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路

合集下载

检察机关如何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发挥积极作用

检察机关如何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发挥积极作用
20 0 9年 9月
大 众 商 务
P p lrBu ie s o u a sn s
No 9, 00 . 2 9
( 总第 15期 ) 0
( u ua vl, O 1 5 C m lie N .0 ) t y
检 察机关 如何在 群体 性事 件处 置 中发挥 积极作 用
李佩 霖
( 浙江宁波北仑 区人 民检察 院 , 江宁波 3 5 0 ) 浙 18 0
中图分类号 :96 3 D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9— 23 20 )9 03 0 10 88 (09 0 — 26— 1
量 的参 与者产生仇视和对抗社会 的心态 , 不利于社会矛盾 的化 解及和谐 社会 的建 设。因此 , 在不妨碍侦 查 , 不激化矛盾 的前提 下, 对于那些能够 认真悔 罪的 , 尽可能少适 用逮捕 措施 ; 对于 能够认 识到 自己犯罪 行为 的 社会危 害性 , 能够积极弥补犯 罪后果损害 , 认罪伏法 的 , 以作相 对不起 可 诉处理 。而对 于那些组织 、 指挥 和在幕 后策 划群体 性事件 的首要 分子 , 以及那 些罪动机恶劣 、 手段极端 、 不伏法 甚至暴 力抗法 的积极 参与人 拒 员则应 当予以坚 决打 击 , 从严处 理 , 以维 护公 民合法 和社会 正常管 理秩 序 。在侦查阶段 要予以逮捕 , 在审查起 诉阶段要严厉提起公诉 。贯 彻宽 严相济刑事 司法政策 不仅有利于群体性事件 的平 息和 社会矛盾 的化 解 , 还有利于节约诉 讼成 本 , 提高诉讼效 率。
群众个人权利意识 的觉醒 和个人 的利益诉求的膨胀 , 体性事件 日 增 群 益 多 。面对 目益突 出的群体性事 件 , 察机 关应 当全面认 识其 特点 、 源 检 根 和危害程度 , 的放矢地 开展工作 。近年 来 , 有 群体 性事件 激烈 程度 不断 加剧 , 恶性程度不断上升 , 造成 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 , 有的还伴随有故 意 毁坏财物 , 聚群众哄抢 , 群扰 乱社会 秩序 , 聚 聚群 冲击 国家机 关 , 聚群 扰

人民检察处理突发性事件应预案

人民检察处理突发性事件应预案

**市人民检察院处置信访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为了及时、稳妥、有效地处理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有效地化解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办公秩序,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一)成立处置信访突发性事件领导小组,由检察长111任组长,副检察长222、333、444、政治处主任555、纪检组长666、反贪局副局长777、888任副组长,及各科、室、队负责人任小组成员。

(二)处置信访突发性事件领导小组职责:决定启动处置信访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指挥、协调、处置突发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和本院正常办公秩序;及时向上级或有关机关报告或通报突发性事件的有关情况;及时分析研究信访突发性事件的发生特点、规律和处置方法。

二、工作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患未然本院各部门及举报中心在工作中对可能矛盾激化,特别是可能引起大规模群体性信访的迹象,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及时消除诱发突发性事件的各种因素,同时及时与信访局等相关部门联系,了解掌握涉检信访案件,提前做好教育疏导工作。

(二)谁主管,谁负责对本院受理的涉检访、集体访等由本院控申科、首办责任部门负责予以妥善处理,不属本院受理的控申部门应积极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及时联系责任单位负责处理。

(三)依法办事,依政策办事在处置中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办事,要充分考虑事件处置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要切实维护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

(四)教育疏导,防止激化对参与涉法涉诉大规模集体访、告急访事件的群众,处置人员要注意工作方法,讲究工作策略,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积极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五)及时果断处置对发生暴力行为或者严重损害社会治安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违法行为,尽快平息事态。

三、应急预案的启动(一)在本院受理的来访案件中,来访人员经耐心劝解仍冲击本院以及有其他严重过激行为,影响本院正常办公秩序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由领导小组组长决定可以启动处置信访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人民检察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范本)

人民检察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范本)

人民检察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引言人民检察院是司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对犯罪行为进行检察和处理。

然而,突发事件可能会在任何时刻发生,对人民检察院的正常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确保人民检察院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本文档旨在制定人民检察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

应急预案以规范和指导人民检察院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检察院的正常运行。

二、应急预案的目标本应急预案的目标是:1.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有效的应对;2.保障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3.保护人民检察院的财产安全;4.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对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影响;5.保障人民检察院的正常运行。

三、突发事件分类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影响范围,突发事件可分为几类:1.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2.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爆发、化学品泄漏等;3.恐怖袭击事件:如炸弹袭击、人员劫持等;4.网络安全事件:如黑客攻击、信息泄露等;5.其他突发事件:如火灾、爆炸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人民检察院应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案。

四、应急预案执行流程1. 接到突发事件报告任何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在发现突发事件后应立即报告给值班领导。

突发事件报告应包含内容:•突发事件的类别和性质;•事件发生地点和时间;•事件对人民检察院的影响程度。

2. 启动应急预案值班领导收到突发事件报告后,根据事件的性质和程度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若决定启动应急预案,值班领导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启动应急预案执行流程。

