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设计3
我的说课稿
我的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在大山里》,第一课时《我同桌》。
二、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学习认读生字词:“故乡”、“警卫队”、“消防员”。
–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学习复述课文,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平凡生活中的感动和美好。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友善习惯。
三、教学重点1.掌握新生字词的阅读和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及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通过课文复述,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课本《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视、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消防员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英雄事迹的讨论。
2. 学习新词汇(10分钟)教师以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展示生字词:“故乡”、“警卫队”、“消防员”,并帮助学生读音和书写。
3. 理解课文(2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课文的大意和重要细节,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并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会。
4. 复述课文(2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课文复述活动。
每组派出一名学生作为代表,通过描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向全班同学复述课文内容。
5. 讲评和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复述进行点评和评价。
每个小组的代表分享复述的过程和经验,教师总结复述的技巧和要点。
七、教学延伸活动1.小组合作创作: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创作一幅描绘消防员故事的图片,并在图片下方用文字描述故事情节。
2.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复述课文中的对话和情节。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复述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扬。
然而,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的阅读速度较慢,需要加强阅读训练;同时在复述环节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表达能力不足的情况,需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通用6篇)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通用6篇)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在交流平台上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了解本课新学生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3.在词句段运用中扩大见识、开阔视野。
4.在背诵中积累,增长知识。
教学重难点:1.学会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2.加深对偏旁相同的生字的理解。
3.学习ABB式词语,根据词语写句子。
学会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
4.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照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偏旁相同的生字词语:蝌蚪、飞蛾、螃蟹……2.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二、引导学生。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
2.老师点评。
3.揭示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偏旁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三、导入。
1.课件播放ABB式词语。
2.生自由轻声读词语,让学生思考。
3.让学生自由朗读课件上面的词语。
4.指名读。
四、引导学生。
1.生自由选择两个词语造句。
2.师指名讲述。
3.老师点评。
4.齐读巩固。
五、扩展知识。
1.课件展示句子开头,让学生自由发挥说一段话。
2.老师点名,根据开头说一段话。
3.老师点评。
六、日积月累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
6.竞赛背诵。
教学重难点:本次在教学识字加油站时我特地把带有“虫”和“鱼”的生字的动物图片放出来给同学们看,让他们自己说说这些图片都有哪些动物,同桌间互相交流,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自己体会学习的快乐。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语言能力,学会写作。
2、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产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单元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统计图表和方程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升入初一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概念、运算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教学难点: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整理和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相关内容。
2.课件:相关知识点的PPT课件。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和梳理已学过的知识,如数的认识、运算、几何图形等。
3.操练(1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和巩固已学知识。
《我的观察》教案 教学设计
《我的观察》教案教学设计我的观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理解观察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原则。
2. 学生将能够应用观察技巧,准确、客观地描述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 学生将能够分析观察结果,形成自己的观察结论,并能就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探究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1. 观察的定义和意义。
2. 观察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观察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介绍观察的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讲解PPT,介绍观察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并给出相关例子进行说明。
3. 案例分析(20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场景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就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分享各自观察结果和结论,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5. 教师点评(10分钟)- 教师对各组观察结果和结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6. 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 布置观察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现象进行观察,并按照研究到的观察原则和技巧进行记录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观察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观察原则和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常常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形成自己的观察惯和技巧。
2. 可以通过参观实际场景,如博物馆、公园等,加深学生对观察的认识和理解。
