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法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新奥法的基本原理

新奥法的基本原理

新奥法的基本原理新奥法(新奥斯陆法,英文为Newmont's Law)是一种用于描述物体静态摩擦力的定律,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雷尔斯·E·新奥斯陆于20世纪早期提出。

该定律旨在解释为什么两个物体在相对运动状态下会产生摩擦力,并且描述静态摩擦力的强度和性质。

以下是新奥法的基本原理。

首先,根据新奥法,当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存在一定强度的摩擦力,这个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和垂直施加在接触面上的压力成正比。

换句话说,摩擦力正比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力。

其次,新奥法指出摩擦力的方向与两个物体之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说,摩擦力始终阻碍相对运动。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向右移动,与其接触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会指向左边,试图抵抗右移的运动。

第三,新奥法规定了静态摩擦力的最大值,即极限静摩擦力,该力的大小等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上的压力乘以一个常数μs,其中μs被称为静摩擦系数。

这个静摩擦系数是由两个物体之间的表面特性决定的,不同的物体对应不同的μs值。

静摩擦力只有在克服力大于摩擦力时才会发生相对运动。

另外,如果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超过了静摩擦力的极限,那么物体之间将会发生相对滑动,此时的摩擦力被称为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强度通常小于静态摩擦力,这意味着一旦物体开始滑动,所需的推动力会比维持运动时所需的力少。

在特殊情况下,当物体处于完全平衡状态时,新奥法指出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压力乘以一个常数μst即最大静摩擦系数。

这是因为在完全平衡时,施加在物体上的推动力恰好等于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此时系统处于最大稳定状态。

总结起来,新奥法描述了物体静态摩擦力的性质和规律。

摩擦力与接触面和接触压力成正比,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有最大值,即静摩擦力,该力取决于两个物体之间的表面特性。

一旦超过静摩擦力的极限,物体会发生滑动,并且滑动摩擦力通常小于静摩擦力。

在完全平衡时,静摩擦力等于接触压力乘以最大静摩擦系数。

新奥法的名词解释

新奥法的名词解释

新奥法的名词解释
新奥法(New Aufbau)是近代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形式,由荷兰物理学家D.I.Thorn-Gans学派提出。

新奥法的核心思想是以层次结构的形式描述物质的结构。

它首先分析物质的最小粒子,然后将物质组成结构重组成任务层级,最后将每个有机结构解释为有限的变量,通过精确的数学推导出物质的各种性质。

新奥法的基本思路主要受到现代物理学家Max Born的影响。

他认为,物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物质的结构,而不是研究它们的性质,而物质的结构则完全取决于物质的最小粒子。

因此,新奥法的主要思想是以物质的最小粒子为基础,以层次结构的形式3描述物质的结构,推导出物质的性质。

新奥法用具体的数学技术来描述和解释复杂的物理过程。

它将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为许多层次的概念,每一层次的过程均由一系列有限的变量来描述。

例如,新奥法可以用来研究量子力学中的电子态,描述它们的能量状态,并用层次结构来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此外,新奥法还可以用于研究量子力学中的带结构,描述其能量和动量,并以具体的算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推导出物质的性质。

- 1 -。

新奥法理解

新奥法理解

新奥法的基本实质1、新奥法基本原理新奥法是一个具体应用岩体动态性质的完整的力学概念(或者说是一种隧道工程概念),是按科学制定的并已为实践所证明的原则和思想去修筑隧道。

其主要意图是充分调动岩体自身的承载能力,使隧道施工更安全,更经济,因而不能单纯地将它看成是一种施工方法或支护方法,也不能片面理解,将仅用锚喷支护或运用新奥法部分原理施工隧道,就认为是采用新奥法修建。

事实上锚喷支护并不能完全表达新奥法的含义,新奥法的内容及范围是相当广泛、深入的。

因此,新奥法应遵循一系列原则。

关于新奥法原理,其核心可归结为一点:运用各种手段(开挖方法、支护、测量及地层预处理等)控制围岩,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围岩的自身能力。

新奥法与传统的隧道设计施工方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新奥法的基本观点,是把岩体视为连续介质,根据岩体具有的粘性、弹性、塑性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利用洞室开挖后围岩应力重分布而产生的变形到松动破坏育一个时间效应的动态特征,“适时”采用薄壁柔性支护结构(以锚喷为主要手段);与围岩紧密贴合起来共同作用,从而调动并充分利用天然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以达到洞室围岩稳定的目的。

实质上,新奥法是把围岩从加载荷载变为隧道支护系统的承载体部分。

从新奥法作用原理可知,它应能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复杂地层的隧道工程,并且更经济。

新奥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选择合理的断面形状、施工程序和开挖方法。

洞室开挖施工时,均应采取控制爆破措施、尽量减少对围岩的破坏程度;(2)根据岩体具有的弹、塑性物理性质,研究洞室围岩的应力-应变状态,并将其变形发展控制在允许的变形压力的范围内;掌握最佳支护时机,在隧洞开挖区岩体松弛前让围岩产生一定变形,但不至发展到有害程度之时,及时施作喷混凝土等支护措施,以保持围岩稳定;(3)充分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选用能适应围岩变形的混凝土柔性支护结构,使围岩通过有控制的弹性变形调整达到自稳目的;(4)充分利用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把围岩当作支护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遇塑性变形较大的围岩压力,增设锚杆加固,使围岩与支护紧密结合,施作的支护将同围岩共同工作,形成一个整体的承载环或承载拱;(5)施作的支护结构应与围岩紧密结合,既要具有一定的刚度,以限制围岩变形自由发展,防止围岩松散破坏;又要具有一定的柔性,以适应围岩适当的变形,使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变形压力不致过大。

