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三领学案:1.3 区域发展差异 第2课时 南方与北方及西部大开发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必修3第一章第2讲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

高考地理复习必修3第一章第2讲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

第2讲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一、区域发展差异 1.东、中、西差异(1)划分依据:__________、经济基础、__________和对外开放程度。

(2)表现: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 相对发达 中、西部地带, 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东部地带, 、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的比重, 产业蓬勃发展,中、西部以 为主体 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地带远高于中、西部地带东部地带 ,吸纳外资的能力强 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2.南、北方差异(1)划分界线:秦岭—淮河。

(2)表现: `优势:平原面积广阔, 等资源丰富 限制性因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存在问题:面临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 等任务优势: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 、水力资源相当丰富 限制性因素: 、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存在问题: 日趋紧张3.西部大开发(1)范围:西部地带的10个省级行政区以及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2)优势:________、油气资源、________、土地资源等丰富。

(3)不足:____________,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对于加强 ,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内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地带的 变为 ,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二、区域经济联系1.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①产业结构差异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①北方②南方 (4)意义(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使西部地区的______快速发展。

(2)西部地区________发展较快。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______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东、西部在合作中实现相互发展。

东部地区企业在与西部地区企业的合作中,输出______、技术、______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

高中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

2.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什么是区域:【自主学习1】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单位,它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和边界。

【问题探究1】区域有什么特征,如何理解?二、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主学习2】1.区域差异: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等存在差异。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对比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同:都是____ ____(地形)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_________ ______。

(2)异: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地理环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差异气候条件差异土地条件差异矿产资源差异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生产活动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工业城市和人口交通运输【问题探究2】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的原因是什么?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释疑解惑】(针对问题,教师点拨)【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 )A.干湿地区B.自然区C.高原区D.热带雨林区2.关于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有一定的区位特征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C.区域一定都有明确的界线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气候条件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 )A.长江三角洲降水充沛,松嫩平原降水稀少B.长江三角洲热量充足,松嫩平原热量不足C.长江三角洲气候雨热同期,松嫩平原雨热不同期D.长江三角洲光照充足,松嫩平原云量多,光照少4.关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东北南部B.水热条件不如长江三角洲C.石油、有色金属矿产丰富D.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成的黑土,肥力较高5.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优越性表现在()①地理位置②气候条件③土地条件④矿产资源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④【整理提高】(学生整理本节课知识体系)。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三学案:3.1.3区域发展差异第1课时东、中、西差异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三学案:3.1.3区域发展差异第1课时东、中、西差异

题目3。

1.3 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第1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说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阐述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学习疑问学生填写学习建议学生填写【相关知识点回顾】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2、工业化进程。

【知识转接】1、中国行政区划分、简称、省会。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四大经济地带1.划分依据:①、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②。

2.划分范围(填写简称):(1)东部:(2)中部:(3)西部:域经济的影响错误!,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错误!,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探究点一】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合作探究〗读“我国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图",探究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分别代表的经济地带.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A地带第二产业居全国之首,集中了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工业区。

3.位于B地带中全国性商品粮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四个)4.三个经济地带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差别是A.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的配置地区西部110.2地区注:1995年全国为100。

0材料三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

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

【探究点二】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合作探究〗读“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从东部开始?2.东部经济的发展,对中、西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概括小结〗1.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沿海→沿长江、陇海—兰新线→沿边境。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湘教版必修3)作者:张淑慧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7期课标要求:通过对比我国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的差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学习目标:1、1.了解我国四大经济地区划分及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差异。

2、2.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东北部区域发展差异。

二、学习重点:心像图构建;我国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差异。

三、学习难点:我国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发展差异及原因分析。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四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及产业结构发展差异,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同-山西-中部地区-全国-全球……)五、教育用具:导学案、课外材料。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内容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一、东、中、西、东北差异:1、1.四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经济基础、和对外开放程度。

2、2.东、中、西、东北部发展差异。

〈1〉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和都比较高。

东北地区推进战略,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中、西部地带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和等方面的原因,总体发展水平还明显地落后于东部地带。

东部地带,和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为主导。

〈3〉产业结中、西部地带,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构差异从工业结构来说,我国大致上具有“ ”的基本特征。

东部地带,、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工业化产业蓬勃发展,中、西部以为主体。

〈4〉与城市东北地区以为主体。

化差异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和东北地区远高与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吸纳外资的能力强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

对外开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5〉放的区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

