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本章本章回顾新版浙教版
本章回顾专题1 宇宙、恒星、地球、生命的演化1.托勒密的“地心说”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取代。
2.现代宇宙学说:大爆炸宇宙论,依据是哈勃的发现。
3.恒星的演化:星云↓原恒星→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黑洞 4.地壳演化: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5.原始生命诞生的条件:原始海洋、原始大气、闪电。
6.生命起源学说包括:自然发生说、化学进化说、宇宙胚种说等。
7.米勒实验中,甲烷、氨气、氢气模拟原始大气;沸水模拟原始海洋;电火花模拟闪电;水蒸气冷凝模拟降水。
该实验证明了生命进化的一个阶段:无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小分子。
例1 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其中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是__太阳__。
哥白尼用自制的简陋仪器经过20年星系观测与研究,建立了“__日心__说”。
如图所示,在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不断地膨胀,观察此过程中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化,来模拟__宇宙膨胀__。
专题2 化石与生物进化1.三类化石: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都称为化石。
2.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现存于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且都由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因此生物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进化论认为,自然选择的动力是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3.生物进化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例 2 研究古生物的科学家在地层里发现了三趾马的化石,三趾马化石的发现证明了( A )A .现代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B .生物是由原始的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C .各种生物结构的进化趋势是从复杂到简单D .古代马体型小,现代马体型大,故生物进化从小到大专题3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和进化现象,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遗传物质有染色体、DNA 和基因,三者的关系是:染色体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而基因则是起遗传作用的DNA 片段。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1-5遗传与进化提优手册新版浙教版
第5节遗传与进化知识点1 遗传和变异现象1.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__遗传__。
2.变异(1)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__性状差异__叫变异。
(2)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两大类。
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受外界环境影响,但遗传物质未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知识点2 遗传物质的传递1.染色体(1)概念:在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被称为染色体。
(2)组成:染色体是由__DNA__和蛋白质组成的。
2.DNA分子(1)DNA分子的基本单位:__脱氧核苷酸__。
脱氧核苷酸是由脱氧核糖、碱基、磷酸组成的。
(2)DNA分子结构:__双螺旋__结构。
(3)__DNA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具有储存遗传信息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3.基因(1)概念:起遗传作用的__DNA片段__叫做基因。
一个 DNA分子上有成千上万个__基因__。
(2)每一个基因都控制着一个或多个具体__性状__,所以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如有无酒窝就是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控制的。
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细胞内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异的,因此,表现出的性状也有所不同。
4.生物个体能通过精子或卵子将自身的部分基因传递给子代,子代具备了父母双亲的基因,所以表现出与双亲相似的性状。
生物体内的基因是可以改变的,基因的变异往往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化。
知识点3 进化理论的发展1.达尔文是从__个体__水平来解释生物进化的,而现代进化理论则从群体__基因__频率变化的角度来解释物种的进化过程。
2.通过定量的科学实验表明,生物群体中不同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机会是有__差异__的,这说明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发生着“自然选择”。
知识点4 育种与优生1.杂交育种(1)杂交后代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叫做__杂交优势__,如驴和马交配得到比驴和马更健壮有力的骡。
九年级下册科学生物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科学生物知识点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涉及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各种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的生物学课程,主要包括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人体的调节与协调等多个重要知识点。
下面,将针对九年级下册科学生物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2. 细胞器官的功能:细胞器官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每个细胞器官都有特定的功能。
3. 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本方式。
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基因与性状: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单位,它决定了个体的性状。
2. DNA与RNA的作用:DNA是遗传物质的主要成分,RNA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3.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学规律中的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
4. 进化与自然选择:进化是物种的逐渐演化和改变,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三、人体的调节与协调1. 神经系统: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传递神经冲动进行信息传递。
2.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分泌激素进入血液循环,通过血液传递到目标器官进行调节。
3.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防御机制,包括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
4.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通过呼吸道进行气体的交换,摄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5.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通过消化道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以供给机体所需消耗和生长发育。
细胞、遗传与进化以及人体的调节与协调是九年级下册生物学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了解人体的机构和功能,增加对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认识。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现象,加深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可以通过参观科学展览馆、实验室等场所,学习关于细胞、遗传与进化的实践知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亲自参与科学实验、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理解。
九年级下册科学生物知识点的学习,将为我们在高中阶段继续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们将来进一步了解生命科学和相关职业领域做好准备。
2024-2025学年鲁科版(2019)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53