3. 可以组织观察报告和分析汇报活动,拓展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以上是《我的观察》教案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4个字。
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科学童话,作者写作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画水,交流图画师:亲爱的小朋友们,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们画一画自己心中的水,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大家画的水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展示自己的画,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猜谜,认识水1.范读,猜谜。
2.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学生猜“我”是什么。
3.利用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生字词。
4.自由读课文,认识水。
(1)师: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板书:云雨雹子雪池子里小溪里江河里海洋里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温和暴躁(2)动动脑。
师:小朋友,我们给每一项起个题目,好吗?例:“我会变”“我的家”“我的活动”“我的脾气”三、朗读,赞美水1.自选题目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对水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你最想了解水的哪一部分?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第二项和第三项合并为一项来学。
2.自主合作学习投影出示自学要求:(1)认真读一遍自选部分。
(2)画出自己不会的字或词,借助拼音或请教他人去认读。
(3)用心读每一句话,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句子读好?(4)读给你的朋友听,互相提一提建议。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
3.汇报交流,指导朗读师:(出示池水的图片)大家看看,这里的水好像正在睡觉,安静吗?生:安静。
师:那谁能把这句话读得让大家觉得很安静?(出示“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生:读课文。
师:大家再想一想,它在小溪里散步时的样子。
谁能说说它是怎样散步的?生:慢慢地散步。
师:对呀!看谁能读出水在慢慢散步的语气。
(出示“在小溪里散步”)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3.1《我们的节日》教学设计3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3.1《我们的节日》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节日》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节日的快乐氛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五个传统节日的介绍。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传统节日,对节日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节日的由来和习俗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五个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节日的快乐氛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五个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2.难点: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气氛。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查找资料,了解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与节日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提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节日的资料,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节日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已知的节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提问:“你们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呈现五个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例如:讲解春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了解春节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合作完成一份关于一个节日的报告。
要求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图片,展示节日的特色。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我是什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我是什么”的问句和回答,在实际交流中能正确运用。
2.通过活动和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对话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问句“我是什么”的用法和回答。
2.对话交流中的口语表达。
3.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1.PPT或黑板,课文教材。
2.图片或卡片,包括各种动物、职业、食物等。
3.按组准备的问答卡片。
4.录音设备,用于学生听力练习。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导入课题《我是什么》。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一些问句和回答,如“What is your name?”及其回答。
Step 2:呈现新知(15分钟)1. 教师出示图片或卡片,分别有动物、职业、食物等。
通过图片和实物,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What is this?”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新问句:“What am I?”教师用自己的图片示范,并鼓励学生尝试问答。
3.教师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Step 3:讲解语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新的问句:“What am I?”的回答形式,如“I am a dog”。
2. 教师解释用于回答此类问句的结构:“I am + 名词(代词)”。
通过举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3.学生跟读语法结构,巩固记忆。
Step 4:口语训练(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问答卡片。
2.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和练习,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回答。
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表达。
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与哪位同学对话,将问句和回答互相提问并回答。
4.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可以设定一定时间内尽量提问更多的问题和作答,从而增加活动的竞争性。
Step 5:听力训练(15分钟)1.学生听录音,跟读并模仿录音中的语音和语调。
中班教学《我的》教案
中班教学《我的》教案教学《我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听懂、说出并正确书写“我的”、“我”的汉字;2. 能够听懂、说出并正确书写与“我的”相关的词语;3. 能够运用“我的”、“我”进行简单的交流;4. 能够理解并表达自己的身份、家庭、爱好等信息。
二、教学重点。
1. “我的”、“我”的汉字书写;2. 与“我的”相关的词语;3. 运用“我的”、“我”进行简单的交流。
三、教学难点。
1. 学生能否正确书写“我的”、“我”的汉字;2. 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我的”、“我”进行简单的交流。
四、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我的”、“我”的图片、词语、句子等;2. 教具,黑板、彩笔、教学卡片等;3. 课堂活动,游戏、歌曲、小故事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与“我的”相关的视频或歌曲,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 学习“我的”、“我”的汉字。
教师向学生展示“我的”、“我”的汉字,引导学生认读并正确书写。
通过反复书写、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这两个汉字的写法和发音。
3. 学习与“我的”相关的词语。