新奥法的基本原理

新奥法的基本原理

新奥法的基本原理新奥法的创始人之一,奥地利的L·米勒(L·Muller)教授根据多年来新奥法设计、施工与实践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于1978年总结出新奥法基本原则22条。

(1)隧道是以其自身的围岩来支护的,衬砌与围岩应紧密地贴合在一起,使围岩与衬砌形成整体性结构。

(2)在隧道的开挖过程中,应最大限度的保持围岩的原始强度。

(3)尽可能地防止围岩松动,因围岩松动必将导致其强度降低。

以往惯用的木支架、石材支架及钢拱支架不能与围岩紧密贴合,故不可避免的出现围岩松动。

而采用喷射混凝土可以及时封闭围岩,因此可以防止围岩松动(图1)。

图1防止引起岩体强度降低的围岩松动(4)应尽量避免围岩出现单向或双向应力状态。

井巷开挖后,岩体由三向应力状态转变为双向应力状态,岩体强度大大下降。

若能及时锚喷,可提供足够大的径向支护抗力,使围岩从最不利的双向应力向三向应力状态转化。

(5)恰当地控制围岩变形,即一方面要允许围岩向巷道空间收缩变位,以便形成岩石支撑环,而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产生过大变形造成围岩强度降低。

其措施是在围岩壁面施以支护结构来阻止围岩发生松动破坏(图2)。

图2恰当地控制围岩变形(6)应适时地进行支护。

既不能过早,也不能太晚。

支护结构的刚度不宜太大,也不要过柔,以便充分发挥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

(7)应该正确地确定岩体或岩体支护系统的特定的时间因素。

(图3)是以隧道开挖后围岩能保持稳定的时间为基础,对围岩进行分类。

图3按围岩稳定时间对围岩分类根据不同的围岩其自承时间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支护方式。

作者在图中给出了1秒到100年的时间范围,根据围岩的自承时间将围岩分为A~G共七类。

可从图3中看出围岩A、B、C三类围岩的自承时间在3个月以上,主要支护形式为锚喷支护,D类为锚喷网支护,E、F、G三类为钢拱喷射混凝土支护。

(8)如果预计在隧道开挖时围岩产生较大变形或松动,则所采用的支护应能覆盖全部开挖岩面并能与围岩紧密贴合。

新奥法施工原理及特点详解

新奥法施工原理及特点详解

新奥法施工原理及特点详解新奥法是在利用围岩本身所具有的承载效能的前提下,采用毫秒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进行全断面开挖施工,并以形成复合式内外两层衬砌来修建隧道的洞身,即以喷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支撑等为外层支护形式,称为初次柔性支护,系在洞身开挖之后必须立即进行的支护工作。

因为蕴藏在山体中的地应力由于开挖成洞而产生再分配,隧道空间靠空洞效应而得以保持稳定,也就是说,承载地应力的主要是围岩体本身,而采用初次喷锚柔性支护的作用,是使围岩体自身的承载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二次衬砌主要是起安全储备和装饰美化作用。

新奥法的适用性很广,中国已在亚粘土和黄土隧道施工中取得成功。

新奥法适用范围:1、具有较长自稳时间的中等岩体;2、弱胶结的砂和石砾以及不稳定的砾岩;3、强风化的岩石;4、刚塑性的粘土泥质灰岩和泥质灰岩;5、坚硬粘土,也有带坚硬夹层的粘土;6、微裂隙的,但很少粘土的岩体;7、在很高的初应力场条件下,坚硬的和可变坚硬的岩石;在下述条件下应用新奥法必须与一些辅助方法相配合:1、有强烈地压显现的岩体;2、膨胀性岩体(要与仰拱与底部锚杆相配合);3、在一些松散岩体中,要与钢背板与之配合;4、在蠕动性岩体中,要与冻结法或预加固法等配合;在下列场合中应用应慎重1、大量涌水的岩体;2、由于涌水会产生流砂现象的围岩;3、极为破碎,锚杆钻孔、安装都极为困难的岩体;4、开挖面完全不能自稳的岩体等。

新奥法的缺点:1、实施不仅要求有良好的施工组织和管理,也要求技术人员和量测人员都十分熟练,没有这一点就易于发生错误;作业质量都与每一个人的仔细操作有关。

2、开挖暴露出的地质会立即改变其状态,因此要求施工地质人员要亲临现场,以便发现问题;3、用能控制的施工量测,往往给施工带来不便;4、干喷射带来的灰尘以及由于易受化学药品的损害必须加强防护,尤其是对眼睛的防护,湿喷虽然可以避免此缺点,但在同样条件下,不如干喷那样有效的支护岩体。

新奥法21点基本原理

新奥法21点基本原理

新奥法21点基本原理新奥法21点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比较牌的点数大小来决定胜负。

