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博弈”文化特质及传承发展考据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的博弈思想

《孙子兵法》的博弈思想

《孙子兵法》的博弈思想《孙子兵法》的博弈思想是非常系统的。

它包括博弈全局和博弈局部,博弈战略和博弈战术。

可以说,它提出的军事原则,很多可以上升到博弈理论原则的高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10条:一是"先知"原则。

指在博弈活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博弈本体和博弈环境的信息情报,"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先知"是博弈决策的前提和依据。

二是"集兵"原则。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集中兵力打击博弈对手,已被证明是最有效的博弈方法。

三是"击弱"原则。

即在"以众击寡"形的意义上和"避实击虚"、"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质的意义上给予博弈对手形、质两方面的弱点以致命打击。

四是"主动"原则。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牢牢掌握主动权是博弈者时刻追求而唯恐失去的博弈状态。

五是"应变"原则。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灵活机动的应变力是获得博弈成功的关键。

六是"造势"原则。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人为地创造出有利于我必胜的博弈环境。

七是"动敌"原则。

"善动敌者……以利动之,以卒待之",调动博弈对手按我方意志行事。

八是"拙速"原则。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抓住博弈活动中出现的转瞬即逝的胜机(即使对手来不及进行周密的博弈准备),致博弈对手于死地。

九是"出奇"原则。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出奇制胜一直是军事家争胜的法宝,也是博弈活动的绝招。

十是"用地"原则。

"地形者,兵之助也"。

博弈论翟文明处世

博弈论翟文明处世

博弈论翟文明处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在冲突、竞争等情况下进行决策的学科,它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利益冲突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进行博弈,寻找最有利于自己的解决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习博弈论的原理和方法,来指导我们在处世之路上做出最优的选择。

翟文明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专家,在博弈论领域中有着深厚的造诣。

他认为,博弈论的核心在于博弈双方在互相竞争的情况下,通过掌握对手的策略和动态变化来做出最优的决策。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通过识别对手的动向和战略意图来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翟文明提出了一些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处世之道上的建议,这些建议都是基于博弈论的原则而得出的。

他强调了在与他人互动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情绪化的冲动行为。

这样可以更好地分析形势和对手的动向,找到最合适的对策。

翟文明指出了在与他人博弈时要根据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策略。

有时候需要采取合作的态度,与他人形成利益共享的局面;有时候则需要采取竞争的姿态,争取更大的利益。

在不同情况下,选择正确的策略对于博弈的结果至关重要。

翟文明还特别强调了在博弈中要勇于承担风险。

在现实生活中,机会和危险常常并存,只有敢于冒险和尝试,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不过,他也提醒我们要谨慎行事,不可轻易冒险和盲目进取,要在充分考虑风险和收益的基础上做出决策。

翟文明还强调了在博弈中要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团队合作中,不同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团结一致的基础上才能够获得最好的结果。

要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博弈论翟文明处世的关键在于理性分析、灵活应变和团队合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断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只有通过掌握博弈论的原理和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取得更大的成功和成就。

希望大家都能够在博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关于棋文化的知识

关于棋文化的知识

关于棋文化的知识引言: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

在中国,棋文化已经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种类、规则和智慧等方面,对棋文化进行介绍。

一、历史背景:中国棋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最早的棋类游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传说中的伏羲和神农氏都曾经发明了棋类游戏,这些游戏逐渐演化成了如今的围棋、象棋等。

在古代,棋艺常常被用作教育和培养智力的工具,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

二、种类:中国棋艺主要包括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和五子棋。

围棋是最古老的一种棋类游戏,它以黑白两色的棋子在棋盘上进行对弈。

象棋是中国传统的棋类游戏,它通过将不同兵种的棋子摆放在棋盘上进行对弈。

国际象棋源自印度,在欧洲和美洲广泛流行,它有着严谨的规则和策略。

五子棋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棋类游戏,目标是在棋盘上连成五个同色棋子。

三、规则:每种棋类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则。

围棋以黑白两色的棋子在19×19的棋盘上进行对弈,目标是占领更多的地盘。

象棋通过将棋子摆放在9×10的棋盘上进行对弈,目标是将对方的将军。

国际象棋是在8×8的棋盘上进行对弈,目标是将对方的国王困住。

五子棋是在15×15的棋盘上进行对弈,目标是先连成五个同色棋子。

四、智慧:棋艺不仅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围棋被誉为“千年智慧”,它要求棋手在广阔的棋盘上进行高度复杂的计算和判断。

象棋注重策略和计谋,棋手需要在有限的棋盘空间中寻找最佳的着法。

国际象棋也是一种高智商的游戏,需要棋手具备超前思考和深入分析的能力。

五子棋则是一种平衡策略和防守的游戏,棋手需要灵活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应对对手的进攻。

结语:棋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智慧魅力,成为了中国人民喜爱的一种文化形式。

通过学习和研究棋艺,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培养战略思维和判断力。

古代中国的棋艺和围棋文化

古代中国的棋艺和围棋文化

古代中国的棋艺和围棋文化中国自古就有赛棋之风,在中国棋艺中,围棋可以算得上是最为复杂、最为高深的一门棋艺。

围棋是一种策略性游戏,它要求玩家运用良好的思维能力、卓越的判断力以及坚韧的意志力来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而围棋文化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波澜壮阔,其魅力吸引了亿万民众的热爱。

一、古代中国的棋艺据史书记载,中国的棋艺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

在当时,围棋已经是一种风靡全国的游戏。

正是在当时,出现了李虎臣、苏轼等一批知名的围棋选手。

这些人的出现,为围棋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围棋渐渐成为了一种在政治、文化上都具有重大意义的游戏。

