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实录.doc

合集下载

1.2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2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一、教学背景授课内容:1.2 地球的运动授课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信息的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运动动画,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地球自转和公转,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

- 情境模拟: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让学生在模拟操作中观察和记录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2. 互动学习-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时区的差异和昼夜长短变化。

-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科学家,模拟科学家如何研究地球运动,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理论。

3. 反思与评价- 自我反思:课后让学生撰写日记,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自身的理解程度。

- 同伴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对方对地球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彼此间的学习和交流。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 课程平台:校园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地球运动模拟动画- 教学手段:板书、PPT演示、互动式问答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地球仪和地球自转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地球运动的现象。

- 提问: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地球仪上的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2. 新知学习(25分钟)- 知识讲解: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word教案

课题: 地球的运动 (第 1 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色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剖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过程与方法:展现地球仪,认识地球仪上经纬网和日照图的两种基本形式(侧视和俯视图);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列表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异同教课要点: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地球自转与公转速度特色教课难点:地球自转周期教课工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新课导入(展现)地球仪(侧视)在学习新课“地球的运动”以前,我们先往返首一下初中地理学过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咦,里面的轴斜了,难不可是次品?☆新课学习(展现并发问)地轴和地表的交点,我们称之为?地球仪表面连结南北极点的线,我们称之为?其形状如何?大小关系如何?地球仪表面与经线垂直的线,我们称之为?其形状如何?大小关系如何?(承转)我们不单要看得懂地球仪,也要看得懂平面图。

就以大家当前察看的角度举例:(逐渐投影)第一,我们画个圆,来代表地球的轮廓;其次,过圆心画出地轴,那么,它与地表的交点就是南、北极点,我们分别以S、 N 来标明;再次,我们添几条连结南北极点的弧线来表示经线,趁便问个问题,当前图上有几条经线?(7 条)最后,我们画出与经线垂直的纬线,自然球面上的垂直在平面上看有些变形了。

师:大家注意下,和地球仪表面的经纬网比较,形状发生了如何的变化?(展现)地球仪(俯视)(投影)假如换个角度,大家还可以看得懂吗?(读图指导)地轴→极点→经线→纬线师:和地球仪表面的经纬网比较,形状又发生了如何的变化?(投影)为了像平面坐标那样确立地点,我们也给经纬线标上了编号。

接下来,我们认识下经纬度及其散布规律。

(师生概括)经线纬线观点地球仪上连结的线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形状方向指示方向指示方向特色自赤道向两极渐渐,长度此中最长。

图示度数划分区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散布规律( 活动 ) 阅读第一目“地球运动的一般特色”,填表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异同(教师到下边追踪指导,点拨;随学生回答逐渐体现粗体字)比较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目表示图绕转中地轴太阳心方向自西向东: N逆 S顺轨迹纬线圈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此中一个焦点上周期 1 个恒星日 1 个恒星年角极点为 0,其余各处相等,约为速15 °/h速度近期点 >远日点度线速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度师:那为何地球自转周期不是太阳日而是恒星日呢?(角色饰演)师:简单地说,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日公转,因此在以太阳作为参照物来计算自转周期的时候必定要遇到公转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一、课标解析认识地球运动的规律;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的,其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1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日:昼夜更替的周期,地球自转,用度:极点为,其他各处相同,线速度:自向减小(赤道处最大)。

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从南极上空看呈。

周期:一个年,日时分秒。

形状:近似正圆的。

2.公转轨道:近日点:初。

远日点:初。

角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速度线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地球运动是与的叠加。

2.黄赤交角:指平面与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3.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三、典题解析1.在下图中表示太阳日的是()A.a B.b C.a+b D.a-b解析:时间与我们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每一天长短的确立的理解程度。

就能力考核来说,则也可以说是看看考生对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的强弱。

题目中隐含着的一个知识点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公转的方向是一致的。

即,从空中看地球,如果其公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如该图所示),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也一定是逆时针。

有了这个基础常识,读图即可以明白,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答案:C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角∠α、∠β的度数是,从其大小及其所对应的弧长分析出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是。

