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版必修三语文:第12课《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示范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和内涵。

2、探究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探究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价值和作用。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本节课的导入,可以用一个简短的视频来展示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的,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2、讲解(1)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通过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中出发,辅以具体的案例来讲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涵,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人物、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2)文化传统的作用和价值通过阐释文化传统的作用和价值,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统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大团结、塑造人们优秀品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让他们了解文化传统的传承对于推动现代化进程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3、探究(1)分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们利用互联网资源,探究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具体体现和作用。

(2)小结展示让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让学生们相互交流,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4、评价(1)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学生汇报、同桌互评等方式进行本节课的课堂评价。

(2)作业评价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一次或多次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现代转化的调查,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并记录,以此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文化传统传承的积极性。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认识不够全面,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环节时,我发现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并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公开课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公开课教案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学案一.课堂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从而正确的对待传统,唤醒他们的尊崇传统的意识并且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能够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破立结合等论证方法,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以提高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3.强调了学术性论文具有“持论严密”的特点,通过对文本中概念、思路、论证方式等各个方面的把握,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学术性论文的“持论严密”。

二.课堂知识建构字音字形:1.会读下列词语并能知道大意,其中加点字注音:媲.美烙.印威慑.积淀筛选攻讦.咀嚼.时髦蜕.除钳.制与时俱进播迁他邦时过境迁抱残守缺明日黄花刮垢.磨光褒贬不一昙花一现销声匿.迹孤芳自赏余风遗响不堪设想一蹴.而就面目全非斑驳陆离有史可稽.惟古是尚解读文本:1.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填空本文是一篇学术性论文,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引子部分:是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正确对待传统的重大意义。

提出应区别()和()这两个概念。

“传统文化”部分:阐述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具有()性和()性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文化传统”部分:文化传统是(),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相比较,从而揭示出文化传统具有全民性、()性、()性和()性。

“财富与包袱”部分:论述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阐明应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

可见全文的结构是()结构。

2.本文除了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作者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3.找出文中对“传统”“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个概念的解释。

三.当堂限时训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媲.美(pì)烙.印(luò)久暂.(zàn)一蹴.而就(cù)B.广狭.(xiá)威慑.(shâ)筛.选(shāi)鲜.为人知(xiān)C.刮垢.(ɡòu)蜕.除(tuì)得逞.(chěnɡ)昙.花一现(tán)D.钳.制(qián)咀嚼.(jiáo)攻讦.(jiã)贬褒.不一(bāo)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文身抱残守缺攻讦斑驳陆离B.威慑惟古是尚友帮有史可稽C.钳制蜕除媲美消声匿迹D.禁忌咀嚼时髦不谌设想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信息时代,一切国际国内刚刚发生的事件都成为记者关注的对象,许多新闻一旦过了一定时段,就自然成了明日黄花....,失去了应有的新闻价值。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高一必修三)教学目标:1.掌握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以及作者辩证看待传统的观点. 2.掌握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3.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辩证看待传统.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含义以及如何看待传统.2.引导学生学习辩证表达自己的观点.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探究身边文化现象的习惯.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探究身边文化现象的习惯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

学生课下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大意。

二、导语设计。

请同学们观看PPT1.提问:图片一中的孩子们在做什么?反映了当下的一种什么热潮?2.提问:图片二所反映的哪一个节日?明确:七夕情人节。

近几年,国内一些较发达的城市兴起了一股私塾热,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新式私塾中去学习儒学经典,唐诗宋词;七夕情人节重新兴起,成为情人们的又一节日。

这些反映出人们渴望“回归传统”的心理需求,“回归传统”成为当今社会的又一热门话题。

那么,我们如何正确而科学地回归传统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课。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学会如何正确科学地看待传统,而且养成辩证思考问题,关注探究身边文化现象的好习惯。

三、观点解读。

1.提问:重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什么是传统?(用原文回答)明确:传统是那个在以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传统与文化密不可分,我们常常会看到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说法,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又是文化传统呢?2.提问:重读课文“传统文化”部分,思考什么是传统文化?明确:传统文化的全称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

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举例:以中国的传统民族服饰为例。

中国古代民族服饰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汉服(指明末以前的汉族服装)和清装(清朝时期的满族服装) 。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第三专题之《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第三专题之《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第三专题之《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教案目标要求:1、把握"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两个概念区别和联系。

