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我们的家园第2节感受地球运动第2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课件
7.【中考•咸宁】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B ( )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极圈
【点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不停地移 动,最北到北回归线,最南到南回归线。
8.【中考•龙东】地球四季变化明显的地区是B ( ) A.赤道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回归线上
9.【海东期末】下列日期中,我们家乡哪一天白昼时 间最短( A )
5.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分别是C( ) A.自东向西、一年 B.自东向西、一天 C.自西向东、一年 D.自西向东、一天
6.下列节气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是A(
)
A.清明
B.雨水
【点拨C.】立从春春分到秋分D,.太霜阳降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所以
位于春分和秋分之间的节气,太阳直射点都位于北半
球,结合图和选项可知,清明位于春分和秋分之间。
A.元旦 B.春节 C.国庆节 D.五一节
1.【中考•随州】小明同学发现随州市路灯开闭的时间会 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图1-2-14是随州市二分二至日 路灯照明时间图,随州市路灯开闭时间的变化,反映 了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图中b日是( B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许昌魏都区期中】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时刻与 日出同时,下列节日中,升旗时刻最早的是( B )
北半球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南半球 秋季
冬季
春季
夏季
习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训基础 1 C 6A
练拔高 1 B 6C 11 C
2D 3D 7B 8B 2B 3C 7C 8B 12 见习题
4C 9A 4A 9A
答案显示
一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认识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2.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结构和特点2. 地球上的生物和资源3.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地球教学活动:1. 观看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地球的特点。
2. 讲解地球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层划分。
3. 讨论地球上的生物和资源,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的宝贵。
4. 分享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等。
第二章:爱护花草树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参与绿化活动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特点和作用2. 绿化活动的意义3. 如何爱护植物教学活动:1. 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特点。
2. 讲解植物的作用,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3. 讨论绿化活动的意义,引导学生参与植树、浇水等环保活动。
4. 分享爱护植物的方法,如不随意折断树枝、不踩踏草坪等。
第三章:节约用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水的重要性2. 节约用水的方法3. 节水标语创作教学活动:1. 讲解水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水对生活的影响。
2. 分享节约用水的方法,如关紧水龙头、使用节水器等。
3. 组织节水标语创作活动,引导学生宣传节水意识。
第四章: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2.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教学内容:1. 垃圾的分类方法2. 垃圾的处理方法3.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教学活动:1. 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垃圾的分类标准。
2. 分享垃圾的处理方法,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
3. 讨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到垃圾分类。
第五章:保护动物,关爱家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情分析:学生基础知识(如坐标、方位、空间想象等)比较薄弱,对这门课程更是没有基本概念,可能会出现听不懂的情况。
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程设计特别注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抓住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理,让其在自觉的“动手”和“动口”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在“发现”中获得地理兴趣从而不断地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立足课程标准、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共同完成课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二、讲授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圆形、椭圆形……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
小学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案第一章:地球的基本知识1.1 地球的位置和形状学习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理解地球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行星。
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地球图片,了解地球的经纬度、大洲、海洋等基本地理概念。
1.2 地球的自然资源学习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物、能源等。
讨论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引导学生思考节约资源的方法。
第二章:天气和气候2.1 天气的变化学习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要素的变化。
观察天气图标,学习如何读懂天气预报。
2.2 气候的影响了解气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如季节变化、农业种植等。
学习气候的类型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章:生态系统3.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学习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如植物的根系、动物的保护色等。
讨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鸟类捕食害虫等。
3.2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观察校园或社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生态调查和实践。
第四章:人类社会与环境4.1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习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工业污染、森林砍伐等。
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4.2 环境保护的措施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制定个人或班级的环保计划,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第五章:科学探究方法5.1 观察和实验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如仔细观察自然现象、进行简单的实验等。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