(2)图中C点的经度是,如果E点是10点钟,则C点的时刻是点钟。

(3)由C向A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由C向D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涉及到经度的概念、地球自转速度、时间计算和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等知识点。

首先根据经度的概念得出∠α、∠β的度数是45°。

《地球的运动》教学实录(精选4篇)

《地球的运动》教学实录(精选4篇)

《地球的运动》教学实录(精选4篇)《地球的运动》教学实录篇1一、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分为8个小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带领下利用6分钟的时间自学本节。

然后抽签选一个小组上讲台边演示边讲解,要求:①讲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哪些自然现象?②其他小组对该小组演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订正,⑶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指定任一个小组进行解答。

二、同学边演示边讲解地球围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天,大家现在发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

请大家看演示,(同学转动地球仪,指着地球仪)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昼夜也就在不断更替。

三、同学自己动手演示,感受昼和夜⑴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耀在地球仪上,看看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不断转动地球仪,感受昼夜更替。

⑵假设你的眼睛就是太阳,把地球仪上南京的位置转到也许中午12时,看这时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处于白天,哪些国家处于黑夜?四、同学自由提问、师生争论沟通师:下面我们进入自由提问阶段,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欢迎同学们解答,老师抛砖引玉,先提出一个问题:假如地球不自转,还会有昼和夜吗?生:仍会有昼和夜,但受到阳光照耀的一半将永久是白昼,另一半永久是黑夜。

师:那样地球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同学争论沟通。

生: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将非常炎热,未被照亮的部分将很寒冷,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不存在了。

生:教材上为什么强调地球是个不透亮的球体?它和昼夜的形成有必定联系吗?老师做演示试验:用手电筒分别照在地球仪和“透亮地球仪”(用透亮塑料纸制成)。

大家看有什么不同?你得出什么结论?生:假如地球是透亮的地球将永久是白天,没有黑夜。

生:昼夜的形成和地球是个不透亮的球体有必定联系。

生:“在汽车上我们能感觉得到汽车在运动,可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呢?”师:“哪位同学能谈谈坐火车或轮船时的感觉?”生:“火车很平稳,”“火车的速度很快。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上1.2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上1.2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上1.2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1.1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并能移解释所发生的昼夜更替与吋间差异现象。

2.通过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勇于探索、对学习执着追求的精神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

难点: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提问讲解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活动1:情境设置-动态地球自转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解:同学们,来看地球的运动状态,我们今天来了解地球的运动之地球的自转。

说明本课内容:一、地球自转的定义;二地球自转的方向;三、地球自转的周期;四、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切入本课学习。

新课讲授: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指导学生读懂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地球自转的定义】活动:阅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纲(一)观看地球自转视频活动:观看视频,图文互释,以图释文。

(二)完成自学提纲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学生完成提纲内容。

讲解: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是地球自身的一种自我运动形式。

简称绕轴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观看地球自转方向视频活动:观看视频,图文互释,以图释文。

(二)完成自学提纲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学生完成提纲内容。

讲解: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两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北逆南顺。

(三)日常生活中感受地球自转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引导学生关注动态图中表述的信息。

讲解:举例说明-对比诠释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引发的。

【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完成自学提纲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学生完成提纲内容。

讲解: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二)日常生活中感受地球自转活动:图文互释,以图释文,引导学生关注图中表述的信息。

七年级地理上册1_2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上册1_2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明白地球运动的两种大体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明白地球自转产生日夜交替的现象。

二、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日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

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大体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日夜更替现象。

【教学预备】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喜爱看姚明打篮球的同窗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不是有如此的感受:咱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竞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什么缘故两地的时刻不一样?咱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窗穿的是短袖,此刻多数同窗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咱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咱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教学新课: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一、绕转中心、方向、周期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如何自转?(绕地轴不断地旋转)(2)观看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教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转方向的表示学生同桌的两位同窗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必然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刻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教师:咱们什么缘故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学生:讨论、回答。