[来源:Z学会辨证地认识思考问题。

3、学会正确对待文化[来源:Z课时设置:1教时[来源:学_科_网Z_X_X_K]第1教时第一课时一、识记字音字形词语:媲pì美箝qián制自戕qiāng攻讦jié污垢gòu一蹴cù 而就威慑shè蜕tuì 除攻讦: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

媲美:美好的程度不相上下;比美。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式而产生。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影响等。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

形容事情轻而易举的完成。

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

比喻突然显赫起来的人或流行一时的事物很快消失。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刮垢磨光:比喻教育人、培养人才。

本文指破坏传统文物的本来面目。

二、了解作者:庞朴,1928年生于江苏淮安,汉族。

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任教于山东大学。

1974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杂志从事编辑工作,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副总编和《历史研究》主编等职。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科学发展文化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

现为"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著作有《沉思集》《公孙龙子研究》《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庞朴卷》《白马非马--中国名辩思潮》《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帛书五行篇研究》等。

[来源:学*科*网]三、背景介绍: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写于1991年4月。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尤其是港台新儒学的兴起,再加之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中国大陆,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为作出了理性的分析。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最新同步教案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最新同步教案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最新同步教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正确看待两者。

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对待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认识。

教学重点: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庞朴,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学者。

先后在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任职。

曾任山东大学讲师、《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著作有《沉思集》、《儒家辩证法研究》、《庞朴学术文化随笔》等。

有兴趣可上网查看庞朴的博客:/m/pangpu三、出示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2.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正确看待两者。

3.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四、阅读全文,思考为全文的思路列出提纲。

1.引出论题:传统的作用传统与文化的联系与区别2.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如何对待传统文化3.文化传统:文化传统的概念文化传统的形成文化传统的作用文化传统的发展变化4.财富和包袱五、阅读传统文化部分,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1.传统文化的概念。

历代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2.传统文化的发展有何特点?有的变为新的内容和形式;有的化为明日黄花;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有的昙花一现,未老先亡。

3.你能分别举例进行说明吗?对应的分别为:对联,红灯笼;线装书,黄包车;武术,中药;鼻烟壶,阴阳宅。

语文苏教版必修3课时训练:专题三 第12课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Word版含解析

语文苏教版必修3课时训练:专题三 第12课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三第12课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时跟踪检测一、语言文字运用1.(2019·苏州高三模拟)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写作,要有语言创新意识。

常用的汉字只有两三千个,但是如何________应用却没有止境。

有创新意识的作者,才有可能让笔下的文字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在我们读过的作品中,有些词句的妙用让人________,有些语言的精美令读者________,成功的表达无不体现了作者的创新精神。

A.糅合拍手称快刻骨铭心B.糅合拍案叫绝耿耿于怀C.组合拍案叫绝刻骨铭心D.组合拍手称快耿耿于怀解析:糅合:掺和;混合。

组合:作为名词,指由几个部分或个体结合成的整体;作为动词,是指组织成整体。

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

形容非常赞赏。

可用于对某人的言语或佳作等。

耿耿于怀: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

拍手称快:拍掌叫好。

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刻骨铭心:铭,把文字刻在石头或金属器物上。

像镂刻在骨头和心上,形容感受深切,永远不忘。

答案:C2.(2017·江阴中学高三模拟)下列谦敬词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可别家出游已四载,家慈倚闾而望,不敢再耽搁时日。

先生好意,心领了。

”B.虞侯道:“无甚事,闲问则个。

适来叫出来看郡王轿子的人,是令嫒么?”待诏道:“正是拙女,止有三口。

”C.“长辈垂询,原不应该回避,只是家中早有交代,不便相告。

”D.“张博士留学之时就名动天下,如今在我们这里屈尊俯就,在博士而言,实乃三生有幸。

”解析:D项,“实乃三生有幸”用错。

答案:D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我当然知道,________,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

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A.我会失望于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会失望于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会失望于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B.我会失望于故乡墟场的浮粪四溢,会失望于故乡车厢的拥挤不堪,会失望于故乡雨季的阴沉连日C.我会对故乡墟场的浮粪四溢失望,会对故乡车厢的拥挤不堪失望,会对故乡雨季的阴沉连日失望D.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解析:根据与“但那种失望”尾首相联、语意连贯的原则,排除A、B两项,C项“对……”中的词使用不当。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第12课《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示范学案(含答案)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第12课《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示范学案(含答案)

