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岳麓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第1单元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Word版含答案
岳麓版历史高一必修1(随堂作业与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_第3课_word版有答案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汉武帝主持政务后,有意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传统。
他的做法中不可能包括( )A.频繁换相B.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C.设立中朝D.设立三省六部,分割相权答案:D解析:汉武帝为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采取种种措施削弱丞相的权力和影响力,A、B、C三项皆属于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代,汉朝时不可能出现,故本题选D。
2.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
依据“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分析可知,本题选C。
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3.唐朝三省各部门、各官吏之间相对独立和互相制约,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有审议、封驳权,但都必须绝对听命于皇帝。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书省独享决策权,门下省独享裁决权B.它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享C.三省分权能够制约皇权,保障体制内民主D.能减少但不能杜绝中央决策失误和官僚腐败答案:D解析:依据“都必须绝对听命于皇帝”可知,A、C两项错误;B项错误,唐朝属于封建社会。
三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和官僚腐败,但不可能杜绝,故本题选D项。
4.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中国近世史》中谈到唐朝中央官制时,评价某机构为“天子的秘书官”,该机构应是( )A.尚书省 B.门下省C.中书省 D.吏部答案:C解析:“天子的秘书官”,应指为皇帝草拟和颁发诏令的中书省。
5.“三司之职……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
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材料描述的可能是下列哪一时期的官制( )A.秦朝 B.汉朝C.宋朝 D.明朝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三司”“总国计”“通管盐铁、度支、户部”等并结合选项分析可知,材料描述的应是宋朝的三司制。
【新步步高】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学案:1.3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学案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确立(1)时间:隋唐时期。
(2)内容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作用①三省相互牵制和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②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专权,加强了皇权。
2.演变(1)宋代:相权一分为三,设“中书门下”负责行政;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财政则归三司掌管。
(2)元代: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3.评价(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2)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化探究]探究点1唐代皇权的加强材料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思考试析上述材料所反映现象说明的问题。
答案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经做过尚书令,因此,唐太宗即位后,“尚书令”一职无人敢当,导致“常虚悬其缺”,体现了对皇权的“避讳”,说明皇权至高无上。
[易混易错]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的中书省职能有何区别?唐朝的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经门下省审议,再由皇帝决断,其职能是参与决策;而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故与唐朝中书省的职权不同。
元代的中书省职能相当于唐代的尚书省。
[易混易错]三省六部制下的制衡不同于现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
三省虽互相制约,但必须听命于皇帝,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
这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有着本质区别。
探究点2宋代中枢机构的设置材料《宋史·职官志》说:“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
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宋代中书省之职是“掌进拟庶务,宣奉命令,行台谏章疏、群臣奏请兴创改革,及中外无法式事应取旨事。
凡除省、台、寺、监长贰以下……武臣谣郡横行以下除授,皆掌之。
1-1-2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必修一
第1单元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书社版
参答: 考案 1. 书 中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六部 2.殿阁大学士 官僚体制 内阁 票拟 批红
军机处
决策效率
一人独尊
必修一
第1单元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书社版
必修一
第1单元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书社版
2. 变 演 () 宋朝:“______ 1 ______” ____ ____ 权。 () 元 : 除 2 朝废 ____ ____ 。 ____ ____ 只设____ ____ 。部入 六归 掌,政 管财归 ____ ____ 作宰办机,政 为相公构军归 掌,相保 管宰只留 ____ ____
________的分裂局面。
②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并实现了相对统 一。必修一Fra bibliotek第1单元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书社版
() 措施 2 ①收 兵 实 了 精。现 ②削 权 废 实。除 定郡属央 州直中,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和____ ____ 的离 分。
必修一
第1单元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书社版
1
目标定位
4
典题示例
2
基础梳理
5
课堂巩固
3
互动探究
6
课后强化作业
必修一
第1单元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书社版
目标定位
必修一
第1单元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书社版
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2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2)材料2反映了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3)材料3体现了罗马法重证据,不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4)材料4反映了罗马法对外来民族的开明性。 (5)通过以上材料的有效信息,反映了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
利益,维系共和国和帝国统治的本质及调节矛盾,稳定秩 序的社会功能。
罗马法律在调节罗马社会生活秩序,解决社会冲突,维 护罗马奴隶主统治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2)罗马法的许多规定都明确指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对后世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代欧美资 本主义国家大多以罗马法为蓝本制定法律,资产阶级的 陪审、律师制度、诉讼制度都源于罗马法。
(3)罗马帝国是一个典型的法治国家,罗马帝国的社会生 活和矛盾冲突的解决都基本上按照法律所规范的秩序 运转,因而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发展, 成为一个繁荣的大帝国。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区别
项目 内容
文明交 流方式
①殖民建立新 的城邦 古希腊 ②吸收并拓展 希腊文明
国家形式 政治体制 特点
分散的城 邦制,小 国寡民, 长期独立 自治
君主制— 贵族制— 民主制
人民主权, 轮番而治
项目 内容
文明交流方式
国家形式
政治体 制
特点
古罗马
①兼并战争扩大
共和
疆域
统一的集权制;
——《人权宣言》