3. 组织疏散和救援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影响范围,人民检察院应组织疏散和救援工作。

工作人员应按照预案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疏散和救援工作,并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4. 协调外部资源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执行过程中,可能需要协调和调动外部资源,如警察、消防队等。

人民检察院应建立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机制,确保能够及时获得外部资源的支持。

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在预防和处理群体事件中的对策分析

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在预防和处理群体事件中的对策分析

Legal Syst em A nd Soci et y —圈圈翟圆圈羹邀竺!!型圭!f叁型圭塾垒检察机吴分诉都门存预防哥移处理掰铸事斜中仍对策弓’析郭大鹏摘要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社会和经济结构正在经历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主体之间、新旧体制之间和新旧观念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凸显出来。

近年来,作为社会矛盾和冲突特殊表现的各种群体性事件也愈来愈多,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群体性事件绝大部分起因于普通社会纠纷,少部分是由国家公权力的运用引起,检察机关公诉部门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的重要部分,在应对群体性事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突发的种种事端也考量着国家公诉人的胆识与智慧。

关键词群体事件检察机关宽严相济中图分类号:D9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230—02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厦影响的各种事件。

一、群体性事件的特征(一)爆发突然,预测监控难度大因为矛盾得不到合理解决而在瞬间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群体性事件的爆发突然性特点,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相关职能部门预测和防控群体性事件的难度。

(二)对抗激烈,平息处置成本高群体性事件大多是突发事件,涉案群众之间事前一般并无严明的组织,但是一旦诱因出现,群体的从众和非理性行为顷刻间即能释放出巨大的破坏力,与政府之间形成激烈对抗。

(三)矛盾交织,诱发因素隐患多大部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群众利益受到侵害或得不到满足。

在合理诉求之外,少数不法分子制造事端,蛊惑、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加入,借以达到个人目的,导致多数人的合理要求与少数人的无理要求相交织、多数人的过激行为与少数人的违法行为相交织,使事件难以当机立断地解决。

人民检察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人民检察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人民检察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第一章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情况概述在人民检察院的日常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如火灾、爆炸、地震、疫情等。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以及维护基本社会秩序,人民检察院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本预案旨在规范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工作程序和应对措施,确保快速、高效、安全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目标和原则2.1 目标人民检察院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目标是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人身安全,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确保工作秩序的恢复和维护。

2.2 原则(1)科学预防: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科学研判和风险评估,提前制定相应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2)快速反应: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迅速调动应急资源,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和救援,争取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3)统一指挥:确保应急指挥体系的畅通和高效运转,由专业人员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各方资源,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果。

(4)全民参与: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全民共同应对的良好氛围。

第三章资源准备和组织架构3.1 资源准备(1)突发事件应急储备物资:包括应急通信设备、医疗救护器材、防护用品、灭火器材等。

人民检察院将按照实际需要,建立合理储备,并定期检查和更新。

(2)应急人员培训:组织人员定期参加应急救援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专业知识。

(3)指挥车辆和设备保障:保证应急指挥车辆和相关设备的完好性和运行状态,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

3.2 组织架构(1)预案起草和修订小组:负责制定和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2)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筹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包括指挥调度、信息采集和业务协调等。

(3)应急抢救队伍:由专业人员组成,参与突发事件的现场抢救和救援工作。

第四章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程序4.1 应急事件等级划分(1)突发事件应急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判断。

检察院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三篇

检察院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三篇

检察院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三篇篇一:检察院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及时有效地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确保我院政治安定和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中央、省、地、局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以“稳定压倒一切”为指针,高度重视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这项工作,按照“向可能出事作准备,向不出事目标作努力”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力争抓早、抓小、抓苗头,把问题解决在萌芽、解决在内部。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根据事件的性质,迅速行动,果断处置,全力维护我院的政治安定和稳定。

二、突发事件包括的范围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由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具有突然发生性,并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或可能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损害或可能损害人身及公共财产安全、需要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紧急处置的非常规性的特殊事件。

突发事件大致包括如下范围:1、集体上访、请愿、游行、邪教组织非法活动、械斗、枪杀、抢劫或虽有少数人参加但影响极坏的突发性事件。

2、重要的周边动态和敌对势力对我渗透情况。

3、爆炸、火灾、翻车、沉船、飞机失事、交通事故造成重大伤亡或影响较大的事故。

4、风灾、雪灾、水灾、旱灾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或严重疫情等。

5、其他具有群体性、苗头性、倾向性的严重影响我院正常工作秩序的紧急事件。

三、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1、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肃政治纪律,维护正常秩序。

2、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原则。

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把群体性事件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3、坚持分类处置的原则。

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教育疏导为主;对敌我矛盾,必须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4、坚持内紧外松的原则。

不要人为地制造紧张气氛,在内部要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扎实有效地做好工作。

在社会上要宣传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形势,正面引导和教育群众。

人民检察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23年版

人民检察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23年版

人民检察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 应急组织:明确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工作组的组织结构和人员职责。