第12课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对应学生用书P64]作者简介背景链接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文做出了理性的分析。

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尚。

庞朴针对这种种现象,写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从文化学的角度,做出了理性分析。

[对应学生用书P65](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1.媲.美(pì) 2.贬褒.(bāo) 3.攻讦.(jié) 4.污垢.(ɡòu) 5.蜕.除(tuì)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1)遗⎩⎪⎨⎪⎧ 余风遗.响(yí)遗.之千金(wèi ) (2)稽⎩⎪⎨⎪⎧稽.延(jī)稽.首(qǐ)2.语境辨析法(3)鲜.(xiǎn)为人知的是,在这些鲜.(xiān)明亮丽的角色背后,他却为了拍戏屡遭“生命危险”。

(4)与.(yù)会专家认为,杭商更注重从机会型向战略型进行转变,更善于与.(yǔ)时俱进,转变观念,把握机遇。

(二)写准字形1.⎩⎪⎨⎪⎧yí(遗)产qiǎn (谴)责 2.⎩⎪⎨⎪⎧ 咀jué(嚼)jué(爵)位 3.⎩⎪⎨⎪⎧ 威shè(慑)shè(摄)影 4.⎩⎪⎨⎪⎧时máo (髦)发jì(髻)(三)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1.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

2.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3.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4.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5.昙花一现:原来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

6.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影响等。

7.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8.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练测课后巩固再提升:专题3 第12课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练测课后巩固再提升:专题3 第12课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专题三文明的对话第12课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课后巩固再提升一、语基扩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走完了一生,却仍旧无法找到他的归在我看来,他走得太久,太久,以至于...宿,累累若丧家之犬。

可是当他停止脚步,转过身来,我在他脸上却看不到一丝。

的沮丧,他平静的神情里似乎还闪露着悲欣交集....【甲】我一直以为:既然郁郁不得志,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必然会灰心丧气,自暴自弃。

他却可以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贯穿于生命,在崎岖的弟子三千,开教育之先河。

游学路上走得从容坚定,他甚至在晚年创办私学,坐拥..【乙】他姓孔、名丘、字仲尼。

【丙】这是一个怎样的夫子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我看不懂他,也猜不透。

我以为孔子他。

我以为他是个失败者,可他分明始终以成功者的姿态昂首阔步....找不到他的春天,可他却分明活在我以为是冬天的春天里。

这大概就是牛汉所说的“不是没有春天,春天在冬天里”吧。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至于B.悲欣交集C.坐拥D.昂首阔步解析:选B“悲欣交集”,不合语境,上下文无“悲”之意。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解析:选B乙句顿号应改为逗号。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有了朋友,生命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一个人活着是为了朋友;保持自己生命的完整,不受时间________,也是为了朋友。

友谊要像爱情一样才________人心,爱情要像友谊一样才________。

A.侵蚀温暖颠扑不破B.侵蚀温暖牢不可破C.侵袭温润牢不可破D.侵袭温润颠扑不破解析:选B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暗中一点一点地侵占。

侵袭:侵入并袭击。

根据“生命的完整”,应选“侵蚀”。

温暖:温和;使感到温暖。

温润:温和;温暖润湿;细润。

根据“人心”应选动词“温暖”,而“温润”只有形容词词性。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破,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

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3 (苏教版必修3)

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3  (苏教版必修3)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概念的含义;2. 学会写内容提要;3. 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如何运用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写作教学内容和过程一、解题:学生谈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理解,教师进行点拨。

二、作者简介:庞朴,生于1928年,江苏淮安,汉族,现代学者。

《沉思集》《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三、总体结构:总--分--总最典型的关系性传文议论文(传统)统化(两重性)文传化统四、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1. 第1自然段--讨论(1)“一个多世纪”从何时开始?鸦片战争以来(2)“社会实验”指什么?救国图存运动: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仁人志士)新民主主义革命直至社会主义革命(3)“彻底决裂”“彻底砸烂”“在白纸上描绘未来”(五四时期对于传统否定过多,一直延续到60-70年代)-→强调不可利用“过去”(“传统”),构筑“未来”2. 第2自然段--讨论传统是什么?(强调“形成”“作用”)3. 第3自然段--讨论“传统”与“文化”是什么关系?提出“……”差别。

