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及特征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是指中国企业通过购买或兼并外国企业来实现国际化经营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不断涌现,成为国际并购市场的重要力量。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典型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首先,中国联通收购巴西电信。
2010年,中国联通以74亿美元收购了巴西电信公司的股权,成为中国企业首次在拉美地区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并购案。
这一收购不仅使中国联通在巴西市场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也为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跨国并购积累了宝贵经验。
其次,海尔收购高克。
2016年,中国家电巨头海尔以58亿美元收购了意大利家电公司高克,这一交易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海尔通过这次收购,不仅扩大了在欧洲市场的份额,还获得了高克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提升了海尔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再次,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
2017年,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收购了瑞士农药巨头先正达,这一交易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化工行业并购案。
通过这次收购,中国化工不仅获得了先正达在全球农药市场的领先地位,还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在国际化工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最后,腾讯收购Supercell。
2016年,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以84亿美元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的84%股权,成为中国企业迄今为止在游戏行业进行的最大规模的跨国并购案。
这一收购不仅使腾讯在全球游戏市场上占据了更大的份额,还为腾讯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拓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以上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多样性和全球化特点。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将会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相信在中国企业的不断努力下,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将会不断提升,为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案例分析报告跨国企业并购案例研究
案例分析报告跨国企业并购案例研究案例分析报告:跨国企业并购案例研究摘要:本文将通过对跨国企业并购案例的深入研究,分析并解读成功的并购案例,探讨其背后的战略考量和执行方式。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并购活动提供指导和启示。
引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企业并购成为了企业实现快速扩张和规模效益的重要策略之一。
然而,并购活动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只有在正确的时机和正确的方式下进行,才能取得成功。
因此,通过案例研究分析成功的并购案例,对于指导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作出明智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一: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背景:2012年,阿里巴巴集团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雅虎中国的业务。
阿里巴巴以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和技术实力,看中了雅虎中国在搜索和电子商务领域的优势。
这次并购为阿里巴巴在国内市场的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因素:1. 增强市场份额:通过收购雅虎中国,阿里巴巴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提升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2. 强化技术实力:雅虎中国在搜索和电子商务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资源,这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有助于提升其技术实力。
3. 吸引用户和广告商:通过并购雅虎中国,阿里巴巴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广告商,提高其广告收入和用户规模。
执行方式:1. 保留核心团队:阿里巴巴选择保留雅虎中国的核心团队,并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确保并购后的顺利过渡。
2. 整合资源:阿里巴巴与雅虎中国整合了双方的技术和资源,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业务发展。
3. 打造协同效应:阿里巴巴与雅虎中国合作,通过共享用户数据和广告资源,实现协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
总结与启示:通过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的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1. 拓展市场份额是并购的重要动因之一,但在并购前需充分评估目标公司的市场地位和潜力。
2. 技术实力的强化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并购获得先进的技术和资源。
3. 并购后的整合和协同是实现并购价值的重要手段,需要合理规划并付诸行动。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学号:08090443X08姓名:张皎洁提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开始以跨国并购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
本文在对国际跨国并购发展历程进行简短回顾的基础上,以TCL集团先后三件跨国并购实际案例为样本,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企业在今后参与跨国并购有所帮助。
一、世界跨国并购发展历程跨国并购的基本涵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
跨国并购是跨国收购和跨国兼并的统称。
跨国收购是指在已经存在的当地和外国附属企业获得占有控制权的份额;跨国兼并是指在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和业务合并后建立一家新的实体或合并成为一家现有的企业。
本文所提到的跨国并购主要是指跨国收购而不是跨国兼并。
因为跨国收购的目的和最终结果是改变目标企业的产权关系和经营管理权关系,而不是改变公司(即法人)的数量。
跨国兼并却意味着两个以上的法人最终变成一个法人,这种情况在跨国并购的案例中是十分罕见的。
跨国并购是近半个世纪来,伴随着企业并购的深入和向外拓展而产生并发展壮大的。
20世纪六十年代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萌芽和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的舞台从国内拓展到国际空间,跨越国界的并购活动也逐渐多了起来。
