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4
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精选11篇)
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精选11篇)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全文4、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读得快。
过程与方法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难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教学方法1、朗读法: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保证学生多读,能够当堂成诵。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章的理解,学生讨论交流完成,老师可稍作点拨引导。
3、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大胆设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用课件展示孙中山的题字“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这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题写得最多的一句话。
它包含着孙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
其实,这一句话最早出自于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
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之理想?今天我们不妨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
(展示课题《大道之行也》)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断句。
简单介绍课题“大道”什么意思呢?在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是施行的意思。
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社会也叫大同社会。
这篇文章选自《礼记礼运》。
简要介绍《礼记》(多媒体展示)《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2)领会课文所传达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词语解释。
(2)课文中所传达的理想社会价值观的领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道之行也》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赏析与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学生解读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5. 情感体验:(1)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课文所传达的理想社会价值观。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四、作业布置1. 抄写并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2. 分析并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和进步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大道之行也》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结构和用法的理解。
2. 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的掌握。
3. 对课文中所表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大道之行也》的文本。
2. 相关文言文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资料。
3.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以便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道之行也》的作者和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通过查字典和参考资料,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重点问题进行汇报和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师解释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课文中所表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理解。
(2)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彼此的写作成果。
6. 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成果。
(2)学生进行课堂反馈和提出问题。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和背诵课文。
八年级语文《大 道 之 行 也》教案
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经典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大道之行也》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3.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大道”的含义和重要性。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4.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研究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语法讲解: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情况。
2.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 知识点掌握:通过测试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4. 语法应用:通过测试和作业,评估学生对文言文基本语法和词汇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大道之行也》的文本。
2. 相关注释和解释资料。
3. 文言文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资料。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3. 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篇一【教学目标】1.积存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抱负的精神和才智。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妙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进展的永恒主题。
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妙社会设想。
那么,大同社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
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
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
与(jǔ) 矜(guān) 分(fèn) 恶(wù)(2)关注句子停顿。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三、理解文意1.默读课文,结合解释,疏通文意。
2.屏显如下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当地成长。
(3)给文章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指导朗读。
对诵读作详细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优秀5篇】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优秀5篇】《大道之行也》是一篇文言文,那么怎么讲呢?小编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将不胜荣幸。
大道之行也篇一2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抓住“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
2.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探究创新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以《桃花源记》)导入。
2.《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二、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词句,翻译课文。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篇一: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累积关键的文言字词。
(2)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孔子“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思想意义。
2.能力目标(1)注重背诵,提升学生朗诵和诵读的能力,力求念得不好,腰得慢。
(2)整体感知文意,梳理文章脉络。
(3)联系实际,探究未明,逐步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
3.情感、道德与价值观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二、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鼓励学生把握住“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1.联系实际,鼓励学生思索“孔子的社会理想同时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2.我们今天的社会有大同社会的部分特征吗?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
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
要保证至少读6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探讨法与指点法融合。
