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乌镇,看木心美术馆》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散文阅读训练 教案
训练一词句理解练前提醒一抓两结合,理解重要句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5分)阅读文签:哲理散文+柔软心清净之莲林清玄①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
②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在街旁,有一种萧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③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老妇曾经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④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地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⑤偶尔在路上的行人陆桥站住,俯视着桥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窜的车流,却感觉那样的奔驰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这时我会想:到底哪里是起点?而何处才是终点呢?⑥偶尔在乡间小道上,发现了一株被人遗忘的蝴蝶花,形状像极了凤凰花,却比凤凰花更典雅,我倾身闻着花香的时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飘落下来,让我大吃一惊,这时我会想: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⑦偶尔在静寂的夜里,听到邻人饲养的猫在屋顶上为情欲追逐,互相惨烈地嘶叫,让人的汗毛都为之竖立,这时我会想:动物的情欲是如此的粗糙,但如果我们站在比较细腻的高点来回观人类,人不也是那样粗糙的动物吗?⑧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开出了一个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这时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么样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⑨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
新初中中考 语文 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天下一轮春秋月当今世界,乱云飞渡,危机四伏,人类仿佛在踢一场找不到球门的球赛。
怅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两千多年混沌、彷徨与苍凉的月华,从孔子诞生地尼山的上空静静地流淌下来,几分清朗,几分暖意。
2500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
他比苏格拉底年长82岁,比柏拉图年长124岁,比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
这意味着,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和谐社会”、“大同世界”,是历代儒家的共同理想,是中国梦的滥觞。
以“和”为________,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友好接驳,没有古希腊文明进程中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暴风骤雨,没有罗马天主教十字军东征的腥风血雨,也没有欧洲“五月花”号的凄风苦雨;以“和”为________,儒家主张平等,反对使用武力,中华帝国曾成为调停纷争、震慑强梁,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和”为________,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唐蕃古道,丝绸之路……海上生明月,儒香传万里;以“和”为________,中华文明雄峙瀚海,引渡异域文明的夜航,马可·波罗、利玛窦、遣唐使踏浪而来。
“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
孔子是人类的慧根。
他指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也开辟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
孔子师先儒而有独创,集大成而有深造,尊古但不守旧,坚守却能应变,创新与包容的禀赋优势成就了儒学的博大精深。
其后,孟子、荀子、汉唐经学、程朱理学……直至现代新儒,儒家文明蔚为大观。
在东方,它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在西部,它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相生相荣;大约400年前,《论语》等儒家经典就译为法文、英文、拉丁文,影响过伏尔泰、马克思等大批西方思想家;儒家思想在与外来佛教、基督教的碰撞中借鉴吸收,以超强的内敛能力、消化能力、同化能力和愈合能力,守住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主体,为形成和接续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阅读理解答案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阅读理解答案乌镇是浙江省桐乡市的一个古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景和富有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在这个美丽的古镇上,曾经居住过许多著名的文化名人,其中就包括木心先生。
木心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和出版家,他对于中国当代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化地标”。
