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降水观测与资料整编

合集下载

降水量观测规范

降水量观测规范

主动加测 这些情况不属于变动观测任务 而是观测人员应有的对工作负责的自觉行动

条 降水可分为两类 大气降水与地面降水 由自然云雾或自由大气中降落到地面
上来的液态和固态水称为大气降水 指雨 雪 雹等形成的降水 地面水气凝结物称为地面降水 指
雾 露 霜等 由于单纯的雾 露 霜日量甚微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 其量 常不足
由表
可以看出 年降水量和年雨日的记录误差随记录精度的放宽和降水量的变小而增
大 特别是干旱地区 月 年雨量 雨日系统偏小甚多 但
记录精度引起的降水量误差普遍
不大 所以本规范只限制了

分辨力观测仪器的使用条件
实际上表
数据明显偏大于实际截留蒸发损失 如黄河水利委员会三门峡站观测到
翻斗雨量计的截留水量 在雨止三 四天后 仍未蒸发尽 陕西状头站观测
的截留蒸发损失及其对雨日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 分析时以
分辨力仪器为标准 假定降
雨停止后翻斗内的截留水量在一日内蒸发完毕 如果连日降雨则截留蒸发为零 分析结果如表



湿

半干旱半湿润


不同记录精度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年雨日偏小百分数对照表
不同记录精度截留蒸发损失
年降水量
年雨日
年降水量
年雨日
年降水量
年雨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
降水量观测规范
条文说明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总则 观测场地 仪器及安装 雨量器观测降水量 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长期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降水量资料整理
降水量观测规范 条文说明
前言

水文学2第二章降水

水文学2第二章降水
水文学2第二章降水
3、降水强度: 简称雨强,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 根据雨强进行分级,常用分级标准:如12小时降水量来分级,0.2-5(小
雨)、5-15(中雨)、15-30(大雨)、 30-70(暴雨)、70-140(大暴 雨)、 >140(特大暴雨)。
水文学2第二章降水
2.热带气旋雨: 热带气旋,根据最大风速的大小分为:热带低压(风 力6~7级)、热带风暴(8~9级)、强热带风暴 (10~11级)、台风(12级以上)。
水文学2第二章降水
水文学2第二章降水
• 台风的低空结构如图,外围大风区,半径约 200~300km,风速向中心急增;涡旋风雨区, 半径约100km,上升气流强烈,狂风暴雨;台 风眼区,半径约5~30km,为下沉气流,晴空 风小。台风雨随其路径呈带状分布,雨量大, 强度高,常常带来洪水灾害。
• 即地面暖湿空气 -→ 抬升冷却 -→ 凝结为大 量的云滴 -→ 降落成雨。
水文学2第二章降水
二、降水的分类
• 按空气抬升形成动力冷却的原因分为4类: • (一)对流雨 • (二)地形雨 • (三)锋面雨 • (四)气旋雨
水文学2第二章降水
(一)对流雨
• 地面局部受热,下层湿度比较大的空气 膨胀上升,与上层空气形成对流,动力 冷却致雨。这种降雨多发生在夏季酷热 的午后,降雨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 常常形成小流域的暴雨洪水。
• 应用:从图上可以查知各地的降水量,以及降水的 面积,但无法判断出降水强度的变化过程与降水历 时。
水文学2第二章降水
水文学2第二章降水
4、降水特性综合曲线
• 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1)强度-历时曲线 • 绘制方法:根据一场降水的记录,统计其不同历时

05降水量观测规范【SL21-90】条文说明

05降水量观测规范【SL21-90】条文说明

日雨量
平顶 坡顶
不分级
平顶 坡顶
月雨量
平顶 坡顶
年雨量
平顶 坡顶
房顶雨量器测雪 偏差更大 日降雪量平均偏小
最大偏小
月降雪量平均偏小
这是由于房顶风速大 而雪的密度比雨小 致使雪片漂移损失比雨更大
前述风洞试验已证明房顶风速偏大 野外大量的试验成果又证明在房顶观测降水量比近似真
值 地面雨量器观测值 系统偏小很多 如果我们还继续将房顶作为降水量观测场 则所提供的降
翻斗式雨量计 放宽分辨力 可以减少翻斗翻动次数 减少翻斗翻动过程中的雨量误差 减少仪器磨
损和故障 延长仪器寿命 实际提高了仪器的量测精度 从而提高暴雨资料的准确性
三 仪器分辨力的不同对降水量和雨日的影响 不同仪器各不相同 其中以翻斗式雨量计影响
最大 在全国不同地区挑选了 个雨量站 用
年的资料系列 对不同分辨力的翻斗雨量计
整理等 由水文领导机关根据各地的降水量大小和时空变化规律及暴雨特性等在 测站任务书 中
规定 各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任务 必须按照 测站任务书 执行 如果观测仪器运转正常 又未出
现异常的灾害性降水 即一般情况下雨量站不得自行改变 但是 对于未规定观测降水强度的雨量
站在发生特大暴雨或自记仪器发生故障时 主动加测降水强度 未规定测记冰雹的站 如发生雹灾
主动加测 这些情况不属于变动观测任务 而是观测人员应有的对工作负责的自觉行动