特别是在元朝时期,围棋的职业化竞技开始萌芽,并且步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

在明朝时期,已经有一批优秀的围棋家和棋手,他们为围棋的研究和普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围棋文化的发展因为围棋这种游戏要求玩家具备十分强大的思考能力和智慧,所以它可以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围棋一直都是一个与政治、文化紧密相关的领域。

比如,在元朝时期,围棋赛事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前来观看,在极大程度上带动了当时社会的活力和经济的发展。

而在正德年间,围棋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当时由位列高官的刘禹锡主持举办的围棋比赛更是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赞扬和鼓励。

除此之外,围棋也成为了文人墨客们喜爱的活动之一,成为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在这样的背景下,围棋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三、围棋文化的特点和魅力一般来说,围棋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传统韵味浓厚。

历史上,围棋就是在文人墨客们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围棋文化中,寄托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怀。

2. 技艺难度极高。

围棋是一种高智商游戏,需要玩家具备深厚的才能和精湛的技艺,因此它成为了被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3. 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强。

玩围棋需要两个人或者两个组织进行对决,因此有较强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更加优秀的团队往往可以在比赛中处于主导地位。

古代博弈论的书

古代博弈论的书

古代博弈论的书
古代博弈论的思想并未以现代学科意义上的“博弈论”书籍形式存在,但古代的一些策略性思考和决策理论可以被视为博弈论的雏形。

以下是一些包含博弈思想的古代著作:
1.《孙子兵法》: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所著,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战略互动与决策分析内容,如虚实、奇正、攻守转换等策略,这些都可以视为博弈论在战争策略中的早期应用。

2.印度《棋经》(或称《恰图兰加经》):虽然这是一部关于国际象棋前身——恰图兰加棋的指南,但它涉及到了游戏中的各种战术布局和对手行为预测,包含了博弈论中的一部分核心理念。

3.古希腊哲学文献:比如色诺芬((Xenophon)的作品中记载了苏格拉底对于策略选择的讨论,尽管不直接涉及博弈论,但体现了对冲突与合作问题的理性分析。

4.其他古代文献:包括但不限于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法律条文、古罗马及中世纪欧洲的外交策略记录等,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反映出人们对于不同情境下最优决策的研究和实践。

现代博弈论作为一个明确的数学分支是在20世纪初由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和奥斯卡·摩根斯坦((Oskar(Morgenstern)等人通过其著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奠定基础的。

中国象棋博弈妙论

中国象棋博弈妙论

中国象棋博弈妙论中国象棋是华夏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下面是有中国象棋博弈妙论,欢迎参阅。

首先是王1点、士2点、象3点、戈4点、车5点、马6点、炮7点的数码规律;其次是中象遵循河图洛书“十卍米田”的象形棋路,马步遍历遵循“主角”循环规律;第三是发现了棋盘、棋子、棋路具有脏腑、经络、穴位和生命逢七必复的周期特征。

第四是棋手潜能开发,超级记忆力训练,身心灵体才能充满正能量,只有大师注重脏腑经穴养生,精满、气足、神宁才能博弈优先权势,是棋品、人品、人生多赢的不二法门。

全书以《道德经》、《鬼谷子》、《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传统道德哲学、军事谋略,作为指导;以《黄帝内经》阴阳五行生克乘侮,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作为范本。

模拟真实战斗场景,探索兵棋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发现中象对冲博弈过程,具有生命周期的全部特征。

全书采用《素问》三系统三阴三阳模式,创新三定三杀残局定式、三定三捉运子谋略、三连套杀组合战术等,作为中象恬默取舍的基本功训练。

运用《灵枢》361个经穴不动点代表棋盘交叉点位,棋盘线路代表人体二十条经络线。

合理运用人类十大谋略智慧,借助博弈后发制人的赢棋密码。

全书沿用现代博弈论不动点、纳什均衡、均衡偶存在的科学观点,借用古代鬼谷兵法将象棋全局分为七段论:无限循环的柔性布局均衡--布局定式;厚今薄古,博易正着,密码为2,符合64易象。

无限不循环刚性残局定芯--残局定式;厚古薄今,通难官着,密码为1,暗合81难经。

《博弈论》证明了不动点的存在,完全信息博弈均衡产生的和棋谱成为竞赛必备杀手锏。

博弈论论证了均衡偶的存在,引出了刚柔相济,攻守兼备,灵动奇变,后发制人,永不重复的奇妙中局万花筒。

中局极权尽势,着着奇变,密码为3,攻守双方共同创造36计72变。

深入探讨中局棋形棋势,中局是从有理向无理转换的舍得智慧,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礼节-友善、忠仁-和谐、智勇-自由、严义-民主、诚信-诚信”中局五段论。

棋文化文档

棋文化文档

棋文化1. 引言棋文化是指围棋、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等棋类游戏所承载的文化、历史和智慧。

这些棋类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玩棋类游戏,人们可以培养智力、提高思维能力,并体验到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意味。

本文将介绍棋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2. 棋文化的起源和发展2.1 围棋围棋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棋类游戏,起源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

围棋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被视为中国智慧的象征。

围棋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门学问。

它以其独特的规则和策略吸引着众多棋迷,并广泛流传到了东亚各个国家。

2.2 国际象棋国际象棋是西方最具代表性的棋类游戏之一,起源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

国际象棋是一种思维深度极高的游戏,它要求玩家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通过巧妙的策略和战术来击败对手。

国际象棋已成为国际智力运动会和世界冠军赛等重要赛事的项目,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参与者。