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跨国并购浪潮蓬勃兴起,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1989年的跨国并购占全世界企业并购总数的36%,九十年代至今,跨国并购逐渐成为整个企业并购浪潮中的焦点。
参与并购的企业的规模都非常大,它们之间的“强强联合”使企业的竞争力迅速提高。
从国际直接投资流入总量的情况看,以跨国并购方式流入东道国的国际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在1987~1992年6年中约为52%,1993~2001年猛增至79%。
1987~2001年15年中,以跨国并购方式流入东道国的直接投资所占比重约为74%,也就是说,这15年中投向全体东道国的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是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的。
中国企业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并购案例中国企业并购活动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资源整合、市场拓展、技术提升等战略目标,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探讨中国企业并购的实践与经验。
首先,以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先正达公司为例。
2016年,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公司,这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在海外的最大一笔并购交易。
这次收购不仅使中国化工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也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通过此次收购,中国化工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了公司的国际化进程,为中国化工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以阿里巴巴收购新加坡电商公司Lazada为例。
2016年,阿里巴巴以10亿美元收购了新加坡电商公司Lazada,进军东南亚市场。
这一收购不仅帮助阿里巴巴打开了东南亚市场的大门,还为阿里巴巴提供了跨境电商和物流领域的先进经验。
通过并购Lazada,阿里巴巴成功扩大了海外业务版图,实现了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了在全球电商市场的竞争力。
再次,以中国移动收购巴基斯坦PTCL为例。
2007年,中国移动以28亿美元收购了巴基斯坦电信公司PTCL的76%股权,这是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的最大一笔并购交易。
通过此次收购,中国移动成功进入了巴基斯坦市场,拓展了海外业务版图,提升了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同时,中国移动还通过并购获得了PTCL在电信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为中国移动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并购案例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成功的案例还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通过并购,中国企业不仅可以获得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可以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
未来,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相信中国企业并购活动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案例分析跨国公司并购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
案例分析跨国公司并购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案例分析:跨国公司并购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一家跨国公司的并购案例,总结了相关经验和教训。
该案例涉及中国公司收购美国公司的情况,涉及战略决策、法律合规、文化融合等方面。
本文旨在为跨国公司的并购提供借鉴和指导。
引言:跨国公司并购是全球化经济中常见的现象。
由于文化、法律、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差异,跨国并购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一家跨国并购案例,讨论了成功并购的关键因素。
正文:一、背景与目标本案例涉及中国公司收购美国一家知名IT公司的情况。
收购目标是为了获得其技术、知识产权和市场份额,以进一步拓展中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战略决策与尽职调查在决定进行并购之前,中国公司进行了详尽的尽职调查。
这包括对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前景、竞争对手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全面的调查,中国公司能够更好地了解目标公司的真实价值和潜力。
三、法律合规法律合规是跨国并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中国公司与美国的律师团队合作,制定了一套详尽的合规计划,包括合并协议、合同等。
合规性的确认有助于避免法律风险,并确保并购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财务与风险管理财务状况对于并购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公司仔细评估了目标公司的财务数据,确保其财务指标符合预期。
同时,中国公司还制定了风险管理计划,以应对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五、文化融合文化差异是跨国并购中常见的挑战。
中国公司积极推动文化融合,通过培训和交流活动帮助员工更好地适应并购后的环境。
同时,管理层也需要积极引导和协调,以促进公司间的合作和相互理解。
六、成果与教训该并购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公司获得了目标公司的核心技术和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然而,本案例也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教训。
譬如,在并购前期更应深入调查和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和潜力,以避免后期出现意外情况。
同时,要充分重视文化融合,以减少文化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
结论:跨国公司并购是复杂而困难的过程,但通过详细的战略决策、尽职调查、法律合规、财务与风险管理和文化融合,成功的并购是有可能实现的。
跨国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并购案例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并购成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扩大企业规模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以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并购案例为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AT&T并购Time Warner美国电信巨头AT&T于2016年宣布以8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传媒巨头Time Warner。
这次并购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它涉及到了通信和娱乐两个不同产业的交叉。
通过收购Time Warner,AT&T得以获得其强大的内容库,进而与其竞争对手竞争。
这次并购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双方的互补性以及市场前景的看好。