(比喻)-→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

引出问题: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俚俗进入学术层面。

五、学习“传统文化”:1. 第4自然段--讨论对“传统文化”概念进行界定。

(什么是文化传统?)全称、落脚、对应(时空界定)、内容、成分(例如)2. 第5自然段--讨论“传统文化”的特征是什么?时代性、民族性3. 第6-7自然段--讨论(1)“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哪几种情况?“或者……或者……”“有的……有的……”(2)各人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可以做那些工作?“明辨……遗响”-→理解图片(p65)六、学习“文化传统”:1. 第8-9自然段--讨论对“文化传统”概念进行界定。

(什么是文化传统?)全称、落脚、特征(比较)、产生、成长、形成、实质2. 第10自然段--讨论(1)什么不能成为“民族的共同心理”?“在这种生活里……思想”(2)什么能成为“文化传统”?“为这一民族生活……物质力量”3. 第11自然段--讨论“文化传统”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它是“惰性力量”?“制约看……关怀”“一种……象征”“没有……巩固”4. 第12-13自然段--讨论(1)“文化传统”变化的特点是:缓慢的、渐进的、非一蹴而就的“文化传统”受外界影响是如何进行的?接触--交流--变化(3)外来文化中如何才能成为传统中的一个部分?“经过自己文化传统……整合”七、学习“财富和包袱”1. 作者称“财富”“包袱”是如何而言的?“从头开始……生存本领”“具有……层面”2. 我们说如何辨证地了解和掌握两重属性?“运用它……千里之外”3. 现实中存在哪几种简单化的理解?“一种人……财富”八、小结本文既是学术性议论文(文体角度),又是关系性议论文(表达方式)。

苏教语文必修3(江苏专版)学案:第三专题 第12课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Word版含解析

苏教语文必修3(江苏专版)学案:第三专题 第12课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Word版含解析

第12课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对应学生用书P64]作者简介背景链接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文做出了理性的分析。

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尚。

庞朴针对这种种现象,写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从文化学的角度,做出了理性分析。

[对应学生用书P65](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媲.美(pì) 2.贬褒.(bāo) 3.攻讦.(jié) 4.污垢.(ɡòu) 5.蜕.除(tuì) 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遗⎩⎪⎨⎪⎧ 余风遗.响(yí)遗.之千金(wèi ) (2)稽⎩⎪⎨⎪⎧稽.延(jī)稽.首(qǐ) 2.语境辨析法(3)鲜.(xiǎn)为人知的是,在这些鲜.(xiān)明亮丽的角色背后,他却为了拍戏屡遭“生命危险”。

(4)与.(yù)会专家认为,杭商更注重从机会型向战略型进行转变,更善于与.(yǔ)时俱进,转变观念,把握机遇。

(二)写准字形1.⎩⎪⎨⎪⎧ yí(遗)产qiǎn (谴)责2.⎩⎪⎨⎪⎧ 咀jué(嚼)jué(爵)位 3.⎩⎪⎨⎪⎧ 威shè(慑)shè(摄)影 4.⎩⎪⎨⎪⎧时máo (髦)发jì(髻)(三)用准词语Ⅰ.明确词义1.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

2.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3.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4.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5.昙花一现:原来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

6.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影响等。

7.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8.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2018-2019学年苏教语文必修3(江苏专版)学案:第三专题 第12课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苏教语文必修3(江苏专版)学案:第三专题 第12课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Word版含解析

第12课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对应学生用书P64]作者简介背景链接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文做出了理性的分析。

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尚。

庞朴针对这种种现象,写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从文化学的角度,做出了理性分析。

[对应学生用书P65](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媲.美(pì) 2.贬褒.(bāo)3.攻讦.(jié) 4.污垢.(ɡòu)5.蜕.除(tuì)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遗错误!(2)稽错误!2.语境辨析法(3)鲜.(xiǎn)为人知的是,在这些鲜.(xiān)明亮丽的角色背后,他却为了拍戏屡遭“生命危险”。

(4)与.(yù)会专家认为,杭商更注重从机会型向战略型进行转变,更善于与.(yǔ)时俱进,转变观念,把握机遇。

(二)写准字形1.错误!2.错误!3.错误!4.错误!(三)用准词语Ⅰ.明确词义1.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

