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勤:出家、思凡、大还俗——谈《旧制度与大革命》

合集下载

顾炎武的诗学史意义

顾炎武的诗学史意义

顾炎武的诗学史意义顾炎武(1613~1682)是明清之际最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之一,就学问的广博论,一时无出其右。

前人评价亭林之学,往往推崇他以实证方法,开乾嘉考据学的先河,其实就考据而言,亭林的学问远未臻精密。

钱大昕纠弹?日知录?中率尔未确之说,甚至以为未尽脱明人旧习。

我想,假设以乾嘉之学的标准衡量,钱大昕的判断似不为过言。

亭林学术的真髓实际在寓学问思辨于典礼制度的考究之中,在实证性的考据中说明古今之变、治道之要,他的全部著述都贯注着通古今之变的闳通见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淑世情怀。

这种见识和胸襟成就了亭林学术博大的气象。

置身于改朝换代之际,汉文化的沦亡促使他思考天翻地覆的历史变革,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救亡呼声〔注: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条云:“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1梁启超在?无聊消遣?一文中引亭林语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遂为名言。

参看蒋寅?明清之际知识分子的命运与选择?,收入?学术的年轮?〔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那么思起而有以救之〞[1]〔?与潘次来?,p.166〕。

这种富于实践精神的学术取向,决定了他对文学的独特理解,也决定了文学在其学术中的位置。

作为文化振兴和改造的内容之一,文学在某种意义上被付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屋建瓴的思考。

这么说当然不是着眼于动机,而应该说是着眼于某种结果。

因为顾炎武平生最鄙视文人,他自己也从来不以文士立身处世,所以很少单纯地思考文学问题,更少专门探讨诗学问题,他有关文学的研究和议论往往与经史之学密切相关。

当代学者将顾炎武诗论概括为:〔一〕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要求诗歌反映现实;〔二〕诗主性情,不贵奇巧;〔三〕提倡自出己意,反对模仿依傍;〔四〕主张多读书,强调博学〔注:张兵?顾炎武诗歌理论初探?,?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陈祖武?清初学术思辨录?第四章“务实学风的倡导者顾炎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李世英?清初诗学思想研究?,敦煌出版社2000年版。

07煜编【中国当代文学】考研资料

07煜编【中国当代文学】考研资料

[煜編]文學考研資料彙編[中國當代文學]這段歷史中,有我要走的影子、道路和腳印。

——落煜[煜编]文學考研資料前言與說明前言我,落煜,河南新乡人,现就读于洛阳师范学院,以第三名的成绩考上南京大学的古代文学硕士(前两名是南大本校的)。

在2011年6月至8月,笔者历近百日,总结了这四百馀页的考研资料。

它们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四卷,[中国现当代文学]二卷,[古代汉语]一册,[语言学概论]一册,[文艺学概论]一册,[文艺学概论名词解释]一册,[外国文学名词解释]一册。

编完之后,又在去年最后的百馀日里,一边记诵,一边修改,时至今日,方修订完毕。

将这套粗陋芜鄙的资料公诸于世,我有些自己的想法。

考研,作为相对公平合理的选拔形式,要求我们系统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

作为备战文学硕士的我们,试卷以应试题的面目出现,我们不得不以“一二三四”诸答题模式应对;而真正能够提升我们功力的,却在文本..之中。

所以,笔者把略备的资料贡献出来,希望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去精读文本,博览群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硕士(而不是只背了一脑袋“一二三四”的学子)。

当然,这些资料亦能使大家事半功倍(这是无需赘言的)。

但是,诸位,这套资料在被你发现的同时,已有千千万万的对手拥有了它。

所以,你们最终拼的不是记忆力,而是,功底..。

说明1任何资料的编纂,虽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科学性,但也不可避免地渗入著者的个性。

这些资料在力求全面的同时,难免会有一些不平衡,还望诸研友见谅。

(比如,在[古代文学]中,由于笔者热心于先秦、古小说,资料里便出现了一些与考试无关的内容。

)2打印本资料时,建议用word2003或word2007,字库内有楷体_GB2312、黑体、宋体,这样可显示出资料中的重点、次重点、一般知识点等。

3一般情况下,标题用黑体,正文用小五宋体,并以加黑、楷体、六号小字等方式来区分重点与一般知识点。

(字体在屏幕中显得虽小,但打印出来后十分清晰。

页数不至于太多,便于大家携带与记诵。

《旧制度与大革命》十余种译本出版-托克维尔走红中国2013.1.271

《旧制度与大革命》十余种译本出版-托克维尔走红中国2013.1.271

《旧制度与大革命》十余种译本出版托克维尔走红中国■本报记者原业伟2013年1月27日2012年底,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悄然在知识界、阅读界走红,一时洛阳纸贵,商务印书馆的译本一个月间销售就达十几万册。

新版本如雨后春笋涌现,目前记者所见,自2012年底到2013年初,已经有至少十家出版社出版了此书的新译本。

而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已经脱销,川教社副社长张士龙告诉《出版商务周报》记者,导读的作者冯棠即商务印书馆《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译者,出版社正在考虑重印此书。

搭时代便车销量激增商务印书馆版本《旧制度与大革命》责编张艳丽接受《出版商务周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此书的编辑出版工作。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商务印书馆策划了一系列法国史的丛书,此书为其中一本。

