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习题苏教版

合集下载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诵读欣赏《古诗二首》优秀课件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诵读欣赏《古诗二首》优秀课件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称蜡泪。
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对方住
处。
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
这里指传递信息的人。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
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表现诗人 坚定和乐观
的精神。


李 商 隐
作者: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 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 生,出生于郑州荥阳,晚唐著名诗 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 庭筠合称为“温李”。
怎样的心境?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 头发也散乱渐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 吟应觉月光寒”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清和寒冷, 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尾联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 将对方住处比做“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 为什么见面这般难?其中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 连打探一下她的音讯也不容易,只有请神话传说中的 青鸟帮忙了。“青鸟殷勤为探看”,只是诗人苦苦相 思时的一种愿望而已。“为探看”的口气中充满期待 之意。
名句。
现在人们赋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什么样的新意? ⑴原意: 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⑵新意:
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颈联设想对方离别后的种种情景。 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故诗人转写对方即

2020秋八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古诗二首习题苏教版

2020秋八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古诗二首习题苏教版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1.给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城阙.(qu è) 宦.游(hu àn) q í(歧)路 y ín(吟)鞭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城阙辅.三秦(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2)同是宦游..人(出外做官) (3)儿女共沾巾..(泪水沾湿手巾) 3.填空。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作者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首。

这首诗是他写送杜姓友人往蜀川赴任的,目的是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感到悲伤。

(2)《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清末(朝代)思想家、文学家。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囊括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红”“春泥”自喻,表明自己虽辞官,仍思为国效力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阅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按要求回答问题。

4.你认为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辅”字用得好,它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

“望”字也用得好,它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

“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

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奠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5.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则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语文诵读欣赏古诗二首.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语文诵读欣赏古诗二首.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语文教案诵读欣赏——古诗二首诵读欣赏——古诗二首诵读要求1、体悟《夜雨寄北》《论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深刻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诵读提示1.题解《夜雨寄北》:诗题中的“寄北”,有的选本作“寄内”。

内即内人,妻子。

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释很合适,解为寄给住在北方的友人也可以。

李商隐曾宦游梓州(今xx三台一带),其妻王氏留在长安。

这首诗大约是其收到妻子的来信后所作。

《论诗》:此诗要旨在于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

2.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十九岁以文才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二十四岁中进士。

次年,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牛党的人因此骂他“背恩”。

此后牛党执政,他一直遭到排挤,在各藩镇幕府中过着清寒的幕僚生活,潦倒至死。

赵翼:清代史学家、文学家。

论诗主张独创,力反摹拟,著有《瓯北诗话》。

3.结构《夜雨寄北》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苏教2018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十二课 词二首-测试题(解析版)

苏教2018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十二课 词二首-测试题(解析版)

苏教2019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词二首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殷勤问我归何处(2)我报路长嗟日暮(3)风休住(4)八年风味徒思浙(5)殊未屑(6)英雄末路当磨折(1)情意恳切的样子(2)报告,回答叹息(3)不要(4)只,仅仅(5)顾惜,介意(6)遭受磨难、挫折此题考查学生解释诗歌中重点词语意思的能力。

这题不难,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

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题目要求和课文注释就能很好答题。

这里注意“徒”的解释。

2.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词的上阕一、二两句所描写的情景。

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借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小题1】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

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小题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小题3】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具有大鹏高飞之志。

第 1 页此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

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注意不能翻译诗句。

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是: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

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诗句、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

这类题型,读懂诗歌,把握诗歌主题,理解诗句意思,从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诗人情感,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评测练习
1、诗中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 树前头万木春”,“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古今传诵。 结合当今社会,说说你的理解,用 这两句诗,分别写一段话。
2、背诵两首诗。
2、再读前四句诗,读出诗人心中的感情。(突出“凄 凉”“弃置”“空”“翻”) 3、指导学生诵读后四句诗,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引 导学生发现:由沉郁到昂扬)通过诵读表现出来。 4、深入体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 感受诗人豁达乐观的胸怀。此时的诗人想到了什么? 5、再读完整的诗。引导学生注意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 前四句要读的沉郁艰涩,后四句要读的昂扬乐观。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感知诗歌的内容。
2、欣赏诗中名句,揣摩其深刻含义。
3、领会诗中所描绘意境,领悟作者 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出生在嘉兴,19岁左 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 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 上仕途。贞元十六年参与讨伐州乱军。十八年 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 一年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 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当时任 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 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 柳”。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凄楚
困 难受 春风
之感

