潮 阶段 , 不仅 民众
强势 之下 。 这 是 梅 光 迪 的 第 一 次 失 败 ,也 就 是
命 运第 一 次捉 弄他 。
梅 光 迪 不 甘 命 运 就 这 样 降 临 在 两 个 人 的 头 上 。 于是 他 在 回到 南 开 大 学 短 暂 执 教 后 ,来 到 东南 大 学 ,他 纠 集 人 马 , 创办 《 学衡 》 ,欲 与胡 适再 战江 湖 。 梅 光 迪 展 示 出 的身 份 ,和 胡 先 骗 、
人 物 与 时代 、社 会 相 互 作用 的关 系 , 以 阵地 劲 吹 才 不至 于 平 息 。 然后 , 国 家 大
及 民族文 化 发 展 的 大趋 势 。所 谓 个人 的 多 数 成 员 的激 情持 续 高 涨 达到 它 的 极 盛
命运 也 与之紧 密相 关 。
时期 , 并且 在 国 家 内部 的原 动 力 消 失之
吴 宓 相 同 ,是一 个 信 念 坚 定 ,立 场 顽 固 样 说 几 句 讽 刺 的 话 外 , 不 屑 与 “学 衡
逼 李鸿 章 、段 祺 瑞 等 人 ,这 里 只 谈 绩 溪 胡 诗 问题 展 开 了激 烈 的 论 战 ,把 胡适 “
主 题 书 评
适 与 宣城 梅光 迪 两位 皖 南学 者 。
上 梁 山 ” 。胡 适 乘 新 文化 运 动 的大 势 归
来 ,登 高 而 招 ,顺 风而 呼 , 大获 成 功 。 最 初 ,这 本 是 两 个 朋 友 之 间 的 事 ,却 因
人 ” 的 出现 , “ 四 ”才 显 得 伟 大 。陈 尤 绝 无仅 有 。 为子 孙 者 , 当如 何 时 时 仰 五 独 秀 、胡 适 、 鲁 迅 等 文化 伟人 可 谓 大河 止而 知所 自勉 乎 !” 为 了家 族 的荣 耀 ,梅 光 迪 和 胡 先 骗
一
之 旁 的大城 。
大 人 物 、 伟大 思 想 与 环 境 》一 文 中所 说 充 满 活 力 ,而且 天 才 层 出不 穷 。此 中奥
的:
秘 就像 长 期 来存 在 的难 解 之谜 一 样— — 为何 大 河之 旁 必有 大城 。 ( 引 自怀 特 转
著 、 曹锦 清等译 : 文化 科 学—— 人 和
为 了使 社 会 发 生 翻 天覆 地 的 变革 ,
需要 群 英 荟 萃 ,连 接 不断 。这 就是 伟 大 文 明的研 究》 第 11
梅 光 迪在 1 4 年 3 3 9 5 月 日的 日记 中 写
道 : “ 城 梅 氏在 中 国族 姓 中实 为 最 光 宣
2 4
梅 光 迪 文 存 ,梅 铁 山、 梅 杰 编 ,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出版 社 ,2 1 01
时代 如 此 稀 少 的原 因— — 这也 是 希 腊 、
历 史 的发 展 有着 偶 然和 必 然 的 双 重 早 期 罗马 、 文 艺 复兴 时期 的 突然繁 荣显 因素 , 同时 也 显示 着 特 定 历史 时 期 伟 大 得 如 此神 秘 的原 因 。疾 风 必 须一 阵接 一
五 四 时期 是 中 国历 史 、社 会 “ 生 荣之 一矣 。予 考 宣 城 梅 氏所 产 人 物 有 两 发
翻 天 覆 地 的 变 革 ” 的 “ 大 时代 ” , 因 种 , 一 为 文 艺家 ,一 为 数 学 家 。 …… 梅 伟
此 出现 了 “ 人 ” 。也 正 是有 众 多 “ 伟 伟 氏家 风 ,合 文 学 与 科 学 而 为 一 ,在 吾 国
梁 启超 在 《 代 学风 之 地 理 分 布 》 近
一
样 , 都 是 1 岁 即 参 加 科 举 考 试 。 在 2 1 0 年 科 举 废 止 后 ,他 们 成 了真 正 的文 95
文 中 曾感 叹 皖 北 白朱 元 璋 到 李 鸿 章 , “ 惟产 英雄 ,不产 学者 ” 。
化遗 民 。 尽 管后 来 有 留学 的机 会 ,但 他
新文 化 、新 文 学运 动 与 皖 人 有 直 接 们 要 保 守 住 自 己的这 份 文 化 身 份 和 曾经
的关 联 ,是 陈 独 秀 、胡 适 及 《 青 年 》 新
时的 北洋 政府 皖 系政 治势 力 有关 。
的荣 光 。 1 1 年 和 胡 适 已经成 为朋 友 的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