2.3 中国象棋中国象棋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棋之一。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象棋的规则简单明了,但策略复杂,它注重策略调动和阵型变化。

中国象棋在中国社会中普及广泛,并经常作为一种教育工具,用于培养孩子的智力和思维能力。

3. 棋文化的影响3.1 智力培养棋类游戏是一种智力与思维的竞技活动,通过玩棋类游戏可以培养人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

围棋和国际象棋在特定的策略和规则下,要求玩家进行深思熟虑的决策和计划,可以锻炼人们的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和判断能力。

中国象棋则注重孩子们的集中注意力和观察力,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2 文化传承棋文化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通过玩棋类游戏,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围棋、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意味。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棋类游戏,可以更好地体会和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博弈论(生存智慧大全集)_中国古代博弈思想

博弈论(生存智慧大全集)_中国古代博弈思想

博弈论(生存智慧大全集)_中国古代博弈思想作为一门学科,博弈论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在中国,博弈的思想可以追溯上千年。

中国历史上虽然没有创造博弈论,但却无时无刻不在运用博弈论的原理。

从田忌赛马到庞涓斗智,从运筹帷幄到韬光养晦,从击鼓论战到毛泽东关于打仗的十六字方针,中国人民对博弈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具有灿烂文明的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正待开发的宝藏,作为其中优秀成果的博弈思想,尽管我们可能只是窥及一角,但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多启迪意义。

在政治方面,一部中国史,上下五千年,其中有数不清的政治博弈,让人惊心动魄。

不论忠奸善恶,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形形色色的政治博弈拴在一起,所有身处其中的人或一举成名,或一夜暴富,或一败涂地。

中国王朝的年限少的只有数十年,如秦、隋等;多也不过三四百年,如汉、唐、宋、明等。

尽管每一次改朝换代都会带来生灵涂炭,社会文化、经济则随之遭到严重破坏,但无可否认的是,历史在大踏步前进。

有人将历史的精微幽深作一总结,得出了若干条中国式王朝衰败的法则,如武装积弱,中央对军队失控;吏乱坏纲,各级官吏腐败;国库断银,积贫致弱;人心向背是决定王朝兴衰的关键;领导者决策上的严重错误,致使无力回天;防御过度或乏力,导致在抵抗外患中走向式微;天灾人祸造成的储备一空;宫廷乱政,后院失火;各民族融合失衡,民族矛盾加剧等等。

所有这些,其实都是政治博弈的失败。

对于每一个生活在本朝现实中的人来说,偌大一个国家的衰亡,绝非是一件人人都能承受得起的事件,尤其对于帝国的经营者来说。

毛泽东曾对此发表见解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可惜的是,过往帝王们显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都缺乏毛泽东的思想高度,他们没能幸运地找到基业长青的“新路”。

相反的是,他们基本上都怀着虔诚之心,不自觉地走向了覆灭之路。

在经济方面,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交往,是在小农经济和自给自足的经济条件下进行的。

博弈论及经典案例简介

博弈论及经典案例简介

如B未射死C,则C射杀B,然后A要么成功射杀C,要么被C射杀;存活概率
为0.2*0.3=0.06。总体存活概率41.2%。
A射死B
概率树工具
B射死C
0.3
A射空
0.8
B未射死C 0.2
A未射死B 0.7
A射死C 0.3
B射A不中 0.2
A未射死C 0.7
C射A不中 0
A可以采取的行动
对空发射: 存活概率为0.8×(0.3+0.7×0.2)+0.2×0.3=41.2%
方式、以及最终的结果等。 3. 策略(Strategy):一整套的行动方案,规定
了各种情况下的行动。比如:敌进我退,敌退 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4. 相机策略(contingent strategy):仅在不确定 事件发生时才会采取的策略。如:人不犯我,我 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5. 行动:局中人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 6. 支付( Pay-off ):博弈结束时,各方得到的收益。 7. 策略均衡:参与者之间稳定的、可预测的互动行
博弈论的产生和发展
1. 博弈在中国
《学弈》(《孟子•告 子》) :弈秋,通国之善 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 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 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 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 与?吾曰:非然也。
博弈又称博戏,是一门古老的游戏。《世 本》说,“乌曹作博”,乌曹乃是夏代著 名之能工巧匠。千百年来,博弈更是与人 们的生活紧紧相连,从博棋到牌戏,从斗 戏到彩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就这样 形成了别具风情的博弈文化
三国中的博弈-孙刘联盟的瓦解
可是从对策论来看,孙权却犯了一个大错误,由于 嫉妒,他过早和刘备翻脸,致使两败俱伤。这就好 比枪手A突然翻脸向B开火。坐收渔利的当然是C。 虽然曹操的继任者曹丕没能抓住机会夹攻孙权,一 举消灭这两个敌手,但蜀和吴此后已经没有可能打 败魏国了。

三国演义权谋与的博弈

三国演义权谋与的博弈

三国演义权谋与的博弈《三国演义》权谋与博弈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经典之作《三国演义》,它道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个混乱、充满权谋与博弈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军事和政治的时期之一,也是一个国家从混乱到统一的时期。

《三国演义》以其生动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以及深刻的智慧思考,成为了揭示权谋与博弈的经典之作。

一、权谋的展开《三国演义》中的权谋纷争始于三国鼎立的时期。

刘备、曹操和孙权三方势力为了争夺天下,各展其所长,驱使百计权谋和计策。

他们通过智勇双全的谋士,展开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权谋游戏。

1. 策略与计谋曹操的权谋思维让人印象深刻。

他通过编写《孟德新书》、宣扬自己的智慧,建立了强大的谋士团队。

而他运用诸多计谋如借东风、草船借箭等,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同样,刘备和孙权也有自己独特的计策,分别凭借助权谋和智慧得以稳固自己势力。

