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合集下载

加快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考——以河南省为例

加快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考——以河南省为例

来 。 目前 , 比产 中服务而言 , 但 相 产前 、 产后服务仍显滞后。 从产 前 的良种 、 现代化农 业机械 、 优质化肥 、 药等农用物资 的生产 农 供应 和技术推 广和应 用看 , 一是 专业人 才稀少 , 二是技 术服 务
缺 乏 创 新 , 多 是 普 及 性 的 技 术 推 广 , 事 新 产 品 和新 技 术 的 更 从 开 发 推 广 能 力 较 弱 。河 南 是 我 国 粮 食 生 产 大 省 , 食 生 产 的产 粮 后生产性 服务更有待加强 。另外 , 农村 金融和农业保险服务 明 显落后 , 民融资 、 农 贷款难 的问题 长期得不 到根本解 决 。近 年 来, 农业灾害呈多发 、 重发 、 频发态势 ,时 我 国农业生产造成很 大危 害 , 业和农 民损失 不断扩 大 , 农 但我 国农 业 巨灾 风险分 散 机制 尚未建立 , 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 这种不合理的结构 , 制约 了 河南现代农业 的发展 和现代农业服务体 系的完善 。 ( ) 业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支 持 政 策 针 对 性 差 , 以满 足 河 南 四 农 难
【 收稿 日期 1 020— 6 1—32 2 【 基金项 目 】 河南省科技发展软科 学项 目“ 河南实现农业强省的农业支持支持研究 ”120404 ) (040203 I 作者简 介 】刘金荣(90 )男, 17一 , 河南遂平人 , 黄淮学院经济管理 系副教授 , 究方向: 研 农村经济与农村社会发展。
求 农 业 生 产 性 服 务 适 应 农 业 发 展 的 需 要 , 快 推 进 社 会 化 和 市 加 场化 。 河南农业生产性 服务业水平偏低 , 与河南农业大省 、 以及 今后要成 为农业 强省 的地 位和要求 是不 相称 的。 ( ) 业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结 构 不 合 理 , 利 于河 南现 代农 业 三 农 不 服 务体 系 的 完 善 河南农 业生产性服务体 系培育 当中, 粮食生产 的产 中服 务 直 比较受重视 。如粮 食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管理技 术的推广和 应 用等 。随着 市场 的扩大 , 产前 、 产后服 务业也应 相应发展 起

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问题

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问题
在全 国改 革 发 展 大 局 中具 有 重 要 战 略 地 位 。近 年 来, 河南 省在 深入 推 进 以粮 食 生 产 为 主 的农 业 生 产 发 展 的基础 上 , 大 力 推 进 工业 化 、 城镇 化 , 带 动整 个 河南 省 经济 、 社会 建设 取得 了 巨大 的成 就 , 同 时也为 推 动 中原经 济 区的发展 提供 了更 为 丰富 的思路 。但 从 目前 的发展 来 看 , 由于河 南省人 口基数 大 、 城 镇化
势 பைடு நூலகம்风 险 。尤其 是 河南 省 人 口基 数 大 , 对 于 资 源 的

对“ 三化 ” 内涵 的理 解 和认 识
( 一) 工业 化 的内涵
业化 , 以工业化 促 进 信 息化 , 走 出 一条 科 技 含 量 高 、 经济 效益 好 、 资源 消 耗 低 、 环 境 污染 少 、 人 力 资源 优 势得 到 充分发 挥 的工业 化路 子 。因为 目前 在整 个 中
展 的 问题 ¨ 。 因此 , 科 学地 解决 “ 三化 ” 协 调 发 展 问 题, 合理 配 置各种 资 源 , 理清 河 南 经 济 发 展 的思 路 ,
中原 , 是 我 国地 理 区 域上 的 中心 , 同时 , 也 是 中
业 人数 在 总就业 人数 中的 比重 不断 上升 的过 程 。工
华 民族 的发 祥 地 。 千 百 年 以来 , 中原 地 区 经 济 、 文 化、 交通 等方 面 的发 展 一直 深 刻 而 持 久地 影 响着 整 个 中华 民族 的发 展 。作 为 中原 经 济 区 的主 体 , 河 南 地理 位 置重要 , 文 化底蕴 深厚 , 以小麦 为主 的粮食 生 产优 势 尤为 突 出 , 劳 动 力潜 力 、 市 场潜 力 十 分 巨大 ,

共产党执政规律在河南的探索实践与启示

共产党执政规律在河南的探索实践与启示

共产党执政规律在河南的探索实践与启示摘要:地方党委对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河南积极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按照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着力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使中原大地呈现出了加快崛起的良好态势。

在探索党的执政规律的实践中,河南解决了地方党委执政活动中若干亟待回答的重大课题,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河南的探索实践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关键词:河南;共产党执政规律;探索实践;启示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是全党同志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课题。

在完成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的进程中,地方党委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和河南省情的深刻变化,中共河南省委积极探索执政的路径和方式,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取得了宝贵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共产党执政规律在河南探索实践的历史背景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治党治国之道。

作为一级地方党委,河南省委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从世情看,世界政党更迭对各国执政党提出严峻挑战。

一方面,苏东剧变使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甚至走向衰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另一方面,印度国大党、日本自民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印度尼西亚专业集团等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先后垮台,被人民所抛弃。

从国情看,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共产党执政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

当前,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员大量涌现,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思想观念发生较大变化。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从党情看,中国共产党所处环境和所承担的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

