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虞城县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通过期末考试,使我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查缺补漏,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现分析如下: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试卷分两大部分:选择题和综合分析题,其中选择题占60分,综合分析题占40分。
本次考试主要考察初一第一学期所学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所占比例占85%。
紧贴历史课本,从时间、事件、人物入手。
虽然容易,但变换形式,从多样的形式中概括多个知识点。
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也掌握了概括知识的方法。
题型灵活多变,紧贴生活,与新课改紧密联系,学生学而不厌。
今年与往年的不同点是,一题能概括多个人物、多个事件或多课的知识,使学生在记忆知识的同时,不能死记硬背,要灵活掌握,这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出发点,也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总之,这次试卷是成功的。
二、考试情况分析:这次考试,从第一大题来看,得分率较高,得35分到45分的学生占50%,得45分以上的占30%,35分以下的占20%。
其中错误率较高的是3、11、17小题。
从第二大题来说,课本上的重点、难点都有所表现。
特别是第23题,具有中招出题特点。
大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都熟知,但是由于分析概括总结能力较差,所以得满分的学生并不多。
由此看来,有张有弛,抓住重点,拓展知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分析试卷得分高低的原因,大致可以发现:1、审题不清,没有读懂题意,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2、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题意理解不透,答案不着边际。
四、今后教学措施:鉴于上述情况,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根据考试情况分析,进一步强化基础,包括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能力的训练,以及纵向,横向概括知识。
要多在规律上进行指导,切不可求深求难,偏离基础盲目训练。
2、加强测试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学生目前的情况,尤其在暴露出的问题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在平时的训练中做些试题是必要的,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试题,加强解题方法和学习规律的指导,从而收到以一当十,举一反三的功效。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试题1.“虎门销烟”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块浮雕,其历史意义在于A.体现了林则徐的禁烟活动B.表明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C.标志鸦片战争的爆发D.表明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主要依据是使中国的A.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B.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C.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D.国门被列强打开3.俄国割占中国领土大多集中在A.东北和西北地区B.东北和东南地区C.西北和西南地区D.东北和西南地区4.它曾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它曾经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
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它成了中华民族屈辱的标志。
它指的是A.云冈石窟B.承德避暑山庄C.故宫D.圆明园5.在东起潼关,西至新疆的数千公里戈壁沙漠上,由杨柳形成了一道绿色长廊,人们将这些杨柳称为“左公柳”。
“左公”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一位A.左宝贵B.左宗棠C.左权D.左丘明6.《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增辟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7.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清政府支付大量赔款,其中,规定赔款数额最高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8.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内外交困,面对此情此景,请政府内部出现了一批较为开明的官员,他们主张学习西方,以求国家改变困境,富国强兵,这些官员被称为A.维新派B.顽固派C.革命派D.洋务派9.“变者,天下之公理者”,“变法成天下之治”。
这是哪个派别的政治主张A.顽固派B.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10.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兴中会B.光复会C.同盟会D.华兴会11.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皇太极建立了清朝的统治,中国近代史的哪一次革命宣告了这一制度和王朝的结束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辛亥革命1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中外纪闻》B.《民报》C.《新青年》D.《每周评论》13.下列人物之中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是A.陈独秀B.毛泽东C.董必武D.李达14.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A.开起了近代化进程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维护了民族尊严D.挽救了民族危亡15.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近年来,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一门科目,更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历史上册期末考试中,学生的表现直接反映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因此,对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质量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就历史知识考察方面来看,历史上册期末考试主要涵盖了古代史和近代史两个部分,其中包括了历史背景、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方面的知识。
从考试结果来看,学生对古代史的掌握情况相对较好,而对于近代史部分的理解和记忆则相对较弱。
这可能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兴趣程度有关。
因为古代史更具有故事性和传奇色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而近代史则相对较为抽象和复杂,学生们可能更难以理解其中的关联和影响。
因此,针对近代史部分的学习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其次,历史上册期末考试中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重要的考察目标。
学生们在考试中需要针对一些历史事件或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而从考试结果来看,学生们在这方面的表现还存在不足。