1992年,法国史学会会长张芝联负责组稿遴选工作,推荐了自己的研究生冯棠翻译此书,并执笔中译本的序言。

张芝联和北大法语系教授桂裕芳校对。

冯棠是一位资深译者,曾经为商务印书馆翻译西耶斯的《论特权》、热纳维埃夫·多古尔的《中世纪的生活》等名著。

该书1856年在法国出版,同年英美就出版了英文版,但真正在西方热销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原著出版135年之后中译本首次出版,采用精装本,首印2000册,只有学术圈购买。

1996年商务印书馆编辑“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时,收录了此书。

到2012年中开始有畅销趋势,8月份商务印书馆重新设计了封面,在封面和腰封上刊登译者简介和评价文字。

11月底销售急剧上升,如今累计印量已达20多万册。

译本各具特色选择多样新译本的译者、封面和腰封设计、编排、注释、推荐语等特色各不相同。

本书译为中文虽然不到20万字,但翻译难度很大,涉及历史学、地理学、政治学、法律史学等等诸多学科的知识。

记者发现,很多新版本都在书中注明,参考了商务版的冯棠译本,也有些译本,将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表现18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的画作《自由引导人民》,作为此书封面,其实此书论述的是1789年法国革命,引用此画作图书封面,有张冠李戴嫌疑,可能误导读者。

朱学勤:从文化革命到“文化革命”

朱学勤:从文化革命到“文化革命”

朱学勤:从文化革命到“文化革命”朱学勤:从文化革命到“文化革命”2745次主持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里是《世纪大讲堂》我是王鲁湘,大家好。

我们都熟悉两个名词,一个叫文化,一个叫革命,那么什么是文化,什么是革命,我们其实并不很了解,尤其是当把文化和革命这两个词捏到一起成为一个词组的时候,叫做文化革命这个词我们大家就更熟悉了,特别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的父兄辈的这一代人来说它不仅是一个名词,而且是一段惨痛的记忆和一段生活经历。

那么从文化革命再到带引号的“文化革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今天我们请来了中国的思想家朱学勤教授,来给我们谈一谈这个话题,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朱学勤教授。

朱学勤:1952年生于上海,初中毕业后赴河南兰考县插队落户,恢复高考之后相继在陕西师大取得历史系硕士,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

现为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中国学界和评论界的一位重量级的人物,被与誉为当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

已有著作:《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比尔》、《风声雨声读书声》、《书斋里的革命》等,其中《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志》获1999年中国国家图书荣誉奖。

主持人:请坐,请坐。

朱先生您说你特别服膺梁漱溟先生的一句话,就是梁漱溟对学者做了两种划分。

一种是学术中人,一种是问题中人,你说你非常敬佩前一种人,但是您好像命中注定只能做后一种人。

就说您是一个问题意识很强的学者,那么我想这种问题意识的出现一定和你的经历有关,就是和文化革命的那一段时期,和文化革命这件事情一定有很密切的关系。

我有有限的几次出国的经历,这些经历也告诉我,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它的文化传统,它的经济模式的选择,它的政治制度模式的选择,这三者是可以有相对的独立性,并行不悖的。

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它的文化并不发生翻天覆地的革命的时候,或者一个地区,并不发生没有发生过文化革命长达六十几年的这种动荡的时候,旧有的传统文化跟最新的这种宪政民主,他们之间是可以并行不悖,可以嫁接在一起。

朱学勤谈《旧制度与大革命》2

朱学勤谈《旧制度与大革命》2

朱学勤谈《旧制度与大革命》之二什么是自由派贵族前面说过,托克维尔出身于自由派贵族,他们最可贵的不是贵族身份,而是不因自己家世被毁痛诋革命,一股脑儿“告别革命”。

托克维尔幼年影响来自他的母系,尤其是他母亲的祖父——马勒〃施尔博,曾出资赞助启蒙运动、百科全书出版事业。

法国走向大革命3.0恐怖,议会审判路易十六,群言汹汹,只有这位自由派老贵族挺身而出,为落难国王担任辩护律师,他本人也因此被送上断头台。

老贵族慷慨留言:“我在国王面前为人民辩护,我在人民面前为国王辩护!”托克维尔曾回忆幼时家庭氛围,合家吟唱缅怀国王从容赴死的歌曲,黯然落泪。

他父母也曾双双下狱,被判死刑。

幸亏发生“热月政变”,热月党人“落实政策”,社会还俗,父母出狱,断头台下捡回性命。

托氏家族还有一个远亲夏多布里昂,是法国文学史上以伤感著名的浪漫主义代表人物,也是自由派贵族。

成年以后,托克维尔继承了先辈内在的精神风骨,但公开拒绝继承贵族的世袭名衔,以自由主义视角总结法国革命成败教训,超越家族得失,视野开阔,独成一家,其成就超过同时代研究法国大革命、发明“阶级斗争历史观”并被马克思引用的另一位史学家——基佐。

革命后,另有一位自由派则贡献了另一警世名言,一头一尾,交相辉映,照亮当中那段革命1.0到3.0的幽暗隧道:1815年欧洲第七次反法同盟最终战胜拿破仑,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在维也纳召集欧洲和会,王党归来,弹冠相庆,舞会通宵达旦,数月不散。

