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中国文化现状出发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合集下载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创造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应当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同时也需要培养出色的人文素质。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培养学生的过程,旨在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文化修养以及社会责任感。

这种教育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塑造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

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的精英,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将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需求,并为实现国家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其次,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审美能力等。

这些素质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增添更多的优势。

最后,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意识。

大学生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他们将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主动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挑战然而,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大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学科知识的压力和求职竞争的敏感度,一些大学生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

他们更加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道德伦理和人文关怀。

其次,一些高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投入不足。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使得一些毕业生在社会中缺乏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最后,人文素质教育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估主要依赖于主观的教师评价和学生成绩。

这种评估方式可能存在不公平性和偏差,使得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得不到准确评估。

三、解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的方案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与思考一、前言当代社会的发展中,科技和人文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两个重要标志。

科技的发展主要追求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探索,而人文信息则是为了探索个人内心世界,追求精神世界的充实和发展,追求的是思想道方面的进步。

虽然两者是不同的发展方向,但是二者的关系却是相互发展相辅相成的。

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风气逐渐发展成功利主义为主导的实干型社会,相对于此,对于人文精神的相关重视程度逐渐下滑。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后备军,是富有朝气的青年群体,肩负着我国未来的发展使命。

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在校园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尤其是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功利主义思想逐渐入侵校园,使得很多大学生往往更加看重自身的文化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往往忽略了人文发展的重要性,甚至会导致重理轻文等现象的出现。

所以,本文主要针对笔者身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进一步强人文主义精神塑造,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一)理想层面的缺失从目前的大学生,理想层面的追求来看,大部分的大学生没有自己的信仰。

很多人显得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能专注于学习文化知识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很多人往往急功近利,虽然胸怀大志,但是很多人都只是停留在嘴上,认为自己改变不了世界。

(二)知识层面的缺失在知识层面上,一部分大学生对学业有较高的关注度。

但是对人为社科领域的知识了解甚少。

尤其是相对于历史学,哲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

他们甚至轻视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

平时在生活中他们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聊天和游戏上很少关注于优秀的传统思想和文化。

(三)能力层面的缺失很多大学生虽然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性格孤僻,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也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他们判断事物的标准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往往不能换位思考。

(四)修养层面的缺失。

另外一方面就是道德修养上的确实很多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的储备较为丰富,但是在为人处事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摘要:培育既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又具有良好专业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是大学教育的基本职能。

然而,现阶段由于实用理性的过分张扬,使得中国大学人文素养教育普遍处于一种被忽略状态。

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建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利用网络平台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等手段切实改变当前大学教育的弊端,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育;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174-03人文素养教育,“简言之,就是在传授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人文科学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1]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这本来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理念。

然而自20世纪以来,由于科技理性的高扬,人们对科技的崇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与此同时,人们的主体意识却在逐步弱化,以至于信仰缺失、道德沦丧等社会问题开始日益尖锐地凸显出来。

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顶层,笔者认为当代大学教育对此类社会问题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大多数教育者在育“才”的同时却忽略了育“人”这一至关重要的因素。

因此,了解大学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并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为了详细说明大学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首先,请看笔者对所在学校学生的一个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65份。

从问卷的难易程度、发放比例到学生回答的真实性、数据统计的结果看,此次调查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

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一、人文知识掌握了解情况在问卷中,设计了7道题目来考察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及相关能力,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

对艺术文化方面的考察(非艺术系学生参与)最让人担忧,只有5%左右的同学表示了解,绝大多数的同学表示略有所知,还有相当一部分基本一无所知。

谈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代大学生教育

谈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代大学生教育

谈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代大学生教育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对中国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大学生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如何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了当代大学教育所面临的重要命题。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的是中庸之道、儒家思想、尊师重教等价值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一直对中国人的教育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儒家思想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教育与立身、立家、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注重的是品行修养和道德教育。

在传统社会中,这些思想贯穿于教育始终,塑造了中国学生一以贯之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逐渐被淡化。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全球化使得中国学生接触到了更多的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使得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的地位逐渐下降;现代大学生教育更注重的是知识本身的传授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品行修养和道德教育的关注逐渐减弱。

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的思考。

如何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举办传统文化节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念,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教师和学校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品行修养和道德教育。