2024-2025学年鲁科版(2019)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75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类正确的是()A. 水煤气、水、金刚石、氯酸钾B. 空气、糖水、一氧化碳、铁粉C. 液氧、氮气、氢气、澄清石灰水D. 75%的医用酒精、矿泉水、红磷、锰酸钾2、下列与人体的生理活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人体无法消化吸收纤维素,所以食物中的纤维素对人体毫无意义B. 煤气中毒主要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C. 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每人每天都应当通过服用保健品补充各种营养素D. 低血糖发作时,吃馒头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是()A. 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毛线和棉线B. 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C. 用燃烧的小木条放入集气瓶内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D. 用肥皂水涂在蚊虫叮咬处止痒4、(2016•丽水)如图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是()A.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B.花瓶在镜中成的像C.地图经放大镜成的像D.亭子在水中成的像5、体育课后腿部和手部肌肉酸痛是因为肌肉中积累了()A. 肌糖元B. 丙酮酸C. 乳酸D. 碳酸6、测得常见果汁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 柿子pH=8.5B. 菠萝pH=5.1C. 苹果pH=4.1D. 杨梅pH=2.5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生物进化的规律:从 ____ ,从 ____ ,从 ____ 。
8、小丽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大小关系”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不变量是____.9、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体验探究的过程,也可以从事实中得出结论或规律.分别设计简单的实验,完成下表内容,达到实验目的.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____ ____ 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2)____ ____ 稀盐酸呈酸性(3)____ ____ 化学反应中不通过燃烧也可获得热量10、 2015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该主题旨在提倡“生活方式绿色化”.请根据你学过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____、天然气等,消耗化石燃料增加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请你写出天然气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 .(2)吸烟对人体有害,我国规定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 .(3)请你写出一条“践行绿色生活”的建议:____.11、“五一”、“十一”小长假外出旅游是许多人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1)为防止旅途中皮肤意外擦伤后感染,常备碘酒.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写物质名称).(2)有时遇到蚊虫叮咬,蚊虫会分泌一些酸性物质使皮肤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下列____ 来涂抹止痒.(填序号)A.食醋(含醋酸) B.氢氧化钠 C.食盐水 D.牙膏或肥皂水(3)户外取泉水,往往用干净的棉纱口罩罩住水杯口,再经过口罩将水倒入储水罐备用.这个操作属于物质分离中的____(填操作名称).(4)旅途中会产生一些生活垃圾,提倡分类处理.下列垃圾应放入金属类垃圾箱的是____ ;应放入塑料类垃圾箱的是____ (填序号).A.矿泉水瓶 B.铝制易拉罐 C.瓜果皮 D.纸质参观券(5)景区常见“珍珠粉”(主要成分是CaCO3)作为名贵中药材和保健品出售.请写出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12、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为800N的货物,10s内货物上升了1m.已知工人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 为5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滑轮组的有用功是____J.拉力的功率为____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 .若减少货物的质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3、“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如图所示.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____镜,所成的是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像(填“实”或“虚”);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 cm.14、如图,电阻箱两接线柱间的电阻值是____Ω.15、“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如图所示。
九年级科学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例1 下列成语或诗句不能体现出环境因素对生物影响的一项是 ( A)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第 1 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解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蚂蚁在大堤内 筑穴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
第 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7.[湖州中考] 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形态、 结构、生理与环境相适应,例如,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有 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茎呈肥厚的绿叶状,有利于更多地贮存水 分并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 (1)仙人掌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是长期 自然选择 的结果。
第 1 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 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方法透视 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仿生是模仿生物特殊本领的一门科 学。仿生学仿照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新机械、发展新技 术,或解决生活中的技术难题。
【试题链接】小试身手3,创新培优7
第 1 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全品大讲堂
科学
九年级 下册
新课标(ZJ)
本课件仅供交流学习使用, 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 2 章 生物与环境
第 1 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常考透视 挑战自我
第 1 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常考透视
常考1 能举例说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有哪几种关系。
第 1 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常考2 了解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下)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基本概念(一)、种群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二)、群落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6.不可缺少的成分(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
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2024-2025学年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科学下册月考试卷334
2024-2025学年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科学下册月考试卷33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 全球大致划分为七大板块B. 地核的内部是炽热的岩浆,被称为“软流层”C. 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外力的作用D.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2、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下列家庭用品中,可用来去除水垢的是( )A. 食盐B. 洗洁精C. 酱油D. 米醋3、关于动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一定大B. 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一定大C. 运动物体只具有动能D.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4、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一片农田B. 一块草地C. 一片森林D. 一群羊5、下列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几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测溶液pHB. 检查装置气密性C. 稀释浓硫酸D. 过滤6、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A.NH4ClB.KClC.CaHPO4D.KNO37、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都没有现象发生;Y的硫酸盐溶液不能用Z的容器盛放.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 X Y ZB. Z Y XC. Y Z XD. X Z Y8、饮食中缺碘,婴幼儿会患()A. 侏儒症B. 呆小症C. 地方性甲状腺肿D. 糖尿病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9、太阳系的行星绕日公转的特点:一是公转的方向与 ____ 的方向一致,二是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____ 。