(1)写出在罗马法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的几个重要法律文献的 名称,并概述罗马法的作用。 (2)罗马共和国晚期的“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认为,在自然法 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但是 罗马法中也有这样的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 神圣……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 官……”请写出二者之间的矛盾所在。 (3)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 多数法权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论证该观点。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2.汉武帝: 中朝
六 部
3.东汉: 尚书台
制 的
4.魏晋南北朝: 三省六部制萌芽
确
立 5.隋唐: 三省六部制
及
其 演
6.宋:
二府三司制
变 7.元:
一省制
元: 一省制
皇帝
中书门下
行政
度 支
财政
盐 铁
户 财政 部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尚书省 不参与政事 门下省
枢密院
军政
吏
户
部
部
礼
兵
刑
工
部
部
部
部
秦至元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从中可看到中央官 制变化的哪些特点和趋势?
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唐选)拔房官玄员龄时等《会晋徇书私》舞卷弊四五,《难刘以毅传》 选(拔2)出概真括正材有料用二的中人的才主,要因观而点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
二、选官制度
朝代
西周 战国、秦、西汉初
汉武帝 东汉末、魏晋南北朝
隋唐 明清
制度 世卿世禄
军功爵制 察举征辟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八股取士
三、谏议()
朝代
隋唐 宋朝
机构 门下省 谏院
职能 谏议和封驳,可以对宰相决策提出异 议,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的意见。
独立的谏官机构
活学活用 请尝试对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 进行综合评价。
材料一 据史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 曾是一位“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 贤明君主。他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 衰;以人为镜,可观得失。”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的17年里, 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采纳了。
三 省
2.汉武帝: 中朝
六 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二讲课时提升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
课时提升作业(二)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5·山西诊断)《汉书·严助传》记载,汉武帝得严助、朱买臣等“并在左右”“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义理之文,大臣数诎”。
由此看来,汉武帝时( )A.增设外朝牵制中朝的权力B.中央机构较秦代有所调整C.扩大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D.大臣廷议呈现出常态化趋势【解析】选B。
材料中体现了汉武帝时选身边近臣辅政,与大臣相互制约,体现了汉代中央机构与前代相比调整的地方。
2.黄仁宇认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从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隋唐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A.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B.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解析】选A。
抓住题目关键信息“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提取时间信息“秦汉”“隋唐”,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秦汉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发展时期,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央集权制的完善,三省之间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牵制,故A正确。
【拓展延伸】唐代的宰相制——委员制(1)三省制的特点在于互相牵制,中书省发出政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但此制度亦有其弊端,就是当中书省与门下省意见不一致时,往往由于涂归封还,以致造成拖延,废时失事,为了补救此弊,于是有政事堂的设立。
(2)政事堂是中书省及门下省联席议政的地方,中书及门下两省的长官均须出席会议,尚书省的长官若获得“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机务”等名衔,亦可出席政事堂会议。
另外,官位较低者,如兼有“同三品平章事”之衔,亦得入政事堂议事,凡能进入政事堂的,一般均被视为宰相。
故唐代的宰相,实不止三省的长官,所以唐代的宰相制可称为委员制,由各宰相共同负责,可避免独相专揽大权之弊。
3.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1-1-2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确立
( )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参考答案:
1.中书省 负责执行 行政 政分工 三省 门下省 皇权 尚书省 起草诏令 审议 封驳审议 三司 行 执行 尚书省 一省制 2.中书门下 3.决策 枢密院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中书省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中央
藩镇割据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二、明清专制皇权的加强 1.丞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
(2)过程:明朝建国之初,对中书省和丞相权力严加 控制。1380年,明太祖下令裁撤________,废除丞相,由 皇帝掌管________。 (3)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 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1)职权: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职责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其长官都是宰相。________下设六 部,分别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2)作用: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了________。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
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
汉武帝此举( )A.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B.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C.削弱了X氏同姓诸侯王势力D.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A[汉武帝改变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意在削弱贵族政治,丞相由皇帝亲自擢选也能加强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故A项正确。
]2.(2017·某某长郡中学高考模拟)西汉武帝以侍中、尚书等组成内朝执掌国家决策大权,后又任命外戚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不但掌管全国军事,还进入内朝,参与政治决策,位在三公之上。
武帝驾崩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身份正式作为内朝的领袖执掌朝政。
从此,外戚担任大司马大将军,掌控内朝成为西汉惯例。
下列对这种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霍光以后三公被剥夺了相权B.西汉政府从文人政府转变为军人政府C.大将军卫青进入内朝后,皇权受到严重威胁D.西汉后期内朝逐渐成为外戚专政的工具D[霍光掌权位于三公之上并不代表三公被剥夺相权,故A项错误;外戚担任大将军不意味着军人执政,故B 项错误;卫青入内朝加强了皇权,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西汉后期外戚专权掌控内朝成为惯例,故D项正确。
]3.(2017·某某河西区高三质检)“太子年幼继位,年轻的太后临朝,不得不重用她娘家父兄来协助处理政事,外戚骄横擅权,无视幼主。
及至皇帝成年,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发动政变,除掉外戚。
皇帝亲政后,自然重用夺权有功的宦官,于是又演成宦官专权的局面。