产业链视角下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战略

产业链视角下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战略

产业链视角下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战略探讨摘要:粮食产业发展的本质是产业链,以产业链的理念发展我省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产业,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最大亮点。

产业链视角下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策略探讨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把发展粮食生产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富民强省结合起来,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稳定增长核心区,实现“三化”协调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粮食产业链;发展战略粮食关系国计民生,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之本。

河南粮食生产战略要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通过落实《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探索出一条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与粮食安全“双赢”的全新发展道路。

这就必须培育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完整的粮食产业链条。

一、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我省粮食产业链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011年10月7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

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不仅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指明了方向,更为河南粮食产业发展送来了强劲的东风。

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总产量已连续10多年稳居全国第一的河南,正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粮食产业链的发展壮大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前提,目前我省粮食产业链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小规模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表现为两点。

一是我省粮食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一但市场行情不好,势必造成农民种粮效益下降,这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二是分散种植形成不了规模经济,现在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对粮食的品种、批量都有严格要求,而农民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种植品种不统一,这种特定需求与分散生产的矛盾,最终导致粮食产业链条不能很好的衔接。

2.农民靠种粮增收没有保障现阶段粮食种植业的投入的回报率偏低,农民靠种粮发家致富,提高收入几乎没有可能,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地调队的一项调查显示:2011年的小麦种植面积为户均5.1亩,平均种植每亩小麦的总成本为704.7元(含用工成本),小麦平均单产约为390公斤/亩。

河南日报发表社论:论构建“中原经济区”

河南日报发表社论:论构建“中原经济区”

河南日报发表社论:论构建“中原经济区”河南日报发表社论:论构建“中原经济区”何平(一)发展持续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新的飞跃。

当前,“中原经济区”的宏大构想已成为干部群众、众多媒体、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引起方方面面的强烈共鸣。

港澳深地区闽籍企业家访豫签约项目341个、签约额1462亿元,富士康、万达等重量级企业布局河南,投资150亿元的中石化煤化一体化项目落户中原,11个国家部委、34家央企与我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连串大的举动,引起了省内外、海内外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

(二)逐鹿中原,检视河南,其在中国发展战略格局中的独特价值日益凸显;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中原经济区”正渐次清晰,绽放出动人的光彩,释放出巨大的魅力。

何谓“中原”?从一般地理概念上说,“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山东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等。

中原不只包括河南,但在世人心目中,河南最能代表中原。

何谓“中原经济区”?简单地说,就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以经济为主干,包括周边若干区域,涵盖经济、文化、社会等重要领域,具有鲜明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联、使命相近,又相对独立于其他经济区的区域经济综合体。

无论从历史演进角度,还是从现实经济联系的实际看,“中原经济区”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这个经济区域地处中国的心脏腹地,与“环渤海”、“长三角”、“海西”、“珠三角”等经济区遥相呼应。

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关乎上亿人的福祉,关乎中部崛起的大局,是统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手笔,更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呼唤。

放眼中国经济版图,区域经济的勃兴成为新一轮发展的最大亮点。

仅2009年,就有关中——天水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12个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数量多于历年之和,一时间,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举足轻重,在国家“十二五”规划谋篇布局大背景下,河南的区位、枢纽、人口、文化、农业、资源、基础设施、发展潜力等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应运而生,方略渐成。

河南省粮食产业化发展现状探析

河南省粮食产业化发展现状探析

了 中低 产 田 改 造 、 大 型 商 品粮 基 地 建 设 、 农业机械化 、 粮 食 流 通 速发展 , 有利于河南农业 、 农 村 的发 展 , 有 利 于 区 域 经 济 的全 面 、
劲。 味精 、 面粉 、 方便面 、 挂 面 和 速冻 食 品 等 产量 均 居 全 国首 位 , 涌 业 与 知名 品牌 优 质 小麦 生 产 和 加 工基 地 建 设 成 效也 非 常 显 著 .
度低 , 素质 参 差不 齐; 产 业结 构不 尽 合理 , 生产 经 营方 式粗放 。 [ 关键词 ] 河 南省 粮 食 产 业 ; 发展 优 势 ; 信 息化 不 足
d o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1 6 7 3—0 1 9 4 . 2 0 1 3 . 2 2 . 0 2 4
十 二 个 五 年规 划 纲 要 》 指 出. 要“ 通过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 , 使 农 民 合理 分 享 农 产 品 在加 工 和 流 通 环节 增 值 收 益 ” 。 l _ 3 形成 了一 批 粮 食 产业 化 龙 头 企 业
河南 不 但 是 我 国 第一 粮 食 生 产 大 省 。 也 是 我 国第 一 粮 食 转 化 加丁大省 . 从农业产业 化发展趋势和规律来看 。 粮食 加 工 产 业 的
施 这是 河南 的独 家 特 色 . 也 是 中原 经 济 区区 域规 划 的着 力 点 。
1 . 1 粮 食 核 心 区 打破 行 政 区划 . 为我 省粮 食 产 业 经 济 奠 定 了坚 实 基 础 已建 成 的 河南 粮食 核心 区在 黄 淮 海 平 原 、 豫北 、 豫 西 山前 平
2 01 3年 1 1月
中 国 管 理 信 息 化

粮食主产区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粮食主产区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广 东
l 7
1 5