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耕耘和灌输,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体会到传统文化思想的魅力,才能真正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除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大学生教育还应该更多地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传统文化强调中庸之道和儒家思想,对品行修养和人格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当代社会,学生们更需要的是拥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备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学 生达 到想 学 、 学 、 学 的愿望 。 乐 好
教育 的 中心环 节 , 到及 时更 新 , 出实践 应用 的主题 。 做 突 要贯 通 人文社 会 学科 与 自然 技术 学科 之 间 的联系 , 据学 生 需求 设置 根 特 色课 程 , 足个 性化 需求 。教 学方 法应 多样 化 、 活化 , 启 满 灵 要 发学 生学 习 的主动性 、 积极 性 , 教会 学 生学 习 , 培养 学生 的创 新 意识 , 加强 计算 机辅 助教 学 , 高教 学 手段 现代 化水 平 。 提 六 要 建立 科学 的素质 教育 质量 评价 体 系。 科学 的素 质教 育
是最重要的、 居于主流地位 的文化精神。 所谓“ 自强不息”就 ,
足 自我 发愤 图强 , 不 停息 , 是 一种 尚刚 精 神 的体 现 , 永 这 它对
方面, 要从 道德 层面 、 识层 面、 知 能力 层 面、 健康层 面来进 行综合
锻炼学生的管理、 科研和创造能力。 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 以社
会 实践和 教学 实践 为两 翼 , 其它 为 补充 , 养创 新 实践人 才 , 培 改 善知 识传 授与 能力 培养 的脱节 现 象 。 . 五要 深化 改革 , 整合 课程 内容 体系 , 进教 学方 法 。 改 调整 教
效 果和学 生素质 的标 准, 不能 以单纯 的考试成 绩 为依 据 , 能 抉 不
引导, 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使学生适应并胜任就业需要。 再
次 , 织社会 调 查 , 组 让学 生走 入社 会 了解社 会 。最后 , 要培 养和
追 求浮 躁 的短期 效应 和功 利性 强的考 试成 绩 。 在对 学 生的评价
学 内容 和课 程设置 、 改进 教学 方法 , 从教 材建 设方面 实施 素质 是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思想、文化、道德等方面的修养和素质,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将从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必要性以及具体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目前,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较低,他们更关注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于人文学科的学习和修养缺乏足够的重视。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大学生更容易沉溺于虚拟世界,缺乏真实的社会交往,导致人文素质的培养受到限制。

大学教育过于功利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忽略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人文素质在内。

这些问题导致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整体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文素质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标准,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他们全面发展的基础,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大学生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有效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必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实施策略。

院校应该加强人文教育的力度,增加人文学科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增强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包括文化艺术表演、讲座、展览等,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

应该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和家庭应该密切配合,共同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为他们的人文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新时代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实施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试析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

试析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

试析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所谓“人文”,通常指贯彻在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情趣等。

人文素养指的就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1]现阶段,我国社会科技空前发达,咨询传播空前迅速,个人意识空前高涨。

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迷茫或者说空虚,尤其是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堪忧。

培养、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是要使其懂得如何将所学到知识内化为一个优秀的人的基本心理品质。

重视对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对于协调好当今社会的诸多矛盾、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的现状简述(一)文史知识极度缺乏——优秀文化传承断层调查发现,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对人文文化的理解状况不容乐观。

部分大学生对理解一些人文文化概念的了解大多数只停留在一知半解和粗浅的表象化阶段,有的甚至望文生义、凭空臆断。

比如说,当问及“民主”、“共和”、“儒家文化”等概念时,大部分大学生仅仅知道民主和专制相对,对其具体含义却语焉不详;由于近代以来历次批孔批儒运动的影响波及至今,许多学生仅仅知道儒家文化大致包括“忠”、“孝”、“礼”、“仁”等,而不清楚“天人合一”、“义利之辨”等更能代表儒家文化的先进性。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远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熏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不到足够的继承和发扬。

(二)“传统文盲”大量涌现——重外而轻内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大学生中不懂电脑等现代科技的“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缺乏人文素质,不知道祖国传统的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

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也没有耐心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业余时间除了是对着电脑玩游戏就是盯着电视荧屏看没完没了的节目,不看书、少写字,成为没有读写技能的“无笔族”。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教育文档资料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教育文档资料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每个民族都不可能离开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更是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积淀了自己丰富灿烂的文化。