相见时难别亦难爱的女子别离的 伤感情景。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 时也令人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 了当时别离的气氛。
陶渊明生活在黑暗、混乱的东晋时代,那 个时代如果不进入官场,生活将极度拮据;如 果进入官场,就要尔虞我诈、逢迎拍马,随波 逐流;如果想要有大作为,又受到豪强世族森 严门第制度的限制。这一切都与陶渊明恬静自 由的性格格格不入,所以他毅然选择辞官归隐 的道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 陶渊明没有屈服于生活的艰辛,而是以脱俗的 旷达和洒脱来捍卫自己的精神家园,享受这田 园诗般的生活。

苏教版(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课件 (共23页)

苏教版(2017)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课件 (共23页)
照镜, 青年女子的头发, 用作动词 代指青春年华

夜晚吟诗
妻子早晨妆扮照镜, 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 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袭人。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传说中为西王母传 递信息的神鸟 探望
情谊深厚
kān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 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有 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2.背景
刘禹锡在谪迁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由和州 刺史调任洛阳,北返途经扬州,时白居易因 病罢苏州刺史回洛阳,二人相遇。同是天涯 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 盘,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长 期被贬的不幸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感慨 万端,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首联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启示: 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 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9.尾联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暂凭: 暂时凭借。 长: 振作。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白居易)诗歌《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 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尾联回应(题目 ),点明( 酬赠题意 ),既 是对友人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 ( 坚定)的 意志和( 乐观 )的精神。
思想感情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 诗作,诗中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 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 ( 坚定)信念和( 乐观)精神。
刘禹锡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辛酸、愤懑
用典 怀念、怅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低沉愤懑
积极进取 乐观豁达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PPT1 苏教版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PPT1 苏教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成灰泪始干”现在人们赋予 了它是什么意思?
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 执着追求。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 月光寒”中“晓镜”(早晨起来 梳妆)的是谁?“夜吟”的又是 谁? 女主人公愁的是什么?诗人为何 会觉“月光寒”?
蓬山原指西王母的住处,为什 么作者会说“此去无多路”? 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 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讯。这 是诗人的自我安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 朝暮暮”
前四句凄凉伤感,后四句则以昂 扬的情绪和乐观的精神点明对友 人赠诗的酬答,以意味深长的 “长精神”自勉作诗,同时委婉 地向友人表达了宽慰向上的劝告。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尾联紧扣题旨,,突出中心。酬答友 人赠诗之意,表明自己(白居易)身 处逆境而不敢消沉的积极生活态度。
不是听白居易唱歌,而是听到白居 易为作者吟诵的诗句;长精神。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1、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难啊离别更难,何况正值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 残,此情此景,人何以堪?
2、你是如何理解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一 句的? “丝”即“思”,泪 也因思而落。以春蚕、 蜡炬为喻,说明我对 你的爱和思念至死不 变。
用自己的话讲讲诗人 描述了怎样的经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首联:我处在巴山楚水荒凉边远的 地方,二十三年一直被朝廷抛弃不 用。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诗歌欣赏题练习1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诗歌欣赏题练习1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诗歌欣赏题练习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这首诗通过在谢脁楼与李云饯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抑郁不平的苦闷,也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诗歌开头采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将自己心中的“弃我”“乱我”的郁结畅快地表现出来,这恰恰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特色。

2、“长风万里送秋雁”这样一幅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为什么会激起作者“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兴致?联系整首诗歌以及李白的生平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本来诗人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可是现实的污浊和黑暗却一再地压抑他,于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就成了他寄托思想感情的对象。

而今,面对长风万里,秋雁南飞,自己的精神便有了一种难得的爽快。

由于诗人又是酒中仙,有如此美景的触发,岂能不畅饮一番?因此,“酣高楼”就成了必然的宣泄方式,可以借此解脱一下自己心中的郁闷,希望达到“借酒浇愁”的目的。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更愁”用生活的现象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

4、“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归隐江湖的愿望,表现了诗人对现实不满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纵的性格。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描写边塞荒凉的秋色,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阕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笔力雄浑有力,情调苍凉悲壮。

2、这首词情景交融,由“异”字统领上阕的景物描写,“塞下秋来风景异”“异”在何处?基本要点:荒芜、凄凉、大雁南飞,各种声音充满边寨特色,两军对垒战事紧迫。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诗歌欣赏题练习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诗歌欣赏题练习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诗歌欣赏题练习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这首诗通过在谢脁楼与李云饯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抑郁不平的苦闷,也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诗歌开头采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将自己心中的“弃我”“乱我”的郁结畅快地表现出来,这恰恰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特色。