(4)日夜的形成教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

让学生观看有什么现象产生?学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教师:什么缘故?若是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如何?学生:答略教师:一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咱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咱们叫它夜半球,日夜确实是如此形成的。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优秀15篇)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优秀15篇)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优秀15篇)初一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2、运用地图,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3、运用地图,联系巴西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了解巴西农业和工业的基本特点4、运用地图,了解巴西的城市建设和人种构成特点重难点重点: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

工农业特点难点:亚马孙和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很多同学都喜欢看足球,也知道球王贝利,你知道球王贝利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一、地理概况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找出巴西的位置,并指出它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五大国。

2、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2题,从纬度位置的角度了解巴西的位置特点3、引导学生完成P90活动第1题,思考:巴西的地形以哪两种基本地形为主,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4、结合板图,讲述亚马孙平原的范围及亚马孙热带雨林5、学生自读材料‘地球之肺“,了解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6、学生讨论完成活动第3题,(过渡)平原一般是有河流冲积而成,亚马孙平原是有哪条河流冲积而成的呢?二、亚马孙河1、引导学生观察图3-41,思考:亚马孙河的发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2、设问:亚马孙河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学生阅读思考3、思考:为什么亚马孙河能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4、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2题三、迅速发展的经济1、学生自读教材,思考:巴西经济在南美洲地位如何?其经济强势可以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过渡)巴西工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巴西丰富的自然资源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图,了解巴西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力资源。

四、人口和城市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7巴西人口分布图,指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并结合地图册上的有关资料,了解巴西人种的特点。

2、引导学生阅读P90图3-41,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并突出其特点。

1.3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高一地理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1)

1.3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高一地理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1)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理现象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3.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3.小组合作: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共同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这种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现象,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5.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详细且具有逻辑性,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条理清晰。教师运用人性化的语言,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此外,教师还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内涵和外在表现。

新教材人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 第3节《地球的运动》 课时1 教案

新教材人教版七上地理第一章 第3节《地球的运动》 课时1  教案

1.互动交流:;利用图片了解地心说。

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在各自心说”的观点。

2.日心说——16世纪中叶,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多年的观测研究,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大阳公转。

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当时的统治者视为异端邪说。

直到后来,伽利略使用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支持“日心说”的天文现象,"日心说”才逐渐被关注。

如今。

地球自转与围绕大阳公转已经成为大众熟知的科学常识。

(二)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阅读课本,并观看动画,完成表格2.小组合作演示提出要求:①正确摆放地球仪,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②自西向东(面对地球仪自左向右)转动地球仪。

③观察发现:正确转动地球仪的同时,先后将地球仪的北极和南极对着自己,观察地球仪的转动方向呈逆时针轨道上绕地球旋转。

2.认识日心说:互动展示:当然,我们今天已经更清楚地认识到,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1.观察发现,记录整理:2.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记录: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还是顺时针转动?④请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3.链接生活: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地球的自转呢?(三)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现象一、昼夜更替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白昼和黑夜之分?(2)地球上的昼夜更替是怎样产生的?(3)对比区分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

(4)点拨:引导学生认识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追问:怎样区分晨线和昏线?(5)活动演示演示要求:①在暗室里,用手电筒或者蜡烛等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缓慢波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一天中,人们的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的关系.(6)拓展思考①假如地球是透明的②假如地球是不自转的2.现象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转折】提问:想一想: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3.现象三、时间的差异(1)引导学生演示观察:①在地球仪的赤道线上分别贴上字母“A”“B”“C”。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地球的运动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有:地球自转现象,地球自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教材在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仪等有关知识后,又一次比较系统的探知地球的运动情况。

试图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等知识,使他们能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由此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现等现象,同时,也为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意义做准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地球自转的含义,掌握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和周期。

过程与方法:1.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如地球仪实验演示、角色扮演等;并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现象。

2.借用地球运动动画及地球仪演示,培养读图能力,逐渐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解释其原因,初步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地理规律和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在学习地球自转基本特征、规律及其地理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初步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学会用科学方法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地球自转的中心、方向和周期。