翌鱼


表 2 经济实力居全国前 5 位的省份县域经济平均规模 比较
和财政收入最高的巩义市分别是最低县的 1 2 倍和
l 3 倍, 巩义 市 的人 均 G D P和新 郑市 的人 均财 政 收入 分 别 是最 低 县 的 6倍 多 , 造 成 这种 现 象 的 主要 原 因 是: 一些县( 市) 面对 新 的发 展 形势 不 能 适 时改 变 观
经济 发展 突 破 口的选 择 上举 步 维 艰 , 在 经 济发 展 道 路 上无 所适 从 …。 1 . 2 县 域经 济 实力较 薄弱 、 水平 较低 县域 经 济 实力 较 弱 , 整 体效 益 偏 低 , 发 展 滞后 , 经济 强县 少 。2 0 0 9年 , 河南省 G D P为 1 4 2 3 4亿 元 ,
1 - 3 产业 结构 不合理 , 种粮 农 民增 收难
首 先表现 在农 民的组 织化 程度 低 。在粮 食 主 产
区缺乏强有力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 而且组织规模
小、 覆 盖 面窄 、 经 营层 次低 , 远 远 不 能 满足 农 民 自我
念 和工作方法 , 不能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形成清 晰的 发展思路 ; 多数县 由于信息和高技术人才的短缺 , 在
粮食主产 区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 铭
( 安阳师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河南 安 阳 4 5 5 0 0 0 )
[ 摘要 ] 目前粮 食 主产 区县 域 经 济社 会协 调 发展 中存 在发 展 缓慢 、 财 政拮 据 、 农 民增 收 困难 等 问题 , 严 重影 响 了粮 食主 产 区经 济社会 的整 体发展 和 国家粮 食安 全 。针对粮 食 主产 区存在 的 问题 , 提 出 了发展 思路 、 发展 重

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简介]阮彩灵(1985-),女,汉族,河南人,经济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与布局。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报告中明确指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的河南,更是要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17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始年,对于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迫切性。

一、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的成绩1 初步形成区域竞相发展格局随着对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认识不断增强,四大经济区发展逐渐趋于协调。

2003—2013年,中原城市群的GDP由之前的15077.2亿元增加到18961.4亿元,年平均增长率23.2%,占全省比重由55.4%上升到58.0%。

黄淮GDP由5016.1亿元增加到6452.1亿元,年平均增长率25.5%;GDP所占比重仅次于中原城市群。

豫北GDP由2687.2亿元增加到3436.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24.9%。

2 县域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河南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出台和落实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到2013年,21个县(市)的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0元,高出全省人均水平约50%;44个县(市)人均GDP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6个县(市)的人均GDP超过30000元,将近占全省县(市)的一半。

3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近年来,河南十分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关系逐步进入了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2003!2013年,中原城市群、豫北、豫西豫西南和黄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8%、12.8%、13.1%、13.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4.9%、14.5%、15.3%、14.3%。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试卷只选错的1、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协调。

正确错误2、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促进科学发展的核心。

正确错误3、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抓好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其主要依靠的手段是市场调节机制。

正确错误4、对于东部地区而言,产品结构的调整、产业布局的调整、所有制结构的调整都非常重要。

正确错误5、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两方面支持:一个是体制和机制的保证,另一个是资金上的支撑。

正确错误6、在我国发展水平较低时期,产业结构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三产、二产、一产。

正确错误7、四大功能区以行政区划为依托,又要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与四大板块的区域政策相结合。

正确错误8、城市发展要以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心。

正确错误9、民生的最基本问题是“三就一保障”。

三就指就业、就学、就医;一保障指必要的社会保障。

正确错误10、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转变”中要求,要把过去主要依靠第一产业拉动,转变为二三产协调拉动。

正确错误1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

”正确错误1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

正确错误1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正确错误1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

正确错误15、我国的政府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正确错误16、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总体战略概括如下:深入推进()大开发;全面振兴()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崛起;积极支持()率先发展。

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17、进入新世纪以后,党中央正式根据邓小平同志( )的思想,提出和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党中央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决策。

2024年新型“三化”协调发展心得体会范例(2篇)

2024年新型“三化”协调发展心得体会范例(2篇)

2024年新型“三化”协调发展心得体会范例新型“三化”协调发展是指以经济高速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力资源开发和保障为方向的经济社会发展新道路。

这一新型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我国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思考和实践。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积极推进新型“三化”协调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从经济上看,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同时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互联网市场。

从科技创新上看,我国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高技术产业增长迅猛。

从人力资源开发和保障上看,我国不断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投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福利水平。

新型“三化”协调发展带来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经济发展方面,一些地区和产业依赖过度,创新能力不足,需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在科技创新方面,虽然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和力度。

在人力资源开发和保障方面,虽然加大了对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投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疗资源不足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推进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我认为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坚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满足人民的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才能持续推进新型“三化”协调发展。

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新型“三化”协调发展中,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再次,要着力培养和引进高新技术人才。