扑克牌的点数是根据牌的面值来计算的,其中A可以作为1点或11点,J、Q和K都算作10点,而其余牌则按照面值计算。

每个玩家和庄家都会被发两张牌,其中庄家的一张牌是明牌,玩家的牌都是暗牌。

在新奥法21点中,玩家需要作出一系列决策来决定自己下一步的行动。

玩家可以选择要牌(Hit),表示继续拿牌增加点数,或者停牌(Stand),表示不再拿牌。

玩家还有其他选择,如双倍下注(Double Down)、分牌(Split)或买保险(Insurance),这些选择会根据牌面情况和玩家的策略进行决定。

庄家在添加了新奥法21点的规则后主要有两个动作:在点数小于17时必须继续拿牌,而在点数大于等于17时必须停牌。

此外,庄家的一张明牌也会对玩家的决策产生影响,玩家可以通过观察庄家的明牌来判断下一步的行动。

在新奥法21点中,牌的点数是评判胜负的关键。

当玩家的牌点数超过21点时,称为爆牌(Bust),玩家立即输掉赌注。

玩家可以选择不继续拿牌,而庄家必须继续拿牌来尝试接近或达到21点,这为玩家提供了一定的优势,因为庄家有可能爆牌。

当庄家和玩家都停牌后,如果庄家的点数大于玩家的点数,玩家输掉赌注,如果玩家的点数大于庄家的点数,玩家赢得赌注。

如果庄家和玩家的点数相同,则称为平局(Push),玩家可以选择继续下一局或收回赌注。

新奥法21点是一种结合了策略和运气的游戏,玩家可以通过观察牌面情况和庄家的明牌来做出决策,以提高自己的胜率。

有一些基本的策略可以帮助玩家在游戏中获得更好的结果,但由于牌的分布是随机的,没有一种策略可以保证100%的胜率。

总之,新奥法21点是一种简单但又富有挑战性的纸牌游戏。

玩家需要通过不断拿牌和观察庄家的明牌来做出决策,以尽可能接近或等于21点,并在与庄家的比较中取得胜利。

不同的策略和运气的结合将决定游戏的胜负,使这个游戏成为了大众喜爱的赌博游戏之一。

简述新奥法及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

简述新奥法及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

简述新奥法及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
新奥法是一种基于综合利用技术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理念。

其基本原则包括:
1. 以人为本:注重满足人们的需求,创建舒适、安全、健康、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2. 统筹协调:从整体上考虑城市规划与建设,注重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平衡发展。

3. 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繁荣等方面的可持续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 智能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城市的智慧化水平。

5. 公众参与:重视公众的意见和需求,加强公众参与,形成开放、民主、参与的城市治理模式。

在新奥法的施工过程中,也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循:
1. 精细化管理:通过精准施工、监管、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项目管理的精细化。

2. 资源共享: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和利用各类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节约。

3. 环境友好: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4. 健康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工人和公众的身体健康与安全。

5. 高质量:促进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注重项目的长期效益和可持续性。

新奥法的基本原理

新奥法的基本原理

新奥法的基本原理新奥法的创始人之一,奥地利的L·米勒(L·Muller)教授根据多年来新奥法设计、施工与实践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于1978年总结出新奥法基本原则22条。

(1)隧道是以其自身的围岩来支护的,衬砌与围岩应紧密地贴合在一起,使围岩与衬砌形成整体性结构。

(2)在隧道的开挖过程中,应最大限度的保持围岩的原始强度。

(3)尽可能地防止围岩松动,因围岩松动必将导致其强度降低。

以往惯用的木支架、石材支架及钢拱支架不能与围岩紧密贴合,故不可避免的出现围岩松动。

而采用喷射混凝土可以及时封闭围岩,因此可以防止围岩松动(图1)。

图1防止引起岩体强度降低的围岩松动(4)应尽量避免围岩出现单向或双向应力状态。

井巷开挖后,岩体由三向应力状态转变为双向应力状态,岩体强度大大下降。

若能及时锚喷,可提供足够大的径向支护抗力,使围岩从最不利的双向应力向三向应力状态转化。

(5)恰当地控制围岩变形,即一方面要允许围岩向巷道空间收缩变位,以便形成岩石支撑环,而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产生过大变形造成围岩强度降低。

其措施是在围岩壁面施以支护结构来阻止围岩发生松动破坏(图2)。

图2恰当地控制围岩变形(6)应适时地进行支护。

既不能过早,也不能太晚。

支护结构的刚度不宜太大,也不要过柔,以便充分发挥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

(7)应该正确地确定岩体或岩体支护系统的特定的时间因素。

(图3)是以隧道开挖后围岩能保持稳定的时间为基础,对围岩进行分类。

图3按围岩稳定时间对围岩分类根据不同的围岩其自承时间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支护方式。

作者在图中给出了1秒到100年的时间范围,根据围岩的自承时间将围岩分为A~G共七类。

可从图3中看出围岩A、B、C三类围岩的自承时间在3个月以上,主要支护形式为锚喷支护,D类为锚喷网支护,E、F、G三类为钢拱喷射混凝土支护。

(8)如果预计在隧道开挖时围岩产生较大变形或松动,则所采用的支护应能覆盖全部开挖岩面并能与围岩紧密贴合。

简述新奥法

简述新奥法

新奥法(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NATM)是一种隧道工程施工方法,其基本原则是“在保护岩体的自身稳定性的同时进行开挖”,实现地下工程的建设。

新奥法是一种在开挖过程中采用喷锚支护围岩的技术,通过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和及时的衬砌施工,在施工期间维护围岩的自然稳定性,达到隧道净空稳定的目的。

新奥法强调在地下工程开挖和衬砌过程中对岩体扰动最小,避免过度开挖和过度支撑,尽可能保持岩体的自然承载能力。

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铁、隧道、地下厂房、地下水库等地下工程的建设中。

新奥法基本原理

新奥法基本原理

新奥法基本原理新奥法基本原理是指在奇幻文化中常见的魔法系统的基本规则和原理。

作为奇幻小说、游戏和电影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新奥法基本原理涉及到魔法的来源、施展方式、限制条件等诸多方面,对于构建一个具有逻辑和连贯性的奇幻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新奥法基本原理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魔法的来源在新奥法中,魔法的来源通常可以分为自然之力、神秘能量和个体潜能。