2.能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逻辑推理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播放视频《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提出问题: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利用影像资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引导学生交流自转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开展演示实验:要求:(1)分小组合作演示:每组4人,一个地球仪。

动手演示地球的自转,拨动地球仪,观察,然后保持转动,先后将地球仪的北极和南极对着自己,观察地球仪的转动方向。

(3)请每人转动一次,并做好记录,交流成果。

3.观察交流:3.提出要求:你能从不同角度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呈逆时针,南极呈顺时针。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定义、方向和周期,并学会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学会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通过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2.通过观察地球自转时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演示法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手电筒【复习提问】(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级、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究竟是地球在动,还是太阳在动呢?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的角度认识了地球。

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

你们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的角度去认识地球。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坐地日行八万里”请大家解一下原因。

一、地球的自转(一)自转的规律(看多媒体)观察:地球的自转有什么特征?并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2.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3.地球自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也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长呢?4.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5.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演示:多媒体展示昼夜交替现象。

第一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二、本课时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三、本课时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四、内容导入:毛爷爷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千里”,这在没有筋斗云和其它工具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吗?学生:教师:为什么呢?先来看下教师的方向(辨别东南西北)教师坐南朝北,就以我们教室为例,地球从哪里转到哪里?学生:教师:从北半球上空俯视,看到地球时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的?PPT:视频学生归纳出结论:从北半球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半球俯视为顺时针。

教师:自转的轨道面是什么?学生:赤道教师:我们人类在地球上如何得知地球自转了一圈呢?学生:教师:因为参照物不同,自转的周期不同,现在我们找三个同学来演示下,太阳日和恒星日的不同。

学生:(活动)教师:恒星日是地球真正自转的时间,但是为了让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太阳同步,所以我们一般都是用太阳日,也就是24小时。

PPT:得出地球自转周期(表),引导学生填表教师“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那假如我们去赤道旅游了,睡了一天,那这一天我们走了多远?地球的半径为6378KM,周长为40075KM,那我们在赤道运动的速度为多少?PPT:自转线速度:1670km/h,这是在赤道上,那纬度越高的地区线速度怎么变化?学生:纬度越高,线速度越慢,两极线速度为0。

PPT:自转角速度(视频):除南北两极外,都是15°/h。

地球运动—公转。

PPT:公转方向(视频)PPT:公转轨道平面---教师: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必然会涉及到距离太远远近的问题。

经过观察发现,在1月份的时候距离太阳是最近的,这时候地球处于近日点,在7月份时候距离太阳最远,这时候地球处于远日点。

教学设计1:1.2.1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教学设计1:1.2.1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课标要求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在实验演示、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重点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景法、实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用小华和小明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幻想创境导入,让大家思考世界上有这样的地方吗?为什么?如果怎样他俩的愿望就有可能成为现实了?根据课前预习成果,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引入地球自转运动知识的学习。

讲授新课(实验探究,归纳提升)实验探究,观察发现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转动地球仪,观察讨论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小组成员共同思考下列问题: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3.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小组长协调大家的观察讨论结果,记录员做好相关结论的记录工作。

老师演示、点拨提升,帮助学生认识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并强化对地球自转方向的绘图工作。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小组长组织大家,继续刚才的实验,用灯泡、手电筒或蜡烛等光源照射地球仪,并按照地球自转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讨论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的产生,探究这些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小组长协调大家的观察讨论结果,记录员做好相关结论的记录工作。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地理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地理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

(经度时差)(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四.板书设计: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24小时(一天)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经度时差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一、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分为8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带领下利用6分钟的时间自学本节。

然后抽签选一个小组上讲台边演示边讲解,要求:①讲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哪些自然现象?②其他小组对该小组演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⑶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指定任一个小组进行解答。

二、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天,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

请大家看演示,(学生转动地球仪,指着地球仪)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昼夜也就在不断更替。

三、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感受昼和夜⑴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看看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不断转动地球仪,感受昼夜更替。