科技创新是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高新技术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浅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浅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决 区 各 差 时代经 贸 2 1 0 0年 9 月 中旬刊 总 第1 1 8 期
浅 析 区域 经 济协 调 发展 问 题
【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发展差异
纪 。、。 年 概 发 为选 ∞念 切 程略 性
代 区 展 更 么这种可能性越大 贸易成本低则这种可 要源泉 。当贸易成本降 性越 小,贸易成本是形成区域差异 的重 我 经 关 一我 到某 一临界值时,劳动力和企业必然 向某一区域聚集,而这种 国 济 联 步 们 集过程一旦开始,那 么他将 自行维持并 断 自我 强 化 ,直 到 一 不 理 的 互 理 有 区域拥有所有工业劳动力和企业成为核 心区而另一个地区失去 论 协 , 必 界 调 动 区 要 解 有工业劳动力和企业沦落为边缘区为止 解释这种聚集力 的源 更深入的理论探索。 也就 是我们所 了解的这种非均衡力就充 分解释 了经济活动的 内 区域 经 济 发 展 差 异 的 主 要 原 因 发 从 域 对 提 完 机制 。这种非均衡力就是我们较为熟悉 的分别与 “ 市场接近效 传统 的区域经济研 究由于缺乏处理规模 收益递增和不 全 出 展 而 经 其 “ 市场接近效应 ” 竞争 的技 术工具 ,使它无法 充分解释经济活 动空间聚集现 , 象 ”“ 生活成本效应”和 “ 市场拥挤效应 的 就达 济 进 上来源于大规模生产和 无法给 出令人满意 的解释 ,通常把它 当做 黑箱来处理 。一 来 般 “ 生活成本效应”产生的聚集 力,本质 解 是到 的 行 旦 讲 ,经济 活动聚集都 因某种 形态的聚集经济 型而产生并维 下 持 约贸易成本的经济性 。区域经济活动一 出现 轻 微 的差 异 就会 现市场规模的不等,那么劳动力和资本 就会发生转移,并不断 去 ,其 中经济活动空 间聚集 本身创造持续聚 集或导致进一 和 节 出 强 本 另 度 烈 步聚 为能 低 聚 个 所泉 生 应 化 ,形 成 一 种 循环 累积 过 程 , 也就 是 不 成 的 需 求关 联 和 成 断形 集 的环境 。因此要解决 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 问题,必须揭示 这种 关联 的循环累积因果机制 ,最 终形成了 个 区域 沦 为边 缘 区 , 经济活动空间聚集 不断 自我强化 的机制 。 要 个成为核心区,形成了核心边缘结构。 经济 活动空间分布 的非均衡时导致 区域发展差异 的主 原 面 当然也存在抑制这种聚集的分散力 ,具体的讲就是当厂商高 因。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展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 是 者的市场竞争将趋于激 我 聚集在某一区位 时,厂商之间争夺消费 大量的经济活动聚集在一个狭 小的地理空间范围内,也就是 们 为除了正常的生产成本 常说的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城市就是典型的例子:另一方 是 面 这种竞争会降低厂商的盈利 能力 ,因 某种类型 的产业往往聚集在某 一特定地理空间并与其他地理 间 以外还要支付对付其他竞争性企业挑衅的额外成本,因此厂商选 空 之 间进 行 产 品 贸 易 ,进 而 形成 地 理 空 间 的分 工 。也 即 是我 们 说 择 生产 区位时会考虑竞争者数量 因素 。市场拥挤效应的强度,取 常 的区 际分 工 或 专 业化 。我 们 知道 ,在 新 古典 的一 般 竞 争均 衡 架 决于贸易成本、规模经济和消费者偏好,城市 的拥挤成本或土地 框 经 市场拥挤效应”。 内存在有关趣味的均衡解,那 么肯定不存在规模经济,规模 济 价格的不断上涨等因素也影响 “ 分 四 、我 国 的 区域经 济发 展 不存在 ,那么经济活动是完全可分 的,任何经济活动可以划 为 最基本 的生产单元,并存在于任何空间范围之 内,因此此 时 任何 改革开放3 多年来,我 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但近来我国 O 规模 的城市甚至连一个小村庄也不可能存在 ,整个经济系统 由均 经济实力提升速度 明显加快,这是世人有 目共睹的,这表 明,如 匀散布 的一个个 自给 自足的家庭农场或家庭作坊所组成 ,因 此 果市场开放程度达到某一临界值 时,就开始启动循环 累积过程, 为 时只有这种 自给 自足 的家庭农场或家庭 作坊 的均衡散布才是 有 可流动要素加速向市场规模较大 的地区转移 。对区域经济增长而 最 效的。这种均衡 时无区际贸易和无运输活动 的均质世界。但 在现 言,与对称结构相对应 的经济增长模式为均衡增长模式 ,与非对 均 实世 界中趣味均衡并非是 自给 自足的家庭农场或小型企业 的 匀 称 结构相对的经济增长模式为非均衡增长模式 ,因此在经济发展 分布,而是存在经济活动聚集现象和城 市,且存在区际贸易和区 的某一时点上经济聚集趋势突然加速,就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将 发 生质 的变化,即由均衡增长方式突变变 为非均衡增长方式。因 际分工的均衡,显然这种均衡必然伴随着规模经济。 目前 区域 经济研究都 以新 古典的规模收益不 变或递减和完 此 当研究区域经济 问题时,我们必须把握在任何情况下发生经济 全竞争假设为基本 出发点 ,因而 就无法解释现实 中的许多经济 活动 的质变 以及何种 因素触发这种质变的问题。 8 年代 以来 ,为适 应改 革开 放 的需要 ,我 国实 行 了重视 0 现象 。例如 ,根据 规模 收益递减 规律,资本 富有地 区资本 的边 际收益率低于 资本稀 缺地区资本 的边 际收益率 ,因此 只要市场 沿 海地区 的发展 形成 了非均衡 的发展战略 ,沿海地 区取 得 了先 0 是充分开放 的,那 么资本就会从 发达 地区 向欠发达地 区转移 , 行 发展 。9 年代 以后 ,沿海地 区与 内陆地 区之 间的发展差距扩 最终实现 区域经济 的趋 同,然而现 实情况是如果提 高市场开放 大 的 问题逐渐受 到各方面 的广泛 关注 。我们注意到 ,如果历史 程度或区域一体化 程度 ,那么 资本、劳动力等可 流动 要素都从 上 采取 了某种增 长方式 ,那么在较 长的历史进程 中,各 种经济 欠发达地 区流 向发达 地区 ,现实 中的资本转移过程 大多数都遵 活 动 已经适应 了这种 增长方式 ,此 时经济增长 的路径 已经被锁 定 ,姿势就需要很 强的外生性 的冲 击,也就是说需要 更为强大 循 “ 高回报率 ”或 “ 低成本 ”规律。 的经济政策 的引导。1 9 年 ,党中央 、国务 院提 出了西部大开 99 二 、 区域 经 济差 异 平 衡 的效 率 与 公 平 许多研究者认 为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实现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发 战略 ,应该说这 是一区域协调发 展为基调所作 出的第 一个发 的前提 。其实 区域经济 一体化强调 的是经济效率 ,区域协调发 展格 局战略性调整 的重大决策 。国家的大幅度 的财力倾 斜,为 03 展 强 调 的 是 区 际公 平 , 二 者 的选 项 不 同 , 不 能 混 为一 谈 。 提 高 西部地 区经济社会加速 发展奠定 了坚 实的基础 。2 0 年又提 出 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 可 以促进可流动 要素的 自由流动 ,提 高资 振 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的战略 ,此后 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展 示出 了 定 的活力 ,迈 出了坚实步伐。 源配置效率 ,这种经济 效率 的提 高可 以改善核心 区居 民的福利 区 际市场 开放 程度 是 可流 动要 素 区际转 移 的前提 条件 , 水平 ,但能否改善边缘 区的居 民对工业 品和公共服务 的消费意 而 区际市场开放程度 或区域经济一 体化程度又是 由经济 系统总 愿,而这种消费意愿的强度又取决于实际收入水平 。 这意 味着 ,如 果边 缘 区或欠 发达 地 区居 民的实 际收 入水 体 的政 策环境所 决定的,这种政策环 境包括产业政策 、人 力资 平 很低因而对工业 品和 公共服务 的消 费意愿弱 ,则无法 消费工 本政策 、土地政策 、资源政策 、财 政政策等 ,如果不 同区域 之 业品和公共服务进而无 法改善福利水平 。事实上 ,能够 享用较 间实行 的政策是 高度 一致 的,那么 区域一体化程度很高 ,如果 多工业品和公共服务 的地区是发达地 区而不是欠发达�

河南粮食核心区的产业化建设问题研究

河南粮食核心区的产业化建设问题研究

具有得 天独厚 的条件。河南的粮食核 心区的产业化建i l4在全 国最具代表 性。解决 河南粮食核 心 区的产业化建设 问题是 关 M, ̄ '
系到 国 民经 济 发展 的 关键 问题 。
关 键 词 :粮 食 生 产 和加 工
粮食核 心 区
产 业化 建设
国 家粮 食 供 应
农业 是国 民经济的基础 ,粮食是基础 的基础 ,是 人类赖
面 、面制 速冻食的严重 干旱 、恶劣 的狂风暴 雨等一 位 国 2 % ;速 冻食 品国 内市 场 占有 率超 过 6 % 。肉类加 工能 系列不利 因素 ,首 先把抗旱浇 麦保丰收作为 重中之重 ,共 投 5 0
了保障。所以 ,河 南省粮食核心 区的建设 问题就 显得尤 为重 端窗 体底端 自 2 0 以来 ,河 南用全 国 16的耕地 ,生产 0 。年 / 1 要 ,因为一旦我省 粮食生产和粮 食安全 出现 问题 ,不仅我 省 了全 国 l / 4的小麦 、lO的粮食 ,取得 连续 十年位 居全 国首 / l 的经 济运行会出 问题 ,而且整个 国家的经济稳 定也可能会 受 位 、连续 四年 突破 干亿 斤 的骄 人成 绩 。 目前 ,河南 除威 了 现到影响 ,甚至还会 影响到世界 经济的稳定 。因此 ,研究 粮 “ 国人的大粮仓”之外 ,亦成 了 “ 国人的大厨房 ” 。
河南建设粮食核心 区是 在现 有 18亿亩耕地 中,用 7 0 . 0 50
以生存 、繁衍 和发展的必 要条件 ,也是 食品工业 的基础 ,粮 万亩 作为粮食生产 核心区 ,分 布在黄淮平 原 、山前平 原和南 食加工业又是 所有食品工业 的基本原料 来源 。中国粮 食加工 阳盆 地 ,覆盖全省 9 县 ( 。河南 已经开始实施 中低产 3个 市) 业 已有 几千年的历史 ,而中国更是世界 上最早使 用石 臼、石 田改造 、大型商 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机械 化 、粮食流 通体系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文献虽多,但直接论及区域协调发展的定义或内涵的文献却很少。

目前,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益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张敦富,覃成林,2001)。

区域协调发展是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区域间的相对平衡和动态协调的发展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和谐(张可云, 2007)。

第二种观点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不同区域基于自身要素禀赋的特点,确定不同要素约束条件下的开发模式,形成合理的分工,同时在政府的调控下,保持区域之间的发展条件、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在合理的范围内,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和谐状态下的发展状态(郝寿义, 2007)。