自然之力指的是来自自然界的各种元素和能量,比如火焰、水流、风暴等。

神秘能量则是指那些超自然,无法用一般科学知识解释的力量,通常与神灵、魔鬼、邪灵等有关。

对于个体潜能,则是指个体内在的潜在力量,可以是天赋、修炼、遗传等因素导致。

二、魔法的施展方式在新奥法中,魔法的施展方式通常包括念咒、手势、魔杖等。

念咒是通过口述特定的魔法咒语来引导和释放魔法能量,手势则是通过特定的手部动作来产生魔法效果,而魔杖则是一种专门用来聚集和释放魔法能量的道具。

不同的文化和世界设定中可能有不同的魔法施展方式,但这三种方式是最为普遍和典型的。

三、魔法的限制条件在新奥法中,魔法的施展通常是受到一定的限制条件的。

这些限制条件可以包括精神力量、法力值、学识和修为等。

精神力量是指施法者内在的精神力量,通常是施展强大魔法的基础。

法力值则是指施法者的能量储备,用于释放魔法效果。

学识和修为则是指施法者对于魔法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这决定了其可以施展的魔法种类和等级。

在一些设定中,魔法的使用还可能受到时间、空间、环境等因素的限制。

四、魔法的分类根据其效果和属性,新奥法中的魔法通常可以分为元素魔法、治疗魔法、咒术、召唤术等多种类型。

元素魔法包括火、水、土、风等各种元素属性的魔法,通常用于攻击或防御。

治疗魔法则是指能够治愈伤病和恢复生命力的魔法。

咒术通常指具有特殊效果和诅咒的魔法,而召唤术则是指召唤和控制其他生物和力量的魔法。

还有一些特殊的魔法类型,比如变身术、幻术、封印术等。

五、魔法的发展和传承在新奥法中,魔法的发展和传承通常是通过学院、师徒制、家族传承等方式进行的。

7章 第八节 新奥法简介

7章 第八节  新奥法简介

支护 支护特 性曲线 时间 晚 早
刚度
柔 刚
பைடு நூலகம்
围岩特 性曲线
支护-围岩共同作用原理图
2、柔性支护观点
支护刚度不必太大,当支护做完后,能 与岩体一起生产一定的位移,释放部分变 形能,但又能使支护足以保持平衡,保持 围岩稳定。 柔性支护,尽早支护,既及时封闭围岩, 防止风化,又能释放变形能,合理利用围 岩与支护共同承担应力调整过程中的所有 作用。 支护结构为闭合环,锚喷网综合支护 主要支护手段。
3、设计、施工、监测一条龙作业方式
工程地质调查 与相关实验 工程开挖与支 护设计 施工与监测 是否稳定
返回
第八节 新奥法简介
• “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法”(NATM)法,由奥地 利学派创始人之一米勒教授提出的。包括三方 面的内容: 1、支护-围岩共同作用原理。 2、柔性支护观点/锚喷网综合支护主要支护手段。 3、设计、施工、监测一条龙作业方式。 • 优点:较好利用岩体力学特性,充分发挥围岩 的自身的承载能力,合理设计支护结构和施工 顺序。
1、支护-围岩共同作用原理 围岩既是生产支护荷载的主体,又是承 受岩层荷载的结构,支护-围岩作为整体相 互作用,共同承担围岩压力。摒弃了过去岩 体作为对支护结构的荷载采用厚衬砌的传统 做法。 围岩压力是变形压力和松动压力的组合, 大部分压力(特别是变形压力)由围岩自身承 担,只有少部分转移到支护结构上;支护荷 载既取决于围岩的性质,又取决于支护结构 的刚度和支护时间;围岩的松动区和围岩内 的二次应力状态又与支护结构的性质和支护 时间有关。

新奥法

新奥法

内容摘要
总之,新奥法是一种充满智慧和创新的施工方法,它已经成为隧道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在 未来,我们期待NATM能够在更多的地下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01 简介
03 基本原理 05 主要原则
目录
02 发展历史 04 施工特点 06 支护机理
07 基本要点
09 实际使用
目录
08 施工量测 010 展望
简介
简介
新奥法是在利用围岩本身所具有的承载效能的前提下,采用毫秒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进行全断 面开挖施工,并以形成复合式内外两层衬砌来修建隧道的洞身,即以喷混凝土、锚杆、钢筋、钢 支撑等为外层支护形式,称为初次柔性支护,系在洞身开挖之后必须立即进行的支护工作。因为 蕴藏在山体中的地应力由于开挖成洞而产生再分配,隧道空间靠空洞效应而得以保持稳定,也就 是说,承载地应力的主要是围岩体本身,而采用初次喷锚柔性支护的作用,是使围岩体自身的承 载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二次衬砌主要是起安全储备和装饰美化作用。
主要原则
主要原则
(1)充分保护围岩,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2)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3)尽快使支护结构闭合。 (4)加强监测,根据监测数据指导施工。 可扼要地概括为“少扰动、早喷锚、快封闭、勤测量” 因为隧洞的主要承载部分是围岩,支护结构起到发挥和保护围岩承载能力的作用。在静力学理论 中,隧道的结构可视为岩体承载环和支护衬砌组成的圆筒结构,承载环的闭合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此围岩和衬砌的整体化应在初期衬砌中就及早完成,保证衬砌环的稳定与完整。从应力的重分 布来考虑.全断面掘进是比较理想的开挖方式。
在巷道爆破后立即施工以喷射混凝土支护能有效地制止岩层变形的发展,并控制应力降低区的 伸展而减轻支护的承载,增强了岩层的稳定性。