二、福特汽车收购沃尔沃汽车2009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决定收购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
通过这次并购,福特得以扩大其在欧洲市场的份额,进一步增强其全球竞争力。
此外,福特还将沃尔沃的技术和设计优势与自身优势相结合,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这次并购案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福特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三、IBM收购红帽2018年,IBM以3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源软件公司红帽。
这一并购案例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也是IBM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
通过收购红帽,IBM能够进一步加强其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
红帽在开源软件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领先的技术,这对于IBM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战略举措。
四、阿里巴巴收购新浪微博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以1.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新浪微博的部分股权。
通过这一并购案例,阿里巴巴与新浪微博实现了战略合作,双方在用户、资源和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整合。
这一并购不仅拓宽了阿里巴巴的业务范围,也进一步增强了其在线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的竞争力。
五、安盛收购荷兰人寿2018年,中国保险巨头安盛以5.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荷兰人寿保险公司。
这次并购案例是中国保险公司首次兼并海外保险公司。
通过收购荷兰人寿,安盛得以进一步扩大其在欧洲市场的份额,提高全球化经营能力。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济绩效分析——联想、TCL、上汽的跨国并购案例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济绩效分析——联想、TCL、上汽的跨国并购案例探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行,中国企业纷纷踏足国际市场,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快速扩张与进步。
在这一过程中,联想、TCL和上汽等中国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了跨国并购,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绩效。
本文将以这三家企业为案例进行深度探究和分析,以探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经济绩效。
一、联想的跨国并购联想集团是中国著名的电脑与IT设备制造企业,自1990时期末开始进行跨国并购。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在2005年收购了美国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此次并购不仅使联想成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还带来了其他重要业务领域的机会。
起首,该并购扩大了联想的市场份额和规模。
通过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联想迅速增加了产品线和全球市场份额,使得联想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商之一。
此外,该并购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了联想在全球的技术竞争力。
其次,该并购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通过整合并优化资源,联想实现了生产成本和销售额的双重增长,有效提升了盈利能力。
同时,联想还借助美国市场的稳定,进一步推动了中国IT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实现了品牌的国际化。
然而,该并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文化差异和管理理念的融合问题,以及合规与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挑战。
联想需要克服这些问题,不息调整和改进经营策略,确保跨国并购的经济绩效可持续进步。
二、TCL的跨国并购TCL是中国著名的家电和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也是中国跨国并购的早期实践者之一。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是在2003年收购法国汤姆逊电视机业务。
此次并购不仅使TCL进入了欧洲市场,还获得了世界著名的汤姆逊品牌和技术。
起首,该并购提供了TCL进军国际市场的机会。
通过收购汤姆逊电视机业务,TCL马上扩大了欧洲市场份额,并通过使用汤姆逊品牌进行产品销售。
这大大提升了TCL在国际市场的品牌著名度和竞争力。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实力迅速提升,我国企业走出国门、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不可扭转的时代潮流,但是并购的过程总是充满了艰难险阻,而且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本文以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失败作为例子,简要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某些原因,并从中得到一些教训,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借鉴。
[关键词]跨国并购战略目标国家政策一、腾中收购悍马失败的案例简介2009年6月2日,腾中重工与通用汽车就并购悍马品牌签署谅解备忘录,腾中重工将获得悍马品牌所有权益以及高管和运营团队。
但此项并购最后的实现,尚需要获得中国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批准。
2009年7月15腾中重工日表示,公司已经向发改委提交了申请,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一事正式进入官方审批阶段。
对收购悍马和悍马国产两个步骤的审批,分别由商务部和发改委担任之责。
就审批腾中重工收购悍马方面,发改委态度尚待明确。
油耗问题是发改委不能通过悍马国产的关键问题。
2009年08月14日由于腾中和通用在商议悍马资产的具体价格上出现了分歧,所以一再延期签约时间。
2009年08月21日腾中重工为了准备接受悍马,正在积极部署相关工作,并挖来奇瑞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奇瑞汽车国际公司副总经理黄志强,准备在上海成立悍马中国的运营团队,主要负责进口悍马在华的销售工作。
2009年08月24日腾中高管准备飞抵底特律与通用展开最后的谈判。
悍马的正式出售协议也将于此次商旅中签订并对外公布。
但交易生效前还需通过中美双方监管部门的批准。
2009年0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已经彻底回绝了腾中的收购申请,理由为腾中上报的收购报告中,仅仅收购悍马的品牌,不属于发改委核准项目。
2009年10月10日腾中重工与通用汽车9日宣布,双方就通用汽车旗下高端全路面品牌悍马业务的出售签署最终协议。
腾中将以1.7亿美元左右获得悍马品牌、商标和商品名称的所有权,拥有生产悍马汽车所必须的具体专利的使用权。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精华版)