2. 灵活的外交手腕权谋与博弈不仅仅在战场上进行,外交手腕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刘备使用纳贤、器重贤士等策略,吸引了关羽、张飞等人的归附,为其争取到了更多的帮助。

与此同时,曹操也在智胜的谋略下争取了不少外交利益,为自己的统治稳定打下了基础。

二、权谋背后的博弈《三国演义》中的权谋与博弈并没有发生在一个宏大的背景下,而是牵涉到许多不同领域的角力。

1. 政治斗争三国时期,政治斗争是普遍存在的。

各个势力内部的权利斗争,以及不同势力之间的政治博弈,都是《三国演义》中反复出现的情节。

例如,刘备与刘表、刘璋的关系、曹操与袁绍的争斗等,展现了权谋与博弈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2. 军事竞争权谋与博弈在军事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刘备、曹操和孙权通过决策、部署、兵法等手段,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其中,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战役,更是体现了权谋与博弈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三、权谋与博弈的智慧《三国演义》中的权谋与博弈并不仅仅是为了权力和荣耀,更是展现了人性复杂的一面,以及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1. 智者谋略在《三国演义》中,谋士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博弈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博弈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博弈中国历史上博弈游戏丰富多彩,涵盖了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社会阶层的玩法,如下是其中几种较为经典的博弈游戏。

象棋:象棋是中国最有特色的传统博弈游戏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

象棋由两方各有16个棋子构成,共64个九宫格,通过不同棋子的移动和攻击,互相攻守,以吃掉对方的“帅”或“将”而获胜。

象棋无论在中国还是海外,都是备受人们推崇的文化精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围棋:围棋是另一种非常著名的中国传统博弈游戏,也是世界三大智力运动之一,另外两项是象棋和国际象棋。

围棋比象棋复杂得多,每方各有180个棋子,几乎涵盖了整个棋盘,需要双方不断思考、谋划、推演。

由于围棋的分支较多,国际比赛中,许多参赛选手都是中国籍。

麻将:麻将是中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博弈游戏,也成为日本、韩国等国的重要文化符号。

麻将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明朝,至今已经发展成百余种不同的玩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四川麻将、上海麻将、广东麻将等。

麻将玩法繁多、变化多端,在团队协作、交际沟通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打排子:打排子是中国传统民间益智游戏之一,流行于河南、湖北、江西等省份。

两人用枚、子、筛三种器具进行随机分配,拼凑出排子,递交给对方猜大小。

以猜中次数多者胜。

跑马灯:跑马灯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露天游戏娱乐项目,起源于唐朝。

在跑马灯比赛中,选手需要带着装有铅丝的花盘跑步,跑得快者获胜。

跑马灯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它激发人们对于东方文化的好奇心。

以上只是中国历史上博弈游戏的冰山一角,仍有大量玩法值得发掘。

博弈游戏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法,同时也透露出人类智慧的精髓。

游戏的开展和发展,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围棋起源发展历史讲解

围棋起源发展历史讲解

围棋起源发展历史讲解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晋张华在《博物志》中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就采纳这种说法,甚至将其确切年代定在公元前2356年。

唐代诗人皮日休所作的《原弈》认为:弈之始作,必起自战国,有害诈争伪之道,当纵横者流之作矣。

岂曰尧哉!明朝陈仁锡在《潜确类书》中又提出乌曹作博、围棋。

乌曹相传是尧的臣子,有的人又说他是夏桀的臣子。

后来,董斯张的《广博物志》、张英的《渊鉴类函》等也采录了这种说法。

明朝林应龙在《适情录》中认为,围棋是容成公发明的。

据《列仙传》记载:容成公者自称黄帝师,见于周穆王,能善辅导之事。

发展春秋战国围棋这时已在社会广泛流传了。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

大叔文子闻之,曰:呜呼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涉及围棋的记载,时间是公元前548年。

孔子《论语阳货》载: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孟子《孟子告子上》载: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是史料中第一位有名字的专业棋手,弈秋。

秦汉三国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有关围棋的活动也鲜有记载。

到东汉初年,社会上还是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状况。

直至东汉中晚期,围棋活动才又渐盛行。

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卷二:杜陵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

人或讥其费日,夫子曰:精其理者,足以大裨圣教。

卷三:戚夫人侍高帝。

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

王朝周期律:特定经济规律下的历史弈局

王朝周期律:特定经济规律下的历史弈局

王朝周期律:特定经济规律下的历史弈局众所周知,中国历史的一大特点,是王朝的周期性替换。

打江山——坐江山——失江山,从几十年到二三百年,完成一个周期。

这种现象,被称为“王朝周期律”或“历史周期律”。

这种规律性现象应该如何解释?我们可以把历史看作连续不断的博弈过程,王朝的建立,就是博弈暂时达到均衡状态,而王朝的崩溃,则是均衡状态被打破(失衡),开始新一轮的博弈,直到重新找到均衡点。

从这个角度说,“王朝周期律”就是博弈的均衡和失衡。

所谓“均衡”,就是平衡,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博弈中,当博弈主体都确信,如果其他人的策略不变,自己所选择的策略是最优策略,选择其他的策略都不会达到比现策略更好的结果,这时博弈就处于相对稳定之中,达到了“均衡”的状态。