第三种观点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之间相互开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区域分工趋于合理,既保持区域经济整体高效增长,又把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并逐渐收敛,达到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良性互动的状态和过程(彭荣胜, 2007)。

第四种观点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既要保持国民经济的高效运转和适度增长,又要促进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使区域间的经济差异稳定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达到各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高志刚,2003)。

第五种观点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保持区域经济整体的高效增长,又能促进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使地区间的发展差距稳定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并逐渐收敛,达到各区域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一种区域发展战略(陈秀山,2006)。

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区域之间分工趋向合理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在一定的【度】内,且逐步缩小区域经济整体高效增长标志区域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与良性互动前提目标图1 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逊根据世界24个国家的数据,对区域经济增长趋势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倒“U”型理论。

“豫北粮仓”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豫北粮仓”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产 大省 , 肩负着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 的重任 , 河南省 委 、 省政
府始终坚持 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 ,积极推进粮食生产核心 区建设 , 着力破解“ 钱从哪里来” “ 、人往哪里 去”“ 、粮食怎 么
保 ”“ 、民生怎么办 ” 四大难题 , 实现 了粮食持续增产 、 农业持
续增效 、 民持续增 收、 农 农村持续发展 。面对粮食 和农业生 产 连续几年 丰产增 收之后 , 如何 “ 确保粮食生产不 滑坡 、 农
民收入不徘徊 、 农村发展的好势头不逆转 ” 河南省委书记 ,
卢展工提出了建设 中原经济 区的战略 ,指 出要持续探索走

支撑?如何在 国家支持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框架内, 完善
农产品主产区支持政策? 6月 2 4日至 2 5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 中心主任宋 洪远 , 中国人 民大学农业 与农村发展学 院副院长郑风 旺等 I 全 国知名经济学家 、 三农 专家 , 河南 省委政研室 、 河南省政 府发展 研究 中心 等单位 的领 导和专 家 , 齐聚滑县 “ 粮食生 产与 中原经济 区建设 ” 高层论坛 , 构建粮食 生产稳 定持 就
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 、 生态和环境为代价 的工业化 、 城
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 三化” 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素 有“ 北粮仓 ” 称的滑县 对此进行 了长期 不懈 的 豫 之 有益探索 。滑县通过政策牵动、 组织推动 、 科技拉动 、 高产带 动 、 门互动等做法 , 部 实现了粮食的稳产高产 , 为确保 国家粮 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截至 目前 , 滑县 已连续 1 9年保持全 省粮食总产第一位 ,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 “ 连 八
‘ 北粮仓 ” 索“ ‘ 豫 探 三化’ ’ 协调发展之路

浅析河南省粮食产业与信息化协同发展的优劣势

浅析河南省粮食产业与信息化协同发展的优劣势
区 域 经 济
MARKE TI NG RES EARCH
浅析河南省粮食产业 与信息化 协同发展的优 劣势
是 基 础 。 大 力推 进 粮 食 信 息 化 建 设 , 是
粮 食 产 业 由传 统 迈 向 现 代 、 由 粗 放 转 向
摘要 : 建设 中 原 经 济 区 , 农 业 和粮 食
( 三) 信 息 化 引领 现 代 粮 食 流 通 产 业

低, 素 质参 差 不 齐 ; 产 业结构不尽合 理 ,
生 产 经 营 方式 粗 放 。

日 冈
关键词 : 河南省 ; 粮食产业 ; 优劣 势;
信 息化 : 协 调 发展

物流信息是粮 食流通活动的基础 ,是粮食物流 系统 决策

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对粮食信息资源的利 用和应用都产生
了不 同程度的影响。当前 , 河南省服务于农业信息化 的人才极

农民信息需求无法实现 。调查显示 , 河南农 民大 部分信息
来源于彼此之 间的交流 ,通过收看电视节 目获 取信 息的农民 其 缺乏 , 管理 、 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队伍 和农 村信 息员队伍的 所占比例为 4 7 . 3 %, 而通过报纸杂 志、 网络 、 广播等获取信息的 比例仅占 9 . 7 %, 其他信息获取途径所占比例极低卿 。 层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体 较薄弱, 网络的覆盖面不够。一 数量和服务能力还难 以满足基层信息服务的需要, 不能及时对 网络信 息进 行收集、 整理 、 分析, 难 以为农民提供及时 、 准确 的
55
图 M 区 A 域 R K 经 E T I 济 N G R E S E A R C H
济发展水平规模不变 的情况下, 农民的信息需求受到其 生产规 数都是 兼职 , 受教育水平不 高 , 信 息人 员素质低 , 高素质 复合 模、 信 息成本 、 收入 、 知识水平等条件的约束 和制约, 粮食信息 型的人才比较稀缺 , 还远远不能满足粮食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 服务 供给也 受到资金 、 信息资源 、 人才 、 信息市场 等条件的制 加上政府对粮食信息网络人才重视仍然不够 。 投入资金少 , 培 约。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 定阶段和时期之后 , 这 些制约条件将 训机制跟不上 , 使信息人才相当缺乏 , 粮 食信 息开 发利用的效 销声 匿迹 , 农 民的信 息需求将得 到充分展现, 潜在的信息需 求 率低 , 粮食信 息数据库 更新 缓慢 , 造成信息不准确 、 不 全面的 会立即转化为现实的信息需求, 粮食信息服务供给也会逐 渐完 局面 。