• 在整合方案的设计上,中联重科充分考虑到利用共同投资 方的国际化背景以及对中意两国文化制度的深刻认识。中 联重科的共同投资方中,弘毅投资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 本土基金,高盛公司是具有全球投资管理经验的纯国际化 基金,而曼达林基金的股东之一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联合 圣保罗,它的管理团队是相对了解中国国情的意大利本土 团队,这一组合可以在融合前期有效地缓冲文化和理念的 冲突,保证重组整合的顺利进行。收购完成后,弘毅将利 用中联股东和 CIFA 股东的双重身份、国际化背景、行业 整合经验,协调双方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实现整合目标; 高盛将利用其全球的资源在公司的全球化进程中提供经验 支持;曼达林将利用其在意大利的背景,在融合两个公司 文化理念过程中进行积极协调。
• 与其他中 国企业海外并购通 常只能选择已陷入 亏损或破 产的资产 不同,CIFA 的质地堪称优良。这家成立于 1928 年的家族企业主要从事设计、生产并销售预拌混凝 土的搅拌、运输和输送设备,包括混凝土搅拌站、运输车 和混凝土泵等,2007 年的营业收入达 4.7 亿美元。 • 2002 年,持有 CIFA 的两个家族的股东就有意将公司出 售,曾经向中联重科询问是否有购买意向,但彼时实力不 足的中联主动放弃了这一机会。4 年后,CIFA 遭遇资金 困境,被意大利一家私人股权投资基金 Ma-genta 收购, 经过后者的一番整合,CIFA 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 2007 年 10 月,需要现金偿还债务的 Ma-genta 和两个 持股家族均对外表示希望出售 CIFA。詹纯新当机立断, 拍板出手。这个决策的作出并不容易。标的企业经过了 4 年的发展,实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自己企业虽然在这 4 年的时间里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有能力完成并购并实现 并购后的整合吗?詹纯新当时也问过自己:现在有没有能 力来完成这项收购?答案是:三年以后有能力完成。
并购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并购成为企业扩张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进行海外并购。
本案例以某跨国公司收购国内企业为例,分析并购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
(一)并购双方基本情况1. 跨国公司:某跨国公司(以下简称“跨国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总部位于美国,主要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业务范围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2. 国内企业:国内企业(以下简称“国内企业”)成立于2000年,位于我国某沿海城市,主要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国内企业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二)并购原因1.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希望通过并购国内企业,拓展我国市场,提高其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市场份额,并获取国内企业的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
2. 国内企业:国内企业希望通过并购,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借助跨国公司的全球资源,拓展国际市场。
二、并购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一)反垄断审查风险1. 法律风险:根据我国《反垄断法》,涉及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若跨国公司收购国内企业未履行申报义务,可能面临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处罚。
2. 应对措施:在并购前,跨国公司应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了解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业务范围、竞争优势等,确保并购行为符合反垄断法的规定。
同时,在并购过程中,跨国公司应积极配合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审查,提供必要的文件和资料。
(二)知识产权风险1. 法律风险:并购过程中,若国内企业存在知识产权侵权、技术泄密等问题,可能导致跨国公司遭受经济损失。
2. 应对措施:在并购前,跨国公司应进行全面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确保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状况合法合规。
并购完成后,跨国公司应加强对国内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跨国并购经典案例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跨国并购经典案例跨国并购是当代企业国际拓展的重要形式,也是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把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开拓国际市场的新策略。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中国企业跨国成功并购案例分析,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中国企业跨国成功并购案例分析篇12014年11月12日,锦江国际和美国喜达屋集团联合公布:双方就喜达屋资本出售卢浮集团和子公司卢浮酒店集团100%股权签署相关协议。
经此一役,锦江国际旗下酒店将超过2800家,34万间客房分布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并由此跻身全球酒店排名前8位。
卢浮酒店集团成立于1976年,是欧洲和法国第二大连锁酒店集团,其100%股权由喜达屋资本通过旗下私募股权基金持有,截至2014年6月,卢浮酒店集团布局全球46个国家,拥有、管理和特许经营1115家酒店,91154间客房。
6大酒店品牌覆盖1—5星级,在欧洲的核心市场具高知名度,位于全球领先地位。
锦江国际与其谈判完成后,向旗下经营酒店的上市公司锦江股份发函征询是否作为收购方参与该项目。
锦江股份决定收购并在上市公司履行完成法定程序后即与喜达屋签署了《股份购买协议》。
2015年1月14日,停牌两个多月的锦江股份发布公告,拟以百亿人民币巨资收购卢浮集团100%股权,以期拓展国际化战略。
这是国内酒店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也是中国证监会于2014年四季度放开上市公司现金并购政策以来,交易金额最大的一起并购案例。
1月30日,锦江股份股东大会以高达99%的赞成率高票通过此项并购案。
锦江股份的战略投资者弘毅投资当日表示,基于对有限服务型酒店行业的看好以及对锦江股份和收购标的管理团队的高度肯定,弘毅投资认可本次收购,并将在未来发展中积极履行股东职责。
“品牌管理协同和客源优势带来看点,通过跨国收购分享出境游市场蛋糕。
预计此次收购有望增厚锦江股份2015年净利润1350万—3800万欧元,按照最新汇率计算,可以增厚公司净利润0.96亿—2.71亿元人民币。
跨国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跨国企业并购案例分析11701 1107544024摘要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方法,讨论了影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成功的关键因素,以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TCL并购阿尔卡特为例,说明业务整合与企业文化整合分阶段匹配,相互促进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不同业务整合阶段应配以不同的文化整合手段。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业务整合文化整合一、联想并购IBM PC业务的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2004年12月8日,联想公布了与IBM公司关于并购的最终协议。
协议内容包括联想获得IBM PC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的全球业务,以及原IBM PC的研发中心、制造工厂、全球的经销网络和服务中心,新联想在5年内无偿使用IBM及IBM-Think品牌,并永久保留使用全球著名商标Think的权利。