当有部分博弈主体认为改变策略会有更好的结果,或者不改变策略将无法生存从而不得不改变策略时,均衡就被打破,也就是失衡了。

解释“王朝周期律”,关键是要找到导致博弈失衡的原因所在。

博弈有三个要素:局中人(player)、局中人的策略(strategy)或者行动(action)、他们在各种策略对局之下的得益(payoff)。

博弈就是有利益关联(包括利益冲突)的局中人运用策略相互影响从而实现各自得益的过程。

局中人是博弈的参与者,也就是博弈的主体。

在经济学中,这个主体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

“经济人”假设并没有错,但是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利益,经济利益基本上是物质利益,而历史和现实中的人,除了物质利益之外还有精神利益的问题。

为了追求概念的精确性,本书用“福∕利最大化”替代“利益最大化”的习惯用法。

“福∕利”包括“福”和“利”:“利”是物质利益,可以货币化衡量;“福”是精神利益,不能货币化衡量。

“最大化”,就是尽可能地获得满足。

人类历史,是人的历史。

追求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满足,是人的最大特点,也是解释一切历史现象的起点。

人的所有活动,都是追求这种满足;博弈的目的也不例外,自然也是追求这种满足。

棋文化的发展历程

棋文化的发展历程

棋文化的发展历程棋文化是指以棋类游戏为载体的文化形式,它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和多元的发展轨迹。

以下是棋文化的发展历程。

起源阶段:棋类游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史前时期。

传统的象棋和围棋被认为是两种最古老的棋类游戏。

据传,象棋起源于中国东周时期,而围棋则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这两种棋类游戏以其独特的规则和深奥的策略性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和推崇。

传播阶段:棋类游戏在中国国内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和普及。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象棋和围棋成为中国民间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环。

同时,这些棋类游戏也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受到了日本、朝鲜等国家的热爱。

改良阶段:在传播过程中,棋类游戏发生了一些改良和革新。

例如,中国围棋衍生出了许多变种规则,如草地围棋、城市围棋等。

同时,国际象棋也在欧洲地区经历了多次改良,最终形成了现代的国际象棋规则。

这些改良使得棋类游戏更加多样化和富有挑战性。

竞技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棋类游戏逐渐演变成为一项具有竞技性质的活动。

各种棋类比赛和锦标赛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棋手们进行着激烈而精彩的对弈。

这些比赛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追求智慧和策略的体现。

创新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棋类游戏也开始融入到电子和网络领域。

电脑棋类游戏的出现使得人机对弈成为可能,各种智能棋盘和棋类应用也层出不穷。

同时,网络棋类游戏的兴起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棋手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对弈,为棋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继承阶段:如今,棋类游戏仍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和重视。

棋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正在被新一代人继承和发扬。

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专门的棋类教育机构和培训基地,为棋类选手提供培训和指导,同时也努力推广棋类游戏,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热爱棋文化。

总之,棋文化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

通过棋类游戏,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智慧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棋文化有望继续蓬勃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启示。

博弈本是两种棋类游戏(下)

博弈本是两种棋类游戏(下)

本是两种游戏文/齐吉祥 图/钱璐敏王会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使用“博弈”这个词,不过呀,我们用的几乎都是它的引申义,也就是“比喻为谋取利益而斗争”。

我们在上一期讲了“博弈”的本义是指我国古代的两种棋类游戏,“博弈”中的“博”是六博,那今天我们就再来说说“弈”——围棋。

“痴迷”下围棋的古人从上期孔子和孟子下棋的故事中,我们了解到围棋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

有趣的是,不光孔子和孟子,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名人也都喜欢围棋,有的还是围棋高手呢,如大家熟悉的曹操、阮籍、唐玄宗、宋太祖、宋徽宗、王安石、文天祥、郑成功、纪晓岚等。

据说曹操能同当时全国最有名的四大棋手抗衡,而唐玄宗因为安史之乱逃去四川避难时,逃亡的路上也要带着“围棋国手”王积薪同行。

用“痴迷”二字形容他们对围棋的喜爱是不是也不太过分呢?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幅传世的《郑成功像》轴,描绘的是这样的场景:郑成功非常从容地和好友下着围棋,传令兵下马准备报告军情。

原博弈棋类(下)王积薪,快跟上!来,郑成功下围棋时,将士们正在前线激战,传令兵就是来报告大捷喜讯的。

可是,这画面上的郑成功多么镇定自若呀,想必早已胜券在握了。

这幅画体现了郑成功既是一个围棋高手,又是一个运筹帷幄的将帅,还反映了人们喜欢围棋的原因:一方面,下围棋可以锻炼大脑,提高思维能力;另一方面,黑白棋子的对决犹如两军在布阵交锋,棋局如战局,将帅们看到了围棋在军事方面的价值,就将棋盘上的演练运用到了实战之中。

所以围棋可不单纯是一种游戏,它有可能让你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哟!在空气中下一局围棋吧古人还常常通过下围棋来锻炼、提升自己的记忆能力。

东汉末年有一个著名的文人,“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他居然能记住别人的棋子都是怎么布局占位的。

有一次,王粲向正在下围棋的双方说:“你们把刚才的棋局弄乱,我可以将其恢复。

”下棋的两人听了都不相信,要知道每盘围棋一般要动用一二百枚棋子,在棋盘上形成密密麻清 《郑成功像》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到了唐代,围棋还成了国际交往中一项重要的友好活动。

战国策权谋智慧的博弈

战国策权谋智慧的博弈

战国策权谋智慧的博弈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权谋智慧被称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博弈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策略的游戏,各国雄图霸业,通过权谋智慧来争夺天下。