例如,在问题分析方面,有些学生只停留在记忆的层面,对于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缺乏全面的理解和分析。
在解决问题方面,一些学生只能给出简单的建议,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角度和方法来思考历史问题。
此外,考试中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历史上册期末考试中,有不少题目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或材料来理解和回答问题。
然而,从考试结果来看,学生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有些学生在阅读理解时存在困难,无法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从而影响了正确回答问题。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重视,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练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显示,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较为良好,但对近代史的理解和记忆相对较弱。
2015年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2015--2016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评卷已经结束,此次考试,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它既是检验本学期的教学成果,也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可以说意义重大。
为此,认真做好这次的考试卷分析尤为重要。
本人在认真调查研究、查阅分析抽样试卷、以及和部分阅卷教师座谈的基础上,撰写了这份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命题依据新教材和新的课程标准,遵循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教育的实际情况,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紧密联系教材和生活实际,杜绝难、偏、怪题,起到了实施新课程的导向作用。
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项,选择题15个小题,共计30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重在对学生历史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剖析历史现象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对历史知识的整合也有一定的要求。
非选择题共计70分。
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观察、理解等能力,要求学生对知识要熟练掌握、要有较强的分析、比较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从学生答题的情况看,学生间的差距较大。
另外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二、学生答题情况:此次考试,试卷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题意明确,体现了科学性和时代性的原则。
从数据来看,今年的成绩好于去年。
单项选择题。
从此题答题情况来看,4、5、8、11题学生错误率较高,可以反映出学生存在几方面的问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不能灵活运用书中材料。
三、今后要注意的有:1.进一步抓好双基,继续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这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只有双基打好了,做题才会应对自如。
2.重视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避免走弯路。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和显示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2015-2016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2015-2016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评析:1、本次期末考试由市教研室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学校组织统一考试,学校严格按照考试要求实施了考试,学生成绩客观真实。
2、本学期的历史试卷,符合新课程改革发展趋势,难易适中,题型较全,考查范围均在课标要求和课本范围以内,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并重,形式新颖,考题较活,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一套价值非常高的试卷。
3、本张试卷考查的是八年级上册所有内容,考查内容与所学内容保持一致,是对学生半年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检测。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各方面的能力。
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没有偏题、怪题4、试题注重情境、新材料体的创设。
材料情境形式多样,有图、文(也包含教材中的材料)等。
5、关注史学方法的考查,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6、试卷难易程度来看:难易适中,既有对基础知识记忆的再现,也有对学生迁移能力、归纳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测试。
测试方式多样化,试卷内容叙述较为灵活,对学生有一定难度。
二、存在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很多学生对历史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很多应该掌握的知识都没有掌握住,特别是一些重点知识2、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
很多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还可以,但是把知识运用到具体解题中不能做到灵活自如,有些题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学生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3、答题卡填涂不够规范。
4、学生审题不严密,不准确。
5、学生对有的历史概念模糊。
6、学生把握历史总体特征的能力比较差。
三、应对策略1、教学要紧扣教材,落实基础。
(1)要重视教材的单元目录、每课标题、课内黑框,构建知识脉络;(2)把握重要内容、专有名词、重要结论、重要概念;(3)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图、文、表等材料设计题目,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4)引导学生解决好课文中的“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等相关问题;(5)精心设题,加强训练。
特别是要加强情景材料类、双项选择题、单项选择Ⅱ的训练与讲评。
2015—2016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分析