2005 年5月1日联想完成了对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介此并购,新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
并购IBM PC后,联想的首要任务就是扭转IBM全球PC业务的颓势。
IBM在1992年推出ThinkPad这是业界首款笔记本,而在2003年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建立ThinkCentre台式机电脑生产线,可随后其台式电脑一直处于亏损中。
联想为扭转原IBM全球PC业务的颓势,并购之后的三年来,联想集团全面推动各项整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并购成功的原因及经验1.战略层面国际化是企业拓展市场空间的有效途径,但是,国际化同样有风险。
“特别是收购像IBM全球PC业务这样的大动作,更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把问题想得透彻,才能让交易不偏离原先的指导思想。
”柳传志解释说,在决定启动这项交易前,联想已进行了三年的多元化尝试,但效果并不太好。
为此,联想对整体发展战略进行了复盘,选择了走“国际化、专注”的道路。
IBM在这时进入联想的视野,从战略上看是入情入理的。
比如,在风险控制方面,起初联想控股董事会存在疑虑,主要是对联想股份被摊薄后能否有足够的利润增长存在担心。
法律意义的并购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国并购成为企业扩张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并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以中国XX集团收购美国YY公司为例,分析法律意义下的并购案例。
二、并购双方基本情况1. XX集团XX集团成立于1990年,总部位于中国,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经过多年的发展,XX集团已成为国内同行业领军企业之一。
2. YY公司YY公司成立于1950年,总部位于美国,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
公司主要从事计算机、通信、半导体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众多专利技术。
YY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有分支机构,市场占有率较高。
三、并购过程及法律问题1. 并购过程2018年,XX集团宣布收购YY公司,成为YY公司的大股东。
此次并购涉及金额约100亿美元,是当时我国企业在美国的最大一笔并购案例。
并购过程中,XX集团面临以下法律问题:(1)反垄断审查根据美国相关法律规定,并购双方达到一定规模后,必须接受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司法部反垄断局的审查。
XX集团与YY公司的并购案涉及全球市场份额,因此必须接受反垄断审查。
(2)知识产权保护YY公司拥有众多专利技术,并购过程中,XX集团需要确保这些知识产权在并购后得到有效保护。
(3)员工安置YY公司在美国拥有大量员工,并购过程中,XX集团需要妥善处理员工安置问题。
2. 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案(1)反垄断审查XX集团与YY公司在并购过程中,积极与美国相关部门沟通,说明并购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反垄断审查过程中,XX集团承诺在并购后保持YY公司的独立运营,并同意剥离部分业务,以确保市场竞争不会受到不利影响。
最终,美国相关部门批准了此次并购。
(2)知识产权保护并购协议中,XX集团与YY公司约定,YY公司的知识产权在并购后归XX集团所有,但XX集团需遵守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保护YY公司的知识产权。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寻求海外并购机会。
这些海外并购案例不仅对中国企业自身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成功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中国化工集团收购意大利米兰达公司。
这是中国企业在欧洲进行的一次重大收购案例,也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一次成功尝试。
通过收购米兰达公司,中国化工集团不仅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还进一步巩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是中国平安保险收购比利时富通银行。
这次收购不仅使中国平安保险成为了比利时富通银行的大股东,也为中国企业在国际金融领域拓展了新的局面。
通过这次收购,中国平安保险不仅获得了更多的国际化经营经验,还进一步提升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
然而,并购案例中也存在失败的案例。
比如,海航集团收购德国德意志银行失败。
这次收购不仅给海航集团自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次失败的收购案例给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敲响了警钟,也提醒我们在海外并购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和审慎。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成功的案例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失败的案例则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海外并购过程中需要审慎对待。
相信随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将会越来越多,也会取得更多的成功。
中国企业境外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境外并购案例分析2009-4-29 全球品牌网《法人》在走出国门的大旗下,境外并购一直是中国企业热衷的模式。
相对于缓慢的产品(含服务)出口模式,并购具有见效快、影响大的特点。
而且,并购可以利用股权的杠杆效应,达到以小搏大的效果,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失为一条捷径。
然而,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成果如何呢?我们先来看看两个案例吧:案例一:平安并购富通2007年11月27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斥资约18.1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欧洲富通集团(Fortis)9501万股股份,约合富通总股本的4.18%,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东,后增持至4.99%。
中国平安第一次买进富通为每股19欧元,初始总投资成本约为238.38亿元人民币。
从2008年5月份开始,富通股价从17欧元左右一路下滑:到7月初,股价已经跌落至10欧元;到10月3日富通股价为5.41欧元,已经跌去约70%;后曾一度成为“仙股”,股价跌至0.88欧元。
这导致平安的投资几乎损失殆尽,浮亏额达到200多亿元人民币。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富通集团在欧洲遭到数千名客户集体起诉,索赔总额高达40亿欧元。
而且从2008年9月末开始,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政府未经股东大会表决,分别对富通实行了国有化措施。
平安这个最大单一股东的权益遭到全盘漠视和侵害。
尽管当地时间12月12日,比利时上诉法院暂停国有化的方案并要求进行股东大会表决,但平安的投资巨亏,已是不争的事实。
案例二:上汽并购双龙2004年10月28日,中国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在汉城签署了双龙汽车公司部分股权买卖协议。
上汽集团成功收购双龙汽车公司48.9%的股权(目前已达到51.3%),双龙汽车公司股权以每股1万韩元(约1130韩元合1美元)成交,总收购价格约为5亿美元。
本轮金融危机令本已受伤的双龙汽车更加伤痕累累,据统计,2008年11月份,双龙汽车公司仅销售3835辆汽车,同比下降63%。
跨国并购的案例
跨国并购的案例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扩张国际业务的重要手段。