如果有机会去乌镇,肯定会有人想要去看望木心先生,感受一下他的智慧和才华。
但是眼下似乎很难得到这个机会,不过我们还是可以通过阅读木心先生的作品来了解他的思想和艺术观。
首先,必须提到的是木心先生的代表作《木心自选集》,这本书是他自己编选的,在书中收录了他的一些重要作品和评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木心先生的文化背景和他对于文学艺术的独特见解。
木心先生对于文学艺术有着独到的洞见,他不仅关注艺术形式的创新和突破,更注重作品内在的人文关怀和精神追求。
他认为一个作品应该具有生活的力量和智慧的力量,通过艺术创作来传递人类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美好。
除了文学作品之外,木心先生还是一个出色的艺术评论家和策展人。
他在《木心的画笔》一书中对于绘画艺术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文字来描绘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作品的内涵。
他曾经策划过多个艺术展览,通过展览来传递和表达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思考。
在乌镇这个古镇上,木心先生也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思想。
他曾经在这里居住和工作,他深深地爱着这个古镇的美丽和独特的文化氛围。
他曾经说过:“乌镇是一个文化富饶的地方,这里有着浓厚的文学和艺术气息。
”他把乌镇当作自己的故乡,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敬仰。
总的来说,木心先生是一个全才型的文化名人,他在文学、艺术和出版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和贡献。
他的思想和作品都是我们值得去阅读和思考的。
虽然不能亲自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但是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思想和艺术观,感受到他对于文化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9.《说“木叶”》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9.说“木叶”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小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语段借用前人的诗句来描写江南的雪景。
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
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例如吴均的“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而古诗中也有用“高树”的,如曹植的“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可是“高树多悲风”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
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叶子越多,感情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岂不正有“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
“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江苏专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文本阅读——单文精练单文精练一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含解析)
单文精练一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李娟①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
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②十三岁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
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
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和艺术,看水边的桃花开了,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③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画画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
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舒适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一生,为艺术甘愿忍受冷清和寂寞。
④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抚摸过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横亘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⑤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他仿佛一个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脉络。
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融会贯通。
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不说教,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却如万马奔腾。
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一切大家,解读他们不寻常的人生。