教师向学生展示与“我的”相关的词语,如“我的家”、“我的爸爸”、“我的妈妈”等,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词语的发音和意义。
4. 运用“我的”、“我”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对话情景,让学生在对话中运用“我的”、“我”进行交流,如“这是我的书”,“我喜欢画画”等。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句子的用法。
5. 拓展活动。
教师设计一些与“我的”相关的拓展活动,如画“我的家”、“我的朋友”等,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6. 总结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巩固。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我的”、“我”的汉字,能够正确运用“我的”、“我”进行简单的交流。
同时,学生也能够理解并表达自己的身份、家庭、爱好等信息。
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部编-第一单元-3 我爱学语文 教学设计
3 我爱学语文【课前解析】本课围绕“我爱学语文〞的主题,由三幅图和四个词语组成,分成两个板块。
第一、二幅图以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第三幅图以同学一起讲故事、听故事为主题。
这三幅图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学习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根底。
关注表达:表达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局部,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并借助词语“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老师引导、点拨,学生完整准确地说出每一幅图画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关注拓展:◇读书歌身坐直,脚放平,双手拿书向外倾。
◇写字歌背要挺,字看清。
头摆正,肩放平。
手高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
◇执笔歌一指二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往里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
◇学习文具放整齐铅笔尺子作业本,天天帮助我学习,不损坏,不浪费,学习用品要爱惜。
【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学习的根本内容和意义。
初步学习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2. 通过讲故事、听故事,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了解语文学习的根本内容和意义,初步学习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难点】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策略】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先观察再模仿,用朗朗上口?读书歌?,让学生初步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
通过观察图片、诵读儿歌、老师讲解示范、学生动作纠正等环节,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正确的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老师示范讲故事、小组内讲故事、评选出“讲故事大王〞等活动,学生感受相互交流的乐趣,让学生初步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和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了解语文学习的根本内容和意义。
初步学习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教学过程】一、观察课本,导入课题1.这是我们语文书漂亮的封面,拿出自己的语文书,看一看课本的封面,你都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预设1:我看到了小朋友在放风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留给我》教学设计(3)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留给我》教学设计 (3)一. 教材分析《留给我》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回忆的留恋。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歌曲的学习,还涉及到音乐知识的教学,如节奏、音高、唱名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音准、节奏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留给我》的演唱,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
3.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高、节奏难点,如音准、节奏感等。
2.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以正确的演唱示范,引导学生模仿。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音乐问题。
3.情境教学法: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
4.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歌曲、音乐知识、教学环节等的课件。
2.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3.乐谱:准备歌曲《留给我》的乐谱。
4.教学道具:如打击乐器、歌词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首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留给我》的乐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演唱,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5分钟)教师针对歌曲中的音高、节奏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音准练习。
然后分组进行演唱,教师逐一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沈阳版综合实践六下主题三 《杜绝浪费 从我做起》教学设计3
沈阳版综合实践六下主题三《杜绝浪费从我做起》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杜绝浪费从我做起》是沈阳版综合实践六下的一个主题,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浪费的现象和危害,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浪费现象的观察、浪费原因的分析、节约方法的学习和实践,以及如何从自身做起,做到不浪费。
二. 学情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浪费现象缺乏认识,生活中存在浪费行为。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浪费现象,分析浪费原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节约意识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浪费的现象和危害,学会节约资源、珍惜粮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使学生认识到从自己做起,做到不浪费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浪费现象和危害,学会节约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做到不浪费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浪费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浪费原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身参与节约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发现浪费现象。
2.准备浪费原因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节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浪费现象的观察结果,让学生认识到浪费的普遍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浪费原因,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4.巩固(5分钟)总结讨论结果,让学生明白浪费的原因,从而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我是什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句子结构“我是什么”来描述自己和他人。