这种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成为东汉后期封建政权的一个特点。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外戚、宦官权力过大B.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C.君权至上的结果D.中央集权所致C[外戚、宦官权力过大是材料的现象,不是根源,故A项错误;虽有外戚、宦官专权,但他们的权力并不是来自于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皇帝的支持和信任,是皇权的延伸,君主的权力并没有受到制约,故B项错误;外戚和宦官是皇帝的亲信,之所以能交替专权,关键在于他们代表的是皇帝的权威,是君权至上的结果,故C 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高效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件岳麓版ppt
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 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措施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
【解析】第(1)题第一问措施,从材料一“明初,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 设丞相”“皇帝设辅佐机构内阁”“但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权,一直掌握 在皇帝的手中”“明朝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可知,明朝行政制度改革 的措施是废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批红”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省级行政 实行三司分治制度;第二问目的,从材料一“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 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制度保障”可知,明朝行政制度改革 的目的是加强皇权专制统治。第(2)题结合明朝颁布法律的目的及材料二“明 朝在立国之初,着手制定《大明律》,又颁布《大明令》,还不断颁行‘榜文
开始起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武帝后期,丞相动
辄因故免职、下狱。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皇帝集权下政务机关权力弱化
B.独尊儒术使儒学地位得到提高
C.功臣列侯的势力开始遭到削弱
D.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有效加强
选A。根据材料“开始起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武 帝后期,丞相动辄因故免职、下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形成 中外朝制度,中朝多决策,丞相代表的外朝日益成为纯粹的政务机关,其权力 受到削弱,丞相受制于皇帝的程度大大加强,故本题答案选A;B与材料无关, 排除;C错在“开始”,排除;材料旨在强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材料 主旨不符,排除D。
(广东专用)高考历史一轮 课时跟踪检测(二)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含解析) 岳麓
课时跟踪检测(二)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长沙一中月考)“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省,中书以付门下。
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相互牵制B.相互考评、完善机构C.高官参与、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进一步加强皇权2.(·江门调研)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B.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3.(·惠州三调)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
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
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这件事最可能发生在哪一时期(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C.宋元D.明清4.(·湛江一模)《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王沈缺乏治理才能B.九品官人法有弊端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度只看出身5.(·深圳一模)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
从这一观点出发,唐朝社会开放程度较高,主要得益于实行( )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察举制D.均田制6.《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御史。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复习:1-1-2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必修1 第1单元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选择题1.(2010·潍坊·3月文综)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西汉设立中朝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北宋设立枢密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把持了选官大权,不能体现“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排除含②的选项即知应选D项。
2.(2010·诸城)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答案】D【解析】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明显错误,排除A项;唐朝是实行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中枢机构是保障皇权的工具,排除B、C两项;分析材料可知,D项符合题意。
3.(2010·江苏·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指的是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出任高官,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只能做地位卑下的小官,造成这一状况的制度原因是九品中正制。
征辟制和察举制的选拔标准是德才,科举制是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故选C项。
4.(2010·全国卷Ⅱ·14)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倍受青睐。
宋代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科举制度的理解,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文选》烂,秀才半”反映了熟读《文选》在科举考试中的作用。
【历史课件】2018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素养落实 课前预习 史料探究 随堂训练
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
【主题立意】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及监察制度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成熟,说明制度的创新、完善,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学习目标】 (1)以教材资料和插图为信息来源,理解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流程、特点及 作用。
二、选官制度 1.西周: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 2.战国、秦和汉初:军功爵制度。 3.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和征辟制。 (1)含义: 察举制 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 征辟制 是中央和地方 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 (2)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生的必要性;通过与其他选官制度的比较,说
明科举制如何体现了公平公正,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 能力。
(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各项制度创新、完善的时代需求。
(4)制度创新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展。
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确立 (1)时间: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确立于 隋唐 时期。 (2)机构:三省是指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 尚书省 。尚书省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职权:中书省负责 起草诏令 ,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 执行,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概念解读】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 朝,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六部是中国古代较 为完备的中枢权力体系,一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决策的 科学性。 【图解记忆】