⑥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墙上挂着他在纽约时拍摄的一张照片,中年的他穿着黑色的毛呢大衣,手里一根手杖,头上戴着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脸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
他仿佛一位民国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⑦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夜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
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
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灵性、洁净,却无比悲伤和苍凉。
⑧在美术馆中看见他在狱中的手稿。
“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
新初中中考 语文 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天下一轮春秋月当今世界,乱云飞渡,危机四伏,人类仿佛在踢一场找不到球门的球赛。
怅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两千多年混沌、彷徨与苍凉的月华,从孔子诞生地尼山的上空静静地流淌下来,几分清朗,几分暖意。
2500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
他比苏格拉底年长82岁,比柏拉图年长124岁,比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
这意味着,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和谐社会”、“大同世界”,是历代儒家的共同理想,是中国梦的滥觞。
以“和”为________,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友好接驳,没有古希腊文明进程中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暴风骤雨,没有罗马天主教十字军东征的腥风血雨,也没有欧洲“五月花”号的凄风苦雨;以“和”为________,儒家主张平等,反对使用武力,中华帝国曾成为调停纷争、震慑强梁,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和”为________,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唐蕃古道,丝绸之路……海上生明月,儒香传万里;以“和”为________,中华文明雄峙瀚海,引渡异域文明的夜航,马可·波罗、利玛窦、遣唐使踏浪而来。
“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
孔子是人类的慧根。
他指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也开辟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
孔子师先儒而有独创,集大成而有深造,尊古但不守旧,坚守却能应变,创新与包容的禀赋优势成就了儒学的博大精深。
其后,孟子、荀子、汉唐经学、程朱理学……直至现代新儒,儒家文明蔚为大观。
在东方,它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在西部,它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相生相荣;大约400年前,《论语》等儒家经典就译为法文、英文、拉丁文,影响过伏尔泰、马克思等大批西方思想家;儒家思想在与外来佛教、基督教的碰撞中借鉴吸收,以超强的内敛能力、消化能力、同化能力和愈合能力,守住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主体,为形成和接续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李娟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
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十三岁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
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
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和艺术,看水边的桃花开了,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画画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
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舒适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一生,为艺术甘愿忍受冷清和寂寞。
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抚摸过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横亘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他仿佛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脉络。
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融会贯通。
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不说教,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却如万马奔腾。
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一切大家,解读他们不寻常的人生。