预备知识:学生已经学过基本的句式结构和常用的词汇。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话题1. 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者用实物引入话题,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2. 引导学生思考:“我是什么?”并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该问题的回答。
鼓励学生使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
步骤二:教授句子结构1. 模仿师范,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
例如:“我是一个学生。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句子的结构:“我是+(名词)。
” 并解释此句型的含义。
步骤三:操练与运用1. 练习1:使用这个句子结构描述其它人。
例如:“王老师是一个老师。
”2. 练习2:与学生一起创造更多的句子,例如:“那个女孩是一个运动员。
”3.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使用句子结构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例如:“我觉得我的妈妈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步骤四:游戏活动1. 分成小组,每组选举一名代表。
2. 每位代表依次回答:“我是什么?” 其他组员要准确猜出代表的身份。
3. 鼓励学生使用其他特征来进行猜测,例如:“他喜欢运动,他一定是一名运动员。
”步骤五:巩固练习1. 发放练习册或者工作纸,让学生在上面写出他们自己的句子。
2. 鼓励学生在缩写的时候使用合适的名词来描述自己。
步骤六:总结反思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询问学生是否清楚掌握了“我是什么”这个句子结构的用法。
2.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做的功课。
注意事项:1. 鼓励学生多思考,允许他们提出有创意的句子。
2. 注意对学生的语法和发音进行指导和建议。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允许他们互相提问和交流,以增强对新句子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继续写相关内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不仅学习了句子结构“我是什么”,还引导学生用这个句子结构来描述和认识自己和他人。
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句子结构,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3篇)
小学语文课教学设计(3篇)小学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理念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读”教学模式,重在追求阅读主体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小抄写员》这篇课文蕴涵着丰富而强烈的人文素养,反映浓浓的家庭亲情。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深刻的思想、正确的道理、感人的形象、优美的语言等人文素养来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最终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构建的主动者,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由于小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较浓,乐于动手实践、乐于探索、乐于展示自我。
但这篇课文的社会背景距离孩子们较远,他们不容易理解,所以搜集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的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经过调查,班上的孩子们有90%以上都能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互联网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对于少数几个不会的孩子,我组织班上能熟练使用电脑的的孩子对他们进行了数次培训,达到会搜索、打开网页,保存文件等基本条件)。
针对孩子们的具体情况,特设计了本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切之爱。
了解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读揣摩人物思想感情。
2、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家庭的亲情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录音机等。
教学模式:“研读”教学模式。
即:质疑择题——读研反馈——交流解疑——总结提高。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复习,质疑择题:1、谈话: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在长达4个月默默忍受父亲误解责怪,偷偷帮父亲抄写邮签挣钱养家,你知道他吗?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抄写员》。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3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
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传统游戏我会玩》教学设计[3]
《传统游戏我会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游戏的玩法,学会玩一些传统游戏。
2.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和对世界的了解,体会由传统游戏带来的乐趣。
3.对传统游戏产生兴趣,愿意在生活中玩一些传统游戏。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传统游戏的玩法,学会玩一些传统游戏。
并对传统游戏产生兴趣,体会由传统游戏带来的乐趣。
2、感受传统游戏的趣味性,初步了解游戏的文化性和社会性。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玩个有意思的游戏,请听好游戏规则:鼓声响起后从第一个同学依次传花,当鼓声停止时,花在谁手上,谁就要上来表演节目。
刚刚我们玩的这个游戏,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击鼓传花)这个游戏从祖辈那一代一代的传下来,直到现在,这就叫做传统游戏,那还有哪些传统游戏呢?它的玩法又是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传统游戏的玩法。
(板书:传统游戏我会玩)二、活动一:传统游戏我知道课前你们在长辈那搜集到的传统游戏有哪些?咱们小组内互相说说看。
小组汇报没想到,长辈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可真丰富,这肯定给他们的童年带来了很多快乐,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除了你们说的这些,老师还带来了一些传统游戏,请看出示课件了解了这么多的传统游戏,你对传统游戏有什么看法?为什么我们的爷爷、爸爸、所有的长辈都喜欢玩呢?(板书:种类多、趣味浓)我们中国是个大家庭,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游戏,那我们侗族有哪些传统的游戏呢?谁知道?课件展示侗族传统游戏三、活动二:传统游戏我会玩这么多好玩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现在就来玩玩?老师今天带来了陀螺、铁环、竹竿。
谁会玩打陀螺?谁会玩滚铁环?全班一起来跳竹竿舞吧!大家刚才玩得开不开心啊?我们在玩的过程中,手脚并用使了不少劲,看来传统游戏还有一个什么作用?(板书:强身体)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一些传统游戏还会玩传统游戏,传统游戏还有很多,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我们儿时玩的游戏》,这里面收录了160则的我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都爱玩的老游戏。
我是什么的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的教学设计敬爱的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教学设计师,负责设计和规划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
我热爱教育事业,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素养。
作为一名教学设计师,我的工作职责包括:1.学科知识研究与更新:我会不断学习和掌握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以确保我设计的教学活动符合最新的学科标准和要求。
2.教学目标设计: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为他们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通过合理的目标设计,我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动机和自信心。
3.教学策略规划:我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启发性教学和合作学习。
同时,我也会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4.教学资源准备:我会针对每一次教学活动,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
