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激素与临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指出的是,褪黑素诱导睡眠作用具有昼夜节律变化。小鼠 对照组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最强的时刻是12:00,药效最弱的 时刻在20:00。施用褪黑素15mg/kg后,可延长戊巴比妥钠 作用的睡眠时间,但延长的程度依赖于给药的昼夜时辰,8: 00给药(鼠是夜行动物,早晨开始睡眠),此时药理作用最强; 16:00给药,则作用最弱。 用脑电图仪检测发现,大鼠给药l0mg/kg后,与服药前相 比较,入睡时间缩短至服药前的一半,觉醒时间也明显缩短, 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皆明显延长且不易唤醒。 褪黑素15~30mg/Kg经导管直接注入猫大脑皮层下结构中。 脑电图仪记录显示,15~30min后,各脑区的睡眠波的振幅明 显增大,而其电活动,即频率却在减慢。原来警觉的动物对周 围环境缺乏兴趣,对声音刺激无反应,倦缩在笼角打盹,其呼 吸和心率下降了20%~30%。以上实验表明,褪黑素对猫、小 鼠和大鼠三种动物均有显著的催眠作用。
(四)抗氧化衰老作用
基于褪黑激素夜晚分泌增加这一事实,又有证据表明人体 组织在夜晚的睡眠中处于修复阶段。那么该激素与组织修复 之间是否有一定联系呢?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对维生素E和 维生素C抗氧化损伤机制的深入研究,有人亦研究了褪黑激 素对氧化损伤的作用。结果惊奇地发现该激素由于高脂溶性 可进入细胞对抗氧自由基以及过氧化脂质,其作用相当于谷 胱甘肽的5倍,维生素E的3倍,因此褪黑激素被认为是迄今 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强的抗氧化药物。随后的研究进一步表 明,褪黑激素可使氧自由基对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大大降低; 可克服脑、心及胃肠道缺血再灌注诱发的氧化损伤。有人将 该激素应用于果蝇,其寿命明显延长。若将衰老与年轻鼠的 松果腺交换移植后,衰老鼠的寿命延长30%。故该激素已作 为保健药物和食品添加剂,尚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1、动物实验
药物用于人类前,须经过动物实验。许多学者进行这方面 的实验,以研究褪黑素对不同种类动物睡眠的效果和有无毒 副作用,以确定其食用或药用价值。
沈阳药科大学王芳等研究,褪黑素对大鼠和小鼠睡眠行为、 脑电图各个波形历时长短、振幅高低与机体睡眠-觉醒节律的 关系。结果发现,服用褪黑素产生明显的镇静催眠效果,动 物的自发活动减少,昏昏沉沉。褪黑素如与催眠药戊巴比妥 钠同用,则显著延长其作用时间。
第二节 褪黑激素与临床
• 概述 • 褪黑激素的生理活性与作用机制 • 褪黑素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一、概 述
褪黑激素(melatonin)因为能使蛙的皮肤变白而由此得名,它 是由脑内松果腺泌的激素之一。在人和哺乳动物脑内都含有松 果腺。人的松果腺的重量约200mg,早期亦认为该腺体与光视 觉有关。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目前对松果腺及其所分泌的激 素褪黑素的功能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了解。褪黑激素属于吲哚 杂环类化合物,其化学名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 松果腺合成褪黑激素必需的一种关键酶,称为羟基吲哚甲基 转换酶。合成原料是由机体摄入的色氨酸,合成过程为: 色氨酸(色氨酸羟化酶)→5-羟色氨酸(氨基酸脱羧酶)→5羟色胺(乙酰化酶)→N-乙酰-5-羟色胺(甲基转换酶)→褪黑 素 褪黑激素合成以后,在松果腺细胞受到所支配的交感神经末 梢兴奋时便释放入血流,继而作用于靶组织或器官。整个过程 类似于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尤其与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 去甲肾上腺素的方式最为相似。
二、褪黑激素的生理活性与作用机制
(一)对性腺的作用 19世纪,在一个性早熟的男孩病例中观察到,他同时还患有松 果腺肿瘤,且肿瘤组织已使正常的松果腺组织破坏。当时便提出 了一个问题:松果腺与性早熟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通过实验发现, 在摘除了小鸡的松果腺之后,它们的发育比对照组快得多,鸡冠 生长亦特别大,啼鸣时间亦提前,睾丸及其他生殖器官均特别发 达。同时,在雄性的猫、狗、兔等动物身上的实验结果亦类似。 后来在雌性动物身上亦得到证实。这就说明摘除了松果腺就会产 生性早熟。那么反过来,正常的机体在松果腺的调控下很可能就 可抑制性腺的功能。 近年来,人们用纯的松果腺激素-褪黑激素再做以上的实验, 亦得到了证实。并发现褪黑激素可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使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以及卵泡刺激素 的含量均降低,并可直接作用于性腺,降低孕激素、雌激素以及 雄激素的含量。