一位自由派贵族冲进舞厅,怒喝王党狂欢——“你们什么都没有忘记,你们什么都没有学会!”遍读大革命史,我找不到能有比这两句名言更凸显自由派贵族内在风骨的史迹。

这是真正的“穿越”,穿越二百年时空,直落当下时代。

想想我们经历的“热月事变”,想想我们的幼稚狂欢,我们有没有这样的知识分子,能超越一己、一族乃至一个阶级在上一时代的得失,具有如此清醒如此穿透的历史意识?托克维尔本人做过多年国会议员,当过卡芬雅克政府的外交部长,在政界有亲身阅历。

公民社会的建构

公民社会的建构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建构公民社会的定义:指包含了由个人、民间团体之间的自愿安排来组织的若干社会生活领域的政治共同体。

公民社会的基础,是尊重每一位公民的私人权利和私人自治。

因此,公民社会就必定尊重公民个人的尊严,并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某个政治目标为本,所有的政治目标都应是从人的幸福生活、全面发展出发、服务于人的。

从社会层级结构的角度来看,公民社会,就是人和人之间具有平等的权利、独立人格、机会和规则的社会。

在这一社会,法治高于人治,权利大于权力,法理高于人情,自主高于依附,公权高于特权,治理高于管制,能力因素高于非能力因素,非权力因素高于权力因素,民本高于官本。

公民社会的实质:公民社会的实质就是自治,它的内容就是人权,它的主轴就是政治利益的公平,它的表现就是不受威胁的自由。

第一,不管是建立在国家和社会的二分法基础上,还是建立在国家—经济—公民社会的三分法基础上,公民社会都是相对独立于国家的社会自主领域,相对独立性是公民社会存在的先决条件,没有这种相对独立性,就没有公民社会;第二,公民社会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各种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利益团体、志愿性团体、社会运动等,也就是说,公民社会的主要载体是大量的民间组织,甚至有学者认为公民社会就是指民间组织;第三,公民社会组织内部都有一定的制度和结构,组织内的成员不是依据法律要求而组成的,同时依据协商民主原则来处理各自的事务;第四,这些组织都不向他们的经营者或“所有者”提供利润;第五,公民社会有其自身的一整套价值理念,如尊崇民主和法制的原则,个体性、包容性、多元性、公开性、参与性等。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公民社会大概有着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第一,中国的公民社会是一种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公民社会,具有明显的官民双重性。

中国的民间组织绝大多数由党和政府创建,并受党和政府的主导,尤其是那些经过合法登记的有重要影响的民间组织,如各种行业组织、同业组织、研究团体、利益团体等。

第二,中国的民间组织正在形成之中,具有某种过渡性。

柏克与潘恩:为自由而战的叛徒

柏克与潘恩:为自由而战的叛徒

柏克与潘恩:为自由而战的叛徒任何绝对平等、共同富裕之类的乌托邦最后只能以绝对奴役、共同遭殃的极权主义告终。

任何想把人间建成天堂的幻想最后都把人间变成了地狱。

天堂永远在人间之外。

同理,任何一个所谓的“伟大领袖”想扮演上帝的角色,然后将人间重构,最后只能导致疯狂与灾难。

拿破仑是第一个极权领袖。

来源:文/李彬清华大学教授博导十八世纪,英国有两个了不起的人物:柏克和潘恩。

他们是自由的拓荒者,也是自由的保守人,他们彼此还为自由口诛笔伐,然而他们都是祖国的叛徒,是为自由而不断奋战的自由战士。

十八世纪,英国有两个党派:托利党和辉格党。

托利党又叫保守党,辉格党又叫自由党。

作为政治家与思想家的柏克是个“老辉格党人”,意即“老自由派”。

他做英国议员的时候,力主改革,不断与王权争自由,以改革者的角色自居。

《自由与传统》一书的《英文版导言》对柏克的生平作了简要介绍,我发现了这样几个词:“辩护”、“痛斥”、“战斗”。

比起他那些掷地有声的思想,这些铿锵有力的行动毫不逊色。

他是一个行动着的思想家,一个担负起时代责任、为自由而战的“精神界战士”。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英国蛮横的税收政策激起北美殖民地民众的不满,发生倾茶事件,后来引发战争。