这些资源可能包括教学课件、实物模型、教材和习题等。
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这些教学资源。
5.教学评估和反思:每一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会进行评估和反思。
我会通过各种评估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会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改进我设计的教学方案。
我设计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术。
帮助学生建立起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我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素养,让他们能够灵活应对日益变化的信息社会。
通过我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将不仅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我希望我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感谢您给予我的机会和信任!我将努力不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一、教材分析:《我是什么》是一篇科学童话。
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它既具备童话的各种特点——用纯净的文字为读者营造浓浓的温情,建构起真善美的境界,同时它又有科普文的特点——知识正确,用词精确。
这篇童话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不同状态、水会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它的脾气变化无常。
长长的文章就是长长的谜面,文章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种种变化,让读者去猜,让读者通过阅读,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去接触谜底,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文章的语言画面感强。
作为科学童话,作者写得既生动又准确,同时文章多处利用短长句的方式写出了语言的节奏感。
第四段又运用对比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水性格上的两面性。
基于以上考虑,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感受科学童话语言的优美、准确的特点上,着力构建“关注语言特点、感受学习乐趣”的语文课。
二、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是科普知识性的课文,对于水的多种变化,多数二年级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也很少仔细观察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
所以在板书上,我采用简单的简笔画出水变成云、雨、雹子、雪等不同形态的图画,学生易于理解,可以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等。
三、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冲、池、浮、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3.学生初步感受科学童话,体会作者写作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
通过对比朗读,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其他科学童话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知道水的变化。
(二)教学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科学童话,体会作者写作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通过对比朗读,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其他科学童话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两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的1.认识本课“我会读”中的生字,能读准字音。
我写我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常规管理自查报告引言概述:教学常规管理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学校教学秩序、师生关系、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管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定期进行教学常规管理自查是必要的。
本报告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教学秩序管理、师生关系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和学校管理水平。
一、教学秩序管理1.1 教室管理教室环境是否整洁、舒适,是否有足够的教学用具和设备。
教室布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教室纪律是否得到有效维护,学生是否遵守纪律规定。
1.2 课堂纪律管理教师是否能够准时上课,按时下课。
学生是否能够按时到达教室,听课期间是否专心听讲。
教师是否能够保持课堂秩序,及时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
1.3 课堂教学管理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是否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是否能够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进行巩固和拓展。
二、师生关系管理2.1 师生沟通教师是否能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教师是否能够及时回应学生的问题和需求,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教师是否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彼此的信任和理解。
2.2 学生关怀教师是否能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教师是否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鼓励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教师是否能够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相应的引导和支持。
2.3 学生评价教师是否能够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教师是否能够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
教师是否能够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三、教学质量管理3.1 教学目标教师是否能够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需求,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是否能够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3.2 教学方法教师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学习了本文的基础知识,从整体上了解
课文。
这节课我们深入理解课文。
三、朗读感受
(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
板书:学堂
四、小组讨论
【三味书屋的单调陈设、枯燥生活、失败教育;和百草图中情景构成的鲜明对比。
1.检查背诵、默写第2段。
2.进行新课。
⑴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11、12两段,边读过考虑:
①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②“我”对三味书屋和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
明确:三味书屋的陈设单调、沉闷。
三味书屋给作者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黑油的竹门”,多么沉重、压抑的颜色,它与百草园中的“碧绿”“紫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屋里的陈设就更单调了,只有匾和画儿,不象百草园中的生机勃勃。
鲁迅先生对这里极为熟悉。
寥寥几笔,三味书屋的环境、陈设,使读者有如目睹。
“我”对三味书屋的主人——寿镜吾先生是很尊敬的,说他是“本城中极方
正、质朴、博学的人”。
⑵由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2段至末尾。
(一人读“我”的语言,一个读先生的
语言,一人读叙述部分)
教师提示:对19段,要注意引号里的句子句逗应该是这样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上九,潜龙,勿用。
”“厥土,下、上错;厥贡,苞茅、
橘柚。
”朗读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在此文中写出了几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
况?