域差异 1、有利于引进先进的和,与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响到区域经济增长原因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含答案)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1.四大地区(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具体划分⎩⎪⎨⎪⎧东部:11个省(直辖市)东北:3个省中部:6个省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区)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产业结构差异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工业化差异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高,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相对较低,以传统工业为主 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工业产值低,以传统工业为主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较高,城市分布密度大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度小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度小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二、南方与北方1.图中地理区域区C 为北方,D 为南方。

二者的界线是A 秦岭—B 淮河一线。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北方南方自然条件温度带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跨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有利条件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丰富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地位: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②当前任务: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①成就:南方沿海地区积极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②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三、西部大开发1.范围:新、甘、A内蒙古、陕、宁、青、藏、云、贵、B桂、渝、川。

高中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第二课时

高中地理必修三导学案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第二课时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2.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自主学习1】
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教材,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特点的原因。

【问题探究1】
完成教材66页活动题。

四、农业发展方向
【自主学习2】
阅读教材67到68页,找出东北地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并针对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不同整理表格。

农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发展重点
平原区
西部
草原区
山区
【问题探究2】
完成教材68到69页活动
【合作释疑】(针对问题,教师点拨)
【巩固训练】
1.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两种土壤是( )
①黑土②褐土③棕壤④黑钙土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①④
2.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因为( )
A.耕地面积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B.宜农荒地多
C.土壤肥沃
D.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多读我国某地区图,完成3、4题。

3.该地形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有
A.青稞和油菜
B.水稻和柑橘
C.大豆和甜菜
D.小麦和棉花
4.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交通发达
B.人均耕地面积广
C.谁热条件好
D.单位面积产量高
【整理提高】(学生整理本节知识体系)。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选修三开学前两周领学案:1.3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选修三开学前两周领学案:1.3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题目
学习 目标
学习 疑问 学习 建议
1.3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共 1 课时
1、说出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形成的影响。 2、说明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说出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3、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量方面,结合典型实例,分析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 4、从自然地理因素、人文地理因素和社会认知因素三大因素方面,分析影响旅游 资源分布的因素。

(3)社会认知因素
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1)分布广泛。
(2)集中分布于⑥
(相对集中)。
(3)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⑦
分布。
(4)旅游资源的分布与⑧
密切相关。
【探究点一】旅游资源的形成
〖合作探究〗
1、一般来说,在自然景观中处于相对重要地位的是
A、生物景观
B、水域风光
C、天象与气候景观 D、地质地貌景观
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
其附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 堡,意大利的罗马、佛罗伦萨、威
化中心
化遗存
尼斯
人类一些重大行为所 多分布在古代人类活动频 古战场、古渡口、万里长城、古丝
留下来的地理“痕迹” 繁的地区
绸之路
人类对自然景观和人 文景观等的审美活动
提升旅游资源的价值,这 样的旅游资源多分布在人 类活动稠密区附近
②成因: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③实例:美国的夏威夷、欧洲的冰岛、我国的五大连池火山景观
(2)花岗岩地貌景观
在我国的旅游 资源中的地位
我国119处“中国重 点风景名胜区”
50%以上 山地 绝大 中山和 突出 花岗岩 风光 部分 低山 地位 山地
分布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
时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必修31.4区域经济联系 教案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必修31.4区域经济联系 教案

1.4 区域经济联系教学设计曲延萍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掌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图示。

4、理解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理解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用多媒体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情况等。

2、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思考,教师点拨、总结,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学习,培养学生关于人类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信念。

2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学中关于社会建设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教学重点1、资源夸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及其意义。

2、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2、我国产业转移的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教学过程导入:区域发展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前面了解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情况及其差异。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今天,我们来学习区域经济联系。

学生活动:了解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也是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

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活动,包括生产资料、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与重组。

它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交织、逐渐融合的重要表现。

在世界范围内,需要确立规范经济行为的国际规则,逐步建立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

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它给世界各国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给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提出了新了挑战。

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一是对口帮扶成效明显,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人都有了明显增长。

二是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三领学案:1.1区域的基本含义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三领学案:1.1区域的基本含义

题目 3.1。

1 区域的基本含义第1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区域的主要特征.2。

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

3。

利用相关图表、数据资料,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变化。

学习疑问学生填写学习建议学生填写【相关知识点回顾】1、城市空间结构布局。

2、农业区位分析。

3、工业区位分析。

【知识转接】1、中国行政区的划分。

2、中国东北、华北、东南、西南、青藏、西北、中部地区的划分。

3、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划分。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的概念:通常指一定的①。