2.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3.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4.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5.昙花一现:原来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

6.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影响等。

7.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8.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9.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广东内衣产业要成为中国内衣业界的霸主基地并不能一蹴而就....,这不仅需要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支持。

抱残守缺....的思想绝对要不得,希望通过广东内衣协会的引....与孤芳自赏导,广东内衣产业能健康、有序地发展为娇艳的明日黄花....。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精品教案(二)

语文必修3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精品教案(二)

语文必修Ⅲ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精品教案(二)导语设计测试导入去年,一部韩剧《大长今》风靡了大江南北,在国内又一次引发了收视热潮。

我们已经记不清这是多少次被“韩流”侵袭了。

针对这一文化现象,在网上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大家各执一辞,观点不一。

但不可否认的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包括“韩流”在内的外部文化目不暇接地进入我们的视野。

外来技术的先进性,外来管理的科学性,外来物质的丰富性,让部分人产生了眩晕,以致有人认为“月亮还是外国的圆”,他们全盘接受外来文化,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当然,也有不少人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享乐、腐败、道德沉沦等现象里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

面对冲击,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去寻找答案……文本解读知识积累1.背景介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和港台新文化的交流,再加之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中国大陆,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为作出了理性的分析。

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

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时尚。

针对这种种现象,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作出分析。

2.基础积累字音媲.(pì)美箝.(qián)制自戕.(qiāng)攻讦.(jié)污垢.(gòu)一蹴.(cù)而就威慑.(shè)蜕.(tuì)除词义攻讦:(因利害冲突)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

形容事情轻而易举地完成。

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

比喻突然显赫起来的人或流行一时的事物很快消失。

刮垢磨光:比喻教育人、培养人才。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 苏教必修3苏教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 苏教必修3苏教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苏教必修3苏教《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掌握文本所表现的内容,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初步了解传统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了解破立结合的写作方法,掌握比照论证、比喻论证的使用和作用。

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整散结合的特点。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懂得传统的重要作用,要继承传统并能在继承中创新。

教学重点:掌握文本所表现的内容,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初步了解传统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了解破立结合的写作方法,掌握比照论证、比喻论证的使用和作用。

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整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树立自我的议论文教学思路,并在此根底上进一步传授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我们首先来看一组词语:像蜜蜂和蜂蜜、油菜和菜油等这些属于回环词。

今天我们所学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就是一组回环词组。

可见中国的文字和语言是非常有意思的。

但他们的意思很接近但又不全相同。

二、解析课题。

现在让我们首先来阅读课文的第二、三局部,先弄清楚这两个概念。

请大家迅速默读课文的二、三两局部,完成以下表格。

解说定义特性传统文化 1 3 5文化传统 2 4 6教师指导填写:明确:空格1、“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或“通常称文化遗产〞;空格2、“落脚在传统〞,“对应于传统文化〞或“简单称民族精神〞。

问题1、在给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作界定解说时,作者引出了全称的概念,但是在两个全称前都加上一个“大概〞,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明确:这表达了作者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因为对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解说有许多种,这仅仅是作者所理解的一种。

问题2、为了清晰地解说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这两个概念,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明确:主要运用了比照的手法。

下定义有自己特定的格式和规那么。

一般而言,它的根本格式是:A是……B。

同时,它不能用例举法,不能用否认式,不能用比喻等修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对应学生用书P64]作者简介背景链接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文做出了理性的分析。

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尚。

庞朴针对这种种现象,写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从文化学的角度,做出了理性分析。

[对应学生用书P65](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媲.美(pì) 2.贬褒.(bāo) 3.攻讦.(jié) 4.污垢.(ɡòu) 5.蜕.除(tuì) 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遗⎩⎪⎨⎪⎧ 余风遗.响yí遗.之千金wèi (2)稽⎩⎪⎨⎪⎧ 稽.延jī稽.首qǐ2.语境辨析法(3)鲜.(xiǎn)为人知的是,在这些鲜.(xiān)明亮丽的角色背后,他却为了拍戏屡遭“生命危险”。