5.2 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第六章:物质与能量6.1 物质的变化学习物质的三态变化,以及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观察和实验不同物质的变化,如溶解、沉淀、燃烧等。
6.2 能量的转化学习能量的不同形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探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通过实验观察能量的转化过程。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a4纸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a4纸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对于我们了解世界和生活在其中的必要性非常重要。
地理不仅仅是一个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广泛涉及到了地理知识。
在七年级上册地理学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地理知识点,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绕着太阳转动,形成了四季不同、昼长夜短的气候环境。
通过制作地球仪和地图,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了解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地球的基本参数:地球的半径、周长、面积以及地球各自然环境的分布。
2. 经纬度和地球仪:经度是指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测算出东西方向的角度;纬度是指以赤道为基准,测算出南北方向的角度,地球仪是用来模拟地球在空间中的工具。
3. 各种地形的制图方法:沙漠、山、河以及湖泊、海洋等地球上的各种地形都有不同的制图方法。
第二章:中国的地理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老国家,它不仅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色,而且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一章节我们学到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中国的疆域和国土分布:中国地理位置在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边界线长达22,117千米。
2. 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有着丰富多样的风景和地理特征,有山地、高原、盆地、平原、河流、湖泊等。
3. 中国的人口和城市分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其中绝大部分人都集中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第三章:地球与环境环境是指周围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等因素所组成的“空间环境”,而地球则是人类居住的载体。
这一章节我们学到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分布呈现出北温带、中温带和南温带等不同的气候区,同时也存在着寒带和热带等不同的气候带。
2. 生态系统和资源保护: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和资源,我们需要积极采取行动。
3. 地球的污染:随着人类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地球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八年级下册冀教版生物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冀教版生物知识1第一章生物的繁殖第一节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3.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
举例:家蚕、果蝇、蝇、蚊、金龟子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跳蝻)→成虫。
举例:蝗虫、蟋蟀、蝼蛄、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三、鸟的生殖和发育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体内受精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
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
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八年级下册冀教版生物知识2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遗传遗传每种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上都和自己的亲代相似,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耳垂、舌头、眼皮、鼻尖、大拇指、酒窝。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家兔毛的黑色或白色、人的双眼皮或单眼皮等。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例如,人的一对相对性状:双眼皮(AA)和单眼皮(aa),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结合(AA×aa)后的后代(Aa)只表现出显性性状。
当细胞内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隐性(aa)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否则(AA、Aa),为显性性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共70张PPT)
经线与经度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形状 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长度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经度 划分起点
本初子午线( 0º经线)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
经度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
经度数值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经度数值逐渐增加;
变化规律 从180度经线向东向西,经度数值逐渐减少
【例1】龙卷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小强根据天 气预报将龙卷风始发地M及运动方向在经纬网地 图中作了标注。据此回答①~②题。
①M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29oN,112oE
②龙卷风移动的方向是:
自西南向东北
【例2】甲、乙两人同时从北极出发,分别沿0°
和180°经线向南行进,产生的现象是( B )
A.他们之间始终保持等距离 B. 他们会在南极相遇 C. 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4万千米 D.他们还会回到北极
向南度数增大的是南纬( S),南北极各为90°.
南北半球的划分
划分界线:——赤道
北半球的范围:0º——90ºN 南半球的范围:0º——90ºS
判断哪个半球? 中心点?外围线?
北极点
南极点
赤道 北半球
南半球
高中低纬度 的划分:
900 N
高纬度
中纬度
0
60
N
0
30
N
低纬度 0
低纬度:0º-30º 中纬度:30º60º
C
B
1、北极点的纬度是(
)
A.90° B.0° C.90°S D.90°N 2、下列四条纬线中,长度最短的是( )
A.赤道 B.回归线 C.极圈 D.南纬8度纬线
星球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共22张PPT)
一、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 明的球体。
一边永远是白天, 另一边永远是黑夜
二、太阳光是平行光(单 侧光源)。
三、地球自转
晨昏线
夜半球 昼半球
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晨 昏 圈
夜半球
昏线 昼→夜
昼半球
太 阳 光
晨线 夜→昼
的地 昼球 夜自 现转 象过
程 中 不 同 地 方
注意:晨昏圈 不是固定的。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时间相同。
地方时因经度的不同而不同。
时区的划分
1、中时区在哪? 0°经线所在的时区。 2、东时区的范围是什么? 中时区向东,到东十二区为止。 3、西时区的范围是什么? 中时区向西,到西十二区为止。 4、区时是什么?每“个区时时区”均。采用其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这就是该时区的 5、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几个小时?1小时。 6、哪两个时区合并为一个时区?它们的中央经线是哪一条?
地球自转基本特征:
1、旋转中心: 地轴
2、周期: 一天(24小时)
3、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你发现了什么?