文意的认知,可以使学生独立自主写作,探讨交流顺利完成。
对于与“现代社会”的比较,教师可以稍加指点鼓励。
学生探讨,生生互动;教师指点,师生互动,这样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
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五、课时精心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现在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这些科目是你们中考必须要考的,那么你们有谁知道古时候那些考生要考上举人、状元,他们和你们一样必考的科目是哪些,请问有谁知道?(让学生踊跃回答,“四书五经”,那“四书五经”都指的哪些书呢?ppt展示)我们今天上的《大道之行也》就选自“五经”中的《礼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五篇】.【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
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
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
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
与(jǔ) 矜(guān) 分(fèn) 恶(wù) (2)关注句子停顿。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三、理解文意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屏显如下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3)给文章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指导朗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三篇
【导语】《⼤道之⾏也》,⼤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答问的著作。
其⼈认为在⼤道施⾏的时候,⼀定能形成⼀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同”社会。
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个美好愿景。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第⼀课时 教学⽬标: 1、反复朗读,借助注释读懂课⽂⼤意,理清课⽂层次。
2、领会本⽂的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读懂全⽂⼤意,积累词语。
2、难点:抓住“天下为公”,领会全⽂内涵。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和步骤: ⼀、导⼊(4分钟) ⾸先,⽼师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在我们的唐代,有⼀个商⼈,路过⼀个叫武阳的地⽅,丢掉了他的包袱,所以他很沮丧,很⽣⽓。
他把这件事跟当地的⼈讲,⼀个当地⼈就和他说:“⽼兄,不要着急,你丢的包袱在我们武阳⼀定能找到。
”他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沿路返回,果然,发现那件⾐服还在那⾥,⽽且没有动过的痕迹。
后⼈根据这个故事,归纳了⼀个成语,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成语?(路不拾遗) 路不拾遗形容社会风⽓很好。
还有⼀个成语和这个成语的含义很接近,说呀,晚上不⽤关⼤门,也不⽤担⼼⼩偷会偷你家的东西。
这个成语是什么?(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打⼀*。
有谁知道这部*是什么?(提⽰:那是04年热播,由葛优,刘德华,刘若英主演的贺岁⽚)(天下⽆贼)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贼,可以说使我们中国⼏千年来的梦想。
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孔圣⼈也提出了⼀种社会模式,他称之为⼤同社会。
⼤同社会完全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贼。
那么,⼤同社会到底是怎样⼀种社会呢?它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进选⾃《礼记》的《⼤道之⾏也》(板书:⼤道之⾏也《礼记》) ⼆,课⽂分析 (⼀)作品介绍。
《礼记》,儒家经典之⼀,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答问的著作。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车轨”比喻法律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理想社会和人文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2. 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解释。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词汇的理解。
2. 比喻和象征手法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解读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大道之行也》的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车轨”比喻法律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阅读其他有关社会理想和人文精神的文章,如《桃花源记》、《礼记·礼运》等,进行对比分析,深入理解《大道之行也》的独特之处。
2. 文化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理想国理念,了解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分析能力。
八年级下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八年级下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等。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会如何运用文中的论点进行论证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和理想社会的向往。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如“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等。
2. 如何运用文中的论点进行论证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大道之行也》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注释。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段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视频材料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探讨作者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重点解释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等。
5. 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论点进行论证和表达,可以采用口头表达或写作的形式。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在社会中实现公平正义。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七、评价与反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八、拓展学习:为了加深学生对《大道之行也》的理解,可以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有关社会公平正义的文学作品或学术论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八年级下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分析课文,提炼中心思想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所传达的儒家思想,理解“天下为公”的大道理念。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大道之行也》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传达的儒家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2. 学会通过分析课文,提炼中心思想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 利用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中的儒家思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大道之行也》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典型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文中的儒家思想。
(2)学生分析案例,阐述自己对儒家思想的认识。
5.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6.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理解课文、把握中心思想方面的困难所在,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七、评价与检测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案例分析环节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清晰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进行评价。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优秀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把握基础,流利朗读。
2、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准确翻译。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背诵全文,学习古人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四)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
1、学生思考讨论: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2、细读课文,探究讨论
A大同社会的准则(纲领或原则)是什么?