领导小组由院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指挥和决策应急工作;工作组由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应急工作。

2. 突发事件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可以区分为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意外事故等各类突发事件,并根据每类事件的特点确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3. 报警与通知:明确突发事件的报警与通知程序,包括报警方式、应急通讯设备的使用、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等。

4. 应急处置:制定不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案,明确应急小组成员的职责和行动指南,如疏散人员、封锁现场、抢救伤员等。

5. 协调与指导:明确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机制,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协调。

6. 后续工作:包括应急救援结束后的事后处理,如事故调查、损失核对、安全检查等。

在制定和实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人民检察院还应结合具体情况,考虑自身的职责和特点,确保应急措施的科学性、实施性和有效性。

检察院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检察院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提高我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三、组织体系1. 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检察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检察长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指挥部由领导小组组长担任指挥长,副组长担任副指挥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3. 成立应急处置小组应急处置小组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分为以下小组:(1)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小组(2)事故灾难应急处置小组(3)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小组(4)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四、应急处置原则1.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2. 快速反应,高效处置3. 协同配合,共同应对4. 信息畅通,及时上报5. 科学决策,合理应对五、应急处置流程1. 预警(1)密切关注各类预警信息,及时掌握突发事件动态。

(2)根据预警信息,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2. 报告(1)发现突发事件后,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

(2)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 应急处置(1)应急处置小组按照预案要求,迅速采取行动。

(2)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4. 恢复(1)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组织开展善后工作。

(2)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六、应急处置措施1. 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措施(1)及时转移受灾群众,确保生命安全。

(2)组织开展抢险救灾,恢复基础设施。

(3)协助政府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2. 事故灾难应急处置措施(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

(2)及时救治伤员,减少人员伤亡。

(3)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3.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措施(1)及时开展疫情监测和防控。

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方法与策略

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方法与策略

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方法与策略
群体性事件是指影响到一定规模的人群,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的事件。

针对这种事件的处置方法和策略应该是:
1.快速反应。

对于群体性事件,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及时反应能够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影响到更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政府、公共安全机构或相关部门需通过紧急响应机制来迅速反应,对事件展开救援和处置工作。

2.协调合作。

因为群体性事件牵扯到多方利益,各相关部门需要紧密合作协调,避免因为信息沟通不畅、行动不一致、责任不明导致处置偏离轨道,获得最大化的合作效益。

3.公开透明。

因为群体性事件的复杂性和敏感性,相关部门需要充分考虑信息的公开透明,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事件相关的信息,让民众能够了解事态的发展,提高社会公众对事件的关注程度和协作意识。

4.灵活应变。

不同类型的事件应该有不同的处置策略,同时应该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处置方案。

因此,政府为了能更快速、更灵活、更有效地应对群体性事件,应扩大应急管理机构的投入,加强应急预案修订,提升应对能力。

5.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最核心的环节,应尽力维持现场秩序,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保障现场的安全。

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加强执法威慑力度,排除现场
混乱行为,保持稳定安全态势。

公务员考试面试问题之突发性群众事件

公务员考试面试问题之突发性群众事件

第四,观点要讲清,政策要阐明,特殊情况处置要果断.
第五,紧急情况要随时向上级汇报。
(三)试题分析
1.村里有两家因为宅基地问题发生械斗事件。作为村支书,你如何处理?
【思路分析】 本题是情景处理题的群体性事件试题,你的角色是村支书,你面对村中邻里两家因为宅基地发生械斗的问题。解决此题,首先进行角色定位,然后根据具体场景详细作答。
境。
【参考答案】
执法人员被围困,的确是件尴尬的事情,但我相信是群众不明真相所致,我将努力运用情理法来劝退群众,摆脱困境,并了解情况,以便帮助群众解决问题。首先我会保持冷静,努力平复围攻群众的情绪。向他们宣传政策法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他们能够支持我们的工作。保证自己情绪稳定,不能激化矛盾;如果围攻群众还是不能转而支持我们,我会尽量与他们僵持,让同事趁机离开现场向上级汇报,以便增派援手;以此为经验教训,为以后处理此类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7)是一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种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
(8)一种不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现象。
(二)应对原则与思路 源自(1)民事纠纷 答题原则及思路:
1. 及时介入。采取果断措施,尽快平息事态稳定局势,力争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2. 坚持疏导。晓之以理,示之以害,动之以情,彰之以法。要做深入细致的解释说明工作,注意与群众的沟通,要耐心、真心听取群众的合理要求和建议。决不可简单粗暴、鲁莽行事,更不能随便动用专政力量,激化矛盾。在处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疏不可堵”。正确判断事件性质,严格掌握政策法律界限,讲究策略,把握时机,抓住重点,因情施策,积极化解矛盾。在处理过程中,还要注
意几点:一是要充分发挥矛盾双方基层干部、党员群众和在当地享有威望、德高望重的人士的影响作用来做调解工作;二是要迅速查清突发事件的重要人物并予以重点控制,使其活动受阻滞,事态不会继续扩大,同时要避免有人借机激发矛盾;三是要准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采用教育疏导的方法,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法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法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复杂矛盾的因素经常引起群体性的发生冲突,所以我们应该多加了解这方面知识,避免这方面事情发生,知道如何正确应对突发事件,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美好。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受各种复杂矛盾因素的综合影响,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不少事件规模较大,突发性较强,对社会的危害及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给政法部门处置这方面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政法工作如何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深刻认识、准确掌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