《2015—2016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分析》摘要:()还有部分学学习方面确实有困难(困难、不会写、不会认等)(5)学生写普遍迹潦草,改进措施()授课要知识衔接(横向、纵向)()改变授课方式给学生有单元练习课上及巩固,()教学尽量不给学生压力提升学习兴方面下功夫05—06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分析、各班实际情况二、试卷情况次试卷出很有水平对刚步入初孩子说是有梯、考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并给出学习方法、学习方向组卷考察容丰富、题型型突出与以往不相地方就是难加分析增多连线、朝代接龙没有了对及格应该不是问题优秀有定难三、学生情况给我总体感觉这届学生人数不多孩子们生情况复杂学习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但很欣慰这届学生有强烈表达欲望敢发表己见提出质疑部分学有很强学习能力但仍有部分学生到初了都不知道怎样学习老师讲重听什么、记什么、勾画什么?都不会虽然孩子不多但孩子们存问题还是要亟待从学习兴趣方面期逐渐降低部分学不会合理安排学习逐渐出现了学习惰性、学习不觉让老师很无奈四、考试分析从半学期看我认历史学科教学存以下问题教师教学没有调整课安排对临性事件预案不足没能调整对学生“太放心”高估了学生觉性;“太不放心”低估学生学习能力3教师心态太急听说要考很紧张责任心变成了担学生心太宽缺乏对己全面发展要对己发展缺乏规划学无动力班级优秀边缘及格边缘五、问题及改进措施根据学生试卷显示出以下问题()由紧没有复习学生知识巩固成都不是很()学生活学活用方面不不能灵活应用知识(3)相当部分学生由学习倦怠惰识记不愿花加强巩固老师想人也不到人()还有部分学学习方面确实有困难(困难、不会写、不会认等)(5)学生写普遍迹潦草改进措施()授课要知识衔接(横向、纵向)()改变授课方式给学生有单元练习课上及巩固(3)史结合所学知识方面加强训练提取信息能力()教学尽量不给学生压力提升学习兴方面下功夫(5)发挥学助作用进行组助共进步措施。
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2015年1月21日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总体来看命题者注意从历史的宏观视角立意,注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难度较大。
从考试结果来看一个对历史有着很好的兴趣、注意思考的学生,和一个只是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的学生,在成绩上会显示巨大的差异。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1、选择题注重在变式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考察。
出题者通过创设情景变更学生感受历史事件的角度,以突出对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的考察。
其中在变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史料的引用漫画、地图、时间标尺变式较为新颖、丰富。
2、出题者还注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注重对历史事件根本原因如:5.、17小题;事件的本质目的如2、3鸦片战争题;现象反应的本质如:27张謇题;历史事件的原因如28题。
注意对知识易错点的考查如:26《南京条约》题,注意历史事件的纵向比较如:《马关条约》题。
还涉及一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再认如:3、15,17题。
3、注重从宏观视角考察以及课本内容考察。
如:非选择题26题,27题28题及29题反映的事件有很好的概括性。
二、答题分析本校八年级参加期末考试人数413人,在较规范的按照标准答案阅卷的情况下,年级平均分35.9分。
班级最高平均分42分,班级最低平均分26分。
学生个人最高分94分,最低分4分。
80分以上人数只占3.8%,60分以下人数却占19.6%。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错误主要集中在第7、10、11、12、15、16、17、小题上。
第7题,学生知识面狭窄对时间上混乱。
第10题,对辛亥革命叙述不理解。
第11题,错误率最高,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分不清。
第12题,是已经做过的题目,不知道诗句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第15题,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不理解。
第16题,错误率很高。
学生对课本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分不清楚。
第17题,对漫画所要表达的历史事件不了解。
(二)、非选择题第26题几乎没有学生做全对。
27题失分较多。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该套试卷的出题范围是历史学八年级上册的内容,试卷内容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没有偏题、怪题,覆盖面比较广,知识点多且灵活,能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密切结合。
第一大题是选择题,该题难度适中,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常识性内容的识记能力与掌握。
第二大题是材料分析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侧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总体来看,试题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能够达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各种能力的目的。
二、试卷分析
第一大题,分值是40分,每题2分,最高得分是36分,部分学生学习知识死记硬背,不会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体能力差。
第二大题材料分析题四道题,共17道小题,其中灵活题较多,因此学生在此题中失分较多,大部分学生不会分析材料。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1、强化知识点的落实。
课堂教学中应重点学生掌握教材中各个具体的知识点,不能是简单的机械记忆,更重要的是要讲清知识点的本质含义及如何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
2、抓实、抓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对于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要分单元进行过关检查。
3、对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
4、加强学法指导。
加强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识图能力等的培养,使学生能将各章节具体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解决综合性的问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分析2016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检测考试质量分析一、试题评价1、试卷命题试卷分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解析题三部分。
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题2分,计40分;简答题共2个小题,分别是8分和10分;材料解析题共两小题分别是12分和10分。
全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范围是八年级第一期的教学内容即《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闭卷笔试,在试题难度控制方面,难度值大概为0.5-0.8左右;题目立意清楚,贯彻课程标准精神,有时代性,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题目表述方面,语言准确简练,阅读量适当,题目指向明确。
2、试题简评(1)、试卷功能显著,知识覆盖面较广。
试题基本按由易到难顺序排列,全卷无偏题、怪题。
试题在保留改错题的同时,其它题型向知识与实践靠拢,选择题以小专题形式。
能力要求上按照课程标准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分析能力。
(2)、关于命题知识和考点的分析: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灵活性较强,三维目标在试题中有机结合。
二、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1、基本知识薄弱。
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