【特别提示】 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中部分享有政治、经 济特权的家族所构成的一个特殊阶层。造成中国官僚队伍重新贵族化, 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科举制的 实行,士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走出误区】 唐、元两朝中书省的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
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选择题1.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西汉设立中朝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北宋设立枢密院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有学者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该学者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3.(2011年广东珠海一模文综)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4.(2012届广东梅岗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着眼点是防止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其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是( )①极力提高皇权②竭力削弱相权③首先集中军权④削弱地方权力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③④5.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理此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
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刺史制度 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6.(2012届广东中山一中高三第二次统测)隋唐时期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科举制与汉朝、魏晋以来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相比较,其进步作用除了更有利于“唯才是用”之外,对于当时社会的意义还在于( )A.有利于农民通过考试而入仕B.有利于豪强地主巩固统治地位C.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D.有利于限制军事集团操纵政权7.下图为象牙腰牌,其主人是明代官员王忬,腰牌上写有“给监察御史王忬佩”。
王忬的职责是( )A.监督地方官员 B.监督六部业务C.对宰相分权并监督 D.谏正皇帝过失8.(2011年广东肇庆一模文综)《明史·舆服志》记载“皇帝常服:……袍黄……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
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决策程序趋于规X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解析:A项没有体现出“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掌握决策、审议,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有一个机构转变为两个机构,体现决策程序趋于规X化,故B项正确;C项是科举制的影响,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权制衡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D项错误。
答案:B2.《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如下图所示)对这一记载认识正确的是( )A.吸取前朝教训,废除了秦的郡县制度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管理体系多样,有效控制了地方政权D.王国相对独立,后来威胁了专制皇权解析:从材料信息与图片的内容可以看出,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部分恢复了分封制,故A项错误;汉初部分恢复分封制,导致了王国问题,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有效地控制地方政权,故B、C项错误;后来王国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了专制皇权,故D项正确。
答案:D3.下表中的评价与史实最相符的选项是( )选项史实评价A 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B 唐朝设置节度使巩固了边疆,防止了地方割据C 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力过大,造成了安史之乱和地方割据,故B项错误;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行政权、军权、财权被分割,有效地加强了皇权,故C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具有决策权,不能统领六部,故D项错误。
答案:C4.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
高考试题解析第一单元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解析 材料反映了武则天时期,中书、门下两省名称发生变化并且宰相数量增加、
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实质是分割宰相权力,强化皇权,这有利于加强君主对朝政
的控制,C正确。
答案 C
19
考点
@《创新设计》
2.(2017·海南单科,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
11
考点
@《创新设计》
君主专制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只是皇帝的耳 目和工具,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监察制度能否发挥正常作用,与皇帝的明 昏有密切关系;随着监察制度日益腐朽,监察官本身贪赃枉法者也不乏其人, 更不能杜绝官僚的腐败和低效。
12
考点
【图解历史】 三省六部制的运转
7
考点
@《创新设计》
科举制的作用 科举制冲破了九品中正制造成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封闭局面,使出 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从政机会。另 一方面,使统治集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和政治产生 了相当的稳定作用。
——倪峻、姚立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
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解析 东汉时期的察举制重视血缘和门第出身,这对地方的世家大族更为有利,阻
碍了底层民众的上升,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B项正确。
——白寿彝
27
考点
@《创新设计》
核心论点:古代监察制度主要服务于君主专制制度,这决定了其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主要由御史监察系统和谏官言谏系统组成,前者对下纠察百官言行违失,后者对上 纠正皇帝决策失误。
岳麓版高中历史目录包括必修一二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目录包括必修一二三岳麓版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第2课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大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治律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英国的制度创新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第11课*综合探究:伏尔泰对英国政体的评论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第15课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第17课*综合探索:中国近代政体变化的艰难历程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20课新民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第28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必修二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第8课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1O 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第22课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4课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第25课 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7课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必修三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 