⑵假设你的眼睛就是太阳,把地球仪上南京的位置转到大概中午时,看这时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处于白天,哪些国家处于黑夜?四、学生自由提问、师生讨论交流师:下面我们进入自由提问阶段,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欢迎同学们解答,老师抛砖引玉,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地球不自转,还会有昼和夜吗?生:仍会有昼和夜,但受到阳光照射的一半将永远是白昼,另一半永远是黑夜。

师:那样地球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学生讨论交流。

生: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将很热,未被照亮的部分将很寒冷,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不存在了。

生:教材上为什么强调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它和昼夜的形成有必然联系吗?教师做演示实验:用手电筒分别照在地球仪和“透明地球仪”(用透明塑料纸制成)。

大家看有什么不同?你得出什么结论?生:如果地球是透明的地球将永远是白天,没有黑夜。

生:昼夜的形成和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有必然联系。

生:“在汽车上我们能感觉得到汽车在运动,可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呢?”师:“哪位同学能谈谈坐火车或轮船时的感觉?”生:“火车很平稳,”“火车的速度很快。

”师:“你在火车上是怎样感觉到它的速度很快的?”生:“我看到路两旁的树木、房屋等迅速地向后移动。

”师:“如果不看窗外的物体,你还能感觉到火车在运动吗?”生:“不能。

”生:“我从钢轨的声音也可判断出来。

”生:“我有一次随妈妈旅游,在火车上睡着了,醒来后以为在家里的床上呢!”师:有坐过轮船的同学吗?能谈谈感受吗?生:“我坐过轮船,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周围水天一色,其他什么也看不见,几乎感觉不到船在航行。

”师:“为什么在火车上不看窗外就几乎感觉不到火车在运动?为什么在大海上感觉不到轮船在航行呢?”学生讨论交流。

生:“因为我们没有可以对比的东西。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

地球就像在宇宙中航行的一艘大船,运行的速度非常平稳,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东西,都被地球带着在自转,另外,在运行的轨道周围找不到可以对照的东西,所以地球上的人是感觉不到它是在运动的。

生:老师,那我们有什么方法知道地球在运动呢?一、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分为8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带领下利用6分钟的时间自学本节。

然后抽签选一个小组上讲台边演示边讲解,要求:①讲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哪些自然现象?②其他小组对该小组演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⑶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指定任一个小组进行解答。

二、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天,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

请大家看演示,(学生转动地球仪,指着地球仪)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昼夜也就在不断更替。

三、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感受昼和夜⑴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看看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不断转动地球仪,感受昼夜更替。

⑵假设你的眼睛就是太阳,把地球仪上南京的位置转到大概中午时,看这时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处于白天,哪些国家处于黑夜?四、学生自由提问、师生讨论交流师:下面我们进入自由提问阶段,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欢迎同学们解答,老师抛砖引玉,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地球不自转,还会有昼和夜吗?生:仍会有昼和夜,但受到阳光照射的一半将永远是白昼,另一半永远是黑夜。

师:那样地球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学生讨论交流。

生: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将很热,未被照亮的部分将很寒冷,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不存在了。

生:教材上为什么强调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它和昼夜的形成有必然联系吗?教师做演示实验:用手电筒分别照在地球仪和“透明地球仪”(用透明塑料纸制成)。

大家看有什么不同?你得出什么结论?生:如果地球是透明的地球将永远是白天,没有黑夜。

生:昼夜的形成和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有必然联系。

生:“在汽车上我们能感觉得到汽车在运动,可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呢?”师:“哪位同学能谈谈坐火车或轮船时的感觉?”生:“火车很平稳,”“火车的速度很快。

”师:“你在火车上是怎样感觉到它的速度很快的?”生:“我看到路两旁的树木、房屋等迅速地向后移动。

”师:“如果不看窗外的物体,你还能感觉到火车在运动吗?”生:“不能。

”生:“我从钢轨的声音也可判断出来。

”生:“我有一次随妈妈旅游,在火车上睡着了,醒来后以为在家里的床上呢!”师:有坐过轮船的同学吗?能谈谈感受吗?生:“我坐过轮船,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周围水天一色,其他什么也看不见,几乎感觉不到船在航行。