例如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路线混乱、《民报》与《新青年》。
又如写出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部分学生乱答一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2、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
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以至出现不应该有的错误。
譬如第22题第二小题,让学生答出三个词怎样对应三幅图。
有学生答“开天辟地对应新文化运动”。
3、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低下,语言表述能力不强。
在综合题中表现尤为突出。
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背景资料的了解程度、阅读史料的基本能力、材料知识与课本内容的有机结合等。
由于学生对浅显文言文材料未真正读懂,所以很多学生无从作答。
”乱答一气。
还有就是在作答中,语言表述不准确,逻辑较混乱,回答不规范,回答不得要领。
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考核范围及试题分析本次期末考试考查的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全册教学内容。
本次考卷共分为两大类题:客观题(单项选择题)50分和主观题50分,试题覆盖知识面较广。
本次考试试题难度偏大,试卷突出的特点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灵活运用,既不回避教材重点,又不照搬教材,着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失分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1)学生成绩分析本次八年级参加期末考试的人数为684人,平均分为54.47分。
80分以上的66人,优秀率为9.6%。
70分以上的162人,良好率为24%,60分以上的272人,及格率为40%。
2)总体考试学生存在的问题1、考试时间安排不合理,选择题看似简单,实则陷阱重重,需要认真审题,而很多学生选择题做题速度太快,以至于没有认真审题就直接得出答案导致失分。
2、本次考题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在日常教学和做题当中,对课本知识强调过多,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不足,以致学生欠缺思考和分析能力导致失分。
一)客观题本次期末考的选择题难度适中,考察的虽都是平时考察的重点,但题型比较灵活。
总体而言,相对错得比较多的是第1、14、22题。
第1题的失分原因主要在于对于虎门销烟的史实认识不清,还有没有读懂题意。
第14题的失分原因是审题不清,答案让找出从图中直接得出的信息,很多同学误认为学过的史实都可以列举。
第22题的失分原因在于学生看到“打过黄河去”就误认为是渡江战役,没有思考导致失分。
二)主观题26题:1)本题考查第一二单元的知识点,学生一二问得分率较高,第三问火烧圆明园失分点主要是把“圆明园”的字写错,或者写成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第四问失分点是把甲午战争后的影响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影响混淆。
2)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得分率一般。
失分点主要是“戊戌变法”错别字较多,或者混淆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一、总体评价
本次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检测试卷难度适中,知识点覆盖面广,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从整体上看,试卷的命题质量较高,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分项分析
选择题
选择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其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要素的考查较多,同时也有一些题目涉及到历史事件的背景、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在答题时需要认真审题,仔细比对选项和题目要求,避免因为粗心而失分。
填空题
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这部分题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也需要学生在答题时仔细比对题目要求和答案,避免因为疏忽而失分。
简答题
简答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等方面的理解能力。
学生在答题时需要认真审题,理解题目要求,并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
同时,还需要注意答案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历史事件、人物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在答题时需要认真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同时,还需要注意答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问题与建议
在本次考试中,学生在答题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规范等。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巩固;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加强答题规范训练等。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简评从本次考试试卷命题来看,试题的总体难度水平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是相符的,达到了命题要求.命题中既重视了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观点的掌握情况,更注重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本套试题能够体现考试目标性,题量适中,难易适当,但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
全套试卷共两大块,客观单项选择题45 分,主观题55分,主要是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实践探究题;设计新颖,有创新,放大了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引导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问题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从学生作的答案来看,发现不少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模糊不清或识记不准,材料题有60%以上的同学只写出了简单原因,论述不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2、理解、分析能力不强有些同学对知识能加强记忆,却不会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18题对题意理解不到位,抓不住要点,谈个人看法说不出理由,肚里装着知识却倒不出,关键还是联系知识、运用知识方面有所欠缺。
3、表达能力欠缺有少数学生语言表达东拼西凑,很不流畅,文字功底较差。
4、态度不端正表现在字迹马虎潦草,随意性大,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甚至还有极少数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整套试卷只完成了客观题,主观题只字未写,草草交卷了事。
三、成绩情况本次考试共参考47人,及格10人。
总分1921,平均分40。
872,及格率21.28%。