孔子与老子孔子与老子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4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 汉字与书法汉字与书法第8课 笔墨丹青笔墨丹青 第9课 诗言志歌咏言诗言志歌咏言第10课 从传奇到小说从传奇到小说第11课 梨园春秋梨园春秋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2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第13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挑战教皇的权威第15课 理性之光理性之光第16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第17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8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诗歌、小说与戏剧第19课 音乐与美术音乐与美术第20课 电影与电视电影与电视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 西学东渐西学东渐第22课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第23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第24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25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6课 现代科学革命现代科学革命第27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第28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第29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第30课 百花齐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第31课 综合探究: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师用书
第2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考点1|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君主专制的强化1.西汉:中枢权力开始分散。
(1)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刘邦是历史上第一个庶民皇帝,他手下大臣大多为布衣平民,被称为“布衣将相”。
汉武帝时更是有意提拔平民出身的人当丞相,这就降低了当丞相的门槛,降低了丞相的地位。
(2)汉武帝设中朝(内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担任尚书令、侍中等,以削弱相权,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变成单纯的执行机关。
2.东汉至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体制。
3.隋唐:三省六部制,相权被一分为三。
(1)分工:①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政令。
②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③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运作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3)特点:①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朝:二府三司,继续分割宰相权力。
宋初以“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为最高行政机构,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的正式官名,简称“同平章事”。
同时,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枢密使有调兵权但无领兵权);设三司使(户部司、盐铁司、度支司)分割宰相的财权。
行政、军事、财政相互平行,分别由皇帝直接统属,军权、财权被完全从相权中分割出来。
5.元朝:一省二院,相权反弹。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六部归入中书省;枢密院掌全国军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元朝后期,宰相权力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威胁皇权。
二、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中央集权的加强1.汉朝(1)郡国并存:汉高祖平定天下后,吸取周朝和秦朝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考点1|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确立: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2.职责: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
3.作用(1)三省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
(2)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易混辨析]三省六部制与西方三权分立制三省六部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形式相似,都体现了分权,但是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加强皇权专制,而西方的三权分立制是现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目的是防止专制,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4.演变(1)宋朝: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财政归三司掌管,宰相只保留行政权。
(2)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5.影响: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选官制度1.西周:实行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制。
2.战国至汉初:实行军功爵制度。
3.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
4.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
5.隋唐至明清:实行科举制。
(1)背景:隋唐统一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2)创立:隋文帝时开始分科取士,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3)完善:在唐代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4)影响: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轻巧识记]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三、监察与谏议1.监察制度(1)原因: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
(2)表现: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汉代在中央设御史府,地方设刺史;明清在中央既设有都察院又设有六科给事中,在地方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司。
2.谏议制度(1)原因:需要有制度来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2)表现: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的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宋代还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明清时期已经没有专门的谏议制度。
3.评价(1)消极: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2)积极: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2.古代政治制度的完善成熟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1.从汉至元君主专制的强化史料一《朱子语类》云:①“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史料二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时代……据司马光说:“淳化中……②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君尊臣卑”下的君权与相权》[学会读史](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对唐代中书权力机构运行特点的认识。
提示:①相权三分,既相互制衡,也能分工合作,同时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三省不是绝对的分割权力,共同对皇帝负责,是服务于皇帝集权的制度创新。
③政令的程序化运行规则也体现了以相权对君权的牵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官僚体制。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时代”。
提示:设立参知政事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掌管军事,直接对皇帝负责,有调兵之权但无统兵之权)分割了宰相军权;设三司使(盐铁、户部、度支)分割了宰相财权。