2、“长风万里送秋雁”这样一幅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为什么会激起作者“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兴致?联系整首诗歌以及李白的生平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本来诗人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可是现实的污浊和黑暗却一再地压抑他,于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就成了他寄托思想感情的对象。

而今,面对长风万里,秋雁南飞,自己的精神便有了一种难得的爽快。

由于诗人又是酒中仙,有如此美景的触发,岂能不畅饮一番?因此,“酣高楼”就成了必然的宣泄方式,可以借此解脱一下自己心中的郁闷,希望达到“借酒浇愁”的目的。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更愁”用生活的现象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

4、“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归隐江湖的愿望,表现了诗人对现实不满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纵的性格。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描写边塞荒凉的秋色,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阕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笔力雄浑有力,情调苍凉悲壮。

2、这首词情景交融,由“异”字统领上阕的景物描写,“塞下秋来风景异”“异”在何处?基本要点:荒芜、凄凉、大雁南飞,各种声音充满边寨特色,两军对垒战事紧迫。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句容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句容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句容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古诗两首基本目标:1、朗读、欣赏、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味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体味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一、默一默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给下列问题:(1)多音字注音:赵翼()冀州()风骚()搔首弄姿()涨秋池( )涨红了脸()(2)了解作者:李商隐,字 ,号,代诗人,和被称为小“李杜”。

《论诗》的作者 , 代诗人,著有《》等。

二、读一读读课文,初步了解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夜雨寄北》的主要内容:《论诗》的主要内容:三、想一想1、交流讨论“自学导引”部分的知识点。

2、学习《夜雨寄北》1).解题.试题中的“寄北”,有的选本作“寄内".“内”即内人,妻子.你的看法如何?2).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4).本诗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3、学习《论诗》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从这两句看,诗人是不是在故意贬损李、杜?2).“江山代有才人出"中“江山"指什么?3).“各领风骚数百年"中“风骚”指什么?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你如何理解诗人的观点?四、练一练1.解释下列诗句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练习(无答案)苏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练习(无答案)苏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句容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练习(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句容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练习(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句容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古诗二首练习(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古诗两首【学习目标】1、朗读、欣赏、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体味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内涵.【学法指导】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内涵【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给下列问题:(1)多音字注音:赵翼( ) 冀州( ) 风骚()搔首弄姿( )涨秋池()涨红了脸( ) (2)了解作者:李商隐,字 ,号 , 代诗人,和被称为小“李杜”.《论诗》的作者 , 代诗人,著有《》等。

2.再读课文,初步了解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夜雨寄北》的主要内容:《论诗》的主要内容:二、课堂助学1、导入2。

、合作探究:1、交流讨论“自学导引”部分的知识点.2、学习《夜雨寄北》1).解题。

试题中的“寄北”,有的选本作“寄内”.“内"即内人,妻子.你的看法如何?2).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4).本诗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3、学习《论诗》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从这两句看,诗人是不是在故意贬损李、杜?2).“江山代有才人出"中“江山”指什么?3).“各领风骚数百年”中“风骚”指什么?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你如何理解诗人的观点?三、课堂巩固1.解释下列诗句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01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qī(凄)凉là(蜡)炬云bìn(鬓)
蓬.山(pénɡ) 殷.勤(yī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二十三年弃置
..身(抛弃,这里指被贬官离京)
(2)到乡翻.似烂柯人(副词,反而)
(3)青鸟殷勤为探看
..(探探看,打听一下)
3.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本篇是对白居易的回赠之作。

酬,答谢,这里指以诗回赠。

作者以“烂柯人”这个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2)《无题》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唐代诗人。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3)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恰好表达了这种观点。

02课内精读
(一)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下面题目。

4.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以诗回赠。

颔联中使用“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5.本诗中的颔联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作手法:用典。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6.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

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答出大意即可)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虽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8.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忍不拔(意志坚定)。

(二)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完成下面题目。

9.“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表面写春天将逝,实际写美好年华将逝。

10.古人写诗,讲究炼字,颈联中“改”字与“寒”字都用得好,试说说好在哪里。

“改”字传出苦情蜜意,“愁”“云鬓改”即言担心别离日长会使自己容颜衰老,难取悦心上人,表现了她思念男主人公的心情。

“寒”字并不只是指月夜之月光清冷,还反映了男主人公的心境:此刻,情人不在身边,深感孤单,才觉月光寒冷。

此二字,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十分真切。

11.简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

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12.请从内容情感、语言写法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

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均可;如扣住“到”“成”“方”“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