B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3、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a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b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三、指导诵读,直至能背诵。
四、布置练习作业。
课文《大道之行也》优秀教学设计(通用4篇)
课文《大道之行也》优秀教学设计(通用4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支配,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方案。
以下是我整理的课文《大道之行也》优秀教学设计(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课文《大道之行也》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翻译并背诵课文,把握相关文言词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教学重点:背诵课文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内容1.讲授大道大同两个概念2.指导背诵课文教学步骤导入《桃花源记》给我们描述了一幅抱负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抱负社会画卷。
今日,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整体把握范读课文,同学仿读并思索: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研读理解自由朗读,把握文言词知道同学翻译课文1.自主探究理解翻译2.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3.全班沟通探究争论: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指导朗诵理清文章脉络,关心同学理解记忆文章内容。
本文分三层一.总领全文二.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三.总结全文指导单独朗读,留意停顿老师总结:尽管这样的抱负社会在当时不行能成为现实,但他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珍贵的财宝,两千年来始终被很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作业:1.思索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像之处?2.背诵并默写全文其次篇: 课文《大道之行也》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宏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力量。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重点】1、要求同学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同学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引导同学思索“孔子的社会抱负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争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大道之行也》教案4篇
《大道之行也》教案4篇《大道之行也》教案篇1一.预习检测:1.正字音选贤与能()睦()鳏()恶()矜(原读jīn,在文中读)幼有所长()男有分()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重视诵读,提升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三.自主学习,互助探究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
3.重点掌握的词语:选贤与能:矜、寡、孤、独、有分:-废疾者:货恶其弃于地也: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兴:4.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5.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6提问: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四.展示训练,评价推进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
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反思提升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很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
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六.达标测试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故人不独亲其亲(故:)废疾者(废疾:)女有归(归:)谋闭而不兴(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大同(同:)故外户而不闭(闭:)3.写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及其意义选贤与能: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4.《大道之行也》选自()。
大道之行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大道之行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道之行也”这句话的含义,并能独立运用此词语;2.感悟心灵成长的道路有时皆需逆行;3.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4.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在思维启发、情感升华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点1.了解“大道之行也”这个词语的意义。
2.理解心灵成长的道路有时需要逆行。
三、教学难点1.理解“大道之行也”这句话的含义,以及通过这个词语所表达的意义。
2.让学生意识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挑战。
四、教学方法1.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思考出“大道之行也”这个词语的含义以及如何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2.阅读理解:通过阅读原文,叫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所传达的信息。
3.情感渗透:通过演讲、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五、教学内容1.知识点讲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个语句是出自《礼记•大学》中的一节,意思是大道的行为是为了所有人的福利。
2.教学活动1.互动讨论(15分钟)教师先引入话题,让学生们前后对比考虑“大道之行也”的含义。
让学生们自行思考,之后让他们逐个发言,把自己的理解分享出来,启发大家更好的去理解这个词语。
2.阅读原文(30分钟)教师让学生们先阅读原文《大学》中有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节的文段,鼓励他们思考个中含义。
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讲解一些原文中的文化知识。
3.口语表达(30分钟)让学生们围绕“逆行”的话题,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可以让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发起一段口语表达,让他们意识到心灵成长的道路是不容易的,有时只有逆行才能够走得更远。
3.教学总结学生在几个小时的教学学习中,对“大道之行也”的含义、意义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了。
同时,他们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道路上所面临的起起伏伏和挑战。
这个道理不仅仅对他们的成长具有指导意义,对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是有着深刻启示的。
六、课后作业1.预习本周的课程,准备参加下周的课堂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男有分()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大道之行也()亲其亲()
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1、《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板书课题)
2、了解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二)检查预习情况
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合作探究并思考
1、掌握以下文言实词。
(多媒体投影)
1)大道之行也:施行
2)选贤与能:通“举”
3)讲信修睦:培养
4)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
独,单独。
亲,以---为亲
5)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
6)皆有所养:供养
7)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
8)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9)不必藏于己:私藏
10)谋闭而不兴:发生
11)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
作,兴起
12)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
2、学生思考讨论: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3、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a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b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4、细读课文,探究讨论三个问题
A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B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C大道施行后所取得的社会效应。
5、延伸拓展
在现实社会中,这种大同的社会可不可能实现?(学生自由讨论)
6、指导诵读,进行背诵竞赛
1)、理清文章脉胳,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
全文可分三层(多媒体投影)
第一层:“……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之行也——总提,以下分述: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有三个方面:①故人不独亲其亲;②男有分,女有养;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这一层是全文的总结
2)、指名单独朗读,注意文中停顿
3)、朗读课文三遍,试着背诵
4)、抓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三、教师总结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的“世外桃源”。