条 降水可分为两类 大气降水与地面降水 由自然云雾或自由大气中降落到地面
上来的液态和固态水称为大气降水 指雨 雪 雹等形成的降水 地面水气凝结物称为地面降水 指
雾 露 霜等 由于单纯的雾 露 霜日量甚微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 其量 常不足

降水量观测规范

降水量观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行业标准SL21-90降水量观测规范1991-02-21发布1991-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主编单位:水利部水文司批准部门:水利部目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观测场地第一节场地查勘第二节场地设置第三节场地保护第四节雨量站考证簿的编制第三章仪器及安装第一节基本技术要求第二节仪器的主要组成和适用范围第三节仪器安装第四节检查和维护第四章雨量器观测降水量第一节观测时段第二节液态降水量观测第三节固态降水量观测第四节特殊观测第五节观测注意事项第五章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一节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二节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六章长期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第一节自记周期的选择第二节观测方法第七章降水量资料整理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雨量器观测记载资料的整理第三节日记型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的整理第四节长期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的整理附录一雨量站考证簿编制说明附录二F-86型防风雨量器的安装附录三雨量站观测记载簿填制说明附录四降水量观测误差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统一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技术,提高降水量观测资料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包括单独设立的基本雨量站和水文站、水位站、水面蒸发站及地下水位站等兼作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

各类水文自动测报或遥测系统中作为基本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亦应执行本规范。

第1.0.3条雨量站的任务是在选定的观测场使用雨量器或自记雨量计进行降水量观测。

其观测项目、记录精度、观测段次、是否观测降水起止时间、资料整理等均应按照《测站任务书》执行,一般情况下,雨量站不得自行改变。

第1.0.4条降水量观测项目,一般包括测记降雨、降雪、降雹的水量。

单纯的雾、露、霜可不测记。

必要时,部分站还应测记雪深、冰雹直径、降水强度、初霜和终霜日期等特殊观测项目。

降水物符号:降水物符号记于降水量数值的右侧,单纯降雨和无人驻守雨量站不注记降水物符号。

降水量观测资料整编方案

降水量观测资料整编方案

降水量观测资料整编方案第一节水文资料整编概述水文资料整编就是将测站收集的原始资料,按科学的方法和统一的规格进行考证、整理、分析、统计、审查、汇编、刊印和储存的全部技术工作。

各项原始资料是基层水文测站职工在外业测验中测取和调查得来的,数量繁多,有些只有一份,部分资料在时间上是离散的、片段的,彼此独立的资料,其数值只能代表现测时的瞬时情况,且一些在测验过程中的数据又是没有使用意义的。

同时,由于天然和人为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测验误差甚至计算错误,或是测验设备上的故障及观测人员的过失,贻误观测时机,造成资料的局部中断、缺测等情况。

因此,每年年终,各水文测站都要在“四随”(随观测、随计算、随分析、随整理)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审核、查证,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格进行资料整编。

整编的初步成果还要经过审查、复审,并进行全流域或全水系上下游、干支流、各测站同项资料的综合合理性检查,以求达到各方面的平衡或协调,保证水文资料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最后再以水文年鉴的形式刊印成册或者以规定的表结构形式存入数据库,使之便于应用和长期保存,并为防汛、抗旱、水利建设、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国防、科学研究及其他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没有经过整编的水文资料是不可靠、不完整、不连续的,使用部门不能直接使用或使用起来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水文资料来源于测站,测验是整编的基础,其质量好坏对以后各阶段的工作影响很大。

只有测验质量符合要求,才能整编出精度可靠的成果;测验质量不高,不仅会造成整编上的困难,而且也很难得出理想的成果。

资料整编可以说是测验工作的总结和继续,通过整编可以对原始资料去伪存真,检查和指导测验。

如发现测验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测验的意见,可以提高测验水平;反过来,通过测验又可以检验整编方法是否合理。

二者有机联系,相互促进。

所以,资料整编是水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文测站的日常工作之一,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二节水文资料整编的发展历程民国时期的水文资料编印多系实测记录,少数虽编为年统计格式,也只是由实测且断断续续的资料表面统计的特征值,未经系统的整理和合理性鉴别,刊布的形式和规格也不统一,内容为逐年(或多年)水位和雨量资料的月年特征值统计表等。

水文水资源教材-《水文资料整编》复习提纲 - 2

水文水资源教材-《水文资料整编》复习提纲 - 2

《水文资料整编》复习提纲第1章水位资料整编1、缺测水位的插补方法答:直线插补法:当缺测时间内水位变化平缓,或虽变化较大,但呈一致的上涨或下落的趋势时,可按缺测缺测时段两端的观测值按时间比例内插求得。

连过程线插补法:当缺测时间内水位有起伏变化,如上下游站区间径流增减不多,冲淤变化不大、水位过程线又大致相似时,可参照上下游站水位起伏变化,连绘本站过程线进行插补。