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墙上他在纽约的一张照片,中年的他穿着黑色的毛呢大衣,手里一根手杖,头上戴着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脸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
他仿佛一位民国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夜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
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
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灵性、洁净,却无比悲伤和苍凉。
在美术馆中看见他在狱中的手稿。
“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
有一次,他被关进积水的防空洞里,那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
木心《乌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木心《乌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坐长途公车从上海到乌镇,要在桐乡换车,这时车中大抵是乌镇人了。
五十年不闻乡音,听来乖异而悦耳,麻痒痒的亲切感。
“这里刚刚落呀,乌镇是雪白雪白了。
” 高亢清亮,中年妇女的嗓音,她从乌镇来。
站上不会有人在乎这句话,故乡是专向我报讯的。
到站,一下车便贪婪地东张西望。
在故乡,食则饭店,宿则旅馆。
半夜为寒气逼醒,再也不能入睡。
窗帘的缝间,透露楼下的小运河,岸上人家的灯火映落在黝黑的河水里,波光微微闪动,周围是浓重的压抑的夜色,雪已经停了。
五十年无祭奠无飨供,祖先们再有英灵也难以继存,魂魄的绝灭,才是最后的死。
我,是这个古老大家族的末代苗裔,我之后,根就断了,傲固不足资傲,谦亦何以为谦?生活之网在空中飘,一无着点。
我肩背小包,手提相机,单身走在故乡陌生的街上。
寒风中冒出热气的是点心店,照例是中年的店主,照例笑呵呵,照例豆浆粽子,我食不知味地吃完了,天色曦明,我得赶程“回家”。
过望佛桥,走一阵,居然就是观音桥,我执著了方向感,可以自主地向我的“童年”走去。
当年的东大街两边全是店铺,行人摩肩接踵,货物庶盛繁缛,充满了炒锅声、锯刨声、打铁声、弹棉絮声、碗盏相击声、小孩叫声、妇女骂声,现在是一片雪后的严静。
这是一条死街,要构成这样肃穆阴森的氛围是不容易的,这是一种成熟的绝望的仪式,使我不以为是目击的现实,倒像是落在噩梦之中,步履虚浮地往前走。
我来乌镇前所调理好的老成持重的心境,至此骤尔溃乱了。
原本正门开在高墙之下,白石铺地,绿槐遮荫,坚木的门包以厚铁皮,布满网格的铜馒头,两个狮首衔住铜环,围墙顶端作马鞍形的起伏,故称马头墙。
现实的矮墙居中有两扇板门,推之,开了。
大片瓦砖场,显得很空旷,尽头巍巍然一座三开间的高屋,栋柱梁椽撑架着大屋顶,墙壁全已圮毁。
厅后应是左右退堂,中间通道,而今也只见碎砖蒿莱。
我神思恍惚,就像我是个使者,衔命前来凭吊,要将所得的印象回去禀告主人,这主人是谁呢?东厢,一排落地长窗,朝西八扇,朝南是六扇,都紧闭着。
木心《乌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木心《乌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坐长途公车从上海到乌镇,要在桐乡换车,这时车中大抵是乌镇人了。
五十年不闻乡音,听来乖异而悦耳,麻痒痒的亲切感。
“这里刚刚落呀,乌镇是雪白雪白了。
” 高亢清亮,中年妇女的嗓音,她从乌镇来。
站上不会有人在乎这句话,故乡是专向我报讯的。
到站,一下车便贪婪地东张西望。
在故乡,食则饭店,宿则旅馆。
半夜为寒气逼醒,再也不能入睡。
窗帘的缝间,透露楼下的小运河,岸上人家的灯火映落在黝黑的河水里,波光微微闪动,周围是浓重的压抑的夜色,雪已经停了。
五十年无祭奠无飨供,祖先们再有英灵也难以继存,魂魄的绝灭,才是最后的死。
我,是这个古老大家族的末代苗裔,我之后,根就断了,傲固不足资傲,谦亦何以为谦?生活之网在空中飘,一无着点。
我肩背小包,手提相机,单身走在故乡陌生的街上。
寒风中冒出热气的是点心店,照例是中年的店主,照例笑呵呵,照例豆浆粽子,我食不知味地吃完了,天色曦明,我得赶程“回家”。
过望佛桥,走一阵,居然就是观音桥,我执著了方向感,可以自主地向我的“童年”走去。
当年的东大街两边全是店铺,行人摩肩接踵,货物庶盛繁缛,充满了炒锅声、锯刨声、打铁声、弹棉絮声、碗盏相击声、小孩叫声、妇女骂声,现在是一片雪后的严静。
这是一条死街,要构成这样肃穆阴森的氛围是不容易的,这是一种成熟的绝望的仪式,使我不以为是目击的现实,倒像是落在噩梦之中,步履虚浮地往前走。
我来乌镇前所调理好的老成持重的心境,至此骤尔溃乱了。
原本正门开在高墙之下,白石铺地,绿槐遮荫,坚木的门包以厚铁皮,布满网格的铜馒头,两个狮首衔住铜环,围墙顶端作马鞍形的起伏,故称马头墙。
现实的矮墙居中有两扇板门,推之,开了。
大片瓦砖场,显得很空旷,尽头巍巍然一座三开间的高屋,栋柱梁椽撑架着大屋顶,墙壁全已圮毁。
厅后应是左右退堂,中间通道,而今也只见碎砖蒿莱。
我神思恍惚,就像我是个使者,衔命前来凭吊,要将所得的印象回去禀告主人,这主人是谁呢?东厢,一排落地长窗,朝西八扇,朝南是六扇,都紧闭着。
到乌镇看木心美术馆阅读理解
到乌镇看木心美术馆阅读理解
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一定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乌镇的木心美术馆呀!
我跟你们说,乌镇那可是个充满诗意的小镇啊。
想象一下,你漫步在那青石板路上,周围是古色古香的建筑,是不是感觉时光都倒流了?就在这美妙的地方,有一座木心美术馆!比如说,它就像是一个隐藏在时光角落里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我第一次走进木心美术馆的时候,真的被震撼到了。
那里面的氛围,哇哦,简直绝了!各种艺术作品摆放得恰到好处,就好像它们本来就该在那里一样。
你看那一幅幅画作,不就像是一扇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吗?
我在里面慢慢地走着,欣赏着每一件作品,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木心先生的内心世界。
嘿,这难道不神奇吗?我当时就在想,这可真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啊!我和旁边一同参观的人忍不住交流起来,“哇,你看这个多有意思!”“可不是嘛,真的太棒了!”我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