四、改进措施:1、坚持课堂主阵地,向45分钟要质量,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利用相关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师引导下构建系统知识网络,理清基本思路,提高整体把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3、要求学生多关注历史热点,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敢于在活动重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4、重在补差,从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基础知识上做起,慢慢积累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分析2016年是历史新人教版统编教材使用的第一年,所以,在近三年的期末试卷分析中,2016年,2017年的试卷参考价值比较大。
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试卷分布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题,满分50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题,满分50分。
目前历史学科更注重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历史学科核五大核心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在历年的考试中,命题人越来越注重倾向于对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五大核心素养养成程度的考核。
历史考试不再考察单纯的记忆知识,要求学生理解,运用与感受。
试卷中对时空观念素养的考察(双向细目表中橙色文本框),学生做题时可以从时间入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多联系绘制历史大事时间轴,加强时间记忆,增强做题敏感度。
试卷中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考察(双向细目表中红色文本框),学生不仅要了解历史事实,还要对历史事件的内容和影响有准确的理解,定位。
历史事件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学生学习历史不是割裂的死记硬背,而是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试卷中对家国情怀素养的考察(双向细目表中绿色文本框),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理解,并且学习他们的爱国热情。
历史课堂不仅是教授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对历史的感悟,重大历史时间和关键历史人物的精神解读。
试卷中对史料实证素养的考察最为普遍,除了以上所提到的题之外,其余的都是根据题中材料作答,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双向细目表中浅蓝色文本框)。
图片史料直观性比较强,在日常教学中辅助功能比较大,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识图能力有待提高,课本上引用的图片史料多浏览,重大事件的地点要识图。
文字史料考察时醉常见的,在审题过程中注意抓题眼,关键词。
历史学习注重联系性,把不同的历史事件归纳为专题学习即归纳主题(双向细目表中紫色的文本框)。
例如:中国近代屈辱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近代探索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等。
八年级上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本次考试是八年级历史上教学的内容,本试题满分为100分。
从题量上看共二个大题,一类是选择题,一类非选择题。
设计出了30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近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高分的同学不多,最高分87分;低分的同学相对多些。
学生合格率为35%,优秀率为13%。
本次的期末试题,总体从考试情况来看,试题的难度偏高,学生的分析理解水平有限。
基础知识没有落实好,没有掌握必要的历史史实。
学生在平时对于学习有轻视和侥幸心理,学生在做试卷时粗心大意,学生课外知识的阅读和学习很不均匀。
二、试卷分析第一大题共25个选择题,分值为50分,总体来看学生得分基本在35分左右。
错误原因如下:学生对题干中的时间判断不准,所以造成学生出错;学生容易在选项上搞混;学生审题不认真;学生对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不准确。
学生答题情况说明,在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巩固方面还需要加强。
第二大题材料分析题,学生对事件之间的联系不会分析、对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不会判断、很多同学答题不完整,对自由发挥的问题把握不住要点,有的学生不明题意,或思维模糊,学生不能针对问题回答,学生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导致答题失误。
学生答题情况说明,在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方面还需要再下功夫。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教师课堂讲的较多。
导致学生课堂练习时间较少,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尽管对部分学生的进行了检查督促,但效果不明显。
主要是查的不力,订的不紧。
过多依赖学生的自觉性。
2.个别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被动,方法呆板。
在本次考试中表现出的问题,说明有不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马虎。
四、改进方法(一)教师平时的授课,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具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时间和内容分配的是否合理?内容讲解是否过多,是否需要对课外的内容作适当补充?(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优点
1.学生对选择题所选正确答案准确率较其中明显提高,说明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较牢固。对相同问题有多种命题方式把握的较准,选择答案的方法较灵活;
2.学生对非选择性问题的判断与答案的整理条理有一定的提高。多数学生能够在答案准确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做到要点全面完整,从而使做题得失分率降到最低。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3.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以后采取的进步措施
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本次考试的缺点
1.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
2.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这次期末考试试题由教研室统一命题,满分100分。
从总体上以基础知识为主,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份质量很高的试卷。
其突出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题型全面本套试题有两种题型,一是单项选择题;二是非选择题。
知识点考察全面,既有基础知识的再现,又有基本能力的提升,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可以说题型命制思想贴近中考试题。
2、注重双基,突出重点问题考查。
试题所考知识都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历史方法,紧紧围绕重点问题进行重点考查。
3、考查全面,覆盖面广。
试题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考点多,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试题覆盖面广,注意考查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程度。