二、正确把握处置行动的原则。

三、果断采取应急措施。

四、克服不良的心理和做法。

同时,要积极做好事件调查和总结工作,分析原因,查漏补缺,加强防范,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并在此基础上注意举一反三。

依靠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群众工作群体性事件涉及面广、规模大,对社会和稳定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预防和处置群众性事件工作政策性强、难度大。

因此,政法机关要在主动了解民意,掌握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时,分析社会动态和潜在的矛盾,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

根据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并采取必要措施,力争把群众性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造成危害。

在做群众工作中,树立群众观念,讲究工作方法,防止随意抓人,切忌公安干警言行不当,而激化矛盾。

加强农村基层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1.要把开展依法治村同健全基层组织结合起来,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强化监督机制。

实行上下互动,官民互约的治理;既要依靠法律的约束、惩罚性的治理,又要运用教育,说服的疏导性,奖励性治理;既要体现法治精神,又要运用民主的方式;既要管理农民,更要约束干部。

2.要增强农村干部的政治素质。

我国正处于重大的历史转折和社会变革时期,思想领域的斗争往往异常激励烈,对于社会思想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和各种腐朽思想文化必须会去占领。

检察机关处置突发事件预案

检察机关处置突发事件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提高检察机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检察工作的正常进行,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检察机关实际,制定本预案。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遇到各类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置。

二、组织体系与职责1. 组织体系(1)成立检察机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具体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3)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2. 职责(1)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职责:①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②制定、修订、完善应急处置预案;③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④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2)应急指挥部职责:①负责应急响应的启动和终止;②制定应急处置方案;③协调各部门、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④组织应急物资和人员的调配;⑤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上报。

(3)应急办公室职责:①负责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②收集、整理、分析应急信息;③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④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⑤负责应急工作的总结和评估。

三、突发事件分类与分级1. 突发事件分类(1)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山体滑坡等;(2)事故灾难:火灾、爆炸、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3)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4)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网络攻击等。

2. 突发事件分级根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将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

四、应急处置程序1. 信息报告(1)发现突发事件后,立即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2)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3)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等级,启动应急响应。

2. 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响应,明确应急指挥部和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责;(2)应急指挥部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实施;(3)各部门、单位按照应急处置方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检察院突发应急预案方案

检察院突发应急预案方案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我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检察工作的危害,确保我院正常秩序和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3. 《人民检察院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规定》4. 《人民检察院应急预案编制指南》5.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四、应急组织体系1. 应急指挥部:由我院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分管领导担任副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3. 应急小组:根据突发事件类型,成立相应应急小组,负责具体应急处置工作。

五、应急处置措施1. 自然灾害(1)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做好防震、防洪、防台风等工作。

(2)加强院内设施设备检查,确保安全。

(3)及时转移受灾群众,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2. 事故灾难(1)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小组进行现场处置。

(2)及时疏散现场人员,确保人员安全。

(3)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3. 公共卫生事件(1)迅速了解疫情信息,启动应急预案。

(2)做好疫情防控,加强院内消毒工作。

(3)配合卫生健康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和处理。

4. 社会安全事件(1)迅速了解事件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2)维护现场秩序,防止事态扩大。

(3)配合公安机关进行事件调查和处理。

六、信息报告与发布1. 事发单位应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突发事件情况。

2.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响应。

3. 应急指挥部负责发布相关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及时、透明。

七、应急保障1. 人力资源保障:组织应急队伍,明确应急职责。

2. 物资保障:储备应急物资,确保应急需求。

3. 资金保障:设立应急资金,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论群体性事件的检察应对

论群体性事件的检察应对

法治 国家“ 依法治 国” 的基本方 略, 因此 由司法机关介入 处理群体
罢 市、 集体围攻冲击 党政机关 、 点建设工程 和其他要害 部位 、 重 集 性事件 是合适 的 , 是有必 要的 。 也 体 阻断交通 、 集体械 斗甚至集 体打 、 抢 、 、 砸、 烧 杀等方式 , 以求解 决 问题 , 并造成 甚至 引发 某种 治安后果 的非法 集会活动 等等 。 作 为国家司法机 关的检察 机关依照法 律规定 的职权 , 当然 也 有权 介入 处理群 体 性事件 。基 于群 体性事件 的 果离 开法律规 定采 取行动和措 施, 如 不仅使 处 置工作 陷入 被动 , 而且会 导致法 律权威 和 司法 机关信誉 的降低 。
群 体性事件往 往具有 以. 四点特征 : 一 , 下 其 群体性 。相 当多
的群体性事件涉及 一部分人 的切身利益 , 这部分人通 常具有共 同 的 目的、 动机或 利益诉 求 , 了共 同 的利 益 目标 而维 系在一起 。 为
的导火引发 , 通过聚 众行为对 公共 秩序和 安全产生影 响的行为或 法律 性质 , 也不能 以法律性 质代 替政 治性质 。 从我国 当前 的群体 活动 。 聚众行 为包括群 体上访 、 请愿 静坐 、 围堵冲击 国家机 关、 打 性事件 分析 , 主要 问题都 是法律 问题 , 者说是应 该通过法律途 或
关 于群体性事 件的概念 界定 , 目前的说法 很多 , 侧重 点也各
不相同 。 强调事 件的突 发性的 , 为群 体性事件 一般指一 定社 有 认
会 、 史及 自然 条件下 由特定 因素诱发 、 出通常时 空和心理额 性为人 民内部矛盾加 以处理 的总体思路 是对 的, 历 超 有助于维护我 国 度并 难以控制的事件0 有强调对社 会秩序 的破坏 和影响 的, 为 ; 认 社会稳定 和政 治稳定 。 实践 中 , 各级 政府 按照人 民内部矛盾理论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等。