在今天,提高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培养其健康完善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所始终追求的目标,也是最高宗旨。

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否真正地拥有优势和特色,能否对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吸收和传承,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一个课题。

?一、目前我国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现今,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虽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贫乏,这也就致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就导致他们对我国古代文明的不了解,而不了解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就使当代大学生缺少民族自豪感、缺乏自信心,这最终往往就会导致学生爱国心的缺乏。

所以,目前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如此缺乏,追究教育过程,问题何在呢??第一,高校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单一。

当代高校教育更侧重的是学生在毕业时应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各项技能,以适合中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实需要。

由此造成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更加体现出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相对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心理潜力和人文素质等方面的作用。

? 第二,高校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单薄。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缺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更有很多院校根本不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

在高校教育中强调大学传播知识的作用而忽视其文化熏陶的功能,特别是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上内容就更显单薄。

?第三,高校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单调。

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单向的传授为主,注重教师的讲解,不够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过程。

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潜在能动作用,忽略学生的接受心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结果授、受双方缺乏情感上的共鸣,受教育者不为所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第一,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蒋九愚闵慧王才章(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优秀精神成果.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精神价值之所在.发扬这一文化传统有助于大学生完善自已身心人格.培养和谐人文品格。

爱国主义。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也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泛滥的今天.通过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见利思义”的道德精神。

去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传统文4e,大学生人文素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立足之根和发展之本.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使命。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三是马克思主义文化。

在世界文化价值H趋多元化和中国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三大文化价值体系相互冲突、相互整合的态势下,必须看到,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如果舍弃了体现中国特色的本民族文化传统,就相当于舍弃r人文素质培育所赖以扎根的土壤。

以科学的态度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走向未来的基础,是正确吸收西方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巾国化的基础。

重视和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对蝗造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先决性的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所包含的优秀精神成果,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本文结合今天的时代要求,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方面的精神资源加以简要分析。

一、“夭人合一”与和谐人文品格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旨趣是实现天人合一,追求和谐。

在中国文化看来.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宇宙是个大化流行的生命有机体。

它本身表现至善至美的价值,所以应该尊重自然。

对自然寄予深切的同情与关心,不要去试图探究自然的本性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应通过道德修养工夫,去体认宇宙生命的价值。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发扬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下面是由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范文,更多优秀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范文一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质上是把文化软实力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文化是软实力资源中尤为重要的一类,而人文素养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学生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主体,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促进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关于“人文素养”的定义在文献中有不少阐述,有侧重于人文知识的(如文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有侧重于人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思想品味、价值取向等个人品质的,其核心是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侧重于人的行为方式的,表现为人的谈吐与做事的态度与方式。

综合以上的观点笔者认为:“人文素养”是以人文知识为基础,内化为人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思想品味、价值取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个人品质,外化为人的行为方式,其核心是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对国家来说,人文素养是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的积淀,犹太人能够建国是因为秉承了他们永不放弃的爱国热情。

对个人来说,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条件,是在人生道路上健康顺利行走的基石,是现代人在残酷竞争中保持自我与发展自我的有力保证。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增强个人魅力与自信,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繁重的学习、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残酷的就业压力。

二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1.人文知识基础薄弱,忽视传统文化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是人文知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人文和历史不甚了解,许多汉字和成语一知半解,忽视中国传统文化,著名的古诗词及作者不清楚,缺乏人文底蕴,认识比较肤浅。

传统中国文化的弘扬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传统中国文化的弘扬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传统中国文化的弘扬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各国文化前所未有的交融和碰撞,一方面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传播。

另一方面,对一些古老的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但是电影院里火热上映的,却是好莱坞利用现代科技制作的美国大片;中国的琴棋书画自古都是文人雅士的追求,但是现在的孩子从小看的,却都是日本出品的动画片。

的确,在全球一体化时代,我们应当有纵横的目光;但我们也应意识到,美国大片和日本动画片的风靡全球,会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美日的价值观,甚至造成文化侵略。

因此,弘扬本民族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人文素质的含义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永新在谈到“人文”时说:“所谓…人‟,就是要关心人,第一是关心人现实的生存状态;第二是关心人未来的发展空间;所谓…文‟就是文化和文明;第一是关心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怎么延续;第二是关心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怎么发展。