作为英国人的柏克没有站在自己祖国一边,而是站在北美殖民地一边,因为他反对英王“专横的权力”。

北美殖民地民众是在与这“专横的权力”争自由。

在自由与专-制之间,柏克选择站在自由一边。

这对长久深受民族主义思想熏染的中国人来说,柏克简直是叛徒,甚至是汉奸、卖国贼。

01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以后,法国爆发大革命。

英国王权显然将之视为洪水猛兽。

作为改革者与自由派的柏克对大革命的态度竟与王权一致,也将之视为洪水猛兽。

首先,他认为国家应建立在基督教信仰、传统风习和法律之上。

但法国大革命的理论不是建立在经验和现实的基础上,而是来自启蒙思想家们的抽象理论。

思想家们推演出人权理论,政客们拿这套理论作为标尺,不符合标尺的就推上断头台。

旧制度与大革命——重读托克维尔

旧制度与大革命——重读托克维尔
的革命 命” , 一纸风行 , 跟进 者众。 能 否 称为 “ 不伤害社会 ,正好与教科书所 像他那样 “ 告别 革命 ” ?托克维
应称 “ 好得很 ” : 如扩大 尔不这样看。 他 不是王 党 , 而是 言相反 ,
自由派贵 族 ,这一派 人最 为可 为社 会 改造 , 则可称 “ 中革命 ”
么会 引起 中 国 人 如 此 热议 ? 看
年“ 国民大革命 ” 革“ 1 9 1 1年辛 亥民国” 的命。 革命 可 以 分 析 为 多个 版
来还是 革命 与改 革 的老 问题 ,
让 人欢 喜让 人 愁 。
自从李泽厚提 出 “ 告别革 本。 如果局 限于政治领域 , 或可
也 抓 不住 。
写, 《 世说 新语》 有一个男性版 的“ 东施效
颦” 的故 事 , 就 是说 的左 思。
左 思不服 气 ,因为他 的两个 女儿 都长 得 不错。 为 了让 天下人 都 知道左 家 的遗传
基因已经发生了改变, 他就写了《 娇女诗》 以 外郊游, 洛阳城 的大姑娘小媳妇提着水果 正视听, 创造 出“ 左家娇女” 这个典故, 算是
论 道 . 争 鸣l L U N D A O . Z H E N G M I N G
旧制度胃大革命
重读托克维尔
● 朱学勤
这些年 突然 出现“ 历 史热 ” , 2 0 1 2 年 更奇怪 , 从 年 初到 岁尾 ,一本 外 国老 书持 续大热 ,市面上 几次脱 销 。它说 的不是 那些让人热 血膨胀的 “ 大秦帝 国” 、 “ 大唐 帝 国” 或“ 大清 帝 国” , 而是有 点让人 泻 火败 气
革中途 , 而且是经济繁荣年代 , 这就颠覆 那把 老 算盘绊 倒 : 1 9 0 9年推 出 “ 皇族内 , 名单 一公 布 , 舆 论 大哗 , 这 才逼 反 了中国人此前一个革命观 : 哪里有压迫 , 阁” 哪里有反抗 , 压迫越深 , 反抗越烈。革命 了立 宪党 人 , 这 才有 了 1 9 1 2年 清 室逊 从此就 意味着 与革 其实很 “ 势利 ” , 弹簧压得最紧 , 未必有反 位 。改革 既 已发 生 , 摸 到一块 最 抗, 一 旦走 向改革 , 弹簧松 , 社会 则爆 发 命赛 跑 。不能改 革到一半 , 报复性反弹 ,大规模抗议 多半就发生 在

行政法学推荐阅读书目

行政法学推荐阅读书目

推荐阅读书目1.王名扬:比较行政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王名扬:法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4.王名扬:英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6.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7.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8.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
录,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9.柏克:法国革命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10.柏克:美洲三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以上四本书注意与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观点相比较
11.刘军宁:保守主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2.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自由主义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13.[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关注两个人的讲义:
林鸿潮、吴鹏
关注新浪爱问共享资料(http://ishare.iask.sina.co /)。

朱学勤简介-朱学勤详细信息 -

朱学勤简介-朱学勤详细信息 -

朱学勤简介|朱学勤详细信息-朱学勤(1952年-),中国当代学者,上海人。

1970年下河南兰考插队,1972年进厂做工。

1985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1992年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1991年至今任教于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大陆著名的自由主义者。

中文名:朱学勤国籍:中国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1952年职业:教育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毕业院校:复旦大学代表作品:《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志》履历1952年出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史学博士学位,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1970年赴河南兰考插队落户,1972年进工厂做工。

1985年获陕西师大史学硕士学位,1985至1991任教于空军政治学院,1992年获复旦大学历史系史学博士学位。

1991年至今任教于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著有《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志》、《书斋里的革命》、《被批评与被遗忘的》等。

在中国思想界论战中,被视为自由主义代表人物。

奇谈怪论[1]《南都周刊》发表了一篇访谈《学者朱学勤称新历史教科书进步人吃人史观扭曲》,这句话含在嘴里好像不囫囵,如果要完整地表述,可能应该写为人吃人史观扭曲了历史吧,看来就连如此大刊,也有一般人读不通或者不准备让普通人读通的地方。

新版历史教科书封面之一看完历史学者朱学勤的滔滔宏论,这位历史学者所专,是历史还是别的什么,如果是历史学者的话,怎么会讲出用文明史来代替阶级斗争史,用社会生活的变化来代替王朝体系的演变,用文明来代替暴力,用千百万普通人生活的演变来代替少数帝王将相的历史,是文明、开放、面向世界的思路,要可亲可近而且可信得多这样无知的话来。

就中国、世界有记载的史籍来看,哪部历史不是记载着暴力、阶级斗争,千百万普通人生活的演变何时离开过王朝体系的演变,哪里有纯粹的文明史,就连文明圣人孔夫子,甭论对错,还有堕三都、杀少正卯的暴力呢,西圣耶稣不是被暴力钉在十字架上了么,中国的两个世界文明奇迹长城、兵马俑都与暴力相关,历史学者朱学勤难道看不到?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被用文字或者其它载体(比如文物)记录下来的痕迹,历史学者怎么可以用今天的理念去套昨天的史迹,然后宣布是一大进步呢?《左传》昭公七年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本必修第一册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单元检测题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本必修第一册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单元检测题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 )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D.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2.“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①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①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的利益 ①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大多数人的民主A. 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①3.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