这些事件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一旦发生往往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应对和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灾害应对、防范措施、信息传播等方面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进行探讨。

一、灾害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对于这些事件的应对需要进行有效的灾害应对工作。

首先是应急预案的建立,应急预案是一项应对灾害的指导性文件,包括灾害发生时的应对程序、责任分工、资源调配等内容。

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应急预案,才能在灾害发生时迅速、有序地展开应对工作。

其次是应急救援的组织和实施,应急救援是在灾害发生后针对受灾群众进行的紧急救援工作。

这包括组织力量、调配资源、展开救援行动等方面,必须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的影响。

再者是灾害后的重建工作,灾害发生后需要进行重建工作,包括恢复设施、修复房屋、重新规划等内容。

这需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统筹规划和资源调配,以便将灾后的重建工作进行顺利地展开。

二、防范措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首先是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系统,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及时发现灾害隐患和公共卫生风险,并加强预警工作,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其次是加强社会救助与保障系统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与保障系统,提高受灾群众的自救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降低灾害发生后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再者是推进应急演练和培训工作,为了更好地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需要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工作,提高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灾害应对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信息传播信息传播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及时、准确的信息可以有效地指导广大群众做出正确的决策,降低灾害的损失。

要做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工作十分重要。

检察机关介入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研究

检察机关介入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研究
威 的界定 —— 由某 些 社会 矛 盾 引发 , 定群 体 或不 特 特

群体 性 事件 的界 定 及 其原 因
定多 数人 聚合 临 时形 成 的偶 合群 体 , 以人 民 内部 矛 盾 的形 式 , 通过 没有 合 法 依 据 的规 模 性 聚集 、 社 会 造 对
( ) 体性 事 件 的界 定 一 群
体性 事件 。根 据 不 同的研 究 角度 和划分 标准 , 体性 群 事件 可 以分 为不 同的类 别 , 按 照事 件 等 级 , 以划 如 可 分为 特别 重 大 、 大 、 大 、 般 群体 性 事 件 ; 照事 重 较 一 按
件原 因 , 以划 分 为政 治 、 可 经济 、 社会 、 治 、 法 文化 领域
界定 。2 0世 纪 5 0年 代 到 7 0年 代 称 为 “ 众 闹事 ” 群 , 8 0年代 初 成 为 “ 安 事 件 ” 9 治 ,0年 代 称 为 “ 发 事 突 件” 2 , 1世纪 初称 为 “ 体 性 治安 事件 ” 0 4年 1 群 。2 0 1
因而对社 会 秩 序和 社 会 稳 定 造 成 重 大 负 面影 响 的各 种 事件 。 ②因农 村 征 地 、 市 拆 迁 、 政 道 路 建 设 、 城 市 企
关键词 : 群体性事件 ; 检察机关 ; 介入 ; 应急处置 从上世纪八 十年代 开始 , 国进入 了 由传统社 我
会 向现代 社 会 、 农业 社会 向 工 业 社会 、 闭 社 会 向开 封
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 置群体性 事件 的工作 意见》 中 明确使用了“ 群体性事件 ” 这一概念 , 并将群 体性事
件定 性 为人 民 内 部 矛 盾 , “ 即 由人 民 内 部 矛 盾 引 发 、 群众 认 为 自身 权益 受 到 侵 害 , 过 非 法 聚 集 、 通 围堵 等 方式 , 向有 关机 关 或 单 位 表 达 意 愿 、 出要 求 等 事件 提

检察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检察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检察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方案一、前言突发事件是指突然而非计划中出现的紧急状况或事故,常常对个人、社会以及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威胁。

为了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工作,各个行业和机构都需要有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本文将着重讨论检察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二、突发事件分类及应急处置原则突发事件可以分为自然灾害、恐怖袭击、重大意外事故等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法和原则也会有所不同。

然而,不论是什么类型的突发事件,以下几点原则都是不可或缺的。

1. 快速反应:在发生突发事件后,检察院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紧急处置。

时间就是生命,在突发事件中更是如此。

2. 稳定控制: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必须妥善控制并稳定情况,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这包括统筹调度资源、隔离危险区域、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协调合作等。

3. 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至关重要。

检察院应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确保各级机关和相关人员及时了解事件的最新情况。

三、检察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 组织架构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检察院应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