【探究点一】区域的主要特征〖合作探究〗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北方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描述中国的不同地区。

而不同的省级行政单位或同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内部的不同地区,其称谓也不同,如山东与山西,江苏省的“苏南”“苏北”,四川省的“川东”“川西”,这些都是区域概念的缩影。

1.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地区”这一说法,它与区域是同样的概念吗?2.所有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吗?3.如何理解区域的主要特征?(从“界线、异同、特色、联系”四个方面理解。

)特征作用〖概括小结〗1、应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1)清楚类型。

即看该区域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什么类型,这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起到定向的作用。

(2)区域特征。

也就是看该区域在何位置,与周围的区域有何联系。

(3)区内共性.即分析区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4)区间差异。

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不同。

(5)边界形状.这主要是记忆该区域的轮廓特征,以便准确而迅速地确认,如山西省呈平行四边形、宁夏回族自治区呈菱形、陕西省呈陶俑状等。

〖典例解析〗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中划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2.确定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区域界线的基本依据是什么?3.东部季风区具有受季风影响的________性。

由于本区域纬度的差异,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也十分明显,其中________条件和________的变化是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三学案:3.1.2区域发展阶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三学案:3.1.2区域发展阶段

题目 3.1.2 区域发展阶段第1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及发展趋势.2.通过对区域三大发展阶段的学习,能够分析某区域的三大发展阶段的特点。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学习疑问学生填写学习建议学生填写【相关知识点回顾】1、城市化过程、衡量标志、问题、解决措施。

2、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

【知识转接】1、某国家、地区、城市发展的过程。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1.衡量指标(1)常用指标:①、人均国民收入、②等。

(2)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包括预期寿命、③、国内生产总值。

【探究点一】区域发展阶段〖合作探究〗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下图为“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主要表现是:(1)工业结构的调整:表王国”、“金融帝国”和“会议之国”之称,钟表制造十分发达,已有数百年历史;全国共有银行6 000余家,苏黎世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瑞士也是许多国际组织的所在地,每年仅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就达2 000个之多,2007年游客过夜数达3 636万人次. 1.从三次产业人员的所占比重看,瑞士的第________产业发达,在这一产业中,________业、________业、________业尤为突出. 2.目前,瑞士处于区域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_________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3.瑞士的加工制造业和空间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探究点二】区域发展和整治〖合作探究〗读“德国鲁尔区和沪宁杭工业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三学案:3.1.4区域经济联系第2课时产业转移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三学案:3.1.4区域经济联系第2课时产业转移

题目 3.1。

4 区域经济联系第2课时产业转移第2课时学习目标1.说明产业转移的原因。

2。

分析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疑问学生填写学习建议学生填写【相关知识点回顾】1、我国产业结构分类.2、产业集聚的优越性。

【知识转接】1、广东东莞加工制造业兴起的原因。

2、浙江省加工制造业兴起的原因。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中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原因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1)转移原因:沿海地区的企业为寻求①和②,降低生产成本和③ .(2)影响: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同时,也会由于④密集型企业、⑤企业的迁入,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1)转移原因:我国大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⑥的改善;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⑦空间。

(2)意义:台商大举投资办厂,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⑧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1)转移原因:为实现地区⑨的协调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内的⑩ .是⑫。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阶段对环境影响程度原因低级阶段破坏不大工业生产规模⑬重化工业阶段⑭关系趋于紧张“三废”污染严重⑮产业阶段不利影响又趋于⑯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2.产业空间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发达地区往往向欠发达地区转移⑰、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⑱加重。

【探究点一】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合作探究〗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计划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主要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被转移的工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为主.2.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向外转移的原因。

3.想一想,广东边远地区为什么具备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这种产业集群效应对当地的发展有何影响?3.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简述珠江三角洲的低端产业在“搬家"时所产生的影响。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三领学案: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三领学案: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题目3。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1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美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阐述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和发展条件。

3。

说明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其原因。

学习疑问学生填写学习建议学生填写【相关知识点回顾】1、农业区位分析.2、农业地域类型。

【知识转接】1、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分布。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1)美国本土大部分属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水热条件较好.(2)地形分为③____大纵列带,在④__________山脉与【探究点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合作探究〗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受世界小麦价格上扬的利益驱使,大幅度开垦西部地区土地,种植小麦。

1930年前后连续干旱,引发了一场著名的“黑风暴”。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引发“黑风暴”的地区是图中________处。