2、健康人体实验 动物实验获得成功后,学者们对褪黑素的催眠作用纷纷进行 了 深 入 的 研 究 。 给 20 名 年 轻 健 康 志 愿 者 在 11:45 口 服 小 剂 量 (0.1~ 0.3 mg) 褪黑素, 1h后其血中的褪黑素浓度即可达到相当 于正常人夜间褪黑素的水平。研究表明,褪黑素的服药剂量为 0.1mg、0.3mg、1.0mg或10.0 mg时,4个剂量均可使人体温下降, 入睡潜伏期明显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大幅延长。褪黑素不但影 响了受试者的情绪和精力,而且疲劳感增加,很快进入困倦状 态。研究表明,褪黑素在生理剂量下的催眠效果明显,而在 10~80mg大剂量下的催眠效果更强。 另外一位学者用腕式测眠仪,研究大剂量褪黑素对催眠的效 果。 20 名志愿受试者于 9 : 00 每人服用 80mg 后,血药浓度于 1h 后达到高峰值,远远高于正常人体同时间血液内的平均水平。 结果发现,受试者睡眠的潜伏时间缩短,睡眠中醒来次数明显 减少,睡眠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而且褪黑素调整了睡眠的结 构,使浅睡阶段缩短,而深睡阶段却明显延长,第2天早晨唤醒 阈值下降。
小鼠随机分为 6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 40mg/ kg。然后 口服褪黑素 30mg / kg 或 15mg / kg 。由实验结果可见,褪黑 素两种剂量均可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作用的睡眠时间。此外, 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 (25mg/kg)不能使小鼠入睡,如同时给 予褪黑素,则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使翻正反射消 失,小鼠很快堕入梦乡。
还有一项实验,在人正常生理睡眠的时候,于21: 00给健康成人服用褪黑素,约1h后血药浓度达到高峰, 且峰值的高度随着褪黑素的剂量提高(从0.1~1.0mg直 增加至80mg)而升高;其催眠作用时间,一直持续达 7~8h。到次日早晨6:00,其血药浓度回落到正常生 理水平。服用者早晨易被唤醒,有效地改善了睡眠质 量。 在一系列主观和客观睡眠质量的检测中,受试者比 服用前心理状态明显好转,工作和生活更加协调和主 动。这些资料表明,褪黑素能明显地改善睡眠,且无 残余效应,不影响第2天的工作。 以上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褪黑素无论是对正常人还 是对各种动物,均有明显的催眠效果。它能诱导自然 生理性睡眠,使受试对象很快进入甜蜜的梦乡。
众所周知,睡眠是个复杂的神经生理过程。失眠的发生与治 疗,其中还有许多细节值得探索。学者们试图研究褪黑素的 催眠作用与脑内中枢神经化学变化的关系。大鼠给予褪黑素 后。对它的7个脑区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催眠剂量下,褪 黑素不改变脑中色氨酸、5-羟色胺及其主要代谢物5-羟吲哚 乙酸的浓度,也不改变这些脑区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 水平。说明褪黑素虽然改善了大鼠的睡眠,但不引起脑内上 述几种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 近年国内学者对催眠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小鼠施用褪黑 素后,测定不同脑区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发现,褪黑素对不同脑区的谷氨酸含量无明显影响,却使下 丘脑内γ-氨基丁酸(GABA)水平显著升高。由实验结果可知, 小鼠口服褪黑素15mg/kg,能使各脑区GABA的含量增加, 其中下丘脑尤其升高得显著。
(五)对免疫及肿瘤的作用
实验表明,褪黑激素不但可增强先天性免疫力, 亦可增强获得性免疫力;不但可加强细胞免疫,亦可 加强体液免疫。近来,已在各类免疫细胞,如胸腺细 胞、脾脏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发现了褪黑激素的特异 性受体。通过受体介导,该激素可以使体内的lgM和 lgG的含量升高。可使IL-2的合成加强,T细胞的活性 增加,而使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增强。最近亦发现褪黑 激素可对抗某些肿瘤,如血液肿瘤及某些实体瘤。这 种抗肿瘤作用是该激素的直接作用,还是加强免疫力 之后的继发作用,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