本文将通过分析战国策权谋智慧的博弈,探讨其中的智慧与策略。

一、权谋智慧的背景战国时期,周朝的衰落使得中央政权的威信渐失,各诸侯国开始崛起,争夺天下。

在乱世之中,智者们开始运用权谋智慧,以谋求自身的利益和国家的强大。

权谋智慧的背景是乱世,而智慧的核心是思考和判断能力。

二、智慧的体现——权谋游戏1. 比拼军事力量在战国时期,军事力量是国家权谋智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为了争夺优势地位,通过兵力的调动和战略的部署来取得胜利。

智者们通过计算军力,选择战场,并运用奇兵陷阵、声东击西等战术,来打破对手的防线。

2. 联合他国势力权谋智慧还包括利用外援,通过联合他国势力来增加自身的优势。

智者们通过外交手段,与强大的国家建立联盟关系,以抵御敌对势力的侵略。

联合他国势力不仅能增加自身的力量,还能利用外国的资源和技术来增强实力。

3. 利用内部矛盾智者们深知,国家内外问题的解决都要从内部着手。

权谋智慧的一种体现是利用内部矛盾来分化和削弱对手。

通过煽动内乱、利用家族纷争等手段,智者们能够引起对手内部的不和谐,从而实现自身的胜利。

4. 精心策划阴谋权谋智慧中,智者们还会运用各种阴谋手段来取得优势。

精心策划的阴谋可以破坏敌对势力的信任,使其内部分崩离析。

阴谋可以通过利用对手的虚实,制造谎言和陷阱等手段,使对手不知所措。

三、智慧的逻辑——权谋思维1. 分析局势权谋智慧的核心思维是分析局势。

智者们会全面地考虑国家的实力、敌对势力、地理环境等因素,并用合理的方法将各种因素进行量化,以确定国家的强弱势。

2. 针对性决策在分析局势的基础上,智者们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

智者们深入了解自己和敌对势力的特点,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行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3. 制定战略智者们会制定长远的战略来保证国家的利益。

中国古代关于博弈的书籍

中国古代关于博弈的书籍

中国古代关于博弈的书籍
中国古代关于博弈的书籍包括《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六韬三略》等。

这些书籍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阐述了战争和社会生活中的博弈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军事著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之一。

它阐述了战争的本质和规律,提出了许多关于战争策略和战术的思想,被誉为“兵经”。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法书籍之一,它总结了战争中的三十六种策略和战术,涵盖了战争的方方面面。

这些计策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的战争和商业活动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韬三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法书籍之一,它包含了许多关于战争策略和战术的思想,被誉为“武经”。

其中的“六韬”和“三略”是两个重要的部分,“六韬”主要阐述战略思想,“三略”则主要阐述战术思想。

这些书籍都是中国古代关于博弈的重要文献,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的战争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围棋史料之班固《弈旨》

围棋史料之班固《弈旨》

围棋史料之班固《弈旨》东汉·班固·《弈旨》:⼤冠⾔博既终,或进⽽问之⽈:“孔⼦称有博弈,今博独⾏于世,⽽弈独绝。

博义既弘,弈义不述,闻之论家,师不能说,其声可闻乎?”⽈:“学不⼴博,⽆以应客。

北⽅之⼈,谓棋为弈。

弘⽽说之,举其⼤略,厥义深矣。

局必⽅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也。

四象既陈,⾏之在⼈,盖王政也。

成败臧否,为仁由⼰,危之正也。

”“夫博悬于投(掷骰⼦),不专在⾏(着法),优者有不遇,劣者有侥倖,踦拿相凌,⽓势⼒争,踵有雄雌,未⾜以为平也。

⾄于弈则不然,⾼下相推,⼜有等级。

若孔⽒之门,回(颜回)赐(⼦贡)相服,循名责实,谋以计策;若唐虞之朝,考功黜陟,器⽤有常,施设⽆祈,因敌为资,应时屈伸,续之不复,变化⽇新。

或虚设预置以⾃护卫,盖象庖羲⽹罟之制,隄防周起,障塞满决。

有似夏后治⽔之势,⼀孔有阙,坏颓不振。

有似瓠⼦汎滥之败,⼀棋破窐,亡地复还。

曹⼦之威,作伏设诈,突围横⾏。

⽥单之奇,要厄相劫,割地取偿。

苏张之姿,固本⾃⼴,敌⼈恐惧。

三分有⼆,释⽽不诛,周⽂之德,知者之虑也。

既有过失,能量弱强,逡巡儒⾏,保⾓依旁,⾃补续,虽败不亡,缪公之智,中庸之⽅也。

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

及其晏也,⾄于发愤忘⾷,乐以忘忧,推⽽⾼之,仲尼概也。

乐⽽不淫,哀⽽不伤,质之《诗》《书》,《关睢》类也。

纰专知柔,阴阳代⾄。

施之养性,彭祖⽓也,外若⽆为,默⽽识淨泊,⾃守以道意,隐居放⾔,远咎悔⾏,象虞仲,信可喜。

感乎⼤冠论未备,故因问者喻其事。

”⼤意:(有些地⽅,限于认识,理解不了,⼀带⽽过,请多谅解。

)先⽣讲述搏戏结束后,有⼈问他:“孔⼦说有搏戏和围棋,现在只有搏戏在社会上流⾏,围棋却很少流传。

搏戏的意义很宏⼤⼴博,围棋的意义却没⼈论说,向学识渊博的⼈请教,即使是博学之⼈也不能说明⽩,围棋的意义还可以弄清楚吗?”先⽣说:“我学问不⼴博,很难回答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博弈”文化特质及传承发展考据摘要:“博弈”是中国古代体育文化重要分支,以中国特有的人文思想造就的文化艺术种类。