水位相关法插补:当缺测期间的水位变化较大,或不具备上述两种插补方法的条件,且本站与邻站的水位之间有密切关系时,可采用此法插补。

相关曲线可用同时水位或相应水位点绘。

如当年资料不足,可借用往年水位过程相似时期的资料。

2、水位的保证率答:一年中日平均水位高于和等于某一水位值的天数,称为该水位的保证率。

各种保证率水位的统计方法:列表挑选;图解法。

对全年各日日平均水位由高到低排序,从中依次挑选第1、15、30、90、180、270及最后日对应的日平均水位,即为其保证率水位。

3、水位资料的单站合理性检查答:(1)单站合理性检查:采用逐时或逐日水位过程线分析检查,根据水位变化的一般特性(如水位变化的连续性、涨落率的渐变性、洪水涨陡落缓的特性等)和变化的特殊性(如受洪水顶托、冰塞、冰坝及决堤等影响),检查水位的变化的连续性与突涨,突落及峰形变化的合理性。

(2)综合合理性检查:①上下游水位过程线对照:当上下游各站水位变化过程相似时,应比较同时段各站水位变化趋势。

若发现水位变化过程不相应,则要分析原因。

在有闸坝的河段上,作闸上下游水位对照时,可点绘平均闸门开启高度过程线进行比较。

当闸门全部提出水面时。

上下游站水位变化过程与无闸河段相同。

关闸时,下游水位陡落,上游水位陡涨;开闸时情况相反。

②上下游水位相关图检查:当上下游水流条件相似,河床无严重冲淤看,无闸坝影响时,关系图点群应密集成带状。

对个别突出点应认真分析其原因。

若点群散乱,说明上下游站水位关系不密切,应分析其原因。

水文学第2章第5节

水文学第2章第5节

1 P Pi n

第五节 降水
面降水的计算 算数平均法
适用于面积不大,
地形起伏不大,站 点较多且布设较均
A:260mm
B:140mm
匀的流域,计算简
便。不能利用流域 附近的雨量资料。
C:240mm
第五节 降水
面降水的计算 泰森多边形法
该法假定流域上各点
的雨量以其最近的雨量
站的雨量为代表,需要 采用一定的方法推求各
3)森林不仅不能增加降水,还可能减少降水
第五节 降水
影响降水的因素 水体
减少降水量,但迎风的库岸地带降水增加
第五节 降水
影响降水的因素 人类活动
改变下垫面条件 人工直接控制降水
城市的增雨作用
第五节 降水
可能最大降雨
可能最大降水(PMP)或可能最大暴雨(PMS):在现代的 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段内,可
降雨平均深度-面积曲线
第五节 降水
降水要素 降水特征的表示方法
降水特征综合曲线
降雨平均深度-面积-历时曲线
第五节 降水
面降水的计算 算数平均法
算术平均法:流域内各站同一时段的雨量进行算术平均。
P—某一指定时段的流域平均雨量,mm; n—流域内的雨量站数; Pi—流域内第i站指定时段的雨量,mm,
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或暴雨)
可能最大洪水(PMF):由可能最大降水及其时空分布,通 过流域产流和汇流计算,可推算出相应的洪水,称为可能
最大洪水(PMF)。
站代表的在流域中距其
最近的点的面积,这些 站代表的面积图称泰森 多边形。
f1 p1 f 2 p2 f n pn 1 n P f i pi f1 f 2 f n f i 1

水文测验与资料整编:第2章 降水观测与资料整编

水文测验与资料整编:第2章 降水观测与资料整编

2.1.3 雨量站考证
(1)查勘设站任务完成后应及时编制考证簿,建立技术档案。 (2)逢5年份应考证雨量站情况;逢0年份可重新考证。雨量站 考证内容有变化时,应随即补充或另行建立考证簿。 (3)考证内容包括测站沿革、观测员情况、观测场地环境、仪 器使用情况。 (4)考证簿应采用纸质和电子文档两种方式保存。
(4)场内仪器之间、仪器与栏栅之间的间距不小于2.0m,仅设一台 雨量器(计)时为4m×4m,设置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各一台时为 4m×6m。
(5)场内地面应门应便于观测,路宽不大于0.5m。
(6)观测场四周应设置不高于1.2m的防护栅栏,栅栏条的疏密不应影响 降水量观测精度,多雪地区应考虑在近地面不致形成雪堆。
3、房顶观测场环境与设置要求
(1)观测场可设在与四周其他障碍物高度基本一致的平顶 房顶上。在空旷、平坦地区,独立房屋的房顶上不宜设置雨 量器(计)。
(2) 承雨器口应高于房顶上的障碍物,至其他障碍物的最 大仰角不大于30°。 (3) 雨量器(计)至墙体和房顶上障碍物边缘的距离不小 于2m。 (4) 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7)有积水的观测场,应在其周围开挖排水沟,防止场地内积水。
(8)观测场设立警示标志,划定保护范围。承雨器口至障碍物顶部高差 的2倍距离为保护范围,不应有建筑物,不应栽种树木和高秆作物。
(9)当试验和比测需要设置多台观测仪器时,观测场面积和仪器布置等 应使观测仪器之间相互不受影响,满足观测精度要求。
1、地面观测场环境与设置要求
(1)观测场应避开强风区,其周围应空旷、平坦,不受突变地形、 树木和建筑物的影响。
(2)观测场不能完全避开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的影响时,雨量器 (计)至障碍物边缘的距离应大于障碍物顶部与承雨器口高差的2 倍。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规定(修订)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规定(修订)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规定(修订)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规定(修订)编写说明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规定(修订)是在《关于印发《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规定》的通知》(气测函〔2005〕81号)的基础上,结合天气雷达质量整改工作需要编制而成。