跨国并购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进入新的市场,还可以实现资源整合,提高企业竞争力。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来探讨跨国并购的成功之道。
首先,我们来看看2016年中国化工集团收购瑞士先正达的案例。
中国化工集团以 430 亿美元收购了瑞士先正达公司,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一笔并购案。
通过这次收购,中国化工集团成功获得了先正达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化市场的地位。
同时,先正达也受益于中国化工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强大资源和渠道优势,实现了双赢局面。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2017年美国迪士尼收购21世纪福克斯的案例。
迪士尼以710 亿美元收购了21世纪福克斯的部分资产,包括影视制作、有线电视和国际媒体业务。
这次收购使得迪士尼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娱乐公司之一,拥有了更多的热门IP资源和内容制作能力,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最后,让我们看看2015年德国拜耳收购孟山都的案例。
德国拜耳以 660 亿美元收购了孟山都,这也是全球化市场上最大的农业化学品并购案之一。
通过这次收购,德国拜耳不仅拥有了孟山都在种子和农药领域的领先地位,还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化市场的地位,实现了全球资源整合和市场扩张。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跨国并购的成功经验。
首先,要充分了解目标公司的业务和市场,确保收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要合理设计收购方案,充分考虑双方利益,实现双赢局面。
最后,要做好后期整合工作,确保各项业务能够顺利衔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综上所述,跨国并购是企业拓展国际业务的重要手段,通过成功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启示,希望能够对正在考虑跨国并购的企业有所帮助。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跨国并购是指企业通过购买或兼并外国企业,以实现跨越国界的业务扩张和发展。
这种商业行为通常涉及到跨越不同国家的法律、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因此需要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以某跨国并购案例为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某公司A是一家在亚洲地区运营的知名制造业企业,而公司B则是一家欧洲
地区的高端科技企业。
公司A希望通过并购公司B来进一步拓展市场,并获得先
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此次并购过程中,公司A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公司A需要对公司B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审计和评估。
这包括对公
司B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以确保并购
后能够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其次,公司A还需要考虑到跨国并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由于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构,公司A需要寻求专业的法律意见,以确保并购过程的
合法合规。
另外,文化差异也是跨国并购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公司A和公司B
可能存在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如何实现文化整合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这需要公司A在并购前制定详细的文化整合计划,并在并购后积极推动文化融合。
最后,公司A还需要考虑到员工的情绪和稳定。
并购过程中,员工往往会面临着不确定性和焦虑,因此公司A需要及时进行沟通和引导,以确保员工的积极参
与和支持。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全面考虑和准备,公司A成功地完成了对公司B的跨
国并购,并在并购后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和发展。
这个案例为其他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为跨国并购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跨国并购案例及详细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及详细分析一、案例背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并购成为企业扩张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以某跨国公司并购案例为例,对其背景、动机、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该跨国公司是一家在制造业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专利。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全球竞争力。
2. 并购动机公司决定通过并购来实现快速扩张和获取市场份额。
并购的动机主要包括:- 实现规模经济:通过并购可以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 获取新技术和专利:通过并购可以获取目标公司的技术和专利,进一步巩固自身的技术优势。
- 拓展市场份额:通过并购可以进入新的市场,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3. 并购过程并购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策略规划阶段:确定并购目标,制定并购策略和计划。
- 目标筛选阶段:通过市场调研和尽职调查,筛选出符合公司战略发展需求的目标公司。
- 谈判阶段:与目标公司进行谈判,商讨并购条件和交易结构。
- 审批阶段:获得相关政府机构和监管部门的批准。
- 合并整合阶段:完成并购交易后,进行合并整合工作,包括人员调整、业务整合等。
4. 并购结果并购的结果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案例中,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取得了以下成果:- 实现了规模经济:通过整合资源和降低成本,公司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 获取了新技术和专利:通过并购,公司获得了目标公司的先进技术和专利,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技术竞争力。
- 拓展了市场份额:并购使得公司进入了新的市场,扩大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三、案例启示通过对该跨国并购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并购是企业快速扩张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需要谨慎选择并购目标,确保与公司战略发展需求相符。
- 并购过程需要经过详细的策划和尽职调查,确保交易的可行性和合规性。
- 并购后的合并整合工作同样重要,需要合理规划和有效执行,确保实现预期的效果。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企业海外并购案例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企业海外并购案例2021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宣布,以总价12。
5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IBMPC部门。