从先秦诞生的“六博”开始,到后来以发展成以“亦博亦弈”、“弈”、“博”为分类的博弈分类,种类繁多的古代博弈文化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博弈分类文化特色“博弈”是人类开启智慧后诞生的一种智力娱乐竞技,其伴随社会更迭发展传播种类日趋丰富,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体育文化重要一脉。

一、传统博弈文化诞生与异变在古代体育文化中,“博弈”泛指棋类对弈和多种投掷讨彩活动。

孔子曾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亦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体现出博弈是伴随人们生活温饱之余的一种娱乐消遣。

从古至今,“博”“弈”之间既有密切关联又有明显区别。

“弈”体现的是智慧的对决,而“博”有运气较量之意。

《说文解字》解释“博”:“局戏也。

六箸十二棋也。

”《说文》、《左传》及扬雄之《方言》解释“弈”为“围棋”。

汉学家班固曾以问答形式讲述了“博”与“弈”的区别:“今博行于世,而奕独绝,博义既弘,奕义不述,问之论家,师不能说,其旨可闻乎?”“弈”只是单纯的棋类行为,要用智慧行棋,其结果不靠运气。

而“博”主要靠的是运气,偶然性很大,即使有胜负,也没有什么公平可言。

对此,古人也有评论:“以智力求者,喻如弈棋,进退取与,攻劫放舍,在我者也。

” [1]104中国传统博弈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年前夏朝的“六博”,史书载云:“传通博,局戏也。

六着十二栗也。

古者乌曹作传。

”“六博”是一种掷釆行棋游戏,棋子十二枚,六黑六白,每人六棋相博,因此叫六博。

此棋棋盘分十二道格局,博弈时先掷釆,后行棋,以投掷点数在行走棋子,以阻隔对手棋子前行为目的。

在棋盘两头各放置“水”“鱼”两子,双方行棋将对方逼近此处,则水食鱼,每食一鱼得二筹,得筹多者为胜。

这种博弈在当时仅在贵族阶层流行。

直到春秋时期,社会发展,六博才得以流行各个社会阶层。

《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战国策.齐策》记载道:“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踘者……” [2] 74。

此时“六博”和其他博弈娱乐在社会上普及流行,原本的愉身心的活动逐渐演变成“戏而取人财”的赌博方式。

这种以博取钱财为目的的博弈娱乐对后世新的“博弈”种类诞生和娱乐形式,产生重大影响。

二、博弈种类和特点古代的博弈活动大致可按对思维要求以下三类:1、“亦博亦弈”类此类体育活动游走于“博”、“弈”之间,种类非常多,很受大众欢迎。

六博、樗蒲、麻将,是其中最典型的项目。

“六博”博分大博和小博两种,古志载云:“古者大博则六箸,小博则二茕。

”游戏时双方互掷骰子,按点数进行行棋,其结果看那方获点数居多为胜。

“樗蒲”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其游戏规则复杂多变,要有高超的投掷技巧和运筹心理,对手动和脑力都有很高要求。

自魏晋时起,这种游戏的娱乐性逐渐代替六博,成为社会主流博弈运动。

樗蒲的比赛形式与将棋很相似,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多变。

玩家先投掷五木,根据所投内容来行棋。

在比赛过程中可偷袭对方马将其绞杀和阻止。

在所有棋子中“五木”的投掷十分关键,投掷的好坏是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依据。

投掷者如果投出全黑别称为“卢”点数十六,是最大的点数,有两次行棋机会;如果投掷出二雉三黑被称为“雉”,仅次于“卢”有十四点;如果投掷出二犊三白被称为“开”有十二点步数;如果投掷出全白棋子称为“白”有八点行棋步数。

这四种投掷被称为“王彩”,投掷者能投出这四种王彩点数有着很大的幸运。

其它投掷表现如一雉二犊三白称作“开”其彩点为十二;一雉一犊三黑称为“塞”点数十一;二雉二白一黑称为“塔”有五点彩数;二犊二黑一白被称作“秃”有四彩点;三白二黑被称为“撅”彩点为三;二白三黑被叫做“枭”彩点为二。

后六种投掷点数为杂彩,是普通点数。

参与樗蒲博弈双方的搏杀从投掷开始,投掷的好坏就在转瞬间,这也使得双方战局并非一成不变,很多时候受压制者能够借助一两次投掷出“王彩”而绝地反攻、反败为胜。

对于初学者来言,行棋好坏完全依靠投掷五木运气决定,而对于有着长时间游戏玩家而言,在实战中逐渐掌握了投掷的力道等技巧,获胜成功率远超于初学者。

樗蒲在《晋书》的《刘毅传》和《陶侃传》中都记载了晋人饮酒掷五木,行樗蒲的事迹。

樗蒲之骰用木制成,呈银杏状。

两头尖锐,中部为正方体,边角带弧形。

这种形状既便于人们通过投掷使其滚动,人们在正方休上染色镂彩,鲜艳夺目。

麻将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博弈运动,原属皇家和王公贵胄的游戏,其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麻将逐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到清朝中叶基本定型。