本规定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组织起草,主要编写人员包括:周旭辉、李斐斐、周薇、陈玉宝、邵楠等。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发展,进一步加强对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并考虑到新一代天气雷达功能及特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新一代天气雷达是指中国气象局布网的CINRAD系列的新一代天气雷达,S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有CINRAD/SA、CINRAD/SB、CINRAD/SC等;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有CINRAD/CA、CINRAD/CB、CINRAD/CC和CINRAD/CD等。

第三条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是气象业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包括雷达开关机、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整编、填报报表、归档、雷达系统的维护维修、定标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等内容,本规定是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的基本准则。

第四条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和预警灾害性天气。

探测重点是热带气旋、暴雨、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雪暴、沙尘暴以及其它天气系统中的中小尺度结构等。

第二章岗位要求及职责第五条从事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第六条从事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包括:(一)严守工作岗位,严格按照本规定开展观测工作,认真分析雷达回波及其演变,做好重要天气的监测和预警,确保重大灾害性天气观测无遗漏和资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及真实性;(二) 认真填写、妥善保管各种电子档和纸质记录、表簿和各类技术档案;(三) 严格执行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雷达运行监控制度和其他有关规章制度;(四)负责雷达系统运行保障、工作模式选择、雷达系统适配参数设置、元数据参数配置、系统软件维护;(五)负责雷达系统定标,以及雷达系统和附属设备的维护、保养与检修,保证雷达系统和附属设备可靠运行。

第1、2章水文学基础、降水观测

第1、2章水文学基础、降水观测

幻灯片 58 1.5 水文测站分类根据测站的性质和作用,水文测站可分为基本站、辅助站、水文实验站和专用站。(1)基本站。基本站是 为公用目的,经统一规划设立,能获取基本水文要素值多年变化资料的水文测站。按设站目的和观测的主要项目不同,基本测 站又可分为流量站、水位站、雨量站、泥沙站等。(2)辅助站。辅助站是为补充基本站网不足而设置的一个或一组水文站点。 (3)水文实验站。水文实验站是在天然和人为特定实验条件下,由一个或一组水文观测试验项目的站点组成的专门场所。 (4)专用站。专用站是为科学研究、工程建设、管理运用等特定目的而设立的水文测站。 幻灯片 60 1.7 防汛抗旱基本常识 干旱预警信号 干旱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干旱指标等级划分,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中的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为标准。 橙色预警: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气象干旱为 25~50 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 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红色预警: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 旱为 50 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 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1 1.降水
一、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二、降雨、蒸发三、入渗、土壤水、地下水四、河川径流 一、水文循环及水量平衡水文学:研究地球上江河、湖泊、冰川、地下水和海洋等各种水体的存在数量、分布及变化规律 的科学。与气象学、地理学、生态环境学等关系密切。 1.1 水文循环:(1)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汽态、液态、固态(2)存在位置:空气中、地表、地下、生物体内
坡地汇流:指水流沿坡面和地下向河网的流动和汇集过程,它包括坡面汇流、表层汇流和地下汇流。 河网汇流:指水流沿河网中各级河槽向出口断面的汇集过程。 当一次降雨形成的水流全部流出流域出口断面时,一次径流形成过程即告结束。因此,河网汇流可视为三种径流在时间上 的再分配。 径流的度量 径流的度量常采用以下几个指标进行度量: (1)流量 Q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Q=A×V(m3/s) 式中,A:过水断面的面积(m2) V: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m/s) 流量过程线 用来表示流域出口断面的径流随时间变化过程

降水量观测规范

降水量观测规范

降水量观测规范降水量观测规范是指在气象观测中对降水量进行测量和记录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降水量是衡量降水过程强度和分布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气象预报、水资源管理、农业生产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下是降水量观测规范的一些要点:一、降水量观测设备和方法:1. 降水量观测仪器主要包括雨量计、雨量自动采集器和雨量计观测器等。

观测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保养。

2. 降水量观测方法可分为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两种。

人工观测主要采用人工读写雨量器的方法,自动观测主要利用雨量自动采集器和雨量计观测器等设备实现。

二、降水量观测记录与报告:1. 降水量观测记录应包括观测日期、观测时间、降水量、观测仪器及其编号等信息。

记录应准确无误,每日观测应及时记录,并按要求进行汇总和报告。

2. 降水量观测报告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填写,包括观测站名称、观测时间段、总降水量、日降水量等关键信息,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至相关部门或机构。

三、降水量观测质量控制:1. 降水量观测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控制,包括观测前后的仪器校准、观测环境的检查和观测人员的培训等。

观测数据应准确、可靠。

2. 对于异常情况下的观测数据,如仪器故障、观测站移动等,应及时记录并进行说明,不得随意修改观测记录。

四、降水量观测数据的保存和利用:1. 降水量观测数据应定期备份和保存,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备份数据应分布在不同地点,以防止数据丢失。

2. 降水量观测数据应及时上报并共享给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用于气象预报、水资源管理、农业生产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决策支持。

总之,降水量观测规范是保证气象观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只有通过科学的观测方法和规范的数据处理,才能为气象预报和各领域的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降水量观测资料整编方案