(4)与.(yù)会专家认为,杭商更注重从机会型向战略型进行转变,更善于与.(yǔ)时俱进,转变观念,把握机遇。

(二)写准字形1.⎩⎪⎨⎪⎧ yí遗产qiǎn 谴责 2.⎩⎪⎨⎪⎧ 咀jué嚼jué爵位3.⎩⎪⎨⎪⎧ 威shè慑shè摄影 4.⎩⎪⎨⎪⎧ 时máo 髦发jì髻(三)用准词语Ⅰ.明确词义1.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

2.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3.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4.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5.昙花一现:原来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

6.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影响等。

7.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8.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9.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广东内衣产业要成为中国内衣业界的霸主基地并不能一蹴而就....,这不仅需要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支持。

抱残守缺....的....与孤芳自赏思想绝对要不得,希望通过广东内衣协会的引导,广东内衣产业能健康、有序地发展为娇艳的明日黄花....。

辨析:“明日黄花”运用不当。

该成语指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与语境不符。

其他成语运用正确。

Ⅱ.易混辨析1.捉摸vs琢磨第二步| 精读课文·细揣摩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概括并整合文中信息。

[学习目标](一)阅读课文第4~13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表面上看仅是语序的差别,实际上差别很大。

作者主要是从哪些角度来阐释的?请完善下表。

明确:(二)阅读课文第14~19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2.为什么说“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答:明确:说“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财富”是因为它们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下去的精神力量;说它们是“包袱”是因为传统的“惰性”力量会钳制人们思想、束缚人们行动的本性,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不利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3.把传统看成服装和文物,体现出了两种对待传统的态度。

请概括说出这两种态度的特点。

答:明确:把传统看成服装,就是以追求时尚新潮为美,从而认为传统是包袱,会阻碍进步与发展;把传统看成文物,文物越古越好,于是就认为只要是传统就是好的,传统也不必再有变化和发展了。

怎样使用整句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写法领悟]作者在文中大量使用整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制约着”“支配着”“控制着”“左右着”“规定着”“悬置着”一系列动词构成整齐的排比句式,论述了“文化传统”的极大影响力,力度极为明显。

[写法指导]作文中常用的整句类型有:1.古诗文连用整句适时引用古诗文,形成整句,既能展示丰富的文化底蕴,又能展示语言的灵动风采。

示例:历史记下了无数这样的“呆瓜”。

从“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到“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这些呆瓜们,为了一个可道而又不可道的“道”字,甘守清贫,粪土权贵,直至殉道,他们真是呆得可爱,可敬!2.排比式整句排比式整句主要是通过排比修辞手法来连缀展示。

一是内容上排比,增强了丰富的内涵;二是意义上的递进,增强了说服力,渲染了气氛。

示例: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3.比喻式整句比喻式整句,就是运用一系列比喻,用形象、具体、感性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深邃的内蕴的语段。

示例:生活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说生活如酒。

童年就像鸡尾酒,色彩斑斓,甜美之极,令人回味;青年就像冰镇的啤酒,色彩浓黑,清凉的同时又让人觉得苦涩;中年就像烈性酒,纯净无色,辛辣之味使你五脏六腑都会灼热;老年就像葡萄酒,久存弥香,滴滴让你感受到香中之甜。

[针对练笔]运用整句,续写下面的文段。

幸福是一种人生的感悟,一种个人的体验。

也许,幸福是你行色匆匆离开家门时殷勤的叮咛;也许,幸福是;也许,幸福是。

关键是,你要有热爱生活的心,要有,要有。

这样,你就能感受到幸福。

参考答案:你谅解别人冰释前嫌时感激的笑脸你历尽坎坷获得成功时赞赏的掌声善待他人的襟怀矢志不渝的追求[对应学生用书P67]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传承文化1.从教材中积累“传统”本身“既是财富,又是包袱”。

所以对待传统既不能把它当作神圣的偶像供奉起来,也不能把它当作历史的垃圾,简单地予以抛弃。

应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两重属性,从新的视角和层次来理解和再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弊端,并从中汲取复兴中华文明的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勇于创新,使中华文明永远灿烂辉煌。

2.从生活中积累90高龄的南怀瑾先生是人称“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国学大师。

这位著作等身的老先生学养极其深厚,对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医卜天文、拳术剑道及儒释道等均有研习。

多年来,南怀瑾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老先生笑言:“我这一生走南闯北,不管去哪里,总是一身长袍。