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4.雅典城邦成员的法律权益及社会地位不尽相同。

一些享有一定政治权力的人,他们或许是最贫穷的不得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这些人是雅典的()A.公民B.农民C.平民D.人民5.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执政官梭伦按照财产的多少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前三个等级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和参选政府官职。

这一改革措施()A.解放了雅典所有奴隶B.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C.全面缓和了雅典社会矛盾D.打破了旧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6.恩格斯说:“在社会发展的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产品生产、分配和交换用一个公共规则约束起来,借以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共同条件。

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不久便成了法律。

”这主要说明()A.习惯法最早出现于罗马共和国B.习惯法产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C.习惯和法律间有明显的界限D.习惯法有伸缩性和不确定性7.“在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四书辑释》在朝鲜王朝的传播与影响

《四书辑释》在朝鲜王朝的传播与影响

《国际汉学》总第23期,2020年第2期| 142《四书辑释》在朝鲜王朝的传播与影响□ 朱 冶摘要:元代理学名著《四书辑释》在东亚儒学传播史上地位特殊。

它是宋元“四书学”的集大成之作,明代官修《四书大全》的编纂底本,却在明清中国备受忽略或误解。

然自元末明初传入朝鲜半岛后,《四书辑释》受到李朝上下的持续关注乃至推崇,影响深远。

它在朝鲜王朝屡获翻印,朝鲜正祖还将其视作“《四书》注疏之最善本”,予以重编。

16世纪至19世纪的朝鲜士人发掘出《四书辑释》优于《四书大全》之处,其地位渐升至更接近朱子本意的疏解经典。

《四书辑释》的地位升降和历史境遇,揭示了近世中、朝儒学发展的不同表现。

关键词:《四书辑释》 《四书大全》 朝鲜儒学 汉籍传播中图分类号:K312.34 doi: 10.19326/ki.2095-9257.2020.02.019*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与元明儒学传承研究”(项目号:13CZS016)的阶段性成果。

(1) 佐野公治著,张文朝、庄兵译,林庆彰校订:《四书学史的研究》,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第212—223页。

顾永新:《经学文献的衍生和通俗化(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501—547页。

周春健:《元代四书学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刘成群:《元代徽州理学家群体与新安理学的传承发展》,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

朱冶:《倪士毅〈四书辑释〉研究——元代“四书学”发展演变示例》,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元明朱子学的递嬗:〈四书五经性理大全〉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

闫春:《〈四书大全〉的编纂与传播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2) 金镐:《18世纪后期朝鲜朝廷的中国图书收集及其学术风尚——以〈奎章总目〉为讨论的范围》,《中国典籍与文化》2016年第1期,第123—124页。

朱执信人物简介

朱执信人物简介

朱执信人物简介朱执信,名大符,字执信,祖籍浙江萧山,出生于广州。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读广州教忠学堂,与舅父汪精卫及古应芬等组织群益学社,探求新知。

光绪三十年考取官费生留学日本,入法政速成科。

留学东京期间,博览群书,广交朋友,结识了孙中山、廖仲恺等人,深受革命思想影响。

光绪三十一年,经胡毅生介绍,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中国同盟会筹备会议,并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评议部评议员兼书记。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同康、梁等维新派展开了中国要不要革命的激烈争论,朱执信参加了这场论战。

自《民报》创刊后,朱在该报上发表了《论满洲虽欲立宪而不能》、《心理的国家主义》、《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土地国有与财政》等政论。

他认为清廷-统治不可能真正实行民主和立宪,必须以革命的手段去推翻这个反动统治,进行一场以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的的政治革命,并力主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认为这是进行革命“所最当注意者”。

光绪三十二年1906初,于《民报》第二、第三号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一文,介绍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

他评价《共产党宣言》,说“马尔克马克思之事功,此役为最”。

光绪三十三年1907,返国后先后任教于广东高等学堂、政法学堂及方言学堂,并以此为掩护,积极宣传革命,发展革命组织,联络发动新军、绿林和会党,投身武装起义。

宣统二年1910二月参加策动广州新军起义。

翌年四月参加辛亥“三·二九”广州起义,发动顺德一带民军响应,并参加“选锋”突击队,与黄兴等进攻督署,激战中负伤,-香港。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发,朱执信从事发动民军起义,致力于广东光复。

广东“独立”后,他离港返粤,任广东军政府总参议,编练民军,准备北伐。

南北和议后,任广阳军务处后改名绥靖处督办、广东核计院长。

民国2年1913“二次革命”失败后,离粤走沪,旋转赴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

翌年10月返粤后,与邓铿策划广东反袁斗争和驱逐龙济光的军事行动。

朱学勤:出家、思凡、大还俗——谈《旧制度与大革命》

朱学勤:出家、思凡、大还俗——谈《旧制度与大革命》

标题: 朱学勤:谈《旧制度与大革命》发信站: 饮水思源(2012年12月19日09:53:10 星期三)朱学勤:出家、思凡、大还俗——谈《旧制度与大革命》编者按:2012年11月30日,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座谈会上向专家们推荐:“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

”一位外国人一百多年前写的书何以值得推荐?能给中国带来什么启发?朱学勤先生对法国大革命素有研究,本期刊发他就此主题在“共识书会”(共识网主办)所做的长篇演讲,供读者诸君参考。