新奥法

新奥法

部核心土(4)、下部台阶(5)等三部分。根 据断面的大小,环形拱部又可分成几块交 替开挖。环形开挖进尺为0.5-1.0m,不 宜过长。上部核心土和下台阶的距离,一 般为1倍洞跨。
CRD工法超浅埋大跨度施工技术
三线大跨双侧壁导坑施工
● 适用条件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土质或易坍塌的 软弱围岩中。 ● 优点: 与超短台阶法相比,台阶长度可以加 长,减少上下台阶施工干扰;而与下述 的侧壁导坑法相比,施工机械化程度较 高,施工速度可加快。
施工中的现象 正面变得不稳定 措施 A 1. 缩短一次掘进长度。 2. 开挖时保留核心 土。 3. 向正面喷射混凝土。 4. 用插板或 并排钢管打入地层进行预支护 1. 缩短开挖时间及提前喷射混凝土。 2. 采 用插板或并排钢管。 3. 缩短一次开挖长度。 4. 开挖面暂时分部施工。 1. 加速混凝土硬化 (增加速凝剂等) 。 2. 喷 射混凝土前作好排水。 3. 加挂网格密的钢 筋网。 4. 设排水片。 1. 注意开挖,2. 不3. 要损坏地基围岩。 4. 加厚底脚处喷混凝土,5. 增加支撑面积。 及早喷射底拱混凝土 1. 开挖后尽快喷射混凝土。 2. 加钢筋网。 3. 解除涌水压力。 4. 加厚喷层。 1. 加钢筋网。 2. 在喷混凝土层中增设纵向 伸缩缝。 措施 B 1. 缩小开挖断面。 2. 在正面打锚杆。 3. 采取辅助施工措施对地层进行预加 固 1. 加钢支撑。 2. 预加固地层
⑥ 必要时可喷拱部第二层混凝土和隧道底部混凝土;
⑦ 开始下一轮循环; ⑧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或按施工组织中规定日期 灌注内层衬砌。
⑵ 全断面开挖的优点 ● 工序少,相互干扰少,便于组织施工 和管理; ● 工作空间大,便于大型机械化施工 ; ● 施工进度高,目前,我国公路隧道一 般都能保持月进成洞平均150m左右,高 者已接近300m/月。 ● 施工环境较好

新奥法原理

新奥法原理

4.柔性 喷锚支护属于柔性薄性支护,能够和围岩 紧粘在一起共同作用,由于喷锚支护具有 一定柔性,可以和围岩共同产生变形,在 围岩中形成一定范围的非弹性变形区,并 能有效控制允许围岩塑性区有适度的发展, 使围岩的自承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喷锚支护在与围岩共同变形中 受到压缩,对围岩产生越来越大的支护反 力,能够抑制围岩产生过大变形,防止围 岩发生松动破坏。
新奥法是在利用围岩本身所具有的承载效 能的前提下,采用毫秒爆破和光面爆破技 术,进行全断面开挖施工,并以形成复合 式内外两层衬砌来修建隧道的洞身,即以 喷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支撑等为外 层支护形式,称为初次柔性支护,系在洞 身开挖之后必须立即进行的支护工作。
三、新奥法施工特点
1.及时性 新奥法施工采用喷锚支护为主要手段,可 以最大限度地紧跟开挖作业面施工,因此 可以利用开挖施工面的时空效应,以限制 支护前的变形发展,阻止围岩进入松动的 状态,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超前支护, 加之喷射混凝土的早强和全面粘结性因而 保证了支护的及时性和包括:钻孔、装药、 爆破、通风、出渣等。 开挖作业与一次支护作业同时交叉进行, 为保护围岩的自身支撑能力,第一次支护 工作应尽快进行。
为了冲分利用围岩的自身支撑能力开挖, 应采用光面爆破(控制爆破)或机械开挖, 并尽量采用全断面开挖,地质条件较差时 可以采用分块多次开挖。一次开挖长度应 根据岩质条件和开挖方式确定。 岩质条件好时,长度可大一些,岩质条件 差时长度可小一些,在同等岩质条件下, 分块多次开挖长度可大一些,全断面开挖 长度就要小一些。一般在中硬岩中长度约 为2~2.5米,在膨胀性地层中大约为0.8~ 1.0米。
由于锚喷支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导致隧 道及地下洞室工程理论步入到现代理论的 新领域,也使隧道及地下洞室工程的设计 和施工更符合地下工程实际—设计理论— 施工方法—结构(体系)工作状态(结果) 的一致。因此,新奥法作为一种施工方法, 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新奥法施工原理及特点详解

新奥法施工原理及特点详解

新奥法施工原理及特点详解新奥法是在利用围岩本身所具有的承载效能的前提下,采用毫秒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进行全断面开挖施工,并以形成复合式内外两层衬砌来修建隧道的洞身,即以喷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支撑等为外层支护形式,称为初次柔性支护,系在洞身开挖之后必须立即进行的支护工作。

因为蕴藏在山体中的地应力由于开挖成洞而产生再分配,隧道空间靠空洞效应而得以保持稳定,也就是说,承载地应力的主要是围岩体本身,而采用初次喷锚柔性支护的作用,是使围岩体自身的承载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二次衬砌主要是起安全储备和装饰美化作用。