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区域布局的新构想

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区域布局的新构想

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区域布局的新构想在新时代,我国的粮食安全格局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我们需要重新构思和规划我国粮食安全区域的布局。

本文提出了以下新构想。

一、粮食主产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东部沿海地区。

然而,这些地区的土地资源已经逐渐枯竭,农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而且面临着不稳定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而且自然条件适宜粮食作物的生长。

因此,我们应该逐步将粮食主产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促进中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均衡发展,提高全国粮食生产的整体水平。

二、农业种植结构升级我国目前的农业种植结构主要以粮食、棉花、油料等为主。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肉类、蔬菜、果品等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逐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肉类、蔬菜、水果等高品质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力度,满足人们对健康、营养的需求,提高农业组织和经济效益。

三、发展生态农业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普遍存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意识的提高,发展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应该积极推广优良品种、生态种植等生态农业技术,把握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域特色,发展特色有机农业、生态畜牧等农业项目,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亿万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安全。

四、推动农业现代化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为农民增加收入和提高生产水平提供支持。

总之,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区域布局的新构想包括粮食主产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农业种植结构升级、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等方面。

我们必须抓住新时代的机遇,积极应对新的挑战,推动我国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具有竞争力、可持续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业产业体系。

粮食核心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以河南省正阳县为例

粮食核心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以河南省正阳县为例
的 平 均 价 格 ,将 比 1 9 ~ 0 6年 间 的 平 均 水 平 高 1 %~ 0 经 9720 5 4 %f 正 阳 县 是 我 国 中部 地 区 一 个 典 型 的农 业 区 域 , 业 资 源 丰 农
3 发 展 县 域 经 济 必 须 立 足 于 资 源 优 势
富 , 牧 产 品 品 种 多 、 质 优 良 , 业 产 值 比重 大 , 一 产 业 比 农 品 农 第 重 仍 超 过 4 %, 、 产 业 发 展 严 重 滞 后 。这种 以第 一产 业 占优 0 二 三 势 的 产 业 结 构 在 其 他 粮食 产 区 也 同 样 存 在 , 不过 是 程 度 不 同 只
全 形 势 日趋 严 峻 。据 联 合 国《 界 人 口展 望 》 测 , 2 5 世 预 到 0O年 ,
估计 全球需要 养活 的人 1将增加 2 : 3 3亿 ( 目前 增 长 三 分 之 比

展 , 们 生 活 水 平 显 著 提 高 . 别 是 在 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支 农 惠 农 政 策 的 支 人 特 持 下 , 业 和 农 村 经济 呈 现 出 良好 的发 展 态 势 , 食 、 料 和 生 农 粮 油 猪 产量 不 断 跨 上 新 台 阶 。 2 0 1 9年 全 县 粮 食 总 产 量 到 达 7 . 3 66万 t花 生 产 量 3 . , 08万 t生 猪 存 栏 1 0万 头 , 栏 2 3万 头 , 续 , 2 出 l 连 1 为 河 南 省优 良生 猪 生 产第 一 大 县 . 国家 粮 食 安 全 做 出 了 2成 为 积 极 的贡 献 。被 授 予 全 国 花生 生 产 第 一 大 县 、 国 粮 食 生 产 先 全 进 县 、 国优 质 小 麦 生 产 基 地 县 、 国生 猪 凋 大 县 、 全 全 河南 省 优

粮食连续六年超千亿斤之河南经验——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一席谈

粮食连续六年超千亿斤之河南经验——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一席谈

粮食连续六年超千亿斤之河南经验——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一席谈李炜;魏仲生【摘要】“2011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1108.5亿斤,比上年增产21.1亿斤,连续8年实现增产,连续6年超过i000亿斤。

”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欣喜地说。

【期刊名称】《农村工作通讯》【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2页(P20-21)【关键词】粮食总产量;河南省;副省长;经验;增产【作者】李炜;魏仲生【作者单位】《农村工作通讯》编辑部;《农村工作通讯》编辑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11︱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右四)在河南省刘满仓副省长(右六)、省农业厅朱孟洲厅长(右三)陪同下,深入田间调研(魏仲生摄)“2011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1108.5亿斤,比上年增产21.1亿斤,连续8年实现增产,连续6年超过1000亿斤。

”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欣喜地说。

刘满仓介绍道,粮食生产的长足发展和巨大进步,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河南全省1亿人的吃饭问题,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提供了保障,为全省农民增收、稳定物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且每年调出400亿斤以上的食用原粮和制成品,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连续6年超过1000亿斤,今年又迈上了1100亿斤的大台阶!“中原粮仓”究竟是如何造就的?刘满仓副省长从六个方面逐一为记者揭开了谜底。

一是高度重视抓紧抓实。

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几年来,全省粮食种植面积持续做到稳中有增。

坚持实施夏粮秋粮抗灾保丰收行动计划,认真组织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等重要活动。