10、如图,甲、乙两透明密闭容器中都有一段电阻丝,内有质量相等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密闭容器中空气温度的变化.此实验是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 的关系,将此装置接到电源两端,通电一段时间,电流在____ 容器中产生的热量较多.11、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工业和医疗事业中有广泛应用,例如制作醋的时候要利用____;酿酒时利用____;加工酸奶时要利用____;从某些____提取的抗生素经常用于治疗人和动物的____类疾病.12、下列铁制品是如何防止生锈的?自行车钢圈:____;浴缸:____。
九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九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第一章: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在这个多维度、庞大而又神秘的生物世界中,我们所熟知的只是冰山一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生物多样性的知识。
一、生物分类及其意义生物分类是将生物按照其共性和差异进行划分和归类的方法。
通过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的结构、功能、进化与演变规律。
生物分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整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为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生物分类,我们可以推测不同物种的生物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其进化的渐进模式等信息。
二、物种的形成与演化物种的形成与演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主要有自然选择、突变和迁移等因素共同作用。
自然选择指的是环境中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物种个体间的竞争,使得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生存和繁殖的机会,进而把有利的遗传特征逐渐固定下来。
突变是生物演化中的重要推动因素,它是指生物基因发生变异,导致个体间遗传信息的差异产生。
迁移是指不同地区的生物种群之间相互迁移和交流。
通过迁移,不同地理区域的物种可以互相繁衍和结合,进而影响物种的遗传结构和多样性。
三、生态系统与生物样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统。
其中,生物样的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样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种生物种群与群落的分布、结构和数量等。
生物样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生物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而推测生态系统的质量和健康程度。
四、生物遗传"生物遗传是指生物个体间基因的传递与变异。
通过生物遗传,物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在基因层面上形成多样性。
例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导致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进而影响生物体的适应性和表现能力。
五、保护与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人们共同努力,采取具体的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如下:1.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科学试卷题目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科学试卷题目九年级下册【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物质在空气中不支持燃烧?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D. 氢气2. 下列哪个过程是放热反应?A. 燃烧B. 融化C. 冻结D. 吸收太阳光3. 下列哪个元素属于金属元素?A. 氧B. 钠C. 硫D. 氮4. 下列哪种物质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A. 水B. 氢气C. 盐酸D. 硫磺5. 下列哪个是单质?A. 氧气B. 水C. 盐酸D. 碳酸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2. 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总是成立。
()3. 酸和碱反应一定会盐和水。
()4.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不能形成化合物。
()5. 所有物质在常温常压下都是固体。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
2. 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______。
3.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可以形成______。
4. 物质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5. 氧化物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化合物。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质量守恒定律。
2. 什么是单质?请举例说明。
3. 什么是化合物?请举例说明。
4. 什么是化学反应?请举例说明。
5. 什么是酸碱反应?请举例说明。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某化合物由元素A和元素B组成,元素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元素B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AB3,求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 某金属元素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它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MO,求MO的相对分子质量。
3. 某化合物由元素X、Y、Z组成,元素X、Y、Z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2、16、1,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X2YZ3,求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4. 某金属元素N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NO,已知N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求金属元素N的相对原子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总结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并提供简洁的概述。
知识点1: 变量
变量是指在一个实验或观察中可能会改变的因素。
在科学实验中,我们需要控制变量以测试特定的因果关系。
知识点2: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向另一个介质时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向另一个介质时发生速度和方向都改变的现象。
这两个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都非常常见。
知识点3: 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一种由物质震动引起的机械波,需要通过物质传播。
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例如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知识点4: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态单元,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和地球的各个层次。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知识点5: 基因和遗传
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特征的分子单位。
基因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并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
以上为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LLM]: Legal Master of Laws。
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电与磁1.1 电荷与电场1.2 电流与电阻1.3 磁场与电磁感应2. 章节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2.1 能源概述2.2 可再生能源2.3 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电磁感应现象。