协议内容包括联想获得IBMPC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的全球业务,以及原IBMPC 的研发中心、制造工厂、全球的经销网络和服务中心,新联想在5年内无偿使用IBM及IBM-Think品牌,并永久保留使用全球著名商标Think的权利。
介此收购,新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
联想在付出6.5亿美元现金和价值6亿美元联想股票的同时,还承担了IBM5亿美元的净负债,来自于IBM对供应商的欠款,对PC厂商来说,只要保持交易就会滚动下去不必立即支付,对联想形成财务压力。
但对于手头上只有4亿美元现金的联想,融资就是必须的了。
在2021年3月24日,联想宣布获得一项6亿美元5年期的银团贷款,主要用作收购IBMPC业务。
收购后,联想集团的股权结构为:联想控股46%,IBM18。
9%,公众流通股35。
1%,其中IBM的股份为无投票权且3年内不得出售。
为改善公司负债率高,化解财务风险,联想又在2021年3月31日,引进了三大战略投资者,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exasPacificGroup、泛大西洋集团GeneralAtlantic、新桥投资集团NewbridgeCapitalLLC分别出资2亿美元、1亿美元、5000万美元,共3。
5亿美元用于收购IBMPC业务之用。
引入三大战略投资者之后,联想收购IBMPC业务的现金和股票也发生了变化,改为8亿美元现金和4。
5亿美元的股票。
联想的股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联想控股持有27%,公众股为35%,职工股为15%,IBM持有13%,三大战略投资者持有10%3。
5亿美元获得,7年后,联想或优先股持有人可随时赎回。
三大战略投资者入股后,不仅改善了公司的现金流、更优化了公司的股权结构。
烟台万华控股股东万华实业集团下称“万华”收购匈牙利最大化工公司BorsodChem 集团以下称“BC公司”96%股权并购案,因其交易的复杂性和重要影响,以及最终达成的令各相关方均感满意的结果,被《国际金融评论》评为2021年度欧洲、中东、非洲地区最佳重组交易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及特征分析
作者:王晓栋刘慧翮
来源:《决策探索》2020年第12期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利用跨国并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征。
分析发现:核心技術的缺乏、技术研发能力的缺乏,技术获取意愿的强烈、自身优势的发挥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显著特征。
【关键词】案例分析;跨国并购特征
21世纪以来,全球对外投资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中国家逐步崛起,出现了发展中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和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投资的局面。
随着中国贯彻落实“走出去”战略,中国的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跨国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提高本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2016年,中国跨国并购实际交易总额为1353.3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一、案例分析
(一)吉利并购DSI
DSI是从事汽车变速箱生产的巨头,其总部位于澳大利亚,公司自成立以来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变速箱独立生产商,主要拥有美国通用、马来西亚Proton、韩国双龙、起亚等知名汽车生产商客户,掌握着全球领先的全驱的大扭矩自动变速器技术,拥有一大批优秀的自动变速器技术工程师和管理人员。
由于下游客户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大量减产与破产,导致公司受资金链断裂影响而被迫启动破产程序。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是中国知名的国产品牌汽车生产制造商,是少数发展良好的国产汽车品牌之一,得益于优秀的资本运营战略,吉利在1997年进军轿车市场后,通过把握一系列准确迅捷的市场信息,快速并购了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的海外知名汽车以及相关配件生产商。
2008年,吉利在获知澳大利亚DSI启动破产程序后迅速做出反应,积极探索并购可能,并在同其他14个竞争对手的竞价中以4740万澳元的价格顺利实现了对DSI的全资收购。
(二)紫光并购锐迪科
锐迪科总部位于美国圣地亚哥,是从事手机高集成射频收发器研发和制造的高科技公司,其产品技术研发能力在全球享有较高的声誉。
清华控股下属企业紫光集团是中国少数打破国外全球移动通信芯片技术垄断,并且具备相当技术攻关实力的芯片制造商,为了拓展企业芯片业务研发范围,改良企业制造工艺水平,公司于2014年以17.8亿美元完成对锐迪科的并购,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技术吸收,使得紫光在中国国产芯片制造领域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技术优势。
(三)万讯并购丹麦Scape
丹麦Scape是全球最早开始从事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研发的企业之一,早在20世纪末便获得了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的相关专利,并且随后持续投入研发和产品创新,使得丹麦Scape 在21世纪初成为全球首家掌握Bin-Picking机器人3D视觉系统,配合智能控制系统及相应的机械手臂自动从物料框中识别并拾取随机堆叠的零件并将其置于指定位置技术的制造商,但随着该公司同欧洲其他机器人生产商的竞争逐渐加剧,其业务水平开始下滑,短期内面临巨额压力。
万讯自控作为中国最早进军电力自动化及通讯的民营企业,利用其早期在中国电能表制造方面的巨大市场优势,开始尝试以并购的方式进行企业的业务多元化发展,公司于2015年开始,投入总计650万丹麦克朗收购丹麦Scape27.14%的股权,并协商双方共同出资在中国大陆成立生产基地,但受制于核心技术仍由丹麦Scape控制,因此,此项技术在中国国内并没有顺利完成应用。
(四)中国化工并购先正达
中国化工集团是中国化工行业规模最大、产品研发功能最全面的超大型国有企业之一,其资产总额曾一度高达2800亿元,在最新出炉的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名列第167名。
中国化工目前共拥有7家中国A+H股上市公司,产业链条包括基础化工、石油加工和精炼、农用化工、橡胶轮胎、化工装备、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工八大化工领域,可以说几乎囊括了化工行业所有的领域。
为了进一步扩展农业化工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2016年2月,中国化工开始接触国际知名农业化工巨头瑞士先正达。
先正达作为在全球拥有90家科研机构、2万余名科研员工的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巨头,掌握着包括转基因、作物转化、合成化学和先进农业化学制剂等尖端化工制造技术。
随着中国化工正式完成对瑞士先正达的收购,顺利开启了中国在农业化工和农业转基因领域的自主研发之路,也改变了大宗农产品由海外控制的被动现状。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征
(一)核心技术的缺乏
通过扎根理论对本文所选择的案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成功实现技术融合的企业大多具备相同的特点,其存在的差异多是由于其所处的行业环境、市场环境和企业的发展环境不同而导
致的,但仅就跨国并购事件来进行分析,其表现出的特点是具备一定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即企业在核心技术上的缺失是上述成功的跨国并购案的共同特点。
案例中,所有企业的成立年份均是在20世纪初,因此,对于技术研发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取得成果,要想短期内迅速实现核心技术的融合与赶超,通过并购进行技术学习是最快捷也是最高效的渠道。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之路的艰辛也体现了技术获取和应用的难度,正如一位业内人士在评论吉利汽车联合12家国内车企竞购美国博格华纳股份事件所指出的:“股份竞购后美国人依然拥有公司三分之二的股权,怎么能轻易地将最先进的核心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技术告诉我们?”