降水量观测资料整编方案

降水量观测资料整编方案降水量观测是气象学中一个重要的观测项目,对于了解地球的水循环、预测天气变化、研究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降水量观测资料,需要进行整编工作,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方面。

以下是一个降水量观测资料整编方案。

1.数据收集首先,需要确定需要整编的降水量观测资料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

根据具体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据源,如气象局的观测站点数据、卫星遥感数据、气象雷达数据等。

如果需要进行长时间序列的分析,可以选择长期观测站点的数据;如果需要进行区域性比较,可以选择多个站点的数据。

2.数据处理对于观测站点数据,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和校正工作。

首先,需要检查数据的完整性,排除缺失值和异常值。

然后,对数据进行校正,包括修正仪器误差、修正观测高度误差等。

还可以进行数据插值,填补站点之间的空缺数据。

对于卫星遥感数据,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例如,可以进行辐射校正、大气校正等,以消除大气等影响因素,得到地表降水量的估计值。

对于气象雷达数据,需要进行雷达降尺度处理。

由于雷达观测的是降水核心体积,而实际应用需要的是地面降水量,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算法将体积反演为地面降水量。

3.数据分析整编好的降水量观测资料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数据分析。

可以计算一些地区或一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降水量,并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还可以进行空间分析,绘制降水等值线图或空间分布图,以便观察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

另外,还可以进行降水过程分析,对一些地区一些时间段内的降水过程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降水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等。

4.数据应用整编好的降水量观测资料可以用于多个领域的应用。

在气象学中,可以用于研究降水量与其他气象要素的关系,建立降水预报模型等。

在水资源管理中,可以用于水文模型的驱动数据、水文过程模拟等。

在气候学研究中,可以用于分析气候变化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

为了保障整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专门的数据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共享,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和维护。

《降水量资料整》课件

《降水量资料整》课件
1. 时间尺度选择 2. 季节变化规律 3.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分析降水量在不同地区的分布 和影响因素。
1. 地形、海拔高度等因素 2. 气候区域的特点 3. 与相关气象指标的关联
分析降水量受气温影响的相关 性。
1. 温度和降水量的联系 2. 气候变化的影响 3. 不同气温环境下的降水
量差异
应用实例
降水量资料整理
# 降水量资料整理PPT课件 介绍降水量资料整理的重要性以及本课件的内容。探索一下湿润的丛林,看 看为什么降水量资料整理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资料收集
降水量的定义
详解最基本的概念。降水量指一定时间内空气中降水的总量,是水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收集方式
介绍传统收集降水量数据的方法和设备。雨量计、气象站、卫星图像等都可以用于收集和分 析降水量资料。
Change 2014: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Part B: Regional Aspec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688pp.
行业应用
介绍降水量资料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从农业经济到 城市管理,降水量数据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全球影响
介绍降水量资料整理的国际和全球化重要性。气候 变化和水资源缺乏等问题已经超出了国家和地区的 界限。
参考文献
• 《气象词典》 • 《气象学基础》 • Barros, V.R., Field, C.B., Dokken, D.J., et al. (Eds.) (2014). Climate
创新方法
结合现代技术,介绍计算机模拟、分布式计算等新型的数据收集方式和设备。
数据处理

降水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课件

降水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课件

水电能源开发
水电能源开发是降水资料的另一个重 要应用。通过收集和整理降水资料, 可以了解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位变 化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从而为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 提供科学依据。
VS
水电站的建设需要考虑水位的季节性 和年际变化,而降水资料可以帮助工 程师们预测这些变化,从而确保水电 站的稳定运行和能源的可持续供应。
降水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课 件
目录
• 降水资料收集的重要性 • 降水资料的收集方法 • 降水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降水资料的应用 • 降水资料的质量控制与误差分析 • 降水资料的管理与共享
01
降水资料收集的重要性
气候变化研究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降水资料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数据之一。通过对长时间序列的降水资 料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地面观测的优点是数据准确可靠,可以反映当地降水情况 ,但缺点是受地域限制,观测站点有限,难以全面反映大 范围的降水情况。
自动气象站
自动气象站是一种可以自动观测和记录气象数据的设备,通过在各个季节和不同 地点设置自动气象站,可以获取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气象数据。
自动气象站的优点是可以连续监测,数据精度高,覆盖面广,但缺点是设备成本 和维护成本较高。
误差来源与识别
观测误差
由于观测设备故障、观测方法不准确等原因 导致的误差。
传输误差
人工记录数据时由于疏忽、误解等原因导致 的误差。
记录误差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信号干扰、数据丢失 等原因导致的误差。
算法误差
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算法的不完善或错误导 致的误差。
误差修正方法
设备校准
定期对观测设备进行校 准,确保设备准确可靠