新奥法的适用性很广,中国已在亚粘土和黄土隧道施工中取得成功。

新奥法适用范围:1、具有较长自稳时间的中等岩体;2、弱胶结的砂和石砾以及不稳定的砾岩;3、强风化的岩石;4、刚塑性的粘土泥质灰岩和泥质灰岩;5、坚硬粘土,也有带坚硬夹层的粘土;6、微裂隙的,但很少粘土的岩体;7、在很高的初应力场条件下,坚硬的和可变坚硬的岩石;在下述条件下应用新奥法必须与一些辅助方法相配合:1、有强烈地压显现的岩体;2、膨胀性岩体(要与仰拱与底部锚杆相配合);3、在一些松散岩体中,要与钢背板与之配合;4、在蠕动性岩体中,要与冻结法或预加固法等配合;在下列场合中应用应慎重1、大量涌水的岩体;2、由于涌水会产生流砂现象的围岩;3、极为破碎,锚杆钻孔、安装都极为困难的岩体;4、开挖面完全不能自稳的岩体等。

新奥法的缺点:1、实施不仅要求有良好的施工组织和管理,也要求技术人员和量测人员都十分熟练,没有这一点就易于发生错误;作业质量都与每一个人的仔细操作有关。

2、开挖暴露出的地质会立即改变其状态,因此要求施工地质人员要亲临现场,以便发现问题;3、用能控制的施工量测,往往给施工带来不便;4、干喷射带来的灰尘以及由于易受化学药品的损害必须加强防护,尤其是对眼睛的防护,湿喷虽然可以避免此缺点,但在同样条件下,不如干喷那样有效的支护岩体。

隧道工程新奥法施工技巧

隧道工程新奥法施工技巧

第9章 新奥法
三、喷射混凝土
(3)喷射混凝土的喷射方式
1)干喷
干喷是将砂、石、水泥按一定比例干拌均匀投入喷射机,同时加入速凝剂,
用高压空气将混合料送到喷头,最后与高压水混合后以高速喷射到岩面上。
干喷
鲁东大学
隧道工程
第9章 新奥法
三、喷射混凝土
(3)喷射混凝土的喷射方式
2)湿喷 用湿喷机压送拌和好的混凝土,在喷头处添加液态速凝剂,再喷到岩壁上。
水灰比 :一般为0.4~0.5
(5)喷射混凝土的机械(具)设备
喷射作业的机械(具)设备主要包括:混凝土喷射机、上料机、搅 拌机、机械手、混凝土运送搅拌车、混凝土喷射三联机等。
鲁东大学
隧道工程
第9章 新奥法
四、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
(1)喷射混凝土的施工准备 (2)施喷作业(指干式喷射)
1)风、水压
材料、机械(具)的准备 施喷场地准备
隧道工程
第9章 新奥法
一、新奥法的基本概念
1.新奥法的由来及概念
(1)由来 全称为新奥地利的施工方法,New Austrain Tunneling Method(NATM)
(2)产生背景 锚杆在20世纪出现 喷射混凝土在1940年末研制成功 岩石力学的理论发展为新奥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4)三大要素 控制爆破 喷锚支护 监控量测
2.围岩稳定性判据
(2)基本假定 围岩为均质、各向同性、连续 只考虑自重应力场 隧道形状以规则的圆形为主 无限体中的孔洞问题
(1)岩体强度判据
洞室周边围岩应力>岩体强度极限
σ二次>强度极限 (2)围岩变形判据:u>[u]
鲁东大学
隧道工程
第9章 新奥法

新奥法施工原理简介

新奥法施工原理简介

新奥法施工原理简介新奥法施工原理简介摘要:本文将深入探讨新奥法施工原理的多个方面。

我们将从简单的概念开始,逐步展开,以便读者能够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原理。

同时,我们还将分享对新奥法施工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第一节:新奥法施工的背景介绍新奥法施工是一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它在建筑行业中逐渐崭露头角。

该技术是由奥法国际开发的,基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式。

新奥法施工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使其在建筑领域中备受瞩目。

第二节:新奥法施工原理的基础概念在本节中,我们将简要介绍新奥法施工原理的基础概念。

首先,我们将讨论混凝土搅拌和输送的基本原理。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模板系统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最后,我们将探讨新奥法施工中各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第三节:新奥法施工的步骤和流程在这一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新奥法施工的步骤和流程。

首先,我们将讨论基础工作的准备和施工计划的制定。

其次,我们将介绍具体的施工步骤,包括基础浇筑、墙体施工和楼板浇筑等。

最后,我们将谈论新奥法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四节:新奥法施工的优势和挑战在本节中,我们将评估新奥法施工的优势和挑战。

首先,我们将探讨其施工速度和质量的优势。

其次,我们将讨论新奥法施工在环保和能源节约方面的潜力。

最后,我们将提及一些可能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五节:个人观点和总结在最后一节中,我们将分享个人对新奥法施工的观点和理解。

我们将总结该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建议。

同时,我们还将强调新奥法施工对未来建筑行业的潜在影响。

结论: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我们深入了解了新奥法施工原理的多个方面。

我们了解了其背景和基础概念,探讨了施工步骤和流程,评估了其优势和挑战。

同时,我们也分享了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新奥法施工作为一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必将在未来建筑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建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奥法的基本原理新奥法的创始人之一,奥地利的L·米勒(L·Muller)教授根据多年来新奥法设计、施工与实践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于1978年总结出新奥法基本原则22条。

(1)隧道是以其自身的围岩来支护的,衬砌与围岩应紧密地贴合在一起,使围岩与衬砌形成整体性结构。

(2)在隧道的开挖过程中,应最大限度的保持围岩的原始强度。

(3)尽可能地防止围岩松动,因围岩松动必将导致其强度降低。

以往惯用的木支架、石材支架及钢拱支架不能与围岩紧密贴合,故不可避免的出现围岩松动。

而采用喷射混凝土可以及时封闭围岩,因此可以防止围岩松动(图1)。

图1防止引起岩体强度降低的围岩松动(4)应尽量避免围岩出现单向或双向应力状态。

井巷开挖后,岩体由三向应力状态转变为双向应力状态,岩体强度大大下降。

若能及时锚喷,可提供足够大的径向支护抗力,使围岩从最不利的双向应力向三向应力状态转化。

(5)恰当地控制围岩变形,即一方面要允许围岩向巷道空间收缩变位,以便形成岩石支撑环,而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产生过大变形造成围岩强度降低。