相传明朝名为万饼条的人在“叶子格戏”的基础上创造麻将,以自己名字“万、饼、条”作为三种基础花色。

牌分“万”、“索”、“筒”三门,每门一至九,各四张,另“中”、“发”、“白”、“东”、“南”、“西”、“北”各四张,共一百三十六张,后增花牌和百搭牌。

通常是四人同戏,每人十三张,以最先组合成四组及一对牌者为胜。

从发展角度看,麻将可以说是最能代表中国古代博弈类游戏运动项目。

从麻将形状特征文字雕刻,数量玩法展现出纯粹的中国民族特色。

正是这种民族文化最为国人接受,麻将也就成为中国从古至今传播最广最普及的运动。

从麻将特性上演化而出的另一种娱乐消遣用具——牌九。

它又称骨牌。

牌九每副有32张,用骨头、象牙、竹子或是乌木制成,每张牌呈长方形,正面分别刻有以不同方式排列的由2到12的点子。

牌九一般是4个人一起玩,而且玩法多种,变化多样。

这种娱乐玩法更趋简单,能够快速分清输赢,逐渐发展成博弈的新形式。

除此之外,此类博弈还包括很多种类,在历史行进过程中不断诞生和泯灭。

2、“弈”类体育活动此类体育竞技主要以围棋为主。

围棋是中国特有的棋类,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行。

《左传》中就可找到有关围棋记载。

最初围棋棋盘为十七道纵横,到了隋唐时期,棋盘和玩法都得到极大补充完善,棋盘也发展成十九道终极网格版本,围棋套路招式也因此变幻无穷。

魏晋时期围棋已经有了等级评定。

《艺经﹒棋品》记载:“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

[3]79”棋品的等级划分,对后世围棋推广普及产生极大影响。

南北朝时期,有关围棋论著已经大量出现。

《隋书》中记载就有十七种之多。

其中以湘东太守徐弘撰写《围棋势》褚思庄的《建元永明棋品》,王子冲的《棋势》,梁武帝的《围棋品》等围棋著作较为有名[4]52。

围棋在唐代迎来大发展时期,社会各个阶层都十分嗜好围棋运动。

围棋布局也进入科学、合理、定型的成熟阶段。

唐宫庭中经常举行围棋比赛,唐玄宗、德宗、顺宗、宣宗等诸帝都是围棋积极参与倡导者,宫中不但男子喜爱围棋,女子也积极参与。

在宫中有特设的棋博士负责教授宫女下棋。

在帝王将相影响下,唐朝社会围棋运动开展得兴旺发达,涌现出很多围棋高手。

围棋原理简单,双方执黑白二色棋子轮流布棋,以本方棋子围困对方棋子路径,并伺机进行绞杀,最终以盘中棋子个数和棋局来判定胜负。

围棋简单易学,人人都可参与,但要下好围棋确实极难之事。

这也使围棋成为最具智慧和毅力挑战的博弈运动。

3、“博”类体育特质博类体育娱乐主要有“投琼”、“五木”以及“骰子选格”“白鸽票”等。

“投琼”是在秦汉时期流行的一种博类活动。

从古籍中以无法考证其运动规则原理,仅可看出这是一种投掷类娱乐活动。

“五木”是由樗蒲中的骰子演化而来,是去掉樗蒲众多棋子仅以投掷骰子决定输赢的一种娱乐,曾于两晋时期广为流行。

“骰子选格”简称“骰子格”,是用一种正方体六面刻画点数的投掷活动。

以掷骰子的点数为依据来进退的升官游戏。

骰子有六个,玩时两两投掷,以两者点数多者为“贵”,数少者为“贱”。

在秦汉时期,一种群体博弈类活动“白鸽票”就已经在社会上开始形成。

“白鸽票”类似于现代彩票,是以大众购买数字,与主办者数字进行对比来判断输赢的一种游戏。

此种白鸽票曾在战时成为军队筹集军需的方式。

很多朝代在国家财库空虚、各地建设、建围筑堤、建营练兵等需要大量款项时期都曾组织发行白鸽票。

这种白鸽票随着朝代更迭也在逐步演化,现如今的六合彩就是从古代白鸽票演化而来的一种赌博竞猜方式。

班固在《弈旨》一文中写道:“博悬于投,不专在行。

” [5]157体现出投掷骰子具有很大偶然性,这也是对参与博弈之人心存侥幸希望投出大点的魔力因素。

这与运用智力赢取对方有很大的区别,它靠的是运气,不是头脑。

三、博弈游戏背后的人文哲学博弈项目的丰富,体现出古代先人睿智的同时,更展现出中国古老智慧思想的理论价值观。

从博弈发展看,“六博”是“亦博亦弈”,后起的樗蒲、双陆以及叶子戏都比它要复杂,玩起来也更有趣,围棋是一种单纯的弈类活动,规则虽然简单,却拥有十分广阔的落子空间,其变化多端,复杂深奥,这也正是围棋的魅力所在。

《梨轩曼衍》中曾这样描述:“围棋初非人间之事,乃仙家养性乐道之具。

”正因为“博”和“弈”代表了这样的价值取向,使得博弈活动在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团体。

智力高者,多玩弈类游戏;智力低者,多有博类游戏;不高不低者,玩在亦博亦弈之间。

赌最易与“博”发生联系。

依靠智力的弈类比拼,胜负往往不出预料;而“博”则不同,它需要依靠运气和偶然,正所谓孰输孰赢,殊难预料。

至于亦博亦弈,因为有运气的成分在内,所以免不了金钱的参与,但既有智力因素的存在,不可能赌得很大。

真正的大赌,都发生在“博”身上。

从博弈展现出的人生价值来看,大多数人的成功,不仅是依靠其中某一单纯手段,而往往是个人的努力与命运的关照相辅相成,这也成为博弈活动从古至今得长盛不衰的诱惑因素。

参考文献[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2]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Z].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0.[3]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4]何薳.春渚纪闻[M].张明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5]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Z].北京:中华书局,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