水文学原理水文预报:第2章 降水观测与资料整编

水文学原理水文预报:第2章 降水观测与资料整编

2.1 观测场地
2.1.1 场地查勘
(1)地名和交通通信条件等。 (2) 附近雨量站分布情况。 (3) 自然地理特征和水体分布情况。 (4) 当地降水和气温等气候特征。 (5) 雷电情况。 (6) 场地周围障碍物情况。 ➢ 要求:满足观测资料具有可靠性、代表性和一致性。
2.1.2 场地环境与设置
mm mm mm mm mm mm
(2)时段降水量摘录:经过订正后,将要摘录的各时段雨量填记在自记纸相 应的时段与记录线的交点附近,如某时段降水量为雹或雪时应加注雹或雪的符号。
底水量
未虹吸水量
2.7 降水量观测误差
• 用雨量器(计)观测降水量,由于受观测场环境、气候、 仪器性能、安装方式和人为因素等影响,使降水量观测值 存在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其组成如下式: p=pm+△p △p=△pa+△pw+△pe-△ps-△pb±△pg±△pr±△pj
2.1.3 雨量站考证
(1)查勘设站任务完成后应及时编制考证簿,建立技术档案。 (2)逢5年份应考证雨量站情况;逢0年份可重新考证。雨量站 考证内容有变化时,应随即补充或另行建立考证簿。 (3)考证内容包括测站沿革、观测员情况、观测场地环境、仪 器使用情况。 (4)考证簿应采用纸质和电子文档两种方式保存。
(2)记录笔到10mm或10mm以上等一段时间后才虹吸,记录线呈平顶状,则从 开始平顶处顺趋势延长至与虹吸线上部延长部分相交为止,延长部分的降水量不 应大于按储水器水量算得的订正值。
(3)大雨时,记录笔不能很快回到零位,致使一次虹吸时间过长。
4、下列记录线虽不正常,但可按实际记录线查算降水量: (1)虹吸时记录笔不能降至零线,中途上升。
1、虹吸量订正
(1)当自然虹吸雨量大于记录量,且按每次虹吸平均差值 达到0.2mm,或一日内自然虹吸量累积差值大于记录量达 2.0mm时,应进行虹吸订正。订正方法是将自然虹吸量与 相应记录的累积降水量之差值平均(或者按降水强度大小) 分配在每次自然虹吸时的降水量内。

降水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课件

降水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课件
作物种植
根据降水资料,合理安排作物种植时间和种植结构,提高农作物的 产量和品质。
农业灾害预警
通过对历史降水资料的分析,预测未来降水趋势,及时发布农业灾害 预警,减少灾害损失。
水资源管理应用案例
水资源规划
根据降水资料,合理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制定水资源保护和利 用政策。
水质监测
通过对降水水质的分析,监测水体污染状况,为水环境治理提供科 学依据。
分析结果应用
1 气候预测
根据分析结果预测未来的降水趋势,为防灾减灾提供科 学依据。
2 水资源管理
根据分析结果预测未来的降水趋势,为防灾减灾提供科 学依据。
3 农业气象服务
根据分析结果预测未来的降水趋势,为防灾减灾提供科 学依据。
4 环境监测与保护
根据分析结果预测未来的降水趋势,为防灾减灾提供科 学依据。
3
气候模型验证
通过对实际降水资料与气候模型模拟结果的对比 分析,验证气候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降水频率
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降水频率 ,了解气候变化对降水频率的影响。
整理流程
数据筛选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 ,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数据分析
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 ,提取有用的信息。
01
02
030405 Nhomakorabea数据收集
收集各种气象观测数据, 包括降水类型、强度、持
续时间等指标。
数据分类
根据整理方法对数据进行 分类整理。
04
降水资料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结构
根据降水资料的特点和需求,设 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包括数据
表、字段、索引等。

降水资料收集与整理.pptx

降水资料收集与整理.pptx
第87页/共9页
5.1.2 降水的特征
➢ 降水的特征
降水量
降水历时 降水强度
降水三要素
降水面积
暴雨中心
➢ 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或雨率,以mm/min或mm/h计。
➢ 平均降水强度:在Δt降水历时内降水量的降雨量ΔP,即:
➢ 瞬时降水强度:
i P t
i lim P dP t0 t dt
➢ 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器测法 (1) 一般采用定时分段观测制; (2) 把24h分成几个时段进行,以8时作为日分界点
第43页/共9页
自记雨量计 1) 可确定出降雨的起迄时间、雨量大小、降雨强度的变化过程; 2) 储存推求降雨强度和确定暴雨公式的资料; 3) 应与雨量器同时进行观测,便于校核。
第98页/共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9页/共9页
第54页/共9页
第65页/共9页
➢ 雷达探测 1) 根据探测到的降水回波位置、移动方向、移动速度和变化趋势,预报探测范围 内的降水、强度及开始和终止时刻; 2) 有效探测范围40-200km
第76页/共9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气象卫星云图 1) 可见光云图:反映云的反照率 反照率强的云,云图上亮度大,颜色白; 反照率弱的云,亮度弱,颜色暗 2) 红外云图:反映云顶的高度和温度 云层温度越高,高度越低,红外辐射越强
5.1 降水 • 形式:
• 降雨 • 降雪 • 露、霜、雹、霰 • 降水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 • 水文学中研究降水的意义: • 城市及厂矿的雨水排除系统 • 防洪设计 • 推求设计流量 • 推求设计洪水 • 探索降水量在地区和时间第上32的页/分共9布页规律
5.1.1 降水的观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观测注意事项
(1)每日观测时,注意检查雨量器是否受碰撞变形,检查漏斗
有无裂纹,储水筒是否漏水。
(2)暴雨时,采取加测的办法,防止降水溢出储水器。如已溢
流,应同时更换储水筒,并量测筒内降水量。 (3)如遇特大暴雨灾害,无法进行正常观测工作时,应尽可能 及时进行暴雨调查,调查估算值应记入降水量观测记载簿的备 注栏,并加文字说明。 (4)每次观测后,储水筒和量雨杯内不可有积水。
计有翻斗式、称重式、轮盘斗式和虹吸式等类型。 2、适用范围 (1) 人工雨量器适用于驻测的雨量站观测液态和固态降水 量;
(2) 翻斗式、称重式和轮盘斗式雨量计适用于驻测和无人
驻测的雨量站观测液态降水量; (3) 虹吸式雨量计适用于驻测的雨量站观测液态降水量。
2.2.2 仪器安装
1、地面观测场的人工雨量器安装高度为0.7 m,自记雨量计
(5)场内地面应平整,保持均匀草层,草高不宜超过20cm,设置的小路
和门应便于观测,路宽不大于0.5m。
(6)观测场四周应设置不高于1.2m的防护栅栏,栅栏条的疏密不应影响 降水量观测精度,多雪地区应考虑在近地面不致形成雪堆。 (7)有积水的观测场,应在其周围开挖排水沟,防止场地内积水。 (8)观测场设立警示标志,划定保护范围。承雨器口至障碍物顶部高差
第2章 降水量观测和资料整编