其措施是在围岩壁面施以支护结构来阻止围岩发生松动破坏(图2)。

图2恰当地控制围岩变形(6)应适时地进行支护。

既不能过早,也不能太晚。

支护结构的刚度不宜太大,也不要过柔,以便充分发挥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

(7)应该正确地确定岩体或岩体支护系统的特定的时间因素。

(图3)是以隧道开挖后围岩能保持稳定的时间为基础,对围岩进行分类。

图3按围岩稳定时间对围岩分类根据不同的围岩其自承时间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支护方式。

作者在图中给出了1秒到100年的时间范围,根据围岩的自承时间将围岩分为A~G共七类。

可从图3中看出围岩A、B、C三类围岩的自承时间在3个月以上,主要支护形式为锚喷支护,D类为锚喷网支护,E、F、G三类为钢拱喷射混凝土支护。

(8)如果预计在隧道开挖时围岩产生较大变形或松动,则所采用的支护应能覆盖全部开挖岩面并能与围岩紧密贴合。

使用喷射混凝土能够达到这两点要求,而木支架或钢拱支架与围岩为点支撑,它只能有效地阻止围岩变形或松动。

(9)第一次支护应该是薄壁柔性结构,以便最大限度地限制弯矩和由弯矩而引起的拉裂破坏。

一般采用的支护厚度为150mm~250mm。

(10)如果第一次支护的喷层的承载能力确实不能保证围岩的稳定性时,应通过打锚杆、挂金属网或增设钢拱架联合支护来解决(图4)。

图4锚杆、喷混凝土、钢拱架联合支护(11)从力学角度上看,新奥法构筑的隧道可以认为是由围岩支承环与第一次支护、第二次支护构成的厚壁圆筒。

围岩支承环和支护结构是在形变协调条件下共同工作的结构物。

而传统的观点则是把隧道看成是双墩拱,认为该拱是承担围岩荷载的结构物。

新奥法把围岩从加载的因素(或把支护从支撑概念)转变成承载的因素(或把支护变为加固概念)是个飞跃(图5)。

图5围岩支承环与支护结构共同工作(12)当隧道为双层支护时,内圈支护不宜太厚,且内外两层支护要紧密贴合,粘结为一个整体,不要成为摩擦结合,要使两层支护之间仅能传递径向力。

(13)若采用二次支护时,第一次支护所形成的围岩支护系统就应该是稳定的。

第二次支护(内衬砌)的作用在于进一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但在有大量涌水时,或在围岩变形尚未稳定前就构筑第二次支护时,则一次支护与二次支护都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问题。

当渗水具有侵蚀性时,只有采取了防腐蚀措施时才能把锚杆看成是永久性支护的一个组分。

(14)从力学上看,圆筒只有在全圆周上没有任何缝隙时才能起到圆筒的作用,因此隧道要封底(围岩非常坚硬除外),形成闭合圆筒,且封底要及时,一般为仰拱(图6)。

图6设仰拱形成闭合圆筒(15)围岩的性态受封底时间的影响较大,若掘进工作面推进过快而延长了封底时间则使上拱圈承受不利的纵向弯矩,而下拱圈的岩石承受很高的应力。

(16)隧道开挖后,破坏了原岩应力状态,围岩应力重新分布。

为了不使应力重新分布过程复杂化并损坏岩体,应该采用全断面一次开挖。

(17)隧道的施工方法影响着围岩的时间效应。

因此,正确的施工方法对保证隧道的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例如,一次掘进的长度、第一次支护的时间、封底时间、顶板上拱圈长度以及支护的反力等,均应系统地调整,以便控制围岩与支护系统的稳定过程。

(18)为了避免隧道断面上尖角处的应力集中现象,应采用光滑的圆形断面。

(19)正确确定围岩自承时间的手段是室内实验、现场实验、围岩变形量测等。

此外,围岩的裸露时间、变形速度和岩石分类也可以为确定岩体或岩体支护系统的特定的时间因素(第(7)条)提供重要数据。

自1952年以来对围岩的变位量测工作就已成为新奥法施工不可缺少的工作了。

(20)第一次支护的形式及其设置的时间应根据所测得的岩体变形来确定(图7)。

图7岩体变形量测(21)混凝土应力测定、支护与围岩接触面应力测定及施工期间进行的收敛变形量测等测得的数据反馈到设计与施工中,是指导设计与施工的重要依据(图8)。

图8支护压力的量测(22)围岩的渗流压力以及作用于支护上的静水压力可通过各种排水设施或手段使之消除。

必要时,要在第一次支护和第二次支护之间,设置专门的防水层来解决防水问题。

上述的22条基本原理表明,不能把新奥法单纯地看成是一种施工方法或支护方法,而是一系列思想的综合和系统化,是一个具体应用岩体动态性质的完整的力学概念。

根据以上22条原理,新奥法的核心思想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支护要充分发挥围岩的承载能力。

新奥法根据现代岩石力学支护围岩共同作用原理,明确指出围岩是承载的主体,初次支护和最终衬砌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和调动围岩的强度,帮助围岩实现自撑,使隧道尽快形成一个能自撑的土壤或岩石承载环。