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假如地球是透明的 只有白天
昼夜现象产生的条件:
一、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 明的球体。
二、太阳光是平行光(单 侧光源)。
假如地球和太阳都是不动的
AB
B点先看到日出
时差的推算
时差的推算 一天 自转一周 24小时 自转360 ° 1小时 自转15 °
(1)地球每小时转过 的角度是__1_5_°___。
(2)经度每相差15 °,
时间相差_1__小时。
时间的差异
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教案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教案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教案: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引导、指导、评定、表扬纬线和经线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
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教学过程】(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1.地球的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精品课件(36张)
学习目标导航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掌 握地球基本数据。
2.观察地球仪,比较归纳经线、纬线特点 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3.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 置和两点间的位置关系及范围大小。
4.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能用简单的 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新课讲授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天圆地方
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 状,推测地球也是一个球体,于 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②太阳和月亮
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 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20世,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 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 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 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仪的构成
地轴
拨动地球仪,可以看见 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 这根轴代表地轴。
注意:
地轴是真实存在的吗?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
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
北极
地轴
极星方向的叫北极,它是
地球上的最北点。与北极
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
上的最南点。
南极
易错警示
地球和地球仪的区别:
1.地球仪上有一些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线,如经线和纬线。 2.地球仪上存在地轴,地球上实际不存在地轴。 3.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当地球按照比例缩小到地球仪 大小时,各部分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于是地球仪就成了一 个真正的球体。
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见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 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见月亮像个明亮的圆盘。但是, 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自己却不容易看见。 站在地球的表面,我们无法看见地球的整体面貌。那么古代 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 能在自然界中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第一章我们的家园11认识地球面貌教案
古城镇中学地理学案设计年级七科目地理课时1主备课教师张少军课题地球—我们的家园1.1 认识地球面貌学习目标认识地球的形状。
认识地球的大小。
认识地球的模型。
学习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学习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预设)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二次设计教师时间课前准备导学过程预设导学过程设计引导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发现1、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初中地理星球地图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 第一章 地球的自转PPT
西 十 一 区
西
西
十
九
区
区
172.5ºE
172.5ºW
时区
180° 东西 十十 二二 区区
0°
22.5ºW 7.5ºW 7.5ºE 22.5ºE
西 中东 一 时一 区 区区
180° 东西 十十 二二 区区
180°
东经度、 西经度、
日
东时区 西时区
界
线
早晚
原则上以____1__8经0 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
思考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 么会日行八万里呢?
想一想
我们看到太阳每天为什么总是东升西落?
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__地__轴_不停的旋转, 叫做地球自转。
观察 讨论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
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 间吗?
地球自转
自转方向
这条线叫作____国___际___日__期__,变简更称线______。日界日线界西线侧的东十
二区和东侧的西十二区时刻______,日相期同正好相差___天。
一
求时区、时差及地方时的方法:
1.求中央经线:时区数×15°。如:北京时间采用的是_______经线(中央经1线2)0º的E 地方时 。
2.求时区:经度除以15°(能整除,在商数时区;余数>7.5,商数加一时区;<7.5,在商
全为白昼
全为白昼
一半白昼,一半黑夜
地球不透明且不发光会产生_昼__夜__现象
夜
昼
半
半
球
球
夜晨 昼 半线 半 球球
夜半球 晨线 昼半球 昏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练习题一、填空题(35分)1.物理学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
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为参照物.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7.“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8.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9.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10.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11.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1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________做参照物。
13.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
1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
人是________,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的。
15.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高一地理苏教版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地理苏教版必修一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
在高一的地理学习中,我们将学习苏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对于认识地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地球的形状、尺度、自转和公转等特征,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构造和运动规律。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条件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学习中国的自然条件,包括地理区划、气候分布、地形地貌、植被分布、水文系统等,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及其地理特征。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基本的资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习人口与城市的关系,包括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问题以及城市化进程等,对于我们理解人口与城市的相互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日益加大。
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措施,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并寻求实现跨区域均衡发展的路径。
第五章生产活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不同地区的生产活动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学习生产活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包括农业发展、工业化进程、交通运输等,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第六章区域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区域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区域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实际案例和调查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情况。
第七章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研究和应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习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关系,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将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进一步提高对地球、国家和地区的认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
地球的运动 考法1:地球的自转
(2020·枣庄)观察实验: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 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读下图完成(1)~(2)题。
(1)按图中所示方向拨动地球仪,可以演示( C )
A.四季的变化
B.五带的形成
C.昼夜更替
D.昼夜长短的变化
(2)图中四个地点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D )