”如果说“科学”重点在如何去做事,那么“人文”重点就在如何去做人;“科学” 如果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就是“道”。

人文素质,是指人应具备的内在品质和人生的定位、在学识上的积累、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即关于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精神以及个人能力,包括人的理智、能力、情感和意志这几个内在因素。

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是完美人格的体现。

人文素质包括了人文知识修养和人文精神两大方面的内容。

其中人文精神是指通过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的吸收而形成的价值观、道德和思维品质,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素质是后天形成的,它一方面依赖于受教育者对知识、情感、思想的接受、理解程度,以及内化为自己的品质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主要依赖于后天的培养,即教育者有意识地渗透、提醒或根据教学实际有计划实施教育。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存在问题1、民族精神淡化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从中国文化现状出发 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从中国文化现状出发 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从中国文化现状出发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仅在塑造人,同时也在塑造社会。

当人们在学习时,它改变了个人;当我们把知识运用到社会中时,它改变了社会。

这就是大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由此高等院校不能仅仅成为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地方,还应当担负起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成人的责任,这需要我们在加强对学生专业教育的同时,强调学院的文化素质教育,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我们认为要真正发挥高等院校文化育人的功能,必须从中国目前的文化现状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

标签:当代;文化因素;大学生;人文素质一、中国文化现状分析当代中国文化是包含着浓厚传统、又有自身发展所形成的现代性因素以及西方现代文化因素和后现代思潮影响的文化。

构成中国当代文化的各种因素虽尚未融合为有机整体,但都有其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并规定着中国当代文化的态势。

1.中国当代文化构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群延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成果,没有传统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没有传统的文化是无法存在的”[1]。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封建农业社会中形成的,其中既有维护统治阶级的制度和意识形态,亦有支撑中华民族生存的各种文化形式和精神。

作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已经崩溃,封建文化体系已经解体,但渗透于社会各个层面的封建意识并未立即消亡,仍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是现代化建设的一种阻力。

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的文化各种形式和精神,一方面,被注入新的时代精神而仍然存活在广大民众生活中;另一方面,却在西方文化的浸染下变型,甚至迷失、沉没。

从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构成中的地位来看,它仍然是中国当代文化的根基,当代所有的文化因素和现象都是附着在这个根基上并发挥作用的。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容十分丰富。

一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天人合一”不仅是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学说,也是人们善待自然的一种积极态度,更是体现中华民族博大胸怀的精神境界。

它孕育于先秦,后经历代思想家们的发挥并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到北宋张载正式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由此积淀成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成了人们不懈追求的人生理想,至今仍是人们如何正确对待自然、扩展胸怀的思想资源。

浅析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浅析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浅析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的目的。

在详细分析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培养途径、影响因素,以及教育的方法和实践经验。

结论部分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建议,并强调了这种教育的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也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推动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重要性、内涵、培养途径、影响因素、教育方法、实践经验、加强、建议、意义1. 引言1.1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十分显著。

人文素养是指个体在思维品质、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素养。

大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人文素养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培养和提升人文素养,可以扩展个体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增强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个人的认知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人文素养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文素养的提升可以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互相理解、尊重和合作,减少冲突和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大学生人文素养是培养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栋梁之才。

具备高水平人文素养的大学生将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能够胜任复杂多变的社会角色和任务,为国家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对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培养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文素养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的培养。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希望,他们的人文素养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培养途径、影响因素、教育方法以及实践经验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和问题。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和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在大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传授人文知识与思维方法、塑造高尚品德与价值理念,让学生具备批判思考、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素质。

然而,目前许多大学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很多学生缺乏文化自信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实践等多个方面初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出路。

一、历史沿革人文素质教育和西方大学的人文精神密切相关。

西方的人文精神是以希腊罗马文化为基础的,其强调个性和自由,主张人类追求真理和美好。

大学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和继承者。

而在中国古代,文化也是与教育相伴随的。

早在孔子时期,就已经提倡以修身为本,以礼法为纲。

随着近代人们对西方先进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中国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开始发展。

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主张推行“文化人”的哲学,强调大学应该培养高素质的全人类文化的修养。

20世纪60年代后期,毛泽东发起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造成严重的破坏。

19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逐渐得到重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问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教育。

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很多大学都没有专门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使得大学生在修课程的过程中缺乏文化知识的积累。