二、试卷具体分析(一)选择题选择题题干设计巧妙,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因此学生需认真审题才可以作出答案。
(二)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估计失分的原因是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不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灵活运用。
三、教学建议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从这次初一学生的答历史试卷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历史学科,从而导致成绩低下,对此情况,教师要特别关注班级后二十名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注重培优补差工作,扩大优秀面,把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使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使学生下半学期成绩能够得到提高。
2、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历史学习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
对于课本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反复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要使学生能正确书写下来,避免书写错别字,要使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学生掌握准确无误。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2.doc
历史期末试卷分析本次考试七八年级两份试卷都由四大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是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40分;第二部分是判断与改错题,共10小题20分;第三部分是材料解析题,共3题40分。
_、试题特点从总体上说试卷结构合理,难易把握有度,题目基本上涉及了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在基本知识的基础有所提高。
在试卷题目中注重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符合初中学生知识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测试目的。
同时结合热点,出现了开放性试题, 这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成绩分析两个年级高分不多,九年级1班最高分是93分,七年级57班人,就整体而言,无论及格率及优秀率都是1班好一些,全级最低分在53班,仅考了18分,且不及格人数57班偏多,相对低分也集中在57班,七年级及格率相对好一些,九年级1 班90分以上9人,57班7人。
一、考试情况及思考在本次考试学生分数中,两个级都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这违背了考试的初衷,也最终导致整体分数的下降。
现在就对在考试过程中比较典型的题目进行分析:1、选择题部分:七、九年级都是最高的满分,最低的八年级只是8分,八年级12分。
这现象说明知识掌握的程度相差悬殊,而且选择题所考的基本上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这说明学生对课本知识重视不够,得分率偏低。
2、材料分析题部分:九年级材料题第26题的图片主要摘自课本。
学生在平时看书的过程中重视不够,导致对材料出自哪里, 讲述什么事情不够了解,使得总体得分不高。
七年级材料题第27题,这题是学生得分比较高的一题,这题在平时练习中多次出现过,所以学生对这题有比较深的了解,所以得分较高,但也出现个别同学记忆混乱现象。
三、教育教学建议通过这次考试结果中获取的教学质量信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今后教学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立足课本,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把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训练并重,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扩充学生知识面,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期末考试结束,学校领导要求每位教师写份试卷分析,通过试卷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试卷的难易度、题型、出题方式,通过对试卷的深入分析,等成绩出来,可以更好的结合学生们的做题情况,来了解本学期学生学习状况,清楚自己在学科知识把握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难点、薄弱点,下学期更有针对性。
可以根据总体情况,调整教学思路与方法,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更好的运用于教学当中。
根据以上想法,结合历史课标、教材、学生和当今形势对本次试卷进行全面分析。
拿到试卷,先粗略的看了看,然后逐题认真做了一遍,通过亲身做题,更好体会本次试卷情况。
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共20小题,占20分,非选择题共5小题,占30分。
选择题是本册书的基本知识,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每个小题代表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只要平常学生学习阅读教材,都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
这也体现出历史学科的基础性。
选择题也体现出综合性,比如第5小题,通过展示书目录,总结出该书的书名,这需要学生能够综合前面学习的历史事件才可以选出准确答案。
选择题的形式也多样,利用到漫画、图片、思维图的形式等,考察学生的观察力、发散思维力。
选择题也注重文学性,跨越学科,比如第12小题,通过一幅漫画,找出哪句诗歌与之反应的史实相符,答案是毛泽东的《长征》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然,其他三项的诗句也得理解,才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除此外,学生也要具备看懂“小古文”的能力,比如第4小题,先给出几句小古文,让选择,看懂古文意思,马上就可以判断出来。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学习本学科,还要跨越学科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选择题的设置是有主线的,基本是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非选择题的设计与历年的试题相比较,具有创新性、时代性等。
非选择题第21小题,由“中国梦”而引出,围绕着“梦”步步展开:破碎的梦——梦醒时分——团结之梦——复兴之梦。
把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阶段展现出来,考察学生对这几次重要事件是否掌握。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反思1. 考试成绩分析在本学期的历史期末考试中,我取得了一个令人失望的成绩。
虽然我在平时的课堂上表现不错,但是在考试中的表现却并不理想。
经过对成绩的仔细分析,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考试中没有严格按照答题要求进行回答。
在审题的时候,我没有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导致我在回答问题时偏离了考点。
例如,在一道简答题中,我没有给出清晰的定义,而是在陈述了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后停止了回答。
这种偏离题目要求的行为使得我失去了一部分的分数。
其次,我在考试中的答题思路不够清晰。
我在回答题目时没有先梳理好思路,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框架,而是直接开始写作。
这导致了我的回答结构混乱,内容不连贯。
在一道较长的论述题中,我没有将观点进行有机的串联,而是零散地列举了一些知识点。