史论归纳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1)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
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
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
(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
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
2.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史料一①(先秦)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史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②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史料三③科举制一方面⑤扩大了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⑤冲破了“③九品中正制”造成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封闭局面,③使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从政机会。
另一方面,使统治集团具有一定的④开放性,⑤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相当的稳定作用。
——倪峻、姚立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学会读史](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卿世禄制、察举制选拔人才的弊端。
提示:世卿世禄制与察举制都是以官举士,选拔权并不在百姓手中,难以选拔出真正品学兼优的人才。
(2)根据史料三,分析科举选官的积极作用。
提示: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从地方豪门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史论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影响(1)有利于维持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
(2)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3)选官制度的标准化、制度化对国家选拔官员,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起了重大作用,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赋税征收以及防止了人民的反抗。
(4)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完善,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官员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1.(2017·皖南八校联考)《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写道:“王朝初年出现的中央政府机构包括许多有汉代名称的官署,但这一机构的许多方面是新的,已经预先呈现出唐代中央政府的轮廓。
”材料中的“轮廓”()A.加强了中央集权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C.保证了皇权独尊D.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C[通过材料“中央政府机构包括许多有汉代名称的官署”的阐述,可以推测所述该机构应该是三省六部,三省六部是中央机构,它加强了皇权,保证了皇权独尊。
]2.(2017·承德质检)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
”据此分析,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内在的用意”主要是()A.通过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B.适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C.通过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D.继承前代制度,适当创新C[二府三司制加强的是专制皇权,不是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适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不是“内在的用意”,故B项错误;二府三司制分散宰相财权、军权,强化君主专制,符合“内在的用意”,故C项正确;二府三司制不是对前代制度的继承,故D项错误。
]3.“唐代科举从形式上看和过去的孝廉、秀才有继承关系,只是当门阀盛行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
”材料旨在说明唐代科举制()A.继承了选官方式B.促进了经学发展C.扩大了举荐范围D.淡化了门第出身D[唐代科举制是考试选官制度,以往选官方式是察举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举考试内容,排除B项;唐代科举制是考试选官制度,不是举荐,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当门阀盛行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说明其淡化了门第出身,故D项正确。
]考点2|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中央集权的加强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背景①汉初推行郡县制,并分封同姓子弟做诸侯王驻守各地。
②诸侯国与中央矛盾激化,导致“七国之乱”。
(2)措施: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唐“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林立的局面,这一局面进一步发展,形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措施①收精兵:将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禁军归“三衙”统领,发兵之权归枢密院,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②削实权:削夺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并设置通判监督。
③制钱谷:各州郡的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开封或其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3)影响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②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轻巧识记]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分化事权,相互制约。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1.明朝强化专制皇权(1)废除丞相①原因: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
②概况: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③意义: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2)设立内阁①概况: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拥有“票拟”权,但皇帝拥有“批红”权。
②实质: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易混辨析]正确区分宰相制和内阁制的主要不同宰相是百官之首,参与决策,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内阁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仅备顾问,没有决策权,对皇权无制约力。
2.清代设立军机处(1)背景:清朝建立后,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掌管军国大事。
(2)设立:清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
(3)特点:职权不断扩大,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
(4)影响①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轻巧识记]图示法归纳明清专制皇权的强化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1.封建国家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史料一(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①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
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史料二宋代地方行政机构示意图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③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史料三《元史》载:(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⑤与都省为表里……④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学会读史](1)根据史料一、二,分析封建国家地方管理体制演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