3、褪黑素催眠作用机制的研究 研究表明,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生物钟的控制下 进行的,觉醒-睡眠周而复始地循环。正常情况下,哺乳类动 物位于下丘脑的生物钟推动各项生理活动自动运转。但这种 运转须借助褪黑素的帮助(它白天分泌得少而黑夜分泌得多, 褪黑素的夜间浓度升高,为正常睡眠开始的信号),才能与环 境的白天与黑夜的步调保持一致。这种现象,科学术语叫做 “同步作用”。人步入中老年后,松果腺衰退,褪黑素产生 得少了,或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夜间褪黑素分泌不足时, 机体与环境的同步不能维持,于是身体感到不适,睡不着觉。 这是失眠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的学者将褪黑素称为“时间生物素”、“内源同步因子” 或“黑暗激素”。它能矫正人体及动物紊乱的昼夜节律,使 机体内部的各种节律与环境周期保持一致。因此在失眠,特 别是因松果腺机能不足时,适当补充褪黑素,对觉醒-睡眠周 期的维持及催眠有良好的效果。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GABA是广泛存在于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重 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褪黑素可通过增加脑内GABA递质的 含量而产生中枢抑制效应。学者们的实验发现:向侧脑室注 射GABA可使猫的睡眠时间延长;给大脑视叶前区受损伤或 失眠的猫注射GABA的激动剂时,可使猫恢复睡眠。应用微 透析技术也证实,在睡眠时下丘脑后部GABA浓度升高。上 述研究表明,脑内特别是下丘脑中GABA参与觉醒-睡眠过程 的调节。 GABA的阻断剂和其合成酶抑制剂削弱褪黑素的催 眠效果。 一般认为,脑内GABA来源于谷氨酸的脱羧作用。在此过 程中,谷氨酸脱羧酶是其合成的限速酶。医疗实践表明,人 体服用褪黑素同时服用维生素B6,可增强褪黑素的催眠效果, 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因为维生素B6是谷氨酸脱羧酶的辅酶, 可促使谷氨酸转变为GABA 。
(六)调节睡眠作用 褪黑素具有独特的昼夜分泌节律,其夜间的分泌峰期正处 于人类的睡眠期,因而与睡眠过程密切相关,褪黑素主要表 现为镇静和促进睡眠作用。 在褪黑素(melatonin)所具有的多方面调节功能中,对睡眠 的影响尤为突出。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学者Lerner分离并 提纯褪黑素获得成功,他就自己实验服用。不久,人们发现 褪黑素静脉注射可产生镇静作用。在1971年有学者观察到, 静注褪黑素lOOmg能诱导睡眠。另有报告,人在睡前静注褪 黑素50mg,可增强催眠药-地西泮(安定)的作用,显著减少精 神活动,缩短睡眠的潜伏期。根据此结果,研究者推测,褪 黑素可能有促进睡眠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褪黑素 的研究热潮。对于褪黑素与睡眠的关系,引人注目。学者们 对于不同种类动物以及人类、以不同给药剂量和不同测定指 标进行大量探索。
(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因为褪黑激素的分泌高潮期是在睡眠期内,故自然联想到 该激素是否具有中枢抑制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大脑 的许多部位均存在褪黑激素受体,受体密度分布最高的部位 是视网膜、视交叉、脊髓,大脑皮层顶叶、下丘脑以及海马 区,说明该激素对中枢具有广泛的作用。有人将褪黑激素注 入动物的视前区部位,该动物在30分钟以内便进入睡眠状 态。其脑电波高幅波增多,皮层、海马及视前区脑电波出现 同步化。人的自愿者实验表明,给药者的入睡时间明显缩短, 睡眠质量大大改善。近期的研究还表明,该激素主要是调整 入睡的时间节律,使睡眠的发生时间产生位移,而对睡眠的 过程以及持续时间并无直接影响。故有效的睡眠改善包括时 差综合征、睡眠时间提前或延迟综合征等生物节律性的失眠 症。
(二)生物节律调控
褪黑激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周期,表现为白天分泌量少, 而夜晚的分泌量大大增加。这种生物节律实际上是光暗的调控。 环境的光刺激,通过视网膜感受器转化为神经冲动,经过视神经 传至视交叉,再传过视束通路到达中脑的特异神经核团,在颈上 交感神经节更换神经元后,通过交感节后纤维传给松果腺的交感 控制神经元使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到抑制。夜晚这种抑制机制被解 除,从而大量分泌褪黑激素。这种光暗的生物节律调控亦为有趣 的动物实验所验证:若使动物失去光觉变瞎,观察到与注入褪黑 激素同样的生物效应亦即性腺退化,失去生殖能力。生活在地球 南极地区的企鹅,海豹等动物的松果腺体积特别大,褪黑激素的 含量特别高。这与南极地区冬季24小时几乎全是黑夜有关。在 人类的研究亦证实,盲人中的不育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 亦与长期处于黑暗之中使褪黑激素分泌量过高而抑制了性腺功能 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