2. 教学重点:电与磁的基本概念,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磁铁、导线、电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与磁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电荷与电场、电流与电阻、磁场与电磁感应等知识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与磁1.1 电荷与电场1.2 电流与电阻1.3 磁场与电磁感应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2.1 能源概述2.2 可再生能源2.3 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电荷与电场:描述生活中接触到的静电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电流与电阻:计算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的电流、电压和功率。
磁场与电磁感应:解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分析我国能源现状,提出合理利用能源的建议。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的发展,了解能源科技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完整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深度教学内容应紧扣教材,覆盖章节核心知识点,同时要深入浅出,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知识点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知识点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相互依赖。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物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发生适应性变异,进而提高自身的存活能力。
同时,环境也会对生物产生选择压力,促使生物进化。
例如,雪豹的厚毛皮、驼背和大灰蝶的翅膀颜色等都是由于环境的选择造成的。
二、生物的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世界的基础。
生物的遗传是通过DNA分子的信息传递实现的。
DNA分子中包含了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通过遗传基因来决定个体的性状。
遗传的规律主要有孟德尔遗传定律、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等。
进化是生物世界中的重要现象。
进化包括物种的形成、物种的演化和物种的灭绝等。
进化是生物种群长期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通过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等机制实现。
三、人体的内分泌和生殖内分泌系统是人体调节和控制各个器官、组织的重要系统。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调节来实现。
例如,胰岛素的分泌调节血糖水平,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新陈代谢等。
生殖系统是人体繁衍后代的关键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精液的生成与排出,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子的生成与排出、子宫的准备和胚胎的着床等。
四、新时代的生命科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系列新时代的生命科学技术正在崭露头角。
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实现对生物体性状的改良。
例如,转基因作物通过转入外源基因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抗虫性等。
克隆技术能够复制完全相同的个体,可以用于繁殖珍稀物种和提高动植物的品质。
干细胞技术能够从胚胎中提取干细胞,用于组织再生和治疗疾病。
生物技术是一门通过应用生物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技术。
例如,基因测序技术能够获得生物体的全基因组序列,为进一步研究生物功能和性状提供基础。
五、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生物体活动的重要特征。
生物体能够利用光能、化学能和热能等转化为生物能,供自身进行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利用太阳能将无机物和有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2024-2025学年中图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48
2024-2025学年中图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4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单选题(共5题,共10分)1、接力赛上,部分运动员因某些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感到腰酸腿疼,关于这一过程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此时无氧呼吸是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B. 此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组织细胞有毒害作用C. 此时无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D. 此时肌肉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由乳酸直接供给2、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可推断出生物进化的趋势B. 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C.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D. 和鸟类的化石相比,恐龙化石均出现在较早的地层中3、下列有关饮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持续饮酒过量会导致脂肪肝B. 酒精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受到抑制C. 过量饮酒会导致生殖质量下降D. 长期过量饮用不会出现对酒精的依赖性A. AB. BC. CD. D5、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B. 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C.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D.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青少年身体正迅速生长发育,在饮食中应适当多吃些含____较多的食物,它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细胞更新的原料。
吃粗糙的米面比吃精细的米面好,这是因为粗糙的米面中含有较多的____。
7、杠杆的五要素(1) ____ :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 ____ :使杠杆转动的力。
(3) ____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从 ____ 到 ____ 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从 ____ 到 ____ 的垂直距离。
8、美国正在实验助推火箭无损回收技术:火箭将飞船推送至一定高度;箭船分离,火箭停止喷火、落向地面;接近地面时,火箭再次消耗燃料、向下喷火,并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如图所示.匀速下降时,火箭的动能 ____(变小/不变/变大),重力势能 ____ (变小/不变/变大)9、我国是世界上已知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某种矿石的主要成分为Ca3Al2Si3O12,请回答:(1)画出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 ,Si的元素名称是____;(2)Ca3Al2Si3O12中钙、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 ,已知由钙、碳两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中钙、碳元素的质量比为5:3,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 ;(3)铝制成铝锅,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和____性(填写物理性质),铝制品不易锈蚀的原因是____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10、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____,这种____性表现在方方面面。
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节课探索自然奥秘的优质科学课
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节课探索自然奥秘的优质科学课科学课程是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科学九年级下册的第一节课中,学生将有机会深入了解自然界的种种奥秘。
本文将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收获为核心,探讨这堂优质科学课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为了让学生对自然界的奥秘有更深入的了解,本节课选择了多个实际例子来进行讲解。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昆虫的生态系统、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现象,让学生亲眼目睹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