”师:“为什么在火车上不看窗外就几乎感觉不到火车在运动?为什么在大海上感觉不到轮船在航行呢?”学生讨论交流。

生:“因为我们没有可以对比的东西。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

地球就像在宇宙中航行的一艘大船,运行的速度非常平稳,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东西,都被地球带着在自转,另外,在运行的轨道周围找不到可以对照的东西,所以地球上的人是感觉不到它是在运动的。

生:老师,那我们有什么方法知道地球在运动呢?一、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分为8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带领下利用6分钟的时间自学本节。

然后抽签选一个小组上讲台边演示边讲解,要求:①讲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哪些自然现象?②其他小组对该小组演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⑶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指定任一个小组进行解答。

二、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天,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

请大家看演示,(学生转动地球仪,指着地球仪)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昼夜也就在不断更替。

三、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感受昼和夜⑴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看看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不断转动地球仪,感受昼夜更替。

⑵假设你的眼睛就是太阳,把地球仪上南京的位置转到大概中午时,看这时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处于白天,哪些国家处于黑夜?四、学生自由提问、师生讨论交流师:下面我们进入自由提问阶段,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欢迎同学们解答,老师抛砖引玉,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地球不自转,还会有昼和夜吗?生:仍会有昼和夜,但受到阳光照射的一半将永远是白昼,另一半永远是黑夜。

师:那样地球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学生讨论交流。

生: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将很热,未被照亮的部分将很寒冷,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不存在了。

生:教材上为什么强调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它和昼夜的形成有必然联系吗?教师做演示实验:用手电筒分别照在地球仪和“透明地球仪”(用透明塑料纸制成)。

大家看有什么不同?你得出什么结论?生:如果地球是透明的地球将永远是白天,没有黑夜。

生:昼夜的形成和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有必然联系。

生:“在汽车上我们能感觉得到汽车在运动,可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呢?”师:“哪位同学能谈谈坐火车或轮船时的感觉?”生:“火车很平稳,”“火车的速度很快。

”师:“你在火车上是怎样感觉到它的速度很快的?”生:“我看到路两旁的树木、房屋等迅速地向后移动。

”师:“如果不看窗外的物体,你还能感觉到火车在运动吗?”生:“不能。

”生:“我从钢轨的声音也可判断出来。

”生:“我有一次随妈妈旅游,在火车上睡着了,醒来后以为在家里的床上呢!”师:有坐过轮船的同学吗?能谈谈感受吗?生:“我坐过轮船,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周围水天一色,其他什么也看不见,几乎感觉不到船在航行。

”师:“为什么在火车上不看窗外就几乎感觉不到火车在运动?为什么在大海上感觉不到轮船在航行呢?”学生讨论交流。

生:“因为我们没有可以对比的东西。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

地球就像在宇宙中航行的一艘大船,运行的速度非常平稳,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东西,都被地球带着在自转,另外,在运行的轨道周围找不到可以对照的东西,所以地球上的人是感觉不到它是在运动的。

生:老师,那我们有什么方法知道地球在运动呢?一、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分为8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带领下利用6分钟的时间自学本节。

然后抽签选一个小组上讲台边演示边讲解,要求:①讲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哪些自然现象?②其他小组对该小组演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⑶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指定任一个小组进行解答。

二、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天,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

请大家看演示,(学生转动地球仪,指着地球仪)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昼夜也就在不断更替。

三、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感受昼和夜⑴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看看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不断转动地球仪,感受昼夜更替。

⑵假设你的眼睛就是太阳,把地球仪上南京的位置转到大概中午时,看这时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处于白天,哪些国家处于黑夜?四、学生自由提问、师生讨论交流师:下面我们进入自由提问阶段,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欢迎同学们解答,老师抛砖引玉,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地球不自转,还会有昼和夜吗?生:仍会有昼和夜,但受到阳光照射的一半将永远是白昼,另一半永远是黑夜。

师:那样地球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学生讨论交流。

生: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将很热,未被照亮的部分将很寒冷,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不存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