应急指挥中心应设立专门的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并配备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

此外,还需要明确各个职责部门的责任及协作机制。

2. 预警与救援检察院应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通过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及时掌握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信息,以便及早启动应急处置工作。

对于需要救援的突发事件,检察院应建立统一的指挥系统,迅速调集力量参与救援工作。

检察院可以与公安、消防等部门建立紧密联系,协调行动,确保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

3. 协调与应对检察院在突发事件中应发挥协调作用,与其他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

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应成立联合工作组,由相关部门和机构负责人共同组成,协调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信息的共享和协同行动。

此外,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检察院应对各种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置决策。

如何看待和处理群体性事件

如何看待和处理群体性事件

如何看待和处理群体性事件如何看待和处理群体性事件在现代社会中,群体性事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这些事件通常是由多个人在一起行动或反应而产生的,如抗议、暴力骚乱、游行等。

一个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可以导致很多不利的后果,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秩序混乱等。

因此,如何看待和处理群体性事件成为了社会管理和治理中的重要课题。

在面对群体性事件时,我们需要采取一种冷静、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和处理问题。

我们不能盲目地反对或支持群体行动,而是应该对事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找到事件背后的社会、政治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灵活性,因为群体事件通常情况下都是具有分化、变化和复杂性的,可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对象之间存在差异。

因此,我们需要遵循原则,同时保持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加强社会管理和监管。

对于一些具有潜在风险的事件,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可控措施,包括在人群多的公共场所加强警力配备、尽可能保障游行、集会、示威等的安全性和组织有序性。

同时,对那些明显违法犯罪的群体行为,需要通过法律管束予以处理。

2. 提高政府的意识和责任。

政府需要认真倾听民意,尽量避免对某一问题的漠视和忽略。

当然,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施政方案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公民的利益和意见。

3. 建立有效的社会统筹机制。

社会应该建立起一整套有章可循的机制来应对不同的群体事件,包括预警、应急响应、协调、宣传等各个方面的职能。

不仅如此,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权益诉求和社会期望。

4. 推动民间组织和参与。

民间组织是通过自发性行动来表达民意的重要机制,政府应该鼓励、支持并规范这些组织的活动。

同时,群众更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关注手中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对某些在法律上存在漏洞的事情,群众们可以组织起来进行有序的声讨和维权。

最后,我们必须承认,处理群体性事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注意全局,更需要时刻与情况相匹配并保持有效的反应。

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构筑检察机关应对群体性事件长效机制

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构筑检察机关应对群体性事件长效机制
件 发 生 的情 况 看 . 要 呈 现 以下 特 点 : 主 1爆 发 突 然 群 体 性 事 件 有很 强 的突 发 性 。从 群 体 .
性 事 件 参 与 者 的身 份 来 看 . 们 之 间或 是 同乡 关 系 , 他 或 是 相 同 职 业 关 系 . 于 潜 在 的 、 同 的 弱 势 认 同感 , 基 共 一 旦部 分 成 员 受 到 不 公 平 的 对 待 。就 极 易 激 发 其 他 社 会
点建设工程和其他要害部 门、 集体械斗等方式 , 引发或
造 成 破 坏 公 私财 物 、 害 人 身 安 全 、 乱 社 会 秩 序 的 事 危 扰 件 可 分 为 群体 性 暴 力 事 件 和 群体 性 非 暴 力 事件 。
近年来 . 随着 各 种 社 会 矛 盾 的不 断 堆 积 和 叠 加 . 群
市拆迁 、 企业 改制重组 、 民安 置补偿 、 移 债权债务 等问
题上 。
3 为激 烈 绝 大 多数 的 群体 性 事件 都 与 群 众 自 . 行 身 的经 济 利 益要 求 有 直 接 关 系 .当 有 的个 体 或 群 体 政 治 上 、 济 上 的权 益 受 侵 犯 或 得 不 到解 决 与满 足 时 , 经 在
广 . 为 方 式 越 来 越 激 烈 。 织 化 程 度 越 来 越 高 , 重 行 组 严
企 业 改制 过 程 中 出现 的新 问 题 、 矛盾 较 多 , 部 新 但 分企 业 领 导 对 此缺 乏预 见 性 和 有 效 的 解 决 方法 .有 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危 害 着社 会 的稳 定 .甚 至 在某 些地 方 群体 性 事 件 已成 为 影 响社 会 稳 定 的 第 一位 问题

检察机关在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的角色定位与处置策略

检察机关在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的角色定位与处置策略

( ) 一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山林 等 自然资源 的权 属之争 , 或邻 里琐 事纠纷 , 交通事 故赔 群 体性 事件是 社会 冲突 的表现 形式 之一 。“ 体性 事件 ” 群 这 土地 、