其次,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实验等活动。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培养出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节课强调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比如,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探究室内植物的光照需求,以及不同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对科学应用的理解。
最后,由于本节课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互动中快乐学习。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讨论、游戏等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还可以与同学进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节课探索自然奥秘的优质科学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收获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科学课堂的探索,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在互动中快乐学习。
这样的课堂体验将为学生打开探索科学的大门,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下册第15课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第15课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下册第15课是一堂关于科学与人类生活的课程。
本课通过讲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科学现象和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讨论科学对生活的影响。
科学作为一门学科,根据实验和观察所得到的证据,解释世界的运行规律,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现象中所隐藏的规律和道理。
举个例子,我们常常使用电器,如电视、冰箱和洗衣机等。
但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呢?科学帮助我们理解电器的工作原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使用和维护它们。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科学实验是科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据,我们可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探究光的传播路径和声音的产生等。
这些实验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接下来,让我们来聊一聊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健康状况。
一个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而恶劣的居住环境则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健康隐患。
同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例如,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保护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对于维护良好的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资源利用与节约的重要性。
资源有限,而人类的需求是无穷的。
因此,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等。
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可以累积起来,对整个社会和地球都有积极的影响。
除了节约,我们还要学会合理利用资源,如选择可再生能源、提倡绿色出行等,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总之,九年级下册第15课通过讲解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
通过了解科学原理、进行实验和观察,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科学思维。
华东师大版科学 九年级下 1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激素分泌失调人体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
如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患( ) A.侏儒症B.呆小症C.巨人症D.肢端肥大症2. 为了预防麻疹、风疹的流行,卫生部门与学校共同采取下列措施,其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A.保持教室清洁与通风B.要求饭前便后勤洗手C.注射麻疹、风疹疫苗D.要求发烧时及时就医3. 麻疹的易感人群是( )A.老年人B.少年儿童C.体弱多病者D.没有出过麻疹的人二、探究题4. 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白鼠的降血糖效果,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起始血糖浓度;②丙组小白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毫升/天,甲组和乙组小白鼠灌喂等量蒸馏水;③其它外部条件相同且适宜,连续灌喂4周后测定各组小白鼠的血糖浓度。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组别小白鼠状况数量/只起始血糖浓度/毫摩·升-14周后血糖浓度/毫摩·升-1甲健康10 3.85 3.94乙患糖尿病10 19.46 19.00丙患糖尿病10 18.62 10.12请回答:(1)在实验中,每组选取10只小白鼠而不用1只,目的是 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 。
三、简答题5. 据英国《自然》杂志3月5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一名被称为“伦敦病人”的艾滋病患者,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已18个月未检测到艾滋病病毒,他可能成为继“柏林病人”之后艾滋病被治愈的第二人。
人体对抗微生物有三道防线,其中第三道防线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而艾滋病病毒正是攻击此道防线而使人失去免疫能力。
对于艾滋病的防治任重道远,预防艾滋病其中就包括不与其他人共与注射器、剃须刀等,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看,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演化的自然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
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
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①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②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③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4、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
其主要观点: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5、宇宙的将来—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
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6、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
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7、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1、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1)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2)公元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加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们才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
(3)178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
(4)1846年法国的勒维耶与英国的亚当斯发现了海王星。
(5)1930年,美国的汤博发现了冥王星。
(6)20世纪50年代,航天探测器的运用,是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太阳系的形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理论依据:太阳系的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
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
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
轨道的近圆性。
4、太阳系的形成——星云说(1)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
直径大多十几光年(2)人们把宇宙中星际气体、尘埃和粒子流等物质叫做“星际物质”。
星际物质在宇宙空间的分布并不均匀。
在引力作用下,某些地方的气体和尘埃可能相互吸引而密集起来,形成云雾状。
人们形象地把它们叫做“星云”。