这种混乱的答题方式使得我的回答不能够体现出较高的思维深度,也给阅卷老师带来了困扰。
最后,时间管理是我在考试中的一大问题。
我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导致在最后的几道题目中匆忙回答。
由于时间紧迫,我没有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知识储备,而是草草了事。
这种匆忙的答题方式使得我在这些题目上丧失了很多本来可以得到的分数。
2. 反思与改进针对我在考试中的不足之处,我制定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希望在下一次的考试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我将在平时学习中更加注重审题能力的训练。
我会多做一些纵向和横向的题目分析,在解答问题之前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考点,避免在错误的方向上发挥过多精力。
其次,我会加强写作能力的锻炼。
我会在课堂上多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并学习一些写作的技巧。
我会学习如何合理组织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得我的答案有条理、有逻辑。
此外,我还会多做一些模拟题目的练习,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写作速度。
最后,我会加强时间管理的意识。
我会在每道题目开始之前,先计算好每一部分的答题时间,并将时间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同时,我也会在平时的练习中,提高自己的写作速度,使得在考试中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影响到我的回答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虞城县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中国近代历史上,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
其中,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故宫)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铜缸记录着中国人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缕缕刀痕割出千百晚同胞的血泪,牢牢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复兴之路》这段解说词中的“国耻“指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3.下面四幅图片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工业,其中属于民用企业的是( )4.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A.蔡锷B.梁启超C.康有为D.谭嗣同5.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巨变,下面哪一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不属于辛亥革命的内容( )6.为了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倒行逆施,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了( ) 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7.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希望。
中国近代由青年学生最先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 )A.洋务运动B.五四爱国运动C.新文化运动D.思想启蒙运动8.右图是中国近代一所著名军校的开幕典礼铜质纪念币。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学校创立于( )A.1922年B.1923年C.1924年D.1925年9.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 )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④重庆谈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10.“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谁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次农村革命根据地( )A.毛泽东B.朱德C.陈毅D.贺龙11.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志士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右图(油画《飞夺泸定桥》)体现的是( )A.井冈山精神B.红军长征精神C.延安精神D.“铁人”精神12.1937年底,六周之内,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这场惨绝人寰的杀戮发生在( )A.天津B.武汉C.南京D.徐州1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此诗所描述的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这次战役发生在民国多少年( )A.36 B.37C.38D.3914.“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此时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这段话反映了张謇( )A.赞成商务立国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主张学习西方教育思想D.提倡实业救国15.八达岭长城脚下,青龙桥车站站台上,矗立着的一座青铜雕像。
它背靠雄伟的万里长城,面对巍峨的崇山峻岭,面容刚毅,目光注视着前方的京张铁路。
这座青铜像是( ) A.侯德榜B.詹天佑C.林则徐D.邓世昌16.“从此千里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
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
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边一线。
”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 )A.火车轮船的传入B.大众传媒的兴起 C.有线电报的出现D.社会习俗的变化17.右边的照片拍摄于1945年10月25日台北市中山堂,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此举行。
这是中国人民( )A.北伐战争的胜利成果B.抗日战争的胜利成果C.解放战争的胜利成果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成果18.以往人们穿着长袍马褂,梳着长辫子,相互交谈和通信多称呼对方为大人、老爷。
易服饰、剪发辫、改称呼等礼节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D.戊戌变法期间19. (2015·福建三明·8)下列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C.抗日战争的主要发展过程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20.被周恩来誉为“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冼星海,其代表作是( ) A.《义勇军进行曲》B.《英雄交响曲》 C.《黄河大合唱》D.《国际歌》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20分,23题14分,24题14分,共60分)21.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写出图一历史人物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4分)(2)你能认出图二是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哪一重要人物,请写出来。