(二)技术研发能力的缺乏
中国企业之所以热衷并购那些拥有核心技术的外国公司,一方面是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企业没有话语权,即便拥有高市场占有率,也无法获得核心技术带来的利润,而不采用核心技术,企业产品又将被冠以低价低质的标签,无法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此外,在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是过去从未出现的,今天的核心技术明天便有可能过时,所以,企业在获取核心技术的同时,往往不是单一针对技术本身,而是对自身技术研发水平的一种追求,体现在客观事物上,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技术研发能力,才能实现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追赶和超越。
在对紫光的调研过程中,其高管表示:“企业非常清楚自身的真正短板是技术研发实力,而非技术本身,企业希望通过并购实现的,是企业在技术、管理、规模等多方面的突破,正是基于对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的了解,才让企业做出这项并购的决策,从而跨越技术壁垒,让企业在短期内能够同其他国际性企业一同竞争。
”
(三)技术获取意愿的强烈
万讯投资丹麦Scape看到了技术在中国的前景,并希望通過逐渐学习技术,并将其引入中国从而迅速占领市场,但遗憾的是,Scape在该项技术上已经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尽管Scape在欧洲市场遭遇挫败,但未来该技术的前景依然广阔,所以Scape难以放弃当前已经投入市场的技术,因此万讯逐步渗入获取技术的美好愿望也随之落空。
从跨国并购失败的案例也能看出,企业强烈获取技术的意愿,是企业展开并购行为的条件,也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
(四)自身优势的发挥
通过对多个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得到的另一个高频词汇是“企业所拥有的优势”,虽然并购企业均在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上有所欠缺,但并不意味着并购企业一无是处,成功的案例中已经证明了企业对自身优势的利用,但即便是并购并不成功的两家企业,至少也是在本地市场中牢牢占据着产品销量第一梯队的位置,均是当地市场的行业翘楚,而并购本身能够为其带来更大的技术优势和市场控制能力。
某中国化工董秘表示:“我们企业实际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优势,之所以对先瑞达展开并购是希望利用其在农业化工产品上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来与我们企业自己的优势形成互补,从而全面确立中国正式开始进军农业化工。
”
参考文献:
[1]刘莉亚,何彦林,王照飞,程天笑.融资约束会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吗?——基于微观视角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5(8):124-140.
[2]王碧捃,谭语嫣,余淼杰,黄益平.融资约束是否抑制了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J].世界经济,2015(12):54-78.
[3]姜付秀,石贝贝,马云飙.信息发布者的财务经历与企业融资约束[J].经济研究,2016(6):83-97.
[4]邓可斌,曾海舰.我国企业的融资约束:特征现象与成因检验[J].经济研究,2014,49(02):47-60.
[5]刘星,计方,郝颖.大股东控制、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与公司现金持有[J].中国管理科学,2014(4):124-133.
[6]刘文军.审计师的地理位置是否影响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2014(1):79-87.
[7]中国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6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3-4.
[8]孙伊灵.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9]张伟.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绩效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5.
[10]杨德彬.跨国并购提高了中国企业生产率吗——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6(4):166-176.
[11]蒋冠宏.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真的失败了吗?——基于企业效率的再讨论[J].金融研究,2017(4):46-60.
[12]李姝,翟士运,古朴.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的积极性与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8(7):155-173.
【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对外投资(OFDI)对我国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192400410347)、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治理视角下河南省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的问题研究”(20240041038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分别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商学院、河南工程学院;刘慧翮系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