5、太阳系家族的诞生(1)50亿年前原始太阳星云因万有引力作用而收缩凝聚(2)凝聚的星云,绕着中轴旋转,形成中间增厚的大圆盘(3)继续旋转,盘面形成几个同心圆的圆环(4)中心部份质量较大形成恒星——太阳,圆环部分形成一颗颗行星及卫星。
6、恒星的演化(1)星云:质量体积比太阳大,但亮度较暗(2)红巨星:表面温度比太阳低,但体积比太阳大,亮度比太阳高。
(3)超新星: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阳(4)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
(5)决定恒星寿命的因素只有一个——质量!质量越大,寿命越短!(6)太阳的演化:星云→原恒星→主序星→(太阳)恒星→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星云)7、太阳的光和热是靠太阳内部的氢核发生核聚变而产生的。
第3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1、地球的演化(1)46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构成的炽热的球。
在距今约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海洋中诞生。
(2)25亿至6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大片陆地和山脉,海洋中的藻类释放初氧气,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增多:(3)6亿至2.5亿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增加,原始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露出海面,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等生物;(4)2.5亿至0.7亿年前的中生代,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裸子植物和爬行类动物出现;(5)0.7亿年前至今,地球在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等许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
2、生命的起源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米勒在实验室用充有甲烷、氨气、氢气和水的密闭装置,以加热、放电来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合成了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尿素等。
3、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①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②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③从有机大分子组成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④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第4节生物的进化1、神创论和进化论的斗争。
2、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动植物化石。
(1)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都称为化石。
(2)动物化石的形成:动物死后落入水中→尸体上的肌肉腐烂→水中泥沙掩埋骨骼→水进入无机盐沉淀在里面(化石形成)→将化石保存在外围泥沙堆积沉淀而形成的岩石中→某些化石随地壳的运动露出水面回到地面,在风雨作用下露出化石。
3、生物进化的顺序和意义。
越是古老的地层(深层)里化石生物越简单、越原始,越是晚近的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1)进化顺序:①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②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③植物: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种子植物④人:森林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现代人(2)意义:化石在地层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是生物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了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
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比较DNA和蛋白质的差异。
5、进化论的演变(1)最早较为系统地阐明生物如何进化的是法国博物学家乔治·布丰,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现在活着的种类是从今天已经不存在的种类演变而来的。
(2)1809年,法国博物学家让·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观点,认为现存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由其他物种变化而来的,现在存活的生物都有各自的祖先,物种进化的原因是自身存在着一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力量。
(3)对神创论造成致命打击的是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其中解释物种进化原因的自然选择理论被人们普遍接受。
主要观点:①地球上的一切适于都起源共同的原始祖先,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内因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外因是环境的选择,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③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遗传的作用是积累微小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第6节遗传与进化1、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变异。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2、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人类有23对46条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的。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由1953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共同提出。
脱氧核糖、碱基、磷酸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3、基因是起遗传作用的DNA片断。
一个DNA分子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基因控制性状。
4、变异实质上是遗传物质(基因、DNA、染色体)发生改变而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化。
例如白化病患者不能合成黑色素,就是因为控制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发生变异造成的;先天愚型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
5、新达尔文主义(综合进化论)认为: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自然选择。
如含有体格强壮、反应敏捷的基因的动物往往能在择偶竞争中获胜,因此这些基因遗传给子代的机会较大,相反,含有某些遗传病基因的动物往往得不到配偶或过早死亡使这些不利基因传给子代的机会减小。
6、“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10月由美国启动,中国1999年9月1日正式加入。
7、育种与优生。
(1)杂交优势:杂交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
如马和驴杂交产生骡,袁隆平杂交水稻。
(2)基因工程: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等。
(3)克隆:1997年“多莉”羊诞生(4)太空育种:将种子送入太空,使种子产生变异,有益变异多、高产、优质、抗病力强的特点。
(5)遗传病与优生: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非生物影响:阳光、温度、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物因素:互助、斗争、寄生3、生物适应环境:仙人掌肉质的茎、刺状的叶,竹节虫像竹节或树枝,枯叶蝶像枯叶,其他毛色等。
4、生物改变环境:植物蒸腾作用影响降雨,柳杉净化空气,鼠破坏农作物,蚯蚓松土增加土壤透气等。
第2节种群1、种群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的特征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生物种群中增加(或减少)生物个体的主要方式是繁殖(或死亡)。
4、种群密度=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5、性别比(%)=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6、出生率=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7、死亡率=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
第3节生物群落1、群落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种的所有生物种群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1)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2)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2、群落的结构:①垂直分布: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地衣层;②地形起伏、光照明暗、湿度大小等影响,如树荫多苔藓和喜阴植物,树冠间隙多灌木和草丛。
第4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