概念 则是 我 国对重 大社会 冲 突事 件一 种具 有 中 国特色 的政 治 偿 等所 引发 。 另一类 是 随着 现代 社会 的发展 而 出现 的纠纷 , 如环 企业 劳资纠 纷等 。 这类群 体性事 件又 分为三 种情 况: 用语 , 一个政 治概 念 。其 实 , 是 从历 史上 看 , 国 以后 , 建 群体性 事 境 污染 纠纷 、 () 1 单纯 由社会 纠纷 导致 的群 体性事 件 , 比如 因邻里 纠纷 导
由此 引发 了群 体性事 件 。 群众 或个 别 团体 、 组织 , 其利 益受 到损害 或不 能得到满 足 时, 在 受 政 府机 关 出面协 调解 决 , 到策动 , 经过酝 酿 , 最终 采取 非法 的集会 、 行 , 游 集体上 访 , 体罢 集 这类 由普通 社会纠 纷 引发 的群 体性 事件数量 较多 , 占了群 体 课、 罢市 、 罢工集 体 围攻 冲击 党政机 关 、 点建 设工程和 其他 要害 性 事件 的绝大 部 分 。其特 点 是群 体性 事件 均 由社会 利益 纠纷 引 重 部 位 , 体阻 断交通 , 体械 斗甚 至集体 打 、 、 、 抢等方 式 , 集 集 砸 烧 杀、 以求解 决 问题 , 并造 成甚至 引发 某种治 安后 果的非 法集体 活动 。 起 , 因相对 简单 ; 成 参与 人 员一般与 纠纷所 涉及利 益直 接相关 , 且
和化 解群 体性 事件 , 已成为 各级党 委 、 府 以及 公检法 机关 不得 政
不深 入 思考 的 问题 。而 作 为国 家专 门法律 监 督机 关 的检察 机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察机关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路摘要:群体性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如何找准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路,笔者从强化检察机关各部门职能作用及部门间相互合作形成合力方面予以探讨。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检察机关;应对思路一、群体性事件概念的厘清中共中央办公厅2004年制定的《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称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群众自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通过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等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

[1]这一说法,从政治角度,将群体性事件认定为“人民内部矛盾”,同时从法律上对群体性事件做出明确判断,即群体性事件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一系列活动。

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来看,其他有关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界定也多数强调群体性事件违法性的一面,将其界定为政治性事件或是治安事件。

笔者认为这样的定位不够准确,不仅缩小了群体性事件的涵盖范围,也看不到群体性事件中蕴含的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等积极因素和群体性事件背后反映的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

实际上,从法律的角度看,群体性事件也有可能是合法的,比如有组织的得到公安机关批准的游行或示威。

所以,在抛却对群体性事件政治方向的秉持后,可简言其为不特定多数人为某一目标而采取的明显的集体联合行动。

[2]群体性事件展现出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体不特定且为多数,多元、广泛,波及地县城市、农村、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众多行业和领域,参与人员包括各阶层人员,一般都是相关利益的主体自发组织的群体;二是目标相对明确具体,有共同的行为指向,但事件的焦点交叉、复杂,如有些群体性突发事件是由于历史遗留积案,久拖不决,越来越复杂,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三是爆发的突发性与激化性。

这两种特征,一方面表现出群体性事件局势的不可控制,发展趋势超出人们预期范围而变得不确定和不可控。

另一方面处理不当时,极易被激化,使涉及的程度和范围随时会发生变化。

二、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成因除上文提到的是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根源。

(一)社会制度成因分析1.利益表达机制欠缺。

受我国现阶段国家体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利益表达机制还有一些不健全的地方,主要表现为渠道不畅,不同社会群体表达自身利益的声音强弱不一,表达的机会不同,表达的有效性和充分性不一。

因而,如果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不能在一定范围内兼顾和协调,又缺乏各自表达正当利益诉求的渠道,便可能导致矛盾的积累和利益冲突的加剧。

矛盾和冲突积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舒缓,则必然在偶然诱因的引发下得到大爆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便是必然。

一些地方政府把上访者视为“刁民”,采取各种高压手段进行拦截,部分弱势群体的正当利益诉求得不到表达,对信访制度极为不信任。

2.公权力行使缺乏有效的约束。

一些官员滥用公权力挑衅民意,不断突破当地民众容忍的底线。

可以说,大多群体性事件先由普通社会纠纷引发。

有传统意义上的纠纷,如山林、河流等自然资源权属争端,或者邻里琐事纠纷,或是事故赔偿纠纷,也有因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纠纷,如环境污染纠纷、企业劳资纠纷等,一般是公民之间或公民与其他平等主体之间在维护权益过程中发生。

[3]参与人员一般与纠纷所涉及利益直接相关,事件初始阶段一般相对平和。

通常因公权力的介入,而诱发为激烈性事件。

(二)法律制度成因分析1.人们对司法救济的期望值下降和对政治救济的期望值上升。

司法作为体制内保护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但部分案件的司法不公,导致了民众对司法的普遍信任危机。

另一方面,人们对通过政治途径解决问题的可信度不断提高。

法大于权与权大于法的观念在两两交碰中往往是前者弱于后者。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国家司法职能在社会纠纷的排解中其强力作用远远低于执政党在国家公权力中的正当性影响。

[4]2.法律救济途径不通不畅或缺乏,司法救济渠道不畅,司法救济成本高、效率低。

在这种情况下,为维护自身的权益民众最易呈现的诉求表达方式即为群体性事件。

三、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思路(一)加强对检察机关职能的宣传,不断拓宽检察监督渠道当前,多数公众对检察机关的工作及其性质缺乏清晰的了解。