改革已经开始,改掉了一部分,使得没有改的这一部分显得分外触目,更令人无法忍受,后者坚持不改,这个时候革命就来了。

这些年突然出现“历史热”,2012年更奇怪,从年初到岁尾,一本外国老书持续大热,市面上几次脱销。

它说的不是那些让热血膨胀的“大秦帝国”、“大唐帝国”或“大清帝国”,而是有点让人泻火败气的“衰史”——《旧制度与大革命》,还不是一本大众畅销书,三十多年前初版,仅仅是法国史学术圈子里的专业书,现在却成为有识、有忧之士的公共读物。

托克维尔这本书出版于1856年,说的是1789年到1793年的法国大革命,怎么会引起万里之外、一百五十年后我们中国人关注?现在海内外在流传某某某在读这本书,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本书说了些什么?为什么朝野上下将视线集中于这本书?这本身就是个信号。

革命缘于三中心共振法国是个得天独厚的国家,地球上要找一个疆域如此匀称,同时具有大西洋、地中海两条海岸线,唯此一家。

气候之温和,植被之好,土壤之肥沃,飞在法国上空看到的地面景观和北京周围完全不一样。

我第一次往法国飞的时候,看到底下郁郁葱葱,绿得发黑,想起我插队时的中原华北,忍不住愤慨上帝不公。

法国没有一寸不是好地,从南到北,我没有看到一块沙丘、盐碱地,尤其南部之美,可称福地。

政治学界流传一个共识:要找一个人口与幅员适中,政府边际效力能抵达最远边界,却又不致形成庞大高压,那就是法国。

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用纯生平简介

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用纯生平简介

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用纯生平简介
本文导读:
人物简介
父朱集璜是明末学者,清顺治二年( 1645 )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

朱昼夜恸哭,痛不欲生。

时其弟用白、用锦尚幼,从商遗腹未生。

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

待局势稍定,才返故里。

因为敬仰二十四孝中为怀念父亲王修而终生不面向西坐,还曾在父亲墓前攀柏悲号的王裒,就自己改号为柏庐。

朱用纯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向学者授以小学、《近思录》等。

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

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

康熙三十七年染疾,临别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

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春秋五传酌解》、《困衡录》、《愧讷集》、《毋欺录》等。

政治学经典必读书目_政治学经典必看书目

政治学经典必读书目_政治学经典必看书目

政治学经典必读书目_政治学经典必看书目政治学经典书籍应该很多吧。

不妨来看看政治专业学生的阅读书单。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政治学经典必读书目。

政治学经典必读书目1. 柏拉图《理想国》2. 洛克《政府论》(下篇)3. 卢梭《社会契约论》4. 埃德蒙·伯克《法国大革命沉思录》(法国革命论)5. 约翰·密尔《论自由》6.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7.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民主在美国)8.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9. 马基雅维里《君主论》10. 霍布斯《利维坦》政治学经典必读书目1. 阿尔蒙德维巴《公民文化》2. 路易斯·哈茨《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3. 唐斯《民主的经济理论》4.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5.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6.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等7.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8. 萨托利,《民主新论》9. 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10.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11.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12. 维巴诺曼·尼《美国的参与》政治学经典必读书目1. 洛克《政府论》2. 洛克《论宗教宽容》:作为英式启蒙的代表人物,现在洛克比卢梭自然更受关注。

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之间路数的差异,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奢侈的差异。

3. 梅因《古代法》:在这本书中梅因提出了一个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著名公式:从身份到契约。

这是从法律角度对现代自由主义的最佳诠释。

4. 霍布斯《利维坦》:一个非自由主义的国家,就是一只巨大的怪兽。

5. 密尔《代议制政府》6. 密尔《论自由》:绝对的经典著作。

7. 《拿破仑法典》民法及其基本价值取向在本质上就是自由主义的法律体现。

拿破仑法典是一个辉煌的起点。

8.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和贡当斯是法国思想家中难得的两个在思想气质上偏向英美思想的人,这本书是整个近代文明中基础性的学术著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 朱学勤:谈《旧制度与大革命》发信站: 饮水思源(2012年12月19日09:53:10 星期三)朱学勤:出家、思凡、大还俗——谈《旧制度与大革命》编者按:2012年11月30日,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座谈会上向专家们推荐:“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

”一位外国人一百多年前写的书何以值得推荐?能给中国带来什么启发?朱学勤先生对法国大革命素有研究,本期刊发他就此主题在“共识书会”(共识网主办)所做的长篇演讲,供读者诸君参考。

改革已经开始,改掉了一部分,使得没有改的这一部分显得分外触目,更令人无法忍受,后者坚持不改,这个时候革命就来了。

这些年突然出现“历史热”,2012年更奇怪,从年初到岁尾,一本外国老书持续大热,市面上几次脱销。

它说的不是那些让热血膨胀的“大秦帝国”、“大唐帝国”或“大清帝国”,而是有点让人泻火败气的“衰史”——《旧制度与大革命》,还不是一本大众畅销书,三十多年前初版,仅仅是法国史学术圈子里的专业书,现在却成为有识、有忧之士的公共读物。

托克维尔这本书出版于1856年,说的是1789年到1793年的法国大革命,怎么会引起万里之外、一百五十年后我们中国人关注?现在海内外在流传某某某在读这本书,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本书说了些什么?为什么朝野上下将视线集中于这本书?这本身就是个信号。