在木心美术馆里,时间都好像变得不重要了,你可以尽情地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
这可不是那种随便看看就完事儿的地方,这是能让你心灵都得到
洗礼的地方啊!所以啊,你们还等什么呢?赶紧去乌镇看木心美术馆吧,相信我,你们绝对不会后悔的!这就是我的观点,去乌镇,一定要走进木心美术馆,去感受那份独特的魅力!。
木心《乌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木心《乌镇》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坐长途公车从上海到乌镇,要在桐乡换车,这时车中大抵是乌镇人了。
五十年不闻乡音,听来乖异而悦耳,麻痒痒的亲切感。
“这里刚刚落呀,乌镇是雪白雪白了。
” 高亢清亮,中年妇女的嗓音,她从乌镇来。
站上不会有人在乎这句话,故乡是专向我报讯的。
到站,一下车便贪婪地东张西望。
在故乡,食则饭店,宿则旅馆。
半夜为寒气逼醒,再也不能入睡。
窗帘的缝间,透露楼下的小运河,岸上人家的灯火映落在黝黑的河水里,波光微微闪动,周围是浓重的压抑的夜色,雪已经停了。
五十年无祭奠无飨供,祖先们再有英灵也难以继存,魂魄的绝灭,才是最后的死。
我,是这个古老大家族的末代苗裔,我之后,根就断了,傲固不足资傲,谦亦何以为谦?生活之网在空中飘,一无着点。
我肩背小包,手提相机,单身走在故乡陌生的街上。
寒风中冒出热气的是点心店,照例是中年的店主,照例笑呵呵,照例豆浆粽子,我食不知味地吃完了,天色曦明,我得赶程“回家”。
过望佛桥,走一阵,居然就是观音桥,我执著了方向感,可以自主地向我的“童年”走去。
当年的东大街两边全是店铺,行人摩肩接踵,货物庶盛繁缛,充满了炒锅声、锯刨声、打铁声、弹棉絮声、碗盏相击声、小孩叫声、妇女骂声,现在是一片雪后的严静。
这是一条死街,要构成这样肃穆阴森的氛围是不容易的,这是一种成熟的绝望的仪式,使我不以为是目击的现实,倒像是落在噩梦之中,步履虚浮地往前走。
我来乌镇前所调理好的老成持重的心境,至此骤尔溃乱了。
原本正门开在高墙之下,白石铺地,绿槐遮荫,坚木的门包以厚铁皮,布满网格的铜馒头,两个狮首衔住铜环,围墙顶端作马鞍形的起伏,故称马头墙。
现实的矮墙居中有两扇板门,推之,开了。
大片瓦砖场,显得很空旷,尽头巍巍然一座三开间的高屋,栋柱梁椽撑架着大屋顶,墙壁全已圮毁。
厅后应是左右退堂,中间通道,而今也只见碎砖蒿莱。
我神思恍惚,就像我是个使者,衔命前来凭吊,要将所得的印象回去禀告主人,这主人是谁呢?东厢,一排落地长窗,朝西八扇,朝南是六扇,都紧闭着。
吉林省辽河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1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三3月月考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虽然有关《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仍待细究,但我们有理由认定,“王官采诗”的说法值得注意.“采诗”是从上古传下的制度,周王朝的统治者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采集歌谣,以此观风俗、察得失。
也正因为如此,《诗经》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和一部教材,它能够在贵族子弟尚未广泛深入接触社会之前,丰富和健全他们的知识和情感。
孔子在谈到读《诗经》的益处时,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已将《诗经》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毛诗故训传》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加以注解,这为人们理解《诗经》及产生它的时代提供了一种路径.受前贤著述启发,三国吴人陆玑撰成《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不仅提拈出《诗经》中动植物的名称,还附述其样貌、形态、功用和生长环境,有时更综合对比不同地域的不同称呼以丰富人们对该物之认知。
比如《秦风・蒹葭》中第一句“蒹葭苍苍”,陆疏云:“蒹,水草也。
坚实,牛食之令牛肥强.青、徐州人谓之蒹,兖州、辽东通语也。
葭,一名芦菼,一名薍,薍或谓之荻,至秋坚成,则谓之萑,其初生三月中,其心挺出,其下本大如箸,上锐而细,扬州人谓之马尾,以今语验之,则芦薍别草也。
2021年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李娟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
我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十三岁时的木心,在枕水而建的院落里,听着乌篷船吱呀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
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看水边的桃花开,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绘画用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
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生,甘愿为艺术忍受冷清和寂寞了。
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地抚摸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那么他仿佛是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了中西文化的脉络。
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
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从不说教,也从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如万马奔腾。
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一切大家,解读他们不寻常的人生。
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的墙上有他在纽约时的一张照片,中年的木心先生穿着一袭黑色的毛呢大衣,手拿一根手杖,头上戴着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险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