另外,大学生的文化水平准则较低,识字率不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应该建立全国性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并培养专业化的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以更好地传授中国文化知识和现代价值观。

三、实践困境人文素质教育不应该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然而,当前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普遍存在应试教育套路过程,实践教育严重缺乏。

许多大学没有完善的实践教育计划,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并缺乏实践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改革探讨

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改革探讨

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改革探讨近年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繁荣昌盛,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改革。

如今,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们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科技技能,更需要拥有一系列的人文素质,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现实生活。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关乎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但是事实上,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往往遭到忽略,在灌输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尊重,缺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当今社会,许多人纷纷抱怨年轻一代的人文素质严重不足,往往表现出种种的恶劣现象,比如说性格孤僻、人际关系淡漠等等。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人文素质教育。

我们需要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软性应用学科”,更是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和思想经验,是人们在生命的过程中积累的关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和探索。

那么,如何改进人文素质教育呢?首先,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将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必要课程之中,认真对待人文素质教育,明确其培养的目标和任务,从而营造出一个对人文素质高度尊重的教育环境。

其次,要重视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探究空间,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人文领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建立更加人性化、和谐的人际关系。

再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传递人文素质的信息。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辅导等方式传递人文素质的知识和思想,并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了解和体验。

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当然,改进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

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让人文素质教育真正成为一个全民运动,让每一个人都从中受益。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教育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教育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人文教育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教育是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教育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

文化素养和人文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素养是指个体对文化的认识、理解和把握能力。

它不仅仅包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文化知识。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有良好的文化修养,通过学习和思考,增强自己对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的认知和理解。

只有具备扎实的文化素养,大学生才能更好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在专业上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创新。

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观的教育过程。

在大学期间,学生将接触到各种思想和观念,通过人文教育,他们能够对人类的智慧、经验和文化传统有更深入的认识。

人文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能够用人文精神去面对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人文教育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有更多元的思维和更广泛的眼界。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首先,学校可以提供优质的文化课程和人文研究机会,让学生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各个领域的文化与人文知识。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文化节、讲座、展览等,为学生提供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形式的平台。

再次,学校和社会可以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有能力与他人和谐相处和做出正确的决策。

然而,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共同合作。

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人文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推进大学教育改革,加强对文化素养和人文教育课程的开发和推广。

学校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给学生。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文教育的关注和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个人在竞争能力方面的重点提升内容。

随着时代的快速与日渐增强的竞争压力,人文素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以甘肃农业大学大一新生为例,分析出当今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以及人文素养缺失原因.并且针对当今大学生中出现的有人文素养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达到提升整体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目的建言献策。

ﻭ人文素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近年来,“虐猫事件”“彭宇事件"等相关新闻时不时成为热点话题,引起人们对“道德观"的讨论。

的确,在我国居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有关精神文化的讨论却不容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人文素养引起了关注。

人文,指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内容。

素养,是个人与外界做合理而有效的沟通及互动所需具备的条件,当知识内化到人的生活和行为中,才能称其为素养。

本文所写的“人文素养”指大学生内在的精神修养和内在涵养所外化的个体行为,主要包括道德素养、审美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生活价值观、心理素质、法律素质、情感取向八个方面。

每方面包含基本常识、基本观念与基本行为三个层面。

人文素养即人们的内在人文精神修养、精神品质与基本涵养同时也包括内在品质精神所外化出的行为,可以说人文素养体现一个人的内在思维与外在行为。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这一群体的人文素养情况如何,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

ﻭ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ﻭ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调查主要以甘肃农业大学2016级新生为主要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除去预科生以外的4223名2016级大一新生进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问题调查.ﻭ(一)整体道德素质有待提高ﻭ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括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由图2-1可知,参与调查的同学们认为当代大学生整体道德素质水平一般的同学有65.9%,认为好的同学占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从中国文化现状出发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关键词:当代文化因素大学生人文素质论文摘要: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仅在塑造人,同时也在塑造社会。

当人们在学习时,它改变了个人;当我们把知识运用到社会中时,它改变了社会。

这就是大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由此高等院校不能仅仅成为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地方,还应当担负起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成人的责任,这需要我们在加强对学生专业教育的同时,强调学院的文化素质教育,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我们认为要真正发挥高等院校文化育人的功能,必须从中国目前的文化现状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有的放矢。