革命缘于三中心共振法国是个得天独厚的国家,地球上要找一个疆域如此匀称,同时具有大西洋、地中海两条海岸线,唯此一家。

气候之温和,植被之好,土壤之肥沃,飞在法国上空看到的地面景观和北京周围完全不一样。

我第一次往法国飞的时候,看到底下郁郁葱葱,绿得发黑,想起我插队时的中原华北,忍不住愤慨上帝不公。

法国没有一寸不是好地,从南到北,我没有看到一块沙丘、盐碱地,尤其南部之美,可称福地。

政治学界流传一个共识:要找一个人口与幅员适中,政府边际效力能抵达最远边界,却又不致形成庞大高压,那就是法国。

但恰恰是这个国家,近代史几乎是一部内乱史,革命不断,起义成瘾,断头台疯狂起落!举个例子,《宪法》。

英国没有《宪法》,却有宪政,从1688年光荣革命一锤定音,到今天四百年没有革命,而且还好好地供养着一个王室。

王室婚庆大典,百姓如痴如狂,争睹如潮。

美国有《宪法》,也有宪政,但是这部《宪法》是1787年在费城制定,正文一个字都没改过,一直沿用到今天。

与时俱进者,是《宪法》后面的修正条款。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成文《宪法》的国家之一,1791年宪法几乎与美国宪法同时诞生,到现在《宪法》已经改动十几次,一部接一部,几乎看不出最初的样子了。

不说帝制多次复辟,仅以“共和政体”论,已经有“第一共和”、“第二共和”、“第三共和”、“第四共和”,现在是“第五共和”。

我曾经统计过,法国平均每一代人都有机会经历一次革命,每一代人都能目睹一次宪政危机。

而1789年发生的那场革命,则是规模最大、时间最久、震动最强烈的一场革命,故称“大革命”。

我们说到英国革命,有没有称其为“英国大革命”?说美国革命有没有说“美国大革命”?唯有法国这场“革命”,名副其实,大家公认它为“大革命”!而这场“大革命”给法国带来的并不是长治久安,而是长久动荡。

今天从影响力上说,法国只能算是个二等国家了,无可奈何花落去。

但从历史来讲,它不是二等国,曾经是地地道道的一等国。

那么革命是个什么样的状况?不能不提到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

路易十四大致和康熙同一个时代,在位时间都很长,都长达五六十年,王权专制达到极点,“朕即国家”。

路易十四对外扩张,拓展疆土,对内扫平豪强,迁天下贵族富户三千家于凡尔赛,类似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扫平六国,定都咸阳,迁天下富豪于咸阳,收天下兵器铸十二铁人,立咸阳道旁。

凡尔赛之奢华和气派,远超过故宫。

凡尔赛成为全法国的销金窟,贵族、富户、全国的财富也都集中在那里。

那么他后来对整个巴黎的影响、对整个法国的影响大致是什么呢?吸空了地方财力,一旦倾覆,全国即刻瓦解,这个局面实际上是路易十四时代奠定下来的,只是到路易十六爆发。

一场大革命为什么能把全法国搞得天翻地覆,最后弄出那么个悲剧结局?原因多多,其中有一个则从来没人提,但托克维尔在这本书里说到了:你把文化中心、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叠加在一个首都,三中心叠加,有一个中心发生危机,立刻引起另两个中心共振。

美国经济中心在纽约,政治中心在华盛顿,学术中心在波士顿,开车都是一天可达。

闹学潮,基本上在波士顿;经济出危机,纽约震荡;政治有风潮,乱在华盛顿。

三者分离,不会叠加在一起引起共振。

当时的法国,路易十四奠定了几个中心叠加在一起的大巴黎,一出事就出大事,全法国跟着起事。

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一个学建筑出身的警察局长,奉拿破仑的侄子小拿破仑之命重新规划巴黎市。

他既有建筑师的专业眼光,也有警察局局长的职业需求,故而将巴黎改建为适宜和平居住不适宜起义巷战的城市,将那些适于打巷战的弯弯曲曲小街小路,统统拉直,把马路打宽,一旦有事,不可能像电影《九三年》、《悲惨世界》里面描绘的那样——革命青年一喊,小街两头一堵,就是现成的一个街垒,马队难以冲进去。

他吸取大革命和此后不断革命的教训,把巴黎改造成现在的样子。

今天你们看到的巴黎已经不是大革命时期的巴黎,而是被警察局长改造过的巴黎。

但巴黎的规模以及巴黎和法国的关系他毕竟改不过来。

从路易十四以来巴黎人非常骄傲,一直到现在都这么牛,他们有一句名言,“法国嘛?法国是巴黎的郊区!”中央与地方关系在这里呈现出病态扭曲。

这是信奉全能主义统治哲学必然带来的后果,一个超级首都,迟早要出大事,而且已经出过了。

在和平时期似乎可以夸耀,一旦动荡,如此规模就是你的坟墓。

革命与改革的不解之缘三千贵族迁居于凡尔赛,路易十四有政治目的。

贵族分散于各地,与地方势力结合,这是古今中外朝廷心腹之患。

中国历史上打豪强、削藩镇,不绝如缕,屡见史乘。

从秦始皇开始,皇帝坐稳的人首先要削藩,削藩有武力削藩,有和平迁藩。

把贵族统统给我搬到我眼皮底下,可谓和平迁藩。

你们在我眼皮子底下花天酒地,最好是醉生梦死,但不能分散到全国各地区,走出我视野。

这样的一个结构对法国文化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贵夫人既有闲又有钱,能干什么?女人天生是敏感的动物,对艺术、对异端邪说,对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比男人敏感。