(2020·德州节选)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于北京时间(东八区)2020年
5月5日18时点火升空,此时开罗(东二区)是( C )
A.5月5日8时
B.5月6日零时
C.5月5日12时
D.5月5日零时
【思路分析】东八区比东二区早6个小时,所以当北京(东八区)是2020年5
月5日18时,此时开罗(东二区)应是18-6=5日12时。此时位于东二区的
(4)五带的形成 划分依据是不同纬度地带获得__太__阳__光__热__的多少。
经纬网定位与定向
(2019·济宁节选)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
射中心(102°E,28°N)成功发射,并于2019年1月3日成功着陆月球。西
昌卫星发射中心所在地位于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D )
A.①
B.②
C.③
D.④
【图说地理】
【思路分析】 (1)图中所示的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其方向是自西向东,该运动会产生昼 夜更替等现象。 (2)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最东边的地点最先看到日出,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④点位于最东,故最先看到日出,所以D正确。
考法2:地球的公转 (2020·德州节选)椰风拂碧海,神箭冲九霄。北京时间2020年5月5
(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河南
一、教案名称: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章《我们生活的地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知道地球的构造和地理位置。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探究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 地球的地理位置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
3. 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
4. 知识拓展: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规律。
五、作业布置:1. 绘制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的示意图。
2. 写一篇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小作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球形状、结构和地理位置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地球仪、地球图片、PPT等。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3.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可以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十、课时安排:2课时十一、教学难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十二、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图片、PPT等十三、教学评价方式: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实践活动参与度等十四、教学拓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如观察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加深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
十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状、结构和地理位置,掌握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培养了观察自然、探究科学的能力。
六、教案名称: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章《物质的世界》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属性,知道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2.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地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大行星,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
地球是一个由水和陆地组成的行星,它拥有气候、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
地理是研究地球及其人类,动植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球的形状是椭球形,南北两极有南极和北极。
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着自己的轴转动,一个自转周期是24小时,这就是一天的时间。
地球的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个公转周期是365天,这就是一年的时间。
地球上有五大洲和四大洋,它们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第二章: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的天气状况和气象特点。
气候可以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热带气候是指赤道周围600公里以内地区,阳光直射热带,气温高,多雨,植被茂盛,常年温暖潮湿。
温带气候是指赤道以外的地区,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降水适量,适合农作物生长。
寒带气候是指赤道到北极、南极之间的地区,气温低,寒冷干燥,冰雪覆盖,植被较少。
气候受经度、纬度、海洋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经度和纬度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弧长,纬度则是指地球表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纬线距离。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海洋对大气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对降水和气温的影响。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地形对大气的影响而产生的。
第三章:地球上的生命地球上的生物可以分为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
人类是地球上的高级动物,它们建立了各种不同的社会,发展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和科技。
动植物是地球上的主要生物群落,它们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生物种类,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微生物是地球上的微小生物,它们广泛分布于地球各个角落,对地球的大气、海洋和地面的成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地球上的生物体不断与地球上的非活动物出发成以互生关系,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发生了改变,将影响整个生态平衡,为此要达到保护地球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必修一地理书参考答案
必修一地理书参考答案必修一地理书参考答案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参考一些答案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下面是必修一地理书的一些参考答案,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1.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固体壳层,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固态内核和液态外核组成。
3. 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它的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
4.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24小时。
5.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
6. 地球的倾斜轴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和季节变化不同。
7. 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和其他稀有气体组成,它起到保护地球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8. 地球的水圈是指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
9. 地球上的陆地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则主要是海洋。
10. 地球上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第二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的居民总数。
2. 人口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人口数量的增加量与初始人口数量的比值。
3.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4.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5.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按照年龄、性别、职业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6. 城市是指人口聚集、经济发达、社会交往频繁的地区。
7.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8. 城市化的原因主要包括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就业机会多等。
9. 城市化的影响主要包括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第一节 生物圈 ——所有生物的家园
生物圈
• 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生物总 称 • 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土壤岩石圈的表 面及活动于三圈中的生物
生物圈的范围 二 、 生
物 圈 的 范 围
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向上可 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约10 千米的深处,整个厚度约为20千米。
厚度2000—3000km
距地表15km 内,海拔每升 高1km气温就 会降低6.5℃
• 整个大气层随高度 不同表现出不同的 特点,分为对流层、 平流层、中间层、 暖层和散逸层
大气圈位于生物圈的最顶部,是 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有氮气、氧 气、二氧化碳等等。
大 气 圈
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
水 圈Biblioteka 水圈主要包括地球上 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
岩 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 石 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 ,是一切 圈 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岩石圈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 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 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 生存空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