检察机关加强自身职能的宣传,让公众更多地了解检察职能,使公众能知晓通过检察途径亦可对权利进行救济。

基层检察机关通过“12309”举报声讯电话、举报网站和开展“举报宣传周”、“检察长接待日”等有效途径,宣传检察职能。

再辅之于定期定点对检察职能进行宣传,告知群众通过检察机关能够进行何种权利救济,如何救济等,循序渐进地加强公众对检察机关的认识。

(二)合理行使民行检察职权,充当民意减压阀检察机关的的民行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对检察机关自身工作和法院、公安机关的法律活动进行监督的这一重要职责,倾听、了解民情民意,及时消除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隐患。

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可在群体性事件发端之前,对于公众反映比较强烈,矛盾容易激化为群体性事件的民事、经济、行政纠纷适时介入监督,对确有错误的裁判应当积极抗诉,并做好群众的安抚和说服工作,对相关部门处理不公的行为可以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妥善解决;对相关部门或者司法机关处理得当,但由于公众对处理主体不满或不信任导致的纠纷升级,可利用司法机关相对较高的公信力做好公众的劝导、解释工作,以将矛盾化解于激化之前,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依法履行控申检察职能,及时有效预防化解矛盾控告申诉处理工作作为检察职能之一,是检察机关对外工作的窗口。

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阵地,又是化解信访矛盾的中枢,是检察机关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一环。

来访人员的诉求往往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只是对某些问题产生不全面甚至偏激的想法。

因此,检察机关控申部门首先需要通过及时接待,及时了解情况、及时逐级层报、及时进行化解,最大限度地把可能引发信访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其次,迅速界定信访事件的管辖范围。

对属于检察机关管辖范围的,或确实上告无门的上访,有专人严格按照程序,依法受理,并仔细分析其来访的原因。

对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范围的,也要阐明法律规定,做好解释工作,务必做到程序合法公正。

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履行控申监督职能,做好化解矛盾工作。

最后通过事实查证,循序渐进,妥善处理。

对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规定的要坚决依法办理,否则就要明确解释不办理的原因所在。

对要求无理、不听解释的上访人,在做好耐心细致的劝说工作的同时,争取其家属、亲友的帮助,共同促其息诉,以及时有效地预防化解某些群体性事件。

(四)依法履行批捕、起诉职能,及时打击犯罪行为,消除不稳定因素办理此类群体性事件工作,检察机关需要查证群体性事件的现状、成因、特点,深入分析事件的法律性质,应当充分的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对策划、组织、指挥闹事以达到非法目的,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坚持快捕快诉,严厉打击,高效、高质量的办结群体性事件案件,及时消除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影响,增强案件办理的社会效果。

对于事件中主观恶性不大,仅是一般参与的涉案人员,应“区别对待,缩小打击面”坚持慎捕慎诉,进行教育挽救。

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对于行为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事件参与者,则可不捕不诉。

同时侦监部门应当与控申部门建立信息沟通和线索移送的工作机制,对于控申部门移送的线索,要形成专人办理的工作制度,严格依法审查。

对于符合立案侦查条件的,依照法定程序监督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全程跟踪监督案件进展情况,及时向控告人反馈信息。

对于不符合立案侦查条件的,与控申部门共同作好控告人工作,向其说法明理,使控告人真心接受处理结果。

公诉部门一方面及时公正地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另一方面也应坚持宽严相济原则,综合考量各方面情节,如未成年人犯罪、初犯、偶犯或者有自首、坦白、立功等情节,以及犯罪后认罪态度诚恳、主动对被告作出补偿、被告同意不再追究的刑事案件,可以酌情不起诉,有效化解犯罪分子与社会、被害人之间的矛盾。

(五)强化反贪、反渎职能,提升司法公信力当前,腐败现象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很容易激起公众的怨恨,也是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之一。

由于政府公权力运用不当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其中往往潜藏着政府工作人员的腐败渎职行为。

此时应当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反贪、反渎部门打击贪污腐败的作用,严惩职务犯罪分子,加大法律监督力度,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增强检察机关的权威和公信力。

检察机关则可以充分利用公众的信任,消除群众误解和怨气,使群众的合法诉求得到合理合法的解决。

四、结语不合法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必然会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但政府不应一概视之为“洪水猛兽”,可以把其看作“公民在常规政治表达渠道无法实现其政治和法律主张的情况下,所选择的一条非常规的政治表达途径,继而援用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加以应对和处理”。

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应适当及时地行使检察权,保护公众合法行使权利,使公众正当诉求能够通过正常的行政、司法路径得到公正、合理解决,不仅可以强化公众法治意识、改善当前法治环境,还可有效减少不合法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1] 谭正江.群体性事件处置的要素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24(12).[2] 关鑫.论公民不服从——兼论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思路[j].河北法学,2010,(4).[3] 叶芳,戴春波.检察机关在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中得角色定位于处置策略[j].法制与社会,2009.10(上).[4] 陈晋胜,介新玲.群体性事件法治成因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200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