在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省委、省政府领导及各级党委、政府坚持靠前指挥,动员组织全省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一道抢农时、抗灾害、强管理,全力以赴保粮食丰收。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在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深入基层、田间地头,进行检查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划分为中原城市群 、 豫北地区 、 西南地区和黄 淮地区四个 豫 经济区。河南省的经济以农业为主 , 农业是各行业的基础 , 畜牧 业、 粮食加工业都立足 于农业。 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 的内涵在于探索 出了一条 工业化 、 城 镇化 与粮食安全共赢的崛起之路 , 既要在加 快工业化 、 城镇化
经 济 协 调 发 展 的 原 因 , 针 对 存 在 的 问题 提 出对 策 建议 , 河 并 对 南粮 食 核 心 区 建设 与 区域 经 济协 调 发 展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系。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 , 在资金 、 目上加大投入 , 项 加快推进
这 一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 关键词】 粮食核心区建设
用, 使有价值的土地特别是耕地大量减 少。河南人 口众多 , 耕地 资源有限。因此 , 要实行 严格 的耕地保护制度 ; 要严格控制建设
用地规模 , 尽可能少 占用耕地和林 地 ; 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 , 增
加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 强生态保护 , 加 改善生态环 境 , 提高耕地 总体质量。
发 展县域经济是化解粮食核 心区建设 与区域经济发展之 间矛 盾 的重要途径 , 是统筹城 乡发展 , 统筹 工业化 、 城镇化 和农 业现
代 化 的 重 要载 体 。
二、 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原 因
1存 在 资 源配 置 矛盾 、
() 1土地的稀缺性 。耕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 充足 的耕地是保障间和区域上会产生争夺土地资源 的矛盾 , 会导致 区域局部利益冲突出现。耕地的数量 、 质量是影响粮食安全的
由于信息不对 称 ,市级政府所代 表的区域利益处于主导地位 , 在不 同时期 ,省政府对不 同的区域类型会采用区别对待政策 ,
这无疑会给各区域留下讨价还价和 “ 寻租 ” 的空间 。 三、 粮食核心 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1积 极探 索农 业 和 工 业 良性 互 动机 制 、
() 1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区域之
进程 中促 进粮 食稳定增产 ,又要 以农业化促进 工业化和城镇 化。粮食生产核 心区建设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粮食工程的实
施 , 四区域 ” 而“ 的发展关系到河 南的崛起 。按照落 实科学发展 观 的要求 , 在资源环境综合承 载力内 , 何实现粮食 生产核心 如 区建设与区域经 济之间协调发展是 当前及 今后一个 时期的重
综合 承 栽 力

区域经济协调 资源环境
() 3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矛盾 。在资源配置与剩余劳动力转
移 问题 上出现粮食核心区建设 与区域经济发展 争夺劳动力资 源 的矛盾 。河南农村人 口数量大 、 人均耕地 少、 工业起步较晚、 城市化水平 低 、 乡二元结构突出 , 城 这一基本省 情导致农村存 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因此要消除阻碍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各种制 度性障碍 , 根据劳动力需求信息 , 协调好粮食核心区建 设与“ 三 化” 之间劳动力 的输入与输出关系。实施农产品加工战略 , 加强 农 村劳动力培训 , 大力发展劳动 密集 型农产品加 工产业 , 快 加
9I 8 《 代经济}00 当 2 1 年6月( ) 上
良性互动机制。发 展绿 色农 业、 生态农业 、 循环农业 , 提高粮食 生产可持续发 展能力 ; 大力改造中低产 田、 建设 高标 准农 田示
最基本 的约束因子 , 在很多情况下 由于土地使用不 当或过度使
() 2 不同市 、 的非合作博弈形成 的冲突 。不 同市 、 县 县之间 的利益冲 突是 由非合作博弈造成 的, 是参 与人在博奔过程中 就 不能达成一个有约束力的协议。在 区域利益体系中 , 不同市、 县
之间的利益之争实质上是不同区域在争夺带有倾斜性 的资源 。
() 2 资金配置不合理 。为把河 南打 造为全 国重要 的粮食稳 定增长核心区 , 中央和河南省陆续投 入巨额资金 , 用于河 南粮
() 1积极探索涉农企业 与工业发展 良性互动发展机制。以
涉农企业发展为突破 口, 积极探 寻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工业发 展
食核心区建设。但在 国家和地方财 力的有限 支持下 , 省财 力对 粮食核心区建设与区域经 济发 展的资金配置 不合理 , 导致粮食 生产核心区建设存在资金缺 口或资金未得到充分运用。在 市场
河 南农村劳动力 的就地转移 。
2 各 行 政 区的利 益 冲 突 矛盾 、

弓 言 I
20 年国家确定河南为“ 08 粮食生产核心区”河 南粮食生产 ,
核心区建设工程 已纳入 国家粮食安全 中长期规划纲要。河南粮
食生产核心区包括黄淮海平原 、 山前平原 、 南阳盆地 , 覆盖全 省
9 个县 。但 20 年 《 3 05 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规划纲要》 全 将
【 摘要】 河南粮食生产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 对河
南粮 食核 心 区建 设 与 区域 经 济协 调 发展 很 不 利 。本 文 从 资 源环 境 综合 承 载 力 的 角度 论 述 了 实施 河 南粮 食 核 心 区 建设 与 区域
经济条件 下 , 人才 、 资金 、 技术 、 资源等大部分流 向投资环境好 的中原城 市群 。而其他区域 , 尤其是黄淮地区, 由于资金 、 人才、 技术 的匮 乏 , 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 后 , 基础 导致经济发 展严重滞后 。因此要制定相应的政策 , 统筹好政府与市场的关
要任务。
间存在 利益 的摩擦和冲突 。由于区域经济封锁 、 产业结构趋 同 化等现 象 , 阻碍了粮食核 心区的建 设和发展。县域之 间为争夺 原料而发生各种经 济摩擦 和矛盾 ;政 府对不 同区域 产业的支 持 、 持力度不 同, 扶 也会导致 区际利益冲突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 和全 国粮食主产区 ,经济发 展大部分来源于县域经 济的贡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