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新奥法施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5 初期Baidu Nhomakorabea护技术要点
7.5.2 锚喷支护工程特点 灵活性 及时性 密贴性 深入性 柔性 封闭性
锚杆种类

①全长粘结型锚杆:普通水泥砂浆锚杆、早强
水泥砂浆锚杆、树脂卷锚杆和水泥卷锚杆;

②端头锚固型锚杆;机械锚固锚杆、树脂锚固
锚杆、快硬水泥卷锚固锚杆;

③摩擦型锚杆 ;缝管锚杆、楔管锚杆、水胀锚杆; ④预应力锚杆; ⑤自钻式锚杆。
7.5.6 辅助支护
(1)稳定开挖面的支护方法 留核心土稳定开挖面;喷射混凝土封闭工作面的方法。 (2)超前锚杆或超前小钢管预支护的方法 (3)管棚钢架超前支护的方法 (4)地面砂浆锚杆预支护方法 (5)小导管周壁预注浆的方法 (6)超前围岩深孔预注浆加固地层方法
7.6 现场量测与监测技术要点
7.6.2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 (1)地质及支护状况观察 (2)周边位移 (3)拱顶下沉 (4)锚杆或锚索内力及抗拔力 (5)地表下沉 (6)围岩内部位移(洞内设点) (7)围岩内部位移(地表设点) (8)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 (9)钢支撑内力及外力 (10)支护、衬砌内应力、地表应力及裂缝量测 (11)围岩弹性波测试
7.2 新奥法施工流程
7.3 开挖技术要点
7.3.1 开挖方法 (1)全断面开挖法 顺序:全断面开挖—锚喷支护—浇筑混凝土衬砌。 适用于:Ⅳ~Ⅵ类石质隧道,可用深孔爆破。 特点:有较大的作业空间。开挖面较大,围岩相 对稳定性降低,要求有较强的开挖、出渣、运输 及支护能力。
7.3 开挖技术要点
(2)台阶开挖法 顺序:上半部开挖—拱部锚杆喷射砼支护—拱部衬 砌—下半部中央部分开挖—边墙部分开挖—边墙锚杆 喷射砼支护及衬砌。 适用于:Ⅱ~Ⅲ类较软而节理发育的围岩中。 特点:具有足够的作业空间和较快的施工速度,有利 于开挖面的稳定性,下部作业较安全;上下部作业有 时相互干扰,下部作业影响上部稳定性,增加对围岩 的扰动次数;宜采用轻型凿岩机打眼,不宜采用大型 凿岩台车。

(1)喷射混凝土工艺流程
(2)喷射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 原材料 水泥——42.5级以上 碎石或卵石(砾石)——粒径不宜大于15mm 砂——细度模数一般不宜大于2.5,含水率宜控制 在5%~7%,若超过7%,喷射时易造成堵管。 外加剂(速凝剂)——掺量约为水泥重量的2%~4 %。 水——饮用水


新奥法 :围岩本身具有“自承”能力,若采用正 确的设计施工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自承能力, 即可以使得经济效果达到最佳 。
7.1.2 基本要点


尽可能不扰动周边围岩,开挖之后及时 进行一次支护,然后视需要进行二次支 护。 支护都是柔性的,以适应围岩的变形。 目前采用经验统计类比的方法做预设计, 再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监测围岩的应力、 应变状况,按其发展规律来调整支护措 施。
普通砂浆锚杆

缝管式摩擦锚杆
胀壳式内锚头预应力锚杆(锚索)
普通中空注浆锚杆
塑料胀套锚杆
中空自钻式注浆锚杆
中空自钻式注浆锚杆
自钻式注浆锚杆
中空自钻式注浆锚杆
7.5 初期支护技术要点
7.5.4 喷射施工技术要点 采用喷射混凝土作为隧道工程Ⅱ~Ⅴ类围岩中临 时性和永久性支护,也可以与各种型式的锚杆、 钢纤维、钢拱架、钢筋网等构成复合式支护结构。 喷射混凝土工艺种类:干喷、潮喷、湿喷和混合 喷。
7.8 二次衬砌技术要点
(1)支护衬砌形式:整体式衬砌、复合式衬砌及喷锚衬砌。 (2)二次衬砌施工方法: 在围岩稳定后施工; 采用顺作法,由下而上,先墙后拱,连续浇灌; 采用模注砼作为内层衬砌; (3)模板类型:整体移动式模板台车、穿越式分体移动台车、拼装式 拱架模板 (4)二次衬砌施工时间确定: A、位移速率有明显减缓的趋势; B、拱脚附近水平收敛小于0.2mm/d,或拱顶位移速度小于0.15mm/d; C、初期支护表面没有再发展的明显裂缝; D、已产生的位移量(收敛量)占总位移量(总收敛量)的80%以上。
新奥法的主要原则


喷锚支护与新奥法是具有密切联系的。新奥 法不只是一种隧洞施工方法,并不等同于喷 锚支护。只有正确地应用岩石力学原理,综 合考虑上述各条指导原则,正确适时地采用 合理的支护手段,保证洞室的安全、经济, 才能称为新奥法。 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可归纳为:少扰动、 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
新奥法的主要原则