围岩一旦风化松动,岩体强度会大幅度降低,要发挥围岩的承载能力,首先一点就是尽可能不损害围岩原有的强度。

贯用的木支架和钢拱支架不能避免围岩出现松动,采用喷混凝土或锚喷支护封闭围岩壁面可以防止围岩风化和松动,减少围岩强度的降低。

因此,喷锚或锚喷支护是新奥法的重要特征。

从力学角度讲,新奥法构筑的隧道可以认为是由围岩支承环与一次被覆、二次被覆构成的厚壁圆筒(图5)。

支承环厚壁圆筒只有在全圆周上没有任何缝隙时才能起到圆筒的作用,形成闭合环非常重要。

围岩的工作特性取决于衬砌的封闭时间,因此,除非确认底板围岩是非常坚硬而无需设置底拱外,一般都要设仰拱,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尽快对底板进行支护以形成闭合环。

二、建立二次支护概念。

巷道开挖初期的应力调整过程中,围岩变形量大、速度快。

为适应这一特点,新奥法要求支护既能抑制围岩变形、防止围岩开裂松动,又要具有一定的可缩性,允许围岩适度变形,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支护受力,充分发挥围岩的支承能力。

锚杆支护是一种可缩性支护,但是喷层、混凝土衬砌却是刚度较大的脆性支护;喷层厚度大则刚度大,在变形压力作用下很快就会破坏。

为提高喷层和衬砌的柔性,初次支护要采用厚度较薄的薄壁结构,以减少弯矩,提高其变形适应能力。

当初次支护强度需要增强时,可以使用锚杆、钢筋网及钢拱架,而不是增加喷层或衬砌的厚度。

初次支护在于有控制地允许围岩变形,充分发挥围岩的支护能力,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好的支护效果。

二次支护的作用是提高支护的安全度,根据新奥法原则,二次支护也应采用薄壁结构,当围岩变形稳定后适时地完成。

三、建立隧道施工量测体系。

新奥法强调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系统的现场监测工作,以掌握围岩活动规律和巷道安全程度。

新奥法的初次支护参数设计,是在岩石力学基本理论基础之上,按照围岩分类及工程类比方法确定的,只有通过现场实测,才能对设计参数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达到最佳支护效果。

因此,量测工作是评价初次支护是否合理、施工方法与工艺是否正确、围岩状态是否稳定和确定二次支护时机的科学依据。

监测工作伴随着巷道施工的全过程,量测工作的好坏,是按新奥法施工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

(23)新奥法的应用范围大家都公认新奥法是隧道设计和施工可以接受的一种方法,它已有40多年的历史,而且今后肯定还会继续发展。

近几年来,由于在松软地层中采用新奥法施工的慕尼黑地铁、伦敦希思罗快车隧道、圣保罗地铁等工程发生了严重的坍塌事故,从而引起了对新奥法的非议。

本文从工程设计程序上考察了新奥法的设计范围、危险程度和实施方面。

1 什么是新奥法首先应当弄清什么是新奥法。

《隧道与隧道工程》杂志1981年发表的布朗的《新奥法展望》一文中明确地阐述新奥法是一种探索或基本原理,而不是一种施工方法和概括的主要法则。

他指出,许多论文根据隧道开挖和施工谈到新奥法,好象所用技术是施工方法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与使用格梁和喷射混凝土支护有关系。

相互制约的支护系统主要依靠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支护相结合来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

但支护系统并不局限于此,其他支护技术同样能满意地提供稳定性和控制变形的效果。

因此,新奥法是有关应用一套原理作为可靠的隧道工程施工的组成部分。

在自稳时间很短或有屈服可能的地方,尽可能保持岩体的剪切强度是一关键要素和重要法则。

施工中应用这一法则的最佳手段由拉布希威兹、米勒和潘切尔在50年代和60年代就形成公式并明确表达,标志着隧道工程技术大大前进了一步。

由于分析方法越来越复杂和有关地层支护技术的进步,很容易忘记40年代、50年代还没有计算机。

而现在看来过于简单的叙述,当时则为重要的用途服务。

同样,另一些人也得到类似的结论。

这应归功于拉布希威兹和他的同事们,(他们)提出了解和促进相互制约支护(主要是锚杆)的使用和严格施工程序。

荣誉也应归功于他们坚韧不拔地应用这些原理,尤其是在检验和提出需要系统检测的要点上。

他们对检测的尝试产生了更好地用仪器仪表量测的方法,而且首先集中在了解岩石强度、地应力和所需支护特性之间的关系。

1996年,针对科瓦里的批评,高鲁萨扩展了新奥法概念。

在“岩体承载功能、一般法则和特殊法则”的讨论中,高鲁萨详细陈述了在不同地层条件下多年的施工经验总结。

在岩体承载功能上直接回答了科瓦里的批评,即拱的形成,可能需要某些帮助来维持稳定性是很自然的,而且不需要新奥法的帮助就能实现。

自然,科瓦里是对的,但不幸的是绝大多数新奥法论文在序言中都叙述了有关“自承”拱的形成。

布朗的观点,尤其是高鲁萨强调涉及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理的框架已经用公式表示。

它采用了一些实际情况和很早以前就确立的法则,且由于没有把新奥法的内在联系作为一种设计概念,使其简化或允许其作为某些隧道工程的独特之处,不能把它认为是方法。

已经接受该概念及其法则的应用是可靠的隧道工程实施的组成部分。

有许多新奥法刊物提出了新奥法应用的真实见解,施工中对管理及应用需要采取的措施,以及需要保证其成功实践的观察水平。

这些论点强调了对其应用需下个定义并合理地管理。

如果地层特性不能准确确定(在设计阶段很少能准确确定),而采用特定支护系统和施工顺序要达到一定地层和支护特性的目标,则必然会有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