他仿佛一位民国时期的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天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
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
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充满灵性,洁净而纯真,却又无比的悲伤和苍凉。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专题一 单文精练 第三篇 去乌镇 散文阅读
第三篇去乌镇·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李娟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
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十三岁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
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
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和艺术,看水边的桃花开了,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画画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
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舒适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一生,为艺术甘愿忍受冷清和寂寞。
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抚摸过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横亘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他仿佛一个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脉络。
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融会贯通。
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不说教,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却如万马奔腾。
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一切大家,解读他们不寻常的人生。
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墙上挂着他在纽约时拍摄的一张照片,中年的他穿着黑色的毛呢大衣,手里一根手杖,头上戴着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脸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
他仿佛一位民国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夜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
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
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灵性、洁净,却无比悲伤和苍凉。
在美术馆中看见他在狱中的手稿。
“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
2021年江门市新会体育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1年江门市新会体育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基层避责是指基层政府各管理主体采取诸多策略规避由其职位带来的直接责任和潜在责任,以避免自身利益受到损失。
这一概念界定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虽然避责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行政行为,但基于社会影响的直接性角度,本文只关注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避责。
本文所指的基层政府包括市、县、区和乡、镇两级政府,并涵盖了基层治理过程中的多元主体,即在职能分工、权责配置中存在较大差异的“官僚群体、派生群体和雇佣群体”。
第二,避责行为主要规避的是直接责任和潜在责任。
在层级管理体制下,上级通过激励、约束机制对基层行政过程进行控制,虽然各机构和行政人员均有建立在职能分工基础上的书面权责说明,但由于既有规定过于宽泛模糊,并且基层行政主体需承办大量的临时性任务和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故避责行为所规避的不仅是书面上的直接责任,还包括法定职责外的其他潜在责任。
第三,在成本——收益权衡的基础上,避责行为的目的在于减少利益损失。
由于行政过程中体现出的不同利益诉求、行为偏好和价值观念,解释避责现象自然无法忽视基层政府内部成员的混合动机及其构成逻辑。
作为基层在权责分立结构下应对风险的行为选择,避责极具复杂性和多样性。
基层工作人员通过对风险和收益的整合分析,在不同情况下条件式地选择不同避责行为,并且会根据策略的实际效果进行动态组合。
各种避责行为是并行不悖的,多种行为可同时存在,并进行区别性搭配和组合。
根据近年来对基层政府的田野调查和跟踪观察,在对第一手访谈资料和现实情况开展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决策树和类型学的分类方法,从两个维度出发对现阶段基层政府中普遍存在的避责行为进行分析(见图1)。
图l基层避责的具体策略分类一是时间序列维度。