(1)围岩是洞室的主要承载结构,而不是单纯的荷载,它 具有一定的自承能力。 (2)尽量保持围岩原有的结构和强度; (3)尽可能作到适时支护。 (4)支护本身应具有薄、柔、与围岩密贴和早强等特性, 支护施工应及时快速,使围岩尽快封闭而处于三向受力状态。 (5)洞室尽可能为圆形断面,或由光滑曲线连接而形成的 断面,以避免应力集中。 (6)良好的施工组织和施工人员的良好素质对洞室结构施 工的安全、经济非常重要。合理安排防渗、排水、开挖、出 渣、支护、封闭底拱、导洞进度等项工序,形成稳定合理的 工作循环,也是新奥法施工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7.7 防水隔离层施工技术要点
(2)铺设技术要求: A、应在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和在二次衬砌灌注前进行; B、作业点距爆破面应大于150m,距灌注二次衬砌处应大于20m(防止 损坏防水层; C、拱部和边墙按环状铺设; D、塑料板宜用焊接,橡胶板用粘结; E、防水层用垫圈和绳扣吊挂在固定点上。固定点间距:拱部0.5~0.7m, 侧墙1.0~1.2m;
岩土工程施工
第7章 新奥法施工技术


7.1 概述 7.1.1 新奥法简介
奥地利学者L.V.Rabcewicz二十世纪60年代出提出了“新奥 地利隧道施工法” 。 New Austrian Tunnelling Method简称为“新奥法” (NATM)。 早期也称“欧洲隧道掘进法”或“收敛约束法” (Convergence Confinement Method)。
配合比
边墙 水泥:粗中混合砂:石子=1:(2.0~2.5):(2.5~2.0) 拱部 水泥:粗中混合砂:石子=1:2.0:(1.5~2.0)
砂率:45%~55% 水灰比:0.4~0.5
(3)喷射混凝土机械设备 (4)喷射混凝土施工要点
(1)喷嘴风压一般:0.1~0.15MPa; (2)喷射应分段、分部、分块,按先墙后拱、自下而上进行喷射; (3)喷嘴顺时针方向螺旋转动,一圈压半圈的横向移动,螺旋直径 约20~30cm; (4)分段长度不应超过6m; (5)喷嘴至岩面的距离为0.8~1.2m (6)调节好风压和水压; (7)一次喷射不能太厚; (8)分2~3层喷射,间隔时间5~10min(红星一型速凝剂),或 30min(碳酸钠速凝剂); (9)养护时间不少于7d。
7.1.4 新奥法的优点

表3-1 老方法与新奥法工程量对比
老方法 有效使用面积A 混凝土衬砌面积B 超挖面积C B+C 100 36 15 51 新奥法 100 7 3 10
7.1.4 新奥法的优点



(2)安全、适应性强; (3)可控制地表下陷量; (4)施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5)宜于做防水层。
7.5 初期支护技术要点
7.5.1 概述 初期支护:隧道开挖后,除围岩完全能够自稳而无须支护以 外,在围岩稳定能力不足时,则需加以支护才能使其进入稳 定状态,称为初期支护。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支护围岩。 超前支护:若围岩完全不能自稳,表现为随挖随坍甚至不挖 即坍,则需先支护后开挖,称为超前支护。 地层改良:需进行先注浆加固围岩和堵水,然后开挖,称为 地层改良。 二次支护:考虑到隧道投入使用后的服务年限很长,设计时 一般要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内层衬砌,以保证隧道在服 务过程中的稳定、耐久、减小阻力和美观等,称为二次支护。
7.1.3 适用条件及要求



深埋、浅埋、中等埋深均可;不同形状、不 同大小均可;不同地质条件均可(地下水丰 富时需先解决地下水问题); 勘测、设计、施工、控制各环节密切配合; 尽可能地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 ,采用控制 爆破(光面爆破、预裂爆破)。
7.1.4 新奥法的优点

(1)经济、快速。
若以面积A为100,设计衬砌量 B和超挖量的面积C。可以看出, 由于采用控制爆破、柔性 薄衬砌,新奥法的开挖量为老 方法的73%(110/151),衬 砌量为老方法的20%。此外, 还可省去全部木模和40%以上 的混凝土,降低支护成本30% 以上
7.4 出渣技术要点
(2)装渣方式
人工装渣或机械装渣。 (3)装渣机械 翻斗式装渣机 蟹爪式装渣机 立爪式装渣机 挖斗式装渣机 铲斗式装渣机 行走方式:轨道行走、轮胎行走、履带行走。
7.4 出渣技术要点
7.4.2 运输 有轨运输和无轨运输。 有轨运输:电瓶车及内燃机车牵引,斗车或梭式矿车运渣。 单线运输(应布设会让站)、双线运输(应布设渡线)。 无轨运输:燃油式动力、轮胎行走的自卸卡车。洞内转向可 以局部扩大洞径,设置车辆转向站,或设置机械式转向盘。
7.3 开挖技术要点
(3)分部开挖法(导坑超前开挖法) 台阶分部开挖法(用于一般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 上下导坑法(用于Ⅱ~Ⅲ类围岩) 上导坑超前开挖法(用于Ⅱ~Ⅲ类围岩) 单侧壁导坑法(用于围岩稳定性较差,隧道跨度较大, 地表沉陷难于控制时) 双侧壁导坑法(用于浅埋大跨度隧道,地表下沉量要 求严格,围岩条件特别差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