”而这一身“中国标志”在关键时刻还帮了南怀瑾不少忙。

据说他有次出访美国,在通过旧金山海关时,带的几大箱草药让海关官员产生了怀疑,但长袍在身的南怀瑾仪态慈祥,随行人员指着他对官员说:“这位先生被称为是中国现代的孔子。

”关检人员立即恭恭敬敬地将他们放行了。

对此,南怀瑾感慨良深:“衣冠文物素来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

”3.从名言中积累(1)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余秋雨(2)文化是人类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和自身的提升,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各种行为的成果的积淀总和。

——王蒙(3)中国文化应该有一种自信和从容,没有必要去声嘶力竭地辩解。

——于丹(二)这样运用素材佳作赏析文章用丰厚的历史底蕴引出“把文化作为生命的行囊”,然后在音乐、美术、书法、诗词、建筑、服饰、戏曲等之间穿行,具化了文化的内容,写出了它们对生命的意义。

最后两段点题,照应题目。

文章文采飞扬,一开篇就是诗意盎然的呈现,后面写音乐、美术、书法,无论是人物,还是艺术的表达,都充满诗情画意。

在句式上,整散结合,语言铿锵有力,古色古香。

写作借鉴1.学以经典素材开篇这篇文章的第一段极富诗意,作者选取“苏轼”“陶潜”“李煜”等材料,顺势点出论题,巧妙别致。

2.学排比手法行文文章的第四段作者以“文化,……”构成的排比句具化了文化的内容,写出了它们对生命的意义。

三个句子充满文化意蕴,富有说服力。

3.学过渡简洁自然本文写音乐、美术、书法,无论是人物,还是艺术的表达,都环环相扣,中间过渡自然,没有割裂之感。

比如在写音乐与书法的过渡之间,作者巧妙地加了“不仅仅在丝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原文: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出处:民之于利甚勤,子有杀父,臣有杀君,正昼为盗,日中穴阫①。

吾语女②,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

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庚桑楚》注释:①阫(péi):墙。

②女(rǔ):通作“汝”,你。

[翻译] 人们追求私利之心十分迫切,为此儿子杀父亲,臣子杀国君,大白天偷盗,光天化日之下去挖别人的墙。

我告诉你,天下大乱的根源,必定是在尧舜的时代产生的,而它的遗害则一定会留存到千载之后。

千载之后,必定会有人与人相食的情况出现![明理知义] 这句话让人明白仁义一旦虚伪之后的严重后果,所以庄子反对仁义,因为仁义是君主为了统治天下而设定的,是违背人性的。

仁义不能体现人的真性情,所以仁者总是很虚伪,总是患得患失。

人的本性是天生的,也是自然的。

既然是天生、自然的,就不能刻意人为,否则就会被利用,就会出现人吃人的后果。

晏子之晋晏子之晋,至中牟①,睹弊冠、反裘、负刍②、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

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③父也。

”晏子曰:“何为而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三年矣。

”曰:“可得赎乎?”对曰:“可。

”遂解左骖④以赎之,载而与归。

至舍,不辞而入。

越石父怒而请绝。

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夫子也。

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耶?子何绝我之暴⑤也!”越石父曰:“吾闻士诎乎不知己,而信乎知己者。

吾三年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

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

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仆我者同矣。

我犹且为臣仆,请鬻于世。

”晏子出,请见,曰:“向者见客之容,今也见客之意。

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上客。

——《晏子春秋》[注] ①牟:地名,在山东。

②刍:柴草。

③越石:地名。

④骖:车前三或四匹驾马中辕马边上的马。

⑤暴:猛、急。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士诎乎不知己,而信乎知己者。

译文:(2)夫子礼之,敢不敬从?译文:参考答案:(1)我听说,贤士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会蒙受委屈,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会心情舒畅。

(2)您对我以礼相待,我怎敢不尊敬和听从您呢?参考译文:晏子出使晋国,到中牟,看见一个戴着破旧的帽子,反穿着皮衣,背着(一捆)柴草在路边休息的人,(晏子)认为(这个人)是君子,(就)叫人去问他说:“您是干什么的呢?”(那个人)回答说:“我是越石父。

”晏子问:“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越石父)说:“我到中牟来做人家奴仆……三年了。

”晏子问:“可以(用钱把你)赎回去吗?”越石父说:“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