一、中国文化现状分析当代中国文化是包含着浓厚传统、又有自身发展所形成的现代性因素以及西方现代文化因素和后现代思潮影响的文化。

构成中国当代文化的各种因素虽尚未融合为有机整体,但都有其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并规定着中国当代文化的态势。

1.中国当代文化构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群延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成果,没有传统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没有传统的文化是无法存在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封建农业社会中形成的,其中既有维护统治阶级的制度和意识形态,亦有支撑中华民族生存的各种文化形式和精神。

作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已经崩溃,封建文化体系已经解体,但渗透于社会各个层面的封建意识并未立即消亡,仍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是现代化建设的一种阻力。

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的文化各种形式和精神,一方面,被注人新的时代精神而仍然存活在广大民众生活中;另一方面,却在西方文化的浸染下变型,甚至迷失、沉没。

从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构成中的地位来看,它仍然是中国当代文化的根基,当代所有的文化因素和现象都是附着在这个根基上并发挥作用的。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容十分丰富。

一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天人合一”不仅是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学说,也是人们善待自然的一种积极态度,更是体现中华民族博大胸怀的精神境界。

它孕育于先秦,后经历代思想家们的发挥并不断注人新的时代内容,到北宋张载正式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由此积淀成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成了人们不懈追求的人生理想,至今仍是人们如何正确对待自然、扩展胸怀的思想资源。

二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旧新之谓盛德,崇尚的积极进取精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人生信条,它已积淀成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体现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是“以人为本”的观念。

这一观念早在西周“维新”已经产生,经历代思想家们的不断阐发,逐渐深人人心。

“以人为本”的实质是强调“人是目的”的精神,即在人与神、人与物的关系中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关注人的生命及其意义。

四是“贵和尚中”的和谐观。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以“中”、“和”为度的万事万物的和谐,视“中”为“大本”、“和”为“达道”,即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和”既是万事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又是人们处理各种关系应把握的“度”。

今天仍是中国人对待各种关系所持的基本观念和态度。

除此之外,历史上积淀下来的治国安邦的政治智慧、富民理财的管理经验,以及许多富有民族精神的民间文化等,都还存活在当代文化中,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在中国当代文化构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同时还有过时没落的封建意识,以及在农耕生活中形成的落后观念等。

它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层面,表现形式十分复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生活层面,如唯上、唯长意识,等级观念,特权意识等,特别是残留至今的官本位意识,严重阻碍了民主政治建设;二是经济生活层面,如官商不分,家长制等阻碍着市场经济的进程;三是社会生活层面,其中特别是浓厚的小农意识,如臣民意识,血缘意识,目光短浅等阻碍着社会生活的民主化、社会化等。

2.当代文化构成中的现代性文化因素。

中国当代文构成中的现代性文化因素或成分是在中国现代化,包括近代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随着社会现代化成长起来的。

这个形成过程,无疑曾受到过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主要还是中国自身工业化进程的产物,它既不是传统的简单延伸,也不是西方文化的照搬,而是既选择、改造传统,注人新的时代精神,又选择、引进、改造西方文化的内容,并在民族文化的形式下融中西为一体的现代性文化因素。

中国文化的现代性文化因素虽然尚未得到充分发育,成为中国文化构成的主流,但却代表着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这种文化因素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集中体现的是现代文化精神。

一方面,文化理性精神,它是随中国工业化过程成长起来的。

“理性主义文化模式是以理性和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体现着理性精神、契约精神、人本精神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的文化模式。

”中国当代文化构成中的现代性文化因素虽未发展成为成熟的文化模式,但已融人了其中的主要内容,并且已经或正在成为人们的自觉文化意识,诸如对科技的日益重视、平等观念的增强、以及对人文精神的自觉等,都体现着文化理性精神的存在和发展。

这种文化理性精神正在将人们的生存状态提升到自由自觉和创造性的生存状态。

现代工业文明的逐步确立,正在发展起一个多元的开放的价值体系和思想体系。

在这一价值体系中所形成的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已成为工业文明的两大主导精神。

这种文化理性精神,培养了人们的创造性和主体精神,已经或正在成为中国当代文化中最具有活力并代表未来方向的要素。

另一方面,交往意识和交往视野。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以及自由平等交往关系的逐步建立,“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传统已被彻底打破,面对由工商业发展所形成的开放世界,交往意识日益强烈,在实践上交往的广度和深度都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这种交往意识和交往实践蕴涵着中国传统道德的意义,与西方以金钱为核心的交往意识和方式有所不同。