降水量是在一定时段内,从大气中降落到地表的液态和固态水所折算的
水层深度。 • 降水量单位以毫米(mm)表示,其观测记载的最小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需要控制雨日地区分布变化的基本雨量站和蒸发站必须记至0.1mm。 2、不需要雨日地区分布变化资料的降水量观测,其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400 mm的地区可记至0.2 mm,多年平均降水量400 mm至800 mm的地区可记至 0.5 mm,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800 mm的地区可记至1 mm。 • 降水量的观测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记起止时间者,观测时间记至分;
时间坐标订正线”。
(3)时间坐标订正线与记录线交点的纵坐标雨量,即为所求之值。 (4)如果遇到虹吸倾斜和时钟快慢同时存在,则先在基准线上作时 钟快慢订正(即时间订正),再通过订正后的正确时间,作虹吸 倾斜线的平行线(即时间坐标订正线),再求订正后的雨量值。
订正线
基准线
订正线
基准线
3、凡记录线出现下列情况,则以储水器收集的降水量为准, 进行订正。
(5)
(6) (7) 备注
虹吸订正量=(1)+(2)—(3)—(4)
虹吸订正后的日降水量=(4)+(5) 时钟误差 8时至20时 分 20时至8时
=
= 分
mm
mm
(2)时段降水量摘录:经过订正后,将要摘录的各时段雨量填记在自记纸相 应的时段与记录线的交点附近,如某时段降水量为雹或雪时应加注雹或雪的符号。
间测或巡测的水文站、水位站的降水量观测宜选用1个月;对 高山偏僻、人烟稀少、交通极不方便地区的雨量站,宜选用3
个月。
2、固态存储记录 • 使用固态存储记录时,自记周期一般可选3个月、6个月或1年
,方式,则不受其限制,可根据降水量情况和测验需要决 定数据传输的频度。
(1)记录线在10mm处呈水平线并带有波浪状,则此时段记录雨量比实际 降水量偏小。
(2)记录笔到10mm或10mm以上等一段时间后才虹吸,记录线呈平顶状,则从 开始平顶处顺趋势延长至与虹吸线上部延长部分相交为止,延长部分的降水量不 应大于按储水器水量算得的订正值。
(3)大雨时,记录笔不能很快回到零位,致使一次虹吸时间过长。
、清晰、连续光滑无跳动现象,无雨时必须呈水平线。
承雨器
虹吸管
浮子
时钟
记录纸 储水瓶 自记笔 容器
2.5 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1、划线模拟记录
• 使用划线模拟记录时,自记周期可选用1日、1个月或3个月。 每日观测的雨量站,可用日记式;低山丘陵、平原地区、人口
稠密、交通方便的雨量站,以及不计雨日的委托雨量站,实行
测后,将测得的自然虹吸量填入表中,然后根据记录纸查算表中各 项数值。如不需要进行虹吸订正,则第四栏数值即作为该日降水量。
年 月 日8时至 8时
(1) (2) (3) (4) 自然虹吸水量(储水器内水量) 自记纸上查得的未虹吸水量 自记纸上查得的底水量 自记纸上查得的日降水量
降水量观测记录统计表
= = = = mm mm mm mm
底水量 未虹吸水量
2.7 降水量观测误差
• 用雨量器(计)观测降水量,由于受观测场环境、气候、 仪器性能、安装方式和人为因素等影响,使降水量观测值 存在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其组成如下式: p=pm+△p
△p=△pa+△pw+△pe-△ps-△pb±△pg±△pr±△pj
• 式中:p—降水量真值;Pm—降水量观测值; △p—降水量观测误差; △pa—风力误差;△pw—湿润误差; △pe—蒸发误差; △ps—溅水误差;
2、杆式观测场环境与设置要求
(1) 杆式雨量器(计)设置在当地雨期常年盛行 风向的障碍物的侧风区; (2) 在多风的高山、出山口、近海岸地区的雨量 站,不宜设置杆式雨量器(计); (3) 杆位至障碍物边缘的距离应大于障碍物高度 1.5倍,并应避开电力线路。
3、房顶观测场环境与设置要求
(1)观测场可设在与四周其他障碍物高度基本一致的平顶
房顶上。在空旷、平坦地区,独立房屋的房顶上不宜设置雨
量器(计)。
(2) 承雨器口应高于房顶上的障碍物,至其他障碍物的最 大仰角不大于30°。 (3) 雨量器(计)至墙体和房顶上障碍物边缘的距离不小 于2m。 (4) 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2.1.3 雨量站考证
(1)查勘设站任务完成后应及时编制考证簿,建立技术档案。