2.图中两个B处,作物一样,但B1处种植________,B2处种植________。

3.美国的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图中字母________处,因为该处具备发展乳畜业的两个主要区位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美国农业带分布图上,可以反映出美国农业特点是〖典例解析〗读“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对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区位条件进行比较,说明两者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

2.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3.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社会经济原因.4.美国东北部和我国东北地区都是所在国著名的工业基地,试比较两者发展条件的相同点。

5.与我国相比,美国的小麦在国际市场上更有价格优势,为什么?2.有同学认为,“处方"农业生产的农产品不再受化肥、农药的污染。

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3.美国的农业政策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概括小结〗1、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1)有机农业:指一种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典例解析〗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②、③两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3 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3 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一节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明确区域主要的人文特征。

2.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特点的学习,了解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南北差异。

3.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4.学会利用身边的地理环境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活动建议:1.小组合作: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组。

2.小组讨论:北方、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及原因。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各区域的地理特征。

3.练习巩固。

4.小结。

启示:育人为本的教学目标;从不同角度选择整合教材;展现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懂得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这对将来参加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教材分析:教材用了两幅素描图,以农村生活为依据,对比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完成活动1。

教材主要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的熟制、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工具、房屋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应该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北方人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已经逐渐趋同。

过去人们常用“南船北马”来形容南北方主要交通工具的差异,但现在这种差别越来越小,城市生活尤其如此。

教材设计了开放的问题:你还能说出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哪些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继续深入、细致的思考,强调思考过程,答案应该是开放的。

第三,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不同区域的人文活动与当地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思想的极好体现。

教材在活动课文中体现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先是通过分析人文差异的自然原因,将自然与人文特色重新组合;又用了两个小例子来进一步说明:一个例子来自于我国古代文献《周礼·考工记》,说明南方和北方的自然差异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另一例子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说明南方和北方不同的气候条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2)教案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2)教案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案例探究--------多样的甘肃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科素养:〔1〕区域认知1.通过对甘肃四个区域,进一步理解区域差异的含义和特点2.通过直观景观图介绍,建立起气候要素分布图景观图的联系〔2〕综合思维与方法1.学习利用地图学习和研究区域的方法,〔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水系图、中国气候分区等〕2.培养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改变学生对西北省区的简单认识,认识其复杂性与多样性,激发、起探究欲望,激发爱国热情。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甘肃的认识相当模糊,简单的认为,干旱、多风沙。

尤其海南的学生,学生没有去过西北, 几乎没有人出过海岛, 缺少实际感受,对西北的认识几乎都停留在广告画面中三、重点难点及教学方式与策略:甘肃自然环境区域差异的正确区域认知观景观图, 配讲解,突破认知难点4教学过程4.1 区域与区域差异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明确选甘肃的为例研究三大自然区域具有重要性与代表性。

活动2【讲授】1.介绍甘肃区域差异与分区2.讲授探究区域差异课利用网络与地图等途径和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位置境域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

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大局部位于中国地势二级阶梯上。

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国接壤。

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4.72%。

[1]甘肃地形地貌丝绸之路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

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9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三学案:3.1.3区域发展差异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及西部大开发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中地理三学案:3.1.3区域发展差异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及西部大开发

题目3.1。

3 区域发展差异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及西部大开发第2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及区域发展差异。

2.阐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学习疑问学生填写学习建议学生填写【相关知识点回顾】1、秦岭—淮河分界线的意义。

【知识转接】1、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背景.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提出的背景。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南方与北方1.划分界线:①一线。

2.区域差异南方和北方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北方南方优势自然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跨越⑤带及少部分⑥【探究点一】我国的南、北方差异〖合作探究〗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我国________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形是________。

乙为我国__________地区,该地区在开发早期不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地区土壤类型耕地类型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甲乙(3)甲乙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请指出乙地与甲地相比,其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所具有的特点?〖概括小结〗1.关于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的连线,正确的是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2.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3.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4.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

火车经过的区域是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C.从③到⑤ D.从⑤到⑥【探究点二】西部大开发〖合作探究〗读下图和材料,据此回答1~5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的连线,正确的是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B.科技发展和人才开发,推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发展特色产业D.发挥资源优势,做好矿产资源开发.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层次一】
)长江三角洲年平均气温在________℃,而松嫩平原则在________℃,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

)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___气候,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气候,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三角洲由于人们长期的耕作改造而形成肥沃的________ (土壤),松嫩平原
)由于热量差异,长江三角洲农作物生长期长,可以__________,而松嫩平原则
)试分析松嫩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