(2分)(3)图三历史人物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4)新文化运动是图四历史人物等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请写出这场运动的时间和口号。
(4分)22.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经济结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自强,是中国古有的概念。
……但在(19世纪)60年代,这一概念已被赋予新的意义。
奕䜣、文祥、曾、左、李,还有众多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忧国之士都借它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材料二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变是以循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这种古老而又懵懂的循环论,首先是被维新派的两本著述打破的。
一本是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在那里,中国人第一次完完整整地知道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公理”;……材料三从20世纪初年开始,几乎所有的新式学校都把科学列为必修课。
先进的中国人一方面倾力于民主思想的传播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另一方面则创办各类科学杂志,如《科学世界》等……材料四张謇是江苏南通人,1894年中状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经营的大生纱厂一、二厂,获利白银1000多万两。
1923年以后,他所办的企业不断亏损。
1925年,大生一、二厂因负债过多而破产。
(1)材料一中奕?等人“自强”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为“自强”采取了什么行动?他们的行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什么作用?(6分)(2)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严复译著里的观点在中国起了什么作用?(2分)(3)材料三中认为新式学校“新”在哪里?近代史上标志旧教育制度废除的是什么事件?20世纪初同时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先进中国人掀起了什么运动?(6分)(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謇“弃官从商”的目的是什么?张謇的大生纱厂在1923年后不断亏损的主要原因(外因)是什么?(4分)(5)近代中国人社会生活中在交往礼仪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23.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所学知识:(14分)(1)图一、二反映了哪一重大的历史事件?(2分)我们今天有一个节日就是为纪念这个事件而设置的,你知道是哪个节日吗?(2分)(2)分别写出图三、图五的会议名称;(4分)图四召开的会议有何意义?(2分)(3)结合所学知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已成功探索出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2分)(4)根据图五召开的会议内容,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在1945年8月做了什么努力?(2分)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全中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紧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摘自《中共中央1937年7月8日通电》材料二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某地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
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
日军滔天罪行磬竹难书,震惊了世界,被中外舆论称为“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酷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材料三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请完成:(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示通电发表的历史背景和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
(4分)(2)材料二反映了日军的哪一暴行?(2分)(3)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
请分别列举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一个著名战例。
(4分)(4)据材料三,概述中国抗日战争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
(2分)(5)请谈谈你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感悟。
(2分)河南省虞城县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5 ADDDD 6——10 BBCCA 11——15 BCCDB 16——20 CBCDC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20分,23题14分,24题14分,共60分)(1)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4分)。
(2)康有为(2分)。
(3)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
(2分)(4)时间:1915年。
(2分)口号:民主、科学(2分)。
22.(1)目的:巩固清朝的封建统治(2分);行动:开展洋务运动(2分);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2) 作用:对当时救亡图存的变法维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2分)(3)“新”在有科学课(2分);事件: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2分);运动:新文化运动(2分)。
(4)目的:实业救国(2分);原因: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2分)。
(5)变化:人们相互的称谓也由“老爷”“大人”变为“先生”“君”“同志”等等;握手、鞠躬取代跪拜成为新的礼仪;(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必须写出变化才能得2分) 23.(1)五四爱国运动(2分);五四青年节(2分),(2)图三:中共“一大”(2分),图五:中共“七大”(2分);图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党在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分)。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4)重庆谈判(2分)。
24.(1)背景: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
(2分)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等。
(2分)(2)南京大屠杀。
(2分)(3)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等。
(2分)敌后战场:百团大战等。
(2分)(4)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分)(5)如:抗战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人民抗战的结果;抗战的胜利,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抗战的结果;抗战的胜利,是坚持长期抗战的结果等。
(答案符合题意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