基层行政人员在采取避责行为时呈现出序贯决策的形式,这种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选择可主要划分为事前主动选择和事后被动应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3.2散文阅读(押题专练)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专题3.2 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端午的阳光熊红久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
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
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
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
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
在结束自己肉体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
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
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
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
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乌镇,看木心美术馆
①2015年冬天,初雪。
第二次到乌镇,木心美术馆已经落成。
②人来人往的乌镇,地道的江南水乡味道。
一如木心《从前慢》的诗: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③行者以为千年往事都这般活在寻常巷陌里头,走着走着,不免发现整个镇却似一个怀旧的
情绪博物馆。
那些缠绵的温情,忐忑的相思,在水中,在摇橹声里,在拐角的小桥上,在长
街夜色拥挤的人群中,盈盈绕绕,都陈列在眼皮底下,久了让人无味。
④西栅的美术馆却安静。
一方宁静的水上,横竖几抹白色的墙,极简约的外观,像是一顶桥。
听说临终的木心看着美术馆设计图,喃喃自语。
今天的美术馆,进门就见到这句话:“风啊,水啊,一顶桥”。
⑤想到桥这个意象,就想到读木心作品的感觉。
木心的作品,很有一段时间不为人所知。
2007年春天,我初读《哥伦比亚的倒影》,一片错愕,随手在页眉上涂写:“看木心的散文有点
颠覆传统的感觉,不是习见的散文,在形而上的思索中,隐约见到一些作者经历的影子,暗
暗让人揣摩其家当是大户,生当盛世自然顾盼生姿,乱世也见许多讲究。
”我揣测“木心也许是那种在欧美成熟的作家吧,眼界和视野都远较土生土长者开阔,也怪异。
⑥那时候不知道木心其人,不知道文字里头那些氤氲的味道,是做作还是自然流露?揣测的
心境很像梁文道说的:“刚刚在大陆出版作品的时候,大家以为他(指木心)是台湾作家,或是不知从哪儿来的海外作家;更早在台湾发表作品的时候,那边的圈子也在探听是不是一个
民国老作家重新出土。
”
⑦这么多年下来,木心也终于只是在读者圈中知晓。
仅此而已。
⑧乌镇东栅有木心故居,西栅有木心美术馆,都不引游人注目。
我们在故居门口排队,蜂拥而过的游客会偶尔驻足问,这里边有什么好玩的?得到一个回答后,“哦”的一声,继续跟着导游的旗帜和小喇叭中的解说词远去了。
⑨“大家看门前的大狮子,传说王母娘娘……”总是如此。
劣质的导游词不知道谁写就,所有的景点都充斥着虚假的传说。
游人们心底没有神话,对传说也“哦”的一声,和导游彼此心照不宣,又继续赶点去了。
⑩木心美术馆里并没有传说。
庶几近之的,或者也有。
陈列在展柜中细如蚊蚋的狱中书简,
让狱中岁月一如传说。
美术馆兴建背后的师生情谊,见古礼古风一如传说。
传说有时候就是这不能言说的历史吧,有时候就是遗失不再有的情怀吧。
?我们在美术馆前面拍照,雪在栏杆上积得有些厚。
朔风射眼,冻得南来的人瑟瑟地抖。
步行的游客经过,也取个背景拍几张照,听说要再购票进入,追问一句:“木心是谁?”转身走了。
?木心是谁?馆内还是有零星的介绍的,旧物如新,旧语如新,在展厅的光色声影中。
其
实,我是在想,把木心美术馆建在乌镇好么?乌镇古镇其表繁华其里,再好的人,再好的东西,会不会被如织的游人的目光洗去特质,最终如不远处的茅盾故居一般,成了导游嘴里一处乏善可陈的老房子?
?木心的特质是什么?我曾经想,他的文字是荒原、雪域,越读越在阔大的平淡中觉出滋
味。
有时候,读到“花叶茜明、萧闲、葛蕊”这样的词语,会突然怔住,觉得自己落到一个
阳光明媚的花园,推门出去,却突然是古长安的街巷。
推门进去,却是一个现代感十足的建筑。
木心美术馆融合着现代建筑的干练和明快。
走进去,沉浸,逐渐沉浸,彻底地沉浸。
?灰白的展厅墙上,一行行镌刻着木心的诗。
那韵味,像一颗琥珀,闪烁着时光流逝的光
芒。
?“你这样吹过 /清凉,柔和 / 再吹过来的 / 我知道不是你了”
?“每夜,梦中的你/梦中是你 / 与枕俱醒 / 觉得不是你 / 另一些人 / 扮演你入我梦中/ 哪有你,你这样好 / 哪有你这样你”
?这些诗,是韦庄?晏殊?还是木心?思念的唯一,时空里头的荒凉,亘古以来的诗人各
有意境,却有共同的悲凉。
?2015年冬天,初雪。
第二次到乌镇,只看一个木心美术馆。
(取材于吴合众的同名散文)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木心故居和木心博物馆不引人注目的根本原因,是木心其人和木心的作品并不为大
家所知晓。
B.文章⑨⑩段中,作者对木心美术馆“传说”的解读和导游口中的传说是不一致的,前者
是真实的过往经历,后者是虚假的神话。
C.第?段的画线句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木心诗歌的韵味随着时光的流逝,越发
醇厚有历史感。
D.文章的开头段和结尾段,形式相近,内容互相照应,使文章形成圆形抒情结构,给读者
以回旋的韵律之美。
7.文章开头引用木心的诗,体现了怎样的匠心?请简要分析。
8.“其实,我是在想,把木心美术馆建在乌镇好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疑问,请结
合全文分析。
【答案】
6. A
7.(1)开头引用木心的诗,是对乌镇地道的江南水乡味道进行诗意诠释。
(2)为下文转向描写木心美术馆作铺垫。
(3)与后文中参观者的浮躁、喧嚣形成对比。
(4)与结尾引用木心诗作,形成照应。
(5)增添了文章的诗意美(艺术美)。
8.(1)乌镇古镇其表繁华其里,木心美好的文学特质不能得到欣赏和珍视。
(2)乌镇的游人和导游精神肤浅,心理浮躁,只是把木心美术馆当做乏善可陈的旅游景点。
(3)乌镇似一个怀旧的情绪博物馆,而木心美术馆馆内对木心零星的介绍却旧物旧语如新,缺少时间的沉淀,二者难以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