(2)为减少蒸发损失,无论是否观测降水起止时间的雨量站,均应在降 水停止后及时观测降水量,并记录在与降雨停止时相应的时间(记起止 时间者)或时段(不记起止时间者)降水量栏。
(3)使用量雨杯,应使量雨杯处于铅直状态,读数时视线与水面凹面最 低处平齐,观读至量雨杯的最小刻度,并立即记入观测记载簿与观测 时间相应的降水量栏,然后校对读数一次。降水量很大时,可分数次 量取,并分别记在备用纸上,然后累加得其总量,记入观测记载簿。
安装高度为0.7 m或1.2 m,地面雨量器(计)安装高度为0.05
m,杆式雨量器(计)安装高度为2.5 m~3.0 m。 2、多年平均降雪量占年降水量达20%以上的地区,观测降雪 量的雨量器(计)安装高度宜为2.0 m;积雪深的地区,可适 当提高,但不应超过3.0 m。 3、雨量器(计)安装后高度不应随意变动,以保持降水量 观测资料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4、仪器安装完毕,应复核承雨器口是否水平,测定安装高 度和观测场地面高程。
4、下列记录线虽不正常,但可按实际记录线查算降水量: (1)虹吸时记录笔不能降至零线,中途上升。
(2)记录笔不到10mm就发生虹吸。
(3)记录线低于零线或高于10mm部分。 (4)记录笔跳动上升,记录线呈台阶形,可通过中心绘一条光 滑曲线作为正式记录。
填制日降水量观测记录统计表 (1)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降水量观测记录统计表见下表。每日观
2.6.2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的整理
有降水之日于8时观测更换记录纸和量测自然虹吸量或排 水量后,立刻检查核算记录雨量误差和计时误差,若超差
应进行订正,然后计算日降水量和摘录时段雨量,月末进
行月降水量统计。
• 时间订正:
1、一日内记录时间误差超过10 min,且对时段降水量有影响时,
或一日内记录时间误差超过5 min,且对暴雨极值和日降水量有 影响时,应进行时间订正。 2、订正方法:以20时、8时观测注记的时间记号为依据,当记号 与自记纸上的相应时间坐标不重合时,算出时差,以两记号间 的时间数(以小时为单位)除两记号间的时差(以分钟为单位 ),得每小时的时差数,然后用累积分配的方法订正于需摘录 的整点时间上,并用铅笔划出订正后的正点时间坐标线。
2.4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1、观测时间:每日8时观测一次,有降水之日应在20时巡视仪 器运行情况,暴雨时应适当增加巡视次数。 2、每日8时整时,立即对着记录笔尖所在位置,在记录纸零线 上划一短垂线,作为检查自记钟快慢的时间记号。有降雨之日 ,应在20时巡视仪器时,划注20时记录笔尖所在位置的时间记 号。 3、虹吸历时是否小于14s。
因。若偏小程度不大,可能是蒸发或湿润损失;若偏小较
多,应检查储水器是否漏水,或仪器有其他故障等。
2、虹吸记录线倾斜订正
• 虹吸记录线倾斜值达到5分钟时,需要进行倾斜订正,订正方法如
下: (1)以放纸时笔尖所在位置为起点,画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作为 基准线。 (2)通过基准线上正点时间各点,作平行于虹吸线的直线,作为“
2.1.2 场地环境与设置
1、地面观测场环境与设置要求
(1)观测场应避开强风区,其周围应空旷、平坦,不受突变地形、
树木和建筑物的影响。 (2)观测场不能完全避开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的影响时,雨量器 (计)至障碍物边缘的距离应大于障碍物顶部与承雨器口高差的2 倍。 (3)在山区,观测场不宜设在陡坡上、峡谷内和风口处,应选择相 对平坦的位置,使承雨器口至山顶的仰角不大于30°。 (4)场内仪器之间、仪器与栏栅之间的间距不小于2.0m,仅设一台 雨量器(计)时为4m×4m,设置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各一台时为 4m×6m。
2.6 降水量资料整理 2.6.1 雨量器观测记载资料的整理
1、有降水之日于8时观测完毕后,立即检查观测记载是否
正确、齐全。如检查发现问题,应加注统一规定的整编 符号 。 2、计算日降水量,当某日内任一时段观测的降水量注有 降水物或整编符号时,则该日降水量也注相应符号。 3、每月初统计填制上月观测记载表的月统计栏各项目。
2.3 雨量器观测降水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