随着交往意识的强化和交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交往视野不断扩大,它已经突破了日常生活交往的局限,对其他交往、特别是经济交往日益重视,甚至国际交往意识也日益强烈。

交往意识的强化和交往视野的扩展,已为中国当代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也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一种重要机制。

3.当代中国文化构成中的西方文化因素。

自近代开始,西方文化陆续传人中国。

有的是在枪炮下强加于中国的,有的是中国人为富国强兵主动引进的,有的则是商品交换带给中国的。

不同历史时期引进西方文化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五四”前以引进西方科技为主,之后在继续引进科技、兴办实业的同时,人文、经济、政治等思想的引进占有突出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对西方文化又开始全面引进,从高科技、经济体制、管理方式等领域到人文、经济、政治等思想领域,再到文学艺术领域,乃至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价值观等等,几乎所有西方文化都已进人中国,可以说西方有的,中国都有,与西方的差别,仅仅在于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而已。

从近代西方文化进人中国到今天的全面引进,西方文化已经成了中国当代文化构成中的重要因素。

西方文化引进中国,使中国社会具有了现代化气息,但尚未与中国原有传统以及中国自身形成的现代性文化因素融为一体,大多漂浮于表面,导致了中国的现代化呈现出某种浮躁现象。

西方文化大量涌人,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而其中的精髓却并未被消化,特别是科学和民主精神,尚未成为我们的自觉意识,因而当今人们从表面上看来好像已经生活在“现代化”中,其深层的文化心理还没有完成向现代化的转变。

如何把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传统融为一体,特别是将其文化精髓消化为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仍然任重而道远。

4.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

西方后现代文化是在反思现代性的过程中兴起的,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性批判,代表着当代西方社会中试图否定、超越现代性的思想潮流,解构一切、消解一切是其主要特征,其主要目标是批判西方现代化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存在的弊端,试图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和消解,超越现代性,进人后现代阶段。

西方这种后现代文化思潮,于20世纪90年代传人中国。

对中国当代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也应当看到,后现代文化试图解构一切、消解一切、崇尚消费并把消费视为后现代社会的动力之一等,是有严重缺陷的,从而在理论上导致的相对主义,在社会生活上倡导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应引起我们的警觉。

二、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应采取的对策综上所述,在中国当代文化构成的各种因素中,中国文化传统仍然是根基,中国自身发展起来的现代性因素应当成为引领中国文化转型的方向,西方文化作为当代中国文化构成的重要内容,应当被消化为中国文化的有机部分,后现代文化积极的成果应当加以改造、吸收。

对应我国的文化现状,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I.注重文化教育的历史传承性与民族性。

民族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才能树立起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振兴中华文明历史责任的认同与使命意识。

然而自近代以来,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人把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罪魁祸首指向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过多地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缺陷,看到了过时没落的封建意识,以及在农耕生活中形成的落后观念对社会的影响。

其中更有些激进人士提出,中国要想扭转落后屈辱的历史,必须斩断传统,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使我国传统文化发展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改革开放以来大家把目光投向了西方世界,对传统文化的扶植与培养远远不够。

因此我们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知之甚少,对传统文化的精神把握不够,缺乏对历史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

近年来我国政府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关注文化的民族性教育,并把国民的文化教育、高等院校的文化育人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结合起来。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强调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而高等院校是传承、引领文化的重要基地,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因此从文化的民族性、历史传承性上讲,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运用传统文化的精神关注生活、指导生活。

如运用“天人合一”的精神,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然、保护环境;运用“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鼓励学生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与命运抗争,积极进取等。

同时应提醒学生注意传统文化中没落、腐朽的部分,对传统文化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

2.注重现代意识的培养。

中国当代文化构成中的现代性文化因素是随着工业化过程成长起来的,与以往相比虽有很大发展,但尚未得到充分发育,还没有成为具有消化各种文化因素强大能力的主导性文化成分,蕴涵于其中的诸如个性解放、自由、独立、民主和科学等精神都还在成长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