女人们就在男人留下的客厅里开沙龙,聚集、收养各种各样的异端邪说,挖男人的坟墓。

沙龙与宫廷近在咫尺,却是后者的坟墓,却寄生在一处!没有贵妇们的沙龙,就没有启蒙运动。

这是路易十四根本没想到的事情。

下一个皇帝就是路易十五。

一个花花公子,他爹留下来这样一个花团锦簇的帝国够他消费了。

尽管他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但是不妨碍眼前每一分钟的享乐。

所以他这个时代留下的名言跟他爸就不一样了,叫做“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

用俗话来说就是击鼓传花,这盘子不崩在我的手上就行。

路易十六相比之下是最开明的。

巴士底狱没有政治犯,如果路易十四、路易十五时期关进去某某某这样的人物,到路易十六也早就把某某某放走了。

但是1789年7月14日,大革命的民众还是要攻占巴士底狱。

为什么要攻?因为老百姓在流传这里面还有政治犯。

打下来以后才发现没有,只有几个精神病。

其次,他接受启蒙哲学。

启蒙哲学最富有民粹主义情结的是卢梭,卢梭认为上流社会最腐败,下流社会最干净,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

那么高贵者怎么变得聪明起来?应该向底层社会学习,每一个人习得一门手艺,做木匠、种地,都可以。

路易十六还真信这个,他习得的手艺是做锁匠,开锁。

全法国各种疑难杂锁都收集来,一把一把琢磨着打开。

可是最后一把锁他打不开了,那就是法国的中央集权。

路易十六娶的太太是奥地利公主,也就是玛丽·安东内特皇后。

她酷爱文艺,像此前所有的贵夫人一样,民间各种各样的争奇斗艳的新学说、新歌剧都要引进宫内。

比如法国歌剧叫《费加罗的婚礼》,描绘的是启蒙哲学最痛恨的那个封建等级观念,实际上是攻击统治阶层。

但是王后不知轻重,打开凡尔赛大门,把《费加罗的婚礼》挪到国王眼皮子底下演出,而国王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

法国社会阶层明确地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僧侣,第二等级是佩剑贵族,第三等级是商人。

按现在的标准就是,第二等级是政府官员,第三等级就是民营企业家。

而第三等级之下,也就是说自耕农、小手艺匠人就没有等级身份。

这个制度并不像后来我们宣传的,是农奴制、万恶的压迫。

早在十三世纪法国就已经明言废止农奴制。

到大革命时,三分之二是自耕农,都有一块自己的土地,从中世纪大庄园、大奴隶主手中把自己先解放出来,这一进程已经走了五六百年。

这就是当时法国的情况,有封建制,但并不是最黑暗、最落后的。

经济呢?那时处在繁荣的上升阶段,并不是我们过去说那种革命公式,一穷二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越深反抗越深。

这么一个并不算最差的状况,怎么会触发这么大的革命呢?这才是托克维尔这本书要解答的问题。

一个还不算最黑暗的国家,在并不是最黑暗的时代触发了反抗性最强的大革命,有长期原因,也有短期的导火线。

长期的原因,托克维尔说,革命实际上并不是发生在受压最紧的时候,而是发生在原来压得很紧,然后逐渐放松的时候。

这个道理其实很好理解。

好坏且不论,单就革命发生机制以及与专制压迫的关系来讲,从我们的体会也能证明二百年前托克维尔讲的是对的。

真压紧了,无从反抗,一松开,危机可能反而来了。

我并不是说以后不能松,或者松了是坏事,一开始就不应该松,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改革已经开始,改掉了一部分,使得没有改的这一部分显得分外触目,更令人讨厌,更令人无法忍受,或者说改掉的那部分与未改不改的那部分不匹配,后者坚持不改,这个时候革命就来了。

税务官是比蒸汽机危险千倍的革命家短线触发的导火线,这个书里没讲。

他也有理由不讲。

因为托克维尔不是以编年叙述为己任,那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历史学家的任务。

他给自己规定是历史学和哲学的结合,不仅仅是叙述事情,或者不主要叙述事情,而是要深入探索已经发生的事情后面的原因。

所以关于具体的导火索,我就补充一下,也有助于大家理解。

导火索是什么?钱,税收。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来自税务部门的官员?我一直讲,税务部门是给政府收钱的部门,但同时,也可能是给政府埋炸药包的部门。

触发革命的往往是税务部门。

世界历史上四次革命,英国革命、美国革命、法国革命、俄国革命,只有俄国革命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造成混乱,给列宁创造十月革命,他的财务危机是在革命之后找上门来。

其他三场革命全因为税收引起,都是因为税务部门或者说王权要加税,未经民意机关同意,或者此前根本不需要经过民意机关同意,想加就加,加成习惯了,像吸毒上瘾一样。

直到某一天,又想再加一次,觉得此前加得比这更厉害,这次再加又有什么了不起?殊不知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就是最后一次税收,而且是小小的一次税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