(学生讨论,回答。
)
明确:写出了五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问“怪哉”虫——这是不可以的;单调的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逃课到小园中去被先生批评;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课上的意外收获——画的成绩却不少了。
②在这五个方面中最使作者反感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
小结:第一个是问“怪哉”是怎么回事。
先生说“不知道”,而且脸上有些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他)决不至于不知道……乃是不愿意说。
”——这是对压制学生求知欲的十分不满。
进了三味书屋就要非礼勿言、非礼勿视,要一心只读圣贤书。
可是少年鲁迅却问了读经以外的“怪哉虫”,这在老师的眼里简直是左道旁门,所以不予回答,而且有怒色了。
第二个是读书的内容和形式。
老师“大声道。
‘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这书读得多没劲呀,是在老师的压力或命令下读的。
读的又是什么内容呢?有的宣传“仁”这个虚伪的封建道德。
有的低级趣昧地取笑别人;有的宣传迷信风水;有的拼凑起讲古代税法的话;这些令人难懂而又无用的书,读不成句,读错了也
没有人纠正,只有死记硬背。
学生怎能感兴趣呢?这和百草园中生动活泼的生活
真是大相径庭!
③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
人?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学生讨论,回答。
)
小结:当鲁迅提出“怪哉虫”的问题时,老先生有些“怒色”了,答以“不知道”!当孩子们到三味书屋后的小园中去玩而被老先生发现时,只不过是“瞪几限”,大声道:“读书!”当学生惹他生气时,他有戒尺,但不常用;他可以让学生罚跪,但他也不常用。
当他自己读书读到得意处时,他就微笑起来,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寿镜吾老先生秉性慈祥,酷爱读书,鲁迅先生是尊敬的。
可是他不自觉地为旧制度效劳,是旧教育制度的忠实执行者。
他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他没有象长妈妈那样能够抓住儿童的心,饱也没有象闰土的父亲那样耐心诚恳地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而是不看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拒绝学生的提问,泯灭他们的求知欲,这些都是错误的教学态度与
教学方法。
尽管如此,他在塾师中是比较好的,对学生还“和蔼”,不常用戒尺与罚规,也正囚为他是比较慈祥的。
他尚且如此严格遵守封建教育制度,更何况其他人了!所以鲁迅先生在“恭敬”的同时,也给予了恰如其分的批判与否定,以此来否定三味书屋的生活,否定旧教育的制度,寓意是十分深刻的。
④三味书屋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学生讨论,回答。
)
小结:结论是肯定的,三味书屋的教育是失败的。
首先学生不喜欢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再有“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还有“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自己也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土地位了”——从同学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它培养出来的人,正是这种逐利趋势之徒,旧制度的维护者与社会基础。
这样的批判是很深刻有力的。
⑤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什么特点?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成
了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小结: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括的枯燥无味,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
然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六、引导学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总结)
提问:作者把情趣盎然的百草园和枯燥无味的三昧书屋对比着写,表达了什么
祥的中
心意思?(学生讨论,回答。
)
小结:作者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也表现了儿童对知识的追求,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
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
的观察生活,好奇心
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
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
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
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
师的尊敬。
(1)划出有关三味书屋的环境描写和作者感觉的词。
———陈旧、呆板、冷清,与百草园的勃勃生机形成对比。
(2)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的对比。
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教
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侧面描写)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
3、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
自己的烦恼,自己
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
板书:成长。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
的见解。
五、归纳中心:
1、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
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对比,表现了儿童爱大自
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
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
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
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
杀儿童天性。
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
第二种说法,
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为现在的人
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
六、感悟总结
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
在我们学过的《风筝》一课中,在我们看到的鲁迅的照片中,他却是一个很
严肃的,甚至有点不近人情的感觉。
那么鲁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七、板书设计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对比
百景色优美多样设施陈旧古板三
草能听神话故事不答“怪哉”这虫味
园闰土爸教捕鸟先生让死读书书
屋难忘的乐园乏味的书塾
热爱自然,反对封建教育
八、作业:抄写生字词
教学反思: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让学生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
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表现在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让学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围。
学